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全解5_第1页
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全解5_第2页
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全解5_第3页
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全解5_第4页
管壳式热交换器设计全解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管壳式热交换器1管程 与管束中流体相通的空间壳程 换热管外面流体及相通空间管程管程 壳程壳程 管程管程二、结构设计21.管程结构 (1)管束分程 (分程隔板 ): 条件 :当换热器所需换热面 , 而管子又不能太长时, 就要 管数 n (v ) 为使管内 v 提高传热效果 需分程 管程数 : 一般有 1, 2, 4, 6, 8, 10, 12等七种 , 最简单、最常用的是单管程。 隔板布置方式 平行布置法 T形布置法 分程的要求 :a.避免流体温差较大的两部分管束紧邻b.程与程之间温差不宜过大 , 不超过 28c.应尽可能使各管程的换热管数大致相同d.分程隔板槽形状简单 , 密封面长度较短34管束分程布置图流向5 分程隔板与管板的连接形式 :隔板密封面通常 10mm;对卧式换热器 :设置 6mm 的排液孔 ,其位置按具体情况而定6壳体折流板折流杆防短路结构壳程分程2.壳程结构 壳体 接管 焊在壳体上,供壳程流体进、出。 防冲挡板作用 :减小流体的不均匀分布和对管束的侵蚀和震动,在壳程进口接管处设置 防冲挡板 .固定形式焊接在拉杆、定距管、折流板上焊接在圆筒上用 U型螺栓固定在换热管上78设置条件 :a.当壳程进口管流体的 v 2值为下列数值时 ,应在壳程进口管处设置防冲板或导流筒(i)非腐蚀 , 非磨蚀性单相流体 v2 2230kg/(m.s2)(ii)其他液体,包括沸点下液体 v2 740kg/(m.s2)b.有腐蚀或有磨蚀的气体、蒸汽及汽液混合物,应设置防冲板 导流筒作用 :a.充分利用换热面积 , 减小壳程进出口处死区 b.也起防冲作用 c.减少壳程进出口处压降 (外导流结构 )条件 : 当壳程进出口接管距管板较远,流体停滞区过大时,应设置导流筒分类 : 内导流筒和外导流筒两种 。 91011作用 :a.提高壳程流体流速,增加湍动程度;使壳程流 体垂直冲刷管束,提高壳程传热系数;b.减少结垢。c.支承管束 折流板、支持板 折流板结构形式 弓形圆盘 -圆环形堰形折流板12过程设备设计(a)单弓形(d)圆盘 -圆环形(c)三弓形(b)双弓形弓形缺口高度 h应使流体流过缺口时与横向流过管束时的流速相近缺口大小用弓形弦高占壳体内直径的百分比来表示,如单弓形折流板, h=(0.20 0.45)Di,最常用 0.25Di。 1314圆盘 -圆环形折流板15图 2-22 单弓形折流挡板图 2-24 圆盘 圆环形折流挡 1617布置原则 : a.一般应按等间距布置b.管束两端的折流板尽可能靠近壳程进出口接管 折流板缺口布置原则 : a.壳程为单相清洁流体时,折流板缺口(卧式) 应 水平上下 布置。若气体中含有少量液体 , 应在缺口朝上的折流板最低处开设 通液口 ; 若液体中含有少量气体,应在缺口朝下 的折流板最高处开 通气口 ;b.壳程介质为气液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时,折流板应垂直 左右布置 ,并在折流板 最低 处开通液口 ;c.间距: Lmin不小于 0.2管内径 Di, 且不小于 50mm; Lmax不大于 Di;18过程设备设计壳程为单相清洁液体时,折流板缺口上下布置折流板缺口布置通液口通液口通气口通气口(a) (b) 19过程设备设计卧式换热器的壳程介质为气液相共存或液体中含有固体颗粒时,折流板缺口应垂直左右布置,并在折流板最低处开通液口通液口折流板缺口布置(c) 20折流板上管孔与换热管折流板与壳体内壁之间过大 泄露严重 ,不利传热 ;易引起振动。过小 安装困难。间隙 折流板的排列方式:21缺口左右方交错排列。卧式热交换器中的排列方式缺口上下方交错排列22折流板的安装d14mm时23 折流板的固定折流板的固定是通过拉杆和定距管来实现的。 拉杆结构 2425 支持板设置条件 : 当换热器在工艺上无须设置折流板,但管子又比较长,超过最大无支撑跨距时,需设置一定数量的支持板,按照折流板处理 .作用 : a. 减小跨距 防振 b.支承管子 增加管子刚度,防止管子产生过大挠度形状尺寸 : 同折流板最大无支撑跨距 :换热管外径 10 12 14 16 19 25 32 38 45 57最大无支撑跨距钢管 - - 1100 1300 1500 1850 2200 2500 2750 3200有色金属管 750 850 950 1100 1300 1600 1900 2200 2400 280026过程设备设计A、 换热管外径 14mm时 点焊结构B、 换热管外径 14mm时 拉杆 -定距管结构dn dn 折流板、支持板固定方式:27拉杆数量 : 与拉杆直径,壳体 DN有关拉杆布置 :尽量布置在管束的外边缘,对于大直径的换热器,在布管区内或靠近折流板缺口处应布置适当数量的拉杆 折流杆针对传统折流板 : 有传热死区 , 流体阻力 , 易产生管振动等缺点 开发新型折流杆结构 :1支撑杆2折流杆3滑轨 2829优点 : a.传热量相同下, p 比弓形折流板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