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pw-2000r施工安装工艺标准----室内设备安装_第1页
zpw-2000r施工安装工艺标准----室内设备安装_第2页
zpw-2000r施工安装工艺标准----室内设备安装_第3页
zpw-2000r施工安装工艺标准----室内设备安装_第4页
zpw-2000r施工安装工艺标准----室内设备安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瑞兴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标准 Q/HRX2001.32004 ZPW-2000R 型无绝缘移频自动闭塞设备 施工安装工艺标准 第 3 部分:室内设备安装 2004-09-22 发布 2004-09-22 实施 黑 龙 江 瑞 兴 科 技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发 布 2 目 录 1 总则 .1 2 室内设备 .1 2.1 室内设备组成 1 3 室内设备安装 30 3.1 室内设备安装条件 30 3.2 准备工作 30 3.3 机柜安装 31 3.4 区间电源屏安装 31 3.5 走线槽道安装 31 4 设备配线 32 4.1 技术要求 32 4.2 移频架配线 32 4.3 综合架配线 33 4.4 电源配线 33 4.5 机柜布线工艺 33 5 防雷及接地装置 37 5.1 接地网和贯通地线 37 5.2 技术要求 37 5.3 地线网设置 37 5.4 各种地线连接 38 5.5 机柜接地连接 40 5.6 贯通地线 42 5.7 信号楼无法设置环形地网时的地线设置 42 5.8 接收、发送防雷 42 5.9 屏蔽地线连接 42 5.10 防雷及接地连接 43 6 ZPW-2000R 自闭试验及调试 43 6.1 要求 43 6.2 自闭试验及调试流程图 44 6.3 电源屏调试 44 6.4 机柜空载送电 45 6.5 继电器、区间移频组合、发送器、功放器、接收器等设备安装 .45 6.6 模拟盘制做 46 6.7 点灯模拟电路制做 47 6.8 模拟试验电路特性调整 47 6.9 模拟试验的电源及准备工作 47 6.10 设备送电 48 6.11 电路试验内容及项点 48 6.12 ZPW-2000R 移频自动闭塞开通试验及调试步骤 50 6.13 ZPW-2000R 移频自动闭塞开通 54 7 ZPW-2000R 轨道电路调整表(单独提供) 55 Q/HRX2001.32004 3 7.1 使用说明 55 8 室内施工检验表格(附表供电务段验收使用) .56 4 前 言 本施工工艺是参照铁道部颁布的ZPW-2000型自动闭塞施工安装工艺标准,结合 ZPW-2000R型自动闭塞系统的特点编制。 本施工工艺标准共分3部分。 第1部分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施工内容包括:铁路内屏蔽数字信号电缆的简介、 单盘测试、配盘、运输、电缆径路的选择、敷设及防护、电缆的接续、电缆的成端及接地、 电缆的配线及导通以及贯通地线的接续等内容。 第2部分室外设备安装内容包括:电气绝缘节、机械绝缘节、补偿电容器、平交道 口、桥上护轮轨处设备的安装、钢轨接续线安装、调谐区内钢轨钻孔、禁停标志牌安装、 箱盒安装、信号机安装、防雷及地线、轨道横向接续线及设置标准、培土涂漆书写、室外 单点试验等施工工艺。 第3部分室内设备安装内容包括:机柜设备安装及布线、配线、防雷及接地、ZPW- 2000R型自动闭塞试验及调试等内容。 本施工工艺标准在编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哈尔滨铁路局电务处、电化局设计院、中 铁二十三局、电化局第三工程公司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我们向有关部门的领 导和专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本工艺针对性强,有一定的局限性。由于时间紧、编写人员水平有限,经验不足 等原因,编写中难免出现缺点和错误,恳请各位同仁在实际应用中,提出宝贵意见,我们 将积极改进,以便共同为ZPW-2000R型自动闭塞系统的广泛推广应用和提高铁路信号施工工 艺水平做出贡献。 本标准由技术管理部提出。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军、赵拂明、孙朝生、刘贵忠等。 本标准批准人:邓迎宏。 本标准首次发布时间:2004年9月22日。 Q/HRX2001.32004 1 1 总则 1.1 为统一 ZPW-2000R 自动闭塞施工安装过程工艺,促进铁路信号事业的发展,提高工程 质量,制定本标准。 1.2 本标准适用于标准轨距的新建线路或既有线路的 ZPW-2000R 自动闭塞施工管理及验收。 1.3 本标准的主要质量指标和要求,是根据铁道行业标准铁路信号设计规程 (TB 10007-99) 、 铁路信号施工规范 (TB 10206-99) 、 铁路信号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TB 104190-2000) 、以及参考有关标准和规定制定。 1.4 ZPW-2000R 自动闭塞施工,必须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并采用科学的施工组织和施工方 法。 1.5 ZPW-2000R 自动闭塞施工前应经过技术培训,考试合格后方能持证上岗。 1.6 ZPW-2000R 自动闭塞施工时应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执行相关工艺和技术标准。 1.7 施工单位必须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并且组织实施和监督,参加施工人员必须熟悉及 遵守铁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的有关规定,并经安全考试合格后方准上岗。 1.8 在既有线施工时,必须制定相应的安全技术措施,确保运输、设备及人身的安全。 1.9 施工所用各种机具、设备及测试用仪器仪表应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及计量,不合格的严 禁使用。 1.10 工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器材,应具有制造商提供的产品说明书、合格证、检验报告、 安装图纸等技术文件和资料。 1.11 ZPW-2000R 自动闭塞施工安装过程工艺除应符合本标准外,还应符合国家和铁道部现 行的有关强制性标准的规定。 1.12参加建设单位组织的设计、监理、运营等单位的设计交底和施工定测工作,核对设计 图纸与施工现场是否相符,有不符之处由设计及时作出设计变更,并取得业主及监理的认 可。同时逐级进行施工技术交底。 1.13施工中应严格按图施工,严格执行相关施工工艺和技术标准。 1.14新旧设备倒替、新旧线路割接或改建工程项目,应与运营单位商定施工方案,施工时 应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 1.15试验前应对施工设备部件进行检查,并应确认各种地线符合要求。 2 室内设备 2.1 室内设备组成 室内设备由区间移频架、站内移频架、综合架及内部单元设备,区间电源屏、接地网 (或综合地线)等组成。 2.1.1 区间移频架 2.1.1.1 区间移频架组成 区间移频架用于安装区间移频组合,每台区间移频架最多可安装 6 层区间移频组合和 6 台散热单元。每层移频组合可安装 2 个信号点的主设备,依次为 2 台区间功放器、1 台温 控单元、1 台区间检测单元、2 台区间发送器、2 台衰耗滤波器、4 台接收器。 区间移频架布置如图 2.1-1 所示 2 图 2.1-1 区间移频架设备布置示图 Q/HRX2001.32004 3 a)区间移频组合 区间移频组合安装在区间移频架上,每台区间移频组合可以安装 2 个信号点室内设备, 其中包括 2 台区间功放器、1 台温控单元、1 台区间检测单元、2 台区间发送器、2 台衰耗 滤波器和 4 台接收器。区间移频组合设备布置如图 2.1-2 所示 图 2.1-2 区间移频组合设备布置图 b)区间发送器 区间发送器安装在区间移频组合内。区间发送器外形示意图,如图 2.1-3 所示。 图 2.1-3 区间发送器外形示意图 区 间 功 放 器 1 温 控 单 元 区 间 检 测 单 元 区 间 发 送 器 1 衰 耗 滤 波 器 1 接 收 器 1-A 区 间 功 放 器 2 区 间 发 送 器 2 衰 耗 滤 波 器 2 接 收 器 2-B 接 收 器 1-B 接 收 器 2-A 4 区间发送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见表 2.1-1。 表2.1-2 区间发送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D B Z 2 移频编码公共端 F1 F2 4 1700 Hz 功放自检输入+ 功出自检输入- 6 2000 Hz 8 2300 Hz 10 2600 Hz 单频 12 保护地 检测输出公共端 14 DC48V 输入+ 低频检测输出 报警检测输出 16 DC48V 输入- 报警输出电压- 报警输出电压+ 18 移频输出- 20 移频输出+ 低频编码公共端 22 29.0 Hz 低频编码 27.9 Hz 低频编码 26.8 Hz 低频编码 24 25.7 Hz 低频编码 24.6 Hz 低频编码 23.5 Hz 低频编码 26 22.4 Hz 低频编码 21.3 Hz 低频编码 20.2 Hz 低频编码 28 19.1 Hz 低频编码 18.0 Hz 低频编码 16.9 Hz 低频编码 30 15.8 Hz 低频编码 14.7 Hz 低频编码 13.6 Hz 低频编码 32 12.5 Hz 低频编码 11.4 Hz 低频编码 10.3 Hz 低频编码 D B Z c)区间功放器 区间功放器安装在区间移频组合内。区间功放器外形示意图,如图2.1-4所示。 图 2.1-4 区间功放器外形示意图 Q/HRX2001.32004 5 区间功放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见表2.1-2。 表2.1-2 区间功放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D B Z 2 移频信号输入 1 功放电流检测输出 1 4 移频信号输入 2 功放电流检测输出 2 6 移频功出 1 移频功出 1 移频功出 1 8 移频功出 2 移频功出 2 移频功出 2 10 DC48V 输入- DC48V 输入- DC48V 输入- 12 DC48V 输入+ 14 功率输出调整端 1 功率输出调整端 1 功出选择端 1 16 功出选择端 2 DC48V 输入+ DC48V 输入+ 18 功率输出调整端 2 功率输出调整端 2 20 功率输出调整端 3 功率输出调整端 3 22 功率输出调整端 4 功率输出调整端 4 24 功率输出调整端 5 功率输出调整端 5 26 功率输出调整端 6 功率输出调整端 6 28 功率输出调整端 7 功率输出调整端 7 30 功率输出调整端 8 功率输出调整端 8 功放电压检测输出 1 32 功率输出调整端 9 功率输出调整端 9 功放电压检测输出 2 D B Z d)接收器 接收器安装在区间移频组合内。接收器外形示意图,如图 2.1-5 所示。 图 2.1-5 接收器外形示意图 6 接收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见表 2.1-3。 表 2.1-3 接收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D B Z 2 保护地 报警检测输出 1 口 4 编码电源地 报警检测输出 2 口 6 GJ 输出电压+ 后方接点条件 2 后方接点条件 1 8 GJ 输出电压- 调谐区检查条件 2 调谐区检查条件 1 10 中继输出 1 中继点设定 中继点设定 12 中继输出 2 DC48V 输入+ 继电器检测输出 1 14 DC48V 输入- 继电器检测输出 2 16 报警接点 21 报警接点 11 18 载频 F1、F2 公共端 报警接点 22 报警接点 12 20 载频 F1 编码 输入信号 2(+) 22 载频 F2 编码 输入信号 2(-) 24 载频公共端 低频检测输出 1 26 1700Hz 载频编码 调谐区通道检测输出 1 低频检测输出 2 28 2000Hz 载频编码 调谐区通道检测输出 2 30 2300Hz 载频编码 主信号通道检测输出 1 输入信号 1(+) 32 2600Hz 载频编码 主信号通道检测输出 2 输入信号 1(-) D B Z e)衰耗滤波器 衰耗滤波器安装在移频柜的移频组合中,衰耗滤波器外形示意图,如图 2.1-6 所示。 衰耗滤波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见表 2.1-4。 图 2.1-6 衰 耗滤波器外形示意图 表 2.1-4 衰耗滤波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D B Z 2 48VDC+输入端 主信号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主信号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Q/HRX2001.32004 7 D B Z4 安全地 主信号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主信号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6 48VDC-输入端 主信号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主信号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8 检测信号输出端 1 主信号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主信号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10 检测信号输出端 2 主信号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主信号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12 接收信号输入端 1 主信号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主信号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14 接收信号输入端 2 主信号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主信号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16 调谐衰耗器正、反向转接端 (至方向电路) 主信号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主信号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18 主轨道信号滤波器 1 输出端+ 主信号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主信号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20 主轨道信号滤波器 1 输出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22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1 路衰耗输入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24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2 路衰耗输入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26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28 主轨道信号滤波器 2 输出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30 主轨道信号滤波器 2 输出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32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34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2 路衰耗输入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正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36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1 路衰耗输入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38 调谐区信号滤波器 1 输出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40 调谐区信号滤波器 1 输出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42 调谐区信号滤波器 2 输出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44 调谐区信号滤波器 2 输出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46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 线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48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 线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1 路衰耗电阻封线 端 调谐区信号反向第 2 路衰耗电阻封线端 f)区间检测单元 区间检测单元安装在区间移频组合上。区间检测单元外形示意图如图 2.1-7 所示。 8 图 2.1-7 区间检测单元外形示意图 表 2.1-5 区间检测单元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D B Z 2 功出电压 2 输入 1 功出电压 1 输入 1 4 功出电压 2 输入 2 功出电压 1 输入 2 6 DC48V+入 安全地 DC48V+入 8 DC48V-入 状态输入公共端 DC48V-入 10 编码脉冲 2 JS3 接入电压 1 检测输入 测试条件 1 12 JS1 继电器检测输入 JS3 接入电压 2 检测输入 JS3 继电器检测输入 14 JS1 报警检测输入 JS3 接入电压检测公共端 JS3 报警检测输入 16 JS1 低频检测输入 LS2 滤入电流输入 1 JS4 报警检测输入 18 JS2 继电器检测输入 LS2 滤入电流输入 2 JS3 低频检测输入 20 JS2 报警检测输入 FS2 低频检测输入 JS4 继电器检测输入 22 JS2 低频检测输入 FS2 报警检测输入 JS4 低频检测输入 24 FS1 低频检测输入 编码脉冲 1 26 FS1 报警检测输入 LS1 滤入电流输入 1 28 地址编码端子 5 地址编码端子 0 LS1 滤入电流输入 2 30 地址编码端子 1 地址编码端子 2 32 地址编码端子 4 地址编码端子 3 34 串口数据发送端 1 串口数据发送端 0 串口数据接收端 0 36 串口数据接收端 1 CAN 总线通信 H 端 CAN 总线通信 L 端 38 地址编码公共端 串口地 串口地 40 JS4 接入电压 1 检测输入 JS1 接入电压 1 检测输入 JS2 接入电压 1 检测输入 42 JS4 接入电压 2 检测输入 JS1 接入电压 2 检测输入 JS2 接入电压 2 检测输入 44 JS4 接入电压检测公共端 JS1 接入电压检测公共端 JS2 接入电压检测公共端 46 功出电流 1 输入 1 功出电流 2 输入 1 Q/HRX2001.32004 9 48 功出电流 1 输入 2 功出电流 2 输入 2 D B Z g)温控单元 温控单元安装在区间移频组合上 表 2.1-6 温控单元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D B Z 2 控制输出 1 2 4 控制输出 2 4 6 6 8 8 10 10 12 48V+输入 48V+输入 12 14 14 16 48V-输入 48V-输入 16 h) 区间散热单元 通过温控单元中继电器动作控制区间散热单元继电器,接通AC220V电压,使散热单元中的 各风扇按要求工作,也可直接通过区间散热单元本身开关接通AC220V电压来使风扇工作。 风扇 保 护 熔 丝故 障 指 示 灯 区间散热单元原理图 i) 电源接线组合 电源接线组合安装在站内机械室的区间移频架上。 为 DC48V 电源输入及移频架上的各层组合提供接线端子,并有电源短路保护及电源防 雷的作用。将电源屏输出的供给散热单元的 220V 电源线分成 6 路输出,分别供给移频架上 16 层散热单元,实现过载保护。 电源接线组合使用 6 个 QDC-A-1-10A 型断路器(直流,10A) ,1 个 QA-A-1-3A 型断路 器(交流,3A) ,1 个 ZFDF-60(48V)型防雷器和一个 36 芯接线板。要求防雷地线接到组 合架上的地线汇流排上。 设备正面/背面布置图见图 2.11.2.3。 10 正面布置图 背面布置图 图 2.1-8 电源接线组合布置图 注:K1K6 为额定电流为 10A(DC)的断路器,K7 位额定电流为 3A(AC)的断路器, FL 为 ZFDF-60(48V)型防雷器。 2.11.2.4 接线图 图2.1-9 移频组合供电电源接线图 Q/HRX2001.32004 11 图2.1-10 散热单元供电电源接线图 注:处为电源屏供电线,线径2mm 2。 室内所有工程配线应采用阻燃软线,散热单元电源配线为独立供电方式,每层散热单 元电源单独配线至电源接线组合36芯接线板。连接每架6个散热单元的供电线为2mm 2的多股 阻燃双绞线。每个移频组合最大电流为8A,每个机架散热单元的最大电流为3A。 2.1.2 综合架 综合架:用于安装电缆组合、区间防雷组合、点灯电源组合、零层组合等,其安装示意图 如图 2.1-8 所示: 12 图 2.1-8 综合架设备布置图 Q/HRX2001.32004 13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如果电缆无法通过地沟在综合架底部制作电缆成端。可采用如下 方式:在机械室内增设电缆柜,电缆成端制作在柜内完成。同时要求电缆成端距综合架零 层电缆裸线长度不大于 5m。将接地汇流端子排由综合架下方移至电缆柜内。电缆的钢带、 铝护套、内屏蔽的屏蔽层,移频组合地线、移频组合架地线、电源接线板地线,综合架地 线,防雷组合地线,信号线的屏蔽层等均接在接地汇流端子排上。 2.1.2.1 综合架组成 a)发送、接收电缆组合 发送、接收电缆组合正面示意图,如图 2.1-9 所示。 图 2.1-11 模拟电缆组合正视图 为保证发送、接收电缆组合配线分开,发送、接收电缆组合将背面接插件分别设在右 侧和左侧,发送、接收电缆组合后视图,如图 2.1-10(a) 、 (b)所示。 图 2.1-12(a) 发送电缆组合后视图 图 2.1-12(b) 接收电缆组合后视图 为便于工程设计和节省机械室空间,当出现单独 1-2 个区段时,可使用区间电缆组合, 每台组合最多可安装 8 台电缆模拟单元,分别为 4 台发送和 4 台接收。区间电缆组合正面 示意图、电缆组合后视图如图 2.1-11(a) 、 (b)所示: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1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3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4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5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9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2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8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6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7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1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2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2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1 14 图 2.1-13(a) 区间电缆组合正面示意图 图 2.1-13(b) 区间电缆组合正面示意图 b)电缆模拟单元 模拟电缆单元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见表 2.1-7。 表 2.1-7 电缆模拟单元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d b z 2 电缆侧监测端子 电缆侧端子 电缆侧端子 4 电缆侧监测端子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6 4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4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8 4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4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10 2.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2.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12 2.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2.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14 2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2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16 2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2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18 1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1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20 1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1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22 0.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0.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24 0.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0.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26 0.2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0.2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28 0.2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0.25Km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30 设备侧监测端子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模拟电缆封线端子 32 设备侧监测端子 设备侧缆入端子 设备侧端子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1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2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1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8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2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7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3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4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6 电 缆 模 拟 单 元 5 堵 空 板 堵 空 板 Q/HRX2001.32004 15 模拟电缆单元示意图,如图 2.1-12 所示。 图 2.1-14 电缆模拟单元示意图 c) 发送、接收防雷组合 发送、接收防雷组合安装在综合架上,设备布置图见图 4.5-2。 图2.1-15 发送、接收防雷组合设备布置图 发送防雷组合安装在综合架的第四层位置,接收防雷组合安装在综合架的第二层位置。 发送、接收防雷组合配线分开,发送、接收防雷组合将背面接插件分别设在右侧和左侧, 发送、接收防雷组合后视图,如图2.1-16(a)、(b)所示。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1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2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3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4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5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6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7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8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9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10 防雷变压器 BLQ-2000R 11 防 雷 器 1 防 雷 器 2 防 雷 器 3 防 雷 器 4 防 雷 器 5 防 雷 器 6 防 雷 器 7 防 雷 器 8 防 雷 器 9 防 雷 器 10 防 雷 器 11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1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2 16 图 2.1-16(a) 发送防雷组合出线端子(52 芯端子)布置图 图2.1-16(b) 接收防雷组合出线端子(52芯端子)布置图 发送、接收防雷组合接线端子定义如下表1、表2: 表1: 01 侧面接线板(52 芯端子板) 端子代号 用途说明 端子代号 用途说明 B1 1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 1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2 1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2 1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3 2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3 2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4 2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4 2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5 3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5 3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6 3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6 3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7 4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7 4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8 4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8 4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9 5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9 5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10 5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0 5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11 6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1 6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12 6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2 6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13 7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3 7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14 7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4 7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15 8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5 8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16 8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6 8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17 9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7 9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1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2 Q/HRX2001.32004 17 B18 9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8 9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19 10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19 10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20 10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20 10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21 11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21 11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22 11 防雷变压器电缆侧 A22 11 防雷变压器设备侧 B23 A23 B24 4 防雷变压器地线 A24 1 防雷变压器地线 B25 5 防雷变压器地线 A25 2 防雷变压器地线 B26 6 防雷变压器地线 A26 3 防雷变压器地线 表2 02 侧面接线板(52 芯端子板) 端子代号 用途说明 端子代号 用途说明 B1 1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1 1 防雷器上端点 B2 1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2 1 防雷器下端点 B3 2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3 2 防雷器上端点 B4 2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4 2 防雷器下端点 B5 3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5 3 防雷器上端点 B6 3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6 3 防雷器下端点 B7 4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7 4 防雷器上端点 B8 4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8 4 防雷器下端点 B9 5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9 5 防雷器上端点 B10 5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10 5 防雷器下端点 B11 6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11 6 防雷器上端点 B12 6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12 6 防雷器下端点 B13 7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13 7 防雷器上端点 B14 7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14 7 防雷器下端点 B15 8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15 8 防雷器上端点 B16 8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16 8 防雷器下端点 B17 9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17 9 防雷器上端点 B18 9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18 9 防雷器下端点 B19 10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19 10 防雷器上端点 18 B20 10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20 10 防雷器下端点 B21 11 防雷器报警端子 11 A21 11 防雷器上端点 B22 11 防雷器报警端子 12 A22 11 防雷器下端点 B23 A23 B24 A24 7 防雷变压器地线 B25 10 防雷变压器地线 A25 8 防雷变压器地线 B26 11 防雷变压器地线 A26 9 防雷变压器地线 d) 区间防雷单元 区间防雷单元由一台区间防雷变压器和一个通道防雷器组成。 区间防雷变压器(BLQ-2000R 型)设置于发送(或接收)设备与电缆模拟单元之间。 对于侵入电缆线对地间的纵向雷电过电压进行防护,隔离雷电的冲击电压,防止雷电冲击 电压进入电子设备。其冲击电压转移系数不大于 1/500。电路结构见图 2.1-17。 防雷器设 置于室内电缆模拟单元与室外电缆之间。其作用是对侵入两电缆线间的雷电过电压进行横 向防护。防雷器电路结构见图 2.1-18。 图 2.1-17 区间防雷变压器电路结构图 图 2.1.18 区间防雷变压器电路结构图 e)点灯电源组合 点灯电源组合用于安装点灯电源单元器材,每台组合中最多可安装 6 套点灯电源单元。 至设备侧 至电缆侧 Q/HRX2001.32004 19 点灯电源组合安装于综合架第五、六层上,设备布置图见图 4.72。 图 2.119 点灯电源组合设备布置图 组合出线端子板使用一块 36 芯端子接线板后背板安装示意图见图 2.120: 图 2.120 点灯电源组合后背板安装示意图 引线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见下表: 点灯变压器 BGD1-100 1 点灯变压器 BGD1-100 2 点灯变压器 BGD1-100 3 点灯变压器 BGD1-100 4 点灯变压器 BGD1-100 5 点灯变压器 BGD1-100 6 36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20 图 4.73 点灯电源组合出线端子(36 芯端子)布置图 01 出线端子板(36 端子板) 端子代号 用途说明 端子代号 用途说明 B1 第 4 路 220VAC 电源 JZ A1 第 1 路 220VAC 电源 JZ B2 第 4 路 220VAC 电源 JF A2 第 1 路 220VAC 电源 JF B3 第 4 路点灯去线 A3 第 1 路点灯去线 B4 第 4 路点灯回线 A4 第 1 路点灯回线 B5 A5 B6 A6 B7 第 5 路 220VAC 电源 JZ A7 第 2 路 220VAC 电源 JZ B8 第 5 路 220VAC 电源 JF A8 第 2 路 220VAC 电源 JF B9 第 5 路点灯去线 A9 第 2 路点灯去线 B10 第 5 路点灯回线 A10 第 2 路点灯回线 B11 A11 B12 A12 B13 第 6 路 220VAC 电源 JZ A13 第 3 路 220VAC 电源 JZ B14 第 6 路 220VAC 电源 JF A14 第 3 路 220VAC 电源 JF B15 第 6 路点灯去线 A15 第 3 路点灯去线 B16 第 6 路点灯回线 A16 第 3 路点灯回线 B17 A17 B18 A18 Q/HRX2001.32004 21 f)点灯电源单元 设备引线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点灯电源单元原理图见图 2.141。 图 2.121 点灯电源单元原理图 引线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见下表: 初级联接端子 额定电压 次级联接端子 额定电压 23 200V 23 220V 13 210V 13 230V 24 220V 24 240V 14 230V 14 250V 25 260V 15 270V 26 280V 16 290V 17 300V 2.1.3 站内移频架 2.1.3.4 站内移频架 每台站内移频架最多可安装 3 层站内功放组合、3 层站内发送组合,其中包括站内发送 器、站内功放器、发送采集器、温控单元、散热单元等设备,每层站内发送组合最多可以 安装 8 个站内发送器和 1 个发送采集器、1 台温控单元,每层站内功放组合最多可以安装 8 个站内功放器、1 台温控单元。站内移频架平面布置图如图 2.1.3.2 所示(注:建议三层、 四层安装自诊断设备,自诊断设备本身包括智能通信单元和电缆采集单元,占 14U 位置, 平时可用来安装 1 层站内发送组合和 1 层站内功放组合)。 22 图 2.1.3.2 站内移频架站内发送“N+1”配置平面布置图(满配) Q/HRX2001.32004 23 站内发送组合包括 8 台发送器、1 台发送采集单元和 1 台温控单元(满配) ,如图 2.1.3.3、2.1.3.4 所示。 图 2.1.3.3 站内发送组合设备布置图 图 2.1.3.4 站内发送组合出线端子布置图 2.1.3.2 站内功放组合包括 8 台功放器和 1 台温控单元(满配) ,如图 2.1.3.5、 2.1.3.6 所示。 图 2.1.3.5 站内功放组合设备布置图 图 2.1.3.6 站内功放组合出线端子布置图 发送采集器 站内 发 送 器 2 站 内 发 送 器 3 站 内 发 送 器 4 堵空板 站 内 发 送 器 6 站 内 发 送 器 1 温控单元 站 内 发 送 器 5 站 内 发 送 器 7 站 内 发 送 器 8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7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6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1 电源 滤波器 DLB 10 08DC48V电源输入端子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5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4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3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2 站 内 功 放 器 1 温控单元 站 内 功 放 器 3 站 内 功 放 器 4 站 内 功 放 器 5 站 内 功 放 器 7 站 内 功 放 器 2 堵空板 站 内 功 放 器 6 站 内 功 放 器 8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3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2 52 芯 出 线 端 子 板 01 电源 滤波器 DLB 10 12 电源滤波 连接片 (DJXP) 电源 滤波器 DLB 11 04DC48V电源输入端子 24 a) 发送采集器 发送采集器共采集 16 路模拟量数据、8 路开关量数据、8 路低频数据、8 路载频数据 及 6 路地址编码数据。其中模拟量数据包括 8 路功出电压数据及 8 路功出电流数据。 表2.1.3.1 端子 代号 用途说明 端子 代号 用途说明 端子 代号 用途说明 D2 功出电压 1 输入 1 B2 功出电压 2 输入 1 Z2 功出电压 3 输入 1 D4 功出电压 1 输入 2 B4 功出电压 2 输入 2 Z4 功出电压 3 输入 2 D6 功出电压 4 输入 1 B6 功出电压 5 输入 1 Z6 DC48V+入 D8 功出电压 4 输入 2 B8 功出电压 5 输入 2 Z8 DC48V-入 D10 功出电压 6 输入 1 B10 功出电压 7 输入 1 Z10 功出电压 8 输入 1 D12 功出电压 6 输入 2 B12 功出电压 7 输入 2 Z12 功出电压 8 输入 2 D14 编码脉冲 2 B14 测试条件 1 Z14 编码脉冲 1 D16 FS1 低频检测输入 B16 安全地 Z16 FS2 低频检测输入 D18 FS1 报警检测输入 B18 状态输入公共端 Z18 FS2 报警检测输入 D20 FS3 低频检测输入 B20 FS4 低频检测输入 Z20 FS5 低频检测输入 D22 FS3 报警检测输入 B22 FS4 报警检测输入 Z22 FS5 报警检测输入 D24 FS6 低频检测输入 B24 FS7 低频检测输入 Z24 FS8 低频检测输入 D26 FS6 报警检测输入 B26 FS7 报警检测输入 Z26 FS8 报警检测输入 D28 地址编码端子 0 B28 地址编码端子 1 Z28 地址编码端子 2 D30 地址编码端子 3 B30 地址编码端子 4 Z30 地址编码端子 5 D32 地址编码公共端 B32 串口通信地 Z32 D34 B34 串口通信发送端 0 Z34 串口通信接收端 0 D36 B36 CAN 总线通信 H 端 Z36 CAN 总线通信 L 端 D38 功出电流 1 输入 1 B38 功出电流 2 输入 1 Z38 功出电流 3 输入 1 D40 功出电流 1 输入 2 B40 功出电流 2 输入 2 Z40 功出电流 3 输入 2 D42 功出电流 4 输入 1 B42 功出电流 5 输入 1 Z42 功出电流 6 输入 1 D44 功出电流 4 输入 2 B44 功出电流 5 输入 2 Z44 功出电流 6 输入 2 D46 功出电流 7 输入 1 B46 功出电流 8 输入 1 Z46 D48 功出电流 7 输入 2 B48 功出电流 8 输入 2 Z48 b)站内发送器 站内发送器应安装在站内移频组合内。站内发送器外形示意图,如图 2.1.3.7 所示。 Q/HRX2001.32004 25 图 2.1.3.7 站内发送器外形示意图 表 2.1.3.2 站内发送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端子 代号 用途说明 端子 代号 用途说明 端子 代号 用途说明 D2 移频编码公共端 B2 F1 Z2 F2 D4 1700 Hz B4 功放自检输入+ Z4 功出自检输入- D6 2000 Hz B6 Z6 D8 2300 Hz B8 Z8 D10 2600 Hz B10 Z10 D12 保护地 B12 Z12 检测输出公共端 D14 DC48V 输入+ B14 低频检测输出 Z14 报警检测输出 D16 DC48V 输入- B16 报警输出电压- Z16 报警输出电压+ D18 移频输出- B18 Z18 D20 移频输出+ B20 Z20 低频编码公共端 D22 29.0 Hz 低频编码 B22 27.9 Hz 低频编码 Z22 26.8 Hz 低频编码 D24 25.7 Hz 低频编码 B24 24.6 Hz 低频编码 Z24 23.5 Hz 低频编码 D26 22.4 Hz 低频编码 B26 21.3 Hz 低频编码 Z26 20.2 Hz 低频编码 D28 19.1 Hz 低频编码 B28 18.0 Hz 低频编码 Z28 16.9 Hz 低频编码 D30 15.8 Hz 低频编码 B30 14.7 Hz 低频编码 Z30 13.6 Hz 低频编码 D32 12.5 Hz 低频编码 B32 11.4 Hz 低频编码 Z32 10.3 Hz 低频编码 c)站内功放器 26 站内功放器应安装在站内移频组合内。站内功放器外形示意图,如图 2.1.3.8 所示。 图 2.1.3.站内功放器外形示意图 表 2.1.3.3 站内功放器端子代号及用途说明 端 子 代 号 用途说明 端 子 代 号 用途说明 端 子 代 号 用途说明 D2 移频信号输入 1 B2 Z2 功放电流检测输出 1 D4 移频信号输入 2 B4 Z4 功放电流检测输出 2 D6 移频功出 1 B6 移频功出 1 Z6 移频功出 1 D8 移频功出 2 B8 移频功出 2 Z8 移频功出 2 D10 DC48V 输入- B10 DC48V 输入- Z10 DC48V 输入 - D12 B12 Z12 DC48V 输出 + D14 功率输出调整端 1 B14 功率输出调整端 1 Z14 功出选择端 1 D16 功出选择端 2 B16 DC48V 输入+ Z16 DC48V 输入 + D18 功率输出调整端 2 B18 功率输出调整端 2 Z18 D20 功率输出调整端 3 B20 功率输出调整端 3 Z20 D22 功率输出调整端 4 B22 功率输出调整端 4 Z22 D24 功率输出调整端 5 B24 功率输出调整端 5 Z24 D26 功率输出调整端 6 B26 功率输出调整端 6 Z26 D28 功率输出调整端 7 B28 功率输出调整端 7 Z28 D30 功率输出调整端 8 B30 功率输出调整端 8 Z30 功放电压检测输出 1 D32 功率输出调整端 9 B32 功率输出调整端 9 Z32 功放电压检测输出 2 d)功调单元 电路结构见图2.1.3.9。 Q/HRX2001.32004 27 图 2.1.3.9 功调单元输出端子连接方法见表 2.1.3.5 表 2.1.3.5 序号 连接端 电压范围 V 序号 连接端 电压范围 V 1 A-3 B-9 141.8156.5 11 A-2 B-7 85.894.9 2 A-4 B-9 136.2150.4 12 A-3 B-7 80.288.8 3 A-0 B-8 130.9144.5 13 A-4 B-7 74.682.6 4 A-1 B-8 125.1138.2 14 A-5 B-7 69.076.5 5 A-2 B-8 119.5132.0 15 A-0 B-6 63.570.5 6 A-3 B-8 113.9125.8 16 A-1 B-6 57.764.0 7 A-4 B-8 108.3119.7 17 A-2 B-6 52.157.9 8 A-5 B-8 102.7113.5 18 A-3 B-6 46.551.7 9 A-0 B-7 97.2107.5 19 A-4 B-6 40.945.5 10 A-1 B-7 91.4101.1 20 A-5 B-6 35.339.3 e)功调组合 功调组合功调组合安装于站内综合架上,组合中的防雷地(01-A-18、01-B-18)各用一根 1.5mm2的阻燃塑料软线引接到地线汇流排上 每台组合中最多可安装8台ZPWTG型功调单元器材。设备正面布置图见图2.1.3.10设 备背面布置图见图2.1.3.11。 28 图2.1.3.10 图2.1.3.11 接线端子板说明 功调组合背面右侧下方安装一块 JXZ-36-A 型接线端子板,其内部端子用于组合内部连 接配线,外部端子用于工程外部连接配线,接线端子板的端子使用说明见表 2.1.3.6。 01(接线端子板) 端子代号 端子代号 B 用途说明 用途说明 A 1 功调 1 输出 功调 1 输入 1 2 功调 1 输出 功调 1 输入 2 3 功调 2 输出 功调 2 输入 3 4 功调 2 输出 功调 2 输入 4 5 功调 3 输出 功调 3 输入 5 6 功调 3 输出 功调 3 输入 6 7 功调 4 输出 功调 4 输入 7 8 功调 4 输出 功调 4 输入 8 9 功调 5 输出 功调 5 输入 9 10 功调 5 输出 功调 5 输入 10 11 功调 6 输出 功调 6 输入 11 12 功调 6 输出 功调 6 输入 12 13 功调 7 输出 功调 7 输入 13 14 功调 7 输出 功调 7 输入 14 15 功调 8 输出 功调 8 输入 15 16 功调 8 输出 功调 8 输入 16 17 17 18 防雷地 防雷地 18 Q/HRX2001.32004 29 表2.1.3.6 当 ZPWUTGL 型功调组合用于正线电码化电路时,组合内每两台功调单元输入端并 联后,对应连接在一台站内功放器之后,电路接线见图 2.1.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