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学课程在民国大学开设的时间问题及其他_第1页
新文学课程在民国大学开设的时间问题及其他_第2页
新文学课程在民国大学开设的时间问题及其他_第3页
新文学课程在民国大学开设的时间问题及其他_第4页
新文学课程在民国大学开设的时间问题及其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新文学课程在民国大学开设的时间 问题及其他 回溯现代文学学科史,近年来成 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热点话题, 有关新文学课程的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 的关注。新文学课程在民国大学的开设 时间,不仅仅关乎新文学进入大学教学 的确切时间点,而且关乎新文学与文学 教育的互动、大学文学教学方式的变革 等诸多问题。然而,新文学课程究竟最 早在哪所民国大学开设?在哪一年开始 开设?至今未有定论。在新文学课程开 设时间的确定上,张传敏、杨蓉蓉、胡 楠等人均做出了可贵的探索。然而,新 的史料发现总能将相关研究不断推向深 入。本文根据最新发现的史料,试图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张传敏等人探讨新文学课程进入民国大 学的时间问题,并对其他相关话题展开 论述。 中国论文网 /7/view-12831581.htm 一、学界已有“ 结论 ”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较早在大学讲 授新文学内容的是周作人,时间大约在 1922 年下半年。持这一论点的比较有代 表性的是张传敏、胡楠等人。张传敏是 研究民国时期大学新文学课程的学者, 他的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研究 1是较早地对该问题进行系统论述的专 著。他在 2008 年发表的中国现当代 文学学科史中的课程问题一文中提到: 1922 年秋,周作人任燕京大学国 文系主任,也曾在当时的燕大学生许地 山协助下开设了“ 现代国文 ”“文学通论” “习作和讨论 ”等课程。2 他在 2010 年出版的专著民国 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研究中,有如 下表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1922 年 4 月 3 日,经过胡适介绍, 周作人与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及刘廷 芳相见,约定从下半年开始担任该校新 的国文系主任;3 月 6 日,周作人接到 燕京大学来信,签订了合同,内容是说 担任国文系的“ 现代国文”的一部 分3 据此,张传敏得出结论:“周作 人很可能是民国时期在大学里讲授新文 学课程的第一人。 ”4无论是文章中国 现当代文学学科史中的课程问题还是 他的专著民国时期的大学新文学课程 研究 ,张传敏引用的资料来源均为张 菊香与张铁荣编著的周作人年谱 。 查该年谱,相关原文如下: (1922 年 3 月 4 日)到胡适处, 与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及刘廷芳相见, 约定从下半年起担任该校新文学系主任。 3 月 6 日,接到燕大来信,即签订了合 同。 “内容是说担任国文系内的现代国文 的一部分”, “学校里毕业生许地山来帮 忙做助教,我便规定国语文学四小时,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我和许君各任一半;另外我设立了三门 功课,自己担任,仿佛是文学通论、习 作和讨论等类,每星期里分出四个下午 来,到燕大去上课。 ”5 通过查阅原文,笔者发现一个问 题。似乎张传敏对两个词组有别样的理 解:一个是“ 新文学系主任 ”,一个是 “现代国文”。张传敏将“新”字单独断开, 将“文学系主任 ”归为一个词组,从而认 为周作人担任的是燕京大学“新” 的国文 系主任。笔者不认同这种说法。根据上 文“内容是说担任国文系内的现代国文 的一部分”这一句,可以判断,周作人 负责的是国文系的一部分。周作人经胡 适介绍从北京大学转任燕京大学教员。 周作人初来乍到,不太可能一上来就担 任国文系主任。 周作人年谱中的这段话,依 据的是知堂回忆录 。查知堂回忆 录原文,有可能帮助我们理解这段史 实: 这一年里,在我还发生了一件重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大的事情,便是担任燕京大学的新文学 的功课,一直蝉联有十年之久。到一九 三八年,还去做了半年的“客座教授” , 造成很奇妙的一段因缘。讲起远因,当 然是在两年前的讲演,那时因瞿菊农来 拉,前往燕京文学会讲点什么,其时便 选择了“圣经与中国文学 ”这个题目,这 与教会学校是颇为合适的。后来因时势 的要求,大约想设立什么新的课目,前 去和胡适之商量,他就推荐我去,这是 近因。一九二二年三月四日,我应了适 之的邀约,到了他的住处,和燕京大学 校长司徒雷登与刘廷芳相见,说定从下 学年起担任该校新文学系主任事。到了 六日接到燕大来信,即签订了合同。从 七月发生效力。内容是说担任国文系内 的现代国文的一部分,原来的一部分则 称为古典国文,旧有两位教员,与这边 没有关系。但是现代国文这半个系只有 我一个人,唱独角戏也是不行,学校里 派毕业生许地山来帮忙做助教,我便规 定国语文学四小时,我和许君各任一半;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另外我又设立了三门功课,自己担任, 仿佛是文学通论、习作和讨论等类,每 星期里分出四个下午来,到燕大去上课。 6 文中明确说明周作人是“担任燕 京大学的新文学的功课” ,而且说明了 “原来的一部分则称为古典国文,旧有 两位教员,与这边没有关系。 ”周作人负 责的仅仅是“ 现代国文这半个系 ”。可见, “新文学系主任 ”只是负责 “新文学”部分 的主任,而不是整个国文系的主任。这 几句原文中的重要信息,可以佐证笔者 的观点。张传敏可能没看到这段原文, 因此在理解上有些偏差。张传敏做出了 “约定从下半年开始担任该校新的国文 系主任”这样的判断后,依旧会在该句 下一行引用“ 内容是说担任国文系的 现代国文的一部分” 。 7这可能是 由于他没有深究这一问题,从而也忽略 了这两句话之间的矛盾。 在周作人的回忆中,还有一段话 也可以作为证据: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十一年夏天承胡适之先生的介绍, 叫我到燕京大学去教书,所担任的是中 国文学系的新文学组8 关于“ 新文学系主任 ”这个词组, 可以确定,周作人担任的是“新文学” 部 分的主任,而非整个国文系的主任。 至于“ 现代国文” 是不是一个课程 的名字,也比较容易判断。根据上文周 作人的相关回忆,周作人总共开设了四 门课程,分别是“ 国语文学 ”“文学通论” “习作”和“讨论”课。虽然周作人没有提 到准确的课程名字,但由于他负责的是 “新文学组”,将“现代国文”理解为“新文 学课程”或“现代国文课程 ”更妥当。以 周作人与燕京大学新文学课程为硕士论 文研究对象的胡楠,也持此看法: 到了 1923 年,系里增加了一名 教员,即顾名,两人一起担任的课程是 国文文学、日本文学、文学讨论、翻译、 文学通论共五门课。1924 年课程基本与 1923 年相同,周作人担任了国语文学 (诗) 、国语文学(散文) 、文学谈论与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习作、翻译、日本文学五门共十学分的 课程,顾名则讲授国语文学(诗) 。这 便是燕大新文学教育的最初课程设置。 9 胡楠也不认为有专门的一门 课叫“现代国文 ”。所以,可以将 “现代 国文”理解为统指那四门课,而非特指 一门课。否则,就有可能误导读者认为 周作人当年就开设了新文学课程。实际 上,周作人开设的这几门课都不是纯粹 的新文学课程。即使周作人讲到了新文 学的有关内容,也占据相当小的比例。 例如,根据冰心的回忆,周作人在课上 会讲到冰心的诗和散文等现代文学的有 关内容: 这时已是一九二三年春季,我该 忙我的毕业论文了。文科里的中国文学 老师是周作人先生。他给我们讲现代文 学,有时还讲到我的小诗和散文,我也 只低头听着,课外他也从来没有同我谈 过话。10 周作人在 1923 年的燕京大学开 设了五门课:国语文学(诗) 、国语文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学(散文) 、文学谈论与习作、翻译、 日本文学。既然在课堂上会讲到冰心的 诗歌与散文,可以推测,冰心听的有可 能是 1923 年周作人讲授的“国语文学 (诗) ”和“国语文学(散文) ”这两门课。 据周作人的关于近代散文一文提及, “国语文学”课先讲胡适的 建设的文学 革命论和俞平伯的西湖六月十八夜 ,白话文部分到此结束;其次,讲白话 文翻译的旧约 ,继而讲金冬心、郑 板桥、李笠翁、金圣叹、张宗子、王思 任、刘同人、李卓吾、三袁、倪元璐等 二十余位明清散文家。相比而言,现代 文学部分则只讲了胡适、俞平伯、冰心 等寥寥数人。11 明清散文部分和现代 文学部分,所占比例相差如此悬殊,可 见周作人用力所在。 胡楠在周作人与新文学的学院 化:19171937中认为,周作人“至 少从 1924 年起,周作人担任了诗和散 文的部分”。 12胡楠的这一论断有些保 守,根据上文冰心的回忆,这个时间点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可以提前到 1923 年春季。因为冰心的 毕业年份是确定的,所以可以判断, 1923 年春季周作人在燕京大学“国语文 学”课上讲授了新文学的有关内容。至 于,1922 年下半年至 1923 年年初,周 作人有没有讲授新文学内容,由于现在 还缺乏相关史料支撑,暂时还无法确认。 因此,张传敏提出的“ 燕京大学在 20 世 纪 20 年代初就由周作人开设了新文学 课程”,只能算一种模糊性的结论。13 二、最早开设新文学课程的大学: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无论是张传敏还是胡楠,都认为 周作人是最早在大学讲授新文学课程的 人。因此认为燕京大学是最早开设新文 学课程的大学: 周作人之任教燕京大学,是最早 的在大学中开设新文学相关课程的记录。 14 周作人很可能是民国时期在大学 里讲授新文学课程的第一人。15 笔者通过翻阅史料发现,北京高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等师范学校开设新文学课程的时间早于 燕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 1922 年打出了“ 新文学” 的鲜明旗帜,开 设了三门直接以“ 新文学”命名的课程: “新小说作法 ”“新戏曲作法”和“ 新诗歌作 法”。16这是目前发现的,明确开设新 文学课程的最早记录。 北京高师是一所改革较早的学校。 早在 1919 年, 北京高师教育丛刊第 一集“发刊词 ”即表示要“介绍国外最新 的教育学说” , “建议今后本国教育上各 种革新的计划” 。17 在这种革新思想的 影响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 1922 年开 设了“选文”课:选文甲论记文、选文乙 文论、选文丙现代文。18北京高师大 力支持白话文,校内新文化氛围十分浓 厚,1919 年与 1920 年,该校曾邀请蔡 元培、胡适、陶孟和等众多新文化重要 人物来校演讲,探讨白话文的相关问题。 同时, 北京高师教育丛刊上也集中 刊登改革教育、讨论白话文的系列文章, 对白话文予以肯定并积极接纳。1919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年 12 月北京高师教育丛刊第一集 上发表了改革示范教育之意见 (陈 宝泉) 、 蔡孑民先生莅本校国文部演说 词 (周蘧笔记) 、 白话文与天足 、 我之国语观 (张东荪) 、 国文之将 来等文章。其中, 国文之将来是 蔡元培在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的演讲词。 该文强调了师范教育课程设置中白话文 位置的重要性:“ 高等师范学校的国文, 应该把白话文作为主要。至于文言的美 术文,应作为随意科,就不必人人都学 了。 ”191920 年 3 月北京高师教育丛 刊第二集上发表了新历史 (陶孟 和先生在本校附属中学史地研究部讲演 词,附中学生张世泰笔记) 、 中学国文 的教授 (胡适之先生在本校附中学国 文研究部讲演词,周蘧笔记)等文章。 1922 年的“高等师范学校组织说明书” 中, 该校改革教育的意图发挥得愈加明显: 教育为立国根本,师资为教育渊 源。东西文明各国,岁费巨资,日谋师 范之宏张,其重要可知。惟教育与时俱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3 进,师制不能一定不易。今欧战告终, 世局一变。凡百事业,力求效率。吾国 高等师范制度,是否合于世界趋势、本 国国情,自不能不详为研究,亦兹改进。 20 在这样的教育思想与学术氛围影 响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 1922 年开 设了三门新文学课程:“ 新小说作法 ” “新戏曲作法 ”和“新诗歌作法”,学分均 为 2 分,都是选修课。21同时开设的 还有三门课:“ 选文丙 现代文”“儿 童及青年文学” 和“ 各国比较文学 ”,以 辅助新文学教学。可以说,北京高师是 最早开设新文学课程,并将课程名称冠 以“新”字的高校。 理由有两个 第一,1922 年燕大国文学系的课 程并无以“新 ”命名的课程,燕大直到 1927 年左右才开出“ 新文学之背景 ”一课; 第二,周作人大约于 1922 年下半年进 入燕大。能确定周作人讲授新文学内容 的时间是 1923 年,也就是冰心毕业那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4 年。根据上文表述,至于 1922 年下半 年至 1923 年,周作人到底讲没讲新文 学的内容,现在还缺乏史料证据。因此, 可以确定的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是最 早开设新文学课程的高校。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分四年 制与六年制两种培养方式,分别称为 “四年科”与“六年科”。六年制国文系学 生第六年上学期的科目为:文学(小说 及杂文) 、名著研究、各国比较文学、 儿童及青年文学、新小说作法、新戏曲 作法、新诗歌作法。对于六年制国文系 学生来说,前五年主要学习写作、创作、 文学概论与文学史知识,第六年的学习 则带有了专门性与研究性。这三门新文 学课程与“各国比较文学 ”“儿童及青年 文学”课,被列入了选修课,以便学生 根据兴趣与能力做选择性研习。 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最早引进新文学教学 内容,但由于史料不足,该校在 1922 年之前、之后的情况难以考察。但是根 据这三门新文学课程都是“第六年上学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5 期”修习的科目,可以认为这三门新文 学课程的开设时间至少在 1922 年下半 年。此时距离“ 新文化运动 ”也不过三年 左右的时间,北京的高校就已经将新文 学的有关内容引进大学教学之中,这对 考量民国新文学与大学教育的关系不无 帮助。考虑到北京高师主要培养中小学 教师,这些毕业生将在全国各地执教, 这无疑会在教育层面迅速扩大新文学的 影响。社会活动层面的“ 新文化运动 ” “五四新文学 ”与教育层面的教学活动, 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有力促进了教育 现代化与新文学的广泛传播。 虽然北京高师是最早开设新文学 课程的高校,但从课程形态上看,这三 门新文学课程仍缺乏独立性:这三门课 均是选修课,其课程名称均带有“作法” , 证明它们都是写作类课程。写作类课程 与文学史等以传授文学知识为主的课程 相比,边缘性地位更为明显。可见,北 京高师注重的是新文学的创作练习,而 对新文学知识的系统传授关注不够。更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6 具独立性的新文学课程将会在 1920 年 代末期出现。 三、上海地区最早引进新文学相 关课程的高校 在 20 世纪 20 年代,北京地区高 校和上海地区高校引进新文学相关课程 的时间相差不远。考察上海地区高校开 设新文学课程的情况,有助于理解 20 世纪 20 年代初期新文学进入大学课堂 的历史样貌。 针对上海地区最早引进新文学相 关课程这一问题,有研究者指出,复旦 大学较早开设了新文学相关课程。杨蓉 蓉在其博士论文学府内外二十 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现代大学与中国新 文学关系研究中指出,复旦大学在 1924 年开设了与新文学有关的课程,因 此复旦大学是极早开设新文学有关课程 的高校: 而在这个课程表里,虽然还没有 明确使用“新文学 ”这样的名词,却是以 “中国语体文学史 ”这样的名称,开始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7 设与新文学相关的课程了。复旦不仅是 在上海,即使在全国范围的大学中来说, 都是极早开设新文学相关课程的大学。 在新文学的教学和对当下文学发展潮流 的关注问题上,复旦发出了别人未发之 先声。22 关于这种说法,有两点需要讨论 一下。 首先,从全国范围来说,复旦大 学“极早开设新文学相关课程的大学” 的 说法有待商榷。根据上文的论述,1922 年,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开设了新文学课 程。19221923 年,燕京大学开设了新 文学有关课程。1923 年 7 月,叶圣陶应 福建协和大学文学院院长郭绍虞的邀请, 前往教授新文学课程。在福建协和大学 的讲台上,叶圣陶“ 讲鲁迅,讲周作人, 讲郁达夫,讲朱自清,讲小说、新诗和 美学以及文学社团和论争”。23 只不过, 叶圣陶只讲了半年不到。1923 年 12 月 初,叶圣陶返回上海。复旦大学开设 “中国语体文学史 ”课时已经到了 1924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8 年。由此看来,北京高师、燕京大学、 福建协和大学开设新文学有关课程均比 复旦大学要早。 其次,杨蓉蓉的判断依据是复旦 大学在 1924 年开设了“ 中国语体文学史 ” 课程,并以此推导出结论。但是复旦大 学在 1924 年并没有开设这门课,这门 课只是在课程表中存在。根据笔者查到 的有关资料,复旦大学 1919 年办大学 院文科,1925 年办中国文学科。虽然复 旦大学 1924 年列出了课程表,增加了 “中国语体文学史 ”等课程,但该年并没 有开设这门课。因为这一年学校宿舍还 没有建设完备,种种课程还只是停留在 纸面上。所以,复旦大学仅仅是在 1924 年冬季“厘定学程,做种种之筹备而已。 至 1925 年秋季新宿舍落成,于是本科 之设立乃得实现。 ”24因此,本文不认 为复旦大学在 1924 年开设了新文学课 程。 根据最新资料显示,从整个上海 地区来看,大夏大学应该是最早引进新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9 文学相关课程的高校。笔者查到资料, 上海地区的大夏大学在 19241925 年 度开设了一门“ 诗歌” 课,教员是郭沫若。 该课每周讲授两小时,共计两绩点(两 学分) ,是“国文系学生必修学程” 。课 程主要讲授新体诗和旧体诗, “本学程讲 授新旧诗歌,包括本国及外国之著作, 国文系学生必修学程” 。25课程内容兼 及中外诗作,将古体诗、新体诗、外国 诗放在一起讲授,郭沫若这种颇具个性 的授课方式使得这门课初步具有了比较 文学的性质。这与燕京大学的课程设置 相类似,无论是日本文学、欧美名著还 是中国传统文学,都可以拿来与中国新 文学相“参证 ”。这种教授思路及方式, 又与 1928 年杨振声整顿清华大学国文 系时的主张相同:“ 为什么又要参考外 国的新文学,正是因为我们要创造中国 的新文学”。 26新文学在进入大学课堂 初期,大多是选修课,北京高等师范学 校就是例子。然而,大夏大学将涉及新 文学内容的课程作为“ 必修学程 ”,这一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0 举措就具有一定的标志性意义。这表明 在 19241925 年期间,新文学在中国 大学的课堂上,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认可, 新文学教学内容逐渐获得重视。大夏大 学的这一创举,还很少被新文学教育的 研究者注意到。 四、结语 经过上文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 结论:全国范围内最早开设新文学课程 的高校是北京高等师范学校;上海地区 最早引进新文学教学内容的高校是大夏 大学。燕京大学、福建协和大学等高校 紧随其后,将新文学内容引入大学讲坛。 1919 年“新文化运动 ”发生,短短几年间, 新文学就于 19221924 年进入京沪等 地高校教学系统,其渗入高等教育知识 体系的速度是引人注目的。考察新文学 课程的开设时间,若将京沪争胜、为某 一高校“正名 ”等作为研究的落脚点,其 意义将变得十分有限。新文学进入高校 的初期历史面目远未清晰,我们期待新 的史料发现来不断冲刷已有的研究定论。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1 注释 1张传敏: 民国时期的大学新 文学课程研究 ,人民出版社 2010 年 10 月版。 2张传敏: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 科史中的课程问题 ,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8 年第 2 期。 3同1,第 40 页。 4同1,第 6566 页。 5张菊香、张铁荣编著:周作人年谱: 18851967 ,天津人民出版社 1999 年 版,第 197198 页。 6周作人著: 知堂回想录 , 三育图书有限公司 1980 年 11 月版,第 411 页。 7同1,第 40 页。 8关于近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