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解读人本主义思潮_第1页
(多媒体)解读人本主义思潮_第2页
(多媒体)解读人本主义思潮_第3页
(多媒体)解读人本主义思潮_第4页
(多媒体)解读人本主义思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解读人本主义思潮 现当代西方哲学的产生是进步还是退步 长期以来,我们对现当代西方哲学有这 样一个总的定论:19 世纪中期以后,资本 主义开始走下坡路,由上升时期进入反动 和没落的时期,这表现在哲学上就是抛弃 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堕落成为宣扬各种 各样的唯心主义、形而上学以及庸俗唯物 主义的反动哲学、颓废哲学。 把现当代西方哲学都打成反动的、没落 的、颓废的哲学,是西方哲学的大倒退, 是由于我们教条主义地理解马恩经典的一 段话而引起的。 1886 年,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中谈 到:“随着 1848 年革命的爆发, 有教养 的德国抛弃了理论,转入了实践的领域。 而在包括哲学在内的历史科学的领域 内,那种旧有的在理论上毫无顾忌的精神 已随着古典哲学完全消失了;起而代之的 是不动脑筋的折衷主义,是对职位和收入 2 的担忧,直到极其卑劣的向上爬的思想。 这种科学的官方代表都变成资产阶级和现 存国家的毫无掩饰的思想家,但这已经是 在资产阶级和现存国家同工人阶级处于公 开敌对地位的时代。 ” 这些教科书几乎一律把现当代西方哲学 打成唯心主义哲学,唯物主义似乎在资产 阶级国家突然绝种了。这种观点无论在现 实上还是在理论上都是说不通的。 刘放桐先生在 200 年 6 月编著出版的 新编现代西方哲学对现代西哲作了崭 新的评述。他认为, “西方现代哲学取代近 代哲学是哲学思维方式的重要转型,它使 西方哲学发展上升到一个新的、更高的阶 段;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上的革命变革与西 方哲学的现代转型有着原则的区别,但在 超越西方近代哲学上二者殊途同归,二者 都属现代哲学思维方式。 ”这是对现代西方 哲学评价模式的一个根本性的突破,具有 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的基本观点是:现当代西方哲学在总 的进步中也有退步。其总的进步是,在批 3 判思辨形而上学的过程中开辟了科学认识 论和人本学的新的研究领域,在纠正理性 主义的偏颇中提升了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 其进步中的退步表现在本体的衰微和理性 的消解,导致了哲学自身的危机、精神家 园的迷失和普遍信念的解体 所谓人本主义(Humanism) ,顾名思义, 就是一种主张以人为本的思想潮流。具体 一点说,人本主义以研究人的生存本质及 其存在状况为对象,它和古代和近代关于 人的学说在研究的内容和方法上都是有所 不同的。 西方现当代人本主义思潮唯意志论、生 命哲学、存在主义、弗洛伊德主义、法兰 克福学派等流派。 一、人本研究的独特视角 理性主义的观点主要表现在这样两个方 面:一是认为人是理性存在物,人应该按 照合乎社会规范的伦理道德原则、价值观 念、审美情趣以及理想的人格标准来要求 自己、塑造自己,非理性的东西如饮食男 4 女、食色性也之类都被看作是消极的因素, 必须用理性去改造或者破除它;二是认为 社会是理性的社会,人们应该按照理性的 原则和科学的精神来改造它,而且相信社 会在科学的和理性精神的推动下会不断走 向文明和进步。 非理性主义不是反理性主义,而是指不 同于理性主义的一种研究视角和维度。它 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揭示文明进 步的后面人类所遭受的不幸和苦难的处境, 把人的生存本质中痛苦和悲惨的一面公开 地揭露出来,并对文明所造成的异化进行 抨击,以引起人们的关注;二是把理性主 义所忽略了的、有的是羞于启齿的意志、 本能、情欲、潜意识这些东西堂而皇之引 入哲学的殿堂,对它们加以具体的研究。 这种研究拓展了人学研究的领域,开辟了 人学研究的新天地,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是 有积极意义的。 恩格斯在谈到人性和兽性时曾指出: “人来源于动物界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人永 远不能摆脱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 5 摆脱得多些或少些,在于兽性或人性的程 度上的差异。 ” 具体地说,人性对兽性的改造在量和质 上都包含两个相反相成的方面:一是人的 动物性中的野蛮性在量上日益减少,在质 上日趋人性化;一是人的生物本能的基本 欲望由于人性化的发展在量和质上又日益 得到提升。 二、人本主义的本体论反思 人本主义各个流派几乎都主张在破除旧 的形而上学的基础上,建立一种以人为本 的新的本体论。 在本体论问题上,存在主义所着重思考 的是关于一般存在和人类存在的关系问题。 在海德格尔那里,表现为“在” (sein) 和“此在” (dasein)的关系(港台日译为 存在和现存在的关系) ; 在雅斯贝尔斯那里是无所不包的“大全” (das umgreifende)和生存样式 (existenz)的关系; 6 在萨特那里,是“自在存在”和“自为 存在”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有两点值 得我们注意。 1、一般存在的性质。 所谓的一般存在,就是那种无所不包的 全体,在空间上,它是至大无外的。 海德格尔说:“存在是最普遍 的概念” 。 “存在这个概念是不可定 义的。 ”(意指不能用具体的存在来定义它) 雅斯贝尔斯说:“存在是指无所不包的大 全所代表的那个至大无外的空间。 ”萨特说: “存在是自在的。存在是其所是。 ” 总之,他们认为,这样一种最具普遍性、 综合性的作为“大全”的存在,是一种看 不见、摸不着的抽象的存在。对于这种无 限的抽象的存在来说,一切具体的规定性, 如时间性、肯定和否定、主动和被动、变 化和发展都隐而不见了,因而它自始至终 是自满自足的。对于人来说,这种抽象的 存在不过是一片混沌,一种无限巨大而可 怕的虚无。 2、人与一般存在的关系。 7 按海德格尔的说法,就是“在”与“此 在”的关系; 按萨特的说法,就是自在存在和自为存 在的关系。 存在主义者的兴奋点不是如传统哲学的 本体论那样,从最普遍的意义上研究一般 存在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而是以一般存 在为背景,来创建一种以人的存在为核心 的生存本体论。 海德格尔认为,人的此在的基本结构是 “在世界之中” ,即“在世” 。人的“在世” 的这种存在状况说明了人与世界是一个统 一的不可分的结构整体。世界对人来说, 不是一个空间上的外在的东西,勿宁说, 它是此在的一种内在本质的展开。 萨特指出,作为自为存在的人是一种没 有固定本质的虚无化的存在,由于自身存 在的缺乏,推动其通过“活动”即“做” , 将自在的存在化归己有,从而使自为存在 的“缺乏”得到充实,这就是自为存在和 自在存在二者在实践基础上达致统一的过 程。这一过程也是对象化和被对象化的统 8 一。人们按照自己的意志改造自在存在, 将其化归已有,这是人的活动的对象化; 同时,人在对象化的活动中也被对象所 “粘滞” ,即受对象的制约,反过来被对象 所对象化,这就是人的活动的被对象化。 实践的活动就是人的对象化和被对象化的 统一,这一过程是永无止境的。 我们提出主体客体问题,并不是一个简 单的名词术语之争,它关系一系列重大的 理论和实践问题。 一是把实践的观点贯彻到客体即认识的 对象中去,使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真正建 立在实践的基础之上。 二是把辩证的观点真正贯彻到认识的对 象客体之中去 三是弘扬了人的主体性地位。 四是破除了教条主义的研究学风。 三、观照人的生存本质 人的本质作为区别于动物或物的基本特 征,实质是一人总体的概念。我们可以从 9 许多不同的方面来剖析的人的这种本质。 我们可以从人的非理性即人的本能、意 志以及人的存在的矛盾性、无常性、乃至 荒谬性来揭示人的本质。 人本主义的特点就是从人的主体性的角 度以及非理性的、否定性的角度来揭示人 的本质,这正是人本主义在人的本质问题 上的独特之处。 (一)人的本质的矛盾性 司芬克斯之谜寓意着,人,永远是一个 半人半兽、亦善亦恶的东西,人自身就是 一个谜,一个问题,一个矛盾,总之,是 一个匪夷所思的怪物。 弗洛伊德 :揭开司芬克斯之谜的人 人是一个矛盾的存在,首先表现在其自 身就是一个司芬克斯,即一半是人,一半 是兽,人就是人性和兽性的矛盾统一。 17 世纪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帕斯卡 (1623-1662) ,写了一本著作叫做沉思 录 (现大陆译为思想录 ) ,被认为是具 有现代人本主义思想的最早的作品,而他 本人也因此被誉为是存在主义的最早的先 10 驱。 “人不能认为自己等同于野兽,也不能 认为自己等同于天使,也不能对这两方面 都无认识。必须同时认识到这两方面。 ” “不向人指出人的伟大,仅仅使人看到自 己怎样与野兽等同,这是危险的。可是, 不向人指出他的卑劣,仅仅使他看到他的 伟大,也是危险的。如果使他对两者都茫 然无知,那就更危险了。 ” “人,对于人自身,是自然之中最不可 思议的对象。 ” 其次,人的矛盾性还表现在人是自然界 中最脆弱的,也是自然界中最强大的。 帕斯卡形象是把人比喻人“一根会思考 的芦苇。 ” “当我们对这各脆弱得要死的人类的条 件进行深入考察时,它竟是如此可悲,以 致于没有任何东西可以安慰我们。 ” “人的伟大,正在于认识自己的可悲这 一点是可伟大的。一棵树并不认识自己的 可悲。因此,认识自己的可悲是可悲的。 然而认识到自己之所以可悲,则是伟大的。 11 ” 再次,人本主义从人的本质上分析了人 的矛盾性。 帕斯卡说,人对“无限”来说,就是 “无” ;对于“无”来说,则是“全体” , 他介于“无”和“全体”之间。 孤独的帕斯卡常常被人的卑微、渺小的 虚无感所折磨:“我们短暂的人生被淹没 在前后相继的永远之中,我占据的这一狭 小空间,我目光所及的这一狭小空间,沉 没在未曾使认识而且我自然也不理解的无 限广阔的空间之中。在认真考察这一情形 时,我看到不是在其他地点而是在这一地 点的自己的身姿,感到恐惧和惊异。 ” 对于无限的宇宙来说,个人乃至整个人 类就如沙粒和尘埃一样,它的存在的价值 和意义简单可以忽略不计。但是,人相对 于沙粒、尘埃来说,它又具有无比的优越 性,因而是“全体” 。人就是这种“无”和 “全体”的矛盾。 海德格尔说,人作为自我存在,本身就 是一个矛盾。因为他既是存在,又是虚无, 12 “自我存在就是意味着沉入虚无” 。 雅斯贝尔士指出,人每时每刻都处于生 与死的“临界状态” ,人始终处于生死的矛 盾状态中。 萨特更系统地揭示了人的矛盾的本性。 他说,人这个独特存在就是“问题” , “问题是人的一个过程” ,因为人能超 越自己,把自己不断抛出身外,而走向未 来。人好比人鱼,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 鱼,人的未来始终是未完成的一半。 应该肯定,这些观点具有其合理性。它 比历史和现实中那些把人的本质简单地看 成是性善或性恶以及固执于“人类中心主 义”的观点要来得高明。 认识人的本质矛盾性也有很重要的现实 意义。 (二)人的本质的荒谬性 首先,人的诞生具有荒谬性。人来到这 个世界上并不具有必然性。人从何来,我 们不清楚;人到何处去,我们也不清楚。 其次,人的存在也不具有必然性。人此 时此刻在这里,而不在其他的地方,也没 13 有必然性。我被孤零零地抛扔在这个地点, 我实在看不出它存在的理由和根源。 再次,人的生命也没有必然性。海德格 尔说,人的生命是如此的无常,他一生下 来,就老得足以死去。雅斯贝尔士沉痛地 指出,人始终处于生与死的边缘状态,至 死呈痛苦挣扎状。 这些都是人的生命中不可回避和无可逃 避的偶然性中的必然性、无常性中的规律 性、荒谬性中的合理性。只是存在主义者 夸大了这种荒谬性、偶然性和无常性的一 面。 只讲人的生命的荒谬性、偶然性和无常 性,那就会陷入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只讲 人的存在的合理性、必然性和规律性,那 就犯宿命论的错误。 (三)人的本质的虚无性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 世界上有其他的存在都是自满自足、自 身等同的,唯独人的存在就像一个挖空的 果实,是一个在不断分泌出“无” ,走向 “无”的“无” 。 14 人就是存在之无,存在之穴。 人是一种超越性的存在。 人们创造世界的过程,也就是不断地把 “无”渗入到这个世界的过程,即创造世 界所没有的东西,以满足人对自己所不拥 有的东西的占有。 说人的本质是“无”或“虚无” ,并不就 是虚无主义。把人的本质定义为“无” ,是 相对于自然之物的“物性”而言的。 人把自己的投向还没有出现的未来,并 企图占有还没有占有或自然界所没有现成 的东西。 人总是一种处在“缺如”状态之中的存 在物,是一种虚无化、否定性的存在物, 因而是一种超越的存在物。 萨特说, “人就是人的未来” , “我的未来 就是一个处女,一切都允许我。 ” 人的一生,始终走在半路上,他是一个 不定的存在物,只是到了死的那一刹那, 人的虚无的本质才凝固化,但是他却立刻 转化成了一般的存在,人也就彻头彻尾地 归于虚无了。 15 存在主义所讲的人的虚无性不过揭示了 人具有优越于自然之物的自我超越性自我 “筹划”的自由性和自觉性。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中 提出了“存在先于本质”的著名命题。 所谓“存在先于本质” ,就是说,先有人 的出现、现场和露面,然后才有人的本质。 人,不外是由自己所造成的东西,世界 上并无所谓先天的人类本性,人都是按自 己的意志、设想变成的人。 萨特提出“存在先于本质” ,反对先验的 人性论,把人的本质看作是一个在自我选 择、自我超越中不断发展、进化的过程, 这恰恰是其合理性之所在。 他的错误在于把人的本质的形成和社会 环境条件截然割裂开来,把人看作是脱离 社会制约的孤立的抽象的人,因此,当他 反对抽象人性论的时候,他自己也跌入了 抽象的人性论。同时,他把人的本质仅仅 归结于、等同于虚无,这也把问题推到了 极端。 16 人的本质的发展过程就是“无化”和 “有化”的统一。 (四)人的存在的自由性 人作为“在世界内的存在” ,其“无化” 和实现超越的过程,也就是人的“自由” 展开的过程。 人被判决为自由,被投向自由,被抛入 自由之中。 存在主义者认为,真正的自由是人的存 在的自由,是人在活动中进行选择的自由, 因而是全面性的自由。人就是自己自由选 择的产物。 人的这种进行选择的自由是绝对的,任 何主客观条件都不能限制人的这种自由。 人的自由之身却承受着沉重的负荷。 人也必须对自己的选择结果独自地负担 全部的责任。 真正的自由有如走钢丝一样困难,好不 容易自由地迈出了一步,但最后每踏出一 步都非由自己负责不可。 存在主义的这种自由观是包含了积极、 能动的要素的,它强调人生过程中的自由 17 性、创造性以及责任感,反对先验论、天 命论,提倡自我奋斗和自我造就,这是应 该予以肯定的。其错误主要是夸大了自我 选择的绝对性。 (五)人的意志的本源性 在存在主义之前,早在 19 世纪中期,以 叔本华(1788-1860)和尼采(1844- 1900)为代表的唯意志主义,最先从非理 性角度集中探讨了意志在人的生命活动中 的作用,为后来存在主义的产生提供了理 论的前提。 叔本华于 19 世纪完成了他的“生存意志” 哲学的理论建构,并赢得了极大的成功, 从而开启了现代西方非理性人本主义哲学 思潮的先河。 “意志”在当时的传统西方思想中,是 一个与“理性”相对立的概念,它代表的 是主观、任意、私欲、本能这些人性中的 消极面。 叔本华却反其道而行之,公然提出生命 意志的冲动和欲求不仅是人的内在本质, 而且是整个世界包括动物、植物与无机物 18 的内在本质。 他形象地比喻说,意志好像是一个勇猛 刚强的瞎子,而理性则是由他背负着为其 指路的亮眼的瘸子。理性自身并不是目的, 而是作为满足欲望的手段。 理性、知识“从它们的起源和实质来说, 都完全是服从意志的。 ” 意志不仅是人的本质所在,而且是整个 宇宙世界的基础和本源,是“世界的内在 内容和本质” 。 “世界是形形色色的事物, 都是这个意志的表现、客观化,世界只是 这个意志的一面镜子。 ” 叔本华的的悲观主义。 尼采的“权力意志” 。对叔本华的“生存 意志”进行改造,把它进一步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