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打造生态精品,推动我县生态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1页
关于打造生态精品,推动我县生态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2页
关于打造生态精品,推动我县生态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3页
关于打造生态精品,推动我县生态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4页
关于打造生态精品,推动我县生态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打造生态精品,推动我县生态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关于打造生态精品,推动我县生态建设的 调查与思考 xxx 县政协办调研课题组 一、我县生态资源丰富,生态建设尤显重要 (一)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我县地处澧水之源,风景秀 美,人杰地灵,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是 XX 旅游东线、西线 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县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许多养 在深闺人未识的原生态旅游资源展现在世人面前。境内有 原始森林八大公山、亚洲第一洞九天洞、国家森林公园峰 峦溪、溇水平湖等自然景观和芙蓉恐龙、贺龙故居、xxx 民 歌等人文景观。我县被列入全国 100 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 30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湖南省 5 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其中贺龙故居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天然 博物馆”、“物种基因库”、“天然药物标本园”之称的 八大公山保护区,是目前亚热带地区保存最完整、全国南 方面积最大的原生态林区之一。境内有溪水、河流 410 条, 是得天独厚的天然氧吧和绿色生态家园,被誉为“XX 后花 园”。近来来,县委、县政府提出以“XX”为依托,重点 打造“元帅故里红色游、溇水平湖观光游、原始森林生态 游、农家风情休闲游、九天奇洞探险游”五大品牌,努力 把我县建成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民俗文化演示基地、科学 考察探秘基地、观光度假休闲基地,为我县生态旅游发展 提供了绝佳机会。 (二)生态文化底蕴深厚。我县文化底蕴深厚,有着丰 富的原生态民族文化资源。民族舞蹈有白族仗鼓舞、九子 鞭、游神、土家族摆手舞、毛古斯、渔鼓、莲花闹、采莲 船等;原生态民歌有山歌、小调、花灯调、劳动号子、革 命民歌等;民间戏剧有汉戏、阳戏、目连戏、傩戏、花灯 戏、土地戏、木偶戏等。除此而外,xxx 还有众多的民间乐 曲曲牌、围鼓调子、民间故事、民间谚语和民间歌谣。从 50 年代至今,共挖掘、收集、整理、民族舞蹈 10 多个,民 间曲艺 10 多个,民歌 1 万余首,民间戏剧 30 多个,唢呐 曲牌 234 首,围鼓调子 400 首,民间谚语 600 条,民间歌 谣 1000 首,民间故事 4000 余个。随着 xxx“中国民歌之乡” 的成功命名和首届 xxx 民歌节的成功举办,广大群众传承 和发扬民族文化的热情空前高涨。此外,xxx 丰富独特的民 族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服饰文化、礼仪文化、饮食文化 成为生态文化的有机补充。 (三)生态农业前景可观。我县气候宜人,地理悬殊差 异较大,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生态农业的自然条件。通过 调整农业产业布局,建立“市场+企业+基地+农户”的生态 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生产基地不断壮大,生态农业前景 看好。利用白石、西莲、八大公山等高海拔山区自然优势 建立反季节蔬菜基地,并依托九天、康华等企业现有的加 工营销网络,对于发展生态农业、带动生态保护具有一举 两得的效应。同时,澧源镇、瑞塔铺等乡镇区位优势和洪 家关的旅游资源优势明显,但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尚未起 步,在县城周边乡镇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具有很大的潜力 和市场。 (四)森林资源大幅增长。1990 年至 XX 年,我县共完成 长防林工程 107.65 万亩,各项建设指标均达到国家标准。 1998 年至 1999 年,实施国债造林工程 3.7 万亩。1998 年 至 XX 年,实施“三难地”造林工程 7.2 万亩。XX 年以来, 共有 157.5 万亩林地被纳入生态公益林补偿范围,国家和 省每年投入资金 7875 万元,惠及 1.8 万户农户。生态公益 林的建设,对于保护森林植物种类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野 生动物生存环境起到了很大作用。退耕还林工程实施以来, 全县共退耕还林 34.33 万亩,活立木蓄量较退耕还林前净 增 367.65 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 64.5%,森林资源大幅 增长,生态环境日益改善。 二、我县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一)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不一致。一是对生态旅游缺 乏正确理解。生态旅游要让游客回归自然、认识自然、享 受自然、保护自然,置身于山青水秀、空气清新、满目苍 绿的大自然之中,尽情体味大自然所赋予的宁静与和谐。 并在此过程中,增长对自然的认识,自觉保护自然,维护 生态平衡,使心理得以放松,身体得以健康,精神得以满 足。因此,在生态旅游服务方面,应以最大限度地保护自 然,维护生态平衡,提供优美的自然环境,帮助游客认识 自然,参与保护自然为标准。而我县生态旅游从业者对生 态旅游的理解认识普遍模糊甚至产生误解,将生态旅游等 同于传统旅游。二是生态旅游规划滞后。生态旅游不同于 其他旅游产品或旅游方式,它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和环境 多重目标的统一。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设计,才能使多 重目标协调统一。但我县生态旅游规划滞后,特别是规划 理念、专业化水平和规划深度不高,对生态旅游的内涵、 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到位,开发指导不够,技术标准欠缺, 市场定位不明确,造成同质性开发比较普遍。生态旅游的 经营、管理和服务比较粗放,具有竞争力的生态旅游精品 不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三 是生态旅游资源保护意识不够。我县生态旅游工作起步虽 然较早,但起点低,生态资源保护意识薄弱,没有充分发 挥出产业优势。在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由于管理不到位 和盲目开发,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 等不少景区存在资源和环境损害的现象,少数开展生态旅 游的景区,环境恶化的现象依然存在。四是生态旅游资源 开发较慢。发展生态旅游,需要相应的保护性投入,需要 科研、管理队伍的跟进和相应的交通、通信等保障设施。 由于我县生态旅游景点分散,市场运作难度较大,再加上 政府投入有限,导致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较慢,开发利用程 度和旅游产品开发建设严重滞后。 (二)植树造林与林业管护不协调。一是林业管护难度 加大。由于我县处于工程建设集中期,许多工程建设同时 进行,木材的需求量加大,受经济利益驱动,偷盗采伐生 态林、乱占林地、乱砍滥伐等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屡禁不 止,林业管护难度加大。二是生态林管护机制尚未建立。 随着我县生态建设的快速推进,森林管护机制在生态保护 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把森林资源管护与林业产业化发展 相结合,实施集中管理和不同的管护模式,推动森林管护 实现社会化,成为新形势下林业管护的新路子。然而受资 金投入、技术力量等因素的影响,我县林业管护机制建设 步伐相对缓慢,还没有形成比较完善的林业管护机制。三 是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有待完善。目前,我县有生态公 益林 180 余万亩,实施生态效益补偿 157.5 万亩,尚有 20 多万亩公益林没有享受补偿政策,逐步建立和完善森林生 态效益机制成为我县林业部门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四是 林业发展长效机制还不健全。我县林业抚育、森林防火、 病虫害防治、资源保护等森林资源管理机制还不健全,造 林占地农民身份转换问题还没得到有效解决,多渠道筹集 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的机制还没建立,森林涵养水源防风固 土的功能降低,水土流失严重问题还没得到有效遏止。 (三)环境治理与环境污染矛盾突出。由于我县森林资 源结构不合理,工业企业主要分布在澧水上游和支流,森 林生态功能发挥有限,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环境治理工作 难度加大,环境治理与污染矛盾突出。据最新统计,XX 年, 县城全年空气质量级天数为 90 天,级天数为 150 天, 级天数为 120 天。水污染方面,全县工业废水排放量为 50 万吨,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为 307 万吨,主要污染物 COD 排放量 1650 吨,氨氮排放量 135 吨。声污染方面,全 县噪声达标区覆盖率仅为 30%。工业固体废弃物和生活垃圾 污染方面,全县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达 4.87 万吨,城市 生活垃圾产生量达 2.56 万吨,综合利用率为 59%。截止 XX 年底,全县还没有建成生活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处理场,乡 镇和村庄无任何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网络尚 未形成,大量生活污水直接排放到农村溪流河道,成为我 县生态环境的污染源之一。 三、我县生态建设的对策 (一)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农场化基地。一是 突出“红色、生态、休闲”主题,在洪家关乡沿河沿路的 低山和田地,因地制宜实行造林绿化、挖塘养鱼、种植花 卉,建设民族特色展示街,打造“采时鲜水果、赏花垂钓、 吃农家饭”等特色农家乐休闲项目,让游客在园区内领略 参与农业生产的乐趣。并对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等红色 旅游景点进行包装,使之与园区内的农家乐休闲项目融入 一体,让游客在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又能体验独具特 色的农家风情。二是突出“绿色、文化、休闲”主题,在 澧源镇、瑞塔埔、空壳树、刘家坪主干公路沿线兴建以水 果、蔬菜、苗木为主体,以葛根、魔芋种植和生态养殖为 补充的绿色农业产业带,并在产业带内规划设计不同主题 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同时深入挖掘白族仗鼓舞、土家摆手 舞等民俗文化产品,包装白族“三月街”、“赶庙会”, 土家“六月六”等民族节庆活动,开发民族刺绣、编织、 石雕、木刻等民族旅游商品,在生态农业旅游中充分展现 xxx 民俗风情。三是建好农业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积极兴 建蔬菜产业和特色产业基地。以“1+3”城镇群和经济圈为 轴心,重点建设时鲜商品瓜、菜、食用菌基地;以白石、 西莲、天星山林场为重点建设无公害反季节蔬菜基地;以 汨湖、陈家河为重点建设脱水加工外销蔬菜基地建设;以 芙蓉桥、刘家坪等乡镇为重点建设葛根产业基地;以中高 海拔乡镇为重点建设魔芋产业基地、中药材产业基地。 (二)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打造生态休闲度假胜地。 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之旅、民族文化之旅、生态文化之旅” 三大品牌,把 xxx 建设成集革命传统教育、民俗文化展示、 科学考察探秘、观光度假休闲的文化休闲旅游目的地和 XX 西线文化旅游、休闲精品线路。一是着力打造特色旅游新 区。要以县城为中心,重点突出本土民族文化特色,建设 民族文化旅游新区,不断开发文化娱乐休闲旅游产品,增 强对 XX 自然观光旅游的文化支撑作用。以洪家关为核心, 重点突出红色教育特色,建设红色文化旅游新区,开发红 色经典旅游产品,增强对 XX 绿色旅游的映衬作用。以八大 公山为中心,建设生态文化旅游新区,重点突出原始生态 特色,主要开发生态休闲度假旅游产品,增强对 XX 旅游产 品体系的补充作用。以九天洞为重点建设探秘文化旅游新 区,突出探险体验文化特色,开发特种旅游产品,实现与 XX 核心景区的联动。二是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培育旅游购 物市场。在坚持保护为重点的前提下,挖掘、整理、开发 优秀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把民俗文化丰富的内涵转化成 现代文化创意和项目策划,以文艺的手段借助传媒打造成 “旅游名片”。要利用丰厚的民俗文化积淀,选准资源 “亮点”,实施集中开发优势项目,合力打造民族特色品 牌。大力发展体现 xxx 特色的名优特食品、药材保健、工 艺美术系列产品、民族服装饰品、文物复制品、石雕木雕 工艺品、旅游出版物等旅游商品。着力打造 XX“xxx 民歌 文化”、“xxx 山寨文化”、“原始森林生态文化”、“帅 乡红色文化”等文化旅游品牌,创作一批具有 xxx 民族特 色、游客参与性高、娱乐性强的民族文化娱乐产品,丰富 旅游消费市场。三是合理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原生 态文化。大力开展原生态民族文化艺术形式的演艺展示活 动,提升旅游文化品位和魅力。以南岔民族山寨建设为契 机,在自然村寨打造原汁原味的民俗文化生态村,使衣、 食、住、行等生活习俗基本保持原生状态,实现文化生态 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三)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要以 工业园为平台,突出能源、矿产、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三个 重点,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战略,推动生态工业长足发展。 一是推动能源工业发展。建立火电、水电、新能源相结合 的能源开发结构,逐步形成澧水上游的梯级开发,全面实 施水电站项目建设,稳步推进我县电力工业发展。以技术 创新为手段,使开发生物质能源成为我县能源产业的新方 向。二是推动矿产工业发展。以优势矿产资源为依托,提 高矿产品深加工比重。铁矿行业以铁矿精选为基础,通过焙 烧、冶炼拉长产业链条,重点发展海绵铁及其他铁矿初加 工产品。充分利用电力资源,建设电石、铁合金等高用能 项目。加大煤矿、铝土矿、萤石矿、硫铁矿等矿产资源勘 探力度,有效整合,合理配置,进行深度加工。三是推动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以培育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为主,积 极扶持港越、大华、九天、康华、裕丰米业、金鲵公司等 农产口深加工企业,做大做强畜牧业、山野菜和葛根深加 工、粽叶和速冻食品加工等产业,不断拉长农产品精深加 工链条。通过“以商招商”的方式引进大的投资商开发农 产品资源,带动我县生态农业发展。四是积极发展循环经 济。以火电、建材、矿产开发等企业为重点,按照“资源 产品再生资源再生产品”的循环发展模式,推进工 业“三废”处理的资源化、减量化和无害化。五是优化工 业发展布局。要按照“1+3”的发展规划和县城总体发展规 划,对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通过工业园 A 区的发展引导 矿产品加工、建材、高能耗等工业企业,将瑞塔铺打造成 xxx 县的工业重镇。在工业园 B 区重点布局以农产品、旅游 产品加工为主的各类加工企业,使发展工业和生态环境相 协调。 (四)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永葆青山碧水本色。以 大力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为重点,以科技兴林和依法治林 为手段,大力实施森林旅游观光工程建设,实现以木材生 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转变,由无偿使用森林生态资源 向有偿使用森林生态效益转变,由毁林种粮、采伐天然林 为主向以退耕还林、采伐人工林为主转变,推动生态环境 不断优化,永葆我县青山碧水本色。一是加强八大公山自 然保护区的建设。坚持“保护第一、旅游第二”的原则, 正确处理好保护区内生态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关系。科学编 制规划,综合考虑生态、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多种 因素,合理确定生态保护功能区的调整与划分,对有重要 生态价值和科研价值的核心区,要严禁开展旅游活动。在 旅游开发中,要保持空间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注重对山体、 森林、水体、大气的保护,尽可能维持原有地形地貌,使 容纳旅游者能力,旅游线路、活动强度、游客人数等与生 态环境相协调,促使景区建设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要加 大对保护区野生动植物多样性的监测和保护,通过固定和 半固定监测点对生态情况进行全面监控,维护生态平衡和 动植物多样性,把八大公山自然保护区建设成为国内外生 物科考研究基地。二是提升峰峦溪国家森林公园品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