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县长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docx_第1页
副县长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docx_第2页
副县长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docx_第3页
副县长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docx_第4页
副县长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副县长双联行动驻点调研报告 “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开展以来,我多次深入 联系的民乐村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与乡村干部座谈、走 访群众、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基本掌握了村情民意和发 展现状,对在贫困村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有 了切身体会和认识。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感受民乐:山大沟深气象新 民乐村地处 XX 乡塬区中心地带,位于 XX 乡街道西侧, 自然条件差。全村辖 4 社 193 户 738 人,耕地总面积 2778 亩,全村集体经济偏于薄弱。近年来,随着中央、省、市、 县、乡各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出台和贯彻落实,该村在 经济结构调整、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较大 改善,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 了一定成效,促进了本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产业发展潜力大 该村处于山区、平原结合地带,全村 共有山林面积 1685 亩,耕地面积 1120 亩。XX 年和 XX 年分 两次定植优质烟富 3 号苹果 1105 亩,人均 1.5 亩,达到了 塬面全覆盖的要求。种植业主要以蔬菜、豆类等经济作物 为主,年人均收入 691 元,占经济总收入的 43.1%;养殖业 年人均收入 81.3 元,占经济总收入的 4.9%;二、三产业年 人均收入 867 元,占经济总收入的 52%。 村社建设面貌新 该村紧紧依托 XX 年扶贫开发整村推 进项目,坚持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实施“三清五改”70 户,新建围墙 2180 米,大门 70 座,农宅 50 户 114 间,新 建生态家园 50 户,户内配套沼气 50 座,改建卫生厕所 70 座,铺设引水管道 3 公里。XX 年拓宽硬化村道 3 公里,排 水渠 1 公里,栽植倒柳等绿化苗木 3500 株。XX 年硬化村社 道路 3 公里,砂化果园道路 2 条 3 公里,栽杆架线安装果 园杀虫灯 30 盏。 社会事业步伐快 随着惠农政策的不断强化,全村“行 路难、饮水难、看病难、上学难”等问题逐步得到有效解 决,基本实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全覆盖和九年义务教育全 覆盖,农村居民享受社会保险的覆盖面不断扩大。XX 年, 民乐村经济总收入 121 万元,人均收入 2047 元,比上年增 加了 15.6%,全村参与新型合作医疗 179 户 691 人,占到全 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 92%和 94%,村内适龄儿童全部就读于 乡中心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 100%。 劳务输出后劲足 全村共有劳动力 396 人,其中男性 206 人,女性 190 人。从年龄结构看,16 周岁25 周岁的 92 人,25 周岁35 周岁 95 人,35 周岁45 周岁 106 人, 45 周岁以上 103 人。从文化程度看,小学文化程度 48 人, 占劳动力总数的 12%;初中文化程度 304 人,占劳动力总数 的 77%;高中文化程度 44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11%。XX 年, 全村外出务工 206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52%。大多数外出务 工者从事建筑、餐饮等体力劳动,年人均收入 1.3 万元, 最高者可达 3.3 万元,低收入者不足万元。 和谐稳定势头好 该村民风淳朴,邻里和睦。村部建筑 面积 700 平方米,已配套农家书屋、党员培训阵地等公共 服务设施。XX 年,培养入党积极分子 4 人,产业带头人 8 人,收入上万元党员 9 人,培养果产业大户 8 人;年内评 选出乡级“和谐五星”户 17 户,县级“和谐五星”户 1 户。 感知民乐:跨越发展任务重 在调研的过程中,民乐村近年来取得的成绩令人欣喜, 但同跨越发展的要求看,与同步小康的目标比,村域发展 中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需要我们准确定位、突出重点、 扎实工作,逐步予以解决。 主导产业发展的任务仍然很重 XX 乡塬面独立,海拔较 高,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昼夜温差大,具有发展苹果 产业得天独厚的优势。全村虽已实现塬面全覆盖,但大部 分果园尚未进入挂果期和丰产期,群众目前只能靠果园间 作套种和余粮解决收入和吃饭问题。从入户情况来看,农 户缺粮的已比较突出,产业发展的阻力正逐步增大。 基础设施建设的任务仍然很重 调研中我深刻体会到, 基础设施建设的落后,已经成为制约民乐村经济社会发展 的突出问题,农民群众快发展、快建设的愿望已十分强烈。 该村虽然对主干道路进行了硬化,但大多数的村社道路仍 为土路,至今没有一所幼儿园,无活动娱乐场所及健身器 材,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损毁也比较严重,旧庄基复垦的工 作量大。 扶贫开发工作的任务仍然很重 经调查,民乐村目前共 有贫困人口 103 户 349 人,贫困面高达 50.2%。受低保指标 影响等因素,全村享受低保人数为 34 户 113 人,社会保障 总体水平与群众的期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群众思想解放的任务仍然很重 受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 和外来人员稀少的影响,一部分群众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 固,推动发展的愿望不强。45 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中小学、 初中文化程度占 70%以上,不善于学习,对新生事物接受程 度低,在产业发展方面顾虑较多,直接制约了全村全面快 速发展。在调查中,群众对以后的生活没有打算、没有谋 划,致富意识不够强烈。 感想民乐:全力攻坚奔小康 从调研的过程中我看到,农村改革发展已经站在了一 个新的起点,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农业基础薄弱、农 村发展滞后、农民增收困难、城乡发展失衡仍然是民乐面 临的客观现实。因此,必须切实增强责任感,准确把握山 区农业家庭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切实解决发展现 代农业、建设新农村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为此,根据 此次“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村入户的调查实践, 提出如下对策建议: 在产业发展上实施全力攻坚 发展农村主导产业既是社 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 富的有效举措。要把发展主导产业作为该村发展的重要任 务,紧紧依托村情实际,充分尊重群众意愿,合理确定致 富产业,积极拓宽致富门路,加快脱贫步伐。在目前塬区 苹果产业全覆盖的基础上,持之以恒的落实好果树的各项 标准化管理措施,进一步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 使果树早挂果,早丰产。坚持走“牛、沼、果”互促互支 的路子,鼓励农户使用沼渣沼液和农家肥,为打响“绿色、 有机、无公害”苹果品牌打好基础,铺好路子。充分利用 XX 乡农民历来养牛的传统思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 有养殖经验和养殖愿望的农户发展养牛。积极探索扶贫机 制,对于特别贫困的农户可先行签订责任书,通过扶持投 放牛犊或母牛,待其取得效益后收取成本。通过建立专业 经济合作社、“一对一”结对帮扶等途径,带动部分没有 果园、缺乏劳力的贫困户发展猪、鸡等特色养殖,不断增 加家庭收入。充分发挥民乐村现有的民富、民强、民发三 个苹果产业专业合作社功能,把全村、尤其是贫困户联结 为一个有机整体,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扶和服务,将资源优 势、生产优势尽快转化为商品优势、市场优势,将农产品 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在基础建设上实施全力攻坚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 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是国家、省、市各项政策决策的出发 点和落脚点。充分利用近年来政策叠加的有利机遇,积极 向上争项目,激发活力筹资金,着力解决群众的行路、用 电、住房问题,逐年改善村级基础条件,破除制约因素。 由村社统一规划,集中连片修建标准化小康住宅,解决困 难群众的住房问题。协调文广、电信部门为村民完成有线 电视安装工作,确保入户率达到 50%以上。积极发动群众, 以以工代赈的形式整修砂化村社主要生产道路。开展村庄 环境集中整治,定期组织群众清理村社卫生,治理脏、乱、 差现象,改善村庄环境面貌。 在组织建设上实施全力攻坚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组 织力对于村域经济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要把加强组织 建设作为该村发展的重要保证,着眼于提高村级班子的服 务能力,着力加强村级基层组织建设。有计划的从回乡青 年或大学毕业生中选择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并适当的 吸收一些 30 岁以下的优秀农村青年加入党组织,增强村党 组织的活力和村级班子的发展后劲。有针对性地从产业大 户、返乡创业人员、退伍军人中推选工作能力强、办事公 道、群众威信高的“意见领袖”,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 采取“富帮贫、先进帮落后”的方式,最终实现脱贫致富。 在教育培训上实施全力攻坚 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发展 产业、助民增收的重要工作,有效组织果业、畜牧等相关 业务部门加大技术培训力度,积极为群众传经送宝,帮助 农户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拓展科学思维,谋求科学发展。 邀请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讲学,学习产业发展 技术,特别是注重邀请果树专家和身边的产业大户、产业 能人现身说教、现场指导传授先进实用技术和经验。组织 群众代表外出参观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洗脑换思 维,激发群众创业热情。 在劳务输出上实施全力攻坚 劳务输出是贫困家庭实现 脱贫的有效途径。紧紧围绕劳动力市场需求,把劳务输出 作为“促进农民增收、壮大村域经济”的重点产业来抓。 认真开展外出务工人员的技术技能培训,协调联系有用工 需求的单位或公司,采取政府签约、统一培训、统一管理 的方式,有计划、有组织的向外输送劳动力,带动贫困家 庭增加收入。切实抓好输前、输中、输后三个环节,对外 出务工者实行全程服务,解除外出务工者的后顾之忧。 根据县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统一安排,我 联系梁原乡朱家湾村,同时,联系帮扶 3 个贫困户,为了 深入了解该村发展现状,找准制约贫困的根本因素,制定 发展对策,推进致富奔小康步伐,我先后多次深入该村, 通过深入走访、座谈交流等方式,对该村贫困状况、发展 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原因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今后的脱 贫致富发展思路作了初步的思考。 一、基本状况 乡情及村情概况。梁原乡地处 xx 县西北部朝水公路沿 线,距县城约 70 公里,全乡由三川三塬构成,地势西北高, 东南低,山、川、塬兼有。全境东西长约 25 公里,南北宽 12 公里,流域面积 142 平方公里,耕地面积 78765 亩。全 乡辖 13 个行政村 100 个村民小组,现有农业人口 3908 户 17589 人,其中汉民 16641 人,回民 1218 人。有乡直单位 13 个,学校 15 所,大中型企业 4 个,个体工商户 123 户。 XX 年底农民人均纯收入 2300 元。朱家湾村位于梁原乡东部 川区,全村共有 8 个村民小组,260 个农户 1031 口人。耕 地面积 7212 亩,其中川台地 1185 亩,山地 6027 亩,人均 占有耕地面积 7 亩。XX 年底,全村共有大家畜 333 头,其 中 3 头牛以上养殖户 80 户;粮食总产量 476 吨,人均 339 公斤;人均纯收入 1999 元,低收入贫困户 161 户 603 人, 绝对贫困户 69 户 215 人。 人口状况。全村共有人口 1031 人,其中男 530 人、女 501 人。共有劳动力 612 人,从年龄看, 45 周岁以下 324 人,45 周岁以上 288 人,60 岁以上仍从事生产劳动的 8 人。 从文化程度看,小学文化程度 297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48.5 %,初中文化程度 213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34.8 %, 高中文化程度的 102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16.7 %。XX 年, 全村外出务工 342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55.9 %。留守劳动 力大多从事传统种植和养殖业。 经济状况。该村农民经济收入以种植、养殖和劳务输 出为主。种植以小麦和玉米两种作物为主,零星种植谷子、 糜子、高粱、胡麻等作物;养殖以牛、羊、猪、鸡散养为 主;劳务输出以建筑、餐饮等体力劳动为主,年人均收入 1.5 万元,最高者 3 万元左右,低收入者不足万元。XX 年底, 该村农业经济总收入 1285.3 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713.3 万元、养殖业收入 55 万元、劳务输出收入 517 万元。农民 人均纯收入为 1999 元,低于全乡、全县平均水平。 基础设施情况。全村农民出行及居住条件较差,村内 无硬化道路,农户均未接入自来水,尚有窖洞住户 38 户, 占全村总户数的 14.6%,“村村通”、“村村响”工程达到 了全覆盖。 社会保障情况。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 5 户 129 人,占全村总人口的 12.5%。有五保户 2 户 2 人,实行分散 供养,生活水平可基本维持温饱。共有残疾人 8 户 8 人, 占全村总人口的 7.8%。参与新型合作医疗 238 户 929 人, 占全村总人口的 90.1%。缴存社会养老保险 850 人,参保率 占 82.4%。 二、贫困原因及发展有利因素分析 贫困原因 1.基础条件相对较差。全村道路全部为砂石路和土路, 长年坑坑洼洼,农民出行常常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 泥”,机动车更是难以通行,不仅给学生上学、群众出行、 农产品交流带来不便,而且严重影响当地经济的发展。全 村 8 个村民小组 258 户人家,居住较为分散,仍有个别农 户居住窑洞,全村均未接入自来水,农民出行难、饮水难, 居住条件、医疗卫生条件差等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直 接影响了全村快速的发展。 2.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该村种植业以玉米、小麦为主, 经济作物品种极少,而每亩地膜玉米除去化肥、种子、机 耕、地膜、脱粒等费用,纯利润仅 400 元左右,种植小麦 基本上没有利润可言。养殖业以养牛、养猪为主,养牛户 偏多,且规模都不大。XX 年在部分社栽植了苹果,但积极 不大、规模小,农民管理主动性较差。无论是种植还是养 殖,均以家庭为单位,各自为战,生产经营较为分散,没 有形成规模化,销路没有保障。 3.农业生产投入不足。全村现有耕地 7212 亩,人均耕 地面积达 7 亩,而现有的 612 名劳动力中,有 342 人常年 外出打工,仅有不足一半的人在家务农,且这些人群多数 年老体弱,从而导致农作物耕作精心化程度低,管理粗放, 产量不高。果园管理方面也主要靠政府推动,农户自觉性 较差,投入不足。 4.农民素质普遍较低。由于该村地理位置较为偏远, 老百姓思想观念较为落后,没有走出传统农业的禁锢,对 县上发展牛、果、菜产业的政策理解不深刻,执行不到位。 部分群众目光短浅,怕担风险,安于现状,等、靠、要的 思想十分严重,觉得现在生活比过去好多了,饭有得吃, 衣有得穿,有过一日算一日的打算,不去考虑长远的脱贫 计划。走访中发现,至少有一半以上老百姓还没有找到一 条真正适合自己的致富之路,他们对全面小康基本没有什 么概念。 5.先进典型引领不够。从产业发展来看,无论是种植、 养殖还是苹果产业,均缺少规模化的示范化引领。从劳务 输出方面看,虽然年轻人都在外地打工,但大部分外出务 工者因为文化程度低,多是干一些以出卖体力为主的劳务 工,其务工收入只能维持孩子读书、支付农业生产费用、 供养老人等日常生活和全家人的基本医疗费用。虽有个别 外出务工人员通过自己的努力有了一些成绩,但其思想意 识还没有达到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高度,目前该村还缺乏 能带领大家共同致富的经济能人,大多数农户仍然过着依 靠传统农业的自给自足的生活。 6.家庭支出普遍过大。因病、因残、上学、结婚等问 题,是导致农户贫困的几大重要原因。调查发现,生病无 钱医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该村比较常见。虽然农民参 加了合作医疗,能够报销大部分的医疗费用,但对于稍大 一点疾病,报销后的费用仍是一个不小的数字,一般的农 民家庭很难承受,假如有人生大一点的病,就会给贫困的 家庭带来更加贫困,假如是大病,只有听天由命。虽然九 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相关政策也得到全面落实,但是, 高等教育支出数额不小,供孩子上学也成为了家庭沉重的 负担。一些高校的高额学费,不是现阶段大多数低收入农 户能够承受得起的,许多农户因此导致生活水平不同程度 的下降,农民不得不为自己子女的就学付出巨大的代价, 重新面对贫困,甚至出现因上学返贫的现象。另外,由于 该村地理位置偏僻,生活条件差,彩礼居高不下,据调查, 该村最高彩礼达 11 万元,高额的彩礼也是导致农民贫困的 一个重要因素。 发展有利因素 1.土地资源十分丰富。该村现有山地、川地总计 7212 亩,人均占有量较大,土地资源十分丰富,且川地地平块 大,山地基本上均为近年来整修过的梯田,地块平整,有 利于规模化种植。 2.产业发展大有基础。该村山地从地势、土壤、海拔 高度、光照条件,降雨量等气象指标来看,适宜栽种苹果。 川地水分充足,光照条件好,适宜种植蔬菜、西瓜等经济 作物。且该村自故以来农户就有种植西瓜、辣椒等经济作 物的习惯,这为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基础。同时,随着 玉米种植面积的逐步扩大,玉米桔杆成为丰富的饲草资源, 这又为发展养殖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劳务输出初具规模。随着当前城市化、工业化的快 速推进,发达地区对劳动力的需求不断增强,而该村年富 力强的青壮年劳动力资源丰富,常年外出务工已成为青年 人的自觉行为,这为组织规模化的劳务输出队伍创造了条 件。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大力培育产业典型,把牛果产业作为推动发展的核心 任务来抓。从政策和技术宣传入手,引导农民逐步转变观 念,稳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从而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一是在切实加强原有 320 亩 4 年生堡子岭山地果园管护的 同时,进一步扩大优质苹果栽植规模,力争在所有适宜区 域全部栽植苹果。二是依托川区土地、灌溉等资源优势, 充分发挥群众蔬菜种植的传统习惯,做大做强蔬菜产业。 在黑河川区的咀尔王等社集中连片,筹措资金,组建蔬菜 专业合作社,搭建拱棚,突出规模,梯次发展,逐步形成 露地蔬菜-设施蔬菜-日光温室的果菜产业发展格局。三是 广泛动员引导群众大力发展温棚养牛,支持乡村出台扶持 政策,采取招商引资等方式,走规模化养牛路子,通过示 范引领,带动农户发展壮大牛产业。同时,积极调动部分 养猪大户,挖掘潜力,在庙咀社建办 300 口以上规模养猪 场一处,带动全乡养猪产业发展。 大力推进项目建设,把基础设施作为推动发展的基础 工程来抓。一是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围绕群众“出行难”、 “上学难”、“就医难”和文体设施差、卫生状况差等突 出问题,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以交通道路为先导,集中 人力、物力、财力,重点解决通水、通路、通电、通沼气、 通信息等“五通”问题,充分装备村级卫生室,满足农民 基本医疗需要,提高公共卫生。二是加快发展社会各项事 业。积极推行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建设;加强村文化基础建设,加大农村科学文化知识宣传 力度;不断推进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建设,提高 参保比率;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扶持建设办村幼儿园 1 所, 切实解决适龄幼儿入园难的问题,提高学前教育普及率。 三是加大村貌村容整治力度。以项目为带动,以农民参与 为前提,合理规划村庄布局,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 改善人居环境。 加大农民培训力度,把提高农民素质作为推动发展的 根本保障来抓。扶贫必须先“扶志”,要从转变思想、更 新观念上下功夫,彻底转变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各种陈 旧观念,着力增强群众主观能动性。要切实加强对老百姓 的教育和引导,采取多种形式,深入浅出、不厌其烦地开 展思想教育活动,着力培养广大群众自力、自强、艰苦创 业的精神,坚决改变等、靠、要的懒汉思想,真正使党和 政府的扶贫方略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真正实现思维共振、 上下同心。同时,要把科学培训作为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一 项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积极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 经营的新型农民。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要求,结 合牛、果、菜产业发展实际,因地制宜,加大农业畜牧业 实用科学技术宣传力度,召开群众会,发放各种宣传材料, 积极“请专家、请技术”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开展培训, 使科学培训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突出针对性和实效性,逐 步扩大科学技术在贫困群体中的普及率,提高群众农业、 畜牧业产值。 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劳务输出作为推动发展的有效 补充来抓。劳务输出是目前我县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途径。 要充分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 推进的有利时机,通过加强区域合作、信息引导、牵线搭 桥等手段,大力促进农民外出打工、经商,不断拓宽劳务 输出渠道,促使农民增收。要根据当前劳务市场需求,大 力开展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劳动力档次。同时,要 积极开展劳务品牌创建工作,促进劳务输出健康、有序、 稳步发展,使劳动力资源转化成劳务经济。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动员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帮扶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 在的效果,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我在所帮扶 的新开乡下周村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形式,进行 了深入的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自然条件:新开乡位于 xx 县南部山区,乡域内山、川、 塬地形兼有,境内自然条件较差,残塬沟壑纵横、梁峁起 伏,交通闭塞,信息不畅,生产生活条件滞后。下周村地 处新开乡街道北侧,城乡结合处,村内山、川、塬结合, 全村共有耕地面积 2821 亩,其中塬地 1037.91 亩,山地 1783.09 亩,人均占有耕地 3.9 亩。全村总人口 719 人,分 布有汉、回两个民族。 人口情况:全村辖 5 社 175 户 719 人,其中男 359 人、 女 360 人,汉族 645 人、回族 74 人。共有劳动力 412 人, 其中男 207 人,女 205 人。从年龄看,1635 周岁的 109 人,3645 周岁 136 人,46 周岁60 周岁 157 人。XX 年, 全村外出务工 152 人,占劳动力总数的 36.8%。大多数外出 务工者从事建筑、餐饮等体力劳动,年人均收入 1.1 万元, 其他劳动力大多从事传统种养业。 收入来源:XX 年底,下周村经济总收入 178 万元,农 民人均收入 2120 元,其中种植业收入 82 万元,占经济总 收入的 46%;畜牧业收入 15 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 9%;其 他收入 81 万元,占经济总收入的 45%。总体来看,下周村 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以种植业为主,收入来源单一,经济总 量偏小,以果产业为主的特色产业尚处于起步阶段,收入 占总量比重小。种植业:下周村种植业主要以粮食作物为 主,上年粮食总产量 191.22 吨。其中夏粮作物主要以小麦 为主,种植面积 834 亩,产量 583.8 吨,平均亩产量 580 斤;秋粮作物以玉米、糜子等为主,种植面积 650 亩,产 量 327.6 吨,平均亩产量 780 斤;油料、瓜菜、豆类等经 济作物种植面积 125 亩。畜牧业:XX 年末,牛存栏 19 头, 当年出栏 8 头;羊存栏 168 只,当年出栏 65 只;猪存栏 35 头,当年出栏 58 头,鸡存栏 288 只,当年出栏 135 只。果 产业:全村栽植果树 281.74 亩,人均面积 0.39 亩。其中 XX 年栽植 20 亩, XX 年栽植 261.74 亩,果树定植面积占 塬面耕地总面积的 27%,目前挂果园 20 亩。其他方面:全 村从事二三产业人员共 26 人,其中从事运输业 7 户,从事 商品零售业 2 户,从事农产品加工业 2 户,从事餐饮业 2 户,外出务工人员 126 人。 基础设施建设:全村主干道 1 条 2.3 公里,已硬化。 社道 4 条 6.5 公里,全部为土路。依托全乡安全饮水工程, 完成自来水入户 166 户,占全村农户数的 94%,还有 9 户没 有接通自来水。建成沼气池 98 眼,卫生厕所 70 座。全村 无水利灌溉设施,山地均为陡坡地。通讯设备基本普及, 有移动手机 163 部,固定电话 16 部,电话普及率 100%。“村村通”、“村村响”工程覆盖全村。31 户 82 人 居住于上世纪 80 年代建成的土木结构危旧住房内,占全村 总户数、总人口的 18%和 11%。 社会保障情况:全村享受低保政策的农户有 42 户 89 人,占到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 24%和 12.3%。全村有五保 户 1 户 1 人,实行分散供养。全村共有残疾人 11 户 11 人, 其中一级残疾的 2 户 2 人,二级残疾的 4 户 4 人,三级及 以下的 4 户 4 人。残疾人中享受低保 8 人,占到残疾总人 口的 72%。 基层组织建设:现有村干部 3 名,支委委员 4 名,村 委委员 4 名。党小组 5 个,党员 26 人,其中高中文化程度 9 人,初中文化程度 11 人,小学文化程度 4 人,其他 2 人。 培养产业带头人 5 人,收入上万元党员 3 人,培养果产业 定植大户 6 人;近年来,通过开展创先争优、党员致富能 力培养工程、党员三卡管理、四议两公开、双评双议、干 部思想作风整顿、“和谐五星”创评等活动,党员致富能 力和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二、贫困原因 主导产业开发缓慢。主导产业起步较晚,发展基础较 为薄弱。目前,全村重点发展果产业,分年度共定植果园 281.74 亩,但由于起步较晚,致使进入初挂果期的果园面 积仅有 20 亩,其余果园还都为幼园,增收效果不明显。该 村发展牛产业有一定基础,但以传统的养殖方式为主,科 技养殖的成分少,造成育肥周期长,养殖成本高、阻碍牛 产业的发展。 基础设施条件较差。下周村属于山区村,自然条件差, 塬面面积少,国家政策扶持较少,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大。 该村除一条主干道已硬化外,其他村社道路都为土路; 1783 亩山地均为陡坡地,水土流失严重,未实施梯田建设 项目。现在大多数农户沿沟边居住,部分住房建于上世纪 80 年代,危房较为普遍。 群众思想观念落后。群众发展意识淡漠,安于现状的 现象普遍。受相对独立的自然环境和外来人员稀少的影响, 一部分群众小农经济意识根深蒂固,强烈发展的愿望不强。 45 岁以下青壮年劳动力中小学、初中文化程度占 70%以上, 不善于学习,不善于研究国家的政策,对新生事物接受程 度低,紧跟时代发展脉搏的少,在主导产业发展、新农村 建设等方面顾虑较多,这些问题直接制约了全村全面快速 发展,但是横向比较该村也有许多方面潜在的尚未激活的 发展优势。 三、形势分析 今年来,经过全村群众的共同努力,主导产业初具规 模,群众想致富、加快发展的意识日渐浓厚,同时也存在 着非常明显的优势。一是具有较为优越的地理自然条件。 下周村地处新开乡中心地带,塬面土质约为黑垆土,也是 全县黑垆土覆盖为数不多的主要区域之一,塬面独立,光 照充足,无霜期较长,具有发展果产业和现代高效农业得 天独厚的优势。同时,该村地处街区周围,也为以后群众 通过发展商贸流通业增加收入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产业 发展的后发优势明显。目前,该村已定植优质红富士苹果 281 亩,虽然大多数果园尚处幼园期,但是通过三至四年的 精心务作,现已定植果园全部进入盛果期后,为群众增收 奠定了基础和发展的后劲。三是地下资源开发的潜力巨大。 经省煤炭资源局勘探表明,新开乡目前地下煤炭资源储备 达 15 亿吨。县上计划从 XX 年开始新建唐家河煤矿,下周 村地处煤矿的中心位置,随着这一煤矿的建成投产,必将 对该村的劳动力输转及商贸流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 四、发展对策 下周村将继续围绕建设产业兴旺、设施配套、商贸活 跃、村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在群众的思想引导、产 业发展效益的提升、基础条件改善、加强党建保证等方面 狠下功夫,努力将下周村培育成新开乡经济社会发展标兵 村,全村整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县中上水平。 一是开展联户帮带,转变群众思想观念。通过“联村 联户,为民富民”活动开展,充分利用县上领导帮扶机遇, 理清经济发展思路,拓展科学思维,谋求科学发展。邀请 专家、学者和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讲学,学习产业发展技术, 特别是注重邀请果树专家和身边的土秀才,现身说法,现 场指导传授果树管理技术和经验。通过组织群众代表外出 参观学习,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洗脑换思维,激发干部 群众工作和创业热情。同时,通过帮扶引导、政策扶持等 方式,建办一批果品储销加工龙头企业,组建苹果专业经 济合作社,培养一批有长远发展眼光、有创业致富热情的 社会能人,带动全村群众共同发展。 二是加强综合管理,提升产业发展效益。继续采取干 部包抓帮扶果产业发展机制,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 技术等生产要素均向果产业发展倾斜,对果园管理所需的 肥料、农药等物资通过“以奖代补”的形式,全部对农户 免费投放,调动群众发展果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 是对即将进入挂果期的果园,通过埋设灌溉管道、布设防 护网、悬挂杀虫灯、修建看护房等途径加强硬件设施建设, 促进果园的规范化管理。积极推广应用肥水藕合、园内种 草、病虫害物理防治等新技术和有机化管理措施,确保这 些果园早日见效。坚持走牛沼果互支互促、循环发展的路 子,加大对果农户发展养殖业的扶持力度,鼓励果农建办 家庭养殖场,增加畜存栏量,打响“绿化、有机、无公害” 苹果品牌,真正使苹果产业成为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来源。 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采取“一次 规划、分年实施”的方式,扩大集中居民点建设规模,新 修小康屋 10 户以上,有效解决群众生产生活的住房难问题。 积极争取项目扶持,复垦老庄基 50 亩以上,新修梯田 500 亩,有效改善群众生产条件多方筹资,力争沙化社道 1 条 2 公里。 四是加强党的建设,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坚持“三会 一课”制度,加强对党员、共青团员、妇女等的日常教育 管理,发挥各方面先进人物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党建活 动载体,开展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实施农村党员致富能力 培养工程,培育党员致富明星户,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打 造“党恩进万家,党情飘果乡”党建品牌。对各类建设项 目、计划生育、低保评定、宅基审批等群众关心关注的工 作,推行村级重大事项“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接受群众 监督,推进工作民主决策。注重从产业大户、返乡创业人 员、退伍军人中推选工作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威信高 的优秀人才进入村级后备干部库,选优配强村级班子。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县“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 动动员会议精神,切实做好帮扶工作,确保取得实实在在 的效果,按照县委的统一安排部署,近期,我在所帮扶的 星火乡蔡家塬村通过入户走访、座谈交流、实地了解等形 式,围绕经济发展水平、生产生活条件、基础设施建设、 产业发展态势、民生民计改善、村民管理教育、新农村建 设等方面,对蔡家塬村的经济社会发展现状作了全面详实 的调研,深入挖掘了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潜力所在和有利 因素,分析研究了制约发展的根本问题和根源所在,初步 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推动该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 思路、发展目标和对策建议。调研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蔡家塬村地处星火乡西部,距星火乡政府 6.5 公里, 交通条件相对便利。共有 7 个村民小组 292 户 1162 口人。 现有党员 64 人,其中女党员 8 人。有村干部 4 人,农民果 业技术员 3 人。全村总流域面积 6.3 平方公里。全年无霜 期 150 天,年降雨量 610 毫米。全村耕地面积共 2461 亩, 人均 2.1 亩,低于全县平均水平。粮食作物种植主要以小 麦和玉米为主,经济作物种植比较杂乱。目前,主导产业 以苹果产业为主,牛存栏 506 头。XX 年,全村粮食总产量 592 吨,人均产量 509 公斤。农民收入主要依靠传统农业种 植和外出或就近务工为主,投身二、三产业人数较少。全 村从事建筑业的 36 户,从事运输业的 8 户,农民人均收入 3493 元,低于全县人均 3690 元 5.4 个百分点。 二、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有利因素 通过民意调查和座谈交流了解到,近年来,随着国家 惠农强农政策的落实、全县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农村 发展投入力度的加大和农村领域党建工作的加强,蔡家塬 村村容面貌有了一定改观,农民求富盼富意识强烈,村班 子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号召力逐步提升,苹果主导产业初 具规模,发展势头良好,行路、饮水、用电、上学、就医 等一些群众最关注、最切身的民生问题得到初步解决,这 些显在的有利因素,为加快村级经济社会发展,尽快脱贫 致富,实现在今后一个时期与全县其他村同步进入小康社 会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要表现在: 1.农民求富愿望比较强烈,在一定程度上为脱贫致富 集聚了内力。在调研过程中,与贫困户代表进行了面对面 交流,逐户了解掌握了家庭基本情况、收入来源和未来打 算。从座谈情况来看,贫困户虽然因资金、技术等方面因 素制约,目前处于贫困状态,但是绝大多数群众求发展、 求富裕、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比较强烈,或抓好果园培植 管理、或修建住房民居、或购置现代化农具、或外出务工 创收,对家庭收入项目和居住条件改善都有着明确打算。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全村现代化农业设备逐年增加, 群众对农业机械化耕作的认识得到了提高。同时,由于塬 部大面积耕地用于发展苹果产业,粮食种植逐渐向依靠山 地靠拢,山地耕作条件差,耕作中存在诸多不便,整修梯 田、提高用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也成为了农民的期盼 和共识。种植粮食投资大、效益低,通过和经济作物种植 收入算账比较,对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所带来的高效 收益,农民有着切身感受。从“要我富”到“我要富”, 绝大多数群众已经思想认识得到转化,这股强大的思想 “内驱力”,必将成为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发展步伐、提 高全村经济实力的动力之源。 2.苹果产业发展势态较好,在一定程度上为经济创收 拓展了渠道。蔡家塬村产业结构较为单一,从 XX 年开始发 展奶牛养殖产业,但因种种客观原因和不利因素,致使奶 牛产业一度低迷,基础母牛大量流失,XX 年底牛存栏为零。 目前初具规模的仅为苹果一业。近年来,随着建设有机苹 果生产基地步伐的逐步加快,该村塬面部分耕地已纳入苹 果栽植范围,目前已经定植果园面积 303.5 亩,涉及 4 个 村民小组 93 户,其中 XX 年定植果园 166 亩,XX 年定植果 园 137.5 亩,苹果产业户人均占有果园面积 0.3 亩,最多 的户达到 8 亩。预计在 XX-XX 年将开始大面积挂果,届时 苹果产业所产业的经济效益将大幅提升农民的家庭收入。 从了解情况来看,有 90%的群众最关注苹果产业发展,认为 最急需措办的实事是提高苹果产业发展水平。在即将挂果 的攻坚阶段,农民对未来苹果产业收入充满期待,在果园 管理方面投入精力多、时间长,能够主动参加乡村组织的 果业技术培训,按季节在乡村干部的引导下,开展果树修 剪、拉枝、施肥、除虫、覆草等工作。村上一部分青壮年 劳力甚至放弃了外出打工的念头,专门投入果园管理。不 难看出,群众对发展苹果产业积极性比较高。 3.生产生活条件逐年改善,在一定程度上为加快发展 夯实了基础。近年来,村上先后实施了扶贫开发整村推进、 农综开发、电网改造、自来水入户和村级道路硬化等项目, 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较之以前有了较大改善,行路难、吃水 难、用电难等突出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先后建成牛棚 120 座,沼气池 96 座,更换了 2 台大功率变压器, 275 户挖通 并铺埋了供水管网,自来水入户率达到 95%,水泥硬化道路 3 条 2.5 公里,广播电视入户率达到 100%。 4.村级班子较为坚强有力,在一定程度上为加快发展 提供了保障。一个坚强有力的村级班子,既是一面鲜明的 旗帜,也是一种无声的号召。蔡家塬村现有村干部 4 人, 担任村干部年限最长的已达到 16 年,最短的 2 年。从群众 中了解到,绝大多数群众认为村班子坚强有力、团结协作, 具有较强的领导能力和致富带富能力,村干部热心村级事 务,积极性高,模范带头作用发挥较好,在村中威信较高, 干群关系融洽,群众普遍比较认可。近年来,县上以“三 种模式”规范提升“双议双评”工作制度,调动村班子和 村干部积极性等措施的落实,对该村“两委”班子触动很 深,也体会到干事不干事结果就是不一样,在工作中能够 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身体力行,能较好的履行岗位职责。 该村党员能够以身作则,在产业发展上充分发挥带头模范 作用,带头定植果园,带头学习技术,全村苹果产业户中, 仅党员户就占到了 60%。 三、村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从目前发展现状来看,该村在实现脱贫致富,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进程中,仍然面临着诸多困难和问题,求富意 识强烈与致富能力不足之间的矛盾、产业结构单一和提高 经济实力之间的矛盾、集体经济收入过低与民生需求之间 的矛盾、农业投入高和收益低之间的矛盾、劳力不足和生 产发展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致富奔小康还面临着许多制 约因素,具体表现在: 1.从群众素质来看,受教育程度低、致富技能欠缺导 致农民致富能力不强。在调查中,我发现,该村农民整体 受教育程度不均衡、产业技术掌握不到位,致富技能欠缺 的问题比较突出。目前该村高中及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 有 302 人,仅占全村总人口的 25.9%,初中文化程度的 377 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 32.4%,小学文化程度以下的人口达 到 483 人,所占比例高达 41.5 %。文化程度偏低,导致接 受新事物、新观念、新技术过程缓慢,在学习产业技术、 掌握致富技能上事倍功半且提升过慢。据统计,全村现有 的 460 名青壮年劳力中,能够熟练掌握建筑、运输、养殖、 餐饮等实用技术的仅有 52 人,占 11.3%。绝大多数外出务 工人员因缺乏一技之长,一些技术要求高、收入多的行业 进不去,职位谋不到,只能选择从事建筑小工、餐饮服务 等劳动强度高、工作时间长、收入低的重体力工种,严重 地制约了农民增收。就果产业而言,全村能熟练掌握果业 技术的人屈指可数,多数农民参加培训积极性高,但技术 掌握慢,对果业知识知之甚少,技术欠缺,在果园管理和 技术关口只能依靠县、乡技术人员,甚至由乡、村干部及 果业技术员代劳,日常管理和技术要求跟不上。同时,由 于知识层次低,农民自学能力弱,对于各级捐赠的农村实 用技术教材和农家书屋藏书读不懂、学不会、用不上。一 些群众虽然求富愿望强烈,但是苦于创业无门,只能盯着 几亩地,守成有余,闯劲不足,整体素质与新时代下的新 型农民仍有较大差距。 2.从产业发展来看,投入高收益低、产业结构比较单 一导致增收效益不高。该村粮食种植主要以小麦、玉米等 传统农作物为主。虽然国家税费改革后,不再向农民征收 税费,并且每亩补助 52 元的粮食直补,但近年来,化肥、 地膜、种子等农业生产资料价格节节攀升,农业生产成本 在不断提高,但粮食价格却基本保持平稳不变。这种高投 入、低收益的农业种植模式,使得土地产出在农民增收方 面所占比重非常小。全村主导产业仅为苹果一业,结构比 较单一,群众将大部分劳力投入果园管理中,既没有资金、 也没有精力再从事其他创收项目。但苹果产业前期投入大, 见效慢,在产业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的情况下,农民 增收渠道非常有限。并且,在定植苹果后,“果粮争地” 现象较为突出。加之没有明确的土地流转政策,苹果产业 户与其它农户在山地、塬地占有比例方面严重失衡,目前, 果农粮食种植只能依靠山地,但山地地质不好,耕作难度 大,投入成本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农民增收。农业 结构不尽合理,产业结构比较单一,是制约群众增收致富 的主要因素。 3从基础设施来看,发展相对滞后、生产条件较差导 致村级发展基础不牢。近年来,虽然村上在基础设施建设 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与建设社会主 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依然比较滞后。塬面耕 地定植果树后,农民要解决吃饭问题,必然要依靠山地, 但这部分山地条件极差,加之缺乏项目支撑,至今没有完 全整修,生产条件非常艰苦。据村干部介绍,全村 25以 上的陡坡地面积达到 1004 亩,1525的坡地也将近 350 亩,山地生产道路不畅,不具备机械化耕作条件,种、收 全靠畜驮人背,农业现代化发展步伐缓慢。张宝塬社 1.5 公里的主干道路至今仍是土质路面,排水不畅,坑坑洼洼, 遇到雨天泥泞不堪,人车难以通行,群众意见很大。阳湾 社 35 户的用电线路目前仍为低压线路,电力故障时有发生, 电压过低时农户夜间的基本照明都成问题,并且输电线路 老化严重,线路安全隐患比较突出,给农户生产生活用电 及安全造成了很大威胁。果园内主干道路宽度仅为 2.5 米, 在果园进入挂果期后,大型汽车通行和果品运输也存在诸 多不便。同时,随着果树逐年成长,浇灌密度逐步加大, 目前 303.5 亩果园没有通电引水,也没有安装防护设施, 用水用电跟不上,果园管理难度大,果园配套基础设施建 设力度仍需加大。 4.从经济状况来看,集体经济收入过低、无力措办实 事导致民生改善实力不足。该村既无村办企业,也无集体 创收项目,村上集体经济收入来源主要为公用地土地承包 费和转移支付的村级办公经费等,全年仅为 1.5 万元。这 些收入,除去每年的报刊征订和办公运转等费用后,所剩 寥寥无几。但该村每年支出数额平均都在 10 万元以上,主 要包括办公费用支出、农民培训费用、果园管理等方面, 尤其是果园管理方面,由于农户资金有限,在果园管理和 技术环节投入不足,乡村两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同时也 为了调动农民发展苹果产业的积极性,采取乡村各承担一 半费用的方法,每年都为农户无偿投放化肥、农药、地膜、 套种作物籽种等,在集体收入不能保障的情况下,只能采 取贷款等措施来解决,这对于本就薄弱的村集体经济无疑 是雪上加霜。重重负债之下,村两委班子虽有心干事,但 无力办事的问题就显得尤为突出。 5.从家庭支出来看,婚嫁看病建房支出大,负债过多 导致农民收支出现失衡。调查中,我有意识地探寻了贫困 户致贫的原因。该村农民本身家庭收入底子薄、致富基础 不牢固,近年来因结婚、患病、子女教育、修建房屋导致 贫困或返贫的现象比较普遍。该村现有在校大学生和高中 生 79 人,供读一个大学生每年支出在 15000 元左右,供读 一个高中生每年支出在 10000 元左右,过高的教育支出使 55 户家庭陷入了困境。全村现有 22 岁以上婚龄农村男青年 82 人,由于该村所处地理条件较之塬区乡镇较为落后,加 之受社会风气影响,近年来结婚所需彩礼连年攀升,XX 年 大约在 6 万元,到去年已经达 9 万元,123 户因儿子结婚而 债台高筑。同时,由于受近年“5.12”地震、“7.23”暴 雨等自然灾害影响,有 44 个农户的房屋在灾害中受到不同 程度的损坏,出现安全隐患,多数受灾群众虽然无力修建 房屋,但也想抓住灾后补助机会,重新翻修房屋,不得不 贷款或举债来进行建设,或多或少背上了债务。由于家庭 底子薄,很多农民家中无存款,没有抵御风险的能力,家 中如果出现重大变故,将无力应对,只能负债应付,收支 出现严重失衡,这些都是导致贫穷的原因所在。 6.从劳作投入来看,青壮年劳力外流,老龄化比较严 重导致发展劳力供给不足。目前该村 16 岁以下的人口有 173 人,占全村人口的 21.2%,60 岁以上的老龄人口有 120 多人,占全村总人口数的 14.8%,下剩的劳动年龄人口,由 于受本地经济发展水平限制,40%的青壮年劳动力选择外出 务工,20%的青壮年劳动力在县域内选择打零工,实际留在 村内的可供支配劳力仅占全村人口的 25%,绝大多数家庭家 中只剩老人、妇女和儿童,这部分人体力不足、劳作效率 不高,但却承担着家务、种养和果园务作等多项繁重的劳 作任务。他们受年龄、体力等各方面条件所限,自我发展 的能力不强,劳作技术掌握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