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技术-机器的装配工艺教材(ppt 97页)_第1页
工艺技术-机器的装配工艺教材(ppt 97页)_第2页
工艺技术-机器的装配工艺教材(ppt 97页)_第3页
工艺技术-机器的装配工艺教材(ppt 97页)_第4页
工艺技术-机器的装配工艺教材(ppt 97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7 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本章提要 任何机械设备或产品都是由若干零件和部件组成。根据规 定的技术要求将有关的零件接合成部件,或将有关的零件和部 件接合成机械设备或产品的过程称为装配,前者称为部件装配 ,后者称为总装配。 本章重点介绍为达到装配精度而采取的 四种装配方法 、各 自优缺点和使用场合以及与 装配精度相关的尺寸链求解 算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1 7.2 7.3 7.4 7.5 概 述 装配尺寸链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机器结构的装配工艺性 内容提纲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1 概 述 机器的质量 是以机器的工作性能、使用效果、可靠性及寿命等综合指 标来评定的。这些指标 除与产品结构设计有关外,还取决于零件的制造质 量和机器的装配工艺及装配精度。 机器的质量最终是通过装配工艺来保证 的。若装配不当,即使零件的制造质量都合格,也不一定能够装配出合格 产品。反之,即使零件的质量不是十分良好,只要在装配中采取合适的工 艺措施,也能使产品达到规定的要求。 通过机器的装配,可以发现机器设计上的错误(不合理的结构与尺寸 等)和零件加工工艺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并加以改进。 因此,机器装配工 艺过程又是机器生产的最终检验环节。 研究装配工艺、选择合适的装配方法、制订合理的装配工艺规程,不 仅是保证机器装配质量的手段,也是提高产品生产效率、降低制造成本的 有力措施。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机器的装配: 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将若干个零件结合成组 件,进一步结合成为部件,或将若干个零件和部件结合 成产品的过程。 总装配: 将若干个零件、组件、部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装 配到基础零件上,使之成为一台完整的机器。 机器装配过程中,都有它自己的 基础零件 , 它不仅起着连接有关零件、部件的作用,同时用 于保证零件间、部件间、零件与部件间及整台机 器相对位置精度。 7.1.1 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组件装配: 将若干个零件按照规定的技术要求,装配到一个基础 零件上,构成机器的一部分,如机床主轴组件。 部件装配: 将若干个零件、组件按规定的技术要求装配到一个基础零 件上,往往构成机器的独立工作部分, 部件可以单独装配、调试 。如床头箱。 7.1.1 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装配是产品的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产品的质量最终由装 配来保证。一般的装配工作内容有以下几方面: l 准备工作: 包括零部件清洗、尺寸和重量分选、平衡等; l 主要工作: 包括零件的装入、联结、部装、总装;装配过程中 的检验、调整、试验和装配后的试运转、油漆、包装等。 7.1.1 机器装配的基本概念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1.2 装配系 统图 7.1 概 述 在装配工艺规程设计中,常用装配系统图表示零、部件的装配流程 和零、部件间相互装配关系。在装配系统图上,每个单元用一个长方形 框表示,标明零件、套件、组件和部件的名称、编号及数量。 装配系统图是用图解法说明产品零件、组件和部件的装配程序,以 及各装配单元的组成零件。 在设计装配车间时可以根据它来组织装配单 元的平行装配,并可以合理地按照装配顺序布置工作地点,将装配过程 的运输工作减至最少。 装配系统图绘制方法如下: ( l)先画一条横线。 ( 2)横线左端画一个小长方格,代表基准件。在长方格中注明装 配单元的名称、编号和数量。 ( 3)横线的右端也画一个小长方格,代表装配的成品。 ( 4)横线自左至右表示装配的顺序。直接进行装配的零件画在横 线的上面,组件画在横线下面。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1.2 装配系 统图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1.2 装配系 统图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1.2 装配系 统图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1.2 装配系 统图 7.1 概 述 1-链轮; 2-键; 3-轴端挡圈; 4-螺栓; 5-可通盖; 6-滚珠轴承; 7-低速轴; 8-键; 9-齿轮; 10-套筒; 11-滚珠轴承 某减速器低速 轴组 件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1.2 装配系 统图 7.1 概 述 1-链轮; 2-键; 3-轴端挡圈; 4-螺栓; 5-可通盖; 6-滚珠轴承; 7-低速轴; 8-键; 9-齿轮; 10-套筒; 11-滚珠轴承 某减速器低速 轴组 件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凡是装配完成的机器必须满足规定的装配精度。装配精 度是机器质量指标中重要项目之一,是保证机器具有正常工 作性能的必要条件。 装配精度是指机器装配以后,各工作面 间的相对位置和相对运动等参数与规定指标的符合程度。 机器的装配精度是根据机器的使用性能要求提出的 。正 确地规定机器的装配精度是机械产品设计所要解决的最为重 要的问题之一,它不仅关系到产品质量,也关系到制造的难 易和产品成本的高低。 7.1.3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装配精度: 包括 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 ; 位置精度 ; 相对运动精 度 和 接触精度 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包括: 距离精度 是指保证一定的间隙、配合质量、尺寸要求等相关 零件、部件的距离尺寸的准确程度。 配合精度 是指配合面间达到规定的间隙或过盈的要求。 7.1.3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活塞 连杆 缸体 曲轴 位置精度 反映各零件 有关相互位置与装配相互 位置的关系。 装配精度: 包括 零部件间的尺寸精度 ; 位置精度 ; 相对运动 精度 和 接触精度 7.1.3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装配的运动精度 有 主轴圆跳动; 轴向窜动; 转动精 度; 传动精度。 装配的运动精度主要与主轴轴颈处的精度、轴承精度、箱 体轴孔精度及传动元件自身精度有关。 装配精度: 包括 距离精度 ; 位置精度 ; 相对运动精度 和 接 触精度 7.1.3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装配精度: 包括 距离精度 ; 位置精度 ; 相对运动精度 和 接 触精度 接触精度 是指配合表面接触达到规定接触面积的大小与接 触点分布情况;主要影响接触刚度和配合质量的稳定性。 上述精度之间的关系: 接触精度和配合精度是距离精度的基础。 位置精度又是相对运动精度的基础。 7.1.3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机器装配是将加工合格的零件组合成部件和机器。一般 零件都有规定的加工公差,即有一定的加工误差。在装配时 这种误差的累积就会影响装配精度。理想情况是这种累积误 差不超出装配精度指标规定的允许范围,但实际上很难实现 。 一般来说,零件精度越高,装配精度就越容易保证,即 零件精度是保证装配精度的基础,但装配精度并不总是完全 取决于零件精度。 装配精度的合理保证,应从产品结构、机 械加工和装配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7.1.3 装配精度与零件精度 7.1 概 述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 1)在满足机器使用要求,尽可能采用经济公差进行零部件制造 ( 2)或在不致使机械加工带来多大困难的条件下,寻求最有效、经 济而又方便的装配方法 以达到整个产品制造效率高、费用低、质量好的目的。 研究装配的目的: 为此, 在机器设计阶段就需要对机器结构进行尺寸分析, 分析有关 零件的尺寸公差度机器装配精度的影响, 根据生产类型和具体情况确定装 配方法 ,然后才能 合理地标注零件制造公差及技术条件 。 在制订产品装配工艺过程、解决生产中的装配质量问题时,也需要 进行这种分析。 7.2 装配尺寸链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机器由零、部件组装而成,机器的装配精度与零、部件制造精 度直接有关。 可以 从查找影响此项装配精度的有关尺寸入手,建立以此项装 配要求为封闭环的装配尺寸链。 尺寸链原理是进行尺寸分析和计算的工具 。 7.2 装配尺寸链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装配尺寸链 是产品或部件装配过程中,由相关零件的有 关尺寸(表面或轴向间距离)或相互位置关系所组成的尺寸 链。装配尺寸链是保证装配精度的依据。 特征: 封闭性、制约性 1、概念 l 查找零件对装配精度的影响; l 指导制订装配工艺,合理安排装配工序; l 分析产品结构的合理性。 l 确定经济的、至少是可行的零件加工公差。 2、作用和目的 7.2 装配尺寸链 7.2.1 装配尺寸 链 的建立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除有一般尺寸链的特点外,还有: l 封闭环十分明显,一定是机器产品或部件的某项装配精 度; l 封闭环在装配后才能形成,不具有独立性(装配精度只 有装配后才能测量); l 各组成环不是仅在一个零件上的尺寸,而是在几个零件 或部件间与装配精度有关的尺寸; l 装配尺寸链形式较多,有线性尺寸链、角度尺寸链、平 面尺寸链、空间尺寸链。 3、特点 7.2 装配尺寸链 7.2.1 装配尺寸 链 的建立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按各环的几何特征和所处的空间位置: 线性尺寸链: 由彼此平行的直线尺 寸所组成的尺寸链。 角度尺寸链: 由角度(含平行度与 垂直度)尺寸所组成的尺寸链。 平面尺寸链: 由处于同一平面内的 直线尺寸所组成,但只有某些组成环平 行于封闭环。 4、分类 7.2 装配尺寸链 7.2.1 装配尺寸 链 的建立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1、确定封闭环,是在装配后形成的,而且这一环是具有装 配精度要求; 2、确定各组成环,对装配精度有直接影响的零件尺寸或 位 置关系; 3、确定增减环 1、方法和步骤 7.2 装配尺寸链 7.2.2 装配尺寸 链 的 查 找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1、方法和步骤 先确定反映装配后技术要求的封闭环,然后根据封闭环的 要求查找各组成环; 采用粘连法,按照 “ 最少环数 ” 原则建立尺寸链图 粘连法:即取封闭环两端为起点,沿装配精度方向,以 基准面为线索,一个挨一个,直至找到同一基准零件,甚至 同一基准面为止。 7.2 装配尺寸链 7.2.2 装配尺寸 链 的 查 找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1、按一定层次分别建立产品与部件的装配尺寸链。 2、在保证装配精度的前提下,装配尺寸链组成环可以适当简 化。( 简化性原则 ) 3、一项精度要求可能要建立两个以上的尺寸链才能解决(并 联尺寸链)。 4、当同一装配结构在不同位置方向有装配精度要求时,应按 不同方向建立装配尺寸链。( 方向性原则 ) 5、遵循 最短路线原则(一件一环原则) 。 2、应注意的问题 7.2 装配尺寸链 7.2.2 装配尺寸 链 的 查 找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尺寸链简化: 只有当 A0的精度要 求很高时,才有必要考 虑各同轴度误差和导轨 直线度误差;否则,均 忽略不计。 7.2 装配尺寸链 7.2.2 装配尺寸 链 的 查 找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最短路线原则 /最少环数原则: 正确的装配尺寸链,其路线最短,换 言之,其环数最少。 7.2 装配尺寸链 7.2.2 装配尺寸 链 的 查 找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装配尺寸链应用于两方面: (1)正计算 用于验算。 (2)反计算 用于设计。 (3)中间计算法 /相依尺寸公差法 将一些比较难以加工或 不宜改变其公差的组成环的公差先确定下来,只将极少数或比较容 易加工或生产上受限制较小的组成环作为试凑对象。此环即为 “相 依尺寸 ”。 (协调环 ) 计算方法有: (1)极值法 (2)概率法 7.2 装配尺寸链 7.2.3 装配尺寸 链 的 计 算方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选择装配方法的实质,就是在满足装配精度要求的条件 下选择相应的经济合理的解装配尺寸链的方法。 在生产中常用的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有: 互换法 、 分组 法 、 修配法 与 调整法 。 在根据机器装配精度要求来设计机器零、部件尺寸及其 精度时,必须考虑装配方法的影响, 装配方法不同,解算装 配尺寸链的方法截然不同 , 所得结果差异甚大。对于某一给 定的机器结构,设计师可以根据装配精度要求和所采用的装 配方法,通过解算装配尺寸链来确定零、部件有关尺寸的精 度等级和极限偏差。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装配之前不挑选,装配过程不调整,装配之后满足装配精 度。 零件互换后仍能达到装配精度的要求,取决于零件的加工 精度, 实质是通过控制零件的加工误差来保证装配精度 。 (1)完全互换装配法 (极值法 ) 在 全部产品 中,装配时各组成环零件不需挑选或改变其大小 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 条件: 各有关零件的公差之和 小于或等于 装配允许公差。 式中 TOL 封闭环极值公差; T 装配允许公差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优点: 装配过程简单,装配生产率高; 对工人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 便于组织流水线及自动化装配; 容易实现零部件专业协作; 便于备件供应及维修工作。 缺点: 在装配精度高,环数较多时就难以满足零件加工经济精 度要求。 适用: 在满足零件加工经济精度情况下,首先考虑选用完全互 换; 主要用于低精度或高精度但组成环少的装配。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正计算与工艺尺寸链同。 极值法反计算 : 选 相依尺寸 选择加工容易或生产上受限制 较少的组成环。 1)分析建立装配尺寸链 。 2)确定组成环公差。 按 “等公差 ”原则确定 平均极值公差 确定组成环上下偏差: 根据各组成环加工难易程度对其平均公差进行 适当调整确定组成环公差,按入体原则标注。 当组成环为标准件时,其公差为定值。 当为公共环时,应对其有严格公差要求的那个装配尺寸链的计算,在其余尺寸 链为定值。 尺寸相近,加工方法相同,可取等公差值。 难加工组成环,公差值可稍大些。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3) 确定协调环及其尺寸公差 协调环不允许为公共环或标准件 。应选择便于制造及可 用通用量具测量的零件。 协调环公差: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计算相依尺寸 (协调环 )上下偏差:计算公式同工艺尺寸链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例:如图,冷态下的轴向 装配间隙为 0.050.15mm, A1=41mm, A2=A4=17mm, A3=7mm。求各组成环的 公差及偏差 。 1 2 3 4 5 A2A0 A1 A4 A3 双联转子泵轴向关系简图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解 : (1) 分析和建立尺寸链图 封闭环尺寸是 A 0 A4 A1 A 3 A 2 ( 2)确定各组成环公差: 选择 A1为 “相依尺寸 ”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3) 计算相依尺寸偏差 故 “相依尺寸 ”为: 基本尺寸 ES EI A1 41 A2 -17 A3 -7 A4 -17 +0.009 +0.018 +0.015 +0.018 +0.05 0 0 0 A0 0 +0.15 +0.05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条件: 相关零件公差平方之和的平方根小于或等于装配允 许 公差。 式中 TOS 封 闭环统计 公差 k 封 闭环 的相 对 分布系数 k i 第 i个 组 成 环 的相 对 分布系数 (2)统计 互换装配法 /大数互换装配法 (概率法 ) 在 绝大多数产品 中,装配时各组成环零件不需挑选或改变其 大小或位置,装入后即能达到封闭环的公差要求。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用极 值 法 计 算各 组 成 环 的公差 结 果有 时 候 难 于 满 足零件 的 经济 加工精度要求甚至很 难 加工,因此,采用 统计互换装配 法的实质 是 适当放大零件公差来达到装配精度。 计 算方法: 概率法 优 点: 放大了零件制造公差,零件加工容易,成本低。 缺点: 有极小部分 产 品达不到装配精度 (正常情况 0.27%) 。 应 用: 统计 互 换 装配法常用于大批量生 产 、装配精度要求 较 高 环 数 较 多 (大于 4)的情况。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2)概率法 极值法优点是简单可靠 , 缺点是在封闭环公差较小组成环 数量较多时,各组成环公差会很小,使零件加工困难,增加零 件制造成本。 因此,在成批生产或大量生产中,当装配精度要求高,组 成环数目又较多时,应用概率法解尺寸链比较合理。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1) 各环公差计算 独立随机变量之和的均方根误差 0 与这些随机变量相应的 值 i 有如下关系 : 在装配尺寸链中 , 其组成环是彼此独立的随机变量,因此 作为组成环合成封闭环的数值也是一个随机变量。 当尺寸链中各组成环的尺寸误差分布都遵循正态分布规 律则其封闭环必将遵循正态分布规律此时尺寸的随机误差即 尺寸的分散范围为其均分均误差的 6倍 。令尺寸的公差为 T(Ai)=6 ,则封闭环公差为 :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如零件尺寸不属于正态分布时,则引入一个相对分布系 数 K,则有: 不同分布曲线的相对分布系数值见下表: 1.17 -1.171.4 1.73 1.22 1 k -0.26 0.260.23 0 0 0 e 分布曲线 内尺寸 外尺寸 偏态分布瑞利分布均匀分布三角分布正态分布分布特征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2)各环平均尺寸的计算( 对称公差法 /平均偏差法) 对称公差法:将所有组成环的尺寸变为对称公差,组成 环的基本尺寸也发生改变,然后,利用变换后的平均基本尺 寸和对称公差进行计算。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2)各环平均尺寸的计算(对称公差法 /平均偏差法 ) 平均偏差法:先求出各组成环的中间偏差。当组成环的 尺寸分布属于对称分布,且分布中心与公差带中心重合,则 平均偏差等于中间偏差。然后利用下列公式求出封闭环的中 间偏差 0及其上偏差 ES0和下偏差 EI0。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例:如图利用概率法求 各组成环公差及上下偏差 ( 设各零件加工符合正态分布 )。 解: (1)分析和建立装配 尺寸链 封闭环尺寸为 : 1 2 3 4 5 A2A0 A1 A4 A3 A 0 A4 A1 A 3 A 2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1) 确定各组成环公差。 组成环平均公差 : 确定各组成环公差 : 确定相依环公差 :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2) 计算相依尺寸的平均尺寸 (3) 计算相依尺寸及其偏差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1 互 换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将配合副中各零件按经济加工精度制造,然后选择合适 的零件进行装配,以保证规定的装配精度要求。 零件的加工精度降低,但装配精度不变,即保证配合精 度和配合性质不变。 应用 于成批大量生产时组成环不多装配精度很高情况下 。 实质 是将各组成环公差放大按经济精度加工,然后 选择合适的零件进行装配,来保证装配精度。 分类: 直接选配法、分组选配法和复合选配法。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2 分 组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 1)直接 选 配法 由装配工人在 许 多待装配的零件中凭 经验 挑 选 合适的零 件装配在一起保 证 装配精度。 如活塞 环 与活塞的装配。 优 点: 简单 缺点: 选 配 时间长 ; 不宜在有 节 拍的生 产 中用。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2 分 组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 2)分 组选 配法 将被加工零件的制造公差放 宽 几倍 , 零件加工 测 量后分 组 (公差放 宽 几倍分几 组 ),并按 对应组进 行装配以保 证 装 配精度的方法 。 如活塞 销 与活塞 销 孔的装配。 优 点: 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不高,而能 获 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 同 组 零件可以互 换 。 缺点: 增加零件的存 贮 量,增加了零件的 测 量分 组 工作,使 零件的 贮 存运 输 工作复 杂 化。 应 用: 适用于 配合精度很高, 组 件很少 的情况下。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2 分 组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例 : 如 图 所示, 连 杆小 头 孔的直径 为 mm, 活塞 销 的直径 为 mm, 其配合 间 隙要求 为 0.0025mm0.0075mm,因此,生 产 上采用分 组 装 配法,将活塞 销 直径公差放大四倍 为 , 连 杆小 头 孔直径公差亦放大 四 倍 为 , 再分 为 四 组 相 应进 行装配 , 就可以保 证 配合精度和性 质 ,如下表 : 1 活塞; 2 连杆 3 活塞销; 4 挡圈 1 2 3 4 -0.0025 -0.0050 -0.0075 -0.0100 -0.0125 +0.0025 0 -0.0075 -0.0050 -0.0025 1 2 3 44 1 2 3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2 分 组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最小间隙 (mm) 最大间隙 (mm) 红 4 黄 3 绿 2 0.002 5 0.007 5 白 1 配合性质连杆小头孔 直径 ( mm) 活塞直径 ( mm)标志颜色组别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2 分 组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活塞销与活塞的装配关系 1活塞销; 2-挡圈;活塞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2 分 组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 2)分 组选 配法 注意事 项 如下: 1) 配合件的公差 应 相等,公差的增加要同一方向,增大的倍 数就是分 组 数 , 这样 才能在分 组 后按 对应组 装配而得到 预 定的装 配性 质 及精度。 2) 配合件表面粗糙度 、 形位公差必 须 保持原 设计 要求 ,不 能 随着公差的放大降低粗糙度要求和放大形位公差 。 3) 要采取措施 , 保 证 零件分 组 装配中都能配套不 产 生某一 组 零件由于 过 多或 过 少 ,无法配套而造成 积压 和浪 费 。 4)分 组 不宜 过 多。 5) 应严 格 组织对 零件的精密 测 量 、 分 组 、 识别 、 保管和运 送等工作。 6)要有效地使用分组选配法,关键是保证分组后各相应组的 配合精度和配合性质满足装配精度要求。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2 分 组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 3)复合 选 配法 (组 内 选 配法 ) 先将零件 测 量分 组 ,然后在 组 内再直接 选 配。配合件 组 内公差可不等,装配精度可达很高。 如气缸与活塞的装配。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2 分 组 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在单件小批生产中,装配精度要求高而且组成件多时, 互换法不能采用,此时多采用 修配装配法 。 对于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多环尺寸链 ,各组成环按经济 精度加工, 选其中某一零件为修配环 , 并预留 修配量 ,在装 配过程中用手工挫、刮、研等方法修去该零件上的多余部分 材料,使装配精度满足技术要求,这种方法称为为 修配法 。 补偿环被去除材料的厚度称为 补偿量 或 修配量 。 修配法一般采用极值公差公式计算。 优点: 能利用较低的制造精度来获得很高的装配精度。 缺点: 劳动量大,要求工人技术水平高,不易预定工时 ,不便组织流水线。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3 修配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修配环一般应满足以下条件 : 1)尺量选择结构简单、重量轻、加工面积小、易加工的 零件; 2)尽量选择容易独立安装和拆卸的零件; 3)不应为公共环,即该件只与一项装配精度有关,而与 其它项装配精度无关。 修配环的选择 修配方法 独件修配法;合并加工修配法;就地加工修配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3 修配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l 独件修配法: 选择一个固定零件作修配环; l 合并加工修配法: 将两个或多个零件合并进行加工修配; l 就地加工修配法: 机器总装时自己加工自己的方法。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3 修配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当采用完全互换法装配时,各组成环的公差分别为 T1、 T2、 、 Tm,则封闭环公差为 T0= T1+ T2+ T m。 当采用修配装配法时,将各组成环公差在上述基础上放 大为 T1、 T2、 、 Tm,则封闭环公差为 T0= T1+ T2+ Tm。 显然, T0T0,此时最大修配量为 Z0=T0-T0。 采用修配法装配时,解尺寸链的主要问题是:在保证补 偿量足够且最小的原则下,计算补偿环的尺寸。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3 修配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调整装配法在原则上与修配法相似,但具体方法不同。在 调整法中,各组成环均按经济精度加工,选一调整环加入尺寸 链,在装配时通过改变调整件的位置或改变调整环的尺寸来补 偿封闭环过大的累积误差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装配可达较高的精度,效率比修整法高。 分可动调整法、固定调整法、误差抵消调整法三种。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1、可动调整法 改变某一零件的位置 (移动、旋转或移动旋转同时进行 )来达 到装配精度的方法。 (a) (b) (c)轴承挡圈 楔块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1、可动调整法 可动调整法实例 特点: 调整过程中不需拆装零件,零件精度不高可达 较高装配精度,调整方便,应用很广。 缺点: 需增加一套调整机构,增加了结构复杂程度。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组成环均按加工经济精度制造,通过更换不同尺寸的调整 件补偿 封闭环的累积误差 ,来达到装配精度要求 ,这种装配方 法,称为 固定调整装配方法 。 固定调整装配方法适于在 大批大量生产中 装配那些装配精 度要求较高的机器结构。在产量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的场合 ,调整件还可以采用 多件拼合 的方式组成。这种调整装配方法 比较灵活,它在汽车、拖拉机生产中广泛应用。 固定调节法的主要问题是决定作为调节件 尺寸间隔 及 分组 问题 。 2、固定调整法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固定调节法的主要问题是决定作为调节件 尺寸间隔 及 分组问题 。 (1)选择一易加工装卸的零件作为调整件。 (2)按加工经济精度确定各组成环公差。除调整件 (公差 Tk)外,按入 体原则确定其它零件的尺寸及公差分布。 (3)计算调整量: F=Ti-T0 (4)计算预定调整件尺寸。 (5)确定调整件的各组间的尺寸差 S=T0-Tk。 (6)计算调整件组数 Z=1+F/S(圆整 )。 (7)确定各组调整件尺寸:当 Z为奇数时,预定调整件尺寸为中间一 组尺寸,其余各组尺寸通过相应增加或减少 S获得;当 Z为偶数时,则以 预定调整件尺寸为对称中心,再根据 S确定尺寸。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例:车床主轴大齿轮装配简图如右图 所示:要求调节垫圈、双联齿轮、隔套及 挡圈装在轴上后,齿轮的轴向间隙为 0.05 -0.2mm以保证转动灵活且轴向窜动量不大 。 各零件的轴向尺寸为:主轴 A1=115, 隔套 A2=8.5,齿轮 A3=95,弹性挡圈 A4=2.5 ,垫圈 Ak=9。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解: 建立装配尺寸链如右图。 如果用 完全互换法 装配,则平均公差 : Tm=T0/(n-1)=(0.2-0.05)/5=0.03 A1 A3A4 Ak A2A0 各零件的轴向尺寸为:主轴 A1=115,隔套 A2=8.5,齿轮 A3=95,弹性挡圈 A4=2.5, 垫圈 Ak=9。 组成环的平均公差太小,加工困难,故改用 固定调节法 。 Ak为垫圈,形状简单、制造容易,装拆也方便,故选择为 调整 环 。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1)确定 各组成环 的公差和偏差 (a)按经济精度确定各组成环公差为: T1=0.15mm, T2=T3=0.1mm,弹簧挡圈是标准件 T4=0.12mm, Tk=0.03mm (b)按 “入体原则 ”确定除调整环外各组成环的极限偏差: (c)计算各环的中间偏差: A0=(0.2-0.05)/2=+0.125mm, A1=0.15/2=+0.075mm, A2=-0.1/2=-0.05mm, A3=-0.1/2=-0.05mm, A4=-0.12/2=-0.06mm, 各零件的轴向尺寸为:主轴 A1=115,隔套 A2=8.5,齿轮 A3=95,弹性挡圈 A4=2.5, 垫圈 Ak=9。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2)计算调整量 F和调整环的补偿能力 S 采用固定调整法装配时,由于放大组成环公差,装 配后的实际封闭环的公差必然超出设计要求的公差, 其超出量需用调整环补偿,调整量等于超差量,即: F=T0L-T0, (T0L为实际封闭环 (含调整环 )的极值公差, T0为封闭环公差的要求值 );调整环的补偿能力 S=T0-Tk , Tk为调整环的公差。 补偿能力也是 分组间隔值。 A1 A3A4 Ak A2A0 F=T0L-T0=(0.15+0.1+0.1+0.12+0.03)-(0.20-0.05)=0.35mm S=T0-Tk=(0.20-0.05)-0.03=0.12mm 各零件的轴向尺寸为:主轴 A1=115,隔套 A2=8.5,齿轮 A3=95,弹性挡圈 A4=2.5, 垫圈 Ak=9。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3)确定调整环的组数: Z=F/S+1(圆整至邻近的较大整数 ) Z=0.35/0.12+1=3.924 4)确定各组调整环的尺寸 (a)计算调整环的中间偏差和中间尺寸 Ak= A1- A0-(A2+ A3+ A4) =0.075-0.125-(-0.05-0.05-0.06)=+0.11mm AkM=9+0.11=9.11mm A1 A3A4 Ak A2A0 各零件的轴向尺寸为:主轴 A1=115,隔套 A2=8.5,齿轮 A3=95,弹性挡圈 A4=2.5, 垫圈 Ak=9。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b)确定调整环 Ak的尺寸系列:因调整环的组数为偶数,因此 Akm为调整环的对称中心,各组尺寸差为 S=0.12mm。 Ak1=9.11+0.12+0.12/2=9.29mm Ak2=9.11+0.12/2=9.17mm Ak3=9.11-0.12/2=9.05mm Ak4=9.11-0.12-0.12/2=8.93mm 各零件的轴向尺寸为:主轴 A1=115,隔套 A2=8.5,齿轮 A3=95,弹性挡圈 A4=2.5, 垫圈 Ak=9。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在装配中通过调整零部件的相对位置,使加工误差相互抵 消,达到或提高装配精度的要求。 例如车床主轴装配中调整前后轴承的径向跳动方向来控制 主轴的径向跳动。在滚齿机工作台分度蜗轮装配中,调整蜗 轮和轴承的偏心方向来抵消误差,提高分度蜗轮工作精度。 适于在小批生产中应用。 3、误差抵消调整法 7.3 保证装配精度的方法 7.3.4 调 整装配法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4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7.4.1 准 备 原始 资 料 1 产 品的装配 图 及 验 收技 术标 准 产品的装配图应包括总装图和部件装配图,应能清楚地表示出:所 有零件相互连接的结构视图和必要的剖视图;零件的编号;装配时应保 证的尺寸;配合件的配合性质及精度;装配的技术要求;零件的明细表 等。为了在装配时对某些零件进行补充机械加工和核算装配尺寸链,有 时还需要某些零件图作为参考。产品装配图的审查内容如下: ( 1)审查图样的完整性、正确性,分析产品的结构工艺性,明确 各零部件之间的装配关系。 ( 2)审查产品装配的技术要求和检查验收方法,找出装配中的关 键技术,并制订相应的技术措施,分析与计算产品装配尺寸链。 产品的验收技术条件、检验的内容和方法也是制订装配工艺规程的 重要依据。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7.4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7.4.1 准 备 原始 资 料 2 产 品的生 产纲领 产品的生产纲领不同,生产类型也不同,从而致使装配的组织形式 、工艺方法、工艺过程的划分及工艺装备、手工劳动所占的比例均有较 大的不同。 3 现 有的生 产 条件 在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时,应了解现有的装配工艺设备、工人技术水 平、装配车间面积等。 在制定装配工艺规程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 1)保证产品装配质量,并力求提高其质量,以延长产品的使用 寿命。 ( 2)合理安排装配顺序和工序,尽量减少钳工装配的工作量,以 减轻劳动强度、缩短装配周期、提高装配效率。 ( 3)尽可能减少装配的占地面 积 ,有效提高 车间 的利用率。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为了保证装配质量和提高生产率,应将产品划分成各种 不同的装配单元,分别进行装配,便于组织、装配工作的平 行、流水作业。 机器装配根据生产批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大批大量 生产 、 成批生产 和 单件小批生产 。生产类型与装配工作的组 织形式、装配工艺方法、工艺过程、工艺装备、手工操作要 求等方面的联系如表所示。 7.4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7.4.2 确定装配方法与装配的 组织 形式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生产类型 大批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基本特性 产 品固定,生 产 活 动长 期重复,生 产 周期一般 较 短 产 品在系列化范 围 内 变动 ,分批交替 投 产 或多品种同 时 投 产 ,生 产 活 动 在 一定 时 期内重复 产 品 经 常 变换 ,不 定期重复生 产 ,生 产 周期一般 较长 组织形式 多采用流水装配线 : 有连续移动、间歇移 动及可变节奏等移动 方式,还可采用自动 装配机或自动装配线 笨重、批量不大的 产 品多采用 固定流水装 配 ,批量 较 大 时 采 用 流水装配 ,多品种 平行投 产时 多品种 可变节奏流水装配 多采用 固定装配或固 定式流水装配 进 行 总 装,同 时对 批量 较 大的部件亦可采用 流水装配 装配 工艺方法 按 互换法装配 ,允 许 有少量 简单 的 调 整 ,精密偶件成 对 供 应 或分 组 供 应 装配 ,无任何修配工作 主要采用 互换法,但 灵活运用其它保证装 配精度的装配工艺方 法,如调整法、修配 法及合并法 ,以 节 约 加工 费 用 以 修配法及调整法 为 主,互 换 件比例 较 少 7.4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生产类型 大批大量生产 成批生产 单件小批生产 工艺过程 工 艺过 程划分很 细 ,力求达到高度的均 衡性 工 艺过 程的划分 须 适合于批量的大小, 尽量使生 产 均衡 一般不 订详细 工 艺 文件,工序可适当 调 度,工 艺 也可灵活掌 握 工艺装备 专业 化程度高,宜 采用 专 用高效工 艺 装 备 ,易于 实现 机 械化、自 动 化 通用 设备较 多,也 采用一定数量的 专 用 工、 夹 、量具,以保 证 装配 质 量和提高 工效 一般 为 通用 设备 及 通用工、 夹 、量具 手工操作 要求 手工操作比重小,熟 练 程度容易提高,便 于培养新工人 手工操作比重 较 大, 技 术 水平要求 较 高 手工操作比重大,要 求工人有高的技 术 水 平和多方面工 艺 知 识 应用实例 汽 车 ,拖拉机,内燃 机, 滚动轴 承,手 表, 缝纫 机, 电 气 开关 机床,机 车车辆 , 中小型 锅 炉, 矿 山 采掘机械 重型机床,重型机器 ,汽 轮 机,大型内燃 机,大型 锅 炉 7.4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需考虑的主要因素:机器的结构特点及技术要求、生产 类型、生产条件装配组织形式等。 优先选择完全互换法 ,在生产批量较大、组成环又较多 时应考虑采用 不完全互换性 ;在封闭环精度较高,组成环数 较少时还可考考虑采用 选配法 ,只有在用上述方法使零件加 工很困难或不经济时,特别在中小批生产时,才适宜采用 修 配法或调节法 。 7.4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7.4.2 确定装配方法与装配的 组织 形式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互换法 完全互换法 优先选用,多用于低精度或较高精度少环装配 统计互换法 大批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环数较多的情况 选配法 直接选配法 成批大量生产、精度要求很高、环数少的情况 分组选配法 大批量生产、精度要求特别高、环数少的情况 复合选配法 大批量生产、精度要求特别高、环数少的情况 修配法 单件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很高、环数较多的情况,组成环按经济精度加工,生产率低 调整法 可动调整法 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环数较多的情况 固定调整法 大批量生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环数较多的情况 误差抵消法 小批生产、装配精度要求较高、环数较多的情况 7.4 装配工艺规程的制定 7.4.2 确定装配方法与装配的 组织 形式 第 7章 机器的装配工艺 装配的组织形式:固定式装配、移动式装配 固定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