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一轮银行信贷增长变化分析_第1页
我国新一轮银行信贷增长变化分析_第2页
我国新一轮银行信贷增长变化分析_第3页
我国新一轮银行信贷增长变化分析_第4页
我国新一轮银行信贷增长变化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新一轮银行信贷增长 变化分析 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信贷变化趋势的实证研究表明银行 信贷进入了新的增长阶段根据金融制度、信贷增长、结构及 效益等的变化划分可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信贷增长过程大 体分为信贷规模简单扩张、谨慎防范风险和效益优先三个阶 段 19781998 年贷款规模简单扩张阶段其主要特点是信贷 粗放经营贷款权力分散信贷约束软化效益、质量低下而且还 形成了巨大的潜在金融风险 19982002 年谨慎防范贷款风 险阶段在 1993 年开始对过热的经济降温特别是 1997 年亚洲 金融风暴后金融监管逐步强化注重控制风险贷款权力上收信 贷趋于集中化银行不敢轻易向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等放款 1998 年开始信贷增长减速运行这表明“慎贷”所产生的信用 紧缩属于一种可获得性信用紧缩 2003 年以来效益优先阶段 金融机构开始树立信贷质量强于信贷数量的观念以效益最大 化为原则其主要特点是贷款增速变快、结构变优、效益变好 在过滤了贷款的无效需求后贷款增长与潜在 GDP 的增长基 本适应效益优先阶段信贷变化趋势及合成因素分析基本经济 金融因素的原动力促使银行信贷增速加快经济正处在新一轮 经济周期的上升阶段客观上要求信贷快速增长一是我国经济 2 进入了一个新的增长周期观察我国改革开放以来 20 多年的 经济波动周期一般的程式是在每一轮经济快速增长之前投资 开始加速物价开始回升同时伴随货币供应量和银行信贷的高 增长二是伴随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消费的外生性增强如汽车、 住房等十万元级消费多数人难以单纯依靠个人在初次分配和 再分配中获得的可支配收入来实现不得不借助信贷供给增加 支持跨入 GDP 人均 1000 美元的门槛后这种伴随消费结构升 级而出现的信贷创新和扩张趋势将会持续开展三是随着我国 进入工业化中期企业和社会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特别是进 入重化工阶段资本深化不断推进创造单位 GDP 需要的资金 存量增加一定速度的经济增长客观上需要更多的资金供给内 在经济活跃程度加强增加了贷款需求政府的投资冲动引起了 新一轮投资热潮;民营经济日益活跃民间投资增长逐步加快; 在外国直接投资达到历史新高的同时金融机构及企业境外资 金明显回流;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企业融资格局进一步向银行 贷款倾斜商业银行降低不良资产比例的压力也成为信贷扩张 的内在动力贷款结构优化释放出贷款增长的空间信贷结构的 调整优化直接关系到贷款的效率、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是我 国银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3 年以来金融机构进一步从 客户、行业、区域、期限多方面调整新增贷款结构拓展了新增 贷款空间一是调整贷款投向的地区结构商业银行贷款加速向 贷款质量优质区、利润中心区集中二是改善贷款的行业结构 3 城市经济的发展成为贷款投放的重点如贷款增长最快的是信 息服务、教育、房地产、城市公共事业等部门三是改善贷款的 客户结构盲目“垒大户”的现象已有转变新增贷款中增长最 快的是民营企业从而使贷款业务获得了较大的释放空间贷款 发放方式多样化有保障的贷款方式比重不断上升多种形式融 资并用一是贷款以外的方式融资金融机构通过银行承兑汇票、 信用证、保函等方式为企业融资;二是呆账核销减轻了银企双 方的经营压力减少了贷款账面余额信用和担保贷款占比大幅 度下降有物资、资金作保障的抵押贷款占比上升 2003 年企业 累计签发商业汇票 2.77 万亿元同比增长 72.2%;累计票据贴 现和再贴现 4.44 万亿元同比增长 91%.12 月末已签发的未到 期商业汇票余额为 1.28 万亿元同比增长 73.5%;票据贴现和 再贴现余额 8934 亿元同比增长 69.7%.在效益提高的基础上 化解历史包袱信贷增长的可持续性显著增强新增贷款质量明 显提高 2003 年年末按五级分类标准全国银行贷款不良率 15.19%比年初减少 4.69 个百分点金融机构亏损大幅度下降 经营效益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贷款周转速度加快 2003 年银行 及信用社累计发放贷款 17.1 万亿元比上年多发放 4.97j 亿元 增长 40.4%贷款周转次数为 1.03 次比上年加快 0.14 次;贷款 周转天数为 354 天比上年加快 60 天这些都显示了信贷增长 可持续性的增强 货币信贷变化中值得关注的几大关系问 题货币信贷快速增长与投资高速增长的变化的关系贷款增长 4 过快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经济的低水平扩张投资过热和部 分行业、地区重复建设等经济结构性问题有所显现 2003 年国 内固定资产投资贷款较上年增长 43.2%远远高于投资增幅投 资是中间需求如果投资不能转化成最终消费只会形成新一轮 “生产过剩”信贷快速增长与物价迅速回升变化的关系如图 所示我国的 CPI 与信 贷增长比较约有半年以上的滞后的正相 关关系 2003 年的信贷和经济增长过快将推动物价上涨加上 农田保护、种粮农民不增收等因素的影响占 GDP 权重较大的 农产品价格持续走高物价已显示出不断加速上涨的趋势全面 反映通货膨胀压力的 GDP 缩减指数(综合反映了 CPI 和 PPI)变动率从 2002 年的1.2%骤升至 2003 年的 4.5%表明 通货膨胀压力加大信贷总量快速扩张与区域、行业分布不平 衡的关系 2003 年以来我国信贷的增长也出现地区间增长差 异过大的问题信贷增长地区间的差距越来越大必然进一步造 成地区间经济差距的扩大持续下去会影响国民经济的协调发 展贷款行业投向过于集中行业结构风险开始显现 2003 年以 来房地产、钢铁、水泥、汽车、电解铝等行业出现了过热增长、 盲目建设、重复建设问题信贷对这些行业的放款一定程度上 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信贷总量快速扩张与银行系统风险 的关系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例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已达 到 11 左右而我国这一比例本来就低近几年又在下降 2000 年 为 1102002 年下降到 115.12003 年进一步下降为 116.7.2003 5 年我国国内信贷增加额 2.99 万亿元而股票市场上的融资额仅 有 1357 亿元信贷融资是股市融资额的 22 倍贷款所占的比重 已由 2000 年的 72.8%攀升到 2003 年的 85.1%.2003 年企业债 仅发行 336 亿元为银行同期新增贷款的 1.1%.信贷高增长与 金融调控手段的关系信贷的高增长几乎必然引起货币供应量 的快速增长 2003 年在信贷高增长的背景下广义货币 M2 与 狭义货币 Mi 分别增长 19.6%和 18.7%.从我国货币供应量的 形成机制来观察信贷的高增长主要原因有三一是人民币汇率 预期和出口增加等原因使外汇储备大量增加结售汇体系迫使 央行投放大量基础货币二是商业银行信贷资金充足为信贷扩 张提供了动力虽然央行上调了存款准备金率但因商业银行资 金来源充沛从总量上抑制资金运用的效果似乎并不明显三是 利率工具难以充分利用 2004 年元月价格水平上涨 3.2%而我 国一年期存款利率为 1.98%已经使存款的实际利率变成负值 注重货币信贷预调的政策建议货币信贷调控的原则经济上升 期货币政策的基点应是保持稳定虽然 2003 年贷款增长速度 明显加快但由于资本市场低迷使得总融资增长速度并没有贷 款增长速度那么大由于我国具有转轨中和发展中经济的双重 特征客观上存在一个必要的 2%左右的“自然通胀率”正常 的物价稳定目标区间上下限应该高于一般发达国家 12 个 百分点可以界定在 2%4%之间物价水平超过 4%才可以说 是出现了通货膨胀从这个意义上看一段时间的贷款较快增长 6 对促进物价回升和 GDP 的增长是十分必要的不会引发经济 过热和通货膨胀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贷款快速增长持续下去 造成持续的总融资增加量超量供给则出现经济过热和通货膨 胀的压力和可能性将进一步加大因此较好的选择是既不能过 松使得局部过热问题加剧又不能过紧以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增 长货币信贷调控的方式我国区域、行业和融资结构存在着较 大的差异性和不平衡性因此货币信贷要结合结构特点进行适 时适度的调控从信贷投放产业的角度看在对部分过热行业予 以适当抑制时货币信贷的“水龙头”要有扩有控、有松有紧 从信贷投放地区角度看货币信贷政策调整的重点应主要针对 某些地区进行结构性的预调对于不同区域的信贷投放要予以 引导寻求“点”突破防止地区间的差异拉大同时要尽快扭转 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逆向运动”逐渐降低间接融资比例、 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支持股票市场的发展应开始建立纯粹服务 于风险管理需求的衍生类工具及其市场推进直接金融工具的 多元化和金融市场的分层化开发具备新的风险收益工具如新 的股权类工具、新的集合投资工具、证券化产品、产业投资基 金等货币信贷调控的手段适时运用非经济性调控手段以正确 引导市场预期加强选择性工具的运用以保证货币政策的有效 性拓展一般性货币政策调控手段的运用方式以强化间接金融 调控的力度一是加快培育市场利率提高央行利率政策的弹性 二是采取结构性存款准备金制度选择一个时点对不同类别存 7 款采用不同准备金比例三是针对外汇占款开发对冲工具如大 力发展债券市场也可以考虑发行以国家外汇储备为资产基础 的外汇储备债券还可以借鉴香港外汇基金操作的经验货币信 贷调控中的政策协调(1)要协调好货币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关 系它们的功能不同前者重在调控总量后者更具有调整结构的 功能央行要通过鼓励和限制性的信贷政策措施来实现总量调 控的目标(2)协调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之间的关系当前由于 我国经济进入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