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柏拉图“理念论”之艺术观_第1页
浅析柏拉图“理念论”之艺术观_第2页
浅析柏拉图“理念论”之艺术观_第3页
浅析柏拉图“理念论”之艺术观_第4页
浅析柏拉图“理念论”之艺术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浅析柏拉图“理念论”之艺术观 著名哲学家柏拉图认为世界由 “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 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 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 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 象所组成,而每种现象是因时空等因素 而表现出暂时变动等特征。柏拉图指出, 当我们说到“ 马” 时,我们没有指任何一 匹马,而是称任何一种马。 “马” 的含义 本身独立于各种马(“ 有形的 ”) ,它不 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 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 官世界的马,却是“ 流动”的,会死亡, 会腐烂。所以,马是存在我们心中的一 个概念。其实,符号和符号所指称的概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念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中国成语“得鱼 忘筌”来理解。 庄子外物 篇中说: “筌者所以在鱼,得鱼而忘筌。 ”筌是用 来捕鱼的,得到了鱼,就忘掉筌。 “筌” 相当于符号, “鱼” 相当于概念,不要把 “筌”和“鱼”等同起来。禅宗里也有一个 故事叫“指月望月 ”,如果你以指为月, 就会指月皆失了。 “指” 相当于符号, “月” 相当于概念。意在“ 月” ,而不在 “指”。 从这些分析中,可以引申出一个问题, 是概念更真实,还是实物更真实?一个 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物,一个是看不 见、摸不着的抽象概念,哪一个更真实? 从马的例子看来就是先有马的概念,才 能看到马。但我们无法接受他的观点, 因为我们认为是先有实物,才会有关于 实物的概念,概念依赖于实物。我们总 是很容易犯下一个错误就是总把“对对 象的感受”当作 “对象本身 ”,虽然我们 可以假定我们的感受是由外界对象引起 的,但我们没有理由把我们对对象的感 受当成对象本身。更重要的是感受是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过选择、组合、解释后的知觉,影响知 觉过程的因素,除了对象之外,还有知 觉者的欲望、经验、观念等精神因素。 知道了感受和知觉的区别后我们可以假 想一下:我们能不能认识纯客观的世界? 刚出生的婴儿看到的世界是什么样的? 是一条狗真实,还是狗的概念真实?要 知道,如果没有狗的概念,我们是无法 辨别那团瞬息万变的刺激物的。 中国论文网 /5/view-7060531.htm 对于绘事,我认为形而上和形而 下是同等重要的。没有形而上的东西, 形而下的东西就会失去了灵魂。没有精 神支柱的物体是活不起来的,一个失意 的人,他的生活如同行尸走肉,漫无目 的,这种状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活” 。 但是没有形而下的东西,形而上的东西 也如同一张白纸般苍白无味,没有说服 力,空中楼阁、纸上谈兵等才是真正意 义上的虚无飘渺。形而下是根,形而上 是本,艺事最终会回到形而上这个点上 来,所有一切的形而下都是媒介,都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通往形而上的一种手段。用柏拉图的观 点看就是形而下是符号,形而上是概念。 形而上是真实的、清晰的、确定的,形 而下是杂乱的、多变的、不真实的。当 然,这是对创作者本身而言的。一般意 义上的艺术创作,要先有形而上的概念, 再去寻求对表达自己理念有作用的符号, 这些符号才切合实际。就好像写文章, 要先有主题中心才能步步为营。为了使 理念得到更为充分、更为清晰的表达, 我们就必须牢牢掌握驾御符号的这种能 力。这种能力的获得必须具备一定的基 层知识,对于中国画来说就是掌握技法、 笔墨、构图、颜色等;对于文学来说就 是掌握语法、措词、语言等;对于音乐 来说就是掌握每种乐器的技能、锻炼自 己声音的技能等。要想掌握这些基本技 能也是不能急于求成的,它须要我们作 无限期地奋斗耕耘。柏拉图还认为,理 念是完美的,现象(特例)是有缺陷的。 比如说“画出来的圆 ”和“心中的圆”,前 者必定存在误差,而后者是理想的,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意念的完美。只要心里清晰了,就不会 计较画出来的是否为“ 圆”, “心中的圆”会 去填补“画出来的圆 ”的缺陷。这个就是 “自动补缺”法则。中国俗语 “只可意会, 不可言传”,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法则。 绘画另一方面也恰恰是利用了这个法则, 使得存在缺陷的形而下的表达能够达到 形而上的理念效果。明代李日华在六 砚斋笔记中写道:“ 凡状物者,得其 形,不若得其势;得其势,不若得其韵; 得其韵,不若得其性。形者方圆平扁之 类,可以笔取也。势者转折趋向之态, 可以笔取,不可以笔尽取,参以意象, 必有笔所不到者焉。韵者生动之趣,可 以神游意会,陡然得之,不可以驻思而 得也。性者物自然之天,技艺之熟,照 极而自呈,不容措意者也。 ”这段文字是 笔者所见的关于两者关系的最详尽论述。 另一方面,对于鉴画者来说,更 应该要看到作品背后所蕴含的东西 即创作者的理念,而不应该只停留在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面符号上。当然,表面的形式也能给人 一种美的享受,正如王菊生所说的“形 象悦目,感情赏心” 。形而下与形而上 缺一不可,绘画就是形式符号与理念的 结合体,弃其一不可得其二,两者相互 相承,理念使形式符号更真,形式符号 使理念表达得更充分。关于两者孰轻孰 重,清初“四王 ”和“四僧”就是一个对比 极为鲜明的例子。历经了明末清初几十 年间的王时敏、王原祁,正处于文人画 末流摹古仿古风气弥漫之时,他们一味 仿古,以追求董然、巨源,黄公望的笔 墨效果为画学标榜,虽积累了一些笔墨 经验,但缺乏从生活中吸收感受,因袭 模仿,结果画面千篇一律,僵化而缺乏 生气。笔墨、技法无论掌握得如何纯熟, 如果表达不出作者的生活情感、理念, 那么这样的作品就丧失了生命力。 “画之 真义,在表现人格与生命,非徒囿于视 觉,外骛于色彩形象者。 ”(刘海粟语) “四僧”在艺术上主张重视生活感受,强 调抒发情感,他们利用传统艺术形式,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面向自然、面对人生,表达真情感受。 他们也重视笔墨情趣,在继承与发展古 人的笔墨基础上寻找自己的绘画空间, 抚慰曾经遭受过折磨的心灵。 “笔墨本无 情,不可使运笔墨无情。作画贵在摄情, 不可使鉴画者不生情。 ”(恽寿平 瓯香 馆集卷一)要想作品能够打动别人, 必先打动自己,要打动自己,必先动情。 画者,乃感情之物也!中国传统绘画所 主张的心物熔冶、形神兼备,实际上 “是一种行为的两种效果,形象悦目, 感情赏心”(王菊生 中国绘画学概述 ) 。从这一层面上来看,绘画就是一种表 现心灵、感情的极佳媒介,其“真义在 表现人格与生命” 。虽然自然界中的物 象并不具备类似人类那样的情感,但它 们有各自的生理特性,画家运用比兴手 法,使艺术化了的自然物象拥有强烈的 感情、思想、个性。 “含道映物 ”与“澄怀 味象”,就是一种复杂的审美体验活动, 最终的目的就是创造能够传递人类感情、 思想、个性的艺术品。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