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思考.pdf_第1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思考.pdf_第2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思考.pdf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因具有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等特点给学校课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学生个性发展创造了时空条件。然而纵观近几年新课程实验,在综合实践活动先进的课程理念走向学校实践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师资配备不理想、课程管理不到位和课程评价不科学等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从转变观念入手,加强课程管理和师资建设,以校为本开发课程内容,切实建立评价机制,以发挥课程应有的功能。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综合性;实践性;开放性中图分类号G423.0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4808(2007)01-0048-03乐素芬【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浙江宁波315800】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收稿日期2006-10-10作者简介乐素芬(1971-),女,浙江宁波人,宁波市北仑区教育局教研室教研员,主要从事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一存在的问题(一)师资队伍不理想,影响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是综合性很强的课程,对教师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有很高的要求。在现阶段,多数学校还没有为综合实践活动配备专门的教师或增加教师编制,而是由班主任或其他任课教师担当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这些教师都有各自的“主要任务”,他们往往把精力放在原先所担任的学科上,把综合实践活动仅作为“第二职业”,甚至是“第三、第四职业”。而且,教师个体所具有的单一学科知识对适应综合实践活动所涵盖的课程领域有一定的困难。综合实践活动虽然被认为是本次课改的一大亮点,又是国家必修课程,但因评价较空、课程实施较难等原因,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不少学校没有让素质好、能力强的教师负责指导综合实践活动,相反让教学能力相对薄弱的教师或将要退休的教师来担任指导教师。这样,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就缺少了专业研究与引领,导致课程发展和教师成长的缓慢、低效。1有的学校表面上重视综合实践活动,专门安排一名教师负责全校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工作,但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内容上“高度综合”,时空上“高度开放”,专任教师单兵作战很难完成指导任务。一些需要学生走出校门的实践活动在活动组织、安全措施等方面更是需要多名教师合作管理和指导,以保证活动安全、有效的开展。有的学校规定教师人人都要参与指导学生的综合实践活动,或要求教师结合本学科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但事实上却是无人负责、无人指导,导致课程空架现象的出现。(二)课程管理不到位,阻碍综合实践活动的常态化开展一是计划、方案制订不周全。综合实践活动虽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但课程性质决定了课程内容、目标具有开放性和生成性,需要以校为本开发课程内容。学校要根据整体规划,推出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和班级综合实践活动计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的正常开展。但是,有些学校不重视计划的制订,或者计划不全,导致综合实践活动在开展过程中随意性大,且与学校开展的其他活动或重复,或分离,不能体现学校教育的整体性,也影响了活动的常态化进行。二是课时量得不到保证。新课程规定从小学三年级开设综合实践活动,每周应有3课时的时间,但受到当前教育功利化的影响,学校不能按计划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不少学校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安排给了数学、科学、英语等学科。有的教师在执行学校课时任务时,由于自身认识不足等原因,擅自将课时用于自己任教的学科。有的学校和教师之间形成了“默契”,排给教师的课时就是用于补充“主科”。三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定领域的4个方面内容在学校实施层面被相互割裂,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分成4门课分别进行。2有些学校认为开设了信息技术教育或劳动与技术教育就是开设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学校开设第1期2007年1月No.1Jan.2007中国教育学刊Journalofthe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了研究性学习,安排了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就取消了劳动与技术教育。因此,如何妥善地处理各领域之间的关系并将之整合起来,以融合的方式实施,是有效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四是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整合乏力。有些学校用学科中的综合性实践活动代替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的学校将综合实践活动与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完全分开来实施,从而导致部分教育内容重复、师资力量分散,不能很好地体现学校教育的一致性。(三)评价指标不明确,偏离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导向一是对学生的评价或过分强调过程,或只注重结果。这就偏离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既关注过程又兼顾结果的要求。教师在对学生的评价中过分地偏重“过程与体验”,强调学生在活动中的表现与态度、体验与感悟,对学生具体能力的发展关注不够,出现评价具体指标不明确,评价过程随意性大的现象。2有的教师则只强调结果的展示,当主题确定下来并经过一定时间后就要求学生用不同的形式展示活动的结果,搞成一个表演会,不注重过程的指导与管理,忽视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认识水平和实际能力的提升。二是忽视对指导教师的正确评价和引导。在学校实施层面,目前指导教师的评价还存在盲区。大多数学校还没有建立起综合实践活动课任课教师评价制度。二解决的思路(一)转变教育观念,用新课程理念指导学校办学行为新课程实施遵循这样的原则: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经历了通识培训、学科培训,从领导到教师是否真的就拥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呢?长期以来,中小学教育受偏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应试教育”占据着很重要的位置,新课程理念挂在嘴上的多,落实行动的少。不少校长没有真正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在办学的行为上,教师也很少把新的课程理念落实在教学行为上。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的开发和实施恰恰是最需要学校领导、教师运用新课程理念来规划、实施的。学校领导真正接受新课程理念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至关重要。因此,首先要让校长带头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如果校长拥有了新课程理念,能运用新理念指导学校办学,就会让教导处、教科室等人员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培训。如果教导处、教科室领导有了新的课程理念,又能重视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计划的制订和课时的落实,就会让教师充分获得学习的机会。学校领导和教师只有真正转变了观念,才能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办学行为和教学行为。(二)加强课程管理,按新课程要求落实学校课程计划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具有严肃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应有其相应的法律地位,这是课程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条件。教育行政部门要督促和检查学校按课程计划开课,从区域层面整体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时。在新课程背景下,学校需要让课程表更具灵活性。课程表是学校的一种微型的课程计划,课程时间的安排对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它表明综合实践活动的地位,体现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价值判断。3学校在制订课程表时,要为教师和学生留有余地,如综合实践活动中的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它必须在课程表中明确设置,必须有一定的课时加以保证。因为学生除了需要大量的时间进行选题、开题、结题外,还需要学生花大量的时间查找资料、搜集信息、调查访问、整理资料等。学校可以将校本课程、地方课程和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时打通,灵活安排。例如:某校经过几年的实践,决定将每周三下午统一安排为校本课程、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时,以方便这类课程的实施,同时允许教师有一定的自主调课权限。总之,在保证课时总量平衡的前提下,学校可以依据具体课程的特点和需求灵活设置课程表。(三)以校为本开发课程内容,以融合的方式处理各领域之间的关系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没有教材、没有课标的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仅规定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总体目标、内容领域、实施原则、课程评价和管理等,其具体内容需要学校根据自身实际、学生特点、社区环境进行校本开发。在实施中,学校还要正确处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所指定的四大领域之间的关系,以融合的方式实施。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研究、设计、制作、服务、宣传、信息技术应用等多种活动形式来实践和体验,达成各领域的整合,而不能简单地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分成4门课程开设。2,4例如:某校根据学校周边资源状况,组织学生对九峰山旅游垃圾开展调查研究。经过调查和分析,研究小组针对九峰山旅游垃圾形成的原因提出了解决的措施:首先,加强领导,建立目标责任制。九峰山风景管理处是区旅游局直属事业单位,是九峰山旅游区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机构,设有综合办公室、开发服务部、旅游管理部3个职能科室,区政府必须加强对该单位的管理。其次,加强执法,加大政府监管力度。最后,加强生态环境宣传教育,鼓励公众参与生态环境建设。通过这次研究性学习活动,学生对熟悉的九峰山有了更深入的了解,认识到景区开发对九峰山的利与弊,更加关心家乡建设,将学到的知识用于生活实践之中。活动如果只是进行到此,那就仅仅局限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一个领域。为了较好地把研究性学习和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活动整体,学校根据实际,又引导学生做了一些保护环境的社会宣传活动,并开展了垃圾治理的义务劳乐素芬: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学校实施层面存在的问题及思考49第1期(上接第44页)学生丰富的情感、积极的人生态度、正确的价值观的宝贵资源,是促进学生德性养成的重要素材。4(四)德育方法由单一走向多样,从惩罚转变为对话、沟通西部贫困地区德育的方法应由单一走向多样,从惩罚走向对话、沟通。德育并非单向的道德知识灌输,而是学生动态的道德建构。有鉴于此,教师应采用对话、沟通、合作等多种德育方法,切实提高德育实效。本文系教育部人文社科“十五”规划项目“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学校道德教育现状调查及发展战略研究”(01JC880003)的阶段性成果。项目负责人:易连云。参考文献1教育部“新课程实施与实施过程评价”课题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成就、问题与对策:部分国家级课程改革实验区问卷调查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03(12):35-39.2檀传宝.论惩罚的教育意义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04(2):20-23.3闫守轩.学生:不容忽视的课程资源J.当代教育科学,2003(16):13-15.4易高峰,朱德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资源开发问题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2005(7):51-54.(责任编辑方檀香)动,这样既达到了研究性学习的具体目标,又达成了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发展目标。(四)优化师资配备,以专兼职相结合的形式组建教师指导小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全新的课程,要将新颖的课程理念落实到教师的具体教学行为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有些教师往往把综合活动课程定格在课堂“教学”上,违背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原则。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的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课程,需要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需要教师有广泛的知识和综合能力。一方面,学校要物色综合能力较强的教师担当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要角色,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指导策略,引领本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也要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机会,开展校本培训、校本教研,探讨和解决实践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学校要根据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所倡导的团体指导与协同教学的方式,通过有效的方式将教师的智慧集中起来,成立由不同学科教师参与的指导小组,共同对学生研究的课题进行指导,为学生小组提供不同方面的帮助。例如:某校根据本校的科普特色,开展了对蝴蝶的研究活动。科学教师组织学生管理暖房、饲养蝴蝶;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观察文章、研究报告;美术教师则在学生制作蝴蝶画时提供必要的帮助。此外,学校还通过校本教研活动,加强各学科教师的交流与沟通,以弥补专任教师单一学科知识的不足,发挥各学科教师的专业特长,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五)重视评价功能,从促进师生和谐发展的角度完善评价制度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外部评价机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在学校实施层面,教师要积极研制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工具,研究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法。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只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提出了宏观的评价原则和评价方式,内容相当宽泛,实践中探索的空间很大。从近几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对学生的评价主要是看学生参与活动的态度、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总体发展情况。教师应对学生的具体能力如发现问题能力、观察能力、搜集资料能力、处理信息能力、交往表达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具体方法如调查中问卷设计的方法、查找资料的方法、资料整理中分析数据、统计数据的方法等,逐步制订具体可行的评价工具,关注学生具体能力的发展。2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实验区已经探索了学生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办法,但如何真正发挥它的作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还需要进一步摸索。另外,学校要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建立正常的评价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例如:某校在对教师的考核中,将教师参与指导学生综合实践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