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事故中车主责任之研讨.docx_第1页
交通事故中车主责任之研讨.docx_第2页
交通事故中车主责任之研讨.docx_第3页
交通事故中车主责任之研讨.docx_第4页
交通事故中车主责任之研讨.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通事故中车主责任之研讨 我国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赔偿责任承担主体的立法现状 关于车主在交通事故赔偿中的责任,存在太多的争论。 民法通则第 123 条规定:从事高空 、高压 、易燃、 易爆、剧毒、放射性、高速运输工具等对周围环境有高度 危险的作业造成他人损害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如果能 够证明损害是由受害人故意造成的,不承担民事责任。此 条确立了无过错责任原则在我国的侵权行为法中的适用。 按照目前的通说,机动车属于高速运输工具,机动车造成 的交通事故损害,无疑应当适用民法通则第 123 条的 规定。 随着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实施,道路交通事故处 理办法终止施行,车主的垫付义务失去依据,这是否意 味着车主在交通事故损害赔偿中无须再承担任何责任?答 案是否定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对车主责任未作出明确 的规定,并不是忽略了这个问题,而是因为确定承担责任 的主体较为复杂,在实践中需要根据民法的有关规定和案 件的具体情况确定,因此才未作出一刀切的规定,故而采 用了“机动车一方”这样一个比较宽泛的用语。显然, “机动车一方”包括驾驶员和车主,甚至包括乘车人员, 既未一概肯定由车主或驾驶员承担责任,也未排除车主或 驾驶员承担责任,交由法官在个案中根据民事法律的规定, 再结合案件事实确定,以免产生因特别法作出硬性规定而 排除了一般法律的适用,但又不合理的情形。道路交通 安全法第 76 条只解决了机动车之间、机动车与非机动车、 行人之间的责任分配,对于机动车一方内部及单辆机动车 发生交通事故情况下的责任承担,则须根据民事法律和具 体案情认定。侵权行为法的基本原则是自己责任原则,即 每个人只应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损害后果负责,侵权行 为人要能够转移责任,或者他人必须替侵权行为人造成的 损害后果负责,均须有法律的规定。针对交通事故中驾驶 员与车主的责任承担,驾驶员系交通事故的直接侵权行为 人,如果没有其转移责任的法律规定,自然应当承担侵权 责任,而对于车主是否须为驾驶员的行为承担责任,则须 从实际出发,进一步审查车主对交通事故发生是否有过错 以及车主与实际使用人之间的关系,确定其相应的责任, 简单的一概令车主承担共同赔偿责任、连带责任或不承担 责任,都是不公平的。 、无过错责任产生的社会和法理基础 1、无过错责任产生的社会基础 我们知道,从无过错责任产生的历史渊源来说,无过 错责任之所以产生,是因为:19 世纪,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经济的迅速发展,导致工业灾害频生、交通事故骤增、公 害严重损害人们的生命健康以及产品缺陷经常导致消费者 的严重损害。而且在现代工业事故中,基于工人过失或不 可抗力的事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试 图寻找一种较之传统过错责任原则更为严格的法律对策对 受害人提供保护和救济。于是在实行过错推定和举证责任 倒置之后,进一步产生了无过错责任。无过错责任是从整 个社会利益之均衡、不同社会群体力量之对比,以及寻求 补偿以息事宁人的角度来体现民法的公平原则的,它反映 了高度现代化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的公平正义观,也带有 社会法学的某种痕迹。无过错责任对于个别案件的适用可 能有失公允,但它体现的是整体的公平和正义。无过错责 任其实就是一种危险责任,即因所从事的作业活动具有高 度的危险而产生的责任。 2、无过错责任产生的法理基础 从危险责任的法理来说,侵权行为法中之所以产生危 险责任这一归责原则是基于以下原因: 其一,风险开启理论。从事危险活动,或者占有、使 用危险物品的人本身制造了对他人人身、财产权益造成损 害的危险,因此作为危险源的开启者,当然需要承担责任; 其二,风险控制与分散理论。从事危险活动或者占有、 使用危险物品的人对于这些活动或物品的性质具有最为真 切的认识,也最具有能力控制危险的现实化,因此作为危 险的控制者,其应当承担责任。而且通过法定的强制责任 保险以及商业保险,这些人完全有能力将风险加以分散; 其三,报偿理论。从事危险活动或者占有、使用危险 物品的人从这一活动中获得了利益,基于享受利益者承担 风险的原则,其应当承担责任。具体到交通事故中,一个 人购买了一辆车,他就能够支配该车的运行,并从该车的 运行中获得利益,这种利益可以多种形式体现,用于生产 经营、出租可获取经济利益,自用则获得工作生活的便利, 但拥有车辆的同时也为社会增添了一个合法的危险物,给 社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因此,作为车辆的保有人,应当承 担相应的危险责任。 从无过错责任产生的社会和法理基础可知,机动车损 害赔偿责任的负担以法定义务为依据,是一种“危险责任” ,其责任主体应包括机动车的所有者和使用者。首先是汽 车的所有人,亦即保有人,一般情况下,车主对其车辆握 有支配权,运营的利益归属也归车主;其次是车辆使用人, 车辆使用人如果从驾驶车辆这一高度危险的活动中获得了 便利或者运营利益,也应当成为承担危险责任的主体。作 为雇员的机动车驾驶员,其从事高度危险作业所获得的只 是谋生的工资,没有获得高风险作业下的高利益,虽车辆 的具体操作是自己掌握,但运行支配受车主的控制,运行 利益归属车主,因此,法律规定雇员的责任由雇主承担。 我国司法实践对机动车保有人的判断标准 我国司法实践对承担无过错责任的机动车保有人的判 断标准明确采取了运行支配说与运行利益说。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被盗机动车辆肇事后由谁承担损害赔偿责任问题 的批复答复“使用盗窃的机动车辆肇事,造成被害人物 质损失的,肇事人应当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被盗机动 车辆的所有人不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其法理基础在于被 盗机动车辆的所有人非自愿地丧失了对车辆的控制和支配, 不具有运行支配权和运营利益,因而不承担责任,该答复 未排除车辆在正常运营下车辆所有人的责任。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连环购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原车主是否对机动车发 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的复函则认为:“连环购 车未办理过户手续,因车辆已交付,原车主既不能支配该 车的运营,也不能从该车的运营中获得利益,故原车主不 应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承担责任。”该复函基 本上反向明确了车主对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致人损害要承 担责任,只是要确定谁是真正车主。负责起草该批复的杨 永清法官对该批复的解读为:“根据危险责任思想和报偿 责任理论来确定机动车损害赔偿的责任主体,具体操作就 是通过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两项标准加以把握。 所谓运行支配通常是指,可以在事实上支配管领机动车之 运行的地位。而所谓运行利益,一般认为是指因机动车运 行而生的利益。换言之,某人是否属于机动车损害赔偿责 任的主体,要从其是否对该机动车的运行于事实上位于支 配管理的地位和是否从机动车的运行中获得了利益两个方 面加以判明。进一步说,某人是否是机动车损害赔偿的责 任主体,以该人与机动车之间是否有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 的关联性加以确定。” 、车主承担责任的类型 根据以上法律规定、司法解释和理论,按照运行支配 与运行利益说,车主承担责任的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自己责任:在驾驶员就是车主的情况下,驾驶员的 责任就是车主自己的责任。 2、雇主责任:在驾驶员是在从事雇佣活动中发生交通 事故的,驾驶员与车主之间的责任承担应依据最高人民 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 9 条予以确定。 3、连带责任:在车辆有安全隐患或车主有过错的情况 下,车主与车辆使用人构成共同侵权,车主责任应依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 问题的解释第 3 条予以确定。 4、不承担责任:因被盗、被抢等车主意志外原因, 导致车辆被他人控制,进而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如果名 义车主提供了充分证据证实车辆确已实际移转,且名义车 主自身没有过错,真正车主也承认其车主身份,在这种情 况下,名义车主可不承担责任。 5、在一定范围内承担共同赔偿责任:车主与实际使用 人之间存在承包经营、挂靠、租赁等经济利益关系,车主 对交通事故的发生也没有过错,则应在一定范围内承担赔 偿责任。 6、补偿责任:车辆被借用,车主从车辆的使用中不获 取经济利益,对交通事故中的发生也没有过错,依据民 法通则第 123 条及公平原则确定车主承担一定的责任, 主要考虑应确保交通事故造成的人身损害能够得到适当补 偿。 对于上述分类中的自己责任、雇主责任、连带责任和 不承担责任,已有法律的明确规定,应没有争议。司法实 践存在较大争议的是出租车辆与出借车辆两种情形下的责 任承担。 正确区分以营利为目的的车辆出租与纯友情的车辆出 借,合理划分车主责任承担。 确定车主在交通事故致人损害中应承担何种责任及数 额,应区分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租车辆行为与不具有营利目 的的纯粹的友情借用车辆行为。 1、以营利为目的车辆出租的车主责任 车辆所有人将其车辆投入以营利为目的的出租经营, 显然属于从事高度危险作业,具有典型的运营经济利益, 表面上看,出租人将车辆出租给租用人后,就丧失了对出 租车辆的控制和支配,让其承担责任似有不公,其实不然。 车辆的所有人对出租车辆负有维修保养,确保车辆保持适 于运营的良好状态的义务;对租用人负有谨慎审查,确保 将车辆出租给驾驶技术熟练的驾驶员,以尽可能降低交通 事故发生风险的义务。而实际上,车辆出租人为追求营利 目的,对车辆租用人的审查仅限于表面形式审查,只审查 有无驾驶证,对租用人的驾驶技术熟练程度无法审查,更 无法对出租车辆的转借转租进行控制,无疑大大增加了汽 车这种合法的危险物对社会可能造成损害的风险。车辆所 有人失去对出租车辆的控制和支配是由于自身追求营利目 的的主观故意行为,与被盗机动车辆的所有人非自愿地丧 失了对车辆的控制和支配完全不同,车辆出租人对因追求 营利目的而主动放弃约定时间内车辆支配权并由此造成的 事故潜在危险应承担无过错的危险责任。最高人民法院在 被盗车辆案批复及连环购车案复函两案中的亦反向确定了 车主应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至于出租车辆的车主应承担责任的限额,一概让车主 承担连带责任是不合理的,这样会扼杀了整个租车行业的 发展,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但车主不承担任何责任也 是不合法、不合理的,这会造成出租车辆的车主只享受从 事汽车营运这种高度危险作业所带来的利润,而不需承担 从事高度危险作业所带来的风险,助长唯利是图,降低或 省去采取措施防范高危作业事故发生的投入,加大整个社 会的交通公共安全隐患,也不符合民法通则第 123 条 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让出租车辆的车主承担无过错责 任,也并不是要将车主置于清家荡产的地步,而是为了促 进出租车辆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为弥补或减轻车辆运 营高危作业给第三者或车上人员造成损害的风险,同时也 降低和分散车主经营车辆出租的风险,车主可通过积极、 主动投保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车上人员险来降低和化解 车辆运营风险。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对第三人的损害,可 通过投保交强险和商业三者险来获得赔偿,对于本车上人 员所造成的损害,可通过投保车上人员险来获得赔偿,亦 即从事车辆出租运营的车主,由于其对社会公共安全的潜 在危险加大,比纯粹个人使用的私家车主应当负有更多的 投保义务,除投保交强险外,还应当投保适当金额的商业 三者险、车上人员险,以增强自己的偿还能力,负起与通 过高度危险作业获取运营利益相对称的社会义务。此种加 重的义务虽然法律尚未作出规定,但法院可以通过个案的 判决逐步引导确立某些社会关系的建立所应遵循的公平的 行业规则,分散不确定的交通事故可能给特定的受害人造 成沉重的经济负担或难以弥补的损失的风险,而车辆出租 人为承担此投保义务增加的费用则可通过整个车辆出租行 业的普遍适当增加租车费用转嫁给车辆承租人,其实质仍 为出租人代承租人投保。对于因使用人的原因致使保险公 司有合理理由拒付保险赔偿的,出租车辆的车主仍应当在 与交强险、三者险或车上人员险相适应的限额内与使用人 共同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并不得以车主在交通事故中无过 错而免责,以促使车主在从事车辆出租运营中尽到最大谨 慎注意义务,最大程度地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促进整个 社会的和谐发展,此亦即法律规定从事高度危险作业造成 他人损害的应承担无过错责任之立法初衷。出租的车辆在 交通事故中也可能受到损坏甚至报废,或许有人认为在这 种情况下再让车主承担对第三人或车上人员的无过错责任 有失公允,其实是合理的。因为车主的财产损失与第三人 或车上人员的生命健康权损害是不可相比的,车辆财产的 损失可以通过保险获得赔偿或向事故责任人索赔,即使在 向保险公司或事故责任人索赔受阻的情形下,也可通过先 前或以后的车辆租赁收入得到补偿而修复,但第三人或车 上人员的生命却是无法挽回的,即使受伤者通过治疗身体 得到康复,其所受到的心灵创伤也是难以抚平的。 2、纯粹友情行为出借车辆的车主责任 对于纯粹因友情行为而借出车辆的车主,由于现在一 般的私用家庭轿车已非高消费产品,已有较大的普及面, 并有逐渐发展成为日常交通工具的趋势,亲友、同事之间 一时之需借用车辆成为可能,但私家车车主一般均不太情 愿借出,只是碍于情面、维系友情而借用,而且绝大多数 私家车的车主在将车辆借给朋友使用时,都会尽到非常谨 慎的注意义务,具有不良嗜好或驾驶技术生疏的借用人一 般会受到朋友的婉拒,友情借用而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