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文学“术”与“道”的结合_第1页
探寻文学“术”与“道”的结合_第2页
探寻文学“术”与“道”的结合_第3页
探寻文学“术”与“道”的结合_第4页
探寻文学“术”与“道”的结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探寻文学“术”与“ 道”的结合 张慧伦:姚老师,您多年来一直 从事当代文学的研究与批评工作,并在 乡土文学研究、作家作品论等多个领域 取得了丰富的成果。请问当初是何种契 机使您选择文学研究与批评作为您的兴 趣点呢?您怎么认识文学研究与批评工 作本身? 中国论文网 /5/view-7060530.htm 姚晓雷:若说走上这条道路的契 机,有偶然的因素,也有必然的因素。 从偶然的角度讲,这是一种你遇到的谋 生选择。我出生在河南一个偏僻的农村, 从小家里很穷,成分又不好,童年的时 候就要跟着父母干繁重的农活,饭也吃 不饱,常有一种超出身心负荷的崩溃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感。那时最大的理想就是逃离现实生存 状态,至于具体做什么,想的倒不少, 但基本没有和文学研究沾边的。后来上 了大学,读的是中文系,又考了研究生, 就自然而然地和这项工作发生关系了。 就像你做工人,你就要去车间;你做了 农民,你就要去种地一样。但如果再仔 细地想,这里面也有许多必然的成分。 一个人能且愿意在文学研究与批评这个 职业领域长期走下去,不是单靠偶然性 的谋生需要就可以完全解释清楚的。这 里要有一个前提,就是这个工作肯定要 和你的内在生命需求发生某种程度的契 合,你能在其中收获一种精神价值上的 满足。作为一个来自社会底层的渺小个 体,辗转在社会这个庞然大物面前,郁 积的种种生存体验也需要寻找一种呼应、 发泄和升华的渠道,自己学的是中文, 而文学恰巧是提供这种渠道的最好方式。 于是自己的兴趣就逐渐陷入文学中了, 先是迷恋于阅读各式各样的作品,逐渐 地开始寻求同作品中人物和主题的对话。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这种自我生存体验同文学作品中人物和 主题的对话,在我看来就是文学批评的 关键所在。所谓的文学批评,概括起来, 就是要用心去和批评对象进行对话。 张慧伦:可不可以将您所说的对 话进一步概括为借助文本媒介进行的一 种自我阐释? 姚晓雷:也可以这么说,但不够 全面。我曾经在一篇阐述自己批评观的 文章里谈到过,用心去和批评对象对话, 意味着文学批评是一种双重属性的行为: 阅读自己和阅读对方。阅读自己即理解 自己的生存经验。每个人的生命和灵魂 都是由他特殊的生存经验构成,他的热 情,他的爱憎,他的欢乐与痛苦,他的 生存态度和理念,都与他的个人经验有 关。我欣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的 一句话: “以我观物,则物皆著我之情。 ”批评就是这样,哪怕再讲究客观的立 场也不能不带有“ 以我观物 ”的色彩,所 以一个好的批评家首先要做的不是观察 别人,而是观察自己。知道了自己,这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样在面对研究对象的时候,就会站在理 性角度客观审视自己的背景、态度、立 场,做到触类旁通,同时对自己的感性 态度、立场所可能存在的偏颇会持一种 警惕的心理,避免因此牺牲了观察对方 的公正性。阅读对方即设身处地去理解 别人的生存经验。别人的生命经验包括 作为个体的他人的生存经验以及作为社 会群体的“类 ”的生存经验。文学批评的 对象,通常涉及到这两个方面。尽管文 学批评者不可避免有自己的立场,但在 面对研究对象时必须尊重对方,要明白 不管是文学所涉及到的作为个体的别人 生存经验还是作为群体的“类” 的生存经 验,都有自身复杂的背景和结构。文学 批评过程中的阅读自己和阅读对方是相 辅相成的。阅读自己是阅读对方的基础, 一个不擅长阅读自己的人,你无法想象 他能对他的研究对象有多深入的了解。 文学批评就是以自己的心灵去向对方的 领域探险,去和对方对话。一个好的文 学批评家,必然是用自己的心灵和对象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进行深层对话的人,他用自己的生命经 验和升华出来的理性意识去和对象交流、 沟通、驳诘,但他从来不会轻率看待对 方,不会随心所欲地怠慢对方。在我们 生活的这个多元化的时代,大家对一个 事物的看法会不尽相同。一篇好的批评 文章并不在于你提供了某些不容质疑的 结论,而在于你给大家全面深入地展示 了对话的灵魂。这样的批评,你可以不 认同他的观点,却无法回避它的深刻, 因为它包含的是双方灵魂的分量。 张慧伦:那如此说来,在阅读自 己和阅读对方的对话中形成的对自我和 研究对象的认知,可不可以算是文学批 评与研究的最高目的? 姚晓雷:这当然是文学研究和批 评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功能,但恐怕还不 能说是终极目的。文学研究和批评除了 是研究者在表达他的一种对文学的理解, 在更高的意义上,它还服从于自己所追 求的一种“道 ”,即研究者在整体的社会 生活实践中所形成和皈依的一种生存理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想。中国古代社会有“ 文以载道 ”的说法, 我认为这个说法放在今天仍然是一个颠 簸不破的真理。只不过中国古代社会里 将“道”的内容狭隘化了,专指维护当时 社会体制形态的一套封建伦理;今天我 们所要承载的“ 道” ,则应该是在今天社 会背景下所形成的具有现代性特质的一 种人类情怀,是自己精神深处善与美最 高结晶的乌托邦理想。就我个人而言, 大致说来,我愿意把它归纳为基于平等 和自由立场的一种人道主义追寻。五四 时期,周作人有一篇文章人的文学 , 提倡文学要以现代人道主义为本,我一 直认为这是我们后来文学研究者的纲领 性文章。 张慧伦:既然文学批评与研究的 最高目的是承载和捍卫人道主义之“道” , 而人道主义又是一个已经经典化的命题, 很多研究者都在坚持它,那么不同的研 究者又怎样体现出自己在“道” 的层面的 个人独创性? 姚晓雷:这就涉及到从开放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发展的、多元的角度来理解人道主义的 问题。 我是这样理解人道主义的:人道 主义是 “现代性 ”精神原则在文学艺术 领域里所派生出来的一种精神目标。所 谓“现代性”精神原则,它是整个现代社 会系统赖以运转的精神中枢,其一切行 为的出发点是理性的态度。当然,理性 可以有多方面的解说,但大体上,它是 指一种人类理智地安排自己各方面生存 内容的能力。在“ 现代性”的历史实践过 程中,理性的内容及人们对它的理解不 断地发展和深化。人道主义作为“现代 性”精神原则在文学艺术领域里所派生 出来的一种精神目标,它的本质的原则 就是“对人的理性关怀 ”。它要求人们在 任何时候都要以现代理性所能达到的最 大限度去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曾 有西方学者把这种个人主义的人道价值 观概括为三个命题:一,人类社会的一 切价值都是以人为中心的,即价值都是 人所经验到的(但不必为人类所创造) ;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二,个人就是目的本身,个人是最高的 价值,社会存在仅仅是实现个人目的的 手段;三,所有个人都是在道义上平等 的,任何人都不可被他人仅当作谋求利 益的手段,我觉得这样的概括是比较中 肯的。 由于人道主义这一原则 只奠定了一种现代人文关怀的基点,它 本身不包含固定内容,所以它只是在主 体追求它的具体实践中才具有内容,所 以它要求的是不同的主体从它们不同的 现实出发而对之进行平等的实践。以被 我们公认的践行人道主义价值原则典范 的西方近现代文学主体为例。西方主体 正是从该基点出发去进行实践,才贡献 出了从 14 到 16 世纪的文艺复兴时期、 17 世纪的古典主义、18 世纪的启蒙主 义以及接踵而来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此 起彼伏的一系列思潮。他们的基本精神 上是一以贯之的,只是由于各时期理性 所能达到的对人本质认识的程度不同而 呈现出不同特征。比如说,文艺复兴时 期的文学对人的理解带有人性刚从神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束缚下挣脱时那种盲目的放纵,古典主 义则是对缘于这种放纵的盲目性有所觉 悟而要求一种有法度的约束,现实主义 文学则意味着理性已发展到了对人和各 种环境背景之间关系有了更具体的认识, 等等。即便对在西方语境里一向被标榜 为反理性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来说,本 质也和人道主义要求的时代所能达到的 最大理性限度来关怀人的原则密切相通 的,其真实的意义也只有在这一原则下 才能得到说明。也就是说,它们同样是 这一原则在新处境下的一种实践。拿现 代派创作中最主要的一个表现现代社会 给人造成的压抑和“ 异化”的主题说, 它表现的经常是典型的对世界绝望 的情绪。可是我们想想,当绝望被当作 一种问题表现出来的时候,不管作者是 不是明确地意识到,这本身就说明社会 里边有一种深层价值在关心着这种绝望, 在允许它被表现出来引起大家的重视。 一些作品里对人的潜意识的表现也是如 此,这也是随着理性发展到已经认识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人身上还有自己未能准确把握的东西, 所以就明智地在文学艺术中留出一块允 许它得以阐扬的地盘,即使不理解它, 但是也并不因此专断地去否决它。 中国文学亦然。20 世纪的中国是 被世界性的现代化浪潮挟裹进了这一洪 流,并内化为一种对现代理性精神的自 我认同。20 世纪中国文学主体和世界其 它各国文学主体的平等地位就体现在, 它在认同人道主义这一思想原则后,便 同样开始了自己的一份对人道主义这一 精神原则的独特的实践;在各自根据自 身的现实情况不断地发展和丰富出人道 主义的多样化具体内涵方面,它们是站 在平等的位置上的。需要补充的是,我 也承认,现代理性精神的最初发明权是 属于西方文化的,从大的思想背景上看, 的确存在着中国文化受其影响的因素, 但这也并不能成为证明中国文学可以从 机械地接受西方文学影响中获得自己现 代性的借口。一方面,这种思想上的发 明权不等于思想垄断,它一旦出现就已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经开始作为一种人类认识领域的公共财 富,没有也不可能去规定一个别的主体 对它接受的现成的样板。换句话说,在 这里,人道主义只是给中国文学的主体 重塑了一个抽象精神原则,也可以说是 一双打量世界的精神眼睛,它即无意也 不可能代替主体自身的实践。但无论什 么原则理念,最终还是要落实到主体自 身的实践上来。 对不同的文学研究者来说,他们 在“道”的层面的个人独创性也由此产生: 当不同的主体从不同的背景出发,本着 人道主义的整体精神目标而对之进行的 个人化研究和批评实践,本身就蕴含着 一个“道”的具体内容的再创造过程。另 外由于人道主义原则所依赖的现代理性, 本身不是一个僵化的概念,而处在一个 不断发展和深化的过程中,所以当不同 的人们从各自不可替代的具体背景出发, 调动自己内外各方面资源来拓展和丰富 它的内容时,这种实践工作便同样自然 而然有了一种无法替代的个人独创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张慧伦:就您个人而言,您认为 您的文学研究和批评是如何进行对“道” 的个人化体认的? 姚晓雷:从来理论上的提倡和实 际研究过程中的落实其实是两个概念, 一些口口声声说人道主义的人,未必能 在自己的具体实践中落实它;这需要一 个人的内在生命体验和它对接的过程。 我自己对这一价值角度和立场的体认, 也是在自己的成长和研究实践中逐渐明 确的。这首先离不开自己从小到大的生 命经验打下的基调。自己从小到大的大 多数时候,都生活在惴惴不安之中。小 时候,农村人的贫穷、卑下、朝不保夕 处境不仅构成了自己终生都无法避开的 潜意识,即便后来进入了大学,那时的 “一进大学门,便是公家人” 的说法带来 的安慰,也不可能保持多久。在有了比 较从容的思考条件后,这种经验就会促 使你从更高的层面思考:这个社会里自 己这样一种生存状态的人是非常个别的 另类,还是一个普遍的群体现象?如果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是一个群体现象,那么造成这种现象的 深层原因是什么?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他 们直接的问题?社会该怎么样善待它的 每一个成员,特别是弱势群体?什么是 最理想的姿态?该如何建构?诸如此类, 不一而足,这样无形中形成了自己对现 代人道主义的个人化体认。在大学里我 特别喜欢描写现实苦难的文学创作,像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 、雨果的悲惨 世界等;也喜欢表现人精神世界苦难 的文学作品,像鲁迅的作品、陀思妥耶 夫斯基的小说。在阅读过程中,我深深 地感到,文学家多是人类苦难的承担者, 因为观察到人类生活太多的不幸。我始 终印象很深的是在大学毕业时,一位名 叫薛九仓的同学写在我留言册上的一首 诗是这样的: 琴台每抚心意沉,黄昏常闻啼杜 鹃。 禹台康书贯日月,默然而立思翩 然。 潜心只为就有道,难将风雨隔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前。 多年欲作云雨谋,回首只见日惨 淡。 无奈游心去学佛,醉里却作山河 叹。 雨夜常听龙泉鸣,始知不敢忘贫 贱。 起于贫贱知事艰,意气潇潇常肃 然。 而今归去欲何为,精卫翩翩于九 天。 其实,我和薛九仓同学平时并不 熟,不是一个大班的,上课不在一起, 也不住在同一层楼上,甚至可以说通常 几乎没来往过,只是见面知道是中文系 的,也是来自农村的家境很穷困的那种。 这首诗若从工整角度而言实在算不上好, 况意象运用上也未免有从俗之嫌,例如 象“琴台”之类的。我们那些农村孩子恐 怕很少能有人敢奢望自己真有那么一份 高雅的资格的,这样写也仅仅是在虚拟 一种观念中的文人身份。不过他这首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倒很直接地触及了那时我们许多从社会 底层进入大学的人的另一面:即对社会 正义的一种真诚忧虑。这首诗中我最喜 欢和共鸣的是这两句:“ 起于贫贱知事 艰,意气潇潇常肃然。 ”我想,这种对 “贫贱”和“事艰”的刻骨铭心的体认,应 该是自己人道主义个人化追寻中的一个 立足点。 读硕士研究生期间, 我的专业是近代文学。当时的导师学问 是非常有名的,可是自己还无法找到一 个将学术研究和自己的内部经验对接起 来的法子。那时自己对做学术总有一种 误解,认为那是和真理有关的非常神圣 的事情,是“ 代圣贤立言”,自己怎么能 妄居圣贤,拿着一些琐碎的、不登大雅 之堂的个人经验说事呢?这样一来,自 己固有的那种对生活的内部经验就便成 了和自己所要做的事情相对立的东西。 这自然是我自己的不成熟。苦恼和困惑 了好久,自己就尝试换个思路,决定考 更能和个人经验直接对话的现当代文学 方面的博士生。读博期间,我很荣幸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进入了很会指导学生的陈思和老师的名 下,他对学问有自己的理解,从不把学 问看成是僵化的东西,而把它看做是借 学术话语传达出来的生命体验。所以他 非常在意维护每一个学生自己的本真体 验,他要做的工作就是帮助学生把这种 体验发掘出来。这使我认识到文学研究 其实也就是明心见性的事情。我的博士 论文做的是新时期以来河南乡土小说, 正是在做这一课题的基础上,我才把自 己曾有的经验和研究对象逐步贯通起来, 评论作家某种意义上就变成了一件评论 自己本身的事情。博士论文曾获得评阅 老师的某些好评,恐怕也是这个原因。 我的导师还有一种观点,说他习惯就是 站在弱势者的立场上,这对我影响也非 常大。的确,人类社会的不公平,主要 不都是强势者利用各种霸权对弱势者进 行欺凌造成的吗?以后再写文章,再思 索问题,我都有意地注意着这两个出发 点。自己所要进行的文学批评,一定程 度上也就成了从平等的愿望出发,运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自己的理性逻辑,通过文学文本把既得 利益者所制造的维护自己特殊利益的各 种话语画皮都戳破,让居于边缘位置的 弱势者能真实地面对自己的处境和利益。 当然,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这两点也 并非在所有场合都天然具有合法性,都 需要在特定的处境下使用:毕竟一个人 的私人经验不可避免地要有偏狭的、需 要克服的地方;而弱势者自身也并不等 于真善美的化身,他们身上也藏污纳垢。 所以这就回到了前边谈到过的阅读自己 过程中的自审问题。这种自审的标尺, 自然就是你的理性所能达到的最高限度。 总之,我觉得,一个文学研究和批评者 在对“道”的探寻和体认,既离不开他的 本初经验,又必须将这种经验放在现代 人文理性的维度上进行升华。 张慧伦:我曾看到一篇评论您学 术个性的文章,把你比作“坚锐的刺猬” , 是不是和你的这种学术立场有关系? 姚晓雷:应该是吧。那是赵卫东 的一篇文章,标题是尖锐的“刺猬” 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沉思 ,发表在南方文坛上。赵卫东先 生借用伯林在刺猬与狐狸中对“刺 猬型”学者风格的描述,进行发挥。所 谓狐狸和刺猬的说法,源于古希腊“狐 狸知道很多,而刺猬只知道一件事”, 伯林在该文中据此将学者分为两种不同 类型:刺猬型的学者只关心和思量一个 永恒的问题,如黑格尔、陀斯妥耶夫斯 基等;狐狸型的学者同时追逐许多目的, 并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把握不同的研究对 象,如蒙田、歌德等。赵卫东先生在文 章里认为我是属于“ 刺猬”的风格,不仅 有自己一定的批评目标,而且有始终如 一的价值立场。怎么说呢?尖锐与否, 可能过奖;但就研究范畴和价值出发点 而言,这样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确的。我 也曾在一篇文章里谈自己的学术研究时 有这样一段话:“ 我不是那种文学趣味 非常宽广的人,只愿意去选择一些和自 己的经验相近的作品去阅读,去研究, 爱我所爱,憎我所憎。所以我喜欢那些 现实感、历史感比较强的东西,对那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过于先锋、过于花哨以及过于无病呻吟 的东西都敬而远之。即使这始终作为一 种局限存在,我也不愿意过分苛求自己。 成功也罢,失败也罢,做到什么程度并 不重要,关键是真实而努力的活着,这 就够了。 ”当然,这种文学趣味的顽固未 必是一件好事,它往往会导致你对一些 异己的生命经验体悟不够,比如说生活 里那些超脱的、优雅的生命境界。 张慧伦:每一个学者都不是万能 的,都有自己研究个性的适合领域与不 适合领域,所以您说到自己文学趣味的 个人化特征,我倒觉得这很正常。读您 的研究论文,觉得您的研究领域并不狭 窄,有关于清末常州词派的研究,有关 于 20 世纪中国文学现代性与世界性的 研究,有关于启蒙、民间等理论命题的 研究,有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小说的研 究,有对王朔、余秋雨、网络文学等文 学思潮现象的研究,有对中原文学地域 特征的研究,更有大量的作家作品论研 究。它们如何有机地融合在您的学术研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究工作中? 姚晓雷:作为一个当代文学的研 究者,研究领域的专与博是相对的。一 方面,社会生活是复杂的,人作为生活 中的个体也是复杂的,即便某种生命经 验让他印象深刻,也不排除他还有其他 面孔、其他诉求。另一方面,我觉得一 个文学研究者要想提升自己的视野和境 界,也必须同时保持着对多个领域的兴 趣,这样可以互为参照,互相促进。 张慧伦:您曾说过,文学批评只 有立场是不行的,还需要有特定的技术 和方法,即“ 术” 的问题。您是怎么理解 “术”的问题的?在您的研究过程中您又 有哪些个人化倾向? 姚晓雷:“ 术” 的问题在当代文学 研究与批评中,应该说地位和“道” 的问 题同样重要。这里的“ 术”,不是指心术、 权术之类阴谋诡计的意思,而是指方法。 “术”是沟通批评者主体的 “道”和研究对 象客体之间的桥梁。我在教学过程中, 和学生交流时,经常遇到他们尽管也有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自己的想法,却不懂审美,不知道该如 何进入文本进行发现和评价问题。这就 涉及到一个” 术” 的掌握和运用的问题。 文学研究和批评既然是一种建立在主体 客体彼此认知基础上的对话,这种主体 客体彼此认知不可能是从观念到观念, 而是要借助某种特定的方法来实现这种 认知。作家作品那儿有什么、你想要从 作家作品那儿看到什么和你能从作家作 品那儿找到什么,并非完全是一回事。 优秀作家其实大都很狡猾,他们为了让 作品的内涵更丰富些,魅力更大些,往 往不把要表达的意思直接说出来,而是 精心制造了一个个情节圈套、一个个意 象图案圈套、一个个人物圈套等,你首 先要有相应的方法破解他的圈套,甚至 是破解制造这些圈套作者背后更深层的、 连作者自己也未必清楚意识到的东西。 总体而言,方法问题到今天为止不是一 个很陌生很艰难的问题。自从上个世纪 80 年代以来,随着文学研究领域的理论 热、方法热的大行其道,古今中外人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2 历史上各种解读文学的理论和方法基本 都被引进和发掘出来,不管是社会学、 文化学、心理学的外部视角还是文本语 言、结构等的内部视角。到今天为止, 它们已经成为一个文学研究者的基本素 养。当然不是说,文学研究不需要再探 索新方法,立足于文明最前沿成果的新 方法的探索任何时候都是需要的;我这 里的意思是,文学研究作为一门有着深 厚人文积淀的学科,不可能像自然科学 那样时刻追逐方法上的日新月异。对于 大多数文学研究者而言,已有的方法已 经是一笔很可观的财富,足以在大多数 场合起到有效沟通批评者主体和研究对 象客体之间的桥梁作用。 “术” 的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你掌握了多少方法, 而在于你如何在研究过程中选择和运用。 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也就是说, 你要先充分感知你的研究对象适合用哪 些方法去发掘,以及在何种程度上、何 种范围内使用这些方法。说到底,文学 研究的方法论服从于关于研究对象的认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3 识论。使用方法之前,认真搜集和分析 作家作品的各种信息,找到你的研究方 向是最值得重视的。这里包括了史料的 梳理和辨析、文本的反复细读等一系列 基础性的工作。 就我个人而言,在整体上,我仍 然倾向了传统的“ 知人论世 ”和文本审美 分析相结合的综合方式。人生于世,文 成于心而表以言,社会、人、文本三者 之间的复杂关系永远是文学研究的核心, 在一定意义上它们可以说是分别代表了 文学研究的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 我自己最推崇的文学研究的一部经典论 著,是刘勰的文心雕龙 ,它的宏观、 中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整体性方法,的确 切中文学研究方法的肯綮,到今天仍然 具有莫大的指导意义。当然,具体到某 一个层面,后来者可能发展得更为完善 和深入。我比较青睐的研究,大概首先 要寻找宏观的社会历史文化视野和相关 方法,在社会历史的整体背景下理解作 家作品的生成;其次要有对人心人性进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4 行穿透的一些心理学、伦理学等方面的 理论方法,再次是对文学文本进行深入 解读的话语分析、结构分析等方面方法。 这种研究方式应该也是当下中国文学研 究与批评的主流方式,其成败取决于你 对三层面理解的深入程度以及彼此结合 的有机程度。我们的很多研究者这方面 都做得非常出色,他们也是我努力学习 的目标。 张慧伦:文学批评与研究存在着 一个“道”与“术”的问题,文学创作也同 样存在着一个“ 道” 与“术”的问题。以您 多年的批评和研究经验看,您以为当下 文学进一步发展遇到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姚晓雷:我认为不管是当下文学 研究与批评也好,还是文学创作也好, 面临的一个核心瓶颈都不是“术” 的问题, 而是“道”的问题,即思想创造性方面的 问题。中国文学的批评研究和文学创作 都在 20 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的长期实践 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 术”方面的经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5 可在本质上秉持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性价 值原则来同本土生存内容对话,当代文 学正变得越来越迷惑,以至于术有余而 道不足。首先是历史上那些曾被视作具 有思想创造力的命题,由于长期缺乏发 展,已丧失了原初的革命性意义而沦为 僵化的教条,如启蒙。众所周知,启蒙 范式是 20 世纪中国新文学最先采用的 经典思想范式。中国新文学一开始就是 作为现代思想启蒙的一个载体而出现的。 所谓思想启蒙,就是汲取世界历史发展 过程中的现代精神成果,来更新国人固 有的价值范式。由于启蒙所宗承的理性 精神及又之派生的民主、科学、自由、 进步、人权、平等、公正等现代知识谱 系至今仍然代表着人类社会文明的最高 价值,因而对于百年以来一直处于由传 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的中国来说尤其具 有不容置疑的意义。就“ 道 ”的层面而言, 启蒙话语范式所捍卫的核心价值是阔大 刚正的。启蒙话语范式在历史上几经沉 浮,1990 年代以后,启蒙范式开始走向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6 式微,逐渐成为疏离的对象,文学批评 中的反思启蒙甚至躲避启蒙逐渐成一时 风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主 要是因为过去启蒙范式的僵化造成的。 “五四”时期乃至上个世纪 80 年代,知 识分子之所以能在这一旗帜下有效凝聚, 是因为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社会的主 要矛盾一直是传统的集权社会和历史发 展的现代性要求之间的矛盾,面对传统 的集权社会给中国民间造成的灾难,大 家尚能保持一个以含混的启蒙目标为准 则的共同价值诉求;然而到了 1990 年 代,改革的深入带来了社会利益格局和 文化状况的改变,原来被作为启蒙范畴 的一些内容已经实现,还有一些在过去 被视作天经地义的启蒙信条这时被实践 证明其实充满谬误,总是单靠僵化的固 有范式已经无法解释当下极其复杂的现 实,这时就需要思想创造的时代而非观 念复制的时代,缺乏穿透现实的思想能 力的启蒙教条已经失去了为时代立心的 “道”方面的原创性。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7 再以上世纪 90 年代兴起的民间 范式为例,也存在着一种术大于道的现 象。民间理念是指以陈思和的“民间” 理 念为核心所建构的一种旨在补启蒙之弊 的文学批评范式。在 1994 年发表的 民间的沉浮一文里,陈思和先生结 合 20 世纪文学中民间文化形态的实际 内容,从以下三个方面提炼出了他的民 间的特点。一,它是国家政权控制相对 薄弱的地方产生的,保存了相对自由活 泼的形式,能够比较真实地表达出民间 社会的面貌和下层人民的情绪世界。虽 然与国家权力相互渗透,但它毕竟属于 “被统治”的范畴,有自己的独立历史和 传统。二,自由自在是它的最基本的审 美风格。民间的传统意味着人类原始的 生命力紧紧地拥抱生活本身的过程,由 此迸发出对生活的爱与憎,对人生欲望 的追求,这是任何道德说教都无法规范, 任何政治条律都无法约束,甚至连文明、 进步、美这样一些抽象概念也无法涵盖 的自由自在。在一个生命力普遍受到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8 抑的文明社会里,这种境界的最高表现 形态只能是审美的;三,它既然拥有民 间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的传统背景, 用政治术语说,民主性的精华和封建性 的糟粕交杂在一起,构成了独特的藏污 纳垢的形态。陈思和先生旨在通过对这 一“民间”的界定来寄予自己文学价值的 探寻,并取得了巨大成功,带动了其后 声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