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docx_第1页
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docx_第2页
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docx_第3页
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docx_第4页
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与自然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概括了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而人与自然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 社会的基础。当前我国正处在工业化加速发展时期,正以 历史上最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最庞大的人口,进行着 最空前的经济建设,以最快的速度消耗着可再生和不可再 生的资源,面临着最突出的人与自然的矛盾。因而,统筹 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符合国情、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道 路,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深化的 结论 人类与自然是一对矛盾的统一体。人类的生存发展依 赖于自然,同时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所从事的一切活动又 影响改变着自然,而自然反过来又通过自然灾害、环境污 染、生态退化、资源耗竭对人类产生负面影响,制约人类 的发展。 人与自然关系反映的是人类文明与自然演化的相互作 用。随着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与自然关系经历了 从原始的和谐状态,到农业社会局部的、阶段性的不和谐, 再到工业社会的严重失衡。今天,人类社会表面上的繁荣 进步背后,人与自然的矛盾正在日益积累:经济高速发展, 人口急剧增加,消费迅猛增长,而自然资源正在迅速减少 甚至枯竭,人类生产生活排放的废弃污染物质已经大大地 超过了环境容量。全球性的气候变暖,一些地区洪水、干 旱的肆虐,沙尘暴频频发威这一切都昭示着以往作为 被征服对象的大自然开始向人类宣战。人与自然的关系正 处在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或是走向新的更高的和谐状态, 或是矛盾迅速激化,大自然的报复可能使我们赖以生存的 地球不再适合人居。 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文明 的进步不断深化。古代社会原始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使 智者产生了“天人合一”的认识,而芸芸众生面对自然力 的不可抗拒产生了对自然的神秘和崇拜。近代工业社会生 产力和科技的进步,使征服支配自然的认识在很长的时间 里占了主导地位。随着工业文明的发展,日趋严重的人口 资源环境问题迫使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自上世纪 60 年代以来,大量的相关研究深刻地揭示了工业繁荣背后的 人与自然的冲突、有限环境与无限增长的矛盾,由此诞生 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自 1992 年里约环发大会以来,一系 列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纲领性文件和国际公约的问世,标志 着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成为全世界 的共识。 1994 年,中国 21 世纪议程问世。XX 年党的十六 大把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作为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四大目标之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 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前不久, 胡锦涛同志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讲话中, 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 这是我们党对人类文明成果兼收并蓄,对自然界、人类社 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而得出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结 论。 人与自然发展不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碍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我们常说我们以 7%的土地、8% 的淡水养活 22%的人口,这些数字本身就凸显了我国的生存 压力。由于地理和气候的原因,我国的生态系统比较脆弱, 一半以上的国土面积不适宜人类生活和生产。我国自然资 源虽然比较丰富,但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维系人基本生存的淡水、耕地、草地、森林资源仅占世界 平均水平的 1/4、1/3、1/2 和百分之十几,支撑经济增长 的石油、天然气、煤炭、铁矿石、铜和铝等重要矿产资源, 人均储量也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11%、4.5%、79%、42%、18%和 7.3%。 在世界发展的进程中,我国又处于追赶发达国家的地 位,总体科学技术水平还比较落后,长期沿用传统发展模 式以拼资源换增长,不仅造成了资源迅速衰减、退化、枯 竭,还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破坏:水资源短缺和水体污 染严重,耕地质量不断退化,草地过牧,森林超采,海洋 渔业过度捕捞,自然灾害频繁加剧。生态系统呈现出由结 构性破坏向功能性紊乱演变的发展态势。我国经济和社会 的持续发展,愈来愈面临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严重制约。 建国 50 多年来,我国的 GDP 增长了 10 多倍,而矿产资源 消耗增长了 40 多倍。如今我们已经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支撑 高消耗的生产方式。与此同时,生态环境恶化也严重影响 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据中科院专家测算,XX 年我国环境污 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损失占 GDP 的 15%,人民群众健康也深 受生态环境恶化之害。不少专家已经指出,当前中国经济 存在的最大问题并不是电力、钢铁供求紧张,投资增长过 快等等,而是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之间的“新结构危机”。 在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 严重,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已经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严重障 碍。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六大特征,实际上是两大和谐, 即人与人和谐和人与自然和谐。人与自然和谐是和谐社会 的载体,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之间不可能实现真 正的、持久的和谐;没有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将逐渐失 去家园,中华民族将失去生存的空间,其他一切和谐 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将 无从谈起。由此,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重视资源和 生态环境问题,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与长远发展的 根本大计。 全面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核 心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必须走循环经济的发展道路, 世界发展的潮流和我国的国情都要求我们以循环经济模式 替代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以 3R 原则作为社会经 济活动的准则,即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减量化、废旧产品 回收再利用、资源再循环,力图在不增加甚至减少初始资 源消耗、不增加甚至减少污染排放、不破坏甚至恢复生态 环境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循环经济有助于从根 本上解决长期以来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冲突,使我们 走向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使我们在文明发展 的现阶段与自然和谐相处。 发展循环经济,化解人与自然的矛盾,需要国家、企 业和社会联动,但国家意志至关重要。要通过制度创新(包 括法律、体制、政策等)和加大投入,推进在工业经济结构 调整中,淘汰和改造能耗高、污染重的传统产业,发展节 能、降耗、减污等高新技术产业;推进在农业经济结构调 整中,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降低农药、化肥等 农用化学品使用量。以生态链为纽带,统筹规划工业与农 业、生产与消费、城市与农村,建设资源高效循环利用与 环境友好型社会。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保护和治理,是防治自然环 境退化,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的重要举措,也是循环 经济的一个核心内涵。要在充分认识和尊重自然规律的基 础上,开展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荒漠化、草地“三 化”,同时,强化城乡污染治理,特别是重点流域、区域 和海域的水污染、农田污染治理。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既要解决制度、技术层面的 问题,也要解决人自身的素质问题。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 观和价值观,确立合理的生存态度和需要定位,选择健康、 文明、绿色的生活方式。二要确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观 念,发展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三要培养人们的环境伦 理和道德,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