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2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行为区位论_第1页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2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行为区位论_第2页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2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行为区位论_第3页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2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行为区位论_第4页
经济地理学讲义-第3章2其它工业区位理论行为区位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四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一、帕兰德的区位理论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Tord Palander)于 1935 年完成学位论文区位理论研究,提出了自己的区位理论。帕兰德在区位论研究中,把不完全竞争 1的概念引入区位论研究中,以价格为变量研究区位空间的均衡;同时他在运费分析上,提出了远距离运费衰减的规律,是对区位论发展做出的一大贡献。 (一)区位与市场地域研究的问题:在不完全竞争(只有两个竞争者)的条件下市场地域如何划分。即假定有一直线市场,只有两个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如何划定其市场地域界线。分析与结论:如果某地的价格等于生产地价格加上到消费地的运费,即:商品价格=出厂价格+运费,那么该地方价格(运费与距离呈比例时)将随着离生产地的距离增加,在所有的方向都会同样增加。用几何学来说,地方价格的高低呈漏斗状,漏斗的下端部就是生产地。在所有的竞争地,其地方价格都呈漏斗状。在这些漏斗相交的地点价格相等,而与购入地无关。这样等竞争线可看作是两个漏斗相交部在平面上的投影线,该线就是这两个竞争地(即企业)的市场地域分界线。(图 311)1 完全竞争与不完全竞争 完全竞争市场是指竞争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结构中,存在着众多规模都很小的生产企业,生产和销售无差别的同类产品。这种市场结构的最大特点是价格完全由供求关系决定,任何市场主体都是既定价格的接收者。这是理想状态下的市场结构。不完全竞争市场是相对于完全竞争市场而言的。除完全竞争市场以外的,所有的或多或少带有一定垄断因素的市场都被称为不完全竞争市场。不完全竞争市场包括三种类型:垄断竞争市场:是指许多企业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类产品,是一种既有竞争因素又有垄断因素存在的市场结构。 完全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的市场完全处于一家企业所控制状态的市场结构。寡头垄断市场:是指少数几家企业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全部或大部分产品的供给,而且每家企业的产量都占有相当大份额的市场结构。2图 3-11 帕兰德的市场地域分割图示:不同条件下两个企业市场地域的划分3(二)运费与区位理论1基本问题:运费如何影响区位2相关概念与分析思路(1)基本概念:等费用线、等送达价格线、等距离线、等时间线、等商品费用线和等运送费线等。 等距离线:某一地点开始距离相同的点的连线。 等时间线:从某一地点开始运送时间相同点的连线。 等商品费用线:某商品所需要的费用相同地点的连线。 等运送费线:特定商品的运费相同地点的连线。(2)运费率与等费用线间的关系帕兰德在假定运费是运送距离的函数的前提下,认为运费有两种形式: 距离比例运费:指运费与距离呈等比例增加。(韦伯的等运费线) 远距离递减运费:指随着距离的增加单位距离的运费在递减。图 2-7:运费的定价制度在这两种形式下,等运费线的表现形态也不相同。前者的等运费线是围绕给定的某一点呈一定间隔的同心圆状;后者的等运费线间隔会变得越来越宽。43分析模型及结论帕兰德研究了只有一个原料地和一个消费地的简单模型。结果认为: 当运费率为均等运费率时,总运费在上述两地点(原料地和消费地)的连线上到处都相同; 当运费率为可变运费率时,总运费在原料供给地和市场双方比其两地点中间的任意区位都低。图 2-7 基于运费的经济活动区位与货物流动(b)在现实世界中运费率一般是可变的,那么,最佳区位选择在原料地或者市场的可能性更大。(图 2-7(b)上述等费用线的分析方法也适用于多种原料供给地或不同运输手段情况下的复杂模式研究。帕兰德也认为在区位选择时,运费最小地点当然是最佳的生产地。可是随着生产地的选择,其它所有的费用也在发生变化。因此,最佳的生产地应该是生产的所有费用的总和最小。5二、胡佛的区位理论美国经济学家胡佛通过对制鞋和制革工业的研究,于 1937 年完成了其著作区位理论与制鞋、制革工业,之后在 1948 年又出版了更为全面的理论著作 经济活动的区位,从而确立了他的经济区位理论。 (一)运费结构与运输方式1运费结构运费 = 场站作业费用 + 线路运输费用 场站作业费用包括装卸、仓库、码头、管理经营机构和保养等费用; 线路运输费用包括线路维修、管理、运输工具磨损、动力消耗、保险和工人工资等。胡佛认为,一般运费随着运输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但每千米的平均运输费用与距离的增加不是按等比例增加,而是呈递减的趋势,也就是说边际运费在整个运输过程中随着距离的增加不是以同一比例变化,这一点胡佛与帕兰德的观点相同。胡佛的运费理论不同于韦伯模型,他把运输分为与距离变化相关的线路运输费用和与距离变化无关的场站作业费用。其意义是经济活动选择要尽量在各大中转场站布局,减少货物的中转次数,以减少运输费用。(见图 2-7(d)6图 2-7 基于运费的经济活动区位与货物流动(d)2运输方式与运费的关系 运输方式不同,运费随之不同: 运行成本:y1 公 y1 铁 y1 水 终端花费:y2 水 y2 铁 y2 公运输方式不同,单位重量的货物每单位距离的运费也不同,即运费率不同。一般场站作业费用低,线路运输费用高的运输方式适合于短距离运输;场站作业费用高,线路运输费用低的运输方式进行长途运输较有利。胡佛分析了 40 年代末密西西比河下游地区的水运、公路运输和铁路运输,发现短距离的货物运输公路运输较有利,但随着距离的增加运输费用增加急剧;在一定距离内铁路运输和水运的费用低廉(如在 56km 之后铁路运输运费低于公路运输,也低于水运。在 608km后,铁路运输高于水运,水运成为绝对有利的运输手段)。因此,公路适合于短途货物运输,水运有利于远距离的货物运输,而铁路适宜于中长途货物运输。3. 胡佛的运输费用理论的意义一是对运费的结构分析,提出了随距离的变化呈递减趋势的途中运输费用和与距离变化无关的场站作业费用,区位布局要尽量避免原料和产品的多次中转;二是按照原料和产品的运输距离可以通过选择运输方式降低运费。7(二)送达价格与市场地域1采掘工业的市场地域胡佛的理论是在生产者(或消费者)之间存在着完全竞争、生产要素具有完全的可移动性的假定条件下,研究运费和生产费对区位的影响。最初他分析的是在资源分布地已知的条件下,各采掘工业的生产地如何决定供给市场地域。1)主要概念和分析思路: 分析工具:送达价格送达价格=生产费+运费分析思路:消费者是从最低送达价格的供给地购买商品。这样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就是以两个供给地为中心的送达价格相同地点的连线。2)研究问题:收入递减的条件下如何划分市场胡佛的研究考虑了收入递减的作用,认为采掘工业的特点是随着市场地域的扩大,平均费用也伴随着生产的增加而上升,其对市场地域界线的影响如图 3-12。图 3-12 在收入递减条件下,两个生产者的市场地域的界线 图中费用或价格由纵轴表示,距离由横轴表示。矿物的采掘地为 X,而 A、B 和 C 表示在同一方向市场地域可能的终点。 8当供给地域为 XA 时,生产费由纵轴上的距离 Xa 表示,直线 aa表示随着远离采掘地X 点,运费的增加情况。胡佛称其为运费倾斜线,即等送达价格线图的断面图。如果市场扩大到 B 点,那么采掘费为 Xb,这时新的运费倾斜线为 bb也同时产生。扩大到 C 点也会有同样的影响。a、b和 c等类似的点成为市场地域的终点,胡佛把这些点的连线命名为边界线(margin line),即市场终点的送达价格的连结线。如果划出同样矿物采掘地 Y 的供给地的边界线,那么两者的交点就是两市场地域的界线。2制造业产品的市场地域分析思路:制造业随着规模的扩大,产出量的增加,如果生产费减少,那么,即使消费地不断地远离生产地,边界线也会呈下降的趋势。由于规模经济产生的报酬递增或远距离运费递减带来了产出量的增加,使得独立的生产者数量减少,生产者的市场地域在扩大。图 3-13 胡佛的制造业规模与市场末端送达价格线 在图 313 中,生产地 A 的市场地域到 L 时,在 A 点的生产费用 AC 表示,在 L 点的价格用 LQ(CQ 为运费的倾斜线)表示。如果市场地域扩大到 M 和 N 时,A 点的生产费为 AR 和 AT,在 M 和 N 点的价格为 MS 和NU(RS 和 TU 分别为运费的倾斜线)。Q、S 和 U 等为在市场地域末端的送达价格,也即边界线。9可见随着市场地域的扩大,由于规模经济带来了生产费的降低;但在一定地域生产过度集聚就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生产费将再次上升。胡佛把边界线与运费倾斜线相切的点作为地域规模经济与规模不经济的分界点。从生产费的角度而言,该点是市场的最佳规模。胡佛认为在区位三角形内部一般很少存在有最小运费点。即使假定运费率不变,在三角形顶点之外的场所存在最小运费点的可能性也很小。主原料供给地或市场比其它顶点具有更大的吸引力,如果考虑到运费存在远距离衰减时,在顶点之外的其它地点布局的机会就更少。(而韦伯对于区位三角形中工厂布局区位的推求,采用了力学方法,即“范力农构架”。根据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运费指向论,工厂区位应该在运费最小地点。韦伯假定运费只和距离和重量有关,那么运费最小地点应是 M1、M 2和 C 的重力中心(图 37(c)。10三、区位的相互依存学派该学派假定生产费一定,市场不是韦伯假定的点状市场,而是在地域中分布的市场(但在理论研究中,假定为线状市场)。企业的送达价格因区位不同而不同,各个企业都尽力以低于竞争企业的价格向消费者销售产品。而送达价格与克服企业与消费者间的距离所支付的运费大小有关。各个企业在选择区位时,都想尽量占有更大的市场地域,这样市场地域的位置和大小受到消费者的行为和其它企业的区位决定行为的影响。某企业如果以低于其它竞争者的价格能够在某市场地域销售产品,那么,该市场就会被该企业所垄断。总之,该学派认为区位和市场地域间的空间模型产生于需求场所的差异和企业区位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相互依存区位论主要是研究在不完全竞争条件下,均衡状态的形成过程。探讨在直线市场条件下,存在两个竞争企业时,区位与市场地域的关系,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是霍特林模式。霍特林模式1. 无限非弹性需求条件下的企业布局霍特林首先考虑非弹性需求条件,即价格变化对需求量没有影响时,假定相互竞争的两个冰淇淋销售者向沿海岸均等分布的顾客供给相同的产品,各顾客每单位时间内购买一个冰淇淋。在这种情况下,他得出的结论是,两个销售者将在海岸的中央部位相对布局,分别占有市场的一半。他的结论是产生在这样的假定前提下:消费者在空间上均等地分布;消费者对于产品需求是无限的而且是非弹性的;生产费在所有的区位都均等;产品的运费率在所有的区位都相等;生产者按照工厂生产价格销售,从工厂到消费者的运费由消费者支付。在这种条件下,如果只有一个企业 A 时,在任何区位布局都能占有所有市场。第二个企业 B 的区位选择同样是自由的,但它考虑到与 A 的竞争,在市场中央尽量靠近 A 的地点布局是最有利的。这样企业 A 和 B 分别向市场的左半侧和右半侧供给(图 314(a)。11图 3-14 无限非弹性需求条件下的直线市场的竞争如果 B 在其它的地点布局,如图 314(b),B 在市场的右侧比在市场的中央布局送达价格要低。但由于前提条件为“需求是无限的而且是非弹性的”,买方不论在怎样的价格下都会购买,因此像这样的区位选择对 B 来说没有任何利益。而且离开 A 的区位选择,意味着 A 将会通过竞争占有 A 和 B 之间的部分市场。总之,尽量接近 A、且在市场中央布局是 B 支配一半市场的唯一区位,这样各企业能垄断支配属于自己的市场。2. 需求弹性条件下的企业布局若考虑需求具有弹性,即价格对销售量有影响时,在送达价格最高的市场末端,降低送达价格非常重要。在这种情况下,两个企业将在直线市场的 14 处布局(如图 315(a)。其原因在于:这样可使运费最小,从而达到消费量最大,各企业都能得到一半市场。这种区位选择的运费节约(阴影部分)与在中央布局的运费节约(斜线部分)相比较要大的多,并且比其它可能的区位选择也有利(如图 315(b)。12图 3-15 弹性需求条件下的直线市场的竞争3. 区位相互依存学派的特点帕兰德和胡佛的理论与区位相互依存学派都研究市场地域,但帕兰德和胡佛研究在区位给定条件下的企业市场地域的大小和形状,而区位相互依存学派则强调需求对区位的影响。13四、廖什的市场区位理论(一) 基本观点廖什认为大多数工业区位是选择在能够获取最大利润的市场地域。区位的最终目标是寻取最大利润地点。最佳区位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以韦伯为代表的最小费用区位论,在假定需求给定,且对企业区位选择不产生影响即不考虑需求因子作用的条件下,认为单一企业区位的选择动机是追求费用最小;以霍特林为代表的区位相互依存学派,假定的线状市场上存在着相互竞争的企业,认为能够占有更大的市场地域(销售量)的区位就是最佳区位。与此相反,以廖什为代表的利润最大化区位理论却从需求出发,认为最佳区位不是费用最小点也不是收入最大点,而是收入和费用的差最大点即利润最大点。韦伯假定需求和价格已给定,即把收入看作是一定的,但事实上,需求随着价格的变化和市场地域大小的不同而变化,同时也与选择的生产区位有关。如果各生产区位的生产价格不同,那么,各生产区位所占有的市场地域大小也不同,即总需求不同。总需求的差异将带来收入的不同,最终导致最佳区位的空间变动。总之,价格、需求和区位之间有密切的关系。(二) 假定条件廖什市场区位论的特征在于确定理论上的能够获取最大收益的地域。他在建立市场区位模型时,进行了如下条件假定:第一,在均质的平原上,沿任何方向运输条件都相同;进行生产必要的原料充足,且均等分布。第二,在平原中均等地分布着农业人口,最初他们的生产是自给自足,且消费者的行为相同。第三,在整个平原中居民都具有相同的技术知识,所有的农民都可能得到生产机会。第四,除经济方面的作用外,其它因素都可不考虑。(三)市场区位模型14廖什以农户生产和销售啤酒为例,研究市场区及其体系的形成规律和空间形式。 1需求圆锥体与理想的市场地域在上述假定条件下,某个农户开始生产啤酒。当他生产的啤酒超出了自己的需要之后,其剩余部分将用来销售。如图 316 所示,在生产地 P 处,啤酒的销售量(也即需求量)为 PQ。但随着距生产地距离的增加,必须增加运费,价格自然随之上升,需求量随之减少。到 F 点,需求量为零,也即啤酒生产的市场地域边界。QF 为需求曲线,以 PQ 为轴,将 QF需求曲线旋转一周,得到一圆锥体,即为廖什的需求圆锥体,也即为该啤酒厂的需求总量。需求圆锥体的底面,即以 P 为圆心,以 PF 为半径的圆形地域就成为啤酒生产的市场地域。图 3-16 廖什的市场区与需求圆锥体 2市场区体系的形成机制同上述的农户一样,其它农户也加入到啤酒生产时,在这一平原内形成了其各自连续的圆形市场地域(图 317(a)。为占有这些市场,各生产厂开始扩大规模,市场地域扩大,导致圆形市场地域相接(图 317(b)。即使如此,仍然在每三个圆形市场中间存在有供给空白区域,各自的市场地域进一步扩大到重叠,从而形成六边形的市场区结构(图 317(C)。六边形既具有最接近于圆的优点,也具有比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其它多边形运送距离最短的特点,因此,需求可达到最大化。按照廖什的理论,区位空间达到均衡时,最佳的空间模型是正六边形。15图 3-17 廖什的市场区组织的发展过程(引自最近的地理学P.48,图 1-20)图 3-18 基于最大收益的廖什工业区位模型(a)单一市场区模式;(b) 竞争条件下的市场区域;(c)稳定的非重叠的蜂窝状市场区域(资料来源:Allen , Unwin. Systematic Geography. London:Brian Knapp, 1986.398 )3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的特色廖什最大利润区位论的市场不是韦伯学派的“点”状市场,也不是霍特林学派的“线型”市场,而是蜂窝状的正六边形“面”状市场。廖什的区位论在垄断竞争情况下,首先16着眼于确定均衡价格和销售量,即平均生产费用曲线和需求曲线的交点,再通过此来确定市场地域均衡时的面积和形状。 17第五节 行为区位理论: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与行为矩阵 经济人与满意人传统经济区位理论的观点认为,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经济人”,即完全掌握了环境的一切信息,并且具有稳定地、正确地选择所有事物的能力的人。而实际上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是“满意人”,即客观条件并不能全部满足心愿,只是在某个方面合乎心意,所以只能就此做出选择的人。 最优决策与次优决策最优决策指成本最低、受益最多、市场份额最大化的决策;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一般都是退而求其次,做次优决策,选择一个令人满意的结果即可。 经济活动的经营者与其是追求最佳区位,不如说是更多地是按“最小努力原理”,寻找某一满意的区位,即“次优区位”。行为目标不是最佳化,而是最大满足感,满意人的概念比经济人的概念更现实。 一、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一) 研究思路与基本原理基本原理:“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研究思路:利用空间费用曲线(韦伯)和空间收入曲线(廖什),把两条曲线结合,能够画出收入的空间界限;通过收入的空间边界分析就可找到“最佳区位”、接近最佳区位的“次佳区位”。(二) 费用和收入的空间相互作用对区位的影响 在空间的任意一点,每生产一单位产品的费用由折线 AC(平均费用)或 TC(总费用)表示,该折线称为空间费用曲线(space cost curve)。18在空间的任意一点,每一单位产品的收入是由折线 P(价格)或 TR(总收入)表示,该折线称为空间收入曲线(space revenue curve)。 图 3-19:空间费用曲线与空间收入曲线图 3-20 收益性空间界限的区位模型在图 3-20 中,收入最大点用 B表示。M a 和 Mb 表示平均费用和价格正好相等的区位,MaMb 以内地区收入大于费用,是有赢利的区域, Ma 和 Mb 就表示利润的可能性边界。相19反,M aMb 之外的地区则收入低于费用,则为亏损区域。在 MaMb 之间,P 和 AC 间的垂直距离表示生产各单位的平均利润。若把上述的平均费用和价格用总费用和总收入表示的话,总收入 TR 和总费用 TC 间的垂直距离表示总利润。在 A 点的生产费用最低,B 点的收入最大,M aMb 之间表示能够获得利润,但在区位 A 空间收入和空间费用曲线的垂直距离比区位 B 大,即 AA之间的距离大于 BB之间的距离,因此 A 是最佳区位(图 320) 。结论 1:总收入和总费用的空间变化能够形成利润最大的最佳区位。与此同时,也可形成空间界限,即超过此界限就不可能得到利润。在空间界限内如果不是追求利润最大,企业可自由布局。这一点非常重要,它为区位论研究向最佳满意行为区位论发展提供了依据,即为摆脱传统假设提供了经济合理性。结论 2:空间的费用和收入也能够反映出工业区位模型的形态,费用曲线或收入曲线的倾斜程度越大(即费用或收入的空间变化大),工业越集中;相反,则表现出分散的倾向。(三)企业家对区位的影响企业家的经营手段不同可造成区位模型的变化(图 321)。假如企业家的经营能力和水平高,总费用就会降低,否则就上升。图 321 中,AC 曲线表示所有企业的平均空间费用曲线,而 ACS 曲线表示经营手段和能力高的企业的空间费用曲线,ACT 曲线是经营手段和能力差的企业。可见,经营手段和能力高的企业获得利润的空间范围要比其它同行企业的范围大。因此,优秀企业家不仅在最佳区位能够获得较大的利润,而且区位空间选择范围也相对大。图 3-21 企业家能力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20(四) 政府政策对区位的影响因政府的区位补贴或高额税收等区位政策可造成的区位变化(图 322)。一般地,国家为了开发落后地区或为了某种政治需要,对在某些指定地区布局的企业给予各种优惠条件以吸引企业的投资;同时也有相反的情况,即为了限制在某地区进一步发展工业,而制定一些区位投资限制政策,来减少工业的集聚。结果出现本来亏损的区位却能够盈利,而应该盈利的区位却亏损的现象。如图 322 中的 EF 本应该是亏损区位,却也能得到利润;而 GH 本来利润最高,但如果在此布局必然出现亏损。图 3-22 政府作用与收益性空间界限区位模型的变化(五) 其它非经济因素对区位的影响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边界理论也认为,尽管能够得到最大利润的区位是总收入超过总费用金额最大的地点,但对于很多企业家来说,最大利润区位也许没有他喜欢的娱乐设施和交际场所,如高尔夫球场或夜总会等。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家有可能选择接近最佳区位且又能够满足自己行为的空间。因此,企业家在决定工厂区位时,还受到一些非经济因素的作用,如工厂创建者的居住地或出生地,是否具有可利用的空地,政府对工业开发的援助,企业家的模仿行为以及当地政府或国家的财政援助等。二、普雷德的行为矩阵(一) 基本观点经济活动区位是从事经济活动的行为主体人类的决策结果。区位决策是决策者在占有或多或少信息量的基础上,自身对信息的判断与加工后的决定。那么,进行怎样的区21位决策,区位决策是否合理或合理性如何,取决于在决策时的信息占有量以及决策者的信息利用能力。(二)行为矩阵与区位选择普雷德运用行为矩阵来研究区位论,他重视不完全信息和非最佳化行为对区位选择的作用。行为矩阵由拥有信息水平和利用信息能力构成,各个决策者均可在位于这一行为矩阵中表示出来(图 323)。图 3-23 行为矩阵和收益性空间界限拥有信息水平表示在区位决定时,各个决策者拥有信息的质与量;利用信息能力表示决策者的运用信息的各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