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发展生态养猪的若干思考.docx_第1页
关于发展生态养猪的若干思考.docx_第2页
关于发展生态养猪的若干思考.docx_第3页
关于发展生态养猪的若干思考.docx_第4页
关于发展生态养猪的若干思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发展生态养猪的若干思考 我国是世界第一养猪大国,养猪业已成为我国不可缺 少的产业。目前我国养猪数已超过 4.3亿头,但养猪生产 造成的环境污染和周边环境对养猪生产环境的污染在一些 地区还很严重,相关标准不健全、检测手段和设备落 后监管不严以及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的经济利益驱动等主 客观原因,畜产品安全已成为危及人民健康和畜牧业生存、 影响出口创汇的严重问题。据全国畜禽疫病普查,我国共 有各类畜禽疫病上百种,70 年代以来,新增畜禽疫病就达 37种,每年造成数以百万计的猪、牛、羊、鸡病死,直接 经济损失达上百亿元;除疫病外,各类药物、化学物质、 重金属、生物激素残留和污染对畜产品卫生质量的危害也 日益加重。当前,我国直面世界金融危机,养猪业如果不 从根本上解决以上问题,仍停留在低水平徘徊,则难于参 与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我国的养猪生产不能以牺牲环 境与资源求发展,而必须走与环境友好、资源合理利用的 可持续发展之路,探索生态养猪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 重视人类健康,减少和治理养猪与猪肉产品加工过程的环 境污染,生产和制作无毒、无害、无污染、符合卫生检疫 标准的猪肉制品,这不仅是养猪业为提高人民健康水平进 而提高人口素质所应作的贡献,也是养猪业自身以及人类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生命力所在,更是我国生猪及其猪肉产 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旺盛竞争力的根本保证。 一、生态养猪的概念和实际效果 生态养猪是一个跨学科行业,涉及到养猪学、动物营 养学、环境卫生学、生物学与土壤肥料学等学科。它是以 微生物技术为核心,通过对猪排泄物的科学处理,实行农 牧结合、互相促进、低投入、高产出、少污染的良性循环 的生态养猪系统工程。它是集约化养猪发展到一定阶段而 形成的又一个亮点,是生猪养殖可持续发展、提高国际竞 争力的需要,也是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生态文明的 集中体现。 生态养猪模式充分利用了猪的生物习性和环境变化规 律,恢复了猪只的自然属性,体现了动物福利。通过我们 的试验结果和相关资料显示,生态养猪的饲养效果可简要 概括为“三省、两提、一增、零排放、 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 1、“三省”,即是省水、省料、省劳力。因生态养猪 模式不需要用水冲洗圈舍,仅需要满足猪只饮用和保持垫 床 60%以上湿度的水即可,所以较传统集约化养猪可节省用 水 85%90%。猪粪、尿被微生物分解转化为可被猪食用的 有机物和菌体蛋白质,猪通过拱食,可节省精饲料 15%20%。 试验显示育肥猪只日增重增加 23%,料肉比降低 25%, 出栏时间缩短 812 天。由于猪场不需要清粪,饲养人员 仅保证及时喂料、翻扒调匀过于集中的粪便、根据垫床干 燥程度及时调整湿度即可,所以 1个正常劳力可批次饲养 可达到 800头育肥猪,较集约化猪场节约三分之二的劳力。 2、“两提”,即提高免疫力、提高猪肉品质。由于生 态养猪的猪舍通风透气、阳光普照、温度湿度均适合于猪 的生长,符合动物福利要求,再加上有害微生物的大幅度 减少和猪体拱翻过程中运动量的增加,有利于健康地生长 发育。猪只抗病力增强,发病率降低,减少抗生素等药物 的使用,提高了猪肉的安全质量。经提取里脊肉、后腿肉 检验,其氨基酸及其它营养含量分别提高了 10%至 15%,完 全达到无公害猪肉标准,在某些指标上甚至明显优于该标 准。如结合地方优质肉猪生产,将为开发我国地方猪种资 源,开拓优质猪肉产业打开一个新的渠道。 3、“一增”,即是增加养殖效益。生态养猪较传统集 约养猪仅饲养环节即可减少饲料、节约用水等直接饲养成 本 4090 元/头。由于使用了微生物饲料添加剂,提高了 饲料转化率、仔猪成活率、母猪起栏率,产仔率提高 20%, 育肥猪可提前一周出栏。同时,该模式充分利用了锯末、 稻壳、农作秸秆等作为垫料生产优质生物有机肥,具有改 良土壤、促进农作物生长之功效。所以新型生态养猪综合 效益相对传统集约养猪可增加收入 100150 元/头。 4、“零排放”,即实现粪污零排放,达到环保要求。 生态养殖模式所产粪尿经过菌种发酵转变为微生物蛋白, 猪场内外无臭味,氨气含量显著降低。该模式将传统集约 化养猪粪便污染处理问题提前在养殖环节进行消纳,避免 了粪污在排放和运输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在畜禽粪便 无害化处理方面开辟了一条新路。 5、促进循环经济发展。推行发酵床生态养猪,锯末、 稻壳、花生壳、玉米芯、玉米秸秆等均可作为垫料原料加 以使用,通过微生物的发酵,成为非常好的有机肥。据调 查,每 10平方米的发酵床可以利用将近一亩地的玉米秸秆, 这为避免焚烧秸秆,改善生态环境提供了一条比较好的解 决途径。建设发酵床使用玉米秸秆、木粉、花生壳、稻壳 等农作物有机废弃物作垫料,经发酵后可作为优质有机肥 用于果树、蔬菜等农业生产,实现农作物废弃物的有效利 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二、我国养猪业造成的生态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人民生 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畜产品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在党和政 府一系列加速农牧业发展的政策推动下,加大“菜蓝子” 工程的实施力度,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集约化养猪生产的 发展,为扭转城市和工矿区猪肉供应紧张的局面做出了巨 大贡献。近几年肉猪存栏均超过了 4.3亿头,出栏超过了 5亿头,猪肉产量超过了 4000万吨,跃居世界第一。但随 着规模化养猪业发展造成的面源污染及对江河造成的水质 污染正上升为新的环境问题。 1、养猪业对人类居住环境的污染 目前,我国环境卫生设施较差, 养猪业现代化、科学 化水平还不高,对生猪粪便及其污水的处理能力有限, 在猪 饲养及活体加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排泄物和废弃物密集排 出,对附近人类和其他生物,包括生猪自身生活环境的污染 问题已愈来愈突出,已到了不容忽视的地步。 2、粪便污水超出土地承受能力 畜禽粪便可以作为肥料用于农业生产。目前,鸡粪已 进入商品流通领域,主要用于蔬菜、瓜果等保护地施肥, 且供需基本平衡。由于猪粪尿尚未进入流通领域,虽然每 亩耕地能消化一头猪的粪尿,但在养猪比较集中的地区, 猪粪得不到充分利用,而农田的过度施肥(粪肥和化肥)则 会增加土壤含氮量。因此对周围环境、人类和其他生物造 成较大污染。 3、畜禽粪便对水的污染 土壤中的氮一部分被植物吸收利用,而多余的氮不仅随 地表水或水土流失进入河流、湖泊污染地表水,而且还渗入 地下污染地下水。这种污染对人体健康、对江河、湖泊生 态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用被污染的地表水进行灌溉,可使 农作物徒长、倒伏、晚熟或不熟,造成减产,甚至出现大面 积烂腐现象;用于鱼塘或直接排入江河,则会影响水产养殖 业。 4、畜禽对空气的污染 养殖场臭气的产生,主要原于碳水化合物和含氮有机物。 这些物质在厌氧的环境条件下,可分解释放出甲烷气、硫化 氢、氨气、二氧化碳等特殊气体。若污染加重,空气中有 毒有害气体含量加大,导致空气中含氧量相对下降,污浊度 升高,造成空气质量下降,妨碍人、畜健康生存,对畜产品 卫生质量的危害也日益加重,将使我国的畜产品在国际市 场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5、生态负效应给畜禽疾病的防治带来的问题 随着集约化养殖场的增多和规模不断扩大,环境微生物 污染也越来越严重,相对散养,细菌性、病毒性疫病和寄 生虫病种类增多、菌量加大,出现病原菌和寄生虫的大量繁 殖和污染,造成人、畜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蔓延。尤其是存 在如禽流感、SARS 等人畜共患病病原时,易发生疫情,给人 畜带来灾难性危害。 6、滥用抗生素造成细菌耐药问题 养殖环境的恶化和动物疾病的增多,促使饲养者盲目 大量使用抗菌药物。为减少疾病造成的危害,一些兽药厂 和养殖场制定了预防疾病的用药程序,即无论是否有病, 均定期使用抗生素。用此法防病,使养殖场一些常见细菌产 生了强的耐药性,一旦发病,诸多药物都难以奏效。 三、发展生态养猪,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1、发展立体农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所谓立体农业就是变单一农业为多层次、多功能、多 元化农业,一业为主、多业并举。一业为主就是以农业为 基础,以养猪业为龙头,结合养禽、养鱼等饲养业带动林 果业的发展。多业并举就是依托农业的发展,带动加工业 包括饲料工业、屠宰加工业、肉制品深加工、果蔬深加工 等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而孕育农、副产品交易市场的诞生, 达到以工补农、以贸促农的目的。 2、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 生态养猪业的发展,必须走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形成 生产、加工、销售的有机结合和互相促进的机制,迅速推 进养猪业向商品化、现代化转变。即最终实现适度规模生 产,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因此,当养猪生产发展到 一定规模的时候,就必须把工作重点转入市场体系的建立, 涉足生猪流通领域,配套和完善养猪的市场体系,走养猪 产业化的路子,务求从根本上解决猪的销售问题,解决养 猪的后顾之忧,然后再回过头来继续发展生产。只有这样, 发展生态养猪业者才可能立于不败之地,才谈得上实现可 持续发展。 3、完善体系建设、促进生态养猪的健康发展 发展生态养猪、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 和完善六大体系:一是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管理 体系。要从事生态养猪,并保证其健康发展,首先必须要 有一支高素质的畜牧兽医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队伍,切实 建立和完善生态养猪的技术和经营管理体系,确保生态养 猪全面实施,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建立和完善 猪的繁育体系、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地方猪种的保护及其 开发利用。种猪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终端产品的优劣,生态 养猪的健康发展,必须从种猪的选育入手,建立和完善猪 的良种繁育体系;同时加强配套系的培育和优良地方品种 资源的保护及其开发利用,为最终生产出市场畅销的品牌 猪肉提供优良的种源。三是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 供应体系。饲料品质的优劣、配制的好坏和成本的高低, 直接影响到猪肉的品质和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 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的饲料生产和供应体系,为生态养猪 的健康发展提供安全、质优、价廉的饲料。四是建立和完 善科学的饲养管理体系。猪群饲养管理的好坏也直接关系 到生态养猪的生产经营效益。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科学 的饲养管理体系,对猪群实施科学的的饲养管理,保证猪 群发挥最大生长潜力,确保生态养猪取最好的经济效益。 五是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生防疫体系。卫生防疫工 作的好坏是生态养猪成败的关键。因此,从事生态养猪, 卫生防疫显得格外重要,必须建立和完善严密、可靠的卫 生防疫体系,严格执行的卫生防疫制度,确保猪群健康、 无病,确保生产出的猪肉达到或超过规定标准。六是建立 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猪群的排泄物是猪场周边地区环境 的最大污染源,周边地区环境的污染,对猪场直接构成巨 大的威胁。因此,生态养猪首先必须重视环境保护,建立 和完善环境保护体系,推进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粪污处理 和利用,从而实现生态养猪的良性循环,获取良好的经济 效益和生态效益。 4、贯彻污染防治原则,实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无论集约化或小规模养猪生产,由于粪污处理不当导 致的环境污染,不仅直接影响周围环境和本场猪群的生产 力和健康,而且间接影响产品品质、生产成本和效益,成 为制约养猪生产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此,必须认真贯彻 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 放标准和畜禽养殖业环境管理技术规范,落实污染 防治的基本原则: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减量化就是尽量减少养猪生产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 合理选择猪场建设场址、合理规划和绿化场地,提倡干清 粪工艺,加强卫生防疫、粪污和病死畜处理。 无害化就是对猪场固体粪污和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 采用干湿分离,发酵处理,生态还田的处理方案。 资源化就是将猪场粪便、污水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进 行科学处理和开发利用,必须根据资源化利用方向来选择 处理工艺、设备和方法,争取做到污染物的零排放,实现 清洁生产,改善养猪环境,提高猪群生产力和健康水平, 保障产品品质,取得更好的经济生态效益。 5、推进生态猪场建设,加强粪污处理利用 猪场环境的改善是生态养猪的前提。猪场环境取决于 生产工艺、场址选择、场地规划布局、猪舍建筑设计、饲 养管理设备选型配套、粪便污水处理和利用、兽医卫生防 疫等,不仅对猪群生产力、健康和产品品质产生直接或间 接影响,也与周围环境产生相互影响,必须因地制宜、考 虑建筑设备投资和能源消耗,从以上各方面采取综合措施。 一是采用合理生产工艺。猪场生产工艺包括猪群组成和周 转方式、饲养方式、饲养密度、清粪方式、饮水方式、饲 喂方式等,生产工艺的确定除考虑畜牧兽医技术要求、提 高劳动生产率外,还应有利于防疫和环境改善,如采用“全 进全出“的转群制度和相应的猪舍建筑或专业场设置;采用 “干清粪“方式和相应的设备等。二是改善场区环境。新建 场场地应与居民点、工厂、其他牧场、交通干线保持一定 的卫生间距;场地规划应区分为场前区、生产区和隔离区; 场内道路应净、污分设;应规划出隔离、防风、行道、遮 阳等绿化地;猪舍布置应考虑防疫、生产联系,并保持适 当间距,采用“多点式“专业场工艺时,各分场应相距 3km 以上;设置消毒、淋浴、更衣、种猪展示、外销猪装运等 设施。三是猪舍环境调控。舍内环境调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