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通州榜样观后感_1.docx_第1页
xx通州榜样观后感_1.docx_第2页
xx通州榜样观后感_1.docx_第3页
xx通州榜样观后感_1.docx_第4页
xx通州榜样观后感_1.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XX 通州榜样观后感 XX 通州榜样观后感一: 一直很欣赏奥斯特洛夫斯基的 一句话:“人的生命,似洪水奔流,不遇着岛屿和暗礁, 难以激起美丽的浪花。 ”安逸和快乐不是生活的本身,起伏 与波澜的交错才能演绎出更美妙的生命交响曲。 1988 年,12 岁的李延芳生了一场大病,疾病和相伴而 来的贫困排山倒海向这个家庭袭来,身体与心理的痛苦撕 扯着家中的每一个人。 类风湿性关节炎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现代医学对这 种病至今束手无策,治疗也无非是缓解症状,延缓病情的 发展。因此虽然四处奔走,多方治疗,李延芳的病情不但 没有治愈,反而越来越严重了,下蹲、举臂等很多看似简 单的动作,她做起来越来越吃力。尽管如此,李延芳还是 在休学两年之后,回到了学校,她要和疾病赛跑。 李延芳在读初二那一年,病情发展很快,看黑板时间 久了,她的脖子僵直疼痛,她就趴在桌子上休息一会儿;手 变形严重,医生叮嘱她少写作业,她就多读、多看;带大梁 的自行车她迈不上腿,父母就给她买弯梁的自行车;风天雪 天,父亲就接送她上下学。就这样勉强坚持到初三毕业, 李延芳彻底失去了行走和自理能力,她的生活半径缩小到 了一间斗室,一张小床上。 无法治愈的疾病,让她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痛苦与 不便,健康、美丽和青春活力一样样离她而去,顽固的炎 症一步步把她逼到了绝境。 生病是无奈的事情,可李延芳不想在温暖又柔和的床 上做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寄生虫,她不甘心那样度过余生, 虚度年华。她不想依附父母过一辈子,可是,作为一个连 日常生活都不能自理的人,她又能做些什么呢? XX 年的春天,通州运河杂志的主编刘祥老师敲开 了李延芳的家门。他鼓励李延芳尝试文学创作,以自己独 特的视角,写出别人没有的感受。面对生活的意外垂青, 李延芳受宠若惊。一道高不可攀的文学之门悄然为她敞开 了。 写字对李延芳来说是件力气活,低头时间久了抬不起 头,写字多了抬不起胳膊,手拿不住笔,她只能写一会儿 就活动活动脖子和手腕,坐着写累了就躺着写。两个月后, 一部凝结着李延芳生命感悟的自传体小说珍爱生命终 于完成了。在小说的结尾她这样写道:“人生正如这轻盈 的柳絮,走走停停身不由己。风,或许托你上青云,或许 推你入泥沼,高处不胜寒,泥土育芬芳,与自己对弈,快 乐就好。 ”这段话是一种自我安慰,也是一种苦中作乐静候 柳暗花明的生存智慧。这篇小说得到了编辑和读者的一致 好评,这也增加了李延芳从事写作的信心。手捧杂志,她 就像一个绝处逢生的人,终于找到了一根可以支撑我站立 的拐杖。 李延芳庆幸自己这双手还可以握笔写字,这颗心还没 有失去幻想和憧憬的能力,这就足够了。她一门心思写好 文章,在无形的田野里勤奋耕耘,平淡的日子一下子变得 丰富多彩。在她的散文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中有这样 一段:“在我看来,桃花开败的每一时期都是一样的美不 胜收。含苞欲放有蓄势待发的遒劲美,花瓣凋零有雨洒江 山的豪放美。它不因风雨的摧残而萎靡,也不因躯体的残 损而颓废。它美丽过,芬芳过,不带一丝的遗憾与悲哀, 一无反顾地飘然而去。 ”这时的李延芳,没有了对命运不公 的抱怨,而是多了些安享天意的洒脱与释然。 二十多年来,李延芳用痉挛无力的手写写划划、敲敲 打打,夜以继日。有时半夜,灵感忽至,她怕开灯影响家 人,便从枕边摸出纸笔就着夜色草草记下字句,待到天一 亮赶紧拿出纸片把那些歪歪斜斜难以辨认的文字一一梳理。 她以文字为砖石,在纸上建造自己的另一个世界。 健康人能做到的,李延芳也能做到。XX 年 9 月,李延 芳在父亲的陪伴下报名参加高等自学考试的汉语言文学专 业。病痛陪伴她走过了漫长的岁月,也教会了她在属于自 己的人生试卷上静心答题。对她而言,要答得精彩,补充 知识,提高写作水平是必须的。于是乡间古瓷 血色年 轮 、 隔岸观秋在她坚韧与勤奋下,问世了。 李延芳自患病以来二十多年过去了,她没有倒下,而 是逆流而上,面对荆棘丛生的未来依然风雨从容。她就像 一条船,风浪把她吹到哪里就在哪里扬帆起航。她在内心 开启了一扇透明的窗,透过那扇窗,她找到了因希望而生 的执着,因执着而生的超然,因超然而生的无畏;透过那扇 窗,她接纳着父母亲朋的关照,感受着社会的支持与鼓励, 也为寒冷阴郁的角落输送着绵绵春意。 知识让她有了生活的力量,写作让她行走在人生的路 上。她不仅走得好好的,她还可以带着别人一起走。就在 十年前的冬天,一个刚上高一的小姑娘安云(化名)看到了 媒体上关于李延芳的报道后找到她,此后她们一直通信、 打电话,两人很快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安云在通州的一 所重点高中就读。从小学到初中,安云在学校里都是尖子 生,可是一进入重点高中,各个都是学霸,安云顿感学习 压力大增。安云出生在一个缺少母爱的家庭,母亲粗枝大 叶,说话骂骂咧咧,尖酸刻薄。心思细腻的安云听母亲言 谈刺耳,忍不住顶撞两句,接下来准是一场实力相差悬殊 的唇枪舌战。安云不止一次想:我妈怎么没有一点人情味 呢?她哪像个慈母呀?老师要是我妈该多好啊!终于有一天, 多愁善感的安云,不堪学业的压力和母亲的谩骂,离家出 走了。老师和同学们把她找回来,她又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割腕自杀,幸好被她的父亲及时发现,送到医院救治。 安云撩开袖子遮住的一条足有 5 厘米长的伤疤给李延 芳看,她打开封闭已久的心门向李延芳倾诉自己对母亲的 反感、对单调生活的厌倦。安云说:“看见我自杀,我爸 爸哭得特别伤心。他说他以前总是忙工作,以后会多关心 我。我爸是个军人,是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我从没见他 掉过一滴眼泪。最近,我妈也收敛了一些,我在家的时候, 她说话很少带脏字儿。 ”李延芳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你 爸爸有多爱你还用说吗?你妈妈其实也非常爱你,只是她不 会表达。无论发生了什么,你父母都是全天下最爱你的人, 这一点不容置疑。你以后千万不能做让他们伤心的事了。 ” 安云羞愧地点点头。 “说到压力,谁都有,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李延芳对 安云说, “你是个坚强的姑娘,只有在压力面前表现出韧劲 和魄力才不愧为一个军人的女儿。为了你父母,也为了自 己,你应该努力去争取一个好的前程,而不是以死来逃避。 ” 此后,李延芳又和一个学心理学的朋友取得了联系, 让她经常和安云聊聊天,通过电话为安云做心理疏导。不 久,安云就愉快地回到了学校。 三年后,走进大学校园的安云又遇到了新问题。她想 学文学或法律专业,而她父亲坚持让他学财会,将来拥有 一技之长,不愁找不到工作。安云一咬牙,听从了父亲的 意见。可真正开始学习,面对枯燥的数据和表格,安云的 头都大了。她给李延芳打来电话:“姐,我不想读大学了, 我看着那些数字就脑袋疼,以后我也不想做这方面的工作。 ”“你有什么打算?”李延芳问。 “我想去当兵。这两天学校 在征兵呢,我也想报名。 ”“当兵回来呢?这书还读不读?” 安云半晌无语。李延芳知道,她或许并不是真心想当兵, 而是在逃避学业。 “你读大学不容易,寄托着你父母太多的 希望,你这样一走了之是不是有点不负责任?我看,你主要 是不喜欢这个专业,这个好办,你可以转专业呀。如果转 专业不好办,你可以再学个高自考的法律或文学专业。过 几年毕业了,就可以从事你理想的工作。 ”安云在电话的另 一头兴高采烈地说:“这个好!姐,你帮我看看,高自考的 法律专业要学多少门课程、什么时候报考?” 李延芳很快在网上查清了法律专业考试情况发给了安 云。 三年前,安云毕业了,分配在北京地铁公司工作。如 今她也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做了妈妈,不养儿不知父母恩, 已为人母的安云渐渐理解了妈妈隐藏在粗俗言语背后的爱。 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智慧和天赋不能决定一切, 任何光环的背后必定是超乎常人的坚韧和勤奋,这才是决 定一个人能飞多高、飞多远的根本。 同样是鲜活的生命,在有些人那里是黯淡的、脆弱的、 消沉的,而在另一些人那里却是璀璨的、坚强的、激情澎 湃的,这时因为不是所有的人都有信念!一个人只有以强大 的信念为支撑才会即使面对惨淡的人生,也会有一种向上 的力量,像种子一样穿透贫瘠的土地、穿透黑暗、穿透所 有的障碍,破土而出。所有的生命都应该有种子一样的精 神力量,不断向上攀升,才能收获更多的精彩和幸福。 每个人的面前都摆着一张看不见的试卷,或长或短, 或难或易,每一次落笔都与后面的境遇紧密相连,不同的 选择会把我们引向不同的终点。所以,我们都要好好把握 住每一天,才不辜负生命的重托,不辜负家人的厚望。 这就是李延芳,一个身残志坚的姑娘,一个一样拥有 着青春与热血的青年人。在她的身上,我们仿佛看到了: 她,在人生的道路上摇着轮椅奔跑! XX 通州榜样观后感二: 徐淑珍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 30 多年来,她撮合成佳偶 400 多对。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 代,电话等通讯手段还不普及,徐淑珍就骑着自行车往来 于未婚男女双方之间,为他们牵线搭桥。在双方开始交往 后,仍旧与他们随时保持联系,帮助双方消除顾虑、化解 误会,直至双方走入婚姻殿堂。她不嫌烦、不嫌累,终日 东奔西跑,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对徐淑珍而言,看到别人 幸福比自己幸福更快乐。 红娘的两件法宝 徐淑珍从 33 岁开始给人说媒,说了 30 多年,促成了 400 多对佳偶走进婚姻的殿堂。她总结自己说媒有两件法宝: 一摞记录本,一辆自行车。 乍看徐淑珍的记录本,有点儿像学校里点名的花名册: 手工画线,表头写着姓名、年龄、身高、工作、住址、择 偶标准找徐淑珍说媒的,她都详细登记在册。表格里 一项项填得仔仔细细,还用红黑笔区别出男女。 光有记录本还不行,最重要的还得腿儿勤。 “刚开始给 人说媒时,电话还不普及,我就骑着自行车来往于男女双 方之间,牵线搭桥,白天家里有活儿我就晚上去,后来家 里有了电话就方便多了。 ”徐淑珍说。 徐淑珍说话做事实事求是,从不隐瞒,也不夸张,这 是她进行婚姻介绍的原则。徐淑珍的所谓红娘理论就是凭 着不烦不恼、不怕多见面、不怕多打电话、不怕多走路的 精神,尽量全面了解男女双方的情况,觉得两人般配才牵 线搭桥。 选择一生的伴侣是严肃慎重的事情,徐淑珍接触过形 形色色的人,也遇到过很多麻烦事,做红娘的酸甜苦辣只 有她自己最清楚了。 徐淑珍不是介绍完就不管了,双方开始交往后,她还 随时保持联系,帮助双方深入了解,消除顾虑、化解误会, 直至走入婚姻殿堂。 “我是介绍人,得把媳妇送到男方家里, 才能安心。 ” 在漷县村有一家兄弟俩,家里只有一套楼房,弟弟先 结婚住进去了。前年,在徐淑珍的撮合下,33 岁的哥哥终 于找到了心仪的爱人,即将喜结连理。在这个节骨眼上, 女孩的妈妈心里不平衡了,说:“他弟弟有楼房,我闺女 怎么没楼房?”女孩求助徐淑珍,徐淑珍和女孩讲道理: “他家只有一套楼房,先结婚的肯定要先住。没事儿,我 和他们说说去。 ”徐淑珍去了男方家做工作,当着男孩父母 的面,对弟弟、弟媳说:“你们结婚好几年了,爷爷奶奶 也把孩子给看大了。你哥都这么大岁数了,找个女朋友不 容易,你们是不是能把这个楼房让出来,你们和老人一起 住?”弟媳爽快地说:“就是嫂子不提出这件事,我们也会 搬过来和老人一起住的,把楼房让给大哥他们。 ”都是通情 达理的人,事情顺利解决了。 46 次相亲遇佳偶 徐淑珍说:“只要两情相悦,其他的都是小事一桩。 ” 在徐淑珍的婚介经历中,最难、耗时最长的一位,是在 7 年里相亲 40 多次才成功的小赵。那是在 XX 年,28 岁的小 赵由他的姐姐带着找到徐淑珍,希望她帮忙找个合适的对 象。小伙子身材高挑,相貌堂堂,戴个眼镜,斯斯文文, 一表人才。他师范大学毕业,当过老师,经过商,个人条 件相当好,可就是没遇到中意的姑娘。 徐淑珍给他介绍了很多姑娘,不是男方不中意,就是 女方看不上他。5 年过去了,小伙子也失望了,一提相亲心 里就犯怵,都有心理障碍了。他对姐姐说:“你帮我去看 看吧。 ”姐姐哭笑不得:“你找媳妇,我看管什么用?”难 怪小赵犯怵,他姐姐记着呢,都见了 40 个姑娘了。徐淑珍 也为他伤透了脑筋。怎么回事呢?徐淑珍决定进行一下回访, 了解失败的原因。姑娘们反应:“他就是个书呆子,见了 面老说新闻,什么发射卫星啦、国民经济啦,不说正题, 听新闻我看新闻联播好不好啊?”徐淑珍对症下药,几次到 小赵家里与他沟通,帮助其改正。 “你得问问姑娘的情况, 再介绍介绍自己的情况,都是为了谈对象来的,你得说正 题。 ”小赵羞红了脸:“我不会搞对象。 ” XX 年,徐淑珍为小赵介绍第 46 位姑娘,这回他总算遇 到了意中人。XX 年 10 月,徐淑珍为他们主持了婚礼,成就 了一段美满姻缘。徐淑珍拉着 35 岁的小赵和她貌美如花的 妻子说:“你们找到彼此不容易,以后要互敬互爱,彼此 珍惜。 ” 单身青年觅福音 在当今社会,与那些营利性的婚姻介绍所相比,人们 更信任徐淑珍这个一分钱不收的热心人。徐淑珍说:“我 不能收钱,要是收了钱,给人说不成对不起人家,不收钱 我心里更踏实。 ”结婚请柬、婚纱照、孩子的照片,在徐淑 珍看来,这是最好的酬谢和纪念。 徐淑珍这个热心红娘一经媒体报道,找她来说媒的人 更是络绎不绝。有一对老夫妻,64 岁了,住在朝阳区。今 年 8 月 11 日,老爷子看到报纸上徐淑珍的事迹,第二天夫 妻俩就拿着报纸,开着车就找来了。老爷子说,他们有个 女儿,35 岁了,媒体人,整天忙工作,至今没有男朋友, 这成了父母的一块心病。他们见到徐淑珍就像找到了救星。 徐淑珍给二老的女儿介绍了个男朋友,让他们自己去联系, 老爷子一个劲儿说:“太谢谢您了,我给您作揖了。 ” 由于徐淑珍的真诚热心,很多慕名而来的求助者或是 求偶青年都找她来帮忙,甚至有河北、天津的单身青年。 去年 5 月 4 日,徐淑珍尝试着开了个相亲大会,她只 通知了 60 人参加,结果到场的人有 200 多位。在这次活动 上成功了 6 对,都结婚了,其中有一个老师,她丈夫已经 38 岁了。前段时间,她给徐淑珍打来电话说:“大姨太谢 谢您了,我得了个儿子。 ”徐淑珍高兴得合不拢嘴,特有成 就感。 在徐淑珍的生活中,没有节假日,大部分时间都在为 单身朋友辛勤地服务。徐淑珍的子女都在城里住,她为了 方便说媒,留在了漷县村:“一来远近的街坊好找,下了 公交车一打听鱼池老太太 ,就都知道了;二来这儿地方 比城里宽敞,年轻人见面有地方呆。 ”徐淑珍说。 说媒这事,徐淑珍纯属是“赔本赚吆喝” ,不过她乐此 不疲:“过去我只是想给人帮个忙,促成一段姻缘,可现 在,我看到这么多小家庭因为我组建起来,心里特别的快 乐和欣慰,这是积德行善啊!” XX 通州榜样观后感三: 马忠武前年做了心脏支架手术, 去年发现脑子里长了肿瘤,目前还不确定良性还是恶性。 他老伴三十年前就被查出患上了乳腺癌,前几年又查出了 胸腺癌,并且已经扩散了。病魔接踵而至,让马老不得不 深思老两口的身体基因是否有问题。于是,他和老伴不顾 女儿的反对与协和医院签订了死后无偿捐献遗体协议书, 希望能为医学研究做点贡献。马老夫妇非常乐于助人,热 心公益,先后资助了三名贫困大学生,直到他们毕业。二 老还累计捐资近 20 万元给重病患者进行骨髓移植手术,让 患者的生命得以延续。 捐献遗体 造福人类 年逾七旬的马忠武老先生退休于北京光学仪器厂,现 居住在通州区北苑街道北苑桥社区。他身形消瘦,却精神 头十足。 XX 年 8 月,马老做了心脏支架手术。去年,马老又发 觉自己眼睛胀、记忆力下降,一检查是脑子里长了个囊肿。 要想弄清楚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就需要做开颅手术,做病 理切片检查。手术风险大,马老选择了保守治疗。老伴儿 唐阿姨三十年前就被查出患有乳腺癌,前几年又查出了胸 腺癌,并且已经扩散了。病魔一次次来袭,让马老不得不 深思老两口的身体基因是否有问题。于是,他和老伴便想 到了遗体捐献,希望通过病理分析弄清楚病因,这样也能 为和他们受同样病魔折磨的人提供医学研究,向社会贡献 最后一份力量,造福人类。 马老和老伴儿虽然有了遗体捐献的想法,但要真的捐 献该找谁呢?机缘巧合,XX 年春节,马忠武的老伴儿病情加 重住进了望京医院,唐阿姨通过与病友聊天,得知了捐献 处的电话,这也更加坚定了二老捐献遗体的信念。随后马 老将老两口的意愿告诉了两个女儿。当时小女儿特别不能 接受,但老两口的决定并没有因为女儿的反对而放弃,捐 献遗体的表格拿来了,需要女儿们签字时,马老才不得不 给女儿发信息,希望她回来签字。 “别人的父母都能完完整 整地离开,为什么你们非要这样做呢?”小女儿含泪给父亲 回了信息。看着这几行字,马老沉思片刻,再次给女儿回 复了短信:“希望你们能尊重父母的决定!”马老说:“我 是学工科的,是个无神论者,生命都没了,还有什么永恒 不灭的东西?与其烧成灰还不如利用起来,为医学的发展做 点贡献。 ”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把自己的血肉之躯献给梦想, 女儿们看到了父母对公益事业的执着和对捐献遗体的坚定 信念,终于同意了。 XX 年 6 月份,马忠武和老伴儿一起与协和医院签订了 死后无偿捐献遗体协议书,完成了二老的终身梦想! 就在那一年的 9 月 29 日,唐阿姨因胸腺癌医治无效在 望京医院去世,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协和医院派车来 接唐阿姨,马老和女儿们及亲朋好友护送唐阿姨到了协和 医院。至于医院如何处置妻子的遗体,马老就不再过问了。 他只知道妻子肉体的生命停止了,但她的爱可以继续延伸! 在北京的长青园公墓里,有一块墓碑上刻着唐阿姨的 名字,每年的清明节和妻子的忌日,马老都会去祭悼,尽 管那里并没有唐阿姨的骨灰。想起相伴数十年的老伴儿, 马老鼻尖红了,双眼噙着泪花说:“这都没什么的,帮助 别人,自己也很快乐,人总是要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