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教师.docx_第1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教师.docx_第2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教师.docx_第3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教师.docx_第4页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教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教师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教师 一、树立 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立现代课程观、 教学观、教师发展观和评价观;改进原有的教学方法、教学 行为和教学手段,走进、理解新课程、新课标,提高教学 艺术。让自己能够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起带头、示范、 辐射作用,从而推动我市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 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掌握教育科研的理论和方法, 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手段,提升驾驭课程的能力,善于发 现自己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善于学习、善于反思、善于研 究,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推动 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三、研修任务: 1、自我学习开拓视野。利用网络视频学习 Photoshop、Flash、Dreamweaver、等多种教学软件,达到 熟练使用。 2、认识教师成长的规律和特点,认同“网络学习 + 自主研修+ 校本实践”的教师成长模式,善于借助远程培 训获得良好的专业成长。 3.注重资源整合,加强教学、科研、培训的有机统一;注 重校际合作与交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远程教育手 段。 4、课后做到及时反思,认真完成作业。总结学习经 验,作好论文撰写。 四、研修措施: 1、研读网络培训资料。采取通读与精读相结合的方 式,结合自身的成长需求,认真研读教材,记好学习笔记, 写好读书心得。 2、积极互动,参与网上讨论。围绕学习内容和进程, 积极参与讨论,思考预设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分享 同伴的认知,感悟专家的点评。 3、提升个人的教学能力。 4、积极尝试运用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 的学习兴趣。及时对这节课进行反思,写好教学札记,在 反思中提升科研能力。 5、 链接岗位实践。要把学到的理论和知识,有效链 接到岗位实践中,用理论指导实践,案例引领实践,行动 丰富实践,反思完善实践。 6、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累积原始记载,丰富过程 素材,浓缩反思体验,表达研修成果,促进培训资源的集 成和拓展、培训绩效的提升和彰显。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教师 一、指导思 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 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 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 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 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 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 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 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 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 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 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 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 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 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 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 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 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 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 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 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 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每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 者教学设计,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 动。 三、具体措施 1、每天利用 12 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 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 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 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 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 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 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学以致 用! 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持续提升计划教师 为进一步提 升我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水平,促 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结合我省实际,省 教育厅日前印发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 升工程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全省教师 XX 年年底前参加不少于 100 学时培训 方案明确了提升工程的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基 本原则是教师为本,协同创新;分级负责,分类指导;骨干 引领,全员跟进;坚持标准,注重效益。 总体目标是根据教师队伍建设和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 分层分类、逐步推进“提升工程”的实施,确保我省各级 各类中小学教师在 XX 年年底前参加不少于 100 学时的“提 升工程”专题培训,其中省教育厅依托“国培计划”和其 他专项计划开展 50 学时的全员培训,并计入教师继续教育 五年一周期 360 学时之中;各地依托“市培” “县培” “校本” 等开展 50 学时的先导性培训或持续性全员培训,并根据各 地规划和实际,计入继续教育学时或校本研修任务之中。 每年计划培训 XX 名培训者骨干教师 方案指出,我省将统筹培训项目。将成立河南省 教师教育课程资源专家委员会,指导推动全省教师教育课 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开展教师教育课程资源评审推荐活 动。统筹协调各方力量,探索建立教师培训学分银行制度, 逐步实现“英特尔未来教育” “微软携手助学” “乐高技术 教育创新人才培养计划” “中国移动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 力”等项目与“提升工程”的融合和衔接。教育技术能力 培训纳入“提升工程”统筹实施。 加强队伍建设。实施河南省“提升工程”管理者专项 培训计划,每年计划培训 XX 名培训者骨干教师,发挥其在 全员培训中示范、引领和辅导的作用,并从中遴选优秀者 担任“提升工程”授课教师;适时成立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 息技术应用能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为我省“提升工程”的 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信息技术提升培训列入“国培计划” 方案指出,提升工程将实施全员培训。根据全国 统一部署,将初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的信息技术提升培 训列入“国培计划” 。根据我省各市、县教育信息化建设情 况,XX 年,先期在教育信息化发展程度较高、县级教师培 训机构已经达到示范性标准的 26 个市、县启动实施,培训 教师人数约 20 万人;教育信息化发展尚待大幅度提升、县 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已经或即将达到省级标准化要求的市、 县,XX 年至 XX 年实施,以学校为基本单位,每年培训教师 20 至 30 万人;将普通高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 列入省级培训引导发展计划,XX 至 XX 年,采取多种形式, 逐年分批完成全省高中教师的提升培训。各市、县教育行 政部门根据省级统一安排,负责开展区域内教师不少于 50 学时的先导性培训或持续性全员培训。以此,推动中小学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的常态化。 建设 30 个省级示范区、300 个省级示范校 方案明确将以项目引导推动。XX 年至 XX 年,计 划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区建设 引导发展计划,全省规划建设 30 个省级信息技术应用示范 区,引导各市、县建设 40 个以上市级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 验区;计划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建 设引导发展计划,全省规划建设 300 个省级信息技术应用 示范校,引导各市、县建设 600 个以上市级信息技术应用 示范校;计划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建 设引导发展计划,依托县级教师培训机构,规划建设 30 个 省级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引导市、县建设 100 个以上市级 教师网络研修社区;计划实施河南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 技术应用网络名师课堂工程,全省规划建设 100 个左右中 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网络名师课堂。 “60 元” “5%”,多重保障促提升 方案同时指出,省教育厅将成立省级“提升工程” 领导小组,负责对该工程实施工作进行宏观指导;遴选专家 成立“提升工程”专家指导委员会,通过“专家委员会” 开展项目评审、检查监督、质量考评等;依托“国培计划” 远程培训项目执行办公室合并设立“提升工程”执行办公 室,负责项目实施的调研、绩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