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去的诗人》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1页
《逝去的诗人》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2页
《逝去的诗人》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3页
《逝去的诗人》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4页
《逝去的诗人》读书笔记3000字.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逝去的诗人读书笔记 3000 字 逝去的诗人 ,这是一本独特的书,是陆小曼的两个 弟子展望之和张方晦所写,用小说的形式给诗人徐志摩的 一生“抛光”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逝去的诗人读书笔记 3000 字,欢迎阅读! 我读这本书总觉得在“独特的氛围”中完成,经常泡 图书馆,本无意翻开这本书,这时走过来一个熟识的女孩 和我开玩笑道:你也读我读过的书呀?!于是,我就较真 的读了起来。上部捂着鼻子读完,因为那种半诗半文十分 破坏叙述的完整性和连贯,矫情的抒情是上部小说的硬伤。 到了下部书,我才读到此书的乐趣,也读出了遥远诗人的 那份独特的气质一半是诗人的,一半来自于孩子的。 诗人出身富商家庭,受过剑桥的大学正统教育,崇拜 孔子、卢棱,喜爱雪莱、拜伦、济慈,结识曼殊斐尔、罗 素,交往林长民,师承梁启超,满脑子自由,爱和美 就像孩子,心中只有纯真、快乐和黑白分明。然而诗人的 生活中有痛苦和污浊,所以诗人有宗教清教徒似的执 著于自己理想的世界,执著行走于自己的诗歌,背负着忠 实于心中的爱情,哪怕被现实“拥踏而死”也在所不措。 诗人本来不叫徐志摩,小时候有个苦行僧志恢大师走 过诗人的家乡硖石镇,抚“摩”过诗人孩童时的头颅,赠 几句诸如“此子前途不可量”之类廉价的吉祥话,得徐家 施舍而走,却留下了“志摩”这个后来不同凡响的名字。 诗人的第一任老婆张幼仪,是父亲做的主,据资料载 应该算作中上等的美女,不过此女让人佩服的地方是“善 经营” 、 “有豪气” 、对爱情决绝的姿态。她现实的生活方式 和传统道德的矜持,使得诗人的浪漫产生了“抗体” 像至清的水中的油污,怎么也融不到一起。在明白此节之 后,她主动要求和诗人离婚,给诗人的浪漫以绝对空间, 诗人的肉体以绝对的自由,诗人的爱情以绝对的宽容。于 是她终身未嫁,一个人孤苦零仃地背着爱的灰烬一生冷清。 她是个女强人的类型,在她到徐家后便帮徐家打点生 意,而且井井有条,特别是令徐老太爷眉开眼笑;后来到 德国深造后,回国兴办实业,成为当时极少见的女实业救 国者。 我看她最可贵的还是她的宽容。 她主动和诗人离婚后,诗人大喜过望,像得到了方糖 的孩子:脑子发热常常先于嘴中的甘甜,也绝不去想大人 会为一个月的盐巴无着落而愁苦。诗人把自己写的徐志 摩、张幼仪离婚通告刊发在新浙江的副刊上,恐天 下人不尽知,而诗人的快乐和自由是建立在一个善良女性 痛苦和一生幸福的终结基础上的。无怪乎,诗人的家庭宁 舍其亲生的儿子,也要留住外来的儿媳这是善良的感 召,与封建主义无碍;也无怪乎诗人的恩师梁启超写信规 劝:万不容以他人之痛苦,易自己之快乐。况多情之人, 其幻想起落鹘突;而满足宁贴也极难,所梦想之神境终不 可得,徒以烦恼,终身己耳。最可畏者,不生不死而堕落 至不复能自拔。呜呼志摩,可无惧耶,可无惧耶! 可谓字字见血,惊心动魄,但诗人仍有自己的信仰和 自己的选择:我将于茫茫人海访我唯一之伴侣,得之,我 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诗人的浪漫无边际是背叛 现实的选择,他也以后来的生命承担了选择的后果,所以 诗人也没有错,只是对一个善良的女性太过惨忍。而张幼 仪更像他的母亲,承受着自己孩子给予自己的痛苦毫无怨 言后来诗人和陆小曼生活无着落,她常常给予救济, 这看起来像个玩笑,其实是个讽刺是现实对诗人生命 过程进行的一个无伤大雅的讽刺。 诗人生命中的初恋情人是林徽音,一个绝色的美女, 也是个内敛的才女。一对浪漫无边际的诗人,爱情因彼此 的才气惺惺相“吸” ,对平庸生活的不满,于是用激越的浪 漫将它淹没,用伤感的诗歌将它忽略,用寂寞的爱情将它 占领。 他们的爱情,几乎是不食人间烟火的纯精神恋爱,是 梦呓般美好而无奈,诗人喜欢引用爱德娜那句浪漫得无以 复加也无药可救的诗:如果我突然飞了起来,你得答应我 抓住我的两只脚,好吗?不然,我就永远下不来了。 这是注定的悲剧,但谁又能说这不是最纯粹最晶莹剔 透的爱情呢?太纯粹的东西往往经不起现实的一点伤害, 原先爱情有多纯粹,后来身上的伤口就有多深。 他们是对沉默的恋人,喜欢用眼神和诗歌倾诉一切, 绝对的浪漫真实的感动。以致后来林徽音在解释为什么拒 绝给诗人回信中说:你偏要我把心底难以言喻的感受用贫 乏的语言来表达一番吗?你难道不知道沉默有着无限大的 容量? 敏感成为习惯的诗人,麻木起来更令人害怕,当诗人 沾沾自喜地把离婚的通告昭白于天下时,林徽音不辞而别, 再到后来遇到梁启超的公子,并且相爱时,她和诗人的爱 情即为灰烬。 “老奸巨猾”的梁启超对年轻人的善变心理洞 明得无以复加,知道林和徐的感情随时可以“死灰复燃” 所以安排儿子和林到国外读书,直到林心中对诗人爱 情的灰烬没有了温度 当林再一次见到诗人的时候,是他们的爱情彻底灰飞 烟灭的时候,林对诗人说道:爱做梦的人都喜欢圆明圆。 一块破石,几根残柱,任你用想像重塑昔日的锦华,真要 把它重建起来,就没有了想像,没有了怀念。志摩呀, 不要给我们的故事添一个平庸的结局吧,这样就没有诗意 了。 这不过是林以诗人能接受的方式拒绝了他,但诗人很 久之后才接受这个现实:直到很久后泰弋尔访华。诗人和 林一起陪伴,在分手后的火车上,诗人给林写了最后一封 情书,然而最终没有送到林的手中,而是被诗人的红颜知 己叔华保留。当后来叔华要把这封情书物归原主时,诗人 不是接受,而是孩子气十足地学着当年张生在西厢记 里对红娘的台词;姐姐真乃小生生平第一知己。其时,他 已经结识京华名媛陆小曼。 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孩子。 当孩子的一半浮出生活的海面的时候,让人好笑,好 气,但你却忘记记仇,他更不会。最后你还会不可思议地 被他孩子气的可爱打动。上面的两位女性,和诗人的心灵 靠的更近的时候,就是和诗人结束一段感情之后,在最不 可思议的时候。 诗人和陆小曼的相识、相知、相爱的过程,用社会道 德的眼光,陆是红杏出墙,诗人是第三者插足。但人们不 忍用道德的眼光来否定诗人,因为诗人孩子似的气质中根 本没有道德的杂质,而只有爱,忠实于心灵纯粹的爱。 人们以对孩子宽容的一切容量宽容了诗人,也成全了 诗人的爱情。 用书中的话讲,他们的相遇,就像两个圆的相切,奇 迹就在这个切点,生命的意义,也在等候这个切点。但我 想说,当等到这切点之后,生命的意义该沿着哪条河流的 方向? 陆小曼的丈夫,王赓,那位西点军校毕业的,当年随 同顾维钧出席巴黎和会的随从武官,他也像当初张幼仪成 全诗人一样的善良而伟大,和陆小曼离婚给他们自由。 诗人,从来不同意“婚姻是爱情的坟墓”这种说法, 然而被自己的婚姻求证。 他们结婚后,诗人的家庭不再给诗人以资助,交际花 陆小曼仍旧挥金如土不学无术,所以诗人不得不没日没夜 辗转于几个高校之间讲课,但仍入不缚出常常靠借贷维生。 有意思的几件小事,胡适等几位好友筹钱给诗人夫妻出国 深造的银元,陆小曼用来作演戏用的服饰;诗人让陆学习 写字,陆问诗人:我的一个香吻可以省写多少字诗人 的诗歌开始沉默无语,他的浪漫无边际被自己一手营造的 庸俗淹没,他灵感的翅膀在现实中受伤,再也飞不起来。 当在北京的胡适让诗人来北京就职时,诗人毫不犹豫 的答应了,他意识到自己该逃离一些东西了,就像叛逆的 孩子本能的知道,世界在眼中的黑白分明是不真实的。 诗人到了北京,义无反顾的,但陆小曼割舍不掉繁华 奢靡高朋满座歌舞升平慵懒浅俗的大上海生活,所以诗人 不得不常常往返于理想和现实之间他喜欢坐飞机,飞 在天上,出入云霞,俯视尘寰,其乐无穷。 终于有一次,他得到中航公司一个朋友的免费票,乘 运送邮件的济南号飞机返回北京途中,于开山失事,是年 36 岁。许多人扼腕恸哭,我看大可不必,人生犹如一篇文 章,可以长而冗余,可以短而回味无穷,至于最后一个标 点为句号、叹号甚至于耐人寻味的省略号,那就无关大雅 了。 诗人死后,陆小曼开始真正的悔过,不再贪恋热闹的 繁华而归于平静的清苦,整理徐志摩的文稿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