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武汉经济发展概况_第1页
0武汉经济发展概况_第2页
0武汉经济发展概况_第3页
0武汉经济发展概况_第4页
0武汉经济发展概况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府工作报告摘要 2011 年 2 月 13 日在武汉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七次会议上 代市长 唐良智 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连同武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并请市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 意见。 “十一五”工作回顾 “十一五”时期是武汉发展历程中极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 设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 经济规模成倍增长。地区生产总值连续跨越 3000 亿元、4000 亿元、5000 亿元 3 个台阶,2010 年达到 5515.8 亿元,是 2005 年的 2.4 倍,五年年均增长 14.8%。财政收 入跃上千亿元平台,2010 年达到 1416 亿元,是 2005 年的 3.6 倍。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 计完成 1.2 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 3.3 倍。2010 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 2523 亿 元,是 2005 年的 2.2 倍。 工业发展实现跨越。实施“工业强市”战略,调整振兴支柱骨干产业,培育发展战 略性新兴产业。2010 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 6425 亿元,是 2005 年的 2.8 倍。千亿 元产业实现突破,汽车产业产值达到 1212.3 亿元;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钢铁产业产值 超过 800 亿元,多点支撑新格局形成。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壮大,2010 年产值超过 2564.6 亿元,是 2005 年的 3.2 倍。武汉成为综合性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工业布局调整加快, 先进制造业向国家级开发区、省级开发区和远城区特色工业园区集聚发展。东湖新技术 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全市经济发展中的支撑作用进一步增强,吴家山经济技 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服务业水平全面提升。区域金融中心建设加快推进,17 家金融机构在汉兴建全国 性后台服务中心,54 家境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武汉,新组建汉口银行和武汉农村商业银行。 商业连锁、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商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把握“高铁时代”机遇,推动 旅游业快速发展,2010 年旅游总收入达到 753.7 亿元,是 2005 年的 3.2 倍。东湖生态旅 游风景区生态旅游综合功能进一步提升。武汉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物流示范城市、首批 “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江汉区成为首批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 发展后劲显著增强。策划建设一批对武汉长远发展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大项目, 五年实施总投资 50 亿元以上的项目 47 个。武钢三冷轧和三硅钢、东风本田、神龙二厂、 富士康科技产业园、武汉新芯公司 12 英寸芯片、武汉天马 4.5 代液晶面板线等一批重大 产业项目建成投产,80 万吨乙烯、神龙三厂、东风本田二厂、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东湖 欢乐谷、世茂嘉年华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并加速推进。这五年,是武汉大规模推进城市 建设、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五年。我们着眼于优化布局、提升功能、改善环境,坚持高 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着力解决融资、拆迁等重难点问题,努力探索现 代化中心城市建设管理新途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五年累计 3439.8 亿元,是“十五” 时期的 3.5 倍。 规划先导作用不断增强。编制完成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武汉 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 年),并获国务院批复。编制实施轨道交通、历史街区、 地下空间等一批重大专项规划。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科学规划并推进一批重点功能区建 设。武汉新区、王家墩商务区、汉口沿江商务区、武昌滨江商务区建设全面展开。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武汉成为全国铁路四大主枢纽之一。高速铁路 枢纽站武汉火车站建成使用,武广高铁开通,武汉进入“高铁时代”。汉口火车站、 武昌火车站改造一新。武汉铁路集装箱中心站、规模亚洲第一的武汉北编组站建成投入 使用。谋划建设武汉新港,实现“亿吨大港”目标,长江中游航运中心建设加快。天河 机场第二航站楼和国际航站楼建成投入使用,第三航站楼、第二跑道开工建设,迈入千 万人次机场行列。7 条高速出口路建成通车,武汉至城市圈内“1 小时交通圈”形成。 城市路网建设全面推进。一环线改造提升,二环线全面建设,三环线全线贯通,绕 城公路建成通车。过江交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万里长江第一隧青岛路长江隧道、 武汉第二座公铁两用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阳逻长江大桥建成投入使用,二七 长江大桥、鹦鹉洲长江大桥、江汉六桥开工建设。轨道交通建设全面提速,1 号线全线通 车运营,2 号线一期、4 号线一期建设步伐加快,4 号线二期、3 号线、6 号线和 8 号线提 前开工建设。 按照最新计划,最快明年 5 月份,武汉到黄石城际铁路率先通车,6 月份武汉到咸宁城际 铁路通车。另外,武汉到孝感城际铁路和武汉到黄冈城际铁路也在紧张施工中,预计 2013 年建成。这 4 条城际铁路设计时速均在 200 公里及以上,相继通车后,武汉城市圈 将成为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又一个拥有密集城际铁路的地区。武汉城际铁路在满足 旅客出行的同时,也发挥着促进和引导城市圈经济一体化的积极作用,将武汉城市圈连 成可达、通畅、快捷的城市圈,武汉至周边 8 市“半小时经济圈”呼之欲出。武汉至黄 石城际铁路起自武汉火车站,途经东湖高新开发区、洪山九峰乡、葛店、华容、鄂州、 花湖,止于黄石市黄金山开发区,正线长 96.78 公里。 “绿色江城”魅力初显。大力实施“绿满滨水、显山透绿、景观道路、亲民绿化” 四大工程。建成两江四岸、全长 28 公里的江滩生态游园。龟山、蛇山及月湖周边环境综 合整治成效显著。建成九峰国家森林公园,新、改、扩建并免费开放 12 个城市公园,新 建 213 个城市小森林、街区绿地和街头小游园。森林覆盖率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分别达 到 26.6和 37.5。武汉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城市综合管理不断加强。“市区联动、以区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大 城管”工作格局基本形成。实施城乡清洁工程。暴露垃圾、渣土污染、违章占道、违法 建设等专项整治力度加大。城市亮化水平不断提高。实施疏堵保畅工程,努力缓解城市 交通压力。永清片、花楼街片、积玉桥片等旧城改造步伐加快。二环以内 56 个“城中村” 改造全面推进。武昌、青山、洪山三区“插花地”问题得到妥善解决。这 5 年,是武汉 纵深推进改革开放、发展动力与活力迸发的 5 年。我们坚持以改革创新突破发展瓶颈, 以开放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和东湖国家自主创 新示范区建设,更具活力、更加开放的体制和环境加快形成。 创新型城市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东湖新技术开发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个国 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制订出台 18 项推进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启动了股权激励、科技成果 转化、科技金融创新、“人才特区”等试点。十大科技专项和科技创新行动工程深入实 施,城市创新能力显著增强。新增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等国家级研发机构 23 家,8 家企业获批国家创新型企业。科技成果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 102 项,全市获专利授 权 10165 件。武汉被授予“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 “两型社会”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以循环经济为突破口,以重大示范工程为载 体,扎实推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青山、东西湖国家级循环经济试验 区加快建设。总规模 200 亿元的循环经济产业投资基金获批组建。实施“碧水蓝天”工 程。汉阳“六湖连通”架构基本形成,大东湖生态水网构建工程进展顺利。中心城区 40 个湖泊截污计划全面完成。每个远城区建成运行一座以上污水处理厂。二环以内燃煤锅 炉改造全面完成。三环以内化工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推进。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生活垃 圾无害化处理率、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率分别达到 92%、85、77.8%,比“十五” 末分别提高 55、17.3 和 3.5 个百分点。大力倡导绿色消费。“十城万盏”、“十城千辆” 试点顺利推进。公共自行车免费租赁系统和废旧电池回收网络基本形成。创新节能环保 机制,排污权交易试点稳步推进。节能减排主要指标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 重点领域改革取得突破。实施困难国有企业改制攻坚,推进“武字头”国有大型 企业改造重组,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完成。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民营经济加 快发展。2010 年全市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分别达到 14.5 万户、34.5 万户,比“十五” 末分别增加 7 万户、10.6 万户。远城区规划土地管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建立了全市统一 的土地有形市场。创新城建投融资体制,形成了市区两级投融资平台体系。农村改革深 入推进。成立武汉农村综合产权交易所。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农村土地流转面 积达到 117.5 万亩。汉南区城乡一体化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对外开放呈现新局面。5 年累计实际利用外资 130.5 亿美元,年均增长 13.6%。来 汉投资的世界 500 强企业达到 81 家,比 2005 年增加 21 家。2010 年外贸出口达到 87.5 亿美元,是 2005 年的 3 倍。武汉成为国家首批服务外包示范城市、首批汽车及零部件出 口基地。开放服务功能进一步提升,在中部地区率先实现对台直航、率先获批保税物流 中心。美国、韩国在汉设立总领事馆,新开和恢复 4 条国际直达航线。国际友城交流合 作进一步加强。积极参与全省“两圈一带”开发建设。圆满完成对口支援汉源灾后恢复 重建任务。 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新进步。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两级政府、三级 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向区下放投资、城市建设管理等 8 类、35 项审批权限。完善公共 服务职能,着力提升行政效能。49 个部门向社会公开作出 254 项服务承诺,14 类公共服 务窗口延长服务时间。深入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区级政务服务中 心规范化和市直部门审批窗口建设全面推进。电子政务系统不断完善。坚持从严治政, 加强审计监督,推行行政效能电子监察,广泛开展行风评议活动,严肃查处行政过错案 件 285 件,546 人受到责任追究。这 5 年,是武汉统筹城乡发展、新农村建设硕果累累的 5 年。我们坚持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大强农惠农力度,远城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 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农村面貌大为改观。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第一阶段“农村家园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完成。农 村公路通车里程突破 1 万公里。远城区与中心城区快速连通道基本建成。所有建制村实 现通水泥路、通电话、通有线电视、通宽带网络。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农田 有效灌溉率由“十五”末的 74.4%提高到 77%。全面实现农村安全饮水目标,累计解决 226 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 95%。农村无力自建房户危房改造 任务全面完成。城市机关、单位与农村建制村实现“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全覆盖。 现代都市农业加快发展。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 生态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新增农产品正规化基地 65 万亩。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达 到 14 个。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达到 950 亿元,比 2005 年增长 154.7%。农业产 业化农户覆盖率达到 61.7%,比 2005 年提高 9.8 个百分点。 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扎实推进。谋划实施远城区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制定远城区 工业发展空间布局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推进特色工业园区建设,远城区新型工业化水 平明显提高,工业化率达到 44.1%,比 2005 年提高 20.2 个百分点。全面完成远城区 78 个小城镇总体规划编制,一批各具特色的示范小城镇成为区域发展新亮点。这 5 年,是 武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的 5 年。我们立足于确保公益、促进均衡、 激发活力,提高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促进了社会全面进步。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全面实行城乡免费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绩效工资 改革全面完成。推动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建成 79 所小学素质教育特色学校、202 所 初中标准化学校和 171 所农村寄宿制学校,优质高中在校生比例达到 72.8%。职业教育振 兴工程深入实施。武汉地区高等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促进和维护教育公平,累计资 助困难大中小学生 174.5 万人次,资助金额 8 亿元。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问题得 到妥善解决。 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 中心城区基本实现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全覆盖,完成了 84 家乡镇卫生院和 1807 个村卫生 室标准化建设任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面实施。四级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 禽流感、甲型 H1N1 流感等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有效防控。在 68 家基层医疗卫生 机构实施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开展了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数从 2005 年 的 3.7 万张增加到 2010 年的 4.8 万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文化体育事业日益繁荣。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艺术节、第六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武 汉国际杂技艺术节、国际渡江节、国际赛马节品牌效应不断扩大。琴台文化艺术中心、 中山舰博物馆、武汉全民健身中心等一批大型文化体育设施建成投入使用,羽毛球馆、 游泳馆、健身馆等群众健身场所逐渐普及,我市文体基础设施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一批 文化艺术、新闻出版精品获国际国内大奖。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市民文化生活日 益丰富。 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提请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地方 性法规 26 件,制定政府规章 45 件。认真执行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自觉接受市人大 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积极支持市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人 大议案、代表建议和政协建议、提案 7826 件全部办结。“五五”普法工作圆满完成。全 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加强,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平安武汉”建设深入推 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食品药品监管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态势保持平稳。信访稳定 工作扎实开展。和谐社区建设成效明显。国防教育、国防动员和“双拥“工作取得新成绩, 连续 4 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国家安全、民防、消防、仲裁、保密、参事、气象、 文史、档案、民族、宗教、侨务工作得到加强,妇女、儿童、老龄、残疾人工作取得新 进步。这五年,是武汉更加注重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的五年。我们坚持以 人为本,加大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