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00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_第1页
(4900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_第2页
(4900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_第3页
(4900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_第4页
(4900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领导智慧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对于领导思想,西方重形,东方重意;西方人求技,东方人论 道; 西方文化以科学自居, 东方文化以智慧 闻名。我们习惯于讲 西方领导科学与东方领导智慧,而被称为东方领导智慧的中国领 导科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渗透着中国传 统文化的血液,这种联系集中表现为批判地吸取和辩证地融合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结合中国社会历史 发展的时代变迁,从而 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科 学理论。 低调内敛型的领导往往能以退为进,韬光养晦,细水长流。 领导者低调做人是一种蕴含着风度、修养、品格、智慧、谋略、 胸襟的姿态。 领导的智慧,即“ 人治” 与“治人”之间幻化的智慧 本篇导读:西方重形,东方重意 西方人求技,东方人论道 西方文化以科学自居,东方文化以智慧闻名 历史是过去的政治 政治是现在的历史 修身正己,做官先做人 水深流去远,贵人语话迟 水至柔则至坚 用君子是人品,用小人是智慧 中 国 传 统 文 化 中 的 领 导 智 慧 内圣外王注重内在修养 低调内敛的领导哲学 尚贤却互相牵制平衡的用人策略 内方外圆的外在呈现智慧 领导科学在中国不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是在建设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历史背景下,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特色市场 经济的发展以及现代化进程不断推进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现代 领导学能够在中国这块土壤上成长为一门独立学科,有其深刻的 现实基础和理论渊源。 对于领导思想,西方重形,东方重意;西方人求技,东方人论 道; 西方文化以科学自居, 东方文化以智慧 闻名。我们习惯于讲 西方领导科学与东方领导智慧,而被称为东方领导智慧的中国领 导科学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渗透着中国传 统文化的血液,这种联系集中表现为批判地吸取和辩证地融合中 国传统文化的精粹, 结合中国社会历史 发展的时代变迁,从而 形成了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科 学理论。英国学者福礼曼说过: “历史是 过去的政治,而政治是 现在的历史。 ”历史包括了人类经过了的所有社会活 动,其中领导 活动就是它的重要内容。如果说历史科学是一门包括领导行为在 内的综合性的科学,那么领导科学也同样是一门包括了历史内容 在内的综合性科学。历史发展过程中包涵着众多的领导活动轨迹, 这些为我们提供了众多正反面的经验和智慧。时代的发展变迁, 对我们的领导方式、领导艺术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从中国传 3 统文化中寻找适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领导智慧,并且能创新发 展这些智慧,将其与时代风貌、社会变迁、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相 结合,从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科学理论的发展和创新。 、 内圣外王注重内在修养 中国文化其实是很崇尚做官的文化。但在追求做官的时候, 也十分注重规律的运用,讲求修身正己,做官先做人。 中国传统文化一直将“修身” 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 础和前提,认为要成为很好的领导者首先要在做人方面有一定自 己的修养,当品德上达到一定的修养才有资格担当好的领导者。 作为儒家经典的大学对修身的论述最为透彻:“古之欲明明德 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 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 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 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 后天下平。 ”这些朴素哲学既符合内因在事物 发展中起主要作用, 也提醒了领导者应该不断加强自身修养,锻炼人格,完善素质。 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 令不从。 ”“己欲立 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也说:“ 君仁莫 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对于执政者的素养,古人不仅认 识到它的重要性,还从思想、品德、作风、气质等诸多方面予以概 括,提出很多有益的、对于今天还有一定借鉴意义的具体要求。 比如,古人就提出了“ 公生明,廉生威”的思想,把公正和廉洁作 为领导者树立威信的前提。 除了儒家经典,道家老子是这么说的:“失道而后德,失德而 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盖世风日薄,人心由质而文。儒 家主张性善,寓意谋略之用,必须以道德为根基。立身不可不修 道德,应事不可不具权谋。则君子应事须才、德、学三者具备。胸 襟、气度缺一不可。故论求人之志,要知鲲化而后鹏飞,道德互为 因果。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士君子之所以不苟出处 也。 二、低调内敛的领导哲学 中国的官场里,低调内敛型的领导往往能以退为进,韬光养 晦,细 水长流。 老子曰:“水至柔 则至 坚。 ”低调是一种领导 智慧,低调是高明 的领导风格,更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低调的人,必将得 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低调往往不是简单的领导方法 或模式,而是一种领导风格。低调领导力并非是老于世故、老谋 深算者的处世哲学,而是对任何普通人尤其是身处要职的领导者 都适用的生存智慧。 拿破仑曾经说:“有才能往往比没有才能更危险;人不可避免 地会遇到轻蔑,却更难不变成嫉妒的对象。 ”所以越是有才华的人, 越是官居高位的领导者,就越要保持低调的智慧。有句话说:“处 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 ”人生一世,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 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而应在发展过程中充分认识其各种 可能性,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余地采取机动的应付措施。处 世谨慎, 临事不惊,持一种小心翼翼的态度,三思而行,得理也要 让三分,这说起来容易,但是要做到却不容易。 论语:“子 张学干禄。子曰: 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 5 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子 张是孔子的学生,向老师求教怎样入仕为官。孔子说,多听少说, 有疑问则存疑,其他没有疑问的要谨慎地谈论,就会减少错误。 多看, 避开危险,其他的也要小心翼翼地去实行,就能够减少做 后悔的事。说话错误的少,行为后悔的少,俸禄就在这里面了。中 国传统文化中,谨言慎行历来被视为有修养的表现,语云:“水深 流去远,贵人语话迟。 ”如果能达到“喜怒不形于色”的境界,便是 道行高深,真正大领导的“范儿” 。 汉代刘向著说苑一书,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孔子之周,观 于太庙,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 人也,戒之哉,戒之哉! 无多言,多言多败 。” 这个故事就是成语 “三缄其口 ”的由来。 “多言多败”的思想传布民 间,演化为日常俗语。 如“ 言多语 失” 、“病从口入,祸从口出”、 “见人只说三分话”、 “话到 唇边留半句”等皆是。 谨言慎行成为中国人的社会意 识和生活理 念, 同时体现了官 场适者生存的领导智慧。同时,老子也说过: “强梁者不得其死。 ”这 句话直接道出了好胜 者必败的道理。 做人做事要讲技巧,做领导更要讲策略。俗话说“做事难,做 人更难”, 难题 愈多,愈能显示你的能力和才干。做人需要低 调一 些,做事则不妨张扬一些,二者巧妙结合,就能成为一个仕途通 畅的领导者。低调做人是一种智慧,高调做事是一种魄力。在人 生竞赛中,只有懂得低调做人,你才能走得更远,只有学会高调 做事,你才能走得更好。 人首先要学会低调做人, 在行为上要低调,财大不可气粗, 居高不可自傲;在心态上要低调,不要锋芒毕露,不要恃才傲物; 在姿态上要低调,大智若愚,韬光养晦;在言辞上要低调,莫逞一 时口舌之快,要谨记祸从口出。同时,人也须拥有高调做事的魄 力,有了高标准才能高屋建瓴,有了高目标才能高瞻远瞩,有了 高要求才能高歌猛进,有了高姿态才能高义薄云,有了高志向才 能高视阔步。 中国古话说:“地低成海,人低成王。 ”领导者低调做人是一种 蕴含着风度、修养、品格、智慧、谋略、胸襟的姿态。曲高者,和必 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所以,低调做人是 一个领导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 三、尚贤却互相牵制平衡的用人策略 中国古代在用人方面应该说主要有两方面的经验:第一,秉 持德才兼备的人才标准。既要论其德,又要论其才,两者缺一不 可。宋代的司马光这样表述这两者的关系:“ 才者,德之资也;德 者,才之帅也。 ”而当两者无法兼备的时候,多数人主 张以德为主, 宁用庸才,不用佞才。第二,受人性和环境的影响, “内举不避亲, 外举不避仇” , 一般主张任人唯贤,决不任人唯 亲。 领导的智慧,即“ 人治” 与“治人”之间幻化的智慧。重 视人才,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古代治国之道的核心性内容。我们 讲讲大家都很熟悉的三国演义,这里表面是刘备、曹操、孙权 三方的竞争,其实背后也是人才的竞争。刘备三顾茅庐,就为请 诸葛亮,有了诸葛亮, 隆中对,就有了三分天下的预测,最后才 有三国鼎立;孙权对周瑜言听计从,谨遵孙策去世前的教诲,内 事问张昭,外事问周瑜;曹操更是聚揽人才的高手,郭嘉、张辽等 文臣武将,只要是人才,都能够倾心相交,量才使用。 7 要成为成功的领导者,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就是作为领导者是 否会用人,怎么管理人才的问题,这其中不乏人尽其才、才尽其 用、重教化、育人才、惟才是举的成功案例,比如:齐桓公之用管 仲,慈禧太后之用曾国藩。 人才使用的问题,是一个看似简单却又复杂的过程。用君子 是人品,用小人是智慧。不管是雄心勃勃的帝王、统御千军的名 将,还 是善于经营的智者,无不因人才的得失而兴亡。有些人虽 都属于冠绝一时的人物,但因不能挖掘和使用人才落得叹然的结 局。 对于我们来讲会用人即是尚贤,而能将人才用在合适的位置 上且又互相牵制达到最优化的组合呈现就是个比较难的问题。对 于这个问题,我想先说说乾隆皇帝,很多人曾经质疑他为什么知 道和珅贪而不将其杀之呢?这中间正是忽略了其中的领导学智 慧。用和珅和刘墉两者是一个互相牵制的过程。而将此智慧发挥 到极致的却是开创大汉王朝的汉高祖。刘邦在洛阳的南宫开庆功 宴,宴席上,他总结了自己取胜的原因:“ 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 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论抚慰百姓供应粮草,我又不如萧何; 论领兵百万,决战沙场,百战百胜, 我不如韩信。可是,我能做 到知人善用,发挥他们的才干,这才是我们取胜的真正原因。至 于项羽,他只有范增一个人可用,但又对他猜疑,这是他最后失 败的原因。 ”刘邦的总结确实说对了, 战 争的胜败, 人的因素总 是最重要的。这也在告诉我们,一个领导者的成功必须是会用人 的智慧。 四、内方外圆的外在呈现智慧 我国古代的钱币,是内方外圆的铜钱。物质形态的呈现往往 是精神世界的反映。 而外形的圆润,既寓意中国人追求生活圆 圆满满的美好愿望,又代表着中国崇尚温和中庸的做人做事的方 式。圆润 里的方形,棱角清晰,代表着我们主张做人是有原则和 底线的。心里是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 中国领导者所处的环境恰恰是中国的社会人脉环境。所以, 领导者往往还面临自身在人际关系圈的平衡和处理。到底怎样平 衡这样的关系往往需要一种更高的智慧。众所周知的智者周 恩来,一位成功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其实大家对其的评 价也褒贬不一。有人说他很成功,一生荣耀,功成身退,明哲保身。 也有人说他性格不清,太过圆滑自保。如果仔细探究,他正是一 位成功践行中国传统领导智慧的智者。翻看他的成长经历我们可 以看到:“周恩来从小熟读诸子百家,阅读 了大量的古代典籍,这 使得儒家的入世、忧患、道德自律与完善,道家的超脱、虚怀、达 观,墨家的勤劳和为群体献身的精神,纵横家的机智、才敏,法家 的严谨、 务实都渗透进了周恩来的精神气质中,影响了他的一生” 。正是深谙于此中的复杂环境,他一生其实以内方外圆呈现,看 似从不锋芒毕露,但是我们熟悉的事件中都能感受到他的果敢和 鲜明态度,比如西安事变中,正是他的斡旋处理使形势转变。还 有重庆谈判中的睿智和日内瓦会议上的风度与胸怀。或许这正是 东方领导智慧的精髓。 回顾历史是为了获取生存的智慧,了解过往是为了弥补今天 的不足。这是我们的先贤一直追求的目标。出类拔萃的领导者往 往是中国传统文化深邃智慧的成功实践者,也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