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题)海洋经济与宁波发展_第1页
(试题)海洋经济与宁波发展_第2页
(试题)海洋经济与宁波发展_第3页
(试题)海洋经济与宁波发展_第4页
(试题)海洋经济与宁波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简答题(20%) 1. 海洋经济的概念、内容及其特点 海洋经济是人类开发利用及保护海洋资源而形成的各类产业及相关经济活动的总和。海洋资源主要包 括海洋水体、海洋动植物、矿产、能源、海底、海面、岛礁及空间等资源;海洋产业包括海洋第一、二、 三产业及其与各海洋产业相关的经济活动,即与海洋有某种依赖关系的经济活动。海洋经济具有以下鲜明 的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公共性、高技术性、关联性、复杂性、高风险性。 海洋经济是活动场所、资源依托、销售或服务对象等对海洋有特定依存关系的各种经济的总称。 包括为开发海洋资源和一览海洋空间而进行的生产活动,以及直接或间接为开发海洋资源及空间的 相关服务性产业活动,这样一些产业活动而形成的经济集合均视为现代海洋经济范畴。 海洋经济的特点:涉海性(涉海性是海洋产业的判断基准, 即生产和服务活动与海洋存在直接关联关 系。 ) 、综合性 2. 海洋经济有哪些主要产业 ? 如何选中主导产业 ? 海洋产业由主要海洋产业和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两部分构成。主要海洋产业涵盖:海洋渔业、 海洋油气业、海洋盐业、海洋矿业、海洋化工、生物医药、海洋电力、海水利用、海洋船舶、海洋工程建 筑、交通运输、滨海旅游、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 海洋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业包括:海洋信息服务业、海洋环境监测预报服务、海洋保险与社会保障业、 海洋科学研究、海洋技术服务业、海洋地质勘查业、海洋环境保护业、海洋教育、海洋管理、海洋社会团 体等。 主导产业通过扩散作用带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是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 主导产业一般是指在产业结构系统中处于带头地位的产业,这些产业的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该产业结 构系统未来发展方向和模式。 主导产业的选择基准: 1.国情 2.需求收入弹性基准 3.生产率上升基准,即选择技术进步快、技术要素密集的产业。 4.关联度基准,即优先考虑那些对较多产业有促进和带动作用的产业。 5.过密环境基准和丰富劳动内容基准 6.短缺替代弹性基准(重点扶植那些具有无法替代的短缺性产业,以满足社会最迫切而又必不可少 的需求) ,增长后劲基准(重点扶植那些对产业体系整体的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的产业)和瓶颈效应基准 (重点扶植那些瓶颈效应大的产业,以减少瓶颈制约所造成的其他产业生产能力的非正常滞存) 。 综合对区域主导产业选择基准的分析,并充分考虑海洋产业的特殊性及海洋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 选取多个衡量指标作为评价的指标。 优先发展状况良好,领先于其他海洋产业,而且对产值、就业等方面都有非常明显的拉动作用,具 备成为主导产业的条件。 这里应该强调的是:确定海洋主导产业的意义在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但是最 终目标在于实现各海洋产业的均衡发展,因此重点发展海洋主导产业这并不意味着就要忽视其他海洋产业 的发展,而是应当在一定时期内有一定的侧重点。同时,还应协调好经济效益与生态环境之间、政府与经 济主体之间的关系,通过各方面共同努力,着重发展海洋主导产业,并带动其他海洋产业的发展,使真正 实现海洋资源大省向海洋经济强省的战略性转变。 2、论述题(20%) 1. 对宁波发展海洋经济的有利条件做出分析,并提出对策建议。 宁波北濒杭州湾,南临三门湾,中有象山港,辖区海域面积 9758 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和海岛线总 长 1562 公里,发展海洋经济优势明显。宁波港紧靠国际航 运干线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丰富,海域 水深浪静,陆域腹地广阔,具有全球意义的深水大港;宁波临近海域内渔业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种群恢 复能力强,尤其是象山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栖息、生长、繁殖的优良场所。此外,宁 波拥有象山东门岛、渔山岛、宁海横山岛、北仑大榭岛群等面积在 500 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共 531 个,开 发旅游潜力巨大。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各种新的变化和挑战,宁波惟有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 才能加快推进海洋经济的 大发展。 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发展海洋经济,要依托港口等资源优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兴海” , 加快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可持 续发展道路,重点发展港口运输业、临港工业、现代渔业、海滨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海洋产业, 优化海洋经济结构,形成更具比较优势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环 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新跨越。 宁波海洋资源丰富,区位优势突出,工作基础扎实,具备发展成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核心区的 现实基础和条件。 港口优势得天独厚。 宁波港口岸线总长 为 1562 公里,占全省的 30%以上,其中可用岸线 872 公里, 深水岸线 170 公里。现有生产性泊位 300 多座,其中万吨级以上深水泊位 60 多座,已与世界 100 多个国 家和地区 600 多个港口通航。2010 年完成货物吞吐量 4.12 亿吨,居大陆第 2 位、全球第 4 位,完成集装 箱吞吐量 1300.4 万标箱,居大陆第 3 位、全球第 6 位。港口岸线资源既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 龙头性资源,也是浙江省发展海洋经济、打造“海上浙江”最为独特的优势和载体。 海洋资源十分丰富。 拥有丰富的“ 岛、涂、渔、景、油”等海洋资源,组合优势明显,适宜较大规模 开发。岛屿资源良好, 共有 500 平方米以上海岛 516 个,约占全省的 1/5,岛屿面积 524 平方公里,岛屿 岸线长 758 公里。滩涂资源充裕,拥有可围滩涂资源约 140 万亩,占全省滩涂总面积的 34%,主要分布在 杭州湾、大目洋和三门湾北岸等,围垦开发条件良好。渔业资源优良,紧邻中国四大渔场之一的舟山渔场, 象山港是具有国家级意义的大渔池。海洋旅游资源优越,滨海地区具有“滩、岩、岛”三大特色,主要集 中在象山港内和象山县沿岸。油气储量丰富,春晓油气田探明天然气储量达 700 多亿立方公尺,开发利用 潜力巨大。 战略区位十分突出。宁波位于我国长江发展轴和沿海发展轴 “T”字形交汇处和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 海域位于长江黄金水道入海口,紧邻亚太国际主航道要冲,是长三角地区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联结纽带。 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顺利推进,使沿海港口物流、战略物资储运优势得到了进一步发挥。随着杭州湾 跨海大桥、甬台温铁路的建成和杭甬运河通航设施不断完善,宁波由交通末端发展成为连接上海、江苏和 海峡西岸地区的枢纽城市,成为浙江温台和浙西地区接轨大上海的桥头堡。 特色优势比较突出。2010 年全市实现海洋生产总值 806 亿元,海洋产业体系比较完备。在临港工业方 面,初步形成以石化、钢铁、能源、汽车、造船等行业为支柱,绵延 20 多公里的沿海临港产业带,2010 年实现总产值 7000 多亿元,基本建成华东地区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先进制造业基地。在港航物流方 面,14 个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加快建设,2010 年实现交易总额近 2000 亿元。现代物流业实现增加值 507 亿 元,现有各类物流相关企业 4000 多家。在海洋新兴产业方面,培育了浙江造船、新乐船厂等一批高端装 备生产企业,2010 年实现产值 200 多亿元。 海洋科教实力较强。拥有宁波大学海洋学院、生命科学与生物工程学院、宁波市海洋与渔业研究院等 一批科研机构,拥有海洋与渔业领域重点实验室 9 家,海洋科技工作人员达 2000 余人,在航海航运、海 洋养殖、海洋生物等领域取得一批关键技术成果。海洋科技教育实力较强,有利于提升海洋经济发展核心 竞争力。 体制机制比较灵活。宁波是我国民营经济发达地区,县域经济发达,在全国较早地开展了要素配置市 场化、资源环境有偿使用等改革,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水平较高。近年来海洋资源开发领域的改革顺利推 进,市场信用建设不断加强,民营企业积极进入海洋开发领域,成为海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市海洋经济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海洋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与海 洋资源优势还不匹配,海洋 产业规 模不够大, 发展质量不够高;海洋 经济发展方式总体比较粗放,海洋高技 术产业和服务业发展滞后;海岛资源开发总体比较滞后;海洋生态环境不容乐观,陆地开发与海洋发展统筹 亟待加强。 加快宁波海洋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甬简132 第15期 总172期 二四年十一月十八日 深入实施市委确定的“六大联动”特别是港桥海联动战略,一个关键的突破口就是加快发展海洋经济。 经过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宁波积累了坚实的经济、社会 基础,为大规模开发海洋资源,发展海洋 经济提供了必要的保障和条件。宁波拥有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加快海洋经济发展是势之所向。发展海洋 经济涉及科技、人 才、管理、体制等多方面内容,我们在前段专题研究的基础上,就一些重要问题提出 相应的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 一、深刻认识海洋经济内涵及战略意义 海洋经济通常是指所有以海洋资源为对象的经济活动的总称。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用的海洋统计口径 有海洋资源开发、海洋运输、海洋勘探和测量、海洋环境保护、 海岸带开发等5大类,以及海洋水体、海 底资源和能源的开发利用,货物、人员、材料、能源、信息等的运输和转递,防止海洋及其边缘环境恶化 和人造装置损坏的 措施,利用海岸和沿岸水域的活动等18个方面。根据宁波发展实际,海洋经济主要是 指海洋水产与矿产、海洋港口与运输、临港工业、海洋工程、海洋旅游、海洋 科教、海洋环境与生态等 领域的经济活动的总称。 发展海洋经济在对推进国家和地区的全面发展中有重大战略意义。二十一世纪被预言为“海洋世纪” ,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陆地可开发资源越来越少,海洋成为国家 政治、经济、军事竞争的必争之地,发展 海洋经济已成抢占国际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法宝。纵观美国、日本、英国、新加坡、香港等发达国家和地区 的发展历程,无一 不是借助海洋尤其是大型海港发展起来。近年来,发展海洋经济已成为我国沿海地区 实现现代化的共同战略,如山东的“海上山东”战略,江苏的“海上苏东”战 略、广西的“蓝色计划” 战略等。海洋是宁波经济发展的优势所在,也是宁波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是宁波提升 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途 径。 二、全面把握海洋经济发展的重大机遇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海洋经济呈现新的发展趋势,给宁波乘搭海洋经济快车带来重大发展机遇。首 先是国际海洋产业结构进入大调整、大转移时期,尤其是海洋 工业结构、海洋捕捞作业结构、海洋养殖 结构等正加快调整速度,大调整孕育着发展大机遇。其次是科技进步对海洋经济增长贡献率越来越突出, 海洋科技得到了空 前发展,发达国家和地区海洋经济科技进步贡献率已达到80%左右,我国海洋经济科技 进步贡献率约为30%,宁波依靠科技发展海洋经济的发展潜力巨大。再次 是海陆互动形成新优势,陆域和 海域经济互动促进了经济带(圈)的形成和发展,目前世界上最有竞争力的五大都市圈和我国的环渤海经 济带、环东海经济带和南海 经济带,都是陆域和海域经济互动的结果,宁波海陆互动的发展空间很大。 宁波北濒杭州湾,南临三门湾,中有象山港,辖区海域面积9758平方公里, 大陆海岸线和海岛线总长 1562公里,发展海洋经济优势明显。宁波港紧靠国际航运干线和长江黄金水道,岸线资源丰富,海域水深 浪静,陆域腹地广阔,具有全 球意义的深水大港;宁波临近海域内渔业资源种类多,数量大,种群恢复 能力强,尤其是象山港是我国不可多得的鱼虾贝藻等海洋生物栖息、生长、繁殖的优良场 所。此外,宁 波拥有象山东门岛、渔山岛、宁海横山岛、北仑大榭岛群等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共531个,开发旅 游潜力巨大。面对新世纪新阶段各种新 的变化和挑战,宁波惟有把握重大发展机遇,发挥资源优势,才 能加快推进海洋经济的大发展。 三、进一步明确宁波海洋经济发展思路 今后一个时期宁波发展海洋经济,要依托港口等资源优势,以体制创新为动力,推进“科技兴海” , 加快海洋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加大海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海 洋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坚定不移走可 持续发展道路,重点发展港口运输业、临港工业、现代渔业、海滨旅游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等海洋产业, 优化海洋经济结 构,形成更具比较优势的海洋经济产业体系,壮大海洋经济总量,促进海洋经济和生态 环境协调发展,努力实现由海洋经济大市向海洋经济强市的新跨越。 宁波建设海洋经济强市的总体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占全市 GDP 的 比重从目前的四分之一提高到三分之一;到2020 年,全市海洋产业增加值突破3000亿元,占全市 GDP 的 比重提高到二分之一,届时将全面建成 “一个中心、四大基地” ,即浙江省和长江三角洲南翼海洋经济中 心,区域性国际港口物流基地、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浙江省重要的现代渔业 开发 基地、东南沿海特色海岛旅游基地。 四、合理确定海洋经济区域布局 根据宁波发展总体规划,结合海洋经济发展的现有格局,未来宁波海洋经济的区域布局可概括为“两 大部分,三条产业带,四个重点区域” 。其中, “两大部分”是 指海洋经济区域布局以四明山、东钱湖和 穿山半岛为界分为南北两大部分,南部以生态休闲旅游和海水养殖为主,北部以港口、临港工业和加工工 业为主。 “三条产 业带”是指以镇海石化工业园区、象山港口工业园区等为核心,重点发展石化、能源等 的临港工业产业带;以三门湾海区、强蛟岛群海等为核心,重点发展远洋捕 捞、海涂养殖等的临海渔业 产业带;以杭州湾-象山港湾-三门湾的杭州湾跨海大桥等为核心,重点发展海上观光、休闲渡假等的 临湾旅游产业带。 “四个 重点开发区域”是指以开发港口航运、临港工业、海洋工程和旅游等为主的北仑、 镇海港口经济开发区域;以开发滩涂促淤围垦、海水养殖、旅游及加工工业等为主 的杭州湾南岸滩涂综 合开发区域;以发展旅游业、休闲渔业、生态渔业等为主的象山港综合开发区域;以发展海洋捕捞业等为 主的三门湾-大目洋的渔工贸经济区 域。 五、加快海洋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加快调整海洋经济结构,要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大项目、大企业为依托,发展重点产业,加强 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的主线是,要形成以海洋和港口运 输业为龙头,临港工业为主导,现代渔 业和滨海旅游业为特色,加快海洋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海洋化工、海洋制药业等新兴和未来海洋产业,形成 各类海洋产业全面协 调发展的新格局。大项目、大企业的依托是,实施“百项千亿”工程,即要在今后 几年,围绕海洋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区域开发等方面,坚持科学规划、分期实 施、层级管理、多元投 入、滚动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投资总额超千亿元的近百个重点项目建设,尤其要建成十多个单项投资上 百亿元的临港工业及港口、交通等基 础设施建设大项目,增强海洋经济的发展实力和后劲。发展重点产 业,主要包括港口海运业、临港工业、现代海洋渔业、滨海旅游业、海洋高科技产业等五大类海洋 产业。 六、建立健全海洋经济科技创新体系 推进“科技兴海” ,宁波要建立健全充满活力的科技创新体系。该体系是以全面提高海洋产业竞争力 为目标,以海洋生物工程技术、海水综合利用技术、海洋环境监 测技术等技术项目为重点,以建立海洋 科技园区和完善中介组织为主要载体,以设立“科技兴海”专项资金和引进、培养科技人才为支撑。其中, 海洋科技园区是海 洋科技创新的“孵化器” ,海洋科技园区的建设要依靠宁波及周边地区乃至全国的海洋 科技实力和工业基础,建立园区内“自由组合、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盈 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 运行机制;进行“小政府,大社会” 、 “小机构,大服务”的政府定位,面向国内外技术市场,以优惠政策 和各种改革措施创造局部优化 环境。完善科技中介组织,主要是加强技术市场中间环节,建立信息、代 理、风险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中间机构。引进、培养科技人才,必须加快海洋科研机构和 大专院校涉 海专业建设,加速培养海洋科技开发人才和中高级科技应用人才。 七、坚持以开放促发展 国际经验表明,对外开放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动力和主要突破口。宁波应按照“北接上海,东引日 台”的要求,紧紧瞄准台湾、韩国、日本等重点地区,跟踪跨国 大型企业来甬投资,并进一步创新招商 方式,以海洋资源和产业为依托,包装推出一批项目开展对外招商,大力引进外资投入海洋开发。应继续 实施走出去战略,发 展外向型海洋产业,把更多海洋产业产品推向国际市场,特别是要大力发展外向型 渔业,集中建设一批出口型养殖基地、外向型加工基地、冰鲜鱼出口基地、远洋渔 业基地,积极推进渔 业标准化,扶持发展一批水产品出口创汇骨干企业。应积极推进“自由港区” ,整合北仑港、保税区、出 口加工区以及集装箱码头,在该区域促 成国际贸易、物流和出口加工等与国际接轨。应围绕建设浙江省 和长江三角洲南翼海洋中心的目标,主动接轨大上海,推动区域海洋经济一体化,推进长江口杭州 湾 海域综合发展,并以大上海为平台,主动接受国际海洋产业转移,加快海洋经济的国际化进程。 八、积极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 宁波、舟山两港位于同一海域,使用同一航道、同一锚地,两者具有连成一体的天然条件。且由于北 仑-金塘海域拥有长江三角洲地区最丰富的深水岸线资源, 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更能充分发挥深水港 口的国际比较优势,提升港口的国际竞争力。因此这要成为一项国家战略。随着舟山连岛工程的实施和宁 波港自身发展的 需要,整合港口资源以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的条件日趋成熟。宁波、舟山港口一 体化的功能定位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与上海港分工合作,共建东亚国际航运中 心,形成东亚国际物流基 地;二是发挥海陆互动和港桥海联动优势,共建浙江省临港大工业中心和对外贸易中心,形成临港大工业 基地和对外贸易基地。在当前情况 下推进宁波、舟山港口一体化,两地政府首要是建立政府间的协调机 制,按照联港联动发展要求,统一规划,综合平衡,联片开发。 九、更加注重海洋管理和生态环境建设 近年来的种种迹象表明,宁波市海洋资源保护和环境污染状况不容乐观。尤其是近海海域污染严重且 污染范围有所扩大,近岸海域环境质量逐年退化。据最新的海洋 环境公报显示,目前宁波市受中度污染 和严重污染的海域面积约8252平方公里,其中无机氮、磷酸是最主要的污染因素。海域污染引发的赤潮也 现增多趋势,如 2004年5月13日在渔山列岛附近海域发生大面积赤潮,随后象山港白石山附近海域也发生 了赤潮。5月27日起,象山港横山码头-栖凤码头区域发生大 范围赤潮,厚度达2米,面积约200平方公 里。 保护海洋资源和生态环境,首要是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域使 用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并列入全市普法教育的计划。积极贯彻“谁污染,谁治理;谁破坏, 谁恢复;谁使用,谁补偿”的原则,做到“在保护中开发, 在开发中保护” 。建立健全全市海洋环境污染 监测、监视、预报和预警系统,定期评价全市海洋污染源和海洋环境污染情况,加强重点港湾污染监测力 度。严格执行 海洋开发环境审批制度,加强海洋工程建设项目环境评估,对新开工的涉海项目首先要考 虑论证海洋环境污染问题。控制陆上污染源,加强陆源污染的综合整治,推 行排放许可证、总量控制、 限期治理和排污收费等制度,加大污染点源管理力度。 十、强化体制创新和政策措施保障 创新海洋经济管理体制,首先是创新领导体制,建立由政府领导挂帅,计委、海洋与渔业局、科技局、 环保局、交通局等部门参加并各司其职的综合管理协调组织体 系,加强组织、管理、协调和服务工作。 其次是完善海洋功能区划管理制度,对海洋区域进行必要的功能划分,严肃项目审批制度,制定宁波市 海洋区划管理规 定 ,通过法制化手段来确保功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