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湖北县域经济_第1页
2011年湖北县域经济_第2页
2011年湖北县域经济_第3页
2011年湖北县域经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昨日,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议发布了2011 年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评价报告 。解 析这份由省经信委和省统计局出具的权威报告,我省县域经济稳中快进、稳神竞进、激情 奋进,特点鲜明;全省各县市区赶超进位、跨越发展,势头强劲。 考核排名摒弃“唯 GDP 论 ” 去年,纳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考核范围的县市区共 80 个。 考核指标体系摒弃了“唯 GDP 论英雄”,体现了科学发展的主题。考核总分值 100 分, 其中经济总量指标 4 项,只占 21%的权重。 经济结构和发展速度,与经济总量指标并重。5 项结构指标和 7 项速度指标,所占权 重均达到 21%。此外,人均指标 3 项占 14%,社会与环境指标 6 项占 13%,后劲指标 3 项 占 10%。 县域经济首破万亿大关 去年,全省 80 个县(市、区)完成生产总值 11125.7 亿元,占全省的 56.7%;地方一 般预算收入 524.25 亿元,占全省的 35.7%;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4299.1 亿元,占全省的 5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 7819.3 亿元,占全省的 60.5%。 生产总值过 100 亿元的县(市、区)50 个,比上年增加 10 个;过 200 亿元的 19 个, 比上年增加 9 个;过 300 亿元的从零增加到 9 个。最高的是江夏区,达到 389.9 亿元。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过 5 亿元的县(市、区)42 个,比上年增加 21 个;过 10 亿元的 13 个,比上年增加 8 个;过 20 亿元的由 1 个增加到 2 个。最高的是江夏区,突破 30 亿元, 达到 38.25 亿元。 20 强创造近半生产总值 按照考核评价结果,全省 80 个县(市、区)分为三类:一是县域经济发展综合指数居 前 20 名的县(市、区) ,简称为类县市区;二是第 21 名至 60 名,简称为类县市区;三是 第 61 名至 80 名,简称为类县市区。 类 20 个县(市、区)大多聚集在武汉、宜昌、襄阳、黄石、荆门、随州等市周边,交 通区位优势明显,经济较为发达,国土面积占全省县域的 23.3%,常住人口占全省县域的 31.7%,创造了全省县域 48.4%的生产总值、50.4%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类 40 个县(市、区)分布在全省 12 个市州和直管市。国土面积和常住人口约占全省 县域的一半,2011 年创造了全省县域 41.6%的生产总值和 40.7%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类 20 个县(市、区)主要分布在鄂西、鄂西北山区,国土面积占全省县域的 28%, 常住人口占全省县域的 17.8%,创造的生产总值和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约占全省县域的十分 之一。 县域迈上 300 亿级台阶 类 20 个县(市、区)去年实现生产总值 5584.2 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 2568.4 亿 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 264.06 亿元。上述指标的县均规模分别为 279.2 亿元、128.42 亿元 和 13.2 亿元,分别是全省县域平均规模的 2 倍、2.23 倍和 2.02 倍。 其中,江夏区、仙桃市、潜江市、大冶市、襄州区、黄陂区、新洲区、鄂城区、枣阳 市等 9 个区市生产总值过 300 亿元。表明县域迈上 300 亿级台阶。 一类县域工业化率过半 分析结构可以发现,类县(市、区)去年三次产业比例为 14.454.631.0;第二、三产 业比重达到 85.6%,高出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5.2 个百分点。工业化水平处于领先地位,工 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即工业化率达到 50.1%,高出全省县域 6.1 个百分点。税收 占地方一般预算收入的比重达到 72.7%,高出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0.7 个百分点。 然而, 、类县(市、区)工业化进程仍需加快。类县(市、区)第二、三产业比重为 77.4%,低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 3 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 42%,低于全省县域 2 个百分点。 类县(市、区)第一产业比重明显偏高,第二、三产业占比为 67.7%,低于全省县域平均 水平 12.7 个百分点;工业化率为 28.3%,低于全省县域 15.7 个百分点。 2011 年度全省县域经济 20 强 位次 县市区 位次变化情况 生产总值(现价) 亿元 1 江夏区 0 389.86 2 黄陂区 2 315.20 3 宜都市 -1 273.82 4 大冶市 -1 331.84 5 仙桃市 1 378.45 6 夷陵区 -1 264.19 7 蔡甸区 0 214.83 8 当阳市 4 240.63 9 新洲区 1 312.93 10 潜江市 -2 378.21 11 东宝区 0 180.20 12 枝江市 -3 232.72 13 襄州区 0 318.25 14 曾都区 4 230.29 15 钟祥市 0 255.54 16 枣阳市 4 301.81 17 鄂城区 2 306.42 18 京山县 -2 206.23 19 赤壁市 5 188.21 20 汉川市 -3 264.56 2011年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报告出炉经济首破万亿 时间: 2012-03-30 08:42:11 来源:湖北日报 【关闭】 湖北日报讯(记者 周芳 梁晓莹 通讯员 刘卫军)对湖北,县域经济意味着什么?历 经欧风美雨,直面错综复杂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县域经济如何作为?跨越式发展,湖北 的基础在县域,难点在县域,希望也在县域。新鲜出炉的2011年湖北县域经济发展报告 , 成为这一判断的有力佐证。 万亿大关的突破 2011年,湖北省县域地区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 省经信委提供的数据显示,县域生产总值达到11125.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 增长15.2% ,增幅高出全省 1.5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县域经济加速领跑。 速度之快超出人们的预期。去年,全省县域经济规模工业增加值4611.5亿元,增长29.5%, 高出全省9个百分点;县域地方一般预算收入524.25亿元,增长39.1%;县域城乡消费总额 4299.1亿元,增长17.8%,农村市场消费增速快于城镇 0.3个百分点。 县域支撑力增强, “基石”地位更牢。湖北县域面积占全省区域面积95% 以上,县域人口 占全省人口总量80%以上,经济总量占全省的 56.7%,规模工业占全省比重的 54%。 强省之基在于强县。省委财经办副主任梁亚莉分析,县域经济的发展步伐,在很大程 度上决定着全省跨越的步伐,加快县域经济发展是湖北振兴崛起的一个关键因素。 一城独大的破解 盘点县域,宜昌和襄阳表现抢眼。 去年,两地 GDP 分别为2140.69亿元、2132.2亿元,增速分别为16.1%和16% ,双双高 于全省平均增幅,占全省经济比重分别达到10.9%、10.8%。 与此同时,武汉 GDP 增幅12.5%,低于全省平均增幅。 一高一低的增幅蕴含深意。 发展的重担怎能只由一只肩膀承担?要一轮明月,也要满天繁星。在湖北区域经济发 展格局中,县域经济的崛起正在改变武汉一城独大的状况。 一元谋全局,多点齐给力。省经信委分析, “一元多层次战略体系”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 了广阔空间。以支点建设为“一元”,在“ 两圈一带”、 “一主两副”、 “一红一绿”、 “壮腰工程”的 平台上,县域经济朝气蓬勃。 一主两副,三大引擎,构筑三点支撑的“金三角”。去年,武汉城市圈县域生产总值、 投资占全省县域经济总量的52%和54.1% ,彰显龙头作用;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双翼 齐飞,两市县域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投资增速高于全省县域平均水平1.6个、4.9个和 1.4个百分点。 傻大黑粗的改变 “过去一提县域经济,就容易联想到傻大黑粗 ,产品便宜,适合摆地摊。今后就没有 这个说法了,县域产品也可以是最好的!”上一届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上,省领导的这番评 价与期许,令与会者记忆犹新。 发展质量的提升,正深刻改变县域经济面貌。 工业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工业在县域经济中的占比由2010年的41%提升至44% 。引 人注目的是,全省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6000亿元,10个县(市、区)农产品加工产值突破 百亿元,稻花香跃居全省首家销售规模过百亿元的农字号企业,达到120亿元。 企业结构明显提升。扎根县域,一批企业成为国内行业冠军或领跑者,大冶劲牌、谷 城骆驼蓄电池、远安东升化工、石首楚源化工、汉川福星科技、东宝新洋丰肥业等跻身湖 北百强方阵。 大气场,强磁场,品牌聚集彰显竞争力。 “国宝”桥米、 “采花”毛尖、 “萧氏”茶叶县域 成功培育39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