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访局推行“四家”工作法的实践和探索.docx_第1页
信访局推行“四家”工作法的实践和探索.docx_第2页
信访局推行“四家”工作法的实践和探索.docx_第3页
信访局推行“四家”工作法的实践和探索.docx_第4页
信访局推行“四家”工作法的实践和探索.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访局推行“四家”工作法的实践和探索 近年来,xx 市深入推行“四家工作法”,坚持“把人 民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诉求当家事、 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信访形势持续 平稳向好,连续多年信访工作年度考核位居全省先进行列。 XX 年 7 月 13 日,在第七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上,xx 市委 书记作为全国唯一的省辖市代表参加会议并作典型发言, 市信访局被评为“全国信访系统先进集体”。我们的主要 做法是: 一、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树牢“四家”理念 做好信访工作首先要有深厚的群众感情。xx 作为“四 家工作法”的发源地,从“四家”理念的提出到“四家工 作法”的形成经历了三个过程。 第一,“四家”理念的提出。XX 年以前,xx 市信访形 势一度十分严峻,各类矛盾纠纷较多,赴京到省上访居高 不下,特别是赴京非正常上访问题非常突出,仅 XX 年就发 生赴京非正常上访 420 人次,赴京集访 84 批次,信访工作 在全省一度滞后。分析原因,主要是当时全市信访工作基 层基础较为薄弱。比如,XX 年,xx 一个县信访局只有三几 间办公室,乡镇没有专门的信访接待场所;一个县区的信 访工作人员不到 10 人,乡镇没有信访专干。当时,信访工 作的重要性在全市没有形成共识,老矛盾没有解决,新矛 盾不断涌现,信访工作任务十分艰巨繁重。为迅速扭转信 访工作被动局面,市委、市政府决定从抓领导重视着手, 从抓建章立制着眼,从抓基层基础着力。XX 年,时任市委 书记王铁同志在全市信访工作会议上发表了“把真情奉献 给人民”的讲话,强调要把“信”字放大为信任、信念、 信心、诚信,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把群众来信当“家书”。 有了“家书”的理念后,我们又逐步提出了“家人、家事、 家业”的理念。从市、县主要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带头阅“家书”、躬身理家事,到各级信访干部带着真情 和责任做好信访工作,“四家”理念逐步渗透到全市广大 干部的思想和行动中。 第二,“四家工作法”的形成。“四家”是一种理念, 也是一种方法。把“四家”理念有效地融入到实际工作中, 关键在于完善的制度保障。在接待“家人”上。我们严格 落实领导干部接访工作制度,连续十年以市委、市政府 “两办”1 号文件对市级领导干部接访日程进行统一安排, 接访日程提前公示,确保群众能见上想见的人、说出想说 的话、办成该办的事。为了方便群众,XX 年,我们在全省 率先建立了市、县两级视频接访系统。在阅批“家书”上。 出台了xx 市领导干部阅批群众来信实施办法,要求各 级领导干部对群众来信做到每信必阅、每信必批、每信必 处。将群众来信办理工作纳入重点督查事项,由党委、政 府督查室和信访部门定期督办,确保件件有回音、事事有 结果。在办理“家事”上。坚持落实“四个进入程序”: 凡上级交办案件,一律由市、县处级领导干部包案,进入 化解程序;凡涉法涉诉案件,一律由市、县区政法部门领 导班子成员包案,进入化解程序;凡信访事项已经三级终 结或合理诉求已经解决到位,信访人仍未停访息诉的案件, 一律由责任单位责任领导包案,进入疏导程序,直至停访 息诉;凡新发生的赴京到省来市信访事项,由市委政法委、 市联席办及时梳理交办,责任到案、到人,进入化解程序, 确保群众诉求合理的解决问题到位、诉求无理的思想教育 到位、生活困难的帮扶救助到位、行为违法的依法处理。 XX 年,我们在全省率先设立了特殊疑难信访事项专项资金, 市、县两级财政拿出 1100 万元,专门解决久拖未决的“无 头案、骨头案”。XX 年,中央联席办来 xx 调研,对 xx 这 一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决定在全国推广。XX 年,中央 财政建立了特殊疑难信访问题专项资金制度。在建设“家 业”上。我们建成了目前全省最好的市级联合接访大厅, 各县区都新建或改建了人民群众来访接待中心,乡镇建立 了群众工作站,在行政村建立了群众工作室,形成了“以 市、县群众工作部为龙头,乡镇群众工作站为纽带,村群 众工作室为基础,村组信息员为前哨”的四级群众信访工 作网络。市、县两级信访局工作人员由 XX 年的 118 名增加 到现在的 401 人。同时,加大信访干部的培养、交流、使 用力度,以市委文件明确规定县区委群工部长列席县区委 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在市、县两级建立了专职信访督查 专员制度。XX 年 5 月 8 日,时任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 马凯同志在郑州主持召开全国群众工作调研座谈会,xx 市 以倾情共建群众信访之家为题作了发言,我们“把人 民群众当家人办好每一件事,把群众来信当家书处好每一 封信,把群众之事当家事解好每一道难,把群众工作当家 业尽好每一份责”的发言受到马凯同志的充分肯定,亲自 命名为“四家工作法”。XX 年 11 月 22 日,在山东临沂召 开的全国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经验交流会上,xx 以 推行“四家工作法”,带着责任和感情做群众工作为 题作典型发言。中央新闻联播、人民日报、国 内动态清样、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等主流媒体先后予以 报道,“四家工作法”在全国推广。 第三,“四家工作法”的固化。经过一年多的反复讨 论、征求意见,XX 年 1 月,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大 力推行“四家工作法”进一步加强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 作的意见,对家人怎么处、家书怎么读、家事怎么办、 家业怎么建提出了明确要求。XX 年 1 月,围绕有苗头就立 即解决、有情绪就及时疏导、有矛盾就积极化解、有缺失 就认真弥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创新“四有”工 作机制解决信访突出问题的实施意见,形成了“四家工 作法”常态化工作机制。“四家工作法”的推行进一步提 升了 xx 各级领导干部执政为民的理念,形成了党委政府主 导、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广泛参与的信访工作格局。时任 国务委员马凯同志称赞说:xx“四家工作法”是近年来对 党的群众工作理论和实践的重大贡献。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机制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改革信访工作制度,健全 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机制”后,我们认真落实打造 “四个信访”的新要求,在持续深入推行“四家工作法” 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方式方法,确保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措 施有效落实。 围绕打造“阳光信访”,搭建服务群众新平台。为落 实大力推行“阳光信访”,全面推进信访工作信息化建设 的决策部署。XX 年 5 月,我们结合手机用户多、随身带、 可记录等特点,创建了“互联网+群众信访工作民声手机 短信平台”,在市县乡三级开通了 351 个民声手机短信号 码,其中市级 9 个,每个县区 3 个,每个乡镇 1 个,市、 县直属单位 110 个,全面受理群众以手机短信方式向各级 党委、政府表达的诉求和意见建议。在监督管理上,成立 了 xx 市民声手机短信工作联席会议,由时任市委副书记张 春香同志任召集人,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民声 手机短信办理工作。每一条短信受理、办理及反馈情况均 与互联网同步记录,工作人员可以随时通过短信平台进行 分级查询,对办理过程全程跟踪监控。群众可以根据收到 短信情况,随时登录平台了解案件办理进程。在办理时限 上,规定“四个一”:一小时内工作人员通过手机短信进 行转送交办;咨询建议类事项一日内办结;一般诉求类一 周内办结,涉及多个部门或办理难度大的一月内办结。在 工作程序上,规定了“短信三告知”和“办结双回复”程 序,即持机工作人员收到短信后,一小时内短信告知群众 “已收到”;两小时内短信告知群众转办情况及办理时限; 办理结束当日短信告知办理情况及结果。责任单位在事项 办结后,将办理结果短信同时回复交办平台和信访群众。 在督办查办上,对交办事项到期或超期未结的,工作人员 可以根据信访事项的轻重缓急,设定督办频率从一周到一 小时一条的自动催办督办提示短信,倒逼职能部门规范工 作,改进作风,实现了处理过程、办理结果的“可查询、 可跟踪、可督办、可评价、可问责”,被群众形象地称为 “xx 民声 110”。平台开通两年多来,全市共接收民声手 机短信 90848 条,立案办理 22935 件,按期办结率达 98.2%,群众满意率达 92.3%。人民日报、瞭望、 新华网、人民信访、xx 日报、xx 电视台等媒体先 后进行专题报道,省委办公厅、省委政研室专门来 xx 调研, 认为 xx 的做法在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方面, 作出了积极有益地探索,并以用分秒刻画效率,用信息 记录作风为题,印发专期工作交流,上报中央深改 办。 围绕打造“法治信访”,创新服务群众新方式。认真 落实诉访分离有关要求,以全省依法逐级走访工作试点市 为契机,积极引导群众通过法定途径解决问题。一是加强 双向规范。全面推行依法逐级走访“一单式”工作法,要 求各级信访部门在受理群众诉求时,逐单注明责任单位、 责任领导、承办人的姓名、职务和联系方式。通过填单, 切实做到“压实两个责任”,即压实各级领导的责任和压 实各级职能部门的责任;“规范两个行为”,即规范各级 干部的工作行为和规范信访群众的信访行为,信访秩序明 显好转。xx 卫视聚焦中原、xx新闻联播以xxxx 畅通信访渠道推行依法逐级走访为题对我市信访工作进 行了专题报道。二是推行预约接访。XX 年,结合依法逐级 走访有关要求,我们及时转变思路,市委、市政府出台了 关于做好市级党政领导干部预约接访和下基层接访工作 的通知,突出重点约访、专题接访,重在解决一般干部 或单个部门解决不了的信访事项,切实做到有访必接、知 访即约。XX 年,共组织市级领导干部预约接访 71 次,接待 来访群众 586 批 3508 人次。三是实施法律援助。在多年坚 持律师参与领导干部接访制度的基础上,XX 年,市政府把 推进法律援助工作确定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在全市 人代会上公开承诺。XX 年 5 月,xx 市人民群众来访法律服 务中心正式挂牌,截止目前,共为 1980 批 2983 名来访群 众提供了法律咨询及援助服务。XX 年 11 月,我们组织团市 委、12355 心理咨询平台,在市联合接访大厅开设了“团市 委”窗口,每个工作日由一名团干部和一名国家三级以上 心理咨询师挂牌接访,为来访群众免费提供心理咨询服务。 截至目前,共为 36 批次 179 人次来访群众提供了心理咨询, 全部有效劝返。 围绕打造“责任信访”,强化履职尽责新机制。做好 信访工作,必须发挥基层的主体作用。一是夯实基层基础。 XX 年以来,连续 9 年开展信访工作“四无”乡创建活动, 每年由市委、市政府进行表彰。目前,全市已有 76%的乡达 到了“四无”标准。二是加强信访考核。在年度考核的基 础上,市委组织部与市委群工部联合出台信访工作责任 制日常考核办法,对县区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实行信访 工作责任制月考核,考核结果每月由组织部门记入领导班 子和领导干部个人实绩档案。三是严格责任追究。市纪委 与市委群工部联合出台关于进一步严明信访稳定工作责 任追究的意见,对因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引发信访 问题,或解决信访问题不力,导致群众反复信访的责任单 位、责任人,严格落实责任查究。 三、坚持务实高效,努力推动事要解决 做好信访工作的关键在事要解决。我们始终坚持把群 众满意作为做好信访工作的第一目标,以责任落实和及时 就地解决问题为核心,确保案件办理环节规范、效果明显。 压实首办责任。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初信初访办理 工作,围绕“基层尽职责,上级解难题”,出台xx 市重 大疑难信访事项逐级报告制度和信访事项代理制度实 施办法,明确要求各级各部门在本级职权范围内应该解 决的信访诉求,要依法及时就地妥善解决;需提请上级有 关部门帮助解决的,由属地或责任单位指定人员代理信访 人走访,推动问题解决。 定期集中攻坚。多年来,xx 市坚持把重信重访专项理 活动作为重要载体,定期进行集中攻坚。XX 年 1 月,我们 在全省率先开展集中处理信访历史遗留问题活动,此后, 坚持每季度组织开展一次重信重访专项治理活动。先后组 织开展了领导干部包案处理信访积案百日攻坚活动、上访 老户信大户息访息诉活动、千名领导干部带案下访活动等, 连续三年集中开展土地征用和拆迁安置遗留问题专项治理 活动等。XX 年,按照国家信访局、省信访局关于信访积案 “清仓见底”的要求,在全市集中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百 日攻坚”活动。为确保案件办理效果,创新了“两查一访” 工作机制,即:异地评查,由市联席办负责组织,从各县 区国土、住建、人社等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成立评查组, 对已结不满意案件开展异地评查工作;市级核查,对评查 组评查意见有争议,以及信访人对评查意见仍不满意的案 件,由市联席办从市职能部门抽调业务骨干,组织核查; 回访信访人及亲属、同事、邻居、基层干部等,在评查、 核查工作中,案件评查组、核查组走访信访人及群众代表, 做好思想疏导工作,让群众教育信访人,较好地推动了信访 积案化解。XX 年以来,全市共集中攻坚化解重点疑难信访 事项 6952 件,有效减少了信访积案存量。 突出群众满意。坚持以满意度评价为抓手,建立三方 良性互动机制,对列入群众满意度评价的信访事项,逐案 明确督办人,由督办人负责跟踪责任单位案件受理、办理、 录入、反馈等环节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