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_第1页
2011年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_第2页
2011年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_第3页
2011年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_第4页
2011年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1 年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4-20 2011 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面对世界经济复杂多变、我国经济增速趋缓、通胀压 力较大等严峻挑战,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观总揽全局,紧扣奋发赶超、富民强县 的主题和转变发展方式的主线,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取得长足 进步,实现了“ 十二五” 起步之年良好开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11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202.2 亿元,按可比 价计算比去年增长 14.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34.7 亿元,增长 3.8%;第 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99.1 亿元,增长 2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68.4 亿元,增长 12.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17.2%、49.0%和 33.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 GDP 为 22299 元。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2011 年,全县 32 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目标任务,成 效明显。全年新增城镇就业 4892 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8538 人。新增廉租 房 192 套,完成农村危旧房改造 1500 户。建设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 8 所,改扩建 乡镇敬老院 2 所。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 60332 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11 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49.3 亿元,同比增长 4.2%;其中种植业总产值 30.6 亿元, 增长 3.3%,林业总产值 0.4 亿元,增长 0.8%, 牧业总产值 15.3 亿元,增长 6.8%,渔业总产值 2.6 亿元 ,增长 0.1%,农林牧渔服务 业总产值 0.4 亿元,增长 4.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79.1 千公顷,总产量 43.9 万吨,比上年增长 5.4%。油料播种 14.3 千公倾,总产量 2.8 万吨;水果总产量 8.1 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 9.0 万吨,比上年下降 4.4%。水产品产量 2.4 万吨,与上年 基本持平。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全年对 6 座病险水库进行除险加固,共投入农田水 利建设资金 1710 万元。改造县乡公路 40.8 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 150.9 公里。 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 14 个。建成农村户用沼气工程 1020 户、太阳能推广应用 示范村 10 个。水东江中低产田改造 7000 余亩。范家山蔬菜基地被确定为全省 37 个 农业种植标准化示范区之一。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县建设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个,农村清洁工程 示范村 1 个。新增通电话自然村 7 个,新增 37 个行政村实现互联网宽带上网。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效益大幅提升。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 317.0 亿元,比上 年增长 37.1%,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 90.3 亿元,增长 21.3%。其中:规模工业完 成总产值 235.0 亿元,增长 53.0%;增加值 67.0 亿元,增长 26.9%;规模以下工 业完成总产值 81.9 亿元,增长 20.1%,完成增加值 23.3 亿元,增长 40.1 %。全 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 99.25 %,实现利润总额 4.2 亿元,增长 64.0 %,实现 利税 12.8 亿元,增长 63.1 %,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63.9 %,比上 年提高 53.5 个百分点。仙槎桥扳手产品达到国家行业标准,产销占全国市场份额的 70%。伟特家具成为全县第一个中国驰名商标。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 0.55 吨 标准煤,同比下降 51.3 %。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8.8 亿元,增长 8.1%。房 屋建筑施工面积 249.22 万平方米,增长 2.7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131.28 万平方 米,下降 0.61%,房屋建筑竣工价值 12.57 亿元,增长 4.8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 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 16.93 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高位运行。2011 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88.6 亿元, 同比增长 34.6%。其中,城镇投资完成 74.2 亿元,同比增长 29.7%;房地产投资 完成 12.6 亿元,同比增长 69.6%;农村非农投资完成 1.7 亿,同比增长 50.2%。 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实现新突破。 全年 86 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 36.27 亿元,有 17 个项目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其中: 娄邵铁路邵东段改造完成投资 4.4 亿元; 衡邵高速县城连接线路基基本拉通;档案馆和县委党校搬迁工程均完成主体装修;仙 槎桥 110 千伏变电站建成供电;邦盛凤凰城项目完成投资 5.8 亿元,邵阳地区第一家 五星级大酒店-邦盛国际大酒店主体封顶;福星御景城完成投资 3.6 亿元,高档商务 会所主体竣工。 五、交通邮电旅游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 893 万人次,增长 3.1%,旅客周转 量 26790 万人公里,增长 54.7%,公路货运量 715 万吨,增长 12.4%,货物周转量 67925 万吨公里,下降 43.8%。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4.30 亿元,增长 32.7%,其中邮政业 务总量 0.55 亿元,电信业务总量 3.75 亿元。全县年未拥有电话装机容量 20.2 万门。 旅游收入和游客人次高速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转变,旅 游业逐渐成为人们格外青睐的消费形式。根据全社会抽样调查,2011 年全县完成旅 游接待 97.08 万人次,旅游总收入 6.41 亿元,同比分别增长 31.7%、47.0%。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772259 万元,比上年增长 18.0%。分地域看:县城市场零售额 649565 万元,增长 17.8 %;县以下农村市场 零售额 122694 万元,增长 19.1%。 分行业看:商品零售额实现 667822 万元,增 长 16.6 %;餐饮 104437 万元,增长 28.0 %。分规模看,限额以上实现 94619 万元,增长 51.3%;限额以下实现 677640 万元,增长 14.5%。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全年自营进出口总值为 1.4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42.0 %, 其中:进口额 2278 万美元,增长 15.0 %。出口额 11722 万美元,增长 49.0%。 全县打火机出口突破 1 亿美元,单项工业产品出口居全省第一。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持续上涨。全县财政总收入达 123614 万元,比上年增长 23.4%,其 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56058 万元,增长 27.5%;上划中央“两税”33767 万元, 增长 23.0%;上划所得税完成 6955 万元,增长 22.3%;全年财政总支出 249601 万元,增长 17.3%。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64.4 亿元,增长 8.3%,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137.9 亿元,增长 8.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 额 58.5 亿元,增长 18.7%,从贷款投向看:短期贷款 34.1 亿元,增长 18.4%;中 长期贷款 24.4 亿元,增长 19.2%;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为 35.6%。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创新成果显著。全年新申请专利 213 件,引进推广各类新成果、新技术 325 项;成功创建全省首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县,邵东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 知识产权示范县。 教育事业成效明显。全年创建 8 所实事类、11 所备案类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和 3 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高考再获丰收,600 分以上考生占全省的 5%。小学适龄儿 童入学率为 100%,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 100%。高中阶段在校学生 1.92 人,初 中在校学生 4.06 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 9.84 万人。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活跃。全县艺术表演团体 1 个,文化馆 1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图 书总藏量 180 千册。广播、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85%,有线电视用户达 8 万户。 新建 15 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成农家书屋 150 个,免费送戏下乡演出 203 场。印刷 业浴火重生,小红包做成大产业,扑克等产品产销两旺,邵东成为“湖南省印刷工业示 范基地”。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 1156 个,其中 ,医院、卫生院 32 个,拥有 床位数 2768 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3346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1129 人,注册护士 959 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体育场地 40 个,其中体育馆 6 座,运动场 159 个,游 泳池 2 个,各种训练房 49 个。全县全面健身运动参加人数 8.9 万人,开展全面健身 项目 25 项。2011 年我县承办并参加了全省青少年网球锦标赛,金牌总数位居全省第 三。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总数控制较好。年末全县人口总数为 128.28 万 人,其中常住人口 90.2 万人。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 36.29 万人,农村人口为 53.91 万人,城镇化率为 40.23%;全年出生人口 11756 人,出生率为 12.9, 自然增长率为 5。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6007 元,比上年增长 15.8%。 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 139 台,拥有固定电话 75 台,移动电话 204 台。平均每百 户接入互联网的计算机 54 台,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 90 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 入 8478 元,增长 18.0%。 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城乡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城镇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 保障人数 1.01 万人,人均补差提高到 168;农村居民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人数 3.73 万人,人均补差提高到 65 元。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全面实施,全县共有 511326 人参保,凡年满 60 岁的农村老人每人每月都可以领取 55 元的养老金。 2011 年,全县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 19.2 千公顷,经济损失达 6.1 亿元。 安全生产持续好转。全年共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 106 起,死亡人数 26 人。亿 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0.13 人,下降 31.6%;工矿商贸企业生产事故死亡 人数 8 人,同比减少 3 人;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 3 人,下降 88%;全年共发生道路 交通事故 16 起,同比减少 3 起,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 1.67 人,同比下降 34.8%。 十一、资源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逐步改善。2011 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 80 公顷,因 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地 30 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470 公顷。以营林为主 狠抓造林绿化工作,完成新造林 667 公顷,退耕还林和营造林成果通过省级复查与国 家核查。全县森林面积为 100.8 万亩,森林覆盖率为 38.0%。 大力加强城镇建设,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2011 年全县城镇化水平达到 40.23%,县城绿化覆盖率达 35.2%。城管环卫等部门集中整治马路市场、户外广告、 非法营运等,县城交通、卫生、市场秩序逐步规范;机关单位积极参与创卫,广大市 民自觉维护市容市貌,成功创建省级卫生县城。 注: 1、公报中部分统计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公报中的生产总值以邵阳市统计局审核下算的数据为准。生产总值、各产业增 加值绝对数按现行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009 年邵东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公报 2011 年 07 月 11 日 2009 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克服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 不利影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积极开展新农村建设,全县经济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运行、逐步向好的势 头,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明显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09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30.9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去年增长 15.3%。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 23.3 亿元,增长 6.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 57.6 亿元,增长 20.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 50.0 亿元,增长 13.9%。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 别为 17.80%、43.98%和 38.2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 GDP 为 14803 元。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2009 年,全县 31 个为民办实事项目全部完成目标任务,成效明显。全年城镇 新增就业 4823 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达 100%,农村贫困家庭转移就业援助 1306 户。改 造县乡公路 18 公里,新建乡镇到村水泥路 440 公里。完成城镇廉租住房保障户数 1304 户。解决农村饮水 不安全 5.47 万人,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 5 所。参加城镇医疗保险 13.82 万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 88.23 万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 2 所。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是受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经济增速整体放慢, 特别是小五金、打火机等进出口贸易行业受到较大影响;二是中小企业融资困难,全县 95%以上的企业缺 乏资金,外贸企业生产经营更加困难;三是我县外出务工人员大量返乡,就业压力加大,社会各种不稳定 因素依然存在,维稳压力大;四是经济发展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2009 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6.0 亿元,同比增长 6.5%;其中种植业 总产值 19.4 亿元,增长 5.3%,林业总产值 0.3 亿元,增长 6.0%,牧业总产值 13.7 亿元,增长 9.0%,渔业总 产值 2.2 亿元,下降 1.9%,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0.4 亿元,增长 6.7%。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79.71 千 公顷,总产量 44.96 万吨,比上年增长 11.6%。油料播种 13.27 千公倾,总产量 2.4 万吨;水果总产量 7.6 万吨。全年肉类总产量 9.24 万吨,比上年增长 3.7%。水产品产量 2.45 万吨,比上年下降了 7.9%。 农业产业化稳步推进。农产品基地呈规模发展趋势,新发展优质稻基地 20 万亩、中药材基地 5 万 亩、优质油菜基地 5000 亩和黄花菜基地 3.2 万亩。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 53.9 万亩,11 个绿色食 品得到省级认证,2 个原种猪扩繁场获省通过并颁证,已有“菁州”等 4 个省级著名商标,“昭陵翠剑” 获国家级有机食品认证。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加强。全县农村公路通畅率达 80.3%,100%的乡镇通上了水泥路,100%的行政村 通达了公路。全年完成各类农村建设工程 12680 处,其中 4 个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投资 2559 万元, 改善灌溉面积 4 万亩。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2009 年,全县共确定了以公田村和楠木村为中心的两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 和 32 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农村示范村共申报建设项目 106 个,投入资金 8000 万元,完成 106 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效益不断提高。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 162.2 亿元,比上年增长 24.4%,完成 全部工业增加值 51.52 亿元,增长 21.1%。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值 105.4 亿元,增长 26.6%;增加值 32.01 亿元,增长 28.8%;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 56.8 亿元,增长 16.3%,完成增加值 19.5 亿元,增 长 15.3%。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 99.67 %,实现利润总额 2.23 亿元,增长 8.48 %,实现利税 4.90 亿元,增长 7.4 %,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49.86 %,比上年提高 34.66 个百分点。万 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 1.13 吨标准煤,同比下降 21.5 %。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投入加大。全县现有规模工业企业达 189 家,新增 39 家,纳税过 100 万元 的企业 37 家,新增 5 家。组建了 8 家企业研发机构,邀请省内外专家举办了五金产业“品牌与技术”论 坛,推广了数控机床技术,引进了“消失模”铸造技术。打火机行业申请外观专利项目 50 件,注册商标 61 个,70%以上的产品已升级为电子打火机,组建了打火机集团。现全县打火机、小五金、皮具箱包、服 装加工、中药材五大支柱产业年产值均超过 10 亿元。 建筑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6.06 亿元,增长 21.1%。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80.35 万平方米,增长 2.7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 130.38 万平方米,增长 36.24%,房屋建筑竣工价值 10.6 亿元,增长 30.09%。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 11.59 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继续高位运行。2009 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 74.7 亿元,同比增长 32.6%。 其中,城镇以上完成 65.3 亿元,同比增长 34.1%;农村投资完成 9.4 亿,同比增长 23.1%。城镇投资完成 57.4 亿元,同比增长 34.0%,占城镇以上投资总额的 87.9%,房地产投资完成 7.9 亿元,占城镇以上投资 总额的 12.1%。 重点工程建设顺利实施。全年 46 个重点项目开工 30 个,完成投资 16.22 亿元,为年度计划的 68.6。 其中:通村公路工程完成 8979 万元,通乡公路完成 3803 万元,垃圾处理工程完成 4467 万元,邵东县污 水处理工程完成 6509 万元,道路改造工程完成 4982 万元。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年末全县拥有民用汽车 24141 辆,增长 21.29%,其中:载客汽车 11167 辆, 增长 21.2% , 载货汽车 8836 辆, 增长 22.1%,摩托车 36745 辆,增长 15.7%, 其它机动车 4138 辆, 增长 19.3%。全年实现公路客运量 1960 万人次,增长 45.8%,旅客周转量 9037 万人公里,增长 40.9%,公路货 运量 813 万吨,增长 38.0%,货物周转量 124122 万吨公里,下降 6.0%。 邮电、通信业平稳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3.65 亿元,增长 32.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 0.45 亿元, 电信业务总量 3.20 亿元。全县年未拥有电话装机容量 20.1 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 11.8 万户,减少 14.5% , 拥有移动电话用户 39.8 万户,减少 7.0%。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需求持续增长。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7.2 亿元,比上年增长 19.6%。其中县城市场零 售额 32.9 亿元,增长 20.4/%,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 24.2 亿元,增长 18.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 业零售额 49.9 亿元,增长 18.4%,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 7.2 亿元,增长 27.7%。 对外经济略有下降。全年进出口总值为 1.4 亿美元,比上年下降 6.7 %,其中:自营进出口 7965 万 美元,下降 5.6 %。加工贸易进出口总额 7351 万美元,下降 0.3 %。 招商引资稳步增长。全年全县招商引资项目 40 个,到位资金 48.4 亿元。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有: 投资 3.2 亿元的污水处理厂、投资 6 亿元的北金大酒店、投资 1.5 亿元的天雄造纸厂、投资 1.2 亿元的金 峨苗木花卉市场、投资 4 亿元的中天广场综合开发等 10 个项目,新办外资企业 4 家,总投资 1124 万美元。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逆势上涨。全县财政收入达 61392 万元,比上年增长 12.1%,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36499 万元,增长 18.8%;上划中央“两税”17603 万元,增长 0.3%;上划所得税完成 7290 万元,增长 12.6%;全年财政总支出 163464 万元,增长 25.5%。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129.3 亿元,增长 18.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 存款 111.2 亿元,增长 14.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38.4 亿元,增长 36.0%,从贷款投向看:短期 贷款 23.7 亿元,增长 23.9%;中长期贷款 14.7 亿元,增长 61.4%;贷款占存款的比例为 29.7%。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2009 年,全县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 1.6 亿元,其中科技三项经费投 入 110 万元。全县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奖 17 项,申请专利 160 项,授权专利 120 项。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2009 年,全县共建设义务教育合格学校 10 所。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100%,初 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 100%。高中阶段在校学生 2.5 万人,初中在校学生 3.96 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 9.16 万人。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9 年末,全县艺术表演团体 1 个,文化馆 1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电视综合 人口覆盖率为 93.3%。全年免费送戏下乡演出 46 场,社会演出 206 场,建成农家书屋 90 家、农村综合信 息服务示范点 8 个,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文化共享工程站点 783 个。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医疗卫生机构 1151 个,其中,医院 48 个,拥有床位数 2403 张,共有卫生 技术人员 3632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1915 人,注册护士 734 人。 体育事业健康发展。全县体育场地 160 个,其中体育馆 4 座,运动场 156 个,游泳池 2 个。全年共开 展全面健身项目 22 项,参加人数达 6.1 万。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 98 个。市第二届运动会参赛 成绩喜人,获得金牌 13 块、银牌 25 块、铜牌 22 块。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总数控制较好。年末全县人口数为 122.49 万人,城镇人口 44.04 万 人,农村人口 78.45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1558 人,出生率为 9.43,自然增长率 3.7,比上年下降 0.37 个千分点。 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2252 元,比上年增 长 11.3%。平均每百户家庭拥有彩电 136 台,拥有固定电话 82 台,移动电话 168 台。平均每百户接入互 联网的计算机 50 台,接入有线电视网络的电视机 120 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6196 元,增长 16.5%。 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险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县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3.35 万人。 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2.6 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 580 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 3.87 万人。参加工伤保险 3.91 万人。参加生育保险 2.28 万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3000 人。年末全县在岗职 工 38967 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 22749 元,增长 6.2%。 2009 年,全县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 19.87 千公顷,经济损失达 6.1 亿元。 社会安全意识增强。2009 年,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0.26 人,工矿商贸十万从业人员事故死亡 率为 1.67,煤炭百万吨事故死亡率为 10.0,道路交通万车事故死亡率为 3.38。 十一、资源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生态环境逐步向好。2009 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 40 公顷,因农业结构调整增加耕 地 10 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250 公顷。以营林为主狠抓造林绿化工作,完成新造林 667 公顷。 全面实施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工程,完成项目投资 1600 万元,受益农户 3.8 万户。 大力加强城镇建设,人居环境不断改善。拓展城区面积 0.6 平方公里,城镇化水平达到 35.95%。 县城绿化覆盖率达 27.21%,人均绿化面积 2.34 平方米。完成县城城镇体系规划和县城总体规划修编,规 划面积 35 平方公里。体育馆、污水处理厂和无害化垃圾处理场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城区安装果皮箱、 接管垃圾中转站、翻新人行道板,完善了城市公用设施,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市容市貌明显改观,创卫 工作取得成效。 邵东县 2007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 统计公报 2007 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工作全局, 大力推进“三化”进程,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年度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7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90.87 亿元/B,比上年增长 10.3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2.25 亿元,增长 4.9%,第二产业增 加值 35.47 亿元,增长 14.8%,第三产业增加值 33.14 亿元, 增长 9.3%。人均 GDP 为 9386 元,比上年增长 12.11%。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24.5%、39.0%和 36.5%。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全县涉及“八件实事”的 20 个 考核项目全部完成目标任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4211 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 2500 人。 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 2916 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 2860 人;工伤保险 新增参保人数 3500 万人。建设城镇最低收入家庭廉租住房 800 平方米。实际参加农村合作 医疗农民 78.37 万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 3 所,集中入住五保对象 75 人。 国民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二是财政收入增长过慢,财政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5.06%,仍然偏低;三是就业和再 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四是物价涨幅偏高,年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6.4%,同比上升了 4.7 个百分点,部分低收入群众的生活压力增大;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较薄弱,抵御自然 灾害的能力不够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增 长较快。2007 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36.2 亿元,同比增长 5.2%,其中农业总产值 17.38 亿元,增长 5.0%,林业总产值 0.20 亿元,增长 6.9%,牧业总产值 16.41 亿元,增长 5.8%,渔业总产值 1.86 亿元,增长 2.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0.31 亿元,增长 0.1%。全 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71.6 千公顷,总产量 40.8 万吨,比上年增长 1.2%。油料播种 6.92 千 公倾,1.27 万吨,增长 14.1%;水果总产量 7.16 万吨,减少 1.1 %。全年肉类总产量 10.29 万吨,比上年增长 4.5%。水产品产量 2.63 万吨,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 农业 优化内部结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 38.81 千公顷,比上年增 长 7.6%,占稻谷种植面积的 69.8%,高档优质稻突破 12 万亩,建立了 5000 亩黄花菜标准 化生产基地、5000 亩玉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0 亩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全年出栏 肉猪 137.3 万头,同比增长 4.8%。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228 家,其中规模企业 26 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共投入农村基 本设施建设资金 8500 多万元,完成水利工程 1.2 万处,改善灌溉面积 5.8 万亩。通乡公路 完成水泥硬化 69 公里, “通畅工程”完成水泥硬化 496 公里,新建沼气池 405 口。退耕还 林新造面积已通过省、市验收。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 全县共确定 124 个示范点,已有 107 个开工,已峻工 73 个。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 300 万元, 各部门投入 648 万元,广大群众自筹资金 1012 万元,捐款 420 万元用于示范点建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 127.4 亿元,比 上年增长 23.7%,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 31.4 亿元,增长 14.7%。其中:规模工业完成总产 值 55.1 亿元,增长 40.4%,增加值 18.6 亿元,增长 61.7%;规模以下工业完成总产值 72.3 亿元,增长 14.3%,完成增加值 12.8 亿元,增长 10.4%。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 高,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 99.6%,实现利润总额 1.97 亿 元,增长 53.9%,实现利税 4.61 亿元,增长 59.0%,规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262.14%,比上年提高 62.3 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现有规模工业 企业 124 家,新增 17 家。新办固定资产投资在 1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167 家,其中:投 资 1000 万元以上的 36 家。 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入园企业 93 家,其中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 19 家,投资 1000 万元以上的 9 家。皮具生产加工基地被确定为省创业基地, 入基地企业 36 家。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4.1 亿元,增长 1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73.91 万平方米,增长 8.8%,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 包建筑企业总产值 8.3 亿元,房屋建筑竣工产值 63875 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逐年递增,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7 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 计完成 38.64 亿元,同比增长 42.06%。其中,城镇以上完成 32.84 亿元,同比增长 43.55%;城镇投资完成 28.0 亿元,同比增长 44.5%,其中 500 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 17.3 亿元,占城镇投资的 89.3%,比去年同期增长 17.3%,农村投资完成 5.8 亿,同比增长 34.2%。 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顺利。县政府确定的 27 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 完成投资 6.78 亿元。其中:通村公路工程完成投资 12524 万元,垃圾处理工程完成 3200 万元,开发区路网建设完成 6950 万元,县人民医院门诊大楼 1610 万元,火厂坪工业基地 完成 3495 万元。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完成 公路客运量 1587 万人次,增长 0.1%,公路货运量 750 万吨,增长 39.9%,货物周转量 66750 万吨公里,增长 39.9%,旅客周转量 68300 万人公里,增长 0.1%。年末全县拥有民用 汽车 8808 辆, 增长 12.2%,其中:载客汽车 5413 辆,增长 27.8% , 载货汽车 3395 辆, 减少 7.0%, 摩托车 11414 辆,增加 137.8%, 其它机动车 1765 辆, 增长 34.4%。 邮电通 信业稳步发展。全年邮电业务总量 2.97 亿元,增长 18.5%。全县年未拥有电话装机容量 18.8 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 16.4 万户,增长 15.5% , 拥有移动电话用户 24.0 万户,减少 19.2%。电话普及率 47.9%(按户计算) 。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 费需求稳步增长,消费市场持续升温。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40.83 亿元,比上年 增长 17.4%。其中县城市场零售额 21.6 亿元,增长 17.3/%,县以下农村市场零售额 19.3 亿元,增长 17.5%。 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 38.1 亿元,增长 17.4%,餐饮业 2.7 亿元,增长 17.4%。 对外经济合作大幅增长,出口贸易再迈新台阶。全年出口 总值为 12000 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11.1%,其中;自营出口 5930 万美元,增长 86.2%。加 工贸易进口 1236 万美元,出口 3441 万美元。 招商引资取得新的成绩。全县共 引进项目 135 个,其中外资项目 3 个,到位资金 957 万美元,内资项目 132 个,到位资金 24.43 亿元,增长 50.5%。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稳中有进。全县财 政收入达 47393 万元,比上年增长 16.2%,其中县级一般预算收入完成 26941 万元,增长 13.9%;上划中央“两税”14391 万元,增长 20.2%;上划所得税完成 6061 万元,增长 17.7%;全年财政总支出 86506 万元,增长 44.3%。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长。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 90.59 亿元,增长 13.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 79.37 亿 元,增长 11.7%。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 24.07 亿元,增长 24.0%,从贷款投向看: 短期贷款 13.9 亿元,增长-20.4% ;中长期贷款 10.17 亿元,增长 435.3%;贷款占存款的 比例为 26.6%。 八、科学技术与教育 科技事业继续发展,科技工作取 得新成效。全县共取得各类科技成果奖 31 项,增长 52.6%,申请专利 117 项,授权专利 80 项,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 18 项,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育 事业不断发展。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为 99.9%,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 99.7%。高中 阶段在校学生 2.88 万人,初中在校学生 4.13 万人,普通小学在校学生 8.66 万人。 九、文化、卫生与体育 文化、卫生、体育事业稳步发展。2007 年末,全县艺术 表演团体 1 个,文化馆 1 个,公共图书馆 1 个。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 110%,广播综合 人口覆盖率为 94.5%,有线电视用户达 6.4 万户。 卫生事业继续发展。全县医疗 卫生机构 246 个,其中,医院 41 个,拥有床位数 1639 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 2090 人,其中 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 1037 人,注册护士 519 人。 体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 体育场地 2306 个,其中体育馆 4 座,运动场 800 个,游泳池 2 个,全县全面健身运动参加 人数 48 万人,开展全面健身项目 15 项。 十、资源和环境保护 环境保 护力度不断加大,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2007 年全县建设占用耕地 150.5 公顷,因农业结 构调整减少耕地 0.5 公顷,土地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 1.27 公顷。全县有查明资源储量的 矿种 14 种。全县森林覆盖率 35.8%,比上年提高 0.3 个百分点。 大力加强城镇 建设,城镇面貌不断改观。全县共完成城建投入 10.2 亿元,其中城镇基础设施投入 3.60 亿 元,扩展城镇面积 2.2 平方公里。城区基础设施改造完成投资 6800 万元。小城镇建设步伐 加快,各建制镇扩展面积 1.3 平方公里,完成城建投入 3.5 亿元,其中基础设施投入 1.15 亿元。全县城镇化水平为 32.48%。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计划生育工作进一步加强,人口总数控制较好。年末全县人口数为 120.18 万人,城镇人口 41.01 万人,农村人口 79.17 万人,全年出生人口 12838 人,出生率为 10.7,自然增长率 5.22,比上年提高 0.34 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进 一步提高。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9390 元,比上年增长 14.1%。平均每百户家庭拥 有彩电 122 台,拥有普通电话 86 台,移动电话 150 台。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 4517 元,增 长 9.1%。 社会保障工作全面发展。全县年末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 40000 人,领取 失业保险金人数 2500 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 2600 人,参加医疗保险人数 30860 人,国有 企业下岗职工进入再就业服务中心 4211 人。年末全县在岗职工 38166 人,在岗职工平均工 资 19234 元,增长 37.2%。 2007 年,全县农作物遭受自然灾害面积 16.18 千 公顷,经济损失达 3.9 亿元。 社会安全意识增强。 2007 年全县发生安全事故 192 起,比上年下降 52 %,死亡 61 人,同比上升 8.8%,受伤 157 人,同比下降 27.0%。 直接经济损失 227 万元,其中亿元 GDP 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 0.63 人,工矿商贸企业从 业人员十万人死亡 10.5 人,煤炭百万吨死亡 28.7 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 73.14 人。 来源: 邵东县统计局 邵东县 2008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计公报 2009-5-5 9:22:53 邵东县商务局 2008 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特大自然 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极开展招商引资, 全县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人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实现了年度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合 国民经济较快发展。初步核算,2008 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 107.5 亿元,比上年增 长 12.8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 23.2 亿元,增长 6.3%,第二产业增加值 45.1 亿元, 增长 16.1%,第三产业增加值 39.2 亿元, 增长 12.8%。人均 GDP 为 11785 元,比上年增 长 25.6%。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 21.58%、41.97%和 36.45%。 八件实事圆满完成。全县涉及“八件实事”的 30 个考核项目全部完成目标任务。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 5138 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就业援助达 100%,农村贫困家庭 转移就业援助 1800 户。新建城镇廉租住房 6323 平方米,新建经济适用房 3240 平方米, 新建农村安居房 100 户。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 27933 人,新建乡镇到村水泥(沥青)公 路 483 公里,改造县乡公路 29.7 公里。新建、改建乡镇卫生院 20 所;参加城镇医疗保 险 43256 人;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 80.73 万人。扩改建乡镇敬老院 2 所,集中入住五 保对象 70 人。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一是经济增长方式仍较粗放,产业结构不够 合理;二是财政收入增长过慢,财政总收入占 GDP 的比重为 5.09%,仍然偏低;三是就 业和再就业形势依然严峻。四是物价涨幅偏高,年底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 105.9%,同 比下降了 0.5 个百分点,部分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压力仍然较大;五是农业基础设施还比 较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够强。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较快。2008 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 产值 37.3 亿元,同比增长 6.6%;其中种植业总产值 18.5 亿元,增长 5.9%,林业总产值 0.27 亿元,增长 3.0%,牧业总产值 16.2 亿元,增长 8.3%,渔业总产值 1.98 亿元,增长 2.2%,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 0.36 亿元,增长 2.1%。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到 64.99 千 公顷,总产量 40.29 万吨,比上年增长 4.2%。油料播种 4.84 千公倾,0.73 万吨,增长 16.2%;水果总产量 7.46 万吨,增长 4.2 %。全年肉类总产量 8.91 万吨,比上年增长 8.0%。水产品产量 2.66 万吨,比上年提高 1 个百分点。 农业优化内部结构,产业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县优质稻种植面积达 36.53 千公 顷,比上年增长 2.6%,占稻谷种植面积的 69.8%,高档优质稻突破 12 万亩,建立了 5000 亩黄花菜标准化生产基地、5000 亩玉竹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5000 亩优质稻标准 化生产基地。全年出栏肉猪 120.72 万头,同比增长 8.0%。全县现有农产品加工企业 232 家,其中规模企业 26 家。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全年共投入农村基本 设施建设资金 8600 多万元,完成水利工程 1.12 万处,改善灌溉面积 5.8 万亩。通乡公 路完成水泥硬化 29.7 公里,“通畅工程”完成水泥硬化 483 公里,新建沼气池 1832 口。 退耕还林新造面积已通过省、市验收。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示范点建设初见成效。全县共确定 124 个示范点,已有 107 个开工,已峻工 107 个。县财政拨付专项资金 320 万元,各部门投入 650 万元,广 大群众自筹资金 1100 万元,捐款 420 万元用于示范点建设。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县完成全部工业总产值 130.4 亿元,比上年增长 38.7%,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 40.4 亿元,增长 17.8%。其中:规模工 业完成总产值 81.6 亿元,增长 48.1%;增加值 24.35 亿元,增长 25.7%;规模以下工业 完成总产值 48.8 亿元,增长 19.6%,完成增加值 16.1 亿元,增长 19.6%。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主要产品产量增长较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 99.18%,实现利润总额 2.02 亿元,增长 20.75%,实现利税 4.45 亿元,增长 43.4%,规 模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 305.19%,比上年提高 73.5 个百分点。 企业规模不断扩大。全县现有规模工业企业 156 家,新增 32 家。新办固定资产投 资在 100 万元以上的工业企业 169 家,其中:投资 1000 万元以上的 38 家。 园区建设力度加大。入园企业 30 家,其中投资 500 万元以上的 30 家,投资 1000 万元 以上的 9 家。皮具生产加工基地被确定为省创业基地,入基地企业 36 家。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 4.7 亿元,增长 2.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 175.49 万平方米,增长 8.5%,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总产值 95.1 亿元,房屋建筑竣工产值 808214 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逐年递增,投资总量进一步扩大。2008 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 计完成 56.36 亿元,同比增长 45.9%。其中,城镇以上完成 48.68 亿元,同比增长 48.3%;城镇投资完成 42.8 亿元,同比增长 54.4%,其中 500 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 14.5 亿元,占城镇投资的 33.9%,比去年同期增长 17.3%,农村投资完成 7.68 亿,同比增长 26.9%。 重点工程建设实施顺利。县政府确定的 32 个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完成投资 16.2 亿元。其中:通村公路工程完成投资 13669 万元,垃圾处理工程完成 1850 万元, 邵东县污水处理工程完成 3400 万元,道路改造工程完成 432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