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1_第1页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1_第2页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1_第3页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1_第4页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 人力资本投资 第二节 个人教育 投资决策 第三节 企业培训 投资决策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课程目标 一、人力资本及其投资的含义 1、资本的定义 :由经济制度本身生产 出来并被用作投入要素以便进一步生产 更多的商品和劳务的物品。 2、人力资本 :指包含在人体中的被生 产出来的生产手段;它体现在劳动者身 上,并以劳动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非物 质资本。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 1)人力资本是人以及所具有的知识 、技能、能力的总和。寄存于人体之中 。 ( 2)人力资本并非与生俱来,是靠后 天投资而形成并积累的。是具有异质性 的高素质结构的劳动能力。 ( 3)人力资本是一种能带来经济收入 的生产能力。能像物质资本一样提供现 实的货币收益。 人力资本的特点: X 舒尔茨在美国经济学会 1960年年会上指出: X “ 人力投资这种设想是对我们一些人的冒犯。我们的 价值和信仰不容许把人类看作资本品,除了在令人憎 恶的奴隶制中 所以,把人类作为财富看待,认为可 以通过投资使之增加,这是与现有的价值相违背的。 他似乎再一次把人贬为仅仅是与财产类似的物质成分 而已。 ” 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方法作为分析的观点 是有价值的,而且也不违背人类的价值。他继续说道 : “ 通过向他们投资,人们可以扩大它们可能选择的 范围。这是自由人得以增进其福利的一种方法。 ” 他 的结论是: “ 我们经济制度的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人力 资本的增长。没有它,那么除了那些获取财产收入的 人以外就只有艰苦的体力工作和贫困。 ” 贝克尔在 人力资本 一书中指出: “这 一学科研究的是 通过增加人的资源而影响未 来的货币和物资收入的各种活动 。这些活动 就叫做人力资本投资。 ” ( 1)人力资本投资的对象是人,可以将消 费活动转换为投资行为。 ( 2)人力资本投资具有多元性、目的性 和长期性的特点。 ( 3)人力资本投资的相继性和个人偏好 的特点。 3、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人力资本投资的含义 二、人力资本的投资方式 ( 1)各级正规教育; ( 2)在职训练活动; ( 3)各种健康投资; ( 4)父母用于照看孩子的时间; ( 5)工人寻找工作的活动; ( 6)工人从一个地区向另一个地区迁移 。 人力资本中内在的消费与投资的关系 X 注意:现实导向行为与未来导向行为之 间,即 消费和投资之间的区别是重要的 ,但分界线往往不是很清楚。 消费和投 资是人力资本包含在人体之内这个事实 的不可避免的结果。但我们在分析问题 时, 往往忽略人力资本内投资中可能产 生的消费方面 ,原因是没有简单的方法 加以计量。 三、人力资本投资的核算方法 1、净现值法 所谓净现值法就是把未来收益与成本按 预定的贴现率进行折现后,比较两者的 差额 。如果差额为非负值,那么作为追 求效用最大化并抱有终身观点的决策主 体而言,就有激励投资的意愿;如果差 额为负值,则投资中止。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 1)假设某项人力资本投资,在未来一 段时间内( t 年)为投资者带来收益为 B1, ,Bt ,贴现率为 r, t年内折现 的收益为 PV,那么 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现 值: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 2)假设该项人力资本投资的成本为 C ,在 n 年之内完成,且每年的投资成本 为 C1, , Ct, n年内投资成本的现值 为 PVC,那么 人力资本投资成本现值: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 3) 净现值为 Q 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则是净现值为非负值 第一节 人力资本投资 2、内部收益率法 内部收益率的定义:未来收益现值之和恰好等于 成本时的贴现率,用符号 r*表示。内部收益率是 下面方程的解 : 一般的规律是 r*越大,投资就越好 国家组别 内部收益率( %) 社会收益率 私人收益率 小学 中学 大学 小学 中学 大学 低收入 21.3 15.7 11.2 25.8 19.9 26.0 中等收入 18.8 12.9 11.3 27.4 18.0 19.3 高收入 13.4 10.3 9.5 25.6 12.2 12.4 世界平均 18.9 13.3 10.8 26.6 17.0 19.0 不同收入国家的内部收益率( 2002) 中国内部收益率研究 研究者 样 本地区 样 本数 数据 时间 内部收益率() 朱国宏 全国 36667 1986 初等 16,中等 9,高等 7 施 彬 西安 828 1992 初中 16, 高中 4 孙 凯 贵 州 578 1990 小学 10,初中 8 3、人力资本的投资均衡 边际分析法: MB = MC MC MB MC HCHC MC MBMB HCHC人力资本数量单位人力资本数量单位 人力资本数量单位人力资本数量单位 第二节 个人教育投资决策 教育在人力资源开发中的作用 1、教育是培养劳动者 道德价值观念 的最 重要的手段。 2、教育是提高劳动者 智力素质 的最重要 的途径。 3、教育是培养和提高劳动者 创造力 的关 键。 4、教育对劳动者 健康素质 也有着极大的 影响。 一、教育的成本 -收益分析 | 1、教育的成本 | ( 1)教育的个人成本 | 个人直接成本 包括:学杂费、书本等学习 用品费、交通费、额外支出费、文娱体育 费用。 | 个人间接成本 ,指学生在达到法定就业年 龄后因继续就学所放弃的劳动收入。 | ( 2)教育的社会成本 | 社会直接成本 主要是用于教育的公共支出 。 | 社会间接成本 包括社会所放弃的收入、免 税成本、潜在的租金和折旧费。 中国高等教育收费 一、中国高等教育收费的演变 从新中国成立到 1988年的数十年中,中国高等教育一直都是 “ 免费 的午餐 ” 。直到 1989年,国家开始对高等教育实行象征性地收费 200元 。 1994年以前,高校对按计划招收的大学生实行公费培养,毕业后按 教育行政部门的计划统一分配,大学生在校学习的成本由国家财政性 教育经费承担。虽然在此其间,一些公立学校开始招生部分自费生, 逐渐形成了公费生与自费生并存的 “ 双轨制 ” 。但在多数情况下,所 谓的自费生,主要是单位委托培养,学费由单位交给学校,不由学生 和家庭承担。 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学费一下子涨过了 2000元。 1997年全面并轨后学费一直徘徊在 3000元左右,广大考生家庭似乎也 逐渐适应了这种变化。但 2000年的收费标准猛涨,普遍在 1999年的基 础上提高了 15左右,有些地区高达 20,学费涨过 4000元。教育部 门发出的通知规定: “ 从 2000年 9月新学年起,对北京地区高校年度学 费标准进行上调,最高上限上浮 20%,一般专业一般高校为每年 4200元 ,重点院校为 5000元;理工科专业一般高校为 4600元,重点院校为 5500元;外语、医科类专业一般高校为 5000元,重点院校为 6000元 ” 。全国高校生均学费从 1995年 800元左右上涨到了 2004年的 5000元左右 ,进入新校区的学生的学费则在 6000元左右;住宿费从 1995年的 270元 左右,上涨到了 2004年的 1000-1200元;再加上基本生活费开支等,平 均每个大学生每年费用在万元以上, 4年大学需要 4万多元。 二、高等教育收费与国民收入 中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单位: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4839 5160 5425 5854 6280 中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单位:元)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2000年 1926 2090 2162 2210 2253 1996年试行并轨收费及 1997年全面并轨后,农村居民的人均年收入还不够 当时的 2000多元学年的学费。 1999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为 5854元,而 农村居民收入仅为 2210元,在不考虑其他因素的情况下,一个城镇居民一年 的收入只够一个学生一年的学费,农村居民则要二至三人的年收入才够。 2000年学费猛涨,而相应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幅度则不大。再加上近年 来城乡居民利益格局变化较大,不少家庭或个人的工资收入增长缓慢,甚至 下降。而医疗、养老、住房等费用支出有增无减,因此城镇居民心理压力和 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2004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均纯收入和农民年平均纯收入 9422元和 2936元, 以此计算,供养一个大学生,需要一个城镇居民 4.2年纯收入,需要一个农民 13.6年纯收入。西部地区一个大学生每年平均支出 7000元,相当于贫困地区 9 个农民一年的纯收入;一个本科生 4年最少花费 2 8万元,相当于贫困县一个 农民 35年的纯收入。这还没有考虑吃饭、穿衣、医疗、养老等费用。 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 “ 14座大城市 ” 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 2000 年我国大城市人均月收入 821元,人均年收入 9850元。我国 2000学年的 大学学费,相当于 14个相对发达的大城市人均年收入的一半甚至更多 。 三、中国高等教育收费的纵横比较 在上世纪 30年代,中国的大学收费情况大致分为 3种:国立大学每年 约 2240 银圆,师范类不收学费;私立大学每年约 45120 银圆不等, 中间数约为 90银圆;教会大学每年约 160银圆。根据 19291930 年进行 的社会调查报告 上海市工人生活程度 所提供的数据, 30年代初, 一个典型的工人 4口之家每年平均生活费为 454银圆。当时普通工人的 月工资通常为 1633 银圆之间,平均约为 22银圆。所以,一般劳动人 民家庭若要供一个孩子上大学,只能是国立大学,如北大、清华、交 大、北师大等等,或免费的师范院校。 30年代,国立大学的学费占平 民百姓家庭生活费的份额大约 510% ,或者相当于一个工人一两个月 的平均工资。而贵族化的 “ 教会大学 ” 的学费占平民家庭生活费的份 额为 35%,即三分之一;或者说,教会大学的昂贵学费相当于一个普通 工人年工资的三分之二。 在发达国家中,北欧国家的公立大学收费最低,而美国公立大学的 收费算是比较高的。 2002年平均收费水平达到了 4694美元,相当于美 国人均年收入的 13%左右。公立大学收费标准,仅相当于私立大学收费 标准的 23%左右。私立大学设立各种奖学金,国家也开放各种社会助学 基金,教会、企业和各种社团对贫困学生也有极大帮助。 一、教育的成本 -收益分析 | 2、教育的收益 | ( 1)教育的个人收益 。劳 动者因为受到教育而提高 劳动能力,从而获得的种 种好处。 | ( 2)教育的社会收益 。指 受教育者本人不能占有的 、为社会其他成员所得到 的收益。 男性劳动者年平均工资报酬 女性劳动者年平均工资报酬 一、教育的成本 -收益分析 对大学教育需求的分析:大致的结论 1、 年龄 是影响决策的因素之一 2、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 上大学的 成本上升 ,则大学入学的人数会下降。 3、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如果大学毕业 生的工资报酬与无大学学历的劳动者的 工资报酬 之间的差距扩大 ,则大学入学人数会增加。 机会机会 成本成本 直接直接 成本成本 教 育 投 资 决 策 模 型 在 1985年 1992年间,美国大学毕业生实际收入下降 8,高中 毕业生实际收入下降 15。 二 、大学教育的投 资 分析 l 1、 对 个人教育投 资 的 评 估 l 高估: 能力与教育在获取高报酬时都能发 挥作用 l 低估: 忽略了构成报酬的福利部分 l 职业选择问题 2、大学教育的信号模型 l 该 模型由 迈 克 尔 .斯本斯 提出。在此模型中, 他 认为 受 过 高等教育的工人比没有受 过 高等教育 的工人具有更高的生 产 率不是因 为 他 们 上了大学 ,相反,高等教育的价 值 在于它揭示了关于工人 生 产 率的信息,尽管它不一定使工人的生 产 率得 到提高。 l 关于教育的作用,人 们 一般 认为 有两种功能 l ( 1)提高生 产 率 ( 2)信号功能 双胞胎、教育与收入 1991年 8月,第十六届双胞胎节在俄亥俄州 Twinsburg举 行。该双胞胎节是全球最大的双胞胎聚会,吸引了 3000余 对双胞胎、三胞胎、甚至四胞胎。同时还吸引了两名劳动 经济学家, Ashenfelter和 Krueger,他们希望研究受教育 程度与收入间的关系。 同卵双胞胎是由一个受精卵分裂发育而成的,因此两者 的遗传基因是相同的。研究人员在研究一起长大的同卵双 胞胎时,可以控制遗传禀赋和家庭背景两个变量。如果对 比两个不相关的个体,其在遗传禀赋和家庭背景这两个变 量上的差异,将大大增加研究的复杂性。 Ashenfelter和 Krueger访谈了约 500对 18岁以上的双胞胎 ,尤其关注受教育程度不同的同卵双胞胎。在访谈中,双 胞胎首先被分开,访谈者分别询问他们各自的受教育程度 和他们双胞胎兄弟或姐妹的受教育程度,从而进行校验, 确保准确。约有半数的同卵双胞胎,两者受教育程度是相 同的。 研究者发现,同等教育程度的同卵双胞胎的收入 也是存在一定差异的,但是总体而言,一对受教育 程度高的双胞胎相对于一对受教育程度低的双胞胎 ,趋向于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且,在一对双胞胎之 间,受教育程度高的一方比另一方获得更高的收入 。平均而言,受教育年限每增加一年,工资收入增 加 16。所估算出的这一教育收益远远高于此前同 类研究的研究结果。因此,这一研究支持进行基础 的人力资本投资。 教育信息的收益和成本 工资 1 工资 教育成本 C/2 教育成本 C 教育年限 D B 2 E* A 0 问题讨论:大学教育是信号还是增加了人力资本? 结论:大学教育事实上不仅具有信号的功能,而且也确实 产生了社会收益。 苏宁电器集团的在职培训 苏宁近年来实现了快速发展,平均 1个月开两个连锁店, 1年开 30个连锁店。因此,必须解决管理人才断层问题。 2002年 12月,苏宁电器在南京、上海等地的高校巡回演讲,开 展招聘。共招聘应届大学毕业生 500人,其中研究生近 50人。自 2002年始,苏宁计划每年从高校引进一批应届毕业生,通过全面 、系统的培养,使之在两年左右的时间成为公司中层管理团队的 核心骨干。 3个月预岗见习。 第一环节,是 “ 入职培训 ” ,新员工对企业进行全面的了解, 包括企业文化、发展史、企业的经营管理体系、各个部门的工作 职责和运作流程。同时,还进行职业素质培训和军训。 第二环节,安排到四个终端部门:连锁店、物流、售后和客户 服务,与消费者直接接触。 第三环节,根据员工岗位意向,安排一对一的导师, 帮他们完成职业角色的转变,同时让他们尽快了解相 关岗位的职责要求。 第四环节,通过更多的了解,员工需要进一步的思 考自己适合做什么。进行评估和被评估后,员工做最 后的岗位定位。 第五环节,人力资源部门与新员工共同确立今后的 目标和职业发展计划,并围绕这个目标纳入公司培训 体系,再进行全面的系统的阶段性的培训。 1-2年的在职培训 。 新员工在分公司工作 1 2年,回到总部参加苏宁与 培训公司、高校合作进行的系统性的培训,围绕不同 的课程进行。当员工表现优秀时,就把他作为重点的 培养对象,并进行全脱产或半脱产的培训,为他今后 走上更高层的管理岗位打下基础。经过培训的员工再 到分公司担任干部。不断循环,出去再回来,回来再 出去,不断往更高的职位去发展。 第三节 企业培训投资决策 一、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 判断依据 :根据工人在某企业所学的职业技能对 其他企业是否有用? 1、如果训练对其他企业也同样的有用,该训练 是一般训练。 2、如果它使提供训练的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 业提高得多,它就要被当作特殊训练 。即它的 价值在某些方面是专门属于那个企业的职业的。 二、一般训练的成本和收益 成本分析:应该由谁支付训练的成本? 工资率 收益 成本W * W 1 W 2 时间 一般训练之后的工资效应 W 2=VMP2 W*=VMP* WW 1=VMP1 结论: 由工人而不是由企业支付一般 训练的成本。 原因: 作为 个人人力资本投资 ,它将提供无限 的收益率。 如果由企业来提供这种训练,则只 会造成成本而无收益 。事实上,每个工人进入 企业后,都是由企业提供训练,如何解释这一 点?工人实际上没有直接支付一般训练的成本 ,而是 通过接受一个比本来会获得的较低的起 点薪金支付的 。他们的成本是内在的而不是外 在的。 企业培训困境 一家成立于 2001年的中外合资的航空企业,现有 248 名员工,其中技术人员占了 66。由于航空业技术人员专 业性强,人才市场供应量少,因此公司在成立的第二年共 选派了 57名员工到外方公司总部接受为期 3个月到 7个月的 培训。这些人占公司总人数的 23,占技术人员的 35, 应该说公司对于员工的培训非常重视。 然而,两年之后,公司在对员工的流失状况进行分析时 发现,在所有因个人发展原因离职的员工中,有 72的员 工来自这批曾接受过海外培训的员工,而且这些离职员工 平均为公司服务的时间仅为 23个月 (含培训时间 )。 当这个分析结果出来之后,无论是中方管理人员还是外 方管理人员都无法接受这个事实。虽然大部分员工赔偿了 相关的培训费用。但这些人的离职对公司来说,无疑是一 次 “ 地震 ” 。公司对优秀人才的培养难道错了吗 ?为什么对 员 工投入的培训越多,员工的离职率越高 ?培训真 的能够成为吸引员工、留住员工的手段吗 ?这些问题使公司 管理层陷入了不解的漩涡。 三、特殊训练的成本和收益 假定:完全特殊训练的情况下,工人提高的技能对其他雇 主没有意义。 工资 企业收益 W 2=VMP2 W 3=VMP3 W 1=VMP1个人收益 个人成本 企业成本 VMP4 VMP* W 1 W 4 W* T* 时间 VMPL 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工资 企业收益 W W W个人收益 个人成本 企业成本 W W 时间 特殊培训的成本与收益 结论: 形式上特殊培训的成本由企业和个人共同 负担。实质上,如果工人在 T*后继续留在企业 , 特殊培训的成本是劳动者自己支付的;如果 工人在 T*后离开, 则是共同负担。 因为训练期间,企业对工人的支付超过 VMP*,因而成为特殊训练的成本。但在 T*后对 工人的支付少于 VMP2因而弥补了那些成本。 四、在职训练的观点综述 1、一般训练和特殊训练都涉及成本和收益 。一般训练情 况下,一个人既负担成本又获得培训后的收益;而在特殊 训练下,形式上成本和收益一般由企业和工人分担。 2、 在两种情况下,人们对训练的支付都是通过接受一个 比不受训练为低的工资来进行的。这种成本是 机会成本 。 3、 在有特殊训练的工作中,工人的所得在训练期间超过 VMP,此后则少于 VMP。在一般训练的工作中,工人的所得 总是等于 VMP,但 VMP随训练而上升。 4、 一个人在职业开始阶段,在职训练是逐步积累的,这 有利于解释个人收入的典型职业增长。 5、 现时收入可能是 “ 真实收入 ” 的错误指标,尤其是一 个人如果正在接受大量在职训练的话。 6、风险的存在。 受训练后,由于某些原因可能降低人力 资本投资收益。 一、 人力资本投资 需求曲线 二、 人力资本投 资供给曲线 第四节 人力资本与市场均衡 三、 人力资本投 资的均衡 一、人力资本投资需求曲线 在右图中,横轴代表人力资本投 资额,隐含着所受教育程度的高 低,纵轴代表边际收益。需求曲 线 D表示随着人力资本投资每增加 一个单位所能带来的边际收益。 当人力资本投资额为 H1时,所对应 的收益第是 r1, 当投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