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脉之初学者诊脉方法精要_第1页
中医诊脉之初学者诊脉方法精要_第2页
中医诊脉之初学者诊脉方法精要_第3页
中医诊脉之初学者诊脉方法精要_第4页
中医诊脉之初学者诊脉方法精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让你更快掌握诊脉的秘诀 中医的脉诊在平常人看来往往是神秘的,又是那么的神奇,出发点多是象中医一摸某脉便 知之生死,命之长短,怀胎之男女,知其之怀胎等等,比起那些现代仪器只是凭指下感觉便知之疾 病,确实不得不让人信服,象金氏脉学那样,结合现代手段针对每个脉的血液流变,动力等原因加 以解析揭示脉理,单从诊脉便能得知西医病症,诊十九万之众准确率高达 70%,确实是脉诊与现代 医学结合的典范,从另一角度亦说明脉诊确实是能诊断疾病的,并非是所谓的玄学,这只能是说明 那些把中医脉诊连同中医看成玄学的人看问题只是表面化,根本就不能深入的客观的评价自己的 祖国医学,是一种不学无术的表现.当然他们骂的也是有其合理理由,比如说现在的中医们都开西 药了,都靠西医诊断了,图方便,俗话说得好“不进则退“,对中医不深入,开的中药无任何效果,中 医不断退步是世人逐步忘却中医的根本原因之所在,确实令人痛心啊. 但是,真的是图方便的原因才让现在的学中医的学生们,行医的中医们不想深入的原因吗? 我想真正的喜欢中医的人,都有一个梦想,能象扁鹊,张仲景等等先辈那样救死扶生,令人景仰.可 是时代环境的变迁往往带来的改变也是巨大的,毕竟中医在民国时期被废除,到文革之后才又真 正找回来,在很大程度上,断了很久再接回来是有很多难度的,因为以前中医都是学徒制的,师傅 带徒弟的方式或者父传子的方式进行中医传承,断了就很难补上了,只有凭后世们重新开始研习 摸索,难度之大,又无人点拨,这才造成了中医发展的困境.为了国人对中医能更深入的研究及学 生学习中医的兴趣提高,这是本人写这篇文章的初衷,但也只能是从个人体会的角度去解析如何 掌握中医的脉诊,不免有纰漏之处.还望各位对中医脉诊研究更深入的高人们多多指教. 下面,我就在学习脉诊中遇到的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初学中医,或者学完中医诊断还不 明白怎么准确诊脉的人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以便能更好的开展学习及工作.为了更好的掌握 脉诊其中的科学道理,可参考金伟老师的金氏脉学一书,及赵绍琴老师的文魁脉学等关 于诊脉的书籍. 对于每个学习中医的学生来说,往往在学习脉诊时听教授讲脉象云里来雾里去一样,到课时 讲完也不能掌握其诊脉的要领,到实习时也只是跟教授摸脉,教授说是什么脉就是什么脉,没能很 好的体会出这个脉是怎么样的,教授也象课堂上讲的一样,又云来雾去了一趟,真是不得要决,想 学又学不到,看来教授的水平太高了,只能意会了. 我当年也就这样过来的,但经过潜心摸索之后回头一看,其实是教授没把脉讲得通俗一些,同 时又缺乏诊脉模型造成的,这是学脉困难的初步出发点,意思是说古人描述的是诗歌式的,不够通 俗,讲的都是一些你不能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的东西,这样又怎么理解得了呢?第二个,缺乏具体 的摸脉体会,意会到了,没有模型去体会.这就是脉学之难点之所在了.所以我的初衷点就是把讲 脉尽量讲得通俗一点,然后指导初学者们找到一些体会的方法,相信对初学脉诊的人来说是有一 定的帮助的.不过这也要求你有一定的基础才行,起码你得初步认识过中医的脉诊中有多少种脉, 课本上描述的是怎么样的,这些基本的知识,才能理解我所说的.下面我就一个脉一个脉的进行讲 述. 首先,要理解脉是怎么构成的.脉,就是脉管,而脉诊是指摸动脉的脉管,那么摸它的什么呢?其 实就是去体会这根动脉的脉管位置,形态,大小,强硬,及跳动的强弱,节律的均匀度这些方面,总 结说来就是要根据脉的位,次,形,势.四方面去掌握,笼统说来一个是脉管,一个是脉的跳动,怎么 说呢,位次形势四个方面中,位与形是脉管的角度,而次与势是脉动.可以说中医的二十七种常见 脉中均是根据脉管与跳动两个角度去解释的,我将从这些角度去说明.位,指的是脉的位置,次,指 跳动的次数,形,指脉管的形状大小,势,指的是跳动的力度. 一) 浮脉,轻取即得,说的是用很少的力,轻轻的把手指放在表皮即可感到脉动,强调的是跳动在 表皮很明显,到了中取和沉取时跳动不比轻取明显,力道轻取大些,中取时变小,这样基本可以确 定为浮脉,相似脉有散脉,革脉,芤脉,这几个相似脉多出现在大出血,病情较重之时,不多见 散脉,也是轻取即得,散乱无根,中取跳动不明显,沉取就没有了,称为无根,它的特征是表浅, 跳动之时没有规律,时快时慢时力时无力,散乱是其特征,而浮脉则是脉的跳动明显有规律. 革脉,象按鼓皮一样,轻取有,中取无,沉取又有,它与浮脉的区别在于脉管的形态上,革脉脉管 较硬,跳动不是那么明显,就象是脉管没血时只摸到一条管的管壁一样,还有中取是没有脉动的, 而浮脉却有,这种脉出现在大出血亡精之时,病重的人才能见到,不多见,而只是有小病的人是肯 定不会有的,它的机理决定了它的特征. 芤脉,也同革脉一样,同样的在轻取时有脉,中取无,沉取又有,区别在于,脉管不是象鼓皮那么 硬,还有它的出现是在大出血之时,没有大出血是没有芤脉的,出现的时间很短,在大出血过程中 出现,一般不易体会得到,病人都快死了,抢救才是关键.革脉芤脉是不常见的. 二)沉脉,是在位置的改变的特征上体现的,轻取无脉,中取有点,沉取跳动最明显,在来回用力 减力按压脉管时能体会得出来,跳动次数力道均无明显区分,相似脉有,牢脉与伏脉. 牢脉,位置表现特征和沉脉没有区别,区别是它是一个复合脉,由沉,弦,实,大,长,统一 出现才能论为牢脉,脉理是气血被困,机体反搏,有力道并强盛,象弦一样绷紧的 特征,还有长的特征,即是寸与尺位的脉超过本位,而沉脉力道是不会这么强盛的,单 纯以位置改变为主,而当你发现沉而有力时,要仔细摸它的脉管是否强硬,长度有 无改变,大小有没有改变的特征,都具备沉,弦,实,大,长的特征时才能诊断为牢 脉.临床不常见. 伏脉,轻中取都没有,沉取也不是很明显,要按到骨头上才见到,但是依然有力,但 持续时间不长在一到三个钟头内,用很大的力才能看到脉是它的特征,应该不难 区分. 上次讲到了,脉诊的要素,位次形势四个方面,要更有清晰掌握的话是从脉管及脉动两个大方 向去体会,把脉时,先认真体会脉管的大小,位置,及软硬方面,再体会脉动的次数,力道及节 律方面.一前一后,这样有助于把握大方向,比较说来脉管的方面是很容易把握的,而脉动方 面则要不断去积累观察,但只要方向不错,对诊脉来说还是有益的,单从脉管的位置讲,浮与 沉及其相类脉就区别于其他的脉了,然后再从它们的脉动方面去区分,这样断脉就有方向,如 浮脉与散脉与革脉与芤脉之间虽同见于表浅的位置,但其中的力道,节律,软硬去比较,还是 能区分开来,结合它们出现的机理,散革芤三脉均出现在病情较重的状态下,平时是很难体会 得到的,一般的病人皆不用考虑,还有沉脉类的牢与伏也同样是,一般说来牢脉的病人是很少 的,当医生一辈子也难体会得到,那样的病人也是很少见的,伏脉还有一点,但同样亦很少,因 此关键要掌握的还是其他常见的脉象,如弦脉,数脉,滑脉,涩脉等,这些临床多见,也往往要 认真去区分才能区分开来. 三)迟脉,不分轻中沉取,均可见到,病脉多见于寒证,正常人也可以见到,如休息时或者经 常运动的人.要区分也很见简单,从次数来说,每分钟低于 60 次以下,结合有无恶寒怕冷等症 状及跳动的力道进行病脉的判断,但只要它具备有从容和缓,柔和有力的常脉特征,亦不能当 病脉论.要诊病得根据脉舌色证方面全面结合去分析. 缓脉,同迟脉是一样的,但它在速度上稍快于迟脉,但又没能达到常脉那样一息 4.5 至,只 是每分钟多于 60 次低于 80 次以下这个范围,它可以是正常脉象,但要结合病人的主诉及舌 色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如果它具备了常脉的从容和缓,柔和有力的特征,它可论为常脉,当它 确是病脉时,因它的机理表示由于湿邪侵犯气机受阻或脾胃虚弱气血不足所导致,它的脉的 特征应是偏于无力多一些,跳动的力道也会弱一些.缓脉也是一个判断疾病转归的标准,当病 中脉由弦急,滑数,细弱等脉变成缓脉时则病渐愈,反之则病情转变加重,反而不好.病中诊到 缓脉是好事,说明正气复来,做为一个医生,救治病人时应懂得脉象转变代表的意思,不然病 人问你好了没有,你也不知道怎么回答,也是衡量用药效果的标准,需要紧记. 四)数脉,不分轻中重取,均可见到,主要体现点在于它的脉动方面,不在力道亦不是节律,就 在跳动的次数上去区分,一分钟 90 次以上,而不是 80 次以上就为数脉,正常的人也有 8085 次左右的,说明脉象只能是相对性的而不是绝对的,要认真对待,特别是小朋友们,他们的脉 象在 100 次到 120 次仍然是正常的,个体差异,不能同一而论.但成年人和老年人高于 90 次 以上,那就是病脉多些了.从点次数上就可明了. 疾脉,同数脉一样表现在脉动次数上,但它比数脉跳得更快,一分钟达到 140 次以上可明 显区分. 动脉,它有数的一面,但它必须有力,无力之时不能成动,还有它的主要特征是脉小如豆, 意思是脉的长度方面很短,比短脉还要短一些局限于关部较多一些,跳动在寸尺部往关部靠 拢,在关部象一颗小豆子在那滑动滚动,按病人的同身寸去比,跳动范围在寸关尺三部仅一寸 左右,这种脉象是非常少见的. 促脉,急促是其同数脉的共同之处,不同的地方,在于它的跳动中有歇止的情况,但歇止 是没有特定规律的.很容易掌握. 诊脉的难处在于辨脉,中医界有“心中了了,指下难明.“的说法,大概来源于此,要知道分辨 出这二十八种脉象是有一定的难度,但也不是没有方法分辨出来,反之经过讲解和自己推敲 之后还是有技巧可寻的,不然古代的著名医家们怎么能把中医脉诊传承了几千年了呢?本人 也是经过父辈们和学院教授和自己推敲之后方才有悟的,在记忆的基础上,和一些基本的分 辨方法加上平时的诊脉训练,辨脉也会很简单,且有法可寻,比如说不知道正常脉象是什么样 子的可以通过摸正常人的脉象去体会,这样碰到不同的脉象出现时心中便有了判断的基础, 这种方法在里说得比较多,叫“以常达变“.还有不认识洪脉是怎么样子的,那你可以 去跑几圈后摸脉看看,那种汹涌澎湃的感觉,我想是很容易在这时体现出来的吧,这叫“以变 度脉“.不知弦脉是怎么样的吧,去找个老年人摸摸看,他的血管是不是比年轻人要硬一些,这 是个体差异的区别,老年人的脉象多数都带有弦的,古人说十脉九弦,虽有些过多,但老年人 因为血管老化变硬,弦脉是很正常的,这种方法就是“按法度揆“咯,还有一些是看病审脉的 方法的,比如说那病人大失血,他的脉象不会出现实脉吧,这叫“据病审脉“.这些方法都是前 人总结出来的,还有很多的方法就靠读者们去领会了,接着讲. 五)虚脉,无力脉的总称,凡是以无力为主的脉都是属于虚脉的范围,它的特征是体现在无 力上面,三部举按皆无力,按下去弹不起来,放轻压力也不见跳动的力度增加,在来回举按之 间体会,力度弱且不变的就可以断为虚脉了. 微脉,属于极虚的状态,多出现在病情危重之时,病人快虚脱了才会见到,它的特点是轻取 没有中取象有又没有,跳了几下又不见,跳动又细又软,重按时又不见有了,普通的病人是见 不到的,多不用去刻意观察. 细脉,它的特征是脉管在跳动的时候感觉比正常的细了,象两三岁的小孩的脉一样,个体 小他的脉管也小一些,在小孩或者一些瘦弱的成人可以是正常的,但也有前提,在细脉的基础 上不失柔和有力,可以数一些但无口干口苦等病理表现,若有病理表现则应断为有病.细脉不 代表不明显,即细到摸不清楚,那时可能已经成微脉了,细脉在手下的感觉还是明显的,只是 感觉它小了一些罢了,要体会得到,就去摸小朋友的脉看看,再摸你自己的脉,什么是细脉就 不难把握了. 短脉,医书上说的是脉体在长度上首尾俱短,不及本位.意思是在寸尺两部脉的跳动往关 部方向缩短了一些,精确来说是根据病人的同身寸,寸关尺三部脉跳动的范围在一寸九分左 右,寸部短了一些尺部又短了一些,形成了寸关尺三部跳动范围不到一寸九分,在一寸五一寸 六这样的范围.在临床上较少去专门体会,可以放在其他脉象的体会之后. 濡脉,本应在浮脉的范围里讲,但它既有浮脉的特征又有细脉虚脉的特征,属于复合脉的 一种,它的定义是浮细而软,在轻取时明显,中取时稍弱,重取又不明显了,以细软为主要特征,按 取的力度较柔弱,主虚和湿,偏向正气不足和被阻之时出现. 弱脉,同样是细软为主的特征,但部位与濡脉相反,濡脉是浮而细软,而弱脉是柔细而沉,一 个在轻取时,一个在沉取时发现. 代脉,正气衰微的时候多见,故它的脉象多是迟,但有规律的停跳一下,根据停跳很容易分 辨出来,需要与结脉鉴别,代脉迟停有规律,结脉迟停无规律.促脉也有停跳,但它出现在数的 基础之上. 六)实脉,有力脉的统称,它的定义与虚脉刚好相反,虚脉是三部举按皆无力,它是三部举按 皆有力,在轻取时感觉力道很足了,中取时力道仍不减还有增强的意思,到重取时力道仍然强 盛,放轻压力时象要把你的手指弹上来一样,这就是它的特征,用不同的力度去感觉便可以获 知. 洪脉,它的特征是,指下脉管较大,跳动象海涛巨浪一样汹涌澎湃,还有跳起来的时候很有 力道,但停下去的时候力道就减弱了许多,在热邪亢盛时出现,表示热邪将往里走,从卫分到 了气分的,口渴明显,病情向伤阴的方向发展.这种脉象在跑步之后可以体会得出来,不能把 握的时候可以去体验一下. 滑脉,它的定义是往来流利,应指圆滑,如盘走珠.它的意思是说脉在尺部流向寸部时,手指 的感觉是很流利的感觉,像有什么东西从指下滑过去一样,流速较快一些,故古人说滑有数意,没 有数是滑不起来的,但又不能据此认为是数脉,数是它跳动的特征,而它还有指下感觉有一股 东西从下面滑过去一样,感知时不应是在脉上下跳动之时去体会,而是在左右流动时体会,即 顺着脉管血液流动的方向去体会,专门感觉血液流动的过程,按古人的意思是手下有珠子一 样的东西流经手下而过.总的来说是有数之时才能见到滑动,如果在迟的时候见到多是痰阻 脉道了. 涩脉,跟滑脉相反,血液在脉管中流动的时候,流过指下好象很难一样,从尺部到寸部流动 花的时间甚至比迟脉还要久,而迟脉是有规律的,涩脉却没有规律,有快有慢的意思,力量大 小快慢都不均匀,有迟的意思,它的力道多为无力,就象一头老弱的牛拉破车一样,过那山道 有坑洼的地方,走一下停两三下,没有什么规律很不顺畅. 弦脉,它的主要特征是端直以长,挺然指下.在寸关两部直挺明显,跳动多是寸关尺三部一 起,象是整条脉管一起跳一样,象腕部的肌腱一样硬邦邦的,在脉不跳动的时候,指下还明显 感觉有一条管子在那里,体现在脉管的形方面多一些.它的主病之多,很多病都可以见到,包 括正常的老年人,他们的脉象多有弦的表现,古人用十脉九弦来表示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