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_第1页
《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_第2页
《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_第3页
《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_第4页
《诗经》两首 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静女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 2.掌握诵读古诗文的方法,在理解内容的基础上熟读成诵,进行语言积累。 3.体味诗中主人公热烈而纯朴的恋情。 4.了解诗歌新颖的表现手法:人、物、情巧妙融合;寄情于物。体会诗歌重章叠唱的艺术效果。 教学重点 1.掌握朗诵古代诗歌的基本方法。 2.在诵读中感知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播放民歌敖包相会,这首来自草原的情歌想必大家都非常熟悉,歌曲讲述了一个小伙子在 十五月圆之时,翘首盼望美 丽善良的心上人以及和心上人相会的情景。类似的场景在诗经中也 曾经出现过,那么诗中的那个小伙子盼来了自己的心上人了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到邶风静女 去寻找答案吧。 二、自主学习,个性建构 1、阅读文学常识,勾画重点,了解 诗经相关知识。 诗经是我国是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反映了公元前 11 世纪西周初年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 中期的 500 年间的古代社会生活。相传孔子对其做过收集整理,原本只称诗,后来成 为儒家的经 典之一。 (儒家的“ 四书”、 “五经”, “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 指诗书礼易 春秋)成书于公元前 6 世纪的春秋时期,共 305 篇,所以又称“ 诗三百”。 诗经按其表现内容可分为“风”“雅”“颂” 三部分。 “风”又分 15 国风,大都是民间的歌谣,后人 经常把它和屈原的离骚并称为“风骚” 。“雅” 分大雅和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它是一种正统音乐。 “颂”分周颂、鲁颂、商 颂,是宗 庙祭祀的乐歌。 诗经的表现手法分为赋、比、兴三类。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敷陈”指叙事, “直言”指 照直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即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 ”就是借助其他事物 作为诗歌的开头以引起所咏的内容。 2录音范读,用符号在诗中标出轻重、停连的处理,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姝(sh) 俟(s)见(xin)蜘蹰(chch )娈(lun )贻(y)彤( tng)管炜(wi )怿(y)归(ku )荑(t)洵 (xn) 3学生自读,并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 邻桌相互提问。 4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停顿。 5、指名读, 检查诵读情况。 6、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下列问题: 诗中的人物有哪些?(静女、小伙子) 找出描写静女的词语。 外貌:美丽(姝、娈) 抒情主人公(小伙子)对 姑娘的情感是怎样的,找出相关的词语。 爱、说怿 说说小伙子在等待姑娘的过程中有哪些行动,表现了他怎样的心理变化。 行为:搔首踟蹰、弄彤管、抚荑草 心理:期待、焦灼、甜蜜 这首诗歌主要写了什么? 明确:描述了一对恋人的约会经过。男子按照约定赶到城墙下,却没有看见心爱的女子,焦急 万分之时,女子出现了,并且赠送给男子两件礼物。 三、小组合作,讨论提升 本诗在朗读时应该怎样读? 明确:首章开篇两句要读出赴约时的兴奋得意之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应读出男子苦等不 来的焦急苦恼之情。次章前面两句要读出收到女子赠物的高兴之情,后两句则应表达出对心爱之 人的赞美之情。第三章“洵美且异”要表现出对“荑草 ”的喜爱之情,此时之喜悦尤甚于彼时得到彤 管,末句“ 美人之贻”则应当读出得意兴奋之情。 诗歌第一章写了什么?这一对恋人的性格各有何特点,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明确:交代了一对恋人相约在城墙下,男子如约而至,但女子却故意躲着不肯出来,男子着急 得抓耳又挠腮。 “姝”、 “爱而不见”表现了女子美丽、调皮、可爱, “搔首踟蹰”表现了男子老实、憨厚、痴 情。 相会之时,静女给男子赠送了什么?男子为什么对这些礼物要大加赞赏? 明确:赠送了彤管与荑草。表面上是赞美彤管与荑草,实际是赞美赠送礼物给他的人。原来并 不是这些礼物本身有什么不同,而是因为它是美人所赠,所以爱屋及乌, 红色的彤管和平常的荑草, 在他眼里自然而然变得美不胜收了。正如朱熹诗集传:“ 言静女又赠我以荑草。而其荑亦美且异, 然非此荑之为美也,特以美人所赠,故其物亦美耳 ”。 男子对自己接受的两件礼物更喜欢哪一个,为什么? 明确:按理说,彤管比荑草要贵重,但男主人公 对受赠的彤管只是说了句“ 彤管有炜”,欣赏的 是它鲜艳的色泽,而对受赠 的普通的荑草却由衷地大赞“ 洵美且异”,显然欣赏的不是其外观而别 有所感。因为荑草是“静女”跋涉郊野亲手所采,物虽贱而情却深,在小伙子的眼中它已不是一般的 荑草,而是“ 洵美且异”的珍品。 诵读体会,探究艺术特色 提问:反复诵读“ 静女其姝 静女其娈” ,你有什么发现?诗歌为什么要反复地吟唱? 明确:这两首诗的部分内容反复使用了相同的句式,表达的意思也很相似,这种艺术手法叫 “重章叠句”。通过反复的吟咏,能造成一唱三叹的艺术效果,有助于淋漓尽致地表达出诗歌的思想 感情。重章叠句为诗经所首 创,正因 为它在传情达意上的巨大作用,所以广 为后世诗歌使用。即 使在今天,它仍然在歌曲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提问:下面请听一首流行歌曲,辨别其中是否使用了“ 重章叠句”手法?如果使用了,谈谈它的 作用。 (播放歌曲童话) 明确:歌曲借反复咏唱“ 我愿(要) 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 倾诉了对甜蜜爱情的无限 憧憬和对心中“ 童话” 的执 着追求。 四、互动展示,评研深化 教师提出展示要求,并明确点评任务。 对认识不到位的问题由教师引领到位。各小 组展示合作 成果,后展示的小组不能重复前面小组的成果,只能说出自已小组的不同思考。 (一二组展示,三四 组评点) 第 3 页 共 8 页 五、巩固所学,拓展训练 1比较邶风静女和郑风子衿的异同。 郑风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 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 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注释 衿衣领。青衿是周代学子的服装。嗣传送,给予。 挑、达形容走来走去的情状。 阙古代城门上的楼。 不同点:角度不同: 静女 是从男子角度描写爱情生活; 子衿是从女子角度抒发相思之情。 情节不同: 静女写青年男女的 约会;子衿写女子在城楼上盼望恋人。 基调不同: 静女调皮可 爱,充满欢乐;子衿缠绵悱恻,哀婉伤感。 写法不同:静女主要通 过表情神态刻画人物; 子衿主要通过内心独白刻画人物。 共同点:对爱 情的追求都大胆直率。 感情真挚热 烈。 风格朴实、清新。 都采用了重章复唱的手法。 2、请你自己选择一首喜欢的现代爱情歌曲的曲调,将静女改编成歌词填入其中。可以自己 独创,也可以小组合创。然后在班上评比。 六、布置作业 1.背诵课文。 2.查找资料,看看诗经中还有哪些诗歌大家比较熟悉,把其中的经典诗句摘抄下来,并把它 介绍给自己的同学。 附: 1诗歌翻译(余冠英译) 文静的姑娘撩人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暗里躲着逗人找,害我抓耳又挠腮。 文静的姑娘长得俏,送我一把红管草。我 爱你红管颜色鲜,我 爱你红管颜色好。 牧场嫩草为我采,我爱草儿美得怪。不是你草儿美得怪,打从美人手里来。 2诗歌赏析 静女大概是整部诗经里最生动活泼的一篇,分明就是一幕小儿女约会情景的表演剧。可 是历史上的学者并不这样认为,封建时代对这一篇作品的权威性解释是:卫国的国君和夫人道德 大有问题,于是诗人写了这 篇作品,歌 颂静女贞洁守礼的美德,用来讽刺和鞭策卫国的国君和夫人。 他们将“静女 ”的“ 静”字解释成“贞静” ,把 这“静女” 塑造成一个深沉文静、做事情很有法度的淑女形 象。五四新文化运动之际,胡适、周作人、俞平伯等大文学家对这篇作品有过热烈的讨论,一致的 意见是这个“ 静女” 一点儿也不静,所谓“贞静” 之说 根本就是瞎编。 实际上, 邶风 静女是非常通俗的一篇作品,它的故事再简单不过,我 们很可以把它当作“郭 靖黄蓉初相识” 的一幕场景。郭靖、黄蓉是大家顶熟悉的人物,郭靖憨厚实诚,黄蓉机灵刁钻,本篇 的男女主人公恰是这样的性格。所以,大家很可以把作品的主人公置换成郭靖和黄蓉。 这样来理解, 会容易和有趣许多。 这篇无非是写“ 郭靖” (我)和 “黄蓉”(“静女” )相约在城墙根儿见面以及见面的情形。叙述是从 “郭靖”的角度。他们应该是第一次约会。约会之前,他们曾经邂逅,彼此有美好的印象。想那黄蓉 是何等聪明之人,自然对人生有个很好的判断,郭靖那样憨厚老实,将来断不会欺 负、背叛自己, 而郭靖的笨拙也未尝不在某一方面激起黄蓉内心潜藏的母爱关怀。这两个人真可以说是天作之合。 黄蓉是心知肚明,早已做好终生相托的打算,郭靖未必有这样的智商,可是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 对如此聪明、可爱的女子,又如何能无动于衷呢!这一次的约会应该是由“ 黄蓉”发起,他们两个人 的世界,总是黄蓉掌握着主动权,郭靖的性格 习惯于回应,然而 这回应无比深沉。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且看这两句是何等地欢快和喜悦。 “那个可爱的女孩子呦,她在城 墙 的拐角等着我。 ”凭空来这两句,正是未经情事的郭靖口吻。试想:一个从未谈过恋爱的人,突然间 就有了个可人儿来约会,心里可不是比“天上掉下个林妹妹 ”还要美!估计自从上次邂逅黄蓉提出 约会之后,郭靖满脑子想的便是“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了。 接下来两句“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一下子便有了戏剧效果。满心欢喜的“ 郭靖”扑了个空,那个 大大方方提出约会的女孩子,居然没有来!以郭靖的为人,可以想见他一定是为这约会做了很多 安排,一定是很笨拙地拾掇自己,一定是提前了大半天到约会现场的。他一定想 过要给蓉儿妹妹一 个惊喜:我老早就到这里,我收拾得精神又漂亮!估计离约好的时间还差半来个小时,郭靖就在东 张西望了,他要看看可爱的蓉儿妹妹是从哪个方向来,他心里早有了主意,远远看见她就跑过去。 可是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蓉儿妹妹没有来。约会的 时间到了,可怜的靖哥哥傻了眼:究竟怎么回 事呢?蓉儿妹妹为什么不来呢?是不是她出事了不能来?会不会是自己把约会的时间和地点记错 了?要是约了明天记成今天, 还有希望;万一是约的昨天记成了今天,岂不是要玩完了!会不会说 的是城墙南角儿自己记成了北角儿呢?傻傻的靖哥哥一定在这落空的等待中折腾坏了自己,他一 定是不时拍打自己的脑袋,一会儿踮起脚尖伸长颈子,一会儿爬到城墙的高处看, 还要朝蓉儿妹妹 可能走过来的方向跑好远,看看蓉儿妹妹在不在路上。 “搔首踟蹰”四个字,真是好!极形象地表现 了“郭靖”着急的狼狈样。这个傻小子一定折腾了很久,把自己折腾得不行了,累瘫了,就着阳光, 靠着城墙根儿打起瞌睡。 “黄蓉”当然没有失约,只是这鬼灵精太刁钻了,她存心要折磨傻郭靖。她或 许比郭靖到得还要 早,早抢 占了有利地形在一 边看热闹。人家可是 铁了心要嫁你的,管你将来富 贵也好,落魄也好, 横竖是要跟定了你一辈子,是要好好侍侯你的,现在如何可以便宜了你呢?大凡聪明伶俐的女子 婚后多半是贤妻良母,恋爱 的时候却是要极力折腾人的。也只有把爱人折腾够了,将来才要死心塌 地回报。 “黄蓉” 是伶俐中的伶俐,她存心要“郭靖”好看呢。我且躲起来,让你找不着,看看你这傻小 子急成个什么样!四句之中,写“黄蓉”的只有一个“ 爱” 字,可是我们可以做情境的还原,复原当事 人的性格和心理。诗歌总是 简约, 诗经作品更是简 之又简,无数的情境和空 间,需要我们自己用 想象去填补。只有我们介入到作品自身,参与和目睹作品的事件,才能真正做到 “不隔”。 傻“郭靖”在城墙下呼呼睡了,或许正做美梦,幸福得流口水呢, “黄蓉”看在眼里,又是欢喜又是 疼,她内心的母爱升腾,不顾一起地冲了过去。到了跟前,黄蓉又放慢了脚步,随手拔了根小草,在 郭靖的鼻孔里挠了挠,郭靖打了个喷嚏,跳了起来。 睁眼一看,蓉儿妹妹就在跟前,傻郭靖一定以 为自己还在做梦,一定是狠命掐了自己一把知道不是做梦才放了心。见面之后,郭靖 说了什么,作 者没有交代;黄蓉说了什么,我们无从知道。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我们所能知道的是,黄蓉把随手 拔的小草送给了郭靖。 “彤管有炜, 说怿女美。 ”在郭靖的眼里,这小小的草根实在是太美了,闪着熠 熠的光彩。 作者的高明,在于送小草之外,不对会面场景做任何的交代。只是写会面之后,而且只从“郭 靖”一面写。 “自牧 归荑,洵美且异。 ”是对第二章的同义 反复。 “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小草啊小草, 不是因为你美,只不过因为 你是我可爱的蓉儿妹妹送的,我才觉得你这样美啊!” 会面之后,两个 人散了,各自回自己的地方,傻郭靖还沉浸在相会的幸福之中。其 实很普通的一根小草,可是郭靖 一直拿在手里,含情脉脉地看,看得小草熠熠生辉,光 辉越来越大,整个变成了黄蓉的样子,对着 郭靖说笑呢。傻郭靖大概是没有谈过恋爱,从没有 这样 幸福过。他把小草看了又看, 临末了还要说 上一句“匪女之 为美,美人之贻。 ”也只有郭靖这样实诚的人,才一定要这样实诚地把这话儿说出口。 若是令狐冲那样的情商、智商双高的,打死他也不会 说的。 这便是作者的高妙。若主人公是令狐冲 第 5 页 共 8 页 那样的人物,心有灵犀,还要来一句“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便是大煞了 风景。但主人公偏偏是 憨厚实诚的郭靖,他一定要这样说的,唯其 这样说了,才是郭靖。 这篇作品的成功是对人物性格的刻画,虽则只是男主人公自言自语的几句话,可是把他的憨 厚实诚表现得淋漓尽致。在刻画男子的同时,女主人公机灵刁钻的形象也便呼之欲出了。作品本身 虽然简约,但是为读者留下了无数的想象空间,我 们 甚至可以根据人物的性格复原当时的场景,而 这一场景又是这样富有戏剧性和生活气息。 诗经作品不同于唐宋文人诗词的显著特征之一,就在 于戏剧化的场景感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我这里再罗嗦几句:一是“静女” 的“静”字怎么讲?读 者诸君想必不能同意“ 贞静”的解释,安静 和“黄蓉”实在是太没有缘 分了。我太老师吴小如先生曾半开玩笑地说:这里的“静女” 就是我们现在 说的“靓女”。其实, 诗经作品本身就有内证的。 郑风 女曰鸡鸣里说“ 琴瑟在御,莫不静好”, “静好” 大约是同义反复, “静”便是“好” 的意思。汉乐府陌上桑里说“秦氏有好女” ,这个“好女” 的“好”,大 概也只是说模样儿长得好。以 “靓女”译“静女” ,再 传神不过了。 再提一个问题:这篇作品大致发生在什么季节呢?我以为是在春天。理由便是“ 贻我彤管”和 “自牧归荑”。汉代的学究们说“彤管” 是女史用的红 笔,整个是瞎编。前面说过了, “彤管”即“荑” ,也 就是小草根,我小时候在家放牛,就时常拔了草根儿来嚼,春天的小草根儿,白里透红,看着欢喜, 嚼来口里生津,拿来赠人,做爱情的信物,也正相宜。我们且看这篇作品,不着一个“春” 字,却处处 洋溢着春的气息,分明是一幅青春画卷。所谓“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便是如此了。 (作者:檀作文) 采薇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大意。 (2)与文本对话,探索人物内心深处强烈的厌战情绪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3)赏析本文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4)能正确流利地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1)与文本对话,探索人物内心深处强烈的厌战情绪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2)赏析本文名句“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 教学难点 1.品读鉴赏诗歌中的名句。 2.分析诗中的重章叠句手法。 教学方法 诵读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课时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学,提出问题 同学们,讲到“战争”,你会联想到哪些描写战争的词语?(如刀光剑影、血肉横飞、尸横遍野、 狼烟四起、兵慌马乱、千疮百孔、满目疮痍、背井离乡、妻离子散)这些词语写出了战争的残酷。 那么对处在战争一线的古代士兵来说,面对战争他们又是一种怎样的心境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 来学习采薇一课。 二、自主学习,个性建构 1、历史背景 采薇是诗经小雅中的一篇。历代注者关于它的写作年代说法不一。但据它的内容和其它 历史记载的考订大约是周宣王时代的作品的可能性大些。周代北方的狁(即后来的匈奴)已十分强 悍,经常入侵中原,给当时北方人民生活带来不少灾难。 历史上有不少周天子派兵戍守边外和命将 士出兵打败狁的记载。从采薇的内容看,当是将士戍役归来时之作。 诗中唱出从军将士的艰辛生 活和思归的情怀。 2、录音范读,用符号在诗中标出轻重、停连的处理,掌握下列生字的读音。 岁亦莫止 猃狁之故 载饥载渴 王事靡盬 我行不来 彼路斯何 四牡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 3、学生自读,并勾画出诗歌中的通假字和不会解释的词语,与 邻桌相互提问。 4学生自由读文,读准停顿。 5、指名读, 检查诵读情况。 6、学生自由读文,思考下列问题: 说说诗歌的主要内容? 明确:第 13 章:抒发对家乡思念。 第 45 章:描写战争生活场景。 第 6 章:介绍归途情景与内心感受。 诗歌表达了什么情感? 明确:战士思乡 由此引出诗歌的两大主题:思乡 战争(板书) 前三章写的思乡的感情有什么变化?怎么体现出来的? 明确:1)逐渐加深 2)直接表现的语句:忧心烈烈 忧心孔疚 间接表现的句子:薇的变化(作 柔 刚) 时间的流逝(莫止 阳止) 分析:我戍未定,靡使归聘 联系: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结合前三章,说一说诗中对战争的情感、 态度如何? 明确:既有自豪感,荣誉感,是出于保家卫国的爱国之情,又有无奈厌倦,是由于战争带给人 们的伤害和苦难 四五章描写战争写了什么内容?体现什么感情? 提示:写战争一般应该写战场上的刀光剑影,厮打拼杀而本诗这样写了吗?没有 明确:写了战车、战马、象弭、鱼服等细节,又用了“四牧业业” 、“四牧骙骙”、 “四牧翼翼”等叠音 词,用赋 的手法,极写战马之强壮,步伐之整 齐,装 备之精良传达出抒情主人公强烈的自豪感,高 昂的斗志,必胜的信念和饱满 的爱国热情 最后一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 明确:大雪纷飞,一个疲惫的戍卒孤独的走在漫长的回家路上充满了哀伤的感情 为什么凯旋生还,还要伤悲?(讨论) 明确:1)雨雪霏霏,载渴载饥, 长路漫漫 2)对家人的担心(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3)长久的战争造成的伤害 三、小组合作,讨论提升 1、诗歌前三节诗句有什么的特点?这种手法有什么作用? 明确: 手法:诗歌前三节的语句有一些相同或相似,句型重复,只在句子的个别出换几个字, 这种手 法叫“重章叠句 ” 第 7 页 共 8 页 作用:内容上,通过反复可以更加深刻地表达战士戍边远离家室、历久不归的凄苦心情以植物 的生长暗示时间流逝,时序更替,而人物内心的焦虑 、痛苦也随之加重,从而突出了主 题音节和结 构上造成了回环往复的效果,再加上叠音词,一唱三叹,音 节和谐,体现了诗歌的音乐美,有利于 情感的抒发 2、戍卒的全部生活,可用两个字来形容,就是“ 悲苦” 。因何而“悲”, 缘何而“苦”?请同学们仔 细研究课文,说说你的发现 。 明确:()久役在外。 “薇亦作业” 、“薇亦柔止”、 “薇亦刚止”, “作”、 “柔”、 “刚” 三字显示了薇生长 期的三个不同阶段,在时间 上是递进的,它象征戍卒的久久不归。同 时“岁亦莫止”、 “岁亦阳止”,从 岁暮年终到夏历十月,时间 的流驶,物 换星移,不知给征人带来多少痛苦。随着时间的递进,征人 的痛苦也与日俱增。投影朱熹引用程子的话: “古者戍役,两期而还,明年夏代者至,复留备秋, 至过十一月而归。又明年中春至,春暮遣次者皆在疆圉,如今之防秋也。 ”(诗集传)这段话告诉我们,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 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 满和对家乡强烈的思念。 ()寝食难安。因“猃狁孔棘”,他们疲于奔命,时时处于戒备状态,无暇休息,身体与精神同处 于极度疲劳状态。 “载饥载渴”也是它们戍边作战生活苦况的反映。 ()战斗惨烈。从“戎车既驾”、 “四牡业业”、 “四牡翼翼” 、“象弭” 、“鱼服” 描写当时士兵的装束、 武器、作战方式等词中可以想 见他们进行了怎样残酷地拼杀。 ()音讯隔绝。从 军在外,没有固定的 驻所,无法找人捎信回家。与家人音讯阻隔,彼此的生存 难以预卜,其悲苦之状可见 一斑。 ()归乡路遥。九死一生的战争幸存者们, 历经磨难后,内心深处依旧凄凉,悲 伤。因为归乡的 路依旧那么艰难,家中可否 还有人倚门而望? (以上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