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4月21日多省联考_第1页
2012年4月21日多省联考_第2页
2012年4月21日多省联考_第3页
2012年4月21日多省联考_第4页
2012年4月21日多省联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2 年 4 月 21 日多省联考申论热点 【热点案例】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社会结构的改变,原有 的以“单位制”为基础的城市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被打破,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汇 聚到城乡社区,越来越多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项沉淀到城乡社区,越来越多的居民生 产生活需求集中到城乡社区,城乡社区日益成为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支撑 点。而原有的管理体制机制以及方式严重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我们改革和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模式和方式,提高政府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十二五”规划纲要强调,强化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全面开展城市社区建设,积 极推进农村社区建设,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 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考点分析】 1.当前社区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矛盾有: 第一,社区服务的性质定位不清楚。社区服务在本质上是属于福利服务还是盈利服务, 或者它在服务项目上如何进行区分。 第二,社区服务功能普遍薄弱。目前社区普遍存在经费不足、硬件设施不齐全等问题, 导致社区服务功能不能满足群众需求。 第三,社区服务的队伍建设问题。 第四,体制不顺,权责不明; 第五,社区服务的行政化问题。 注意:实际考试中务必结合给定资料中具体问题进行概括与分析,不能盲目作答。 2.解决好社区管理与服务中的各项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第一,有利于社会发展战略的调整。即由经济增长型转向社会全面进步的发展观格局; 第二,有利于国家工业化转向社会现代化的发展。 第三,有利于社会管理体制的转轨和城市管理重心的下移,赋予社区管理以充分的条 件。 3、基本对策: 第一,推进社区社会保障服务。 第二,推进社区救助服务。 第三,推进社区文化、教育和体育服务。 第四,推进社区流动人口管理服务。 第五,推进就业服务。 第六,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城市基层政府提供社区公共服务。 第七,支持社区开展自助和互助服务。 【精彩论述】 胡锦涛同志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在社区。这是对这些年社区工作在城市基层所 发挥作用的充分肯定。社区工作的前景是无限的,社区工作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2012 联考申论热点:群体性事件 【背景材料】 2000 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转型,社会利益格局的调整, 新问题、新矛盾不断增多。2005 年 6 月安徽池州事件、2007 年 1 月四川达州事件、2007 年 6 月广东河源事件、2008 年 6 月贵州瓮安事件、2009 年 6 月湖北石首事件、2010 年 04 月黑龙江富锦长春岭事件、 2010 年 6 月安徽马鞍山事件等。 群体性事件呈上升趋势,成为影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突出问题,成为各级党政 机关亟需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一方面,要从理论上承认群体性事件是利益纷争, 就必须认可那些群众都是有血有肉的公民,他们生活在中国社会的最底层,其诉求不过是 为了生存。另一方面,现在有那么“群众意见很大”就不再是个别地域性的问题,而逐渐成 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 【考点分析】 一、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 1.社会贫富差距拉大。社会不满群体存在,个别不法分子借机煽动部分群众的不满情 绪。 2.政府转型期服务意识不强,群众沟通、协调机制不健全。职工经济利益和民主权利 受到侵犯。群众诉求渠道不畅通;领导干部不倾听群众呼声,不关心群众疾苦,使小矛盾酿 成大矛盾; 3.群体性缺乏心理因素诱导。人们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复杂化; 4.社会管理方式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群众日益增长的民主意识不相适应。 二、防范群体性事件发生的主要对策: 1.依靠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做好群众工作; 2.加强农村基层建设,提高农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 3.充分发挥基层治保,调解组织的作用,促进农村稳定; 4.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法制意识; 5.加强调研,做好群众性事件前期预防和善后工作。 6.加强情报信息工作,做到发现事态迅速制止; 7.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严格依法办事、文明办案、取信于民; 8.加强侦控工作,严格区分事件性质、分类处置。 2012 联考申论热点:司法公信力 【背景】 公开纠正冤假错案,公开审理典型案件,公开面对社会监督,司法公信力在阳光下塑 造。河南平顶山鲁山县人民法院天价过路费一案再审现场,当事人、法官、律师吸引着全 社会的关注。此外,还有 40 多家媒体参与旁听,正是借助他们,这场判决的细节一一呈现 在公众面前。98 矿难公开审理,30 多家媒体到场。瘦肉精案,邀请 400 人参加旁听,电 视直播。而在早之前,还有赵作海案,2010 年就此共召开了 13 次新闻发布会。公开是人 们从几个典型案例中看到的统一特征。 在这一系列的公开之下,效果开始显现。根据人民日报的报道,在全国法院受理 案件数普遍上升情况下,河南法院首次呈现下降趋势。河南法院的公信力,出现的态势是 上升。 【注意事项】 1、司法公信力基本任务有:司法具有公信力是司法的本质要求,是建设法制国家的内 在要求。 2、我国司法领域存在的问题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具体 问题务必结合给定资料进行概括与分析。 3、基本对策: 第一,体制上要理顺,使对法律依法审判、独立审判、正确履行宪法赋予的职责加强 维护。把依法治国写进了我们宪法之中去,要求我们国家行政机构要在法律的范畴中去作 为,去行政。 第二,法官的素质需要逐步的提高,法官队伍的建设需要得到加强。提高法官的办案 经验,和法官的职业道德。不断的要提高老百姓法律意识,加强社会监督。 第三,通过各种渠道,提高政府回应效率。塑造司法公信力,正确地去面对错案。公 开、坦诚、真诚地去面对错误,并且及时地纠正,还正义以他本来的状态,可以强化司法 的公信力。其次,司法公信力的塑造其实是需要我们实事求是,而且最重要的是对于各种 各样的监督里面反映出来的问题,要有回应。因此在这个过程中,媒体不仅仅有监督,而 且能够通过这种监督得到另外一方回应,这样一来一往公信力会上升。 【相关评论】 最关键还是因为它是一个热点案件,它已经被放到聚光灯下,它有社会的关注度。 司法的精髓绝不是照搬条文,而必须关注民生,体察民意,全面准确理解和适用。循 天理、遵国法、顺民情,方能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任何国家的法律在实施过程中都会考虑法律的规则得到实现,同时也会考虑到社会对 这种规则实行的认同程度,所以说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并不一定就是一个我们特有 的问题:第一,天理、国法、民情。充分说理,将三者怎么结合起来,如果能够有充分、 细致、具体说明理由,这样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第二,说理的过程和说理的本身充 分对外部公开,如果讲的道理,而且道理本身又是对外公开的,那么我想很多时候这种法 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统一就可以得到实现。 【背景链接】 2012 年 3 月 5 日,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今年年底 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 盖面。增加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加强城乡低保和社会救助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 事业和慈善事业。加强各项社会保障制度衔接。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 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加强社保服务能力建设,有条件的地方可 对各类社保经办机构进行整合归并,有些服务可委托银行、商业保险机构代办。加快全国 统一的社会保障卡发放。 【标准表述】 1.关键词:全覆盖 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史上的里程碑事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在今年年底前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 保险制度的全覆盖。 “这一目标振奋人心。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宋晓梧表示,城乡 居民养老保险制度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我国社会保障建设史上具 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事件。能够在今年全面实现养老全覆盖的目标,并且提前 8 年完成任 务,十分不容易,这显示了中央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加快民生建设的决心。 2.关键词:均衡化 加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 去年我国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人均增加 1680 元,有 5700 多万人从中受益。国家 已连续 7 年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养老金,在实现了基本养老全覆盖的目标后,政府未来的工 作重心应该放到如何实现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养老保障均衡化上来。我国企业退休人员 的养老金水平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退休金水平还存在较大差距,在完成养老全覆盖的任 务后,如何按照“十二五” 规划提出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方向平衡不同群体间的养老保险 待遇水平问题,成为我国养老制度面临的最大问题。他指出,应加快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养 老制度改革,让同等学力、同等资历的企业人员能够享受到与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相同的养 老待遇。此外,还应该逐步缩小社会保障的地区差距,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等措施,让 不同地区居民享受到同等的社会保障水平。 3.关键词:增来源 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的全民共享机制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多渠道增加社会保障基金,加强社会保险基金、社会保障基金投 资监管,实现保值增值。增加社会保障基金的重要突破口就是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金全 民共享机制,将国家资源和国有资本产生的收益用于增加社保基金。 宋晓梧介绍说,我国目前社保基金管理总体情况不错,每年平均实现了 9%以上的收 益。但也应看到,目前社会整体资金面比较紧张,很多企业面临融资难,一方面是大量资 金躺在社保账户里,一方面是大量企业需要发展资金。应打通瓶颈,在实现社保基金保值 增值的同时,为经济发展注入更多活力。 社保基金首要的目标是安全,养老金是大多数人的养命钱,因此对于养老金入市必须 慎之又慎。我国当前资本市场还在健全过程中,波动风险相对较大,需要慎重对待养老金 入市问题。在当前情况下,可以考虑划定一个比例,比如 20%以下的养老金用于股市投资。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健全,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加大投资比例,既满足社会融 资需求,又能实现养老金保值增值。 教育投入首破 GDP4% 【背景链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扎实推进教育公平。深入贯彻落实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经 过 25 年坚持不懈的努力,全面实现“两基”目标。免除 3000 多万名农村寄宿制学生住宿费, 其中 1228 万名中西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生活补助。建立起完整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 助体系。初步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 推动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提高幼儿入园率。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加强中小 学教师培训工作,扩大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首 届免费师范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90%以上在中西部。 财政部 2012 年预算报告中提出,全国财政性教育支出将达 2.2 万亿元,首次突破 GDP4%,体现了党和国家关注民生、振兴发展教育的坚定决心。 【标准表述】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国必先强教。只有一流的教育,才能培养一流人才,建设一流 国家。保证教育的科学发展不仅需要确立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还需要教育内部深化改革, 更新教育观念,创新教育模式,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特别是在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 深化改革。 教育改革是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教育发展的三十年也是 教育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面临着新的形势、新的要求,群众新的期盼,大力推进教育事业 科学发展,仍然需要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 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教育的科学发展,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现代办学 理念,在人才培养、考试招生、办学体制、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大胆创新。 二是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学校要以教学为中心,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 生的主体作用,改变教育的行政化倾向。 三是努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公平,使教育资源更多向 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确保每个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等原 因而失学。学校还是要办出自己的特色。鼓励出名校、出名师、出名人。 四是大力倡导教育家办学。充分发挥教育家的办学才能和特长,让那些有终身办学志 向的人不受任何名利干扰诱惑,完全献身于教育事业。 五是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在新的起点,国家教育经费投入应该在促进惠及全民的公平 教育、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提供更加丰富的优质教育等方面加大力度,同时要提高教育 经费的使用效益,加大对教育经费使用的监督和管理,切实保障教育经费取之于民,用之 于民,真正使教育发展的成果惠及千家万户。 2011 年福建省公务员考试申论预测试卷 答案 范文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分析驾驭材料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言语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 40 分钟,作答 110 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然后按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的位置。 二、资料 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农村青壮年富余劳动力输出逐年增多,由此带来一个亟待关 注的社会问题很多农村孩子成为没有父母照料的“留守儿童” 。这些孩子大多处在身体 和心理快速发育的童年和青春期,因为得不到父母的悉心照料,产生了不少引人深思的问 题。为了深入剖析“留守儿童”现象,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2007 年 5 月,中国县域 经济报社与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对辽宁部分地区的农村中小学生进行了一次关于 “农村留守儿童状况”的问卷调查。 通过对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被调查的 525 人中,有 313 人的父母双方都在 外打工。有 6533%的留守儿童的父母是一年甚至一年以上才回家一次;有将近七成的留 守儿童希望父母能回到自己的身边,和自己在一起;有 6457%的留守儿童明确表示由于 父母不在身边,自己的学习受到了影响;留守儿童中有 5028%要在休息日或者是假期里 承担起帮助家里做家务活和农活的责任;将近七成的留守儿童不认为自己有“很多”的朋 友;有接近一半的孩子最想感谢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而是天天照顾着自己的人。 2由于年龄小自制力差、得不到家长的帮助等因素,目前留守儿童出现的主要问题是 道德滑坡、学习偏差、心理失衡与安全隐患。 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梁副主席认为,这些问题是由城乡二元制结构造成的: 农民工无法承担子女入学的高昂费用与各地不同教材影响教育衔接,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 这一群体的产生;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形 成落差;农村学校课程设置与儿童身心发展不相适应等。 对此,梁副主席也相应提出了一些标本兼治的对策与建议。加快户籍制度改革,逐步 消除城乡差距,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在城乡间的有序流动,梁副主席认为, “这是解决农村 留守儿童的根本所在” 。 据全国人口普查显示,现在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有 2000 万人。随着我国经济发 展和社会转型,劳动力结构变化,更多的儿童将被留在家中。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 “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已高达 18至 22。 “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 等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 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受民盟中央的委托,2007 年 5 月中旬,民盟中央妇委会 对在京务工的留守儿童父母开展了一项问卷调查;并就“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 ,召集了 来自河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农民工输出大省的部分农民工进行了座谈。此次调查共收 到问卷 44 份。从问卷调查中反映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对留在家乡孩子的担心与无奈,和 隐含着的一些社会问题。 在这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问卷调查中显示: 农民工对孩子最担心的是:有 63的被调查者担心监护人不良嗜好可能会传给孩子; 133的人担心无法照顾好孩子的生活;55的人担心无法保证孩子的安全;2289% 的人担心无法辅导孩子的学习;149%的人担心监护人太溺爱孩子;165% 的人担心管 不住孩子;11%的人担心不能和孩子很好地交流沟通; 39% 的人担心孩子生病不能及时 就诊。 农民工对孩子尽父母之责的方式是:80%的被调查者回答每周与“留守儿童”通电话 一次,12% 的被调查者是用发手机短信的方式与孩子联络 ,8%的被调查者大约一个月给孩子 写一封信。当问及如果孩子出现问题,如生病或逃学等监护人无法解决的问题时您会如何 处理?有 412的人回答说自己马上回去;206的人说打电话找孩子的老师; 1559的人回答打电话找其他亲戚;另有 1559的人回复打电话找自己的朋友;打电 话找村委帮忙的仅占 63。 农民工的最大愿望是:95%的人希望农村多办、办好寄宿学校;69% 的人希望老 师最好能代管孩子;149% 的人希望老师和学校要经常与监护人联系,交流情况;143% 的 人要求加强对网吧和游戏厅的管理;127%的人希望老师加强孩子的心理辅导工作。 农民工的最大期盼是:有 91的农民工想带孩子一起来城市生活。但受限于经济条件、 生活环境,以及工作太艰辛等原因而不能实现。因此,在问卷中农民工提出希望工作所在 地的政府、学校、群众团体,能够帮助解决如下问题:解决收费问题,取消借读费用,与 城市学生同等待遇;解决寄宿问题,政府出面多办农民工子弟学校,多建农民工经济适用 房。 民盟中央妇女委员会在中国石化工程建设公司召开了“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座谈 会。10 名来自河北、山东、四川、重庆等地的农民工说出了心中的期待:对农民工孩子实 行“双学籍” 。即在北京和户口所在地都有学籍,孩子初中前与父母在京上学,既可以督促 孩子学习,又不致感情疏远,高中后孩子基本自立,回家乡读书;在京农民工子弟学校由 政府承办,做到收费合理,利用北京有利的教师资源,提高教学质量,给农民工子弟创造 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 民盟中央针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建议 加强全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注,充分发挥社会和政府力量。通过广泛的宣传,引导社 会各方共同参与,营造关爱留守儿童的良好环境。建议成立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协调机构, 并吸纳规范有关社会组织,整合资源,彼此之间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充分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及时调整人口管理体制,通过相关 政策的制定,将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农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适当 鼓励、帮助农民工将子女带到城市上学和生活,充分发挥家庭难以取代的教育功能。 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咨询疏导体系。心理健康是留守孩子面临的最大难题。通过建 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员资格认证制度,着手培养一批有一定水准的心理教育咨询队伍, 为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提供人力资源。 推进寄宿制学校和农民工子弟学校的建设。寄宿制学校可以兼顾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更有利于学生的安全,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困难留守儿童给予适当补助,以保证正常学 习和生活。 42009 年 3 月 29 日下午,万年县一名辍学流浪在外近一个月的留守儿童吴某,因肚 子饿潜入陈营镇下陈村一居民家中寻找食物,被人发现后送往该县城区派出所。该所民警 了解情况后,积极出手援助,使其生活有了着落,不再流浪。 29 日下午 5 时许,该县公安局城区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称,有一名十多岁的儿童到居 民家中“偷盗”被抓。民警赶到现场时,只见一个十二岁的孩子全身脏透,稚嫩的脸庞露 出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民警随即将其带回派出所,用毛巾替他擦净脸和手,当了解其是 因饥饿而到居民家中寻找食物时,民警又为他买来煎饼、饼干和牛奶,并对其讲述法律知 识。 经了解,这个孩子姓吴,1997 年 5 月生,系万年县齐埠乡盘田金坎村人,父母均外出 打工,爷爷奶奶已故,由其年迈的太公太婆抚养。因其太公太婆年事已高,照顾吴某显得 力不从心,于是吴某一直受到“冷落” ,于上月辍学流浪,迄今已达月余,每天露宿街头、 食不果腹。民警从盘田村干部处证实孩子的情况后,考虑到其太公太婆已无力管教,而其 父母又暂时无法回来,如再将其送回家中,很有可能会再次外出流浪,于是将其送到县福 利中心。 5虽然跟其他省份或广东以往的做法相比, “七年入户” 、 “五年入学”的规定无疑是 个进步;但这个进步其实是非常有限的。 例如“七年入户” ,准确的说法其实是“居住证持证人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并缴纳 社会保险费满七年可以按照居住地的有关规定申请常住户口” ,而且过去已经居住的时间是 不计算在内的。 “在同一居住地连续居住”给政府扣留“流动人口”的权利留下了很大的操 作余地:到底是在广东省连续居住还是需要在特定的市、区甚至街道连续居住,或者必须 在同一所房子里连续居住?退了房子、辞了工作后回老家住两个月再回广东同一区、县重 新租房、就业还算不算连续居住?“居住地的有关规定”也可能另外增加入户的门槛。 即使办理居住证后子女无条件“五年入学” ,我觉得也是不可忍受的。现代社会孩子 不入学是难以想象的。对于大部分工薪阶层的人(包括农民工)而言,是没有能力送孩子 上昂贵的私立学校的。不能享受与本地人同样的受教育待遇,实际上意味着这些孩子被迫 留在老家,成为所谓“留守儿童” ,不能享受跟父母在一起的天伦之乐。 古今中外,跟父母一起生活对孩子来说都是最重要的权利,是孩子幸福的源泉。迫使 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分居的政策或法律都是难以让人接受的,是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从 长远来看也是不利于整个社会的。 宪法第 49 条规定:“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但是对孩子的保 护不同于对成年人的保护,仅仅是保障没有人积极地侵犯他们是不够的。他们缺少自我保 护能力,水、火、电、气、天气的变化、细菌和病毒的流行都可能危害他们,他们柔弱的 心灵需要父母的呵护,他们不良的习惯需要父母矫正。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属往往 因为年龄太大或自己也有孩子而力不从心,隔代抚养往往容易溺爱,孩子对父母之爱的渴 望更非其他人所能满足。 “留守儿童”跟生活在父母身边的儿童相比,一般学习成绩较差,安全隐患较多, 性格比较孤僻、自闭、自卑,不少人染上了抽烟、喝酒、赌博、偷摸恶习。迫使孩子和他 们的父母分居的政策或法律拆散了家庭,伤害了母亲,也伤害了孩子,跟宪法第 49 条 的规定是背道而驰的。 根据 2005 年全国 1%人口抽样调查的抽样数据推断,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约 5800 万人, 在全部农村儿童中留守儿童的比例达 2829%,其中 92%以上为中小学在校学生。 可见我国的“留守儿童”非常之多,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义务教育不接 纳非户籍人口则是产生“留守儿童”的主要原因。 仅仅靠广东一省的改革,确实可能导致“流动人口”入户、入学压力过大难以承受的 问题。但是如果沿海各省和内地各大城市同时消除对“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不平等待遇, 我觉得并不存在什么承受不了的压力。尤其是考虑到我国近年出生人口不断下降,越来越 多的校舍和教学设施闲置,这就更不成为问题。 所以依我的看法, “五年入学”不是因为时间太短而超过人口流入地的承受能力,而 是因为时间太长而危害数量庞大的“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6面对记者的提问,重庆市南川市鸣玉镇石龙村的留守儿童小红趴在自家破屋门口 的小木桌上掩面痛哭起来。她今年 12 岁,却已经整整 11 年没有见过外出打工的父母。杳 无音信的父母走前还留下几万元债务和年过六旬的爷爷奶奶。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和粮食 都被上门逼债的人抢走了。坚强的老人靠租种 8 户人家的农田来抚养孙女、偿还债务勉强 度日,但至今仍有八千多元没还完,家里唯一的电器是只能收到一个频道的黑白电视机。 “这么多年没回来过,也没有音信,我都不记得他们的模样,我恨他们,不想看见他们, 他们回家我也不会认。 ”小红哭着说。 亲情的缺失甚至使得一些留守儿童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鸣玉中学初三学生小院的父 母在福建打工,已经两年没回过家,他渐渐变得不爱学习,成绩不断下降。产生厌学心理 的小院于是有了辍学打工的想法,因为没有路费,他就去拦路抢劫,被警察抓获,关在看 守所 4 个月。 “平时和我一起玩的几乎都是留守儿童,没人管,没心思学习。每天逃课,上 网打游戏或者聚众打架。 ”他说。 广东信宜市北界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小梅在日记中写道:“星期六回家,家里空荡荡的, 不知道干什么好,感觉整个家冷冰冰的。每当听到别人的爸爸妈妈喊自己孩子回家吃饭的 声音时,我就感到特别伤心,有时还禁不住想哭。 ” 7不少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的父母,之所以忍心抛下孩子,最重要的动机是:为了孩 子。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目前的辛苦,多赚些钱,为孩子的生活尤其是现在和将来的教育费 用进行一些积累。虽然一些年龄尚小的孩子曾经埋怨过父母把自己抛下,但很快他们就明 白父母是为了他们。所以不少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一定要为了对得起父母好好学习,自己不 能为父母做什么,好好学习是自己唯一可做的,唯有如此才能对得起父母的辛苦。 在调查中,有 65%留守儿童明白父母外出打工的原因是为了家庭、为了自己,他们最 担心自己成绩不理想让父母失望。 “报答父母”成为他们学习的强大动力。 河南新县列宁小学的朱娇是本年级学习成绩的佼佼者,多次荣获校“学习优秀奖” 。 她对我们讲,她知道父母辛辛苦苦在外面打工,就是为了供她和 12 岁的哥哥继续读书求学。 明白父母的良苦用心,即使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也不会影响学习,反而会激励自己学习更加 努力。小黄翔是在那天我们采访的几个孩子中学习成绩一般的一个孩子,但是自从父亲去 世以后,黄翔变得更懂事了,2008 年获得了“学习进步奖” 。 新县宏桥小学的王隆在给外出打工的父亲的信中说:“爸爸,您在那边挣钱供我上学, 我一定会努力学习,等我长大以后就不让您那么累了,让您在家,我孝敬您和妈妈。 ” 宏桥小学的章亚萍在自己的作文里写道:“妈妈常常对我和弟弟说:爸爸出去,拼 命打工赚钱还不是为了你们上学,长大有出息,你们一定要以好成绩报答他长大了的 我,学会了用心学习,再也不像小时候那样贪玩和懒惰了。 ” 新县一中初二(1)班的马志良的愿望可以说是不少留守儿童的代表。他在一次暑假 期间看到了爸爸打工的辛苦,非常感动,并想到“父亲平时最关心我的学习,我一定要以 最好的学习成绩来报答他。 ”他还说:“努力读书,把自己的成绩提升上去,用优异的成绩 报答父母,我想这不仅是我也是大多数留守儿童最大的心愿。 ” 孩子能够体会父母的辛苦,并能将对父母的感恩之心化为学习的动力,这是非常难能 可贵的。但是,作为父母也应当让孩子明白,学习是一门科学,有它自己的规律性,一定 要讲科学的学习方法,并且学习也是一个需要不断付出努力和毅力的过程。孩子只有掌握 学习的规律、讲究科学的方法、具有持之以恒的毅力,才能真正把学习提升上去,才能把 自己提高学习成绩的愿望变成现实。但是,由于不少留守儿童的父母在观念上没注意到这 一点,同时,加之鞭长莫及,使一些留守儿童没能在入学初期时养成一些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一些好的学习方法,造成了学习困难。 同时,关于学习方面还有一个问题应当引起父母的重视,即当一些孩子不能取得好的 成绩的时候,就会产生深深的负罪感,觉得自己像个罪人一样,对不起父母为自己的付出。 孩子的负罪感首先会造成他心理压力过大。一定的压力会成为学习的动力,但当心理压力 过大时,孩子反而会因为沉重的思想包袱而影响学习。另一方面,负罪感也说明孩子觉得 自己是在为父母学习。虽然“为了父母”可以成为学习的一种动力,但毕竟学习是自己的 事情,父母一定要多注意调动孩子内心的追求和动力,让孩子的学习成为他生活的需要。 其实不管生活还是学习,对于留守儿童来说他们面临最大的无奈还是父母不在身边, 他们常常充满了对亲情的渴望。 江西全南县一所小学五年级的一个女孩在父母出去打工后,从小与奶奶相依为命,性 格孤僻、敏感多疑,她曾跟同学说她就是课文里那个可怜的“小凡卡” 。最近奶奶又弃她而 去,她又被寄养在婶婶家。这个女孩觉得“大家都不要她了” ,在一个夜晚喝下了早已准备 好的农药自杀,幸好被人及时发现才得以幸免。 上面是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不过却能充分地说明亲情缺失给孩子造成的危害。 知 心姐姐杂志记者在河南新县列宁小学调查采访时,当问到被采访的留守儿童,最让你们 难忘的事情是什么,他们无一例外地都说是关于自己和父母在一起的时候发生的事情。六 年级的吴元顺对我们讲了一件他 8 岁的时候发生的事情,爸爸在过年前几天回家来看他, 那时家附近的小池塘已经结冰,他和父亲一起在结了冰的小池塘上嬉戏玩耍。吴元顺对我 们说,他觉得包括自己那次给爸爸买啤酒把酒瓶摔了,被爸爸打了一顿的情景,现在想起 来都觉得是十分珍贵的回忆。 孩子在津津有味地回忆着和父母在一起的情景:爸爸妈妈回家过年了,过生日的时候 爸爸妈妈打电话回家了,暑假的时候爸爸妈妈把自己接到打工的城市游玩点点滴滴, 都成了孩子弥足珍贵的记忆。 那么,对于身处异地的父母,平时是如何和自己的孩子沟通和交流呢?在此次调查中 发现,多数留守儿童一般是通过电话与父母联系,通常是父母打给他们,约占被调查人数 的 83%。父母可能觉得打个电话叮嘱几句,问声平安就够了,其实孩子还渴望和父母有更 多的交流,在我们调查采访中,不少孩子觉得电话远远不能满足自己和父母的沟通,他们 有的还说:“有些话好像在电话里也说不出来,有时拿起电话该说的又给忘了。而且也没 有那么多时间可以说,还要考虑到电话费呢!” 三、申论要求 1用不超过 150 字的篇幅,概括给定材料所反映的主要内容。 (20 分) 2分析导致出现留守儿童以及引起相关问题的原因。字数 500 字左右。 (30 分) 3对于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对此写一篇 1200 字左右的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语言流畅,条理清楚,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50 分) 材料简析与参考答案 一、材料内容概括 材料 1:对辽宁部分地区农村中小学留守儿童的调查引人深思。 材料 2:全国政协常委、黑龙江省政协梁副主席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分析原因并找 对策。 材料 3:2000 万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生活等问题成为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 热点问题。 材料 4:“留守”儿童辍学流浪,民警出手相助。 材料 5:正视留守儿童问题,仍需借助全国各地共同改革的作用来推动。 材料 6:亲情的缺失使留守儿童与父母的感情淡漠,并极易导致犯罪。 材料 7:留守儿童两大困境:亲情缺失和学习压力。 二、参考答案 1答案提示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市场对劳动力需求不断加大,农村人口 向城市流动的趋势也呈上升势头。大量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也在不 断加大,留守儿童问题日益突出。关注留守儿童,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 的任务,需要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关注和广泛参与。 2答案提示 (1)城乡二元结构与留守儿童的受教育问题: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以及与此相 伴而生的子女入学制度,使得农民工无力承担子女在非户籍地城镇入学的高昂费用;学生 必须在原籍所在地中考、高考等制度让农民工子女返乡就读;各地教材的选用不同使得农 民工子女在转学后面临教育内容不能衔接,这些问题直接推动了留守儿童这一群体的产生。 (2)经济收入与子女教育之间取舍失衡:农民外出打工第一考虑是解决生存和 发展问题,子女教育问题还没有得到他们足够的重视。 (3)家长的教育能力与孩子教育需求形成落差:家长或亲友对孩子的教育关注 仅限于让孩子完成作业,在精神和道德层面管束少,因而留守儿童在思想道德上呈放任自 流状态。监护权转移的不完全性和滞后性使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处于严重缺失或空白状态, 不能在精神上、心理上、生理上充分给予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