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xx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关于xx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关于xx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关于xx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关于xx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调 研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乡间人口流动的限制被打破, 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 见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动下,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 转移的规模不断扩大,使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 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 ,全面掌握区农村留 守儿童教育现状,找准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并提出解决 措施,近期,我们采用问卷、访谈等形式,对区辛冲 镇等地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作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 情况综述如下: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概况 此次调研选取辛冲镇为主要区域。为了确保调研的针 对性和典型性,调研对象主要是父母双方均外出务工的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年龄分布在 7-16 岁之间。调查 共涉及 39 个班级,总人数 2613 人(其中初中生 1440 人, 小学生 1173 人) 。据调查统计,辛冲镇现有人口 63425 人, 近几年来,外出务工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呈几何极数倍增, 现有 1.5 万农村青壮年常年在外务工,是闻名遐迩的“楚 天建筑之乡” ,打工收入占农民家庭经济收入的 72%。在 2613 名被调查对象中,父母双方均常年在外务工的留守生 共 469 人(其中小学生 176 人,中学生 293 人) ,占 17.9%,父母中有一方阶段性外出务工的比例更大,占在校 生的绝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群体非常庞大,总体比例偏 高。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通过调研, 我们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教育确实存在一些负面 影响。统计数据表明,留守学生在学习成绩、智力水平、 身体发育、思想品行和心理健康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明 显差于其他学生,而存在障碍、缺陷的比例则明显高于其 他学生,整体状况不容乐观。统计数据见附表: (表略) 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学习较差。一方面,打工父母对子女总体期待过低, 调查中发现,部分农民工潜意识里认为,农村孩子学业有 成的机率不高,对孩子的学习总体期望值较低,缺乏硬性 约束,将孩子的学业定位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上,将孩子 的前途定位在外出打工上。另一方面,监护人对留守儿童 学习介入过少。从辛冲镇的调查情况来看,有 91.4%的留守 儿童和外公外婆、爷爷奶奶等祖辈生活在一起,委托其他 亲戚或熟人监护的仅占 8.6%。作为一个特殊的监护群体, 这些老人普遍年龄大,身体差,特别文盲比例较高,不但 在学习上无法给留守儿童切实有效的帮助和辅导,而且由 于年龄一般相隔近 50 岁,与留守儿童思想观念差异极大, 存在明显的沟通障碍,教育管理上弊端较多。加之他们还 要承担家务劳动和田间农活,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关注 孩子的学习。 2、性格缺陷。由于外出务工的父母打工地以广东等沿 海地区为主,常年在外奔波,从事的多是体力活或小生意, 收入微薄,生活艰苦,劳动强度高,空闲时间少,因而回 家频度极低,与留守子女联系较少,对于孩子的成长缺乏 足够的关注和指导。而青少年正处于情感、性格变化的转 折时期,长期与父母分离,极易使他们的性格变得内向、 自卑、悲观、孤僻。另外,通过调查发现,在留守儿童中, 放纵溺爱型家长的比例比其他儿童中的比例要高得多。究 其原因,主要是监护人管不了,不敢管,不会管,外出父 母则管不够,舍不得管,留守孩子几乎生活在无限制状态 下,无形中助长了其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 以自我为中心等极端性格。而且随着父母外出时间长短而 发生变化,一般显示为时间越长,性格变化越快,且年龄 越小,变化越大。 3、缺乏亲情。父母在外打工对留守儿童生活的影响较 为复杂,其中情感缺乏问题是最严重也是最现实的问题。 研究表明,亲子抚养比隔代抚养和寄养能更好地促进儿童 的身心健康发展。亲情关系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习惯、 心理健康、人格与智力发展。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留守儿 童长期间缺乏亲情的抚慰与关怀,往往焦虑紧张,缺乏安 全感,人际交往能力较差。同时,根据调查和座谈的情况, 大多数留守儿童表现出对家庭经济、父母健康和安全的忧 虑,不希望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且年龄越大,越表现出对 家庭完整和父母关怀的强烈需求,对生活的满意度逐步降 低。据在辛冲镇第二初级中学初二年级的专题调研,随着 父母探亲频率降低,联系次数减少,留守子女在人际交往、 性格、生活感受、人生理想、协作求助、学业成绩等方面 发生障碍的比例呈明显上升趋势。 (表略) 4、心理障碍。数据显示,留守儿童监护人对他们的心 理健康问题介入较少,关注不够。有心事时,留守儿童选 择的第一倾诉对象是教师,第二为同伴,第三才是监护人。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学业 压力、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独特的理解与认识,也产生了许 多烦恼与冲突。这时,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 正确的引导。但由于远离父母,缺少了起码的与父母交流 的机会,而监护人又无暇顾及他们的情绪情感变化,这种 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极为不利,常引发种种心理病症,如感 情脆弱、自暴自弃、焦虑自闭、缺乏自信、悲观消极等心 理问题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其解决也是一个长期的 过程。一旦形成了畸形心理,进行矫正教育则比其形成过 程更艰难。 5、行为偏差。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少年,其行为 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还处于他律阶段,自律能力很弱。由于 父母不在身边,儿童和监护人之间关系特殊,只要不犯大 错,监护人对孩子的行为一般都采取认可态度,由于缺乏 及时有效的约束管教,部分留守儿童纪律散漫,存在行为 偏差。调查中发现,许多留守孩子在家里不听祖辈教导, 在学校道德品行较差,不遵守规章制度,常有迟到、旷课、 逃学,说谎打架,欺负同学等行为,有的迷恋桌球室、网 吧和游戏厅,甚至与社会上一些有不良习气的成人混在一 起。对留守孩的种种行为问题,监护人、家长、学校等方 面都感到难以控制。 6、价值扭曲。打工经济的蓬勃发展,使农村生产生活 条件明显改善,这是不争的事实,但部分外出打工者急切 致富的心态迅速膨胀,平时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 教育关注较少,特别部分父母们长期在外,因无法照顾孩 子产生负疚感,于是采取“物质+放任”的方式在进行补偿, 使得留守孩子拥有零花钱的数量增加,使用自由度提高, 极易形成孩子功利主义价值观和享乐主义人生观,养成好 逸恶劳、奢侈浪费、乱花钱、摆阔气的陋习,并直接导致 “读书无用论” 、 “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抬头。据调查, 部分留守孩子产生了厌学情绪,认为读书无用,自己父母 也没读什么书,同样天南地北挣钱,部分学生开始把人生 发展方向定位为打工挣钱,热衷于吃喝玩乐,在学习中往 往缺乏进取心和刻苦钻研精神,得过且过,不求上进,成 绩普遍较差。 7、安全隐患。对于环境适应能力较差,自制力较弱的 孩子来说,加强安全防护工作至关重要。但由于学校、家 庭之间存在安全衔接上的“真空” ,学校不可能面面俱到, 监护人又普遍缺乏安全保护意识和防范防护能力,导致留 守儿童伤人或被伤害等安全隐患无处不在。在全国各地, 留守儿童溺水、触电、打斗等意外伤亡事件屡见不鲜,甚 至被拐卖、被侵犯的恶性案件也时有报道。 三、问题的成因 1、从社会整体发展来看,农村劳动力大规模流动与城 乡壁垒存在矛盾。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仅 19 亿亩,据测算, 在农村现有生产力水平和生产规模条件下,仅需 1.5 亿劳 动力,而现实情况是农村人口近 8 亿,农村劳动力 4.98 亿, 剩余劳动力近 3.5 亿。 “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用城乡统 筹的眼光解决中国的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推进中 国的城镇化。这就意味着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要进入城市。 XX 年,我国农村流动人口已达到 1.139 亿,比 XX 年增加了 8.8%,即增长了 1000 万农村流动人口。流动人口数量不断 扩大,家庭化流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但城乡二元结构使进 城务工农民不可能将子女带在身边。根源在于城乡隔离的 户籍制度以及随之产生的子女免费或低收费入学、必须在 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形成的壁垒。农民工无法承 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问题、在简陋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入 学无法解决升学考试问题、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这些 群体的子女在转学后面临两地教育内容不能衔接的困境等 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从农村家庭现状来看,教育意识薄弱和教育方式不 当是两大顽症。家庭教育作为儿童受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长作为联系学校和学生的特殊纽带,在儿童的成长中发 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留守学生教育问题,与其缺少来自 家庭的正确教育和指导有极大的关系。一是在增加经济收 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为了改善家庭生活,越来越 多的农民离开了土地,到城市里务工谋生。他们希望自己 的生活越来越好,也希望给下一代成长提供更充裕的经济 支持。但在外出务工与子女就学、教育之间产生冲突时, 他们往往选择前者。农业部 XX 年发布的数据显示:劳动力 不外出的原因中“怕影响子女上学”仅占第一、第二选择 的 6.7%。这其中,既有生活压力的原因,更饕 氖墙逃 馐兜脑 颉 蠖嗍 衩挥腥鲜兜浇逃 亲畲蟮耐蹲剩 衔 涫亲畲蟮母旱! 羌页 蚣嗷耍慕逃 芰 牒咏逃 枨笾 湫纬删薮舐洳睢獬鑫窆募页 彰 诖蚬 挥惺奔溆刖 屎拥难 埃 院拥 睦 蟆枨蟆煌 巳墓刈透 倭耍 嗷擞捎谀 炅洹幕 硖搴途 确矫娴淖酆弦蛩兀 院拥慕逃 刈鱿抻谌煤油瓿勺饕担 彝逃 敬 诳瞻鬃刺 谏硇难杆俜故逼诘闹行 匝 啊 睢 陨淼谋浠 刑 嗟奈侍庑枰 饩觯 彝荒艹浞指 杷 且跃 裆系闹 趾椭 渡系慕獯稹?br3、从学校 教育来看,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教师的关 注是儿童形成学习动机的外部动因之一。由于家庭生活的 不完整,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上存在更多的困惑与问题, 他们需要学校给予更多的帮助与疏导,需要通过教师、集 体的温暖弥补亲子关系缺失对其人格健全发展形成的消极 影响。但由于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 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心理课程并配备专门的心 理教师。也很少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 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这些教育内容不但对留 守儿童是必要的,对生活在社会飞速变化,媒体迅猛发展 时代的所有儿童都是必要的。 四、对策与建议 留守儿童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 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 正在加大,问题正在凸显,因此,我们必须从法律上、制 度上整体地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 解决,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教育的问题。 1、在政策体制上,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消除城 乡差距。改革户籍制度的核心并不在于完全取消户籍管理 制度,而是要逐步弱化乃至取消与户籍相联系的城乡隔离 的各种制度,从而保障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政府应制订和 实施优惠政策和配套措施,使流入城市的农民享有与城市人 口平等的权利和社会权益。同时,逐步实现以户籍制度改 革为中心,拆除就业、医疗、住房、教育等制度壁垒,彻 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 ,引导农村富余劳 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给予农民工及其子弟以切实的 市民待遇,可利用城市中小学生源减少的机遇,运用现有 教育资源,适当鼓励、帮助民工将其子弟带到城市上学和 生活,充分发挥家庭的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在配套改革 到位前,可先期开辟打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 ,使其享受 与打工所在地孩子同等的受教育待遇,免除一切限制和收 费。这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2、在教育体系上,要重点加强农村中小学对留守儿童 的教育与管理。一是在留守子女较多的农村地区,开办寄 宿制学校。农村中小学普遍寄宿条件很差,甚至很多没有 寄宿条件,这使得农村留守学生在家庭教育缺失的情况下, 学校和教师的教育功能不能更有效的发挥。因此,政府应 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不断完善其基 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有效地提供完整 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便利。让留守儿童在老 师、同学群体中成长,让留守儿童受到更多的监督、照顾 与关爱,减少留守儿童受教育的断层与真空。二是学校要 充分利用假期、或春节家长回家的时机,召开留守儿童家 长会,与家长交流,使学校内外对儿童的影响产生合力效 应。三是建立留守儿童跟踪管理档案。学校要对留守儿童 登记备案,分类区别对待,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管理。 要关注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开通家长(监护人)热线, 学校老师要经常与家长(监护人)联系,了解孩子在家的 情况,以便及时帮助留守学生;要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参与 文体娱乐活动,充实业余生活,多与他们沟通交流,慰藉 他们残缺的感情。四是在课程设置上大胆创新。在为所有 儿童提供良好的知识教育的同时,也要关注他们的身心健 康发展,尤其是对生活在特殊状态下的儿童,更要在课程 教学中加强生存教育、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强化留守儿 童自尊、自立,帮助他们了解知法、守法的知识技能;有 条件的学校工要成立心理咨询机构,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 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专设心理教育教师,共同对儿童的 显性和隐性的心理压力进行疏导,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 引导儿童走过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帮助儿童健康、和谐 发展。五是要切实加强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建立 与之配套的学校、学生和教师综合考评体系。原创,尽在 知音 www.网络.com 网。 3、从家庭教育上,要努力改变家长的外出务工方式和 教育沟通方式。从调查材料可以看出,如果父母双双外出, 则对子女影响较大,但如果有一个在家,则影响相对就要 小得多。因此,父母外出务工时,如果没有可靠监护人, 最好留一个在家,保持家庭教育的存在与完整。如果父母 都外出,则要改变亲子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方式,要注意时 间上不能相距太久,原则上最好做到每个星期交流联系一 次。在沟通内容上,不能只谈生活,应该全面了解其心理、 身体、学习等方面的综合情况,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在沟通方式上,除了电话联系外,还可以用书信的方式, 这对于孩子的情感发展非常有帮助。我们在调查中就发现, 许多学生习惯通过书信、日记来抒发和宣泄内心感受。另 外还要与孩子的班主任、监护人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共同 商讨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做到挣钱与关心子女教育两不误, 使孩子从小就能在良好的心理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健康成长。 4、从社会职能上,要进一步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格 局。由于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综合性的 社会问题,仅靠学校、教育行政部门难以解决,需要各级 有关职能部门和社会各界统一认识,积极配合,协同努力, 进一步形成齐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