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年来经济数据_第1页
我国近年来经济数据_第2页
我国近年来经济数据_第3页
我国近年来经济数据_第4页
我国近年来经济数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纪反思 卧薪尝胆 从 2005 年我国 GDP 达 18.2 万亿元说起 戴逸 发布时间: 2006-03-21 00:51 来源:光明日报 据近日报载:2005 年我国 GDP 同比增长 9.9,总量达 18.2 万亿元(折合美金 2.2 万亿元) ,跻身于世界第四位,闻之不胜欣喜。近代以来,中国受列强侵略,期盼国家富强,中国人民 历尽艰辛奋斗,而今建设成绩辉煌,民族复兴有望。 GDP 是反映国力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回顾历史上我国 GDP 之升降变化,即能见到国运之 盛衰 兴替。GDP 的统计是近代以后的事,几百年前的历史上未曾有人统计过当时的 GDP,但后来 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为了衡量世界各国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国力,对很久以前各国的 GDP 作了 大致的估算,由于缺乏详细确凿的数据,自然不能有很精确的数字,但据此也能了解各国历史 发展的一般趋势。最权威的统计数字来自贝罗克17501980 国际工业化水平一书,本文中 的数字即来自该书。 为了考察 18 世纪以来中国国力的兴衰,这里选用了五个年代作为考察点,即 1750 年、 1830 年、1900 年、1945 年、2005 年。每个年代之间的相距为 45 年至 80 年不等。 1750 年(清乾隆十五年) 当时中国统一,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封建社会处在鼎盛时期,史称“康乾盛世”。这一年 中国 GDP 占世界份额 32,居世界首位,其次是印度(包括今巴基斯坦)占 24,欧洲五国 英法德俄意共占 17,五国的 GDP 只有中国的一半稍多。 当时的世界,是中国、印度、欧洲鼎足三分之势。但应该看到:英国、法国的 GDP 总量虽 少,但两国人口仅三千五百万,人均 GDP 高于中国。它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均衡发 展,互相促进,已经突破了封建社会的临界点,处在近代化道路的起跑点上。中国的 GDP 虽高, 但人口多,人均 GDP 少。它还是封建专制国家,很少与外国交往,不了解外部世界的情形,而 且固守旧传统,轻视科技与工商业,不具备持续发展的条件,由于这一点,英国、法国在经济 2 上即将起飞,超过中国。 1830 年(清道光十年) 这是鸦片战争爆发前十年。从 18 世纪以来,世界历史发生了巨大变化,英国经历了产业革 命,法国于 1789 年爆发了大革命,美国经过独立战争,建立了新国家。这三件大事极大地改变 了历史的走向,而中国的“康乾盛世”已成明日黄花。从 GDP 看,中国下降 3 个百分点,占世界 的 29,仍是首位;印度已沦为殖民地,GDP 急剧下降 7 个百分点,占 17;而西欧五国的 GDP 上升 12 个百分点,达 29,与中国持平。其中英国的 GDP 达 9.5,但当年英国只有 1800 万人,而中国已达四亿人,我们的人均 GDP 已远远低于英国。美国当年建国不到 50 年, 人口稀少,然 GDP 已占世界 2.4。 1830 年以后的世界和中国,处在激烈的动荡中,德国、意大利相继统一,美国致力于西部 开发。而中国在经历五次帝国主义侵华战争后,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进入了极为 悲惨黑暗的时代。 1900 年(清光绪二十六年) 这是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的年代。该年中国 GDP 只占世界 6,印度只占 1.7, 中印两国的 GDP 之和在 18 世纪中曾高达 56,至此,则从光辉的顶峰跌落低谷,两国 GDP 只占世界 7.7,可说是惊人的史无前例的沉沦,两国的 GDP 甚小而人口最多,因此是当时世 界上最穷最弱的国家。英法德俄意已占 54.5(英 18.5、法 6.8、德 17.9、俄 8.8、意 2.5),美国更是后来居上,占 23.6,还有日本经过明治维新后 30 多年的努力,GDP 攀升 到 2.4,这七个国家占世界生产总值 79.5。它们称霸全球,横行于世界各地,当年的八国联 军,就有这七大强国在内。 1945 年(中华民国三十四年) 这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一年。进入 20 世纪,世界经历了两次大战,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惨烈、最残酷的战争,生命财产的损失不计其数。中国历尽欺凌和屈辱,开 始了民族觉醒,进入革命时代。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漫长的封建专制统治,接着 发生了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共产党诞生、国民革命、土地革命等,迎来了 14 年的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1945 年,正义终于战胜了邪恶,中国人民终于迎来了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 侵略的斗争中的第一次胜利。1949 年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揭开了。两次 世界大战留下了满目疮痍,除了美国之外,并没有真正的战胜国,德国和日本是战败国,国内 一片废墟,而中国、苏联、英国、法国遭到的破坏更甚。1945 年,美国的 GDP 达世界的 3 56,而中国的 GDP 只占世界的 4。直到 1950 年,即战后经济重建五年之后,美国的 GDP 达 3810 亿美元,而英法德日意和苏联的 GDP 总和只有 3500 亿美元,尚不及美国之多。 2005 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从战争中复苏,经历了两个阵营的冷战时代和政治多元化时代, 原来的殖民地纷纷成为独立国家,但美国仍一路领先,日本和德国则在战败后努力重建,GDP 排名第二和第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过 20 多年努力,在 GDP 排名中已名列第四。美国今 年 GDP 可能达 12 万亿美元以上,日本可能达 4.8 万亿美元以上(两国去年 GDP 尚未见报,此 据前年数字估测)。我国刚公布 2005 年 GDP2.2 万亿美元(人民币 18.2 万亿元),美国是中国 五倍半,日本是中国两倍多。 以上回顾了 250 多年来世界大国 GDP 的变化,但反思过去是为了认清中国今天所处的地位 和今后的奋斗目标。 第一,18 世纪以来,世界各国先后进入现代化进程,走得有快有慢,GDP 的名次经常变化。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 GDP 居世界首位,后来落伍了,跌入谷底。改革开放以后,步伐甚快,上 升到第四位。先进和落后经常变换,中国的先进地位在 19 世纪让位于英国,以后英国又让位于 美国。先进可以变为落后,落后可以为先进,这是历史的规律。 第二,先进和落后的转换有客观和主观的原因,如国土大小、人口多少,还有资源、政治 体制、社会秩序、人民素质、科技水平、社会风气以及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制度政策、政府 能力等,但最重要的是国家发展战略。乾隆时代,中国 GDP 曾占世界第一,但因为其他领域落 后,不能进入产业革命的行列,使经济滞后倒退,国力一落千丈。又如德国和日本,战后重建 非常迅速,除了两国人民的努力以外,法西斯政权被摧毁、原来的工业基础和科技水平良好、 人民教育程度较高、长期和平无战争以及美国的扶植,各方面条件和机遇的汇合,才能有顺利 的战后重建。 第三,中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加速前进的阶段,年增长速度达 9.9,而且后劲强大,民族复 兴必能实现。历史上大国的兴衰都会改变力量对比与利益分配,引起大规模战争,英国和法国 的兴起发生了拿破仑战争,德国、日本、美国的兴起,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但今天,世界政 治格局正在发生重大变化,新独立国家和国家集团(如欧盟、东南亚联盟、非洲联盟、阿拉伯 联盟)的力量日益增强,世界日益走向一体化,形成相互制衡的机制,国家之间成了紧密的利 益相关者,消弭大规模战争变得更加可能。中国必须也只能走和平崛起的道路。中国长期受帝 国主义侵略,决不会把自己受过的苦难加到别国身上,中国的振兴离不开友好国家的支持和帮 助,必须走互利双赢的和平发展之路。世界人民的力量越来越强大,任何侵略和霸权行径都会 4 遭到世界人民的反对,都将碰得头破血流。 第四,我国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今后仍需继续努力。我们 和最发达国家水平相距尚远,美国的 GDP 是我们的五倍半,日本是我们的两倍多。如果以人均 GDP 计算,我国的排名尚在世界第 100 位左右,仅是一个中等水平的国家。我们固然不应妄自 菲薄,失去信心,但绝不能盲目乐观,懈怠疲玩。建设国家的任务,任重而道远,前进道路上 尚有许多前所未有的新困难要我们逐个去克服。春秋后期,越国被吴国战败,但越王勾践为了 复兴国家,苦心励志,卧薪尝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终于达到复兴越国的目的。今天要实 现中华民族的复兴,目标更加宏伟,困难更加增多,时间需要更久,我们一定不能被成绩冲昏 头脑。事业总是成于忧患,废于安乐。我们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保持开拓创新的精神,在科 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再来一个卧薪尝胆 20 年,到本世纪中叶,中国就一定能够成为世界上的富 国强国,一定能为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作出更大的贡献! 国内经济 国内生产总值 GDP 财政税收 中国经济过热 经济增长 城市化 民营经济 能源问题 积累与投资 消费与储蓄 收入与工资 贫困问题 劳动力流动 社会保障 港台经济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利用外资 外汇储备 劳务输出 国际经济 从经济数据看国际关系 全球 GDP 全球失业率 5 世界经济总量及各国比重: 世界经济发展状况: 跨国公司 国别经济 中外比较 中国在世界的排名或位置 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中国对世界的供应与需求 国内经济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由 1820 年占世界生产总值的 30%下降到 1970 年的 1%。 2002 年为 102398 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8%) ,折合美元为 13000 亿左右。 占世界总数的 2.6%,是日本的 3/1。 (那末,世界总产值就应该为 50 万亿美元。 )2002 年,以 GDP 计算,中国是继美、日、德、英、法之后的世界第六经济 大国。 2003 年,中国继续保持大国中最快的 GDP 增长速度,全年增幅达 9.1%, 总量达 116694 亿元人民币,突破 1.3 万亿美元,人均 GDP 突破 1000 美元。 2004 年为 136515 亿元,比上年增长 9.5%。约 1.6 万亿美元。中国和印度的 GDP 分别只占全球的 4%和 2%。美国-11.67 万亿美元;日本-4.62 万亿美元;德 国-2.72 万亿美元;英国-2.14 万亿美元;法国-2.0 万亿美元;意大利-1.67 万亿 美元;中国-1.64 万亿美元;西班牙-0.99 万亿美元;加拿大-0.98 万亿美元;印 度-0.69 万亿美元;此外香港-1630 亿美元排名 33;澳门-68 亿美元排名 110 位。 2004 年经济普查修正后,达 159878 亿元人民币,相当于 1.98 亿美元。 2005 年 11 月修改后的数据,2004 年服务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为 40.7%。 银行坏账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例将从 8.25%降至 7%。政府债务占 GDP 的 比例也将从略低于 20%的水平降至 16%。如果使用旧的数据,中国经济看上去 极不正常,其制造业占总产出的比例超过一半,投资占 GDP 的比重高达 46%。 2005 年达 182321 亿人民币,比上年增长 9.9%,约 2.2 万多亿美元(22612 亿美元) 。超过英国居世界第四位(美国 12 万亿,日本 4.6 万亿,德国 2.6 万亿) 。中国人均 GDP 达 1700 美元。第一产业增加值 22718 亿元,增长 5.2%;第二产 业增加值 86208 亿元,增长 11.4%;第三产业增加值 73395 亿元,增长 9.6%。 粮食总产量 4840 亿公斤,比上年增长 146 亿公斤,增长 3.1%。 我国 7.5 亿劳动力中,城市的 2.5 亿人创造了 GDP 的 80%,农村的 5 亿人 只创造了 GDP 的 20%。 中国的财政税收 2004 年全国财政收入 26396.47 亿元(不含债务收入) ,比上年增长 6 21.6%,完成预算的 112%。 2005 年全国税收收入达到 30866 亿元(不包括关税和农业税收),比上年增 长 20%,增收 5148 亿元,迈上了 30000 亿元新台阶。“十五”时期,全国税收 收入共计 109217 亿元,年均增长 19.5%,五年翻了一番多。 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对就业增长的作用弱化:20 世纪 80 年代,GDP 增长 1%,可增 加 240 万个就业岗位,而现在只能增加 100 万个,就业弹性明显下降。 以中国的情况来估算,GDP 增加一个百分点,就能制造 200 万个就业机会。 2003 年,中国房地产投资超过 1 万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 18.3%,直接 拉动 GDP 增产 1.3 个百分点。到 2020 年中国城镇人均住房 20 平米。 2004 年,我国全社会物流总额达 38 万亿元,增幅在 30%。 我国 7.5 亿劳动力中,城市的 2.5 亿人创造了 GDP 的 80%,农村的 5 亿人 只创造了 GDP 的 20%。城区居民的年收入是农村的 3.23 倍,购买力更是农村 的 4 倍。 中新社 2005.2.17.报道,据建设部披露,中国每年大约有 20 亿平方米的建 筑总量,接近全球总建筑量的一半。 2020 年我国的汽车保有量将达到 1.3 亿辆。 我国每年因公共安全问题造成的经济损失约 6500 亿元。 城市化 2003 年末,我国城市已达 660 个,城市人口 33805 万人,城市面积 39.9 万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 847 人/平方公里。到 2020 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提高 到 55%,城镇人口将达到 7 亿以上。 到 2020 年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将达到 57%,将有 8.3 亿人生活在城市。 中国城镇地区人口 2005 年占 42%,2005 年将达到 80%。 我国民营经济规模: 2002 年总产值达 23305 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3%。个体工商户总计 2377 万家,私营企业 243 万家,民营企业数每年增长 30%以上。 生产能力 我国集装箱吞吐量 我国集装箱吞吐量 2003 年为 4800 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上海、深圳 港双双突破 1000 万箱,分列世界第三、四位。 能源问题 7 石油问题 目前,在全球每天 7200 万桶的原油产量中,仅美国就消费了 31.3(2250 万桶) ,其次是欧洲,占 19.3(1390 万桶) ,排在第三位的是日 本,占 6.9(500 万桶) 。也就是说,这些国家每天要“吃” 掉 57.7(4140 万 桶)的原油日产量,超过全部产量的一半以上。这些国家均拥有大量的汽车, 全世界大约 6.5 亿辆汽车中的 75都集中在这些国家。 由于日益活跃的工业生产,中国的原油日消费量占全球日产量的 6.9, 即 500 万桶。此外,全球原油消费情况分布如下:韩国,2.98;澳大利亚, 1.08;亚洲其他各国,10.1;中东,6.6;拉美,5.9;前苏联国家, 4.9;其他,4.3。 我国石油消费量显著增加,对外依存度(进口所占比例)1995 年为 7.6%, 2000 年为 31%,2003 年为 35.4%。估计到 2020 年最少也要 4.5 亿吨, 进口接近 60%。 虽然中国对石油的需求不会对世界市场产生决定性影响。中国年进口石油 9000 万吨,约占世界石油需求量的 25,中国自己年产石油 1617 亿 吨。中国专家在驳斥中国造成油价上涨的说法时提到,2003 年,美国、欧盟和 日本的石油需求量分别为 9 亿吨、74 亿吨和 25 亿吨,分别占世界石油总 需求量的 255、21和 71。因此,中国对世界油价的影响是十分有限 的。不过,有的专家认为,中国现在进口的石油虽然不算多,但是考虑到它的 增长速度,2010 年进口石油的数量可能达到 2 亿吨,而那时,中国自己的石油 资源几乎将枯竭或者中断开采 中国解决能源主要立足于国内,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海南博鳌论坛上曾 经有针对性地表示,中国既是能源消耗大国,亦是能源生产大国,进口只占中 国能源消耗的一小部分,中国解决能源将主要立足于国内。 据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介绍,2004 年中国能源需求总自给率达 94%。在中 国的能源生产结构中,煤炭占 76%;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占 68%。他认为, 由于煤炭探明储量远低于地质储量,2/3 的水电资源尚未开发,以及诸多新能 源尚有很大发展余地,从未来看,中国自身能源供应潜力仍很大。 将国际油价上涨归结为中国需求大增是不公平的,国外一些舆论把世界油 价的上涨归结为中国石油需求的增长。针对这种说法,国家发改委能源局局长 徐锭明引用BP 世界能源统计资料指出,中国石油进口量在世界总体进口量 中所占的份额并不高。2004 年,美国原油进口高达 5 亿吨,日本 2 亿吨,欧洲 为 5 亿吨,中国仅为 1.2 亿吨,仅为世界各国原油进口量的 6.6%,因此,将油 价上涨归结为中国需求大增是不公平的。 中国目前进口苏丹总产油量的 7,它已在苏丹投资 30 亿美元用于钻井。 同样,中国进口原油的 13来自伊朗, 21 世纪初,在东亚经济模式中,其单位产品的能耗要比西方少 25,居民个 人的能源消费也不高。将 GDP(国内生产总值)按实际购买力折算,中国的单 位能耗比北美低 23,日本则要低 40。这样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罗马俱乐部 乃至整个西方世界来说,都是闻所未闻的。 8 目前,中国服务业在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仅为 32,而美国为 75、日本为 65、韩国为 55。中国 2010 年以前,创造万元 GDP 的单位能耗将从 268 吨降至 225 吨标准燃料。这意味着节约将近 4 亿吨标准燃料。预计到 2020 年, 中国将消费 20 亿 29 亿吨煤、45 亿 61 亿吨石油、1600 亿 2000 亿立方米的 天然气。2010 年,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中所占的比重将达到 7,2020 年达 到 10,而美国为 24、西欧为 19。 中国是全球资源的“ 吞噬者 ”,这一说法显然是言过其实。其依据无非是中 国石油进口量增加的数据。但事实上,中国在全球石油贸易中所占份额并不高, 每年进口 13 亿多吨,仅为美国进口量的 20。中国的石油进口增长量也不 惊人:20022004 年增长了 5500 万吨,与美国差不多。这个人口占全球 21的 国家,所消费的石油仅为全球开采量的 7,而且其中的 65是由本国公司在 国内和国外开采的。中国在国际能源市场上所占的比重并不大。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便已成为世界工业大国的中国,其能源进口量仅相当于日本、印度、朝 鲜半岛两国及台湾总进口量的 12。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属于能源纯进口方。而 如果减去能源出口(中国年出口焦炭近 1000 万吨) ,中国 2004 年净进口能源只 有 6000 万吨(折算成石油) ,不到全球石油产量的 2。2000 年,中国进口了 8830 万吨石油及石油产品。20012004 年,中国的石油进口增长了 5670 万吨, 而同期的煤开采量则增长了 9 亿吨。这些数字很能说明问题。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其在海外的活动非常活跃。它开发的项目遍及 亚洲 9 国、非洲 4 国、南非和加拿大。2004 年,该公司国外企业共开采石油 3000 万吨、天然气 35 亿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了 20和 85。 中国的能耗问题: 2004 年,中国每 1 万元 GDP 所使用的能源相当于燃烧 2.6 吨煤。这个数字 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10 倍,是日本的 20 倍。2004 年经过修正的中国 GDP 占世 界总 GDP 的 4.4%,但其原油与煤的消耗分别占世界总数的 7.4%和 31%。 积累与投资 投资每增长 2 个百分点左右,就能拉动 GDP 增长 1 个百分点。因此,在单 纯追求 GDP 增长的年代,投资是最直接最有效的刺激手段。从 1978 年到 2004 年间,中国经济保持着 9.4%的平均增长速度,与之相应,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 均增长速度也保持在 20%左右的水平。今年的统计显示,目前全社会投资总额 占 GDP 的比重,持续增长到历史最高水平,直逼 55%,而消费所占的比重却达 到今年新低,两者反差甚大。 农村公共投资 1 元能产出几元效益。“国家农业政策分析与决策支持开放 实验室”根据近十年来的相关数据,通过量化模拟测算得出的结果表明,不同 支持方式对农业 GDP 的增长将产生不同的影响。在政府的农业公共投资中,对 科技的每一元投资可增加农业 GDP9.59 元,对教育的每一元投资可增加农业 GDP3.71 元,对道路投资可增加 2.12 元,对通讯投资可增加 1.91 元。每一元灌 溉投资可增加粮食 5.56 公斤,对科技的每一元投资可增加粮食 4.41 公斤。 消费与储蓄 近 5 年里,我国居民最终消费率分别为 61.1%、 59.8%、58.2%、 55.5%、53.9%,持续下降。而近 10 年来,我国最终消 9 费率平均只有 59.5%,这比世界平均消费率低了近 20 个百分点。一般的发达国 家的消费率在 80左右,积累率在 20左右。 2005 年,中国的储蓄率高达 46%,居民储蓄存款 14 万亿元。 JP 摩根 2005 年 9 月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经济今年将增长 9.5,明年 将增长 8.5。在今年 9.5的经济增长率中,4.8来自于国内消费,3.6来 自于国内投资,0.1来自于对外贸易。 收入与工资 2003 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8500 元,比上年增长 9.3%;农村居 民人均纯收入 2622 元,增长 4.3%。 我国 7.5 亿劳动力中,城市的 2.5 亿人创造了 GDP 的 80%,农村的 5 亿人 只创造了 GDP 的 20%。城区居民的年收入是农村的 3.23 倍,购买力更是农村 的 4 倍。 2005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10493 元,年实际增长 9.6%。农民人均 纯收入 3255 元,实际增长 6.2%。 “十五”末期,在岗职工年平均货币工资 1.8 万元左右,年均增长 12.6%。 中国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 14.1 万亿元,比上年增长 2.1 万亿元。 2005 年我国国民总储蓄率占到 GDP 的 40%以上,这在世界上其他大国中 还从未出现过。 中国人的储蓄率(个人储蓄占家庭收入的份额)大约为 30%。美国 2005 年 的个人储蓄率降到了负值(占家庭税后收入的0.4%) 。 2005 年美国的经常项目赤字占 GDP 的 6.5%,2006 年可能涨到 7%。 我国工资占 GDP 的比例:1989 年是 16%,2003 年为 12%;劳动收入增幅 非常缓慢。2002 年居民工资总额约为 1.2 万亿元,占当年 10 万亿 GDP 的 12%和 城市居民全部可支配收入 3.7 万亿元的 33%。在城镇还有 2.4 万亿元是通过非工 资的方式分配的。 贫困问题 2004 年 4 月 23 日,世界银行公布统计数字,1981 年2001 年间,发展中 国家的绝对贫困人口(每天生活费低于 1 美元)比例减少近一半,从全球的 40%减 少到 21%,即从 1985 年的 15 亿减少到 2001 年的 11 亿。 世界银行2004 年全球经济展望中估计,世界上还有 11 亿人每天的生 活费不足 1 元,27 亿人每天的生活费不足两元。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贫困人口已从 30.2%降至 3%,从 3 亿人降至 2600 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中国农村极端贫困人口从 1978 年的 2.5 亿,贫困发 生率 30.7%,持续下降到 2002 年的 2820 万人,贫困发生率 3%。乡镇居民最低收 入户的人均年收入从 1990 年的 859.92 元增加到 2004 年的 3084.83 元。 2004 年中国内地还有 3000 万人没有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已经解决的,由 于各种自然灾害和疾病的影响,有的又重新陷入贫困。 如按世界银行的脱贫线是每人每天 1 美元的标准计算,中国内地有 1 亿左 右的贫困人口。 10 基尼系数是反映一国社会分配状况的指标,0 位完全平等,1 为完全不平 等。目前公认的标准是,基尼在 0.3 以下为好,0.30.4 为正常,超过 0.4 为警 戒,超过 0.6 就有发生动乱的危险。基尼系数计算的是某一个时间点,各个收入 组之间差距的加总平均,是反映收入差距的一个静态指标。 2004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达到 0.465,仍有继续上升的趋势。国际公认的警戒 线是 0.4。基尼系数超过国际警戒线并不意味着社会危机。社会动荡的出现除了 收入差距拉大以外,还有政治、民族、宗教等原因。经济发展、贫困减少、社 会公平、社会保障。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认为,2004 年中国的基尼系数为 0.45,占总人口 20%的 最贫困人口占收入和消费的份额只有 4.7%,而占 20%的最富裕人口则占收入和 消费的份额高达 50%。 恩格尔系数:即食物支出金额占总支出金额的比例。按联合国粮农组织的 标准,59% 以上为贫困;3040%我国富裕;低于 30%为最富裕。 劳动力流动: 2005 年有关专家推测:过去 20 年,中国 2.9 亿人口已经从农村转向城镇; 在今后 20 年,还有 2.9 亿人口将从农村转向城镇。 社会保障 2005 年我国有农村贫困人口 2600 万;城镇低保人员 2100 万;6000 万残 疾人。 港台经济 香港:2003 年,人口 681.01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 1645.17 亿美元,国内生 产总值增长率 2.2%,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24000 美元。失业率 7.3%; 台湾:2003 年,人口 2246 万人。国内生产总值 2750 亿美元,国内生产总 值增长率 3.24%,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11800 亿美元。失业率 4.99%;进出口总 额 2715 亿美元;进口 1272.6 亿美元,出口 1442.4 亿美元。 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 中国外贸进出口总额为: 2002 年为 6208 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五。其中,出口总额为 3256 亿美元, 世界排名第 5;进口总额 2952 亿美元,世界排名第 6 位。 2003 年为 8512.1 亿美元,比上年净增 2304 亿美元,增长 37.1%。 以贸易量计算,根据 WTO 的统计,中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美、德、日、 法之后的世界第五大贸易国。2003 年,中国的贸易进口增长速度连续 5 年超过 出口增长速度。 2003 年,世界贸易增长了 4.5%。商品出口额增长 16%,达到 7.3 万亿美元; 11 服务出口增加了 12%,达 1.8 万亿美元。中国的商品进口额增长了 40%,大 4128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居世界第三;商品出口额增加了 35%,达 4384 亿美元,仅次于德、美、日,居全球第四。在服务贸易方面,中国分别为 全球第八大进口国和第九大出口国。 2004 年为 1.15 万亿美元,与上年相比增长了 35.7%。超过日本,跃居世 界第三,仅次于美国和德国。出口达 5933.6 亿美元,进口达 5613.8 亿美元。 出口增长主要靠电子产品及其配件,进口增长主要是钢和石油需求的增加。中 国已超越美国成为日本的最大贸易国。中国成了世界第三大进口市场,预计到 2020 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将达到 4 万亿美元巨大的市场潜力孕育着丰富的商 机。 2005 年达 14221.2 亿美元,比上年增长 23.2%,稳居全球第三。出口 7417 亿美元,增长 25%。贸易顺差达 1019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699 亿美元。据商务 部副部长高虎城 2005.11.21.预计,如果对外贸易能够保持年均 15%的增长速度, 我国将在 2008 年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大国。目前我国已有 172 种商 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中国生产着世界上 75%的玩具、58%的服装、29%的手机。 贸易依存度: 中国的贸易依存度是:(出口总额GDP)2005 年为 0.742.26=0.33100% =33%。美国的贸易依存度是 12%,日本的贸易依存度是 11%。 出口 2005 年出口 7417 亿美元,增长 25%,在全球贸易中占到了 6.4%。贸易顺 差达 1019 亿美元,比上年增加 699 亿美元。中国的贸易顺差是 2004 年的 3 倍 多。 中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超过所有拉丁美洲国家出口总量的 40,这些国家 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为 4.2。 中国出口的产品和服务正在日益多样化,从机械设备、电子产品、运输设 备到纺织品、服装、玩具等。 进口 2003 年 9 月 24 日,商务部副部长魏建国说:“今后三年,中国将向世界 提供 1 万亿美元的进口市场。 ”他的同事、商务部部长助理傅自应则说:“2020 年后,中国每年的进口额都将超过 1 万亿美元。 ” 同在 9 月,世界银行在北京发布的东亚一体化报告预测说:3 年后, 中国的进口量将增加一倍以上, “东亚的所有国家都将从中获益,尤其是日本和 新兴工业化国家” 。 近年来,中国进口的增长速度甚至超过了出口。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对中 国的依赖越来越强,亚洲国家也不例外。日本经济在 2003 年到 2004 年间获得 了复苏,其中中国从日本的进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国与他国贸易额数据 中美贸易:2005-2116 亿美元,同比增长 24.8%。 12 中国已经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有人估计,中美贸易带动了美国 国内就业人数大概在 400 万800 万之间,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使广大美国消 费者得到了好处,也有助于降低美国的通货膨胀压力。美国好多人家庆祝圣诞 节用的圣诞树也是中国人工制造的,这也有利于美国的环境保护和生态保护。 中国还是美国大豆、棉花的最大进口国,2004 年我们进口美国大豆 1020 万吨, 占美国大豆出口的 43%,我们进口了 106 万吨棉花,同比增长一倍多,去年中 国还购买了 70 架波音飞机。 中日贸易:2005-1893 亿美元;2005.19 月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协议金额 超过 85 亿美元。 中俄贸易:2005-291 亿美元 中韩贸易:2005-超过 100 亿美元 中印贸易:2005-超过 180 亿美元 大陆与台湾贸易:2001 年开始大陆成为台湾最重要的出口市场。2002 年 以来,台湾对外投资一半投在大陆。2005-大陆购买了台湾约 40%的出口产品。 2005 年,台湾对大陆的贸易总额大 717 亿美元,增长 16.3%。其中出口 518 亿 美元(电机设备及零件 165 亿美元,占 31.8%,光学、照相等仪器及零件 71 亿 美元);进口 199 亿美元;出超 318 亿美元。2006 年 2 月底外汇储备 2569.79 亿美元。 2004 年,大陆的台商公司已有 8 万家,总投资达 1000 亿美元,创造了 1300 个就业机会。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1977 年只占 0.6%,1980 年还只占 1。1990 年时达到了 2,也就是说,10 年时间里只增长了 1,但这对当时的中国来 说已经非常重要。1995 年我国占世界贸易的 2.9%。2002 年中国对世界贸易增 长的贡献率:已达到 29%。2002 年到 2003 年两年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比重 每年增长 1 个百分点;上世纪 80 年代,增长 1 个百分点需要 10 年,而现在只 需要 1 年。到 2004 年已占 6.5%。2002 年中国的出口增长 22,2003 年增长 35。2003 年世界出口贸易总量增长的 1/4 来自中国。20012005 年,中国的 出口增长是世界平均水平的 3 倍” 2004 年在世界出口贸易中,中国占 5.9, 超过了日本(5.7),居美国(10.4)和德国(9.5)之后,位列第三。 2004 年中国的出口相当于美国的 80%,进口相当于美国的 50%。台湾对大陆的 出口依存度 2004 年达 25.8%,对大陆贸易总额突破 600 亿美元,估计达 616 亿 美元。韩国和日本的这个比例分别是 17.7%和 12%。这意味着,这三个地区或 国家每出口 100 美元,就有 25.8,17.7 和 12 美元销售到了中国大陆。 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情,这一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正如 13 美国人和英国人购买的玩具和服装事关中国人就业,中国人购买的飞机、大豆、 电脑、手机也事关美国人、日本人和韩国人的就业。一句话,崛起的中国属于 世界,中国已经和世界联为一体,中国经济的高速成长正在为越来越多的国家 所分享。 中国的贸易顺差问题 中国对美国的贸易顺差:2001 年为 831 亿美元;2002 年达到 1031 亿,远 远超过了同年日本对美国的 700 亿。2004 年美对华贸易赤字高居榜首,约 1620 亿美元,对日贸易赤字居第二,为 752 亿美元。2005 年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逆差 最多,突破了 2000 亿大关,达 2016 亿美元。 2005 年中国出口 7417 亿美元,增长 25%。贸易顺差达 1019 亿美元,比上 年增加 699 亿美元。中国的贸易顺差是 2004 年的 3 倍多。其中出口美国商品 2400 亿美元,从美国进口 400 亿美元,顺差 2000 亿美元。2005 年美国贸易赤 字达 7258 亿美元,其中对中国的贸易逆差最多,达 2016 亿美元。 外贸顺差就是经济强国吗? 中国出口的增加是因为外国发现购买中国的低价商品符合它们的利益,是 因为亚洲一些国家成本较高的制造业转移到了中国而它们则转向提供优质服务 业。美国同亚洲的贸易逆差同过去十年差不多。如果除去同美国的贸易顺差, 2005 年中国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在整体上为逆差。 麦当劳一年从中国拿走 20 多个亿。但美国除了波音飞机和农产品以外, 不愿卖给中国高科技产品。这也是造成逆差的原因之一。 谁选择了中国制造?“中国制造”“中国组装” 。 看上去中国好像从国际贸易中获得了更大的回报,实际上真正的利润被 美国等外国公司所得;“贴牌生产” ,外国人拿走 92%的利润,中国只能拿到 8%。 “中国制造”的芭比娃娃单价 20 美元,但中国只获得其中的 35 美分。8 亿 件衬衣才换回一架空中客车飞机。美国从“中国组装”中获益最大:即使美国 消费者买到了中国价廉物美的消费品,又使美国开在中国的企业获得了丰厚利 润。据中国海关统计,中国大约 60%的出口产品都是由外国公司控制的。2005 年中国对美国的 2000 多亿美元的贸易顺差中,一半以上来自总部设在美国的跨 国公司的出口。 “中国在国际贸易中得到的只是一些漂亮的数字,而发达国家获 得更多的好处。 ” 2004 年美国亏欠外国投资者的总债务达 3.3 万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3%,相当于 4 年前的两倍。2004 年美国商品贸易赤字高达 6515 亿美元,创历 史最高水平。对华贸易赤字高居榜首,约 1620 亿美元,对日贸易赤字居第二, 为 752 亿美元。但 2004 年中国的贸易顺差总额只相当于美国贸易赤字的 8%, 欧元区的贸易顺差占美国贸易赤字的 26%,日本的顺差占 21%,其它亚洲国家 占 19%。中国商品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 13.5%,即使人民币升值 20%,对美国的 整个贸易平衡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问题是全球经济在储蓄和投资与 美国政府的过度开支之间的不平衡。 当中国成为更大的消费国时,就会进口更多的东西。2005 年 12 月中国的 出口增加了 18%,达到 754.1 亿美元,而进口的幅度增加到 22%,达到 644 亿美 元。 1 亿条裤子换 1 架波音飞机亏不亏? 14 汇率问题 中国商品仅占美国进口总量的 13.5%,即使人民币升值 20%,对美国的整 个贸易平衡的影响也是微不足道的。真正的问题是全球经济在储蓄和投资与美 国政府的过度开支之间的不平衡。 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 实际利用外资总额:2002 年为 527 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居世界第一。 2003 年为 535.05 亿元。新设外商投资企业 41081 家。 2004-610 亿美元;美-960 亿美元;英-780 亿美元。 2005-603 亿美元,下降 0.5%。对外投资 63 亿美元。 每年有 600700 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向中国。 截至 2004 年底,全国累计实际使用外资 5621 亿美元,其中外国直接投资 (FDI)超过 5400 亿美元。有人就此提出,利用外资的规模已对中国经济安全 构成严重威胁。商务部跨国公司在中国报告 (2005)称,这一说法没有依据。 1992 年后,外资大量涌入中国且集中在制造业。到现在 10 多年过去了,剔除 折旧后,现在的外资存量不足 3000 亿美元。衡量一国利用外资的合理规模不仅 要看绝对数,还要看相对数。中国吸引 FDI 占固定资产形成方面,2002 年,中 国为 10.6%(人均 200 美元) ,而发达国家平均占 25%(人均 5330 美元) ,发展 中国家平均为 13%(人均 480 美元) 。 (世界人均 1178 美元) 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宣布:2005 年国际投资猛增至 9870 亿美元,比上 年增长 29%。其中对富国的直接投资增加了 38%,达 5730 亿美元。英国第一, 获得 2190 亿美元,自 1977 年以来首次成为最大的目的国,也是欧洲国家有史 以来最大的外来直接投资,其主要原因归结于公司并购。美国第二,增加 11%,达 1060 亿美元。日本增加了 21%,达 94 亿美元。亚洲发展中国家增加 了 11%,达 1730。中国获得的外来直接投资自 1999 年以来首次停止增加,与 2004 年持平,保持在 600 亿美元。印度增长 12%,达 60 亿美元。 外资企业:2003 年外资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占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 的 11%,工业增加值占全国总额的 28%,出口额占全国的 55%。外资企业中直接 就业人员已超过 2350 万人,约占全国非农劳动人口的 10%。 到 2005 年,全球 500 强企业中已经有 400 家企业在中国安家落户。 海外欠款:2004 年中国进出口贸易突破 1 万亿美元大关,但我国进出口企 业的坏账率至少在 5%以上。2004 年我国新增 250 亿美元的海外欠款。商务部研 究院信用管理部主任韩家平估算:我国目前约有海外应收账款 1000 亿美元,而 且每年还会新增 150 亿美元左右。 对外投资: 15 中国购买美国各种债券有 30004000 亿美元。相当于中国每年用 30004000 亿美元平衡美国的资本账户。 外汇储备 外汇储备余额:2002 年为 2865 亿美元。 我国官方外汇储备 2003 年为 4033 亿美元,全球第二。 2004 年底达 6099 亿美元。 (是印度的 5 倍) 2005 年达到 8189 亿美元,涨幅惊人。直逼日本的 8468 亿美元。如果加上 香港的 1243 亿美元,中国已有 9432 亿美元,居世界榜首。来源于外贸顺差、 外国直接投资、投机资本(游资) 。 出路:扩大进口;海外投资(效仿新加坡模式用一部分外汇储备成立 一个大型国家投资公司在海内外进行投资) 中国购买了大笔美国国债,是美国国库券的第二大持有国,仅次于日本, 到 2005 年 10 月底持有 2476 亿美元的美国国库券。 2004 年全球外汇储备为 3.85 万亿美元。新兴市场经济体外汇储备已超过 2.5 万亿美元,占全球储备总量的 65%,比 1996 年提高了 13 个百分点。从 19962004 年外汇储备增长幅度看,俄罗斯(6.04 倍) 、印度(4.4 倍) 、韩国 (3.9 倍) 、中国(3.19 倍) 、墨西哥(2.14 倍)均超过 2 倍。 美元占外汇储备的比重从 1997 年的 56%上升到 2004 年的 64%,在国际货 币体系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欧元占到了 20%;日元占 5%。亚洲一些银行估计中 国外汇储备的 70%是美元。 2001 年美国的资本净流入约为 1.98 万亿美元,其中官方资本 8115 亿美元, 占 41%。2003 年美国的资本净流入达 2.43 万亿美元,其中官方资本 1.22 万亿 美元,约为 50%。外资通过购买美国的金融产品流入美国,弥补了美国的巨额 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支持了美国的经济增长。美国的双赤字是当前全球经济 不平衡的一个重要方面,由此引发了人们对美国依靠资本流入弥补赤字的可持 续问题 的担忧。美国资产的投资性受到质疑和挑战。美国的经济平衡问题一旦 难以为继,将会对全球经济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麦当劳一年拿走我们 20 多个亿。 在美国,一个玉米 2.5 美元,而在中国一个玉米一块钱,相差 16 倍。 劳务输出 全球流动劳动力市场,1980 年代每年 2000 万,2004 年上升至 3500 万。 2004 年有 800 万菲律宾人和墨西哥人合法或非法赴海外务工;而赴海外务工的 中国人只有 54 万。合法赴海外务工的中国人总量不足国际市场份额的 1%。 19832003 年,我国外派劳务年末在外人数由 3.1 万人上升到 48.84 万人, 年均增长 15.62%,累计达 273 万人次。跨国劳务合同金额由 1.25 亿美元上升到 27.52 亿美元,年均增长 17.67%。 菲律宾截至 2001 年底外派劳务人员流量达 86 万多人,存量达近 800 万人。 印度的海外劳务存量已超过 2000 万人,仅在中东地区就超过 300 万人。 到 2005 年,我国通过正规渠道在境外就业的人数只有 60 多万,不到国际劳 16 动力市场份额的 1%。 广东经济: GDP 达到 21700 亿元,城乡居民存款达 2 万亿,财税总收入突破 4400 亿 元,外贸进出口超过 4000 亿美元。已经赶上香港和新加坡,直追台湾。 国际经济 从经济数据看国际关系 据联合国统计,全球如果是只有 100 位居民的小村庄,那末 52 个是女性,48 人是男性。 有 51 个亚洲人,21 个欧洲人,14 个美洲人(9 个住在拉美,5 个住在北 美) ,8 个非洲人。 西方发达国家只占 16 人,发展中国家占了 84 人。 30 个属于白色人种,70 个属于其他人种。 30 个基督徒,70 个非基督徒。 89 个是异性恋,11 个是同性恋。 6 个人拥有世界财富的 59%(这 6 人都是美国人) 。 80 个居住在达不到国际标准的房屋里;70 个人是文盲;50 个人营养失调; 1 人就要死去,1 人刚刚降临人世;只有 1 个人正在念大学;只有 1 个人有一台 计算机。 世界总产值约 40 万亿美元。世界经济的比重,美国约占 1/3,其他发达国 家约占 1/3,发展中国家约占 1/3。 国际贸易量约 9 万亿美元,占世界总产值的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