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灾害救助培训学习汇报与建议-_第1页
全国灾害救助培训学习汇报与建议-_第2页
全国灾害救助培训学习汇报与建议-_第3页
全国灾害救助培训学习汇报与建议-_第4页
全国灾害救助培训学习汇报与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全国灾害救助培训学习汇报与建议市民政局副局长根据省厅部署和市局安排,4 月 2127 日,在省厅副处长和带领下,我和区县部分局长、分管局长及救灾股长共 10 人,到广西桂林参加了民政部举办的“灾害分类救助实施”培训班。培训班听取了民政部救灾司领导和专家、人事部培训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等 13 堂专题课,观看了国内外典型的各类灾害应急救助录象案例资料,受到了较系统的启示和教育,为今后救灾应急管理打下了一定基础。一、培训的主要内容1、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我国自然灾害形势与救灾工作 ;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基本内容;3、灾情预警机制与灾情迅速反应信息平台建设;4、灾害类别与救灾分类应急预案编制;5、民政救灾减灾协调会商机制、救援会商机制与社会动员工作机制;6、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理;7、民政救灾物资储备调用与救灾技术装备应用;8、 民政部应对突发性灾害工作规程 ;9、民政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与社会捐助;10、灾害级别划分与各级救助制度;11、重建项目审批与项目管理;12、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13、救灾典型案例讲解。培训会分发了民政干部培训教材灾害分类与救助实施 、讲课提纲、部分专家讲课光盘等资料。二、主要收获1、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应急管理的通信、机制、原则和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及原则、方法。了解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形势与救灾工作基本内容。从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基本特征、管理体制、综合协调、应急体系建设、救灾工作要求上进一步理清了思路。2、掌握了救灾分级管理的原则和要求,从机构设置、救灾经费预算管理、分配与监督、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与调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系统,从军队、武警、民兵与消防的应急抢险,公安的治安管理,到水利、国土地质、地震等部门的指导、协调指挥与民政部门的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灾后重建,财政的资金预算安排,卫生防疫,农业、林业、文教、交通、电业等部门分类救援与指导,地方政府的组织指挥等责任更加明确。3、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灾害等级的确定和应急响应启动程序。国家民政部四级响应分为:死亡30 人、50 人、100 人、200 人以上或转移人口 10万、30 万、60 万、100 万人以上,或倒房 1 万间、10 万间、15 万间、20 万间以上,以及地震 5 级死亡 20 人、5 级死亡 50 人、5 级死亡 100 人、5 级死亡 200 人以上,分别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应在 24 小时内分别由救灾司领导、分管部长、民政部长带队赶赴灾区。地方民政部门应分别确定应急救助等级标准和救助预案,基层民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掌握报告灾情,最迟不得超过灾后 2 小时。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2 小时内向省报告,省厅接报后 2 小时完成审核,汇总后向民政部报告。民政部接到重特大灾情报告后,2 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等工作制度。非常情况下,上下可通过救灾中枢号码越级联系报告。4、了解了国家四位一体的救灾组织体制。国家在民政部设立了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减灾委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副主任由民政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科技部长、民政部副部长、商务部长担任;成员由 34 个部委包括总参作战部、武警总部及红十字会等领导组成;减灾委秘书长由民政部副部长担任。国家减灾中心为民政部新成立的事业单位,并有 18 位院士组成的减灾专家委员会作为技术支撑,与民政部的抗灾减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和救灾救济司等负责国家灾情会商协调机制、预警体系、汇总管理和救灾指挥及救助实施等。5、进一步了解了灾后分类救助的实施规范。中央每年预算特大自然灾害救助经费 22 亿元,实际支出 30 亿元以上。省市县应分别列足自然灾害救助经费。民政部救助的基本参考标准是:应急救灾资金按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每人 100 元补助;地震倒损房屋按倒房 500 元/间、损房 100 元/间补助;其它灾害水毁倒房 300 元/间补助;口粮按 0.5 元/天斤补助。重大灾害确保灾民在 24 小时内得到救助。通过培训,明确了灾民生活的基本救助方式,分为紧急转移救援,灾后恢复重建,春荒救济(春节后三个月35 月) ,冬令救济(秋收后3 个月122 月) 。救助资金的五种用途:吃饭、穿衣、治病、转移安置和住房重建等基本要求。6、进一步加深了救灾组织机构科技装备重要性的认识。灾害是多种多样瞬息万变的,没有必要的组织机构和精干的业务人员,缺乏必要的科技手段和救灾设备是肯定适应不了繁重的救灾工作需要的。国家在已经建立航空遥感应急反应系统和卫星监测的基础上,XX 年国务院批准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建设的立项。XXXX 年间拟发射 4 颗光学小卫星和 4 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民政部与省厅以上建立了以卫星导航通讯为基础的应急救灾指挥系统,还建立了全国县级以上民政局长、分管局长和救灾股长以上的办公、家庭电话以及手机号码组成的救灾联络办公室,并全部汇总于国家救灾中枢的 83559999 号码上,上述人员只要拨打 83559999 号码,均可直接联系到民政部救灾中心。同时,区县以上民政部门,必须设立救灾科股,配强与任务相适应的救灾查灾核灾统计干部。按照民政部救灾装备标准,县以上民政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救灾车辆、短波电台、笔记本电脑、微机和灾情信息统计软件、高分辨率数码摄象和数码照相器材、电话、传真、手机等通讯设备;按照要求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搞好救灾款物捐赠接收和慈善事业等社会捐赠工作。三、几点建议1、目前市县部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不规范,不全面,分级不科学,上下不衔接,应抓紧进行修订。同时强调预案的可操作性,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必要时组织演练。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防灾救灾抗灾的科普宣传,提高群众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的伤亡和损失。2、适时组织对区县民政部门领导和救灾业务骨干的培训,提高其对自然灾害的预警、报灾、救灾、查灾、核灾的能力。特别是灾情信息统计软件的掌握与使用、灾害损失的评估体系尤为重要,通过培训,提高配合专家评估灾害损失的能力和水平,尽量减少报灾的水份,增强查灾报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加大对救灾工作的投入。一是救灾装备不足,特别是最基本的可满足灾情信息统计软件的微机、机动性强的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录照相设备、传真等,大部分区县均不具备或不配套,建议区县自筹为主、市上补助部分尽快予以解决。二是救灾资金不足,建议市上每年预算一定的救灾物资储备采购资金,加大市级救灾物资的储备种类和储备量,同时适当增加市级自然灾害救济费的预算,区县也要加大救灾资金的投入,储备必要的救灾物资。特别要严格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加强监督和效能监察,防止截留挪用。三是救灾机构和人员要得到保证,救灾骨干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对身兼数职,又无专门机构的区县,要尽快充实素质较高的救灾管理工作人员,以适应救灾工作的需要。市民政局副局长根据省厅部署和市局安排,4 月 2127 日,在省厅副处长和带领下,我和区县部分局长、分管局长及救灾股长共 10 人,到广西桂林参加了民政部举办的“灾害分类救助实施”培训班。培训班听取了民政部救灾司领导和专家、人事部培训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等 13 堂专题课,观看了国内外典型的各类灾害应急救助录象案例资料,受到了较系统的启示和教育,为今后救灾应急管理打下了一定基础。一、培训的主要内容1、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我国自然灾害形势与救灾工作 ;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基本内容;3、灾情预警机制与灾情迅速反应信息平台建设;4、灾害类别与救灾分类应急预案编制;5、民政救灾减灾协调会商机制、救援会商机制与社会动员工作机制;6、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理;7、民政救灾物资储备调用与救灾技术装备应用;8、 民政部应对突发性灾害工作规程 ;9、民政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与社会捐助;10、灾害级别划分与各级救助制度;11、重建项目审批与项目管理;12、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13、救灾典型案例讲解。培训会分发了民政干部培训教材灾害分类与救助实施 、讲课提纲、部分专家讲课光盘等资料。二、主要收获1、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应急管理的通信、机制、原则和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及原则、方法。了解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形势与救灾工作基本内容。从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基本特征、管理体制、综合协调、应急体系建设、救灾工作要求上进一步理清了思路。2、掌握了救灾分级管理的原则和要求,从机构设置、救灾经费预算管理、分配与监督、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与调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系统,从军队、武警、民兵与消防的应急抢险,公安的治安管理,到水利、国土地质、地震等部门的指导、协调指挥与民政部门的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灾后重建,财政的资金预算安排,卫生防疫,农业、林业、文教、交通、电业等部门分类救援与指导,地方政府的组织指挥等责任更加明确。3、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灾害等级的确定和应急响应启动程序。国家民政部四级响应分为:死亡30 人、50 人、100 人、200 人以上或转移人口 10万、30 万、60 万、100 万人以上,或倒房 1 万间、10 万间、15 万间、20 万间以上,以及地震 5 级死亡 20 人、5 级死亡 50 人、5 级死亡 100 人、5 级死亡 200 人以上,分别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应在 24 小时内分别由救灾司领导、分管部长、民政部长带队赶赴灾区。地方民政部门应分别确定应急救助等级标准和救助预案,基层民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掌握报告灾情,最迟不得超过灾后 2 小时。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2 小时内向省报告,省厅接报后 2 小时完成审核,汇总后向民政部报告。民政部接到重特大灾情报告后,2 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等工作制度。非常情况下,上下可通过救灾中枢号码越级联系报告。4、了解了国家四位一体的救灾组织体制。国家在民政部设立了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减灾委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副主任由民政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科技部长、民政部副部长、商务部长担任;成员由 34 个部委包括总参作战部、武警总部及红十字会等领导组成;减灾委秘书长由民政部副部长担任。国家减灾中心为民政部新成立的事业单位,并有 18 位院士组成的减灾专家委员会作为技术支撑,与民政部的抗灾减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和救灾救济司等负责国家灾情会商协调机制、预警体系、汇总管理和救灾指挥及救助实施等。5、进一步了解了灾后分类救助的实施规范。中央每年预算特大自然灾害救助经费 22 亿元,实际支出 30 亿元以上。省市县应分别列足自然灾害救助经费。民政部救助的基本参考标准是:应急救灾资金按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每人 100 元补助;地震倒损房屋按倒房 500 元/间、损房 100 元/间补助;其它灾害水毁倒房 300 元/间补助;口粮按 0.5 元/天斤补助。重大灾害确保灾民在 24 小时内得到救助。通过培训,明确了灾民生活的基本救助方式,分为紧急转移救援,灾后恢复重建,春荒救济(春节后三个月35 月) ,冬令救济(秋收后3 个月122 月) 。救助资金的五种用途:吃饭、穿衣、治病、转移安置和住房重建等基本要求。6、进一步加深了救灾组织机构科技装备重要性的认识。灾害是多种多样瞬息万变的,没有必要的组织机构和精干的业务人员,缺乏必要的科技手段和救灾设备是肯定适应不了繁重的救灾工作需要的。国家在已经建立航空遥感应急反应系统和卫星监测的基础上,XX 年国务院批准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建设的立项。XXXX 年间拟发射 4 颗光学小卫星和 4 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民政部与省厅以上建立了以卫星导航通讯为基础的应急救灾指挥系统,还建立了全国县级以上民政局长、分管局长和救灾股长以上的办公、家庭电话以及手机号码组成的救灾联络办公室,并全部汇总于国家救灾中枢的 83559999 号码上,上述人员只要拨打 83559999 号码,均可直接联系到民政部救灾中心。同时,区县以上民政部门,必须设立救灾科股,配强与任务相适应的救灾查灾核灾统计干部。按照民政部救灾装备标准,县以上民政部门应配备必要的救灾车辆、短波电台、笔记本电脑、微机和灾情信息统计软件、高分辨率数码摄象和数码照相器材、电话、传真、手机等通讯设备;按照要求建立救灾物资储备库,搞好救灾款物捐赠接收和慈善事业等社会捐赠工作。三、几点建议1、目前市县部分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不规范,不全面,分级不科学,上下不衔接,应抓紧进行修订。同时强调预案的可操作性,组织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必要时组织演练。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对防灾救灾抗灾的科普宣传,提高群众防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减少灾害的伤亡和损失。2、适时组织对区县民政部门领导和救灾业务骨干的培训,提高其对自然灾害的预警、报灾、救灾、查灾、核灾的能力。特别是灾情信息统计软件的掌握与使用、灾害损失的评估体系尤为重要,通过培训,提高配合专家评估灾害损失的能力和水平,尽量减少报灾的水份,增强查灾报灾的科学性和准确性。3、加大对救灾工作的投入。一是救灾装备不足,特别是最基本的可满足灾情信息统计软件的微机、机动性强的笔记本电脑、数码摄录照相设备、传真等,大部分区县均不具备或不配套,建议区县自筹为主、市上补助部分尽快予以解决。二是救灾资金不足,建议市上每年预算一定的救灾物资储备采购资金,加大市级救灾物资的储备种类和储备量,同时适当增加市级自然灾害救济费的预算,区县也要加大救灾资金的投入,储备必要的救灾物资。特别要严格救灾资金的管理使用,加强监督和效能监察,防止截留挪用。三是救灾机构和人员要得到保证,救灾骨干要保持相对的稳定。对身兼数职,又无专门机构的区县,要尽快充实素质较高的救灾管理工作人员,以适应救灾工作的需要。市民政局副局长根据省厅部署和市局安排,4 月 2127 日,在省厅副处长和带领下,我和区县部分局长、分管局长及救灾股长共 10 人,到广西桂林参加了民政部举办的“灾害分类救助实施”培训班。培训班听取了民政部救灾司领导和专家、人事部培训中心负责人、清华大学教授等 13 堂专题课,观看了国内外典型的各类灾害应急救助录象案例资料,受到了较系统的启示和教育,为今后救灾应急管理打下了一定基础。一、培训的主要内容1、民政部救灾救济司司长王振耀我国自然灾害形势与救灾工作 ;2、 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基本内容;3、灾情预警机制与灾情迅速反应信息平台建设;4、灾害类别与救灾分类应急预案编制;5、民政救灾减灾协调会商机制、救援会商机制与社会动员工作机制;6、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应急处理;7、民政救灾物资储备调用与救灾技术装备应用;8、 民政部应对突发性灾害工作规程 ;9、民政救灾经费分级负担制度与社会捐助;10、灾害级别划分与各级救助制度;11、重建项目审批与项目管理;12、建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分配制度;13、救灾典型案例讲解。培训会分发了民政干部培训教材灾害分类与救助实施 、讲课提纲、部分专家讲课光盘等资料。二、主要收获1、进一步了解了国家应急管理的通信、机制、原则和减灾救灾工作机制及原则、方法。了解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形势与救灾工作基本内容。从基本概念、发展趋势、基本特征、管理体制、综合协调、应急体系建设、救灾工作要求上进一步理清了思路。2、掌握了救灾分级管理的原则和要求,从机构设置、救灾经费预算管理、分配与监督、救灾物资的储备管理与调配,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特别是自然灾害的应急救助系统,从军队、武警、民兵与消防的应急抢险,公安的治安管理,到水利、国土地质、地震等部门的指导、协调指挥与民政部门的转移安置、生活救助、灾后重建,财政的资金预算安排,卫生防疫,农业、林业、文教、交通、电业等部门分类救援与指导,地方政府的组织指挥等责任更加明确。3、进一步了解了国家灾害等级的确定和应急响应启动程序。国家民政部四级响应分为:死亡30 人、50 人、100 人、200 人以上或转移人口 10万、30 万、60 万、100 万人以上,或倒房 1 万间、10 万间、15 万间、20 万间以上,以及地震 5 级死亡 20 人、5 级死亡 50 人、5 级死亡 100 人、5 级死亡 200 人以上,分别为四级、三级、二级、一级,应在 24 小时内分别由救灾司领导、分管部长、民政部长带队赶赴灾区。地方民政部门应分别确定应急救助等级标准和救助预案,基层民政部门要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掌握报告灾情,最迟不得超过灾后 2 小时。市级民政部门在接到报告后,2 小时内向省报告,省厅接报后 2 小时完成审核,汇总后向民政部报告。民政部接到重特大灾情报告后,2 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等工作制度。非常情况下,上下可通过救灾中枢号码越级联系报告。4、了解了国家四位一体的救灾组织体制。国家在民政部设立了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全国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救灾救济司、国家减灾中心。减灾委主任由国务院副总理担任,副主任由民政部长、国务院副秘书长、发改委主任、科技部长、民政部副部长、商务部长担任;成员由 34 个部委包括总参作战部、武警总部及红十字会等领导组成;减灾委秘书长由民政部副部长担任。国家减灾中心为民政部新成立的事业单位,并有 18 位院士组成的减灾专家委员会作为技术支撑,与民政部的抗灾减灾综合协调办公室和救灾救济司等负责国家灾情会商协调机制、预警体系、汇总管理和救灾指挥及救助实施等。5、进一步了解了灾后分类救助的实施规范。中央每年预算特大自然灾害救助经费 22 亿元,实际支出 30 亿元以上。省市县应分别列足自然灾害救助经费。民政部救助的基本参考标准是:应急救灾资金按紧急转移安置人口每人 100 元补助;地震倒损房屋按倒房 500 元/间、损房 100 元/间补助;其它灾害水毁倒房 300 元/间补助;口粮按 0.5 元/天斤补助。重大灾害确保灾民在 24 小时内得到救助。通过培训,明确了灾民生活的基本救助方式,分为紧急转移救援,灾后恢复重建,春荒救济(春节后三个月35 月) ,冬令救济(秋收后3 个月122 月) 。救助资金的五种用途:吃饭、穿衣、治病、转移安置和住房重建等基本要求。6、进一步加深了救灾组织机构科技装备重要性的认识。灾害是多种多样瞬息万变的,没有必要的组织机构和精干的业务人员,缺乏必要的科技手段和救灾设备是肯定适应不了繁重的救灾工作需要的。国家在已经建立航空遥感应急反应系统和卫星监测的基础上,XX 年国务院批准了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建设的立项。XXXX 年间拟发射 4 颗光学小卫星和 4 颗合成孔径雷达小卫星组成的星座。民政部与省厅以上建立了以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