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五· 三” 课程模式实践研究[J].pdf_第1页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五· 三” 课程模式实践研究[J].pdf_第2页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五· 三” 课程模式实践研究[J].pdf_第3页
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五· 三” 课程模式实践研究[J].pdf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年3月第20卷第2期首都体育学院学报JournalofCapitalInstituteofPhysicalEducationMarch.2008Vol.20No.2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五三”课程模式实践研究以菏泽学院公共体育教学改革为个案APracticalResearchonthe“FivePrinciples”ofCurriculumModeofP.E.Teach2inginGene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basedonthecaseoftheteachingreformofcommonP.E.courseinHezeInstitute刘传进LIUChuan2jin摘要: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精神实质,立足具体的教学实践,经过近10年的试验和探讨,总结出了个性和共性杂糅的“五三”体育教学新模式,即“三结合”、“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和“三开放”。新模式通过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搭建多样化体育教育平台、创设全新教学内容、建立完善的复合评价体系,充分地体现了新的体育教育理念,它在课程目标、教育模式、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均拥有突出的优点,使体育课贯穿大学整个过程。实施4年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仅全面地提升了教学质量,而且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现象,学生体质状况也得到了大幅度改观,实现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彻底改变了高校体育课程结构类型单一、狭窄、封闭、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的弊端。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中图分类号:G807.0文章编号:10092783X(2008)0220091204文献标识码:AAbstract:Accordingtothecontentsof“theTeachingGuidelinesoftheP.E.CoursesforGene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inChina”,afternearlytenyearsexperimentsandex2ploration,dependingonaconcreteteachingpractice,theauthorhassummedupthe“fiveprinciples”ofanewteachingmodeinphysicaleducationwhichhaveblendedbothindi2vidualityandcommoncharacteristicsandinclude“threecombinations”,“threeself2deter2mination”,“threeinteractions”,“threeself2governing”and“threeopening2up”.Thenewmodemanifestsabrand2newconceptinphysicaleducationbyconstructingareasonablestructuralsystemofP.E.curriculum,buildingadiversifiedP.E.platform,creatingbrand2newteachingcontents,andestablishingaperfectedcompoundappraisalsystem.Ithasprominentmeritsinitscurriculumgoal,educationalmode,teachingorganizationandmanagement,etc.andenablestheP.E.coursepresentthroughoutthewholeperiodofcollegeeducationcomparedwiththetraditionalcurriculummode.Thispatternhasgainedverygoodresultsafterfouryearsimplementation.Ithasnotonlypromotedthequalityofteachingentirely,butalsochangedthesituationthatstudentslikesportsbutdislikeP.E.courses.Asaresult,studentsphysicalconditionsalsohasimprovedalot,whichmeansarealizationoftheconnectionbetweencollegesportsandlifelongsportsandacompletechangeofthepastmalpracticeofcollegesportscurriculumwhichischaracter2izedbyunitary,narrowandclosedstructureandtype,withoutanyflexibilityandperti2nence.Keywords:Generalcollegesanduniversities;CurriculumofP.E.;Teachingmode;Practi2calresearch收稿日期:2007207225作者简介:刘传进(19652)男,山东菏泽人,硕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管理。作者单位:菏泽学院体育系,山东菏泽274015Dept.ofP.E.,HezeInstitute,Heze274015,China.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宗旨是根据普通高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在这一精神指导下,菏泽学院经过10年的教学实践,建构出以体育课堂教学为中心,以俱乐部和课外体育为辅助的公共体育“五三”教学新模式。1“五三”课程模式构建的理论依据依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要求和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校体育教学必须树立“健康第一”指导思想,以增强学生体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地发展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使体育教学由学科结构向学习结构方向转移,由关心技能或体力发展向关心技能、体力与情感意趣协调发展方向转移,体现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性,注重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能力及体育创新精神的培养,突19出体现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五三”体育课程模式以现代课程论、现代教学论、现代学习论为理论支撑,课程培养目标强调“个性化”和“多样化”的结合,强化“多元化”教学目标的实现;课程设置立足校本课程和地域体育文化传统课程的开发和利用,注重“健康性”、“实用性”、“娱乐性”、“文化性”、“民族性”、“社会性”、“终身性”的结合,充分考虑大学体育的人文关怀;教学模式体现常规型体育课(必修)、自主型体育课(选修课)和开放型综合课(俱乐部与课外体育)的相互补充和互相渗透;学习方法注重学生弹性学习方法的培养,打破课堂空间条件的约束和限制,给学生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消除学生在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方法上的障碍,拓宽学生的学习途径;在全面开发学生潜能的基础上,实现体力、智力、品德、社会适应等全面发展。2“五三”课程模式的内涵“五三”体育课程模式,即“三结合”、“三自主”、“三互动”、“三自治”和“三开放”。见图1所示:图1“五三”体育课程模式示意图2.1“三结合”“三结合”即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结合、竞技运动与地域传统体育(包括学校体育文化传统)结合、体育教学与学生健康体质测试结合。也是构建课程体系时遵循的原则。2.2“三自主”“三自主”即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选择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学生是发展的主体,他们无论在生理,还是在心理上都存在较大差异,因此,体育课程应当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提供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为此,我们共开设了34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不同级别类型的体育课程供学生自主选择,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体育学习的需求。课程设置情况如图2所示:图2体育课程项目设置示意图2.3“三互动”“三互动”即教师与学生、课内与课外、课堂与网络的互动。见图3: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学生学习的理念和方法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拓宽,这就要求高校体育教学要创新适应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必须从单一的课堂教学转变为以课堂为主,以丰富的、个性化的、交互性的、真实的课外体育活动为辅的“复合型”教学模式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为此,我们实施了体育课堂、网络课堂和课余体育相结合教学方式,搭建了网络互动平台,使本来单一古板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2.4“三自制”29理论与应用首都体育学院学报第20卷“三自制”即课外体育锻炼、课外小型体育竞赛、俱乐部业余训练自制管理模式。依据纲要“提高学生自学、自练的能力”指示精神和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我院体育俱乐部采取以学生自我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辅之于教师指导。公共体育教研室根据场地、器材等情况安排各俱乐部每学期的活动计划,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业余训练和竞赛的需要,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自我管理的能力。图3“三互动”模式图2.5“三开放”“三开放”即时间开放、空间开放、资源开放。体育课程在排课时间安排方面采取“全天候”的方法,给学生更多时间的选择空间,早晨、中午、晚上、周末以及节假日均可以选课;在选课空间上,开设野外生存、定向越野等户外体育课程,鼓励老师和学生走出校园,一方面减轻了扩招给学校体育资源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培养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在培养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我们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参与社会实践,将所学得的体育知识、技能服务社会。不仅为大学生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创造了实践机会,锻炼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而且还培养了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服务社会的意识。3“五三”体育课程模式的实施3.1构建合理的体育课程结构体系根据“五三”课程模式的结构特点,构建新的体育课程体系。包括必修课、选项课(通选课和任意选修课)、俱乐部训练课、保健体育课(伤残体育课)。第一学期开设了以发展身体素质、提高运动能力为主要内容的必修课程,以满足增强学生体质和学生健康测试的需要;第二学期开设以太极拳为主要内容的公选课,来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突出校本课程的开发;第三、四学期开设以竞技类、保健类、艺术类、休闲类、体能类和传统类为主要内容的选修课,来满足学生个性体育的需要;开设伤残体育课,以满足伤残学生的体育需求;在第三、四学年开设俱乐部训练课,以满足体育特长生和爱好者的需要。使体育课贯穿大学整个过程,实现大学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衔接,彻底改变了体育课程结构类型单一、狭窄、封闭、缺乏灵活性与针对性的弊端。3.2搭建多样化体育教育平台搭建公共体育数字化教育教学管理平台,将体育课程计划、各门课程简介、课程录像、教师简介、选课程序、选课办法、考核标准及考试方法通过教学网向学生进行宣传,让每个学生充分了解选课的重要意义、各项目各级别的特点、教师情况等,增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创设网络课堂,将体育理论知识、健康常识、自我评价和科学锻炼身体方法等知识组建网络资料库,满足学生弹性学习的需要。开设网络考场,实施理论考试网络化,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节约教育资源的目的。建立体育锻炼、运动健身咨询网络平台,随时向学生提供有关体育锻炼的咨询、运动处方的运用、各种运动健身的方法等信息,并定期安排各学科教授、学科带头人,就学生关心的问题答疑解惑,连接教师和学生沟通的渠道。真正实现体育教学科技含量高,教学内容、手段、方法丰富的目的。3.3创设全新教学内容,完善复合评价体系“五三”体育课程模式在传统体育教学的基础上将体育课堂教学与课外体育有机地融合为一个完整的体育教育过程,将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民族传统体育课程和校本课程、国家课程和学生体质测试作为统一整体来考虑,重新梳理和整合教学内容,以体育课堂教学和俱乐部练习为主线,使体育课内与课外溶为一体,鼓励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在体育实践中学习体育知识,提高体育运动的技能,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培养自我锻炼的能力,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从而为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目标引领内容,考核标尺教学,建立一个科学的评价体系,无疑是对体育教学最好的促进。“五三”体育课程模式变单一评价模式为复合评价体系,将体育课堂教学、健康体质测试、课外运动锻炼和竞赛有机地结合起来,并赋予5:3:2的权重比例,注重定性和定量评价的结合,突出学生学习过程和学生发展目标评价,以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实现定性和定量结合、主观和客观结合、过程和效果结合的复合评价。3.4“五三”体育课程模式实施的效果“五三”体育课程模式实施4年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不但学生对体育课的满意度有了大幅度的提高,而且学生的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也有了明显的改观(表1、2)。3.5“五三”体育课程模式的优点“五三”体育课程模式是一种新型的体育课程模式,体现了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它在课程目标、教育模式、教学组织管理等方面与传统课程模式相比均拥有突出的优点(表3)。4结语“五三”体育课程模式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体育教学组织形式,它超越了传统体育教育理念,成为一种综合的体育教育行为和养成教育过程。首先,这种课程模式从根本上转变了“生物体育”的教育理念,实现了由“生物体育”向“生物心理社会适应相结合体育”的转化。39第2期刘传进: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五三”课程模式实践研究理论与应用表1公共体育课实施效果学生调查统计表(频数统计)项目教学环境教师水平教学效果课程设置评价体系网络管理系统网络课堂网络考场俱乐部模式课外体育参与调查人数98869331100971195499381237876881298648918711满意%67%85%89%91%96%97%87%97%76%65%不满意%23%13%9%5%1%0.5%7%13%31%调查方式:网络调查(公共体育教育教学管理网络,每名学生只有一次选择机会,多项任选)。表22006年全校学生健康体质测试指标统计表性别年级身高cmXS体重kgXS肺活量mlXS立定跳远cmXS1000(800)mXS肺活量体重指数XS克托莱指数XS男2006级172.987.6762.688.563881661237.4520.7278.3232.6556.9911.20358.5143.682005级173.117.7267.019.074079768251.3424.2238.5534.8565.6110.98362.6645.212004级173.127.7068.3910.564027781248.3325.3240.9633.7865.9910.65359.8944.322003级173.137.7166.9610.393995772243.5924.8243.7433.6565.7410.01361.4644.65女2006级162.076.1051.659.13210446317517262.6926.5548.238.56322.9834.852005级162.195.8854.898.76288449219824240.7820.5153.419.41339.1935.662004级162.255.9155.017.83291645119723243.2121.5853.159.36341.2134.962003级162.265.8653.498.43289646418925247.5622.0952.989.96341.9635.01注:测试时间2006年10月:数据处理使用SPSS软件。表3“五三”体育课程模式与传统体育课程模式比较传统体育课程模式“五三”体育课程模式课程目标1、过分强调体育的健身功能,忽略了体育的多元功能2、过分强调体育对体质提高的作用,忽略了体育的“生物、心理、社会适应”相结合培养3、过分强调体育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和传授,忽略了学生体育态度的形成与完善4、过分强调体育课程的显性效果,忽略了体育课程隐性作用,如体育素养,终身体育意识1、更重视大学生专项运动特长的培养2、更重视大学生体育文化素养的培育3、更重视大学生健康行为方式的养成4、重视大学生体育知识的内化和整体素质的提升5、更重视大学生对体育活动的主动参与和独立性、自主性6、更重视大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培养健全人格教育模式1、单纯的教学行为2、按班级授课3、统一教学内容、评价体系,缺乏层次性4、教学项目设置单一、陈旧1、复合型教育过程2、按个性、特长、兴趣授课3、按需求设置内容,分层次授课、考评4、项目设置注重丰富性、时尚性、民族性、特殊性教学组织管理1、教师以完成单一教学任务为主2、教师注重课堂讲授和技术传授3、学生不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4、学生学习时间固定,方法单一5、以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为主,注重总结性评价,强调评价的“筛选”与“评判”功能1、教师要承担多项教学及课为辅导任务2、拓展了教师的授课空间,激发了教师能动作用3、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组织与管理4、打破了课堂空间条件约束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和方式方法上凸现个性5、淡化考试,强调过程评价,注重评价的教育功能其次,它打破了课堂空间条件的约束和限制,给学生创造了一个个性化的学习空间,消除了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