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春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建现代产业体系_第1页
胡春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建现代产业体系_第2页
胡春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建现代产业体系_第3页
胡春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建现代产业体系_第4页
胡春力:提升装备制造业建现代产业体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胡春力:提升装备制造业 建现代产业体系 2011 年 06 月 16 日 不久前,德州市委举行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辅导报告会,邀请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原所长胡春力作报告,胡春力对转方式、调结构等问题做了阐述,结合德州实际,对加快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装备制造业关系到结构调整大局。我们这些年经济增长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在 2008 年世界金融危机以后,在一片萧条的情况下,中国仍然保持了 8%以上的发展速度。这样的成就,我们应该感到自豪。但是,无论是制定重大规划,或是制定大的思路、大的战略,把我们的家底弄清楚很有必要。如果我们只突出我们取得的成就,可能会引起头脑发热。成就一定要讲够,但是问题一定要讲透。高耗低效之路走不通我们这些年来,整个的经济增长是靠工业带动,工业里的增长主要是靠能源、原材料部门的大量投资和高速增长带来的。所以,到了 2010 年,我国生产了将近 33 亿吨的煤,钢材生产了将近 8亿吨,水泥生产了将近 19 亿吨。这样一种对于能源、基础原材料、对于非金属建材的消耗,在世界的经济发展史和工业发展史上是没有的。美国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时,最高年份里消耗的钢不到 2 亿吨,但是它产出了当时整个世界 GDP 的 45%。而我们消耗了占全世界 40%的钢和能源,支撑我们占全世界 10%的 GDP。这样的反差,说明了我们经济增长的不可持续性。这些年来中国铁路运量的 70%-80%都是运的铁矿石和煤。挖煤,要运出来,得修铁路。修铁路就需要钢,又得需要煤。这就是像水和面的关系一样,水多了要加面,面多了要加水。实际上,这三个行业对外部提供的产品很少。中国这么大的钢产量,我们连几个大的钢铁用户都满足不了,都得靠进口。我们机床的底座国内还能生产,外罩也行,其他的都要进口。弹簧钢、齿轮钢,高级钢,中国都生产不了。甚至于我们中国的紧固件,螺丝,也因为材质不行,上不了小轿车。工业增加值,就是我们生产后的效益。两个算法,生产法和收入法。收入法,总的来说,就是生产后,一部分变成工资,一部分变成工厂的利润,还有一部分是税收。把这三者加在一起,每卖出 100 块钱的工业产品,中国是三项能够分 28.9 块钱,美国是能赚将近 50 块钱,日本是 41 块钱,韩国是 43 块钱。我们的效益就比人家低很多,就是高消耗,低收入。自己净剩的价值本身就少,净剩部分,就是赚的部分,三家来分,企业、员工、地方政府。总收入低了,企业日子也难过。员工的福利和工资改善都受到限制。能造飞船,为何做不好汽车螺丝产业装备是最重要的。2008 年的“十大振兴规划”,对装备工业有划时代的意义,包括基础材料、控制系统、装备材料、技术供给这些都要做,如果不做,就会发现有航天技术这么大的成就,而汽车上的螺丝却做不了的情况。这是个工业标志的问题。螺丝都做不了,做其他的这样的材质怎么行?材质不行,就是可靠性、寿命的问题。以前中国的机械出去展览,都要在底下接个几个小碗,因为机械漏油。这是加工材质的问题、精度的问题,所以装备工业的差距不仅仅是某种产品没有的问题。四个突出的差距是产品性能开发设计技术的缺乏、控制技术的缺乏、精细加工技术的缺乏、生产组织专业化水平低,这四个差距这些年我们没有抓住。2008 年关于中国装备制造规划中首次提出材质问题,包括在轻工、纺织、有色、钢铁、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现代物流,各个专项规划都提到材质问题,都提到基础建设问题,过去是没有提到的。数控机床我们是研究得最早的,到现在却是外国技术统一天下,就是因为这些年一直依靠外国技术,我们的研发能力一点点萎缩。在研究“十二五”的时候,解决空心化的问题更加明确了,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是“十一五”建议里提出的。信息产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并不落后,但经过十年的动乱,再打开国门的时候我们各行各业的产品首先是信息化不够,人家都是数控机床了,我们还是人工操作。产业组织的信息化也不够,到哪去买零部件,到哪去找配套的技术,外国都是信息网络在完成,不用业务员满天飞。中国必须要工业化,所以必须要补信息化这一课。中国要振兴工业化必须要重视信息化,人家的机器上都有电脑,如果洗衣机上没几个电脑它就不能定时、按时放水,电视上没有芯片能收到那么多电视台吗?外国的纺机、轧机都是电脑自动控制的。中国的冷轧板、热轧板为什么出不来?因为这个过程都是由计算机遥感、遥测控制,中国还在拿尺子去量,这样是绝对不行的。所以说,信息化对各行各业的改造,使信息化成为推动工业化的一个主流技术。中国要搞工业化必须要以信息化为主,而不是简单的结合。蒸汽时代蒸汽机是主流技术,电机时代电动机是主流技术,信息化时代信息控制就是主流技术。工业化的内容已经变成信息控制。中国的信息高速公路比美国还要先进,而里面跑的 87%都是游戏、娱乐节目,捧红了一批网络名人,这就是中国网络的功能。在中国除了核心部件问题还有其它问题。工程机械中国现在产量是世界第一,就是这么一个蓬勃发展的行业里,高档的机械是外国的,低档的是中国的,低档里面的挖掘机、装载机都是靠液压传动,动力的部分几乎都要进口。在组织生产方面,外国的企业是专业化的,而中国的企业都是全能化的,全能化的企业善于买外国的零部件然后组装,你让他开发某个零部件,他做不了,因为整机厂占用资金链很长,每个技术零件都是一个专业技术,一整套的东西,让他自己做,他没这个能力。在国外,德国的“博世”很大的装备机械制造企业,你问它有什么产品,它回答只有零部件。而在中国,像这样专业化大企业太少了,因为专业化的企业必须有大的市场,一个企业一天生产成千上万件零部件,它就要有很大的配套面,配套面的建立在中国很多条件不具备,受信息的不通等因素的制约,让企业自己去闯是很困难的,当然中国也有像潍柴动力这样做专业配套的,但小的零部件市场不够大,这就呼吁要有一个行业管理部门来协调这件事。到 2008 年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的出台,第一次明确要克服我们工业的“空心化”问题,解决的重点就是控制的问题、核心零部件的问题、基础零部件的问题、工艺的问题、材质的问题、精细加工的问题。到“十二五”规划,整个装备制造业没提出制造多少个产品,主要强调在一些大型设备中做一些重要零部件。比如说在石化设备中生产一个泵或一个压缩机,整套的东西我们做不了,尤其是石化企业设备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艺技术问题,它的制造还要和它整个的化学反应相关,所以我们成套生产还差的很远。但是,控制系统的问题、技术材质的问题、工艺的问题前所未有的在这一个五年计划中被放到这么高位置。在产业低端徘徊使我们进退维谷在看到我们 30 年来取得的建设和经济增长的巨大成绩的同时,更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中国的原材料这么多年能够这么大幅度的增长,是有一个国际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中国的钢产量,每年以 1.5 亿吨的产量在增长的时候,发达国家都在减产,在关钢铁厂。因为发达国家对于环保的要求,对于排放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再加上建设用钢这种低附加值的产品对他们来说不值得干,所以大量关闭。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钢铁产业才能够疯长。我们整个的工业结构里面,从产业来划分,我们是基础产业,原材料工业,初级加工产业,向这个方向倾斜得非常明显,速度也很快。第二句话,产业内部的分工向低附加值环节倾斜。比如说,沈阳机床厂是国内首家加工中心,产量最高的数控机床企业。我们用他最典型的产品来说,比如说100 万元的加工中心,数控是西门子或是法拉克的,先拿走 48 万元。磁浮系统,不是日本的就是德国的,又拿走 20 万到 30 万元。功能件,重要的大构件,智能化程度很高的,里面的导轨等又是意大利或是西班牙的。这些东西必须买,我们国内没有。算来算去,沈阳机床厂一个 100 万元的加工中心,最后只能落 17 万。美国人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中国威胁论,一种是中国崩溃论。到沿海地区走一圈,回去之后,中国威胁论就出来了。到内地走一圈,回去之后中国崩溃论就出来了。这当然说的是地区差距问题,但总的来说我们现在这套统计指标,实际上不能反映实际发展水平。最典型的例子,每年世界银行都要发世界发展报告,里边高技术出口大国排序,前十名基本没有发达国家,像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菲律宾、中国,都是这些国家。但是在国际统计指标体系里,现在全球化的结果是产业里面不是你的也算到你这里了。前些年,有些人认为,我们已经全球化、国际化了,我们的劳动力多是比较优势,就应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所以我们那几年整个装备工业全部下滑,国家只留了几个企业。企业下放地方以后,面临的是国际竞争,国外数控机床都进来了,国内企业没有招架之功,只能跟外资合资。当时地方也没有资金支持企业改造来抗衡国外的企业,所以我们这些行业只能一步一步退出来了,退的结果是我们的零部件、控制键整个的加工技术全部都丢了。有人说要振兴,多引进点外国企业就振兴了,企业是没有国度的,把 GNP 改成 GDP 这种思路,只要在你国土上就是你国内的。到后来中国国际环境恶化了以后才知道,你用人家的 GPS 导航你的导弹,这个导弹最后落在哪儿?这才开始着急抓自己的“北斗”。打造垄断优势和“单打冠军”“自主创新”这个口号的提出是划时代的。但是在工作实际中遇到了很多的困难。企业的创新机构怎么建?企业没有积极性,是国家花钱给它建?还是企业应该有积极性,自己来建?这些机制的问题和动力的问题不解决,创新体制怎么解决?企业没有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研发存在一些问题,一是企业没有研发力量。我觉得要依靠国内的大企业建立自己的研发中心,赶上国外的大企业。中国也要走国外的道路,大企业要解决系统性技术问题,小企业要解决功能性、性能性加强的技术问题。大企业和小企业是这么一种分工关系。美国硅谷的作用在哪呢?硅谷是它们建立的一个大系统,对单个小功能进行了系统性的放大。所以创新的小企业,我们应该鼓励它们发展。很多单线小技术当然比没有技术强,但是要把它们梳理、集合变成一个系统性技术,这必须是一个大企业来做的。要有足够实力的大企业来统领小企业,来吸收小企业的技术,把它放到一个大的系统里面,使这个大企业的技术系统根深苗壮,然后变成一个具有行业垄断性的技术。所谓的优势就是垄断性。我们过去相信外国教科书那些所谓的“自由竞争”,哪有什么自由竞争?跨国公司到中国来是允许你和它自由竞争吗?它们都是要垄断。美国这么主张反垄断的国家,这么主张自由竞争的国家,为什么微软(Microsoft)分拆几次都分拆不了?它的核心业务它永远不会分拆。我再说说加工体系的问题。我主张,把大企业中的专业化比较强的车间和工序分离出来,让它们独立经营。生产齿轮的就专门生产齿轮,生产主轴就专门生产主轴。这样专业化分工就把每个专业化的小企业变成了“小巨人”,万向集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做汽车部件,全世界大多数汽车企业都在用这个企业的产品。他们的产品在技术含量上全世界没人能比。而且不断地改进,不断地开发,随着汽车功能的不断变化,也跟着同步,适应汽车工业的发展,不会落在它发展的后面。结果是全世界认为中国的这个万向企业是最好的。“万向”如果在一个汽车厂里面,现在不会是这样一个情况了。它要发展,就要申请技术改造和科研费,而作为大厂要照顾各个方面,整个企业战线那么长,不会简单地把人力物力放在你这一块上,那样整个企业会累死的。所以把大厂里面专业性的东西独立出来,让它们服务全社会,它们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中国制造装备也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那么从全国来说,已经具备专业化生产的厂,现在就难能可贵了,是今后专业化经营的苗子。今后在基础制造业上搞研发中心,培养大企业,培养中国的“博世”,我觉得在“十二五”期间是必须要走的路。德州可打“配套能力牌”德州发展潜力非常大。不管是工业化进程、城市化进程、新农村建设,都有很大的潜力。我们的工业比重低,但这也是我们大搞工业化的很好的旗帜和理由。我们的农村人口比重大,是我们大搞城市化很好的理由。我们这里有很好的基础,又有这样一些知名企业,是我们今后申请国家政策资金支持一个很好的理由。关于德州我讲几点个人意见,一是装备制造业的规模扩张和内部质量提升是我们的双重任务。必须两条腿走路。因为我们的规模还不是很大。综合来看,“十二五”期间,整个机械工业是个大发展时期。第二,关于风电发展问题,“十二五”规划一直在修改。原来是 5000 万千瓦,增长到7000 万千瓦,“十二五”期间要求增长到一亿千瓦。福岛核泄漏问题,对风电的发展很有利。但是风电最大问题是上网的问题和调峰的问题。我们怎么样利用当前的优势呢?我刚才说扩大规模,扩大规模必须引进。现有企业的扩张受各种条件的限制,最便捷的就是引进。我们这里能不能把综合配套能力作为一张引进的牌来打?德州可以打本地基础的配套能力。也就是说,你到我这里来搞整机,什么齿轮、液压件、泵、轴啊,当地可以给你配套,节约大量远途采购和运输成本。关于农机这一块,从产品水平上,从我们现有的技术水平考虑,我觉得我们给卡车,工程机械、农机配套是比较合适的。从内部来说,我觉得有这么几项工作落实就可以了。一是我们基础件品种齐全,应该对我们生产各种基础件的能力彰显一下,也应该有个旗号,也应该挂个牌,把我们产品介绍出去,向规格的系统化和品种的系统化方向努力。然后在专业化的基础上来扩大规模、把握政策,挂什么样的牌子、要什么样的实验室或者我们要一个什么样的基地等等,可以从这些方面来考虑一下。二是在零部件生产方面,我们可以来引进整机,但从“十二五”的整个思路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成为一个专业化的基地,来专业化发展。三是从新兴的产业来看,咱们这里也有很多基础性的东西了。上了“十二五”规划本子的,像热能、光电和风能几种主要的零部件,我们已经有思路了。路在“自主”业要“新兴”我们走装备制造业的道路必须要走自主发展之路,别人扔给我们什么我们接什么,最后变成第一原材料生产大国,资源吃紧、环境吃紧,全世界还会反对我们。我们现在正在谈碳指标的分配,目标是全球排放 90 亿吨,按现在的产业结构,中国的排放就超过 100 亿吨,把所有指标全给中国都不够,到那时碳排放指标分配后面就是碳关税的问题、发达国家对你的抵制问题,这些问题不很好解决,后面的事情会很难办。现在为什么发达国家要提倡低碳经济,很大程度上是为了抑制我们发展中国家。之前也想过很多招了,比如反倾销贸易壁垒、技术壁垒,最后找到中国最软的肋“碳”这里,这些年中国就是靠碳的排放维持经济的增长。正是在一系列的压力之下,我们做出了一系列的承诺,要摆脱这种产业构结就要自主创新,不能指望外国。像日本,只卖给你生产线。以前我们对西欧还寄予希望,但西欧现在对中国的进出口敌意也很重。所以我们必须走自主化,不能靠全球化、靠外国技术。要夯实基础。我们有大量的出口产品,但像计算机等电子产品只有外壳是自己的,我们必须要把里面的东西做实。为什么要把装备制造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2008 年出台装备制造业调整振兴规划,当时的想法就是中国不能再指望煤块、铁块、鞋子、衣服,中国必须要重新构造产业基础,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其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点,和传统型产业相比,国外的新兴产业也不够成熟,相对于比较成熟的产业,我们可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地走。第二点,由于国外技术的不成熟,所以对我们的控制、垄断程度要低得多,进入的门槛也低得多。第三点,我们不能老跟在别人后面追,教训是十分深刻的,人家已经研究了很长时间,我们很容易就被人控制住,而在新兴产业上都不成熟,所以我们有可能在制高点上占领一席之地。新兴产业政策到现在还没有出台是因为有巨大风险。新兴产业振兴规划说是去年年底出台,到现在也没有出台,最后国务院出了个“决定”,说明这件事还在进行。“十二五”规划上列了一些内容,都是大范围的概括,里面充满了很多技术路线和产品的选择问题,现在都不好弄。新兴产业是一个什么样的位置?我认为新兴产业的提出是及时的,也是一个出于无奈的选择。解决中国的环境问题、中国的减排降耗问题,技术解决方案应该是个辅助性的方案。根本的出路在于整个结构的变化。如果经济增长不靠这么多的钢厂和水泥厂,那么节能减排压力马上就下去,可持续性也会增强。胡春力,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暨南大学博士生导师、亚洲银行顾问、日本大阪市立大学客座教授。参与了中央“十五”建议,国家“十五”、“十一五”规划纲要的专题研究和起草。胡春力:新能源领域出现高碳发展苗头 作者:赵瑞希 2010-12-18 10:53:25 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春力在全国低碳技术创新论坛上指出,受制于高碳经济结构,我国低碳发展面临重重困难,并在新能源领域出现了高碳发展模式的苗头。胡春力认为,单位能耗高表示我国主要是用原材料堆积起来的。他说,以未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年为例,当年原材料总值占工业总产值,原材料总值占固定资产。他表示,在这种高碳经济结构下,由于缺乏附加值高的核心知识和技术,导致高附加值的产品占比低。以轧机为例,我国投入的原材料占整个轧机的重量,但我国只能得到的附加值。同时,胡春力指出,我国一些新能源产业走得还是粗放式发展道路,冒出了高碳发展的苗头。“例如在光伏产业中,我国的硅产量占全世界产量的多,而我国生产的硅用于出口。硅在生产过程中是高耗能、高污染的,但使用时却是清洁能源。因此,我国为世界低碳作出了贡献,但自身却并没有实现低碳发展。”他说。胡春力说,我国很多行业本来可以不靠原材料投入获取回报,实现低碳发展的,但由于核心环节、核心技术不在国内,因此高技术产业在我国变成低技术、高资源消耗的产业。他说,“发展新兴产业经济的目的在于降低能耗,因此必须吸取高科技产业在我国变成低技术产业的教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通过掌握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真正实现低碳发展。”因此,胡春力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单靠低碳技术创新只是杯水车薪,不改变高碳经济结构,低碳经济难以实现。同时,他也指出,低碳的实现需要靠投入原材料获得发展的各行各业共同行动起来,将低端加工转向高端生产,把高科技产品中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核心技术和核心零部件掌握在自己的手中。胡春力:瞄准三大方向突破装备制造业发展瓶颈2010 年 08 月 09 日 07:32 王静宇中国企业报 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春力8 月 7 日,国家发改委产业发展研究所研究员胡春力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与绿色发展高层论坛”上做专题报告时指出,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不断提高装备产品信息化水平,全力提升企业核心自主创新能力,构建完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要把振兴我国装备制造业的长期战略目标建立在解决装备制造业空心化问题上,突破影响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胡春力指出,装备制造业关系着经济全局的发展。近年来,我国工业的产业结构过度向能源、原材料倾斜,高资源消耗、高环境污染的产业结构已经无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此外,在国际分工地位与工业结构形成的过程中,我国向基础产业倾斜较大,同时产业内部也向低附加值环节倾斜,这就造成了我国必须通过发展包括装备制造业在内的技术密集型产业,来纠正粗放、低度化的产业结构。他说:“要靠自己的技术资源、核心设计能力来提高技术装备制造行业,来改变我国现有的工业结构,实现可持续发展。”胡春力提出,与国外其他国家相比,目前我国装备制造业还是存在技术含量低、加工程度不高、附加值率低于国际工业平均水平等诸多问题,装备产品的低端化问题日益突出,例如,对比各国工业增加值率,美国 47.7%、日本 40.9%、韩国 43.3%,而中国仅为 28.9%。主要是产品性能开发、设计技术、控制技术、精细加工技术的缺乏,以及生产组织专业化水平低等原因制约着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尽管如此,近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还是取得了很大成绩,而且装备制造业的外资所占比重相对较低。作为我国工业部门中第一大高技术产业的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制造业,1992 年至 2007 年工业产值增长了 42.2 倍,核电、轮轨交通、船舶等发展迅猛。可是,制约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落后的生产力对装备制造业的束缚。胡春力认为,要快速掀起”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为主的装备制造业创新浪潮,而提高装备产品信息化水平是”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在装备制造业产品、技术开发、工艺及设备、生产组织信息化等方面多下功夫。与此同时,解决我国装备制造业“空心化”问题,是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长期战略目标,这就要以建立材料、主机、核心零部件、工艺、设备技术为主的纵向和横向研发网络体系,构建专业化的生产格局,同时建立行业核心企业与专业化、社会化配套的现代产业组织体系,打造企业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在谈到“十二五”期间我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前景与方向时,胡春力认为:“要尽量开发容易被我们控制掌握和增长最快的产业,比如城市建设、公交基础设施、机场、港口、公路、房地产等,尽量满足国内巨大的基建工程需求市场。此外,要替代高技术产业装备的进口,比如医疗器械、电子、光纤等国家支持扶助的产业,要打破 100%靠国外进口的现状,走出一条真正适合我们发展的装备制造业的新道路。”胡春力最后表示,装备制造业是为人类提供生产工具和装备的行业。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实际上是通过工具的改善来实现的。那么,从这点来看,社会上永远存在装备工具的需求,装备制造业永远是一个朝阳工业。当然,说装备制造业是朝阳工业,还在于装备制造业产品的不断更新,通过制造业的信息化,实现了产业化,从这点上看,装备制造业在不断地向全面新型化迈进。胡春力:成长型产业的新模式与新资本2010 年 04 月 19 日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原所长胡春力(来源:新浪财经 陈鑫 摄)新浪财经讯 2010 年 4 月 18 日,由投资与理财杂志社和学习型中国促进会联合主办的“2010 投资与理财年会暨第四届学习型中国-投资理财论坛”在北京召开。图为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原所长胡春力。胡春力:这个会议的排序我吃了点亏,刚才这么一个谈笑风生的企业家,这么会讲故事的企业家讲完之后,我这个搞宏观的讲起来枯燥多了,再加上都 12 点多了,不知道大家是不是有耐心,我有点勉为其难,下面简要的把中国的产业给大家梳理一下。中国产业的问题很复杂,应该说关于产业怎么发展这个问题上几年来吵个不停,我的嗓子是咽炎,就是吵产业问题吵出来的,吵到激烈之处是拍桌子打板凳。对于中国产业的形势判断,对于今后重点的选择,对于未来的预期等等,都是有很多种的说法,很多种意见,有各种立场,还有在背后的各种利益纷争。从我个人来看,中国的产业问题可以用三条腿支撑来概括一下。一条腿叫做鞋子袜子;第二条腿叫做盒子壳子;第三条腿叫做轮子杆子,这就是中国产业结构的特点。第一个鞋子、袜子,就是咱们主要供给外国人消费的庞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包括运动鞋、羊毛衫、衬衣、西装、玩具、塑料制品等等,这个行业我们多少年来都是处在一个没有品牌,没有自己开发技术,只是靠压低工人工资,用价格竞争的办法来取得国际订单的方式运行的,这个过程当中大钱别人挣,我们自己拿到很小的小钱,30 年来工资涨幅微乎其微,老板实际上也苦得很,稍微的汇率有点变动,工资有点上涨,马上一批企业纷纷倒台。而在这个行当里面,我们就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跟国外也有一种很明显的分工关系,比如说做服装,面料会有技术含量最赚钱,而恰恰面料都靠外国供给,中国纺织业做的是两纱两布,面纱坯布,把自己白色的坯布织好以后拿到外国去让人家整染,变成纺丝纺麻纺毛再回来,中国没有 70%到 80%的进口,纺织行业维持不下去,中国第一服装出口大国的业绩根本就无从谈起。所以这个行业要品牌没品牌,分工还是做的最不拿钱的,最卖傻力气的环节,这是劳动密集型行业。第二个盒子、壳子,这是什么意思?中国人有钱了,要买汽车,要消费电脑,要打手机,大家看看,手机靠的全部是散件进口,我们配上一个壳。但是 CPU 是英特尔的,软件是微软的,我们给人家做一个箱子。其他的工业品大体上如此,一台 100 万的数控机床,底座一吨中国自己造的,上面一百万当中五十万是数控系统西门子的,里面的执行系统值 30 万是意大利的,里面的导轨等等这些功能器械又都是西班牙和法国的。最后中国人接订单,拿一个订单 100 万,中国人自己最后赚多少钱?能够拿到多少加工费?5 万块钱,所以 5 万块钱就是底座钱和外面罩子的钱。也就是说在技术密集型行业里面,中国造的是最基本、最初级加工的那部分,也都是盒和壳之类,中国现在马上要成为第一造船大国,造船大国中国也就是廉价的劳动力去焊一个轮船的壳,那个钢还有 40%多进口,船下面,船上面,甲板以下,甲板以上所有的东西都要进口,没有进口中国的船就没有市场。第三个轮子、杆子怎么讲?轮子指的是交通,杆子是各种各样的大烟囱,我们 13 年来是第一大钢铁生产大国,我们钢的实际能力达到 8 亿吨生产能力,我们现在每年生产能力到了 6 亿吨,比美国、日本、德国、法国加起来还不知道多几倍。我们去年消耗的煤已经达到了将近 28 亿吨,我们的水泥已经生产到了 13 亿吨,中国相当于美国四分之一的 GDP,消耗的水泥是人家的十几倍,消耗的钢材是人家的 6 倍到 8 倍,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而且钢铁一天到晚的压缩生产能力,压缩的结果是货越来越翘,钢铁市场价格不断的走高,当然有铁矿石价格不断提升的因素在内,但是市场长期供不应求是一个基本的特征,跟这个有直接的关系。第三条腿实际上大家说的是铁公鸡的问题,也就是说到处修路架桥,房地产去年不景气的情况下又提高了 26%投资的增长幅度,今年一季度比去年同期又增长了 36%,数不清的开发区、工业园,数不清的大面积的建设,小的像浦东的新区也是 40多平方公里,这样的开发区在全国遍地各地,相应的拉动了对于钢铁和能源的消耗,需要修铁路、运矿石、运煤炭,于是乎造成交通设施连续每年多少亿的上涨。这越来越成为支撑我们经济增长最粗的一条腿,加上 08 年开始的经济危机,在经济危机之前大家都认为这样一个三条腿支撑经济的机构实际上已经很难维持了,大家知道像矿石谈判,中国费这么大的劲进行组织,最后今年铁矿石涨幅还是百分之百。从 03 年以后已经是每年以平均 40%到 60%的幅度在增长,今年又涨了 100%。为什么会有铁矿石这么疯狂的增长?是因为中国对人家的需求非常刚性,经济越来越靠这些铁公鸡,越来越靠水泥、钢铁,不赚的话经济马上停滞了,外国人看透了这一点,铁矿石涨多少价你也要买,铁矿石涨,石油在涨,再加上其他各种原因,那么涨来涨去,中国这些行业还能够支撑下去吗?所以对于这样一个结构不能够支撑下去的担心好多年就开始了。但是正在大张旗鼓的下定决心调结构的时候,经济危机来了,救火过日子又成了第一位的任务,四万亿的投资计划一出台,其中 82%以上又都是土建工程,又顺着原来的铁公鸡增长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又顺着这条路延续下去。这样一个特征的后果是什么?后果就是劳动密集型现在工资要涨,外国的市场萎缩,马上这些行业日子很难过,现在广东那边不是往内地迁就是往外国迁,像这种技术密集型的,盒子、壳子这些行业现在因为主要依靠外资,这些行业主要的投资者,主要的市场占领者里面大牌企业控制着整个行业增长走势的基本上都是外资企业,外资企业里面这种绿地投资,必须得直接投到实业上的这种投资,这几年由于经济危机的影响也在不断的萎缩。在这种情况下,这些行业也是面临着今后增长的种种困难。目前我们有控制力的,我们国内有供给能力的,没有其他障碍的只有土建经济所关联的各种行业,所以我谈的下一个问题就是今后的行业增长前景,我认为起码在中期由于这样一个结构的调整非常困难,而且又面临着目前度过金融危机这么一个不好的机遇和时期,只好先顾先前,先把日子过下去,修路架桥的事仍然是各个地方来支撑增长,避免经济不要大起大落灾难必须采取的措施,基础的能源、交通、原材料行业仍然是增长主要的方面。劳动密集型行业要看国外整个市场的恢复,原来有一句口号,叫做外销转内销,通过扩大内需来补偿出口萎缩的局面,起码到现在为止,这种情况还是不太有效,因为国外市场和国内市场完全在产品需求结构上,在整个消费理念上有很大的差距,这种调整也需要一个过程,而且我感觉由于这种大订单出口企业已经接惯了,对于国内市场的适应还有一个很长的过程。从技术密集型的行业来看,比如说消费的刺激政策不断出台,汽车的减免税费,家电下乡活动,确确实实在去年和今年都取得了拉动增长、扩大销路的作用,但是到目前为止这个药下得过猛,它起到的作用是把未来的消费提前了,今后为了度过这个危机,现在把很多的政策都用了很大的强度,也就是说未来后几年的一些消费是提前到现在的消费,对于今后从长远来说这些行业到底消费的增长势头会不会保持下去?我个人认为由于这种政策的拉动,政策很难持久,消费提前也对未来的消费增长会产生反向的影响。剩下的就是修路架桥,大家知道我们从这几年扩大内需的政策来看,四万亿的投资里面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国民福祉建设(惠民政策),四川的灾后重建刚刚启动到一半,现在青海又发生了比较大的地震,这种灾后重建的任务又重新开始,在这种情况下,中国所谓的过剩能力仍然不会过剩,因为 03 年中国的钢两亿吨的时候,各个方面都喊钢铁,到了 2008 年金融危机到来之前,中国的钢已经生产到将近 6 亿吨了,市场仍然是供销两旺。所以在目前中国三条腿当中两条腿很难继续走下去的情况下,这种土建经济,铁公鸡这样一条路是独木桥,只能是连续的走下去。在我看来在“十二五”、“十三五”期间,看这条腿来拉动经济,避免经济的大起大落是一个没有其他选择的选择。政策走势会怎么样?大家知道,扩大内需是靠政策来拉动的,各个地方搞的这些惠民政策,城市的形象工程建设,包括今后将要出台的廉价住房建设等等,实际上走的一条路子还都是拉动土建经济,现在地方政府不光是发展什么,最后我给它概括成都是要落实到房地产,创业园、留学生回来搞生物工程,中国投入一下子比前几年高了将近一个百分点,实际上看上去,实际落到地上的东西和实际的工作不是大楼就是一片开发区。所以这些年来政策的走势虽然强调保增长要通过调结构来保,但是调结构谈何容易?调结构就要发展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那些高技术含量的行业。大家知道前一阵出台了十大产业振兴规划,里面每一个规划都拉了一个长长的单子,要把那些完全依靠国外的技术产品、零部件和关键原材料都要国产化,但是到研究为止我感觉进展不尽如人意,因为我们的基础很差,外国的竞争对手又非常强大,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进展起来困难之多可想而知。但是与它相对照的是你搞这个东西又有风险又费劲,可是你要修一条路和架一个桥,几百亿的投资马上就铺上去,对当地经济的增长,对很多行业的拉动太明显了。因此虽然调结构是政府一项很重要的政策内容,但是贯彻起来对于拉动增长和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落实上快慢程度是不一样的。在“十二五”目前正在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振兴规划,前一段出台了十大产业的振兴规划,实际上落实起来需要研发平台建设、人才集聚、机制建设,尤其是资金和创新之间怎么样能够形成良性循环等方面有一系列的难题,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能够解决到位。在这种情况下,政府的政策导向仍然是自觉和不自觉的,最后还是通过新农村建设这样的口号,通过一些梯度建设推进这样一个口号搞各种区域的开发,区域的园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有合理的一面,但是现在因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这些行业我们搞起来各种制约因素很多,所以基础设施建设所拉动的相关产业仍然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没有办法的一种选择。总结一下,在未来从产业发展的两个引导诱因力量上,一个是市场,一个是政府政策,从未来的走势来看,外部市场由于西方经济整个的复苏还没有走稳,一个指标好明天就带来一个坏指标的消息,因此外国在市场还没有完全复苏的情况下,我们靠依赖度很高的行业,今后发展的稳定性还不能够保证。因此跟基础设施、房地产开发建设相联系的这些行业增长空间仍然很大,谢谢大家!中央智囊吴敬琏 PK 胡春力:我们工人工资是不是太低2008 年 09 月 23 日 不 从 心 南 方 都 市 报本报主办的论坛上,同是中央政府智囊,同是中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吴敬琏和胡春力两位教授的观点却有不同,引出论坛上一场风云对话:有吴敬琏教授挑战主持人的精彩细节,有学者的实话实说,有企业家的真情告白,也有拍案而起一场思想的风暴在松山湖掀起。“在国际上,我们做大买家的时候受人欺负,比如铁矿石、水泥;我们做大卖家的时候,也受人欺负,比如鞋子、玩具。这是怎么回事呢?”胡春力教授的提问发人深省。吴敬琏教授说,中国的经济模式出现了问题,其中一个是国家的金融政策。胡春力教授随后发言,形成观点交锋,引发现场阵阵掌声。吴敬琏:我们经济模式出了问题我们的外汇储备就到了一万亿美元,世界第一,很多人很高兴,但是经济学家很忧心这个经济模式出了问题。世界各国都考虑到了需要改革,那我们看一看日本的股市、台湾的股市、韩国的股市,这个改革的要点在哪里呢?要点就是实现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根据供求形成利率,就不会出现外汇大量的积累。因为本国货币汇率很低,卖得很便宜,出口花了很大的劲赚不了什么钱。美元大量积累的结果,就是到美国受不了的时候,他一贬值,你这儿辛苦赚来的钱马上全没了,所以需要调整。但是调整很困难,因为原来的利益格局动他很困难。那么结果就不愿意调整、不愿意改革汇率形成制度、不愿意本国货币升值,不愿意本国货币升值,有什么办法呢?中央银行入市干预,做到这一点好像很高兴,我们出口企业也比较容易出去了,成本低嘛,但是在大量地释放货币。所以到了 2006 年 12月份,我们的外汇储备就到了一万亿美元,世界第一,很多人很高兴,但是经济学家很忧心。因为这一万亿美元是中央银行拿出了大概 8 万亿的中央银行货币,中央银行货币在经济上说叫高能货币,他出来1 块钱大概形成 5 块钱购买力,你 8 万亿银行货币,形成的就是 40 万的购买力。胡春力:我们的工资水平太低我们工人的工资使大家买不起这么多好东西,所以堆在商店,只有廉价出口胡春力在表达完自己对吴敬琏几个观点的认同后,随即开始了他的反驳,他说:吴老汇率改革放开问题我不能苟同。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外汇储备,是跟我们鼓励出口有关系。为什么出口?是因为我们内需不足。为什么内需不足?是因为我们整体工资水平太低。东西过剩,并不是说真正意义上的过剩,是相当于购买力的过剩,我们工人的工资使大家买不起这么多好东西,所以堆在商店。只有廉价出口,美国人使用我们物美价廉的东西,还一天到晚制裁我们,而我们这些打工仔呢,工资很低很低,他买不起这些消费品。所以这个结构问题,形成外汇储备过多。流动性过剩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而不光是汇率什么时候放开的问题。胡春力冲着吴敬琏笑道:吴老,我可能说得很不对。吴敬琏接过胡春力的话头表示,我先感谢胡所长纠正我说的一个不周全的地方,就是关于我们为什么消费力低。但我还是归结为增长的模式问题。其实在我看来,消费力过低的问题,分析最好的是马克思。马克思说,用资源投入、用投资来支撑增长投资驱动,这种增长方式一定会造成这个问题。经济总量中除了投资就是消费。投资总量不断提高,就是消费不断的下降。所以不改变这个增长模式,不改革经济发展的方向,要提高消费是不可能的。精彩镜头之实话实说“给政府提意见比擦鞋好”镜头主角:学者吴敬琏丁力昨日,广东省社科院教授丁力在发言时说:“吴老是我的道德偶像”,并表达支持吴敬琏关于政府和市场的言论。主持人随即问丁力:“您很积极支持吴老的一些观点。你们发言的时候,把责任推给政府,今天如果有一个副省长出席我们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