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浙江满分作文_第1页
2015浙江满分作文_第2页
2015浙江满分作文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5 浙江作文试题及例文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 分)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褊急则为文局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 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 金代元好问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 的高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注意】题目自拟,观点自定。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不得少于 800 字。 不得抄袭、套作。 例文展示 文显其品动人心 一考生 喜欢一卷诗书在手,或品读“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的慵懒与情思,一抹浅淡的 远山黛,画出女子的婉丽;或感受太史公笔下暗潮涌动的政权争夺,尔虞我诈,险象环生; 或带着一颗心和三毛共赴撒哈拉沙漠,体味异域风情。正如古人所言,“言为心声,文如 其人。”不错的,在文章中确实能感受到作者的性情,或潇洒坦荡,或自由不拘。 大凡在文学界受人敬仰的,读者都能找到与文章匹配的词语去概括作者的性格,想来 这就是我们所能感知的“人品”了吧。他并不是仅从一篇文章中体现,而是渗透在作家一 生的写作历程中。初识袁中郎是在满井游记: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 如倩女之面而髻鬟之始掠也。如此潇然山水的才子,想来也是一位人生的哲学家,他自言 “独抒性灵,不拘格套,非从自己胸臆流出,不肯下笔”。其实,这话不但说出了中郎的 文学主张,也说出了他的人生态度。在那些赞美自然风光的游记中,每一篇都是他对这种 生活本色的探寻,一种行胸臆的格调。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内心,我们能从文章中感受到作 者人格的真,才会让我们的心产生一种共鸣。 文学贵在思想的碰撞,金代元好问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观点:“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 宁复见为人。”我们总认为的在人格与文章之间的等号却在这里发生了微妙的变化。文章 会成为人心的面具,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也许我们需要用一双聪慧的眼,一颗睿智的心 去感知。 文章是抒发人性的途径,而有时这条道路会被外界因素阻隔,让我们看不真实,文章本身 也沦为了工具。郭沫若以一首天上的街市成为中国现代诗史上一位举足轻重的诗人, 当革命的烈火蔓延整个中国大地时,他的诗便成为了配合革命形势的产物,毫无立场的歌 颂与批判,是成为“御用文人”的悲哀。也许在郭老的骨子里是崇尚自由的浪漫主义,但 他的心被拷上政治的枷锁时,所有艺术的美感就消失殆尽了。曾经歌颂出女神这样唯 美诗篇的人,湮没在革命的浪潮中,我们只能扼腕叹息了。 但不管有什么不同的观点,有一样是不能否认的:文显其品动人心。因为他们能将自己的 真当作汤底,用生活的阅历作为菜料,以真情实感为辅料,烹饪出一锅令人回味的佳肴。 我们何处安放的人性浙江省 2015 年高考作文命题思考 肖培东 (2015-06-07 17:01:50) 转载 标签: 肖培东 教育 分类: 我们的声音 最初,我是在“那棵树”的作文题上欣喜并感动着。 然后,“那棵树”换成了“言为心声,文如其人”的哲学思辨,以讹传讹,我苦笑。 说实话,我更喜欢“那棵树”,三个字,简简单单,却意境无穷。小清新的文艺式命题, 温暖,生动,情感,也不乏想象空间和理性思辨力。浙江高考作文命题已经很多年没有这 样简洁直接的诗意命题了。“那棵树”,它甚至让我有写作的冲动。而这个材料,怎么看 都像大学中文专业的文学欣赏论述作业题。命题者总是注入一种居高临下俯视众生的姿态, 仿佛生命旅程中这是最重要的成长思考,而且它很强硬,你没有辩驳抗拒的机会。 好吧,我能试着理解。 高中学生写作,走向思辨和批判,培养理性精神与独立思考能力,既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 水平,也是从语文写作角度培养“现代公民”的一条途径。今年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依旧 延续了这样的一种命题关照和希冀独立思考,质疑精神,理性追求。材料分两部分, 分别引用了古人两种立场的话语,即“言为心声,文如其人”和元好问的“心画心声总失 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表明了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的关系的两种不同的观点, 引发学生从为文与为人关系的角度思考人性思考我们和我们的社会。 “文如其人”,写作(绘画等)的过程是人的内在世界外化的过程,而人的内在世界是生 活体验和个性思维的结合体。写作,是表达着自己的生活和思考,所以,一个人思想的深 浅,境界的高低,在其中会得到自然而然的流露。文如其人,文学风格是以人的主观人格 修养为根基的,为人与为文是统一的,做人与立言是统一的。我们可以透过作品窥视作者, 也可以因为作者人格涵养探知其文。所以,我手写我心,我即我文。杨绛先生文字清新淡 雅,生活中的她也淡泊名利,远离世俗;汪曾祺先生文笔朴实充满生活味,现实场景中的 他也是简简单单,闲适素朴。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嬉笑怒骂皆文 章,他的作品激愤呼告,冷峻深刻,入木三分。可以说,怎么样的人,怎么样的文,其他 艺术创造也都顺这样的理。 “文异其人”,作品的格调和作者人品相背离,也是一种有存在感的创作现象。钱钟书说: “以文观人,自古所难。”生活是立体的,人也是立体的,人的性格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 文学作品展示的往往是其中一个侧面。创作中的艺术家高于生活中的艺术家,文章与人品 不完全划等号也不足为奇。渴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的海子绝望地躺在山海关冰冷的 铁轨上,要用“黑色的眼睛”寻找光明的顾城残忍地举起了斧头,更有“巨奸为忧国语”, 那豪言“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汪精卫无耻地变节投敌。刘因曾说:“若将字字论 心术,恐有无边受屈人。”尤其在当下这个浮躁功利的经济时代,在生存压力和各种利益 面前,文章人品不一致、名不副实的现象更是多有发生,有的甚至对比悬殊。作品中无限 感动,作品外冷漠麻木;作品中奉献美好,作品外自私丑陋;作品中信誓旦旦,作品外谎 言无限。梦里倾慕小桥流水,醒来追逐世间繁华。正人君子可以为艳丽之词,奸邪无耻之 徒亦能作刚正之文。那些个诗词书画,只是它的主人的一种表现形式而已。所以,人品与 文品的关系两者既可能一致,也可能大相径庭。 高考作文,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现实。文章人品的一致与否,最需要放在当下去思考。考 生要进入我们的生活去思考写作。我们常说,不可因人废言,那么,因文恕人呢?这个材 料需要考生的理性思索,辩证对待。认真做人,谨慎作文,不被世俗吞没,又能适应社会, 这人文之间还真有讲究。“书为心画,文如其人,是强大的思想传统;而立身先须谨慎, 为文且须放荡,做人要老实,作文要调皮这样的社会生存法则是后起的创作经验谈。” 孰是孰非,恐难遽然论定,重要的是守住自己的人性底线。 当然,材料字面上讲的是文章与人品的关系,但命题者的本意还是希望考生最终能走出文 章走出作品去思考。外在与内涵,形式与本质,表现与存在,最后思考我们人和人性。现 行高考命题的终极目标是“立人”,是希望考生通过写作思考代社会发言,它要指向的应 是“人性”,是人的“品质”,是我们在这光怪陆离的社会如何生存如何站立的拷问。高 考作文绝不是写专业的文艺评论,谈的是作品,实际是思考做人。做人求真求实,还是灵 活求变通?多元化的社会里,无论如何,美好的人性不可湮埋,纯真的人性不可迷失。物质 年代,人的外在表现形式和人的内心,怎么样的和谐呈现才能让我们让世界走向美好幸福? 外衣包裹下的我们,该有怎样的心?这个世界需要怎样安放人性的真善美?我们怎么做好 我们自己?写作材料暗示更偏向于议论。当然,你也可以顺着“文如其人”的思路写记叙 文,或者从人文不一的角度写小小说。或褒或贬,都是为了呼唤社会发展的正能量。一个 学生的人文素养绝不是他能写一篇充满华彩的文章就能体现,更要有对人生的广度、生命 的厚度的人文思考。只是在选择议论文体的论据时,我总会想到这个社会浮满而溢的某些 负面的报导,我得努力提醒自己朝向阳光。 用笔去刺破鲜活的当下,我们真的能举例吗? 写作有时是不自由的。不自由的写作是否也在认可文章与人品的分离?我在矛盾地想。 周国平在谈写作时说:“所有的文学大师,所有的优秀作家,在谈到这个问题(为什么写 作)时都表达了这样两个意思:第一,写作是他们内心的需要;第二,写作本身使他们感 到莫大的愉快。”作文题,不能远离考生的生活情感世界,要能激发他们触动考生写作的 欲望,否则在考场上为求考分强说愁,东拼西凑,写作,就无须情感介入,冰冰冷冷了。 写作,指向思想和生命。那么这个材料,距离学生的心,远吗? 哲学,人文,思辨,教育的最佳境界是潜移默化,一切的思考都需要自然的激发和滋生。 细读我们会发现,作文材料的关键词都指向阅读。读作品,读人,读生活。不读书,无以 知格调趣味;不读生活,无以论世悟人。命题者有很好的命题设想,想引导学生关注对书 籍和生活的阅读。阅读积累深厚、对社会关注度高能从生活中获取真切的体验和独特的感 受的同学在考场上自会有更高的发挥。阅读是一种心智锻炼,阅读史更是人的精神发育史, 可是现实尴尬,由于应试教育的作祟横行,功利氛围浓重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明白作品 的格调趣味甚至去寻找佐证升华人生思考,我个人觉得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从某种意义上 说,我们的命题初衷和我们的教学现状,是不是也是一种命题追求的“格调趣味”与教育 的“实际品质”的背离? 写作,是一双黑色的眼睛。醒来,往往都挂着眼泪。庆幸的是,我们顽强地坚持朝向阳光。 我还是想到了那棵树。树也有文字,枝叶都是它的作品,你能从每一枚绿叶中看出树的心 来吗?三毛说:“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伤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 安详,一半在空中飞扬;一半散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生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