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习题整理_第1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_第2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_第3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_第4页
世界经济习题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 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2.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 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3.共同农业政策(CAP):是指欧共体/欧盟组织农产品共同市场和推行农业生产一体化的计划 和政策。 4.技术革命: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引 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 5.欧洲货币体系: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 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 6.“滞胀”:是指 20 世纪 70 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伴随高通货膨胀率 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 40 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 入困境。 7.金融全球化:金融全球化是指金融业跨国发展,金融活动按全球同一规则运行,同质的金融 资产价格趋于等同,巨额国际资本通过金融中心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运转,从而形成全球一体化 的趋势。 8.发达国家:发达国家又称已发展国家,是指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技术较为先进,生活水平 较 的国家,又称作工业化国家、高经济开发国家。 9.国际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是指一国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经济组织单独或或共同出资, 在 其他国家的境内创立新企业,或增加资本扩展原有企业,或收购现有企业,并且拥有有效 管理控制权的投资行为。 10.三难选择:本国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汇率的稳定性,资本的完全流动性不能同时实现,最 多只能同时满足两个目标,而放弃另外一个目标。 11.规模经济:由于生产专业化水平的提高等原因 ,使企业的单位成本下降,从而形成企业的长 期平均成本随着产量的增加而递减的经济。 12.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度是指汇率完全有市场的供求决定,政府不加任何干预的汇率制 度。按政府是否干预,可以分为自由浮动和管理浮动。按浮动形式,可分为单独浮动和联 合浮动。 13.自由贸易区: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通过达成某种协定或条约取消相互之间的关税和与 关税具有同等效力的其他措施,在主权国家或地区的关境以外,划出特定的区域,准许外 国商品豁免关税自由进出。 14.特里芬难题:任何一个国家的货币如果充当国际货币,则必然在货币的币制稳定方面处于 两难境地。 15.金本位制: 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主要包括金币本位制、金块本位 制和金汇兑本位制三种形态。 16.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外汇自由化、资本自由化和贸易自由化为主要内容的多边经济制度, 构成资本主义集团的核心内容,是按照美国制定的原则,实现美国经济霸权的体制。 17.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创设的一种储备资产和记账单位,亦称“纸黄金” 。它 是 基金组织分配给会员国的一种使用资金的权利。 18.牙买加协定: 指布雷顿森林体系和史密森协定相继崩溃之后,1976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的“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首都金斯敦的会议上达成的国际货币制度的新协 定。 19.国际储备:是指各国政府为了弥补国际收支赤字,保持汇率稳定,以及应付其他紧急支 付的需要而持有的国际间普遍接受的所有流动资产的总称。 1.怎样认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答:机遇: 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积极利用国际分工深化和世界性产业结构调 整的机会,采取符合本国国情的对外开放战略和政策,引进外国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 提升本国的产业结构 和产品质量,尽快地提高本国民族企业的竞争力大力发展对外贸易, 使国内资源得到充分合理配置,实现本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此外,经济全球化也可推进发 展中国家的政治改革,加速民主化进程。 挑战: (1)跨国公司的侵蚀。使发展中国家的民族经济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和冲击,对发达国 家的依附性也不断增大。 (2)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限制。经济全球化导致和加剧了世界经济受发展的进一步不平 衡。 (3)国际经济组织的替代。国家主权受到冲击和削弱,国家经济安全到挑战。 (4)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环境问题成为发展中国家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 2.简述跨国公司的含义及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与经营策略。 答:跨国公司是指:通过直接投资,设立并支配国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和 先进的技术,按“全球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国际生产、销售或其它经营活动,获取垄 断高额利润的国际垄断企业。 全球战略是指:其目标在全球范围内构筑公司的整体竞争优势,以获得最大利益;其追求 的是全球利益和长远利益;实行的是民主与集中相结合的原则;在全球范围合理配置资源。 全球经营策略是指:所有权策略;产品策略;价格策略;研究与开发策略。 3.试述 80 年代中期以来,欧共体/欧盟在推进一体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答:欧共体/欧盟在推进一体化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可概括为:基本建成内部大市场;谈 判、签署和实施“马约” ;建设“欧洲经济区” ;实现第四、五次扩大;谈判、达成和签署 “阿姆斯特丹条约” ;欧元的流通等。 4.试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主要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国际贸 易的影响,对国际金融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全球 化发展的影响,对南北关系的影响,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 等。 5.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案: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 围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 术、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 战后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 (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2)科学转变为技术,技术转变为生产的过程大为缩短。 (3)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科技革命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4)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工业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5)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总的作用日益突出。 战后科技革命对世影界经济的影响:战后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 劳动生产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经 济国际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变化;加 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6.何谓跨国公司?其理论有哪些发展? 答:跨国公司是指:通过直接投资,设立并支配国外分支机构和子公司,凭借雄厚的资本和 先进的技术,按“全球战略”在世界范围内从事国际生产、销售或其它经营活动,获取垄 断高额利润的国际垄断企业。 理论发展: 1.垄断优势论:是企业在海外投资建厂,进行国际化生产经营的主要决定因素。 2.寡占反应论:主张寡占市场结构中的企业行为来解释对外直接投资的动机。 3.内部化理论:从微观角度,利用产业组织理论解释跨国公司形成的内在原因。 4.投资的有机构成论:跨国公司的建立归因于企业提高长期投资收益率、维持竞争地位的 动机。 5.边际产业扩张论:利用东道国的潜在比较优势,保证本企业的收益。 6.产品生命周期论:指产品在市场销售中的地位兴衰变化的过程。 7.国际生产折衷论:包括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 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 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 纽带。 2. 横向跨国并购:是指两个以上国家生产或销售相同或相似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其目 的是为了扩大世界市场份额,增强国际竞争力和寡头垄断力量。 3. 自由贸易政策:指国家对进出口贸易活动一般不进行干预,减免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 让商品和服务等自由进出口,在国内外市场上自由竞争。 4.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 1969 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 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 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5. 出口导向型战略: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为外向型发展战略,其主要特点是一国 以大量的商品出口为导向,把经济活动的重心从以本国市场为主转向以国际市场为主,进 而推动国民经济整体或地区经济整体的发展。 1 世界贸易组织的宗旨是什么? 2 何谓“特里芬两难”? 3 经济全球化给中国带来了哪些挑战? 1 答:WTO 的宗旨是: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大幅度稳步地提高实际收入和 有效需求;扩大货物、服务的生产和贸易;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各成员应促进对 世界资源的最优利用,保护环境,并以符合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下各自成员需要的方式,加 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积极努力确保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最不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 增长中获得与其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份额和利益。 2 答:特里芬两难指美耶鲁大学教授特里芬提出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 的内在矛盾。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建立在美国一国的经济基础上的,以美元一国货币作为主 要的国际储备和支付货币,如果美国国际收支保持顺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 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供不应求的短缺现象;但如果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 逆差,那么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并危及 布雷顿森林体系。特里芬两难决定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不稳定性和垮台的必然性。 3 答:战后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国家主权日益受到挑战。这种挑战主 要来自如下四个方面:跨国公司的侵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限制;国际经济组 织的替代;世界生态环境恶化的压力。 1.试述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 答:中国自 1978 年实行经济改革以来,取得了令人惊叹的成就:GDP 以年均 9.5%的速度 增长,人均收入增长了四倍以上,外国直接投资增长迅速,贸易额从 1978 年占 GDP 的 9.7%上 升为 2007 年的 66.8%(据国家统计局报告, 2008) ,使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贸易国,第四 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不仅为本国带来了繁荣和进步,也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 了更多的机遇。 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中国贸易的扩大促进了世界贸易的蓬勃发 展。中国良好的投资环境为各国(地区)的投资者提供了创业机遇。中国经济的快速 发展有助于邻国吸引外资。中国加大对外投资步伐有利于东道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为 稳定世界金融秩序做出了贡献。中国对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中国经济的良性稳定发展对于全世界来说是个福音。中国 经济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系是互惠互利双赢关系。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会对其他国家造 成威胁,而是带来机遇,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做出巨大的贡献。中国经济持 续稳定快速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的繁荣。但是从我国经济总量、贸易总量及贸易顺差等 方面分析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还相对有限。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 影响更多的是在增量上而不是在存量上,还不能从根本上影响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随着 中国经济的良性发展,中国对世界经济的积极影响将进一步扩大。 2. 试述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原因和表现。 答:总括来说,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一个过程和一种状态。具体一点 说,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国际金融、 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以及国际间人口的迁移,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 大规模流动,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 组合和优化配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空前加速和深化的状态和过程。 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 一。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体扩张 的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地位不对称; 决策权不对称;后果不对称。 战后以来,促使经济加速全球化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科技革命的大发展。市场经济体 制向全球扩展。西方国家贸易、投资、金融自由化的发展。跨国公司的大发展。 经济全球化的主要表现: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 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全球产业链的形成和国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国际经济协 调机制逐步形成。 1经济全球化:就是以当代科技革命、市场经济和跨国公司的大发展为驱动力,国际贸易、 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国际交通和通讯的大发展,使生产要素在世界范围内大规模流动, 使企业生产的内部分工扩展为全球性的分工,使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组合和优化配 置,从而使各国相互依存和相互融合的状态和过程。 2垂直型直接投资:也称为纵向型直接投资,一般指一国企业或跨国公司到国外建立子公 司或附属机构,这些国外子公司或附属机构与母公司之间实行纵向专业化分工协作。 3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 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 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4. 关税同盟: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 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是缔约国在相互贸易中免除关税和限额,并 规定共同关税税率和贸易政策,具有一定程度的超国家范围经济调节的组织。 5. 汇率目标区:英国学者威廉姆逊等人提出的关于汇率制度的改革方案,指通过协商规定 主要货币之间的汇率波动的目标幅度,幅度可达 10%,当汇率波动超越目标区里,就实行 干预。其旨在既扩大汇率的灵活性,又保持汇率的相对稳定性。 1战后以来国际直接投资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 2 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导致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1. 答:第三次科技革命为现代跨国公司的形成提供了物质技术基础;发达资本主义国 家生产集中趋势的加强与国际竞争的激化成为国际直接投资的巨大推动力量;战后世界 经济一体化和投资自由化趋势为直接投资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政策环境;发展中国家的 兴起和国际产业结构的调整也是促进国际直接投资和生产国际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2. 答: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本国的 经济状况;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交关系。 3. 答:随着时间的推移,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开始凸现:要满足世界经济和全球贸 易增长之需,美元的供给必须不断增加,从而美国的国际收支逆差必然不断扩大。而美国 国际收支逆差的不断扩大和美元供给的持续超速增长,一方面将使美元与黄金之间的固定 比价难以维持;另一方面,必将对美元产生贬值压力,并导致美元与其他国家货币的固定 比价也难以长期维持,从而使这种国际货币制度的基础发生动摇。美元的双重身份和双挂 钩,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根本缺陷。 1.分别论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美国、德国和日本)市场经济的模式,并比较它们之间存 在的差异。 (1)美国模式:自由主义经济模式;德国模式:社会市场经济模式;日本模式:政府主导 型市场经济模式。展开分析。 (2)举出一种模式认为它更能为我国的经济建设提供借鉴意义,简单写明原因。 2.实现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主要有哪些? 答案要点: (1)保持经济增长,提高经济增长质量;(2)满足人的基本生存需求;(3)控制人口的 数量增长,不断提高人口素质;(4)维持、扩大和保护地球的资源基础;(5)依靠科技 进步突破发展瓶颈;(6)促进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平衡。 1. 跨国公司: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对于一定数量的经营性资产拥有全部或部分控制 与管理权的企业。 2保护贸易政策:指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干预对外贸易,通过高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来限制外 国商品和服务的进口,以保护本国市场免受国外商品的竞争;同时对本国出口商品给予优 惠或补贴,鼓励扩大出口,以提高本国商品和服务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3进口替代型战略:进口替代型经济发展战略也称内向型发展战略,是指通过建立和发展 本国(本地区)的制造业,实现对进口产品的替代,以达到加快工业化进程和减少对外国 经济依附性的目的。 4混合跨国并购: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不同行业企业之间的并购,目的在于减少单 一行业经营风险,降低生产成本,增加企业在世界市场的整体实力。 5. 自由市场经济模式:以美国为代表的自由市场经济模式是以经典的自由市场经济理论为 依据的。因此,在经济运行中一贯强调自由竞争、自由放任,主张经济活动依照客观经济 规律的要求自发地运转,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调节作用的前提下,达到充分就业和资源的 优化配置。 1.战后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的表现。 2.国际直接投资有哪些类型? 3.中国国际经济地位提高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1. 答:(1)贸易自由化与全球网络化:贸易自由化和信息网络化,世界贸易的范围和规模 急剧扩大;(2)金融、货币、投资市场的全球化:金融市场的全球化,货币流通的全球化, 投资活动的全球化;(3)人力资源流动的全球化:世界性移民数量和范围的扩增,人才跨 国培养和流动大幅增加,人才“隐性跨国流动”趋势增强;(4)全球产业链的的形成和国 际生产体系的全球化:全球工业化的展开和世界范围梯次继起的产业链的形成;(5)国际 经济协调机制逐步形成。 2. 答:(1)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产权的程度可以分为独资经营、合资经营、合作经 营和合作开发等形式。 (2)按照投资者控制被投资企业的方式,也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 为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和非股权参与式的国际直接投资。 (3)按照投资者是否建立 新企业,国际直接投资可分为创建新企业与控制现有国外企业两类。 (4)按照投资主体与 其投资企业之间国际分工的方式,可以把国际直接投资分为水平型投资、垂直型投资和混 合型投资。 3. 答: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的提高,明显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主要工农业产 品的产量在世界中的地位不断提高。 (2)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在世界排位不断上升。 (3)综 合国力日益增强。 1.关于国际分工的理论主要有哪些?试选取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 答案要点: (1)古典分工理论:绝对技术差异论和相对技术差异论,生产要素禀赋论,自然资源禀赋 论; (2)现代分工理论:国际分工不完全专业化理论,规模经济与产品差异分工论,协 议分工理论,重叠需求国际分工理论。 (3)任选一种理论加以详细论述。 1. 协议国际分工:由日本学者小岛清提出的国际分工理论,是指两国在生产同类产品的生 产效率相近的情况下,通过相互达成协议分别专门生产其中的一种产品,以实现规模经济, 造成国际分工。该理论认为,两国不存在比较优势差异的情况下,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和 国际分工。 2. 全球经营策略:是跨国公司根据全球战略要求,在其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所制订与实施 的具体策略和手段。全球经营策略包括,所有权选择、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企业内财务链 与转移价格、研究与开发等四个方面的策略,是跨国公司实行利润最大化的重要手段。 3. 结构性通货膨胀:凯恩斯学派解释“滞胀”的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体制内发展不平 衡,发展较快的部门便会形成劳动力供应紧张,引起物价的急剧上涨;而发展不快的部门 因失业的劳动力不易转移,成为社会上的失业人口,因而使社会出现高物价与高失业并存 的停滞膨胀现象。 4. 广场协议:1985 年 9 月 22 日,美、日、英、西德、法 5 国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 举行会议。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 5 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 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 。广场协议后到 1988 年,西 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升值幅度最大,达 86.1%。 5. 长波理论:苏联经济学家康德拉季耶夫在 1925 年提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波 动理论。该理论认为,发达国家存在着 50 年左右的长周期,这种长期波动是由发达国家经 济运行中某些内生因素(技术创新)引起的。长波理论所涉及的经济周期一般长达 50 至 60 年,能较好地反映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在进行经济预测方面具有很大的参考 价值。 1. 怎样理解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和内涵? 2. 战后产业结构变化的历史趋势如何? 3. 区域货币合作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1. 答:经济全球化的内涵包括以下四点内容:(1)经济全球化是经济范畴和历史范畴的统 一;(2)经济全球化是一个与时空相联系的概念;(3)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资本及其载 体扩张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是由发达国家主导的,其结构中存在着多种不对称。 2. 答:综合国内外学者的基本观点和发达国家的实际情况,今后产业结构发展变化的基本 趋势将是“软化” 。所谓产业结构软化,从狭义上讲,就是指在各产业的发展中,有形产品 和资源等硬生产要素的作用日益降低,而知识、技术、服务和信息等软生产要素的作用日 益提高,在各产业中的投入量迅速增大;从广义上说,产业结构的软化可以概括为产业结 构的高技术化、服务化、融合化和国际化。 3. 答:区域货币合作的基础是相近的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以及生产要素 的自由流动。最优货币区应该是由那些彼此间的商品、劳动力以及资本等生产要素流动比 较自由,经济发展水平和通货膨胀率比较接近,经济政策也比较协调的国家所组成的独立 货币区。这里所说的“最优” ,是指区内国家通过协调各自的货币、财政政策和对区外货币 的汇率浮动,达到区内国家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目标。总的来说,最优 货币区理论主要包括要素自由流动、汇率统一以及经济政策协调这三方面的内容(。最优 货币区的成员国,必须放弃一定的政策自主性。 1. 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通过某种协定或条约建立起来的经济合作组 织。一体化所表达的是各国经济在内在体制上的统一,而经济全球化所表达的是世界经济 在范围上的扩大。 2. 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以国际投资为媒介,以取得企业经营权或 经营控制权为手段,以获取多种效益为目的,在国外从事制造业、商业、服务业和金融业 等的一种投资行为。 3. 特别提款权:是国际基金组织(IMF)在 1969 年设立的一项国际储备资产。特别提款权 是一种账面资产,可以作为会员国的储备资产,用于偿还国际货币基金的贷款,以及会员 国之间偿付国际收支逆差。 4. 广场协议:1985 年 9 月 22 日,美、日、英、西德、法 5 国 财长在美国纽约的广场饭店举行会议。会后发表联合声明,决定 5 国联合行动,有秩序地 使主要货币对美元升值,以矫正美元估值过高的局面。这项联合声明被称作“广场协议” 。 广场协议后到 1988 年,西方主要货币对美元汇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其中日元升值幅度 最大,达 86.1%。 5. 二元经济模型:刘易斯在 1954 年提出的一个关于劳动力转移的理论模式。该模型认为, 不发达国家存在两种经济部门:一是现代工业部门和传统的农业部门。由于工农业之间的 收入水平存在著明显的差距,农业剩余劳动力必然有一种向工业部门流动的趋势,直到农 业剩余劳动力消失为止。在这一过程中,现代工业部门扩大生产,农村人口不断流向城市, 从而实现了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传统农业部门的现代化改造。二元经济模型强调了现代 部门与传统部门的结构差异,将经济增长过程与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对发 展中国家具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 1. 20 世纪 90 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体现出哪些新特点? 2.一国制定对外贸易政策时应该考虑哪些因素? 3.如何评价叶利钦执政期间的“休克疗法”激进式改革? 1. 答:总体上看,20 世纪 90 年代后跨国公司的发展有如下一些新的特点:(1)企业跨国 并购日益成为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手段。 (2)除了股权式并购外,属于非股权参 与方式的国际战略联盟越来越扩展,成为跨国公司发展的新形式。 (3)跨国公司间技术合 作与研究开发的全球化趋势不断增强。 2. 答:(1)本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商品竞争能力;(2)本国的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 (3)本国的经济状况;(4)本国各种利益集团力量的对比;(5)本国与他国的政治、外 交关系。 3. 答:转轨之初的俄罗斯试图通过快刀斩乱麻的方式迅速实现所有制形式的变革,从而完 成向市场经济的转型。然而,这种激进式的改革方案不但没有产生预想的效果,反而引起 了社会经济的一片混乱,把俄罗斯推到了崩溃的边缘,整个经济倒退了将近 20 年。与此同 时,贫富差距在迅速扩大,而这种差距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少数人利用手中特权产生的。 收入分配的严重不公引起了人们的强烈不满,导致各种违法犯罪行为和黑社会组织的猖獗, 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激化。政治上的不稳定又反过来使经济进一步恶化。 1、案例分析 1.福特汽车公司的汽车底盘和车身在法国生产,发动机在英国生产,轮胎和汽车用玻璃在 荷兰生产,车锁、方向盘、油箱及前轮在德国生产,输油管在挪威生产,传动皮带在丹麦 生产,散热器和供暖系统在奥地利生产,车轴和挡风玻璃在日本生产,迈速表在瑞士生产, 一般汽车用玻璃和汽缸在意大利生产,空气滤清器、电池和后视镜在西班牙生产,汽车音 响系统在加拿大生产,美国自己只生产后轮和雨刷,最后在英国的哈利伍德组装。这种高 度的企业内分工和国际分工紧密结合起来,使国际分工成为企业内分工的附属,企业生产 本身实现国际化。 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打破了生产体系的国家界限,把各个部分重构在一 个全球生产体系之中。在跨国公司迅猛发展的今日,产品的民族品牌正在为公司品牌所取 代,纯粹的“国货”已所剩无几,产品凝聚着众多产地的技术成分,以至于人们无法辨认 每个国家的具体贡献,也无法区分商品劳动者的国籍。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因跨国公司的 巨大规模而引起的争议可谓毁誉参半。20 世纪 70 年代时,跨国公司被认为是想要控制世 界的垄断“魔鬼” ;在 80 和 90 年代,跨国公司演变为创新、新资本、新思想、新技术和新 的就业机会的代名词;21 世纪初期,跨国公司又成了“混世魔王”:它破坏环境、剥削工 人。对跨国公司是否剥削工人的问题应该客观地看待。尽管当地雇员的工资远远低于母公 司所在国的工资水平,但在许多发展中国家,跨国公司每年确实创造了成千上万的就业机 会。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回答以下问题: 1 以福特汽车公司为例,分析说明企业内国际分工的特点。 2 分析说明跨国公司的经营管理特征。 3 分析说明跨国公司对东道国经济的作用和影响。 1 答:企业内国际分工,表现为大企业或企业集团根据不同国家的生产要素优势或资源 优势,将自己产品的不同生产环节或工序安排在不同的国家进行,以追求生产要素或资源 的综合优势。结果使国际分工成为企业内的生产分工或劳动分工。 2 答:(1)战略目标的全球化;(2)营运过程的国际化;(3)组织管理的内部一体化; (4)经营方式的多样化;(5)生产要素转移的内部化。 。 3 答:(1)有助于东道国的资本形成;(2)对东道国企业的资产重组及产业结构的调 整起着简洁的推动作用;(3)拓展了东道国产业空间,扩大了东道国产品的销售市场; (4)能够促进东道国的技术进步。 2.休克疗法,本来是医学上的治疗方法,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创造性地将其 用于经济改革实践中。指通过实施财政货币紧缩政策,治理恶性通货膨胀的一系列严厉经 济措施。后来成为转型国家实行激进改革的纲领,指采取一步到位的激进方式实现从计划 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 1980s 年代末期,萨克斯被波兰等东欧国家聘为政府经济顾问,这些国家面临反危机和经 济转轨的双重任务。萨克斯决定把他在玻利维亚的经验应用到东欧。1992 年初俄罗斯经济 转轨时也聘请萨克斯担任政府经济顾问,推行“休克疗法” 。 曾任波兰第一副总理、财政 部长(1994-1997 年) ,被称为波兰改革的总设计师的科勒德克认为,人为的“休克疗法” 并未带来经济增长的奇迹,波兰的成功来自抛弃了“休克疗法” ,而非相反。另外,匈牙利、 爱沙尼亚、亚美尼亚、立陶宛、捷克等对转轨第一阶段效果不满意的国家,纷纷抛弃“休 克疗法”而转向渐进改革。这些国家经过 1990-1993 年的负增长,1994 年以后开始步入回 升轨道并一直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 如何认识“休克疗法”? 2. 中国从俄罗斯和东欧国家经济发展和经济转轨中应吸取哪些经验教训? 1. 答:休克疗法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的经济学家萨克斯创立的用来治理通货膨胀的一种激进 的方法。后来,俄罗斯和一些东欧国家在经济改革中采用了这种方法。其具体措施主要是: 通过实行紧缩政策、控制通货膨胀,达到稳定宏观经济的目的。通过全面的自由化来实现 整体经济运行机制的转轨。大规模地推行私有化政策,改变社会基本经济制度。 2. 答:(1)盲目崇拜西方制度;(2)盲目推崇自由竞争市场经济;(3)没有以发展生产 力为标准来衡量经济转轨的得失;(4)忽视了国家的经济安全。 3.1990s 年代以来,世界各地不断爆发货币和金融危机,如 1992 年的欧洲货币体系危机、 1994 年的墨西哥金融危机、1997 年的东亚金融危机、1998 年的俄罗斯金融危机、1999 年 的巴西金融动荡等。这些危机通过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和心理预期等多种方式对其他国家 产生了程度不同的影响。 2001 年 11 月 30 日,阿根廷爆发剧烈的银灰挤兑潮,当日银行存款被取走 13 亿美元。面 对金融危机,政府被迫实行限制居民提款和限制资金外流等金融管制措施,加剧了金融恐 慌,引发了蓄势已久的社会不满情绪和矛盾。终于在 12 月 18 日引发为全国性的社会骚乱、 游行示威和流血事件(28 人在冲突中丧生) 。12 月 20 日,阿根廷总统和经济部长引咎辞职, 之后的短短两周内,政府频繁更迭,总统换了五任。2002 年 1 月 14 至 15 日和 2 月 18 至 20 日,阿根廷两次爆发大规模的抗议活动,大量的 ATM 机、运钞车等银行设备被砸毁。 3 月 27 日,首都还发生了贫民冲击、哄抢超市事件(10 多家超市被哄抢) 。 阿根廷爆发的这场危机产生了强烈的“多米诺效应” ,不但影响了拉美国家的经济发展,致 使巴西、乌拉圭(银行体系濒临崩溃) 、巴拉圭、委内瑞拉、哥伦比亚、秘鲁等国发生了金 融动荡、使拉美经济继 20 世纪 80 年代债务危机之后再次遭到重创,而且对整个世界金融 业(2002 年第一季度,欧美七大银行在阿根廷业务的损失达 85 亿美元)和经济发展也造 成了影响。2002 年 10 月联合国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明确指出,阿根廷危机是造 成 2002 年全球经济不景气的重要因素之一。 请根据上述案例并结合经济学理论,讨论以下问题: 1. 新兴工业化国家或地区(如东南亚、巴西、阿根廷等)金融危机爆发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有哪些启示? 答案要点: 1. 现行汇率制度中存在的风险:(1)国际游资对汇率制度的冲击;(2)钉住汇率制自身 存在的缺陷。 (需要论述) 。 2. 具体论述这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的启示,并说明理由。 1、经济全球化:是指世界各国经济活动超越国界,通过对外贸易、资本流动、技术转移、 提供服务、人员交往等活动,使得各国和地区之间的经济相互开放、相互依存、相互联系 而行成的全球范围的有机经济整体的过程。 2、国际分工:是指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社会分工的高级形式,是社会分 工超出国家界限而行成的国与国之间的分工。 3、技术革命 :是指人类改造客观世界手段和方法上的飞跃,也就是由于重大技术突破所 引起的在技术发展中的飞跃性变革。 4、 “罗马条约”:是指 1957 年 3 月法、德、意、荷、比、卢六国首脑荷外长在意大利首都 罗马签署了“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 、 “建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 。两个条约统称为 “罗马条约” ,并于 1958 年 1 月 1 日生效。 5、欧洲货币体系:是指欧共体以欧洲货币单位为核心,以欧洲货币基金为基础,拥有双重 汇率干预机制的货币体系。 6、 “滞胀”:是指 20 世纪 70 年代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现的经济停滞伴随高通货膨胀率 以及存在大量失业的一种社会现象。它的出现使风靡资本主义达 40 年之久的凯恩斯理论陷 入困境。 1、简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含义及集团的类型。 答:国际经济一体化是指将两个或两个以上分立的国民经济结合在一个更大的集团当中的 状态和过程。按一体化的紧密程度,其集团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特惠关税区:成员国 相互降低来自对方的进口商品的关税税率,但各自维持原有的对非成员国商品进口的税率。 2、自由贸易区:成员国消除相互之间的所有贸易的关税及其它贸易壁垒,但维持各自对非 成员国的关税及其它贸易政策。3、关税同盟:成员国消除相互之间的所有贸易的关税及其 它贸易壁垒,并对来自非成员国的进口商品采用共同对外税率。4、共同市场:不但包含关 税同盟的内容,而且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成员国之间自由流动。5、经济同盟: 除包含共同市场的各项内容之外,还要求成员国之间在财政、货币及其它经济政策的协调 一致。6、完全经济一体化:要求成员国在各项经济政策上高度一致,并设立强有力的超国 家的权利机构。 2、简述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与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异同点。 答:资本主义中间性危机通常是指由于某种原因引起个别生产部门发生危机,在这期间由 于整个再生产过程的矛盾尚未成熟到足以引起大爆发,危机没有波及到整个社会,只是上 升过程暂时中断,在它之后上升阶段重又出现。所以也称为“局部危机” 。资本主义周期性 危机是指一个循环周期中所积累的矛盾爆发出来,通过对过剩商品和过剩资本的破坏来结 束一个循环,而成为新的第二个循环的起点的危机。 相同点:周期性危机和中间性危机没有质的不同,两者都是生产过剩危机,都是由于资本 主义矛盾的激化所引起的。 不同点:(1)周期性危机是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总爆发,它的影响几乎遍及全国和国民经 济各部门;中间性危机则是局限于某一个或几个部门和某些地区的局部危机。它往往还带 有特殊性,如:天灾、战争、某种重大政治事件所触发或引起的危机。 (2)每次周期性危 机都经历危机、萧条、复苏、高涨的完整周期,一个经济周期的结束是下一个经济周期的 开始;中间性危机则发生在周期的萧条、复苏或高涨阶段,往往是周期的“中间环节” 。 (3)固定资本的更新和扩大是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因而,在周期性危机之前,必有固 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增长,在周期性危机期间,必有固定资产投资的大幅度下降。中间性 危机不是周期的起点或结束,它的发生一般不与固定资产投资的大量增减相联系。 (4)由 于以上的不同,周期性危机与中间性危机最终表现为量的差别:发生周期性危机时,各主 要经济指标一般下降幅度较大,危机持续的时间较长;发生中间性危机时,各主要经济指 标一般下降幅度较小,危机持续的时间较短。 3、试述战后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开始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范围 最广、影响最深的一次科技革命。这次科技革命的主要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 新材料技术、空间技术、生物技术、海洋技术等。 战后科技革命的特点包括:(1)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紧密结合、相互促进。 (2)科学转变 为技术,技术转变为生产的过程大为缩短。 (3)多学科、多领域、多部门的科技革命是互 相联系,互相促进的。 (4)传统工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工业的发展相互结合,相互促进 (5) 。 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总的作用日益突出。 战后科技革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战后科技革命创造了前所未有的强大生产力,提高了劳 动生产率,推动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引起了国民经济结构的重大变化;科技革命推动了经 济国际化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贸易结构和贸易方向的变化;加 剧了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4、简述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 答:世界市场最终形成的标志: (1)多边贸易及支付体系的形成。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世界市场的扩大使各个国家的国 际收支平衡不再单纯依靠同每个国家的双边贸易中均保持收支平衡,而是以对所有贸易伙 伴国的综合平衡为基础。 (2)国际金本位制度的建立与世界货币的形。世界市场的发展与世界货币职能的发挥实际 上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只有在世界市场充分发展以后作为世界货币的黄金才能充分地发 挥其调节作用。 (3)统一的国际贸易法律和贸易惯例的产生。随着世界各国之间贸易往来的日渐频繁,贸 易摩擦和冲突也在不断地加剧,这就催发了各种国际贸易法律和惯例的产生。 (2 分) (4)较为健全固定的销售渠道的建立。各种有固定组织形式的市场,如商品交易所、国际 拍卖会、国际招标与投标市场、国际博览会等陆续建立;航运、保险、银行等各种专业机 构的逐渐建立与健全;较为固定的航线、港口及码头机构建立了起来。这一切都把世界市 场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5)资本主义的各种经济规律如价值规律、个体生产的有序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 态的矛盾的规律等制约着世界市场的发展。 1、试述战后发达国家政府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手段与效果。 答:财政是国家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在分配的工具,也是国家调节国民经济的一种重要 手段。发达国家在利用财政手段对国民经济施加影响时,常常运用的政策工具包括财政收 入和财政支出两方面。财政收入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政策等,其中税收和公债已成为 调控经济的最有力工具。运用税收政策调节经济最常用的方法是:税率、征税的起点、税 收优惠等。财政支出政策包括:政府采购支出、社会福利支出。此外,公债的发行和回收 都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运用财政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效果表现在:发达国家可以通 过宽松或紧缩的财政政策来对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行鼓励或抑制。同时,政府也可以有 意识地通过税收政策来调整各方面的收入和把资金投向需要支持和扶植的领域,以促进经 济更快地发展。具体分析:在经济萧条时期,政府通常采取扩大政府开支,降低税率以扩 大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在经济高涨时期,政府通常采取减少政府支出或增加税收的方法 来缩减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从而达到经济协调发展。 财政政策的局限性:(1)减税或增税的幅度都会受到制约;(2)财政总支出的扩大是有 限度的;(3)财政政策的制定到实施存在“时滞”问题。 货币政策是指通过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影响利率,进而影响投资规模和总需求变动, 以达到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平衡。发达国家运用货币政策调节经济的主要工具包括:调整中 央银行的再贴现率、调整商业银行存款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业务以及信贷业务等。 运用货币政策对经济进行调控的效果表现在:在经济繁荣时期,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和 法定存款准备率、卖出债券等以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导致利率上升,达到抑制企业投资 和私人消费需求,以阻止经济过热。在经济萧条时期,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和法定存款 准备率、买进债券等以增加市场货币流通量,导致利率下降,达到刺激企业投资和私人消 费需求,促使经济发展。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1)在萧条时期,商业银行认为放款的风险较大,尽管政府采取措施 来促使商业银行放款,银行也要考虑放款的风险。 (2)在萧条时期,企业的预期利润率较 低,通常不愿多向银行借款,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降低利息率,但企业也要考虑借款的风 险。 (3)在经济繁荣时期,尽管政府采取措施来提高利息率,但企业仍愿意增加借款,而 置较高的利息率于不顾。 2、试述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答:随着经济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强,各国经济的联系越来越紧密,由此经济发展中出现 的环境破坏、人口剧增、生态失衡、能源短缺等问题也日益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成 为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全球性和急待解决的迫切问题。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主要包括:人口问题、环境问题、资源问题。人口问题是指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过快,由此带来一系列严重问题:失业严重、影响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对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造成巨大压力、对社会 秩序和治安造成不稳定的影响等;环境问题是指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恶化,但这里 所说的主要是自然环境恶化。如:水污染、森林面积不断缩小、生态破坏严重等等,它直 接危害人民身体健康,造成社会和政治、经济生活的混乱;资源问题主要是指人类在发展 生产中,特别是近几十年加速工业生产增长过程中,忽视了对自然资源(不可再生资源) 的保护和利用,以致到现在,世界资源已经告急。如:缺水和水资源污染、耕地减少和土 地沙化、能源危机等等。 世界经济发展中的全球性问题即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联合国和各国政府的行动目 标之一,各国已经或正在制定行动议程以及与此配套的措施来逐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多方面的影响,主要包括: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对国际金融和 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对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影响,对南北关 系的影响,对国际经济合作的影响以及对社会稳定和发展的影响等。 1、世界市场:它是一个与空间和地理相联系的经济范畴。从狭义上说,世界市场是世界各 国相互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场所或领域;从广义上说,是指国际流通领域包括商品、资本、 技术、劳务等各种交换关系的总和。世界市场是联结和促进世界总体性经济发展的桥梁和 纽带。 2、国际直接投资:是指投资者为了在国外获得长期的投资效益并得到对企业的控制权,通 过直接建立新的企业、公司或并购原有企业等方式进行的国际投资活动。 3、滞胀:70 年代开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出现“滞胀,即通货膨胀与经济衰退并存。 具体表现为: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失业率提高,物价大幅度上升. 4、关税同盟: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地区通过协议方式建立起来的一体化组织,内部取 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对从区外的进口实行统一关税。 5、布雷顿森林体系:是存在于 1946-1973 年之间的一种以黄金为基础,以美元为中心的国 际货币体系。其内容是以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的法律形式固定下来的,可以概括为双挂 钩,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必须与美元建立固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