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笔记整理_第1页
中国史笔记整理_第2页
中国史笔记整理_第3页
中国史笔记整理_第4页
中国史笔记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有史料记载的原始音乐 二、考古证实发现的原始乐器 骨笛:中国古代吹管乐器,用猛禽的肢骨制作而得名,最早的骨笛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 湖新石器时代遗址,距今 8000 至 9000 年,这是我国目前出现最早的乐器。 陶埙/埙:中国古代吹奏乐器因以陶土制作而得名,目前发现最早的陶埙出土于浙江余姚县 河姆渡新石器时代遗址。陶埙形制:揽形、圆形、椭圆形、鱼形、平底卵形,发音孔有 1、2、3、5 等多种,在中国古代陶埙主要用于历代宫廷雅乐,民间也有流传,距今约 7000 年。 磬:中国古代石制打击乐器磬来源于片状石制劳动工具,形制有多种变化,一般磬边为弧 形,单个磬称为特磬,多个磬组合成为编磬。除了石制外后又有玉制、铜制,最早用于先 民的乐舞活动,后用于历代上层统治者祭祀、宴飨宾客等礼仪。活动的雅乐当中,同时也 是象征着统治者身份地位的“礼器” 。 三、传说当中的音乐家 夔:是古史传说当中虞舜当时的乐官,舜帝命令他掌管乐舞,协管乐教。 伶伦:相传为黄帝时期的乐官, 吕氏春秋认为他是乐律的发明者,并根据律吕制乐,用 音乐模仿凤凰的鸣叫。 夏商时期的音乐文化 商代的音乐文化由巫乐和淫乐组成,巫乐属于民间音乐,淫乐属于宫廷音乐。 淫乐:特指商纣王时代的宫廷音乐。特征以“钜” (庞大、奢华)为美。 巫乐:中国古代伴随巫术活动的乐舞,又叫“巫风”或“巫音” 。商人以巫乐祭祀、求雨、 驱除瘟疫,表演时酣歌狂舞、毫无节制,功能娱神又娱人。掌管巫乐的人男性为觋,女性 为巫,最早的职业音乐家。 周代音乐文化 一、雅乐和俗乐并存 (一) “礼乐制度”:建立于西周初期,其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所谓“礼” 是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相结合的礼仪, “乐”就是音乐,指乐器、乐舞、乐队三个方面,乐 为礼服务,只有贵族享用。 1.雅乐:周代在礼乐制度上建立的一套明确的宫廷雅乐体系,是指郊庙祭祀、朝会 典礼时演奏的音乐,与世俗娱乐性音乐无关,它是与礼仪相表里的为统治阶 级服务的音乐。 内容:六代乐舞和小舞。 六代乐舞:西周雅乐最主要的内容,也称“六乐”或“六舞” 。包括黄 帝时期的云门大卷 ,简称云门 ,尧时期的咸池 、舜时期的 箫韶 ,禹时期的大夏 、商汤的大濩 ,以及周初的大武。 是 歌颂各个时期的最高统治者的文德和武功的。 应用场合:1.供大司乐学员学习之用;2. 供典礼、仪式、祭祀等活动之用 (二)等级制度:西周在礼乐表现中最突出的为 宫县:县即悬,乐器的摆放。是西周等级制度中关于乐器摆放方位的具体规定。 王宫县:即唯有周王可以享用东南西北四面摆放的规模。 八佾:是西周礼乐等级制度中关于乐舞人数的具体规定。统治阶级享用,庶民没 有资格。 周代燕乐 燕乐:又称宴飨之乐,宫廷用于宴飨宾客的音乐。 1. 周代燕乐用于宴飨宾客,也叫做“房中乐” ,后世的燕乐概念表示宴饮、游乐及一般的 欣赏活动,概括了宫廷当中一切俗乐的用途,是一种泛指。 2. 隋唐燕乐和宋代燕乐为广义的燕乐,是宫廷中用俗乐的总称。 3. 指唐代九部乐、十部乐当中的第一部,是狭义的燕乐,是具体一个乐部的名称。 周代音乐教育: 大司乐:西周的音乐教育机构,但西周掌管音乐的最高官职也称为“大司乐” ; 培养对象:“世子”和“国子”以及由民间选拔出来的优秀青年。 学习内容:乐德、乐语、乐舞。习“六艺” , 六艺即六经,谓易 、 书 、 诗 、 礼 、 乐 、 春秋 。六艺现代解释,包括“礼、乐、 射、 御、书、数”等六种技艺。 目的:学会统治之术。 周代的乐器: 八音:中国古代周代初期出现的乐器分类方法的名称,以乐器材料制作而分类。金(钟) 、 石(磬) 、土(埙) 、革(陶) 、丝(琴) 、木(柷) 、匏(笙) 、竹(箫) 。 琴:中国古代传统乐器,现代称为“古琴”或“七弦琴” 曾侯乙墓编钟:1978 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出土的编钟,以墓主人曾侯乙名字命名,该 墓年代在战国初期全套 64 枚编钟分三层,总音域达到五个八度,十二律齐备,标志着春秋 战国时期音乐文化达到高度水平,可以旋宫转调,说明乐律已用其中。 周代乐律 十二律:是周代逐渐形成的完整的十二个半音结构。其律名有:黄钟、大吕、太簇、夹钟、 姑冼、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单数六个律名为“六律” ,双数六个 律名为“六吕” ,十二个半音也可称为“律吕” 。 旋宫:西周以来的转调理论。 三分损益法:是春秋战国出现的,以弦长为计算基础来计算乐律的理论,是最早乐律的计 算方法。 管子。地员篇有详细记载。但三分损益法中“黄钟不能还原” 、十二律运用中 不能转调的问题,成为后代律学家不断探索的问题。由于三分损益法以三为除数,因而古 代简称为“三分法” ,其所生律称为“三分律” ,由于这种生律法所生的各律,按照口律排 列时,自出发律至所生律连同首尾计数为“八律”因此称为“隔八相生律” 。隔八相生,实 际得出五个音程,因此称为“五度相生” ,因为这种律记载于管子。地员篇 ,所以又叫 “管子法” ,与古希腊毕达歌拉斯求律方法想通,所以又叫“毕达哥拉斯法” 。 补充:四夷之乐:西周时期的外族外来之乐,非汉族。西周宫廷音乐的一种。用于 祭祀享乐,其政教远被。 颂乐:是周代宫廷音乐的一种,也是大型的乐歌,所用场合天子祭祀、大射、两君 之见的重要礼仪当中。 散乐:西周泛指一切未被统治阶级接受的民间音乐。 周代的民歌收集活动与诗经 采风制度:西周制定的一种收集民间歌曲的制度。目的:1.观民风 2.为宫廷提供 大量民间音乐。直接成果是诗经 。 诗经: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是春秋末年产生的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现存 305 篇,简称“诗三百” ,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末期共 500 多年间的各类音乐作品。其音乐性 质:可诵、可奏、可歌、可舞。 风:共 160 篇,包括 15 国民歌, 诗经的精华部分,具有较高思想性和艺术性。 雅:大多是贵族文人的作品。共 105 首,分大雅和小雅,多是朝会宴飨、个人抒情之作。 其中多为反映尖锐的社会矛盾和同情人民的作品。 颂:共 40 篇,作品词语晦涩难懂,多为祭祀宗庙祖先的乐舞。 楚辞:是中国古代战国时期楚国屈原为主的辞赋,是在战国时期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歌 曲体裁。 “楚辞”又被称作一种文体,运用楚地的文学样式、方言声韵、历史风俗、音乐来 进行创作,具有鲜明地方特色的艺术作品,故名“楚辞” 。大部分可以歌唱,现存只有歌词, 在音乐上使用了乱、少歌、倡等先秦时期属于新手法的曲式组成部分。屈原的代表作九 歌 、 离骚 、 天魂 、 招问等。 乱:中国古代曲式术语。在琴曲中称为“乱声”或“契声” ,广泛用于春秋战国以来的歌曲 乐舞,以及汉魏相和大曲之中,乱一般出现在较长篇章的末尾,或者篇幅不长,但段落颇 多的歌曲末尾,音乐部分采用多种乐器合奏,是作品的高潮部分。 成相篇战国时荀子参照民间歌曲的结构而编成的一首歌词,举重劝力之歌。 “相”1.舀 米的工具,2 舀米时所唱的歌曲。说唱音乐的远祖。 周代著名的音乐家 歌唱家: 韩娥:中国古代先秦时期韩国女歌手。歌唱技艺超群,曾在齐国雍门卖唱,歌声曼妙,余 音绕梁,三日不绝,使得一里,老幼,三日不食。 秦青:中国古代先秦时代秦国歌手。以教授歌唱为主,歌唱技艺精湛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演奏家: 伯牙:中国古代先秦时代出国琴家。 “高山流水觅知音”的典故,讲的就是伯牙善弹琴,樵 夫钟子期善听的故事。 师旷:中国古代春秋战国后期晋国宫廷乐师。名旷,字子野,目盲。精于审音调律,汉代 以前的文献,常以他代表音乐感觉敏锐的人,他听律声,而知楚国必败,他还是古代正统 音乐思想的代表,指出郑卫之音为亡国之音,靡靡之音。 师襄:中国古代春秋时期宫廷的乐官。又叫“师襄子” ,相传孔子曾随他学琴。 周代音乐理论 春秋战国时期儒、墨、道三家的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各自的音乐思想?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赋予礼乐新的内核仁,重视礼、乐的政治作用强调音乐从道 德上感化人的能力,他认为礼给人以约束,用以分贵贱等级,乐可调和上下关系,两者配 合,就能发挥礼乐的作用。从乐教实践的角度,将艺术活动同培养合乎其社会理想的人结 合起来,他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孔子承认音乐思想性和艺术性,他评价音乐 的标准是“善”和“美” ,首次提出了“尽善尽美”的审美评价标准。他认为音乐可以反映 人们的痛苦和欢乐,但在感情上必须受到节制,不应该超出中庸的伦理道德规范。他赞扬 关雎这样的雅乐,认为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反对郑卫之音,提出“放郑声”的 主张。他十分重视音乐教育,提出学习“六艺” ,把音乐看成人的修养最后完成的阶段。 孟子:提倡“王与民同乐” ,强调人民的重要性。认为“仁言不如仁声之入人深也” ,高度 评价音乐的作用。荀子:他的音乐思想集中在乐论篇 ,认为音乐能够配合统治者的文治 武功,音乐可以感化人心。荀子对墨子的“非乐”观点进行针锋相对的批评,维护儒家 “倡乐”的主张,并予以进一步发展。 墨家:墨子,卓越的哲学家,主张“非乐” ,认为音乐可以使统治者丧失江山,他的观点是 从小生产者和劳动者的利益出发,反对统治者奢侈生活,认为使用音乐会加重人民的苦难, 浪费物理和人力,可以使国家衰亡,但过于偏激,忽视了音乐对社会和人类具有不同功能 的观点。 道家:老子:唯物主义者,主要思想载于道德经中,提出“道法自然” 、 “无为”等观 点,主张“大音希声” ,认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 。庄子:著 有庄子一书。主张“清静无为” ,没有绝对的否定音乐,而是把音乐分为“天籁” 、 “地 籁” 、 “人籁”三类,崇尚“天籁之音” ,反对人的主观作用。 秦汉魏晋南北朝的音乐文化 西汉 一、汉代俗乐发展, “相和歌” 、 “鼓吹乐” 、 “百戏”汉代俗乐主要内容。 相和歌:汉代北方民间歌曲的通称。这类歌曲分为以下几种形式:原始的民歌,只是清唱, 而无伴奏,即所谓“徒歌” 。 “徒歌”进一步发展为清唱加帮腔的形式,称作“但歌” 。 “但 歌”的再进一步发展,才是相和歌。相和歌所用乐器:笙、笛、节、琴、瑟、筝、琵琶等 七八种,所用调式平调、清调与瑟调,瑟调以角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宫为主。相 和歌高级形式是相和大曲:是中国古代汉魏时期,在相和歌基础上发展而成的大型歌舞曲。 曲体结构由三部分组成:艳歌、解趋、乱。艳,引序部分,以抒情的歌舞为主。 多节歌曲,是作品的主体部分,由多段的歌曲组成,每节歌曲用“解”作过渡, “趋”或 “乱” ,是作品的结尾部分。 鼓吹乐:是一种以管乐器和打击乐器为主,并兼有歌唱的艺术形式。他是北方游牧民 族音乐传入中原后和汉族传统音乐相融合形成的。鼓吹以其雄壮、粗犷气势被用于不同场 合,分为鼓吹和横吹。横吹是以鼓角为主奏乐器,在仪仗行进时马上奏乐;鼓吹是以排箫 和笳为主奏乐器,常在殿廷、官署、宴饮中使用。东汉时期被用于军中,被称为“短箫铙 歌”:又称“铙歌” ,以排箫、铙为主奏,有歌词可以歌唱。 汉代鼓吹乐按照用途分为:其形式有黄门鼓吹、横吹、短箫铙歌。 黄门鼓吹:汉代宫廷鼓吹的一种形式,是天子宴请群臣时,在殿庭中所奏之乐。 骑吹:用于仪仗,随行车驾之乐。 短箫铙歌:又称“铙歌” ,以排箫、铙为主奏,有歌词可以歌唱。当时用于军乐, 汉代初期北方民族传入北狄乐。 横吹:是张骞出使西域,带来的外来乐种,为军中马上之乐,随军马上演奏。 百戏:是汉代多种民间艺术的汇合。包括角觝、杂戏、魔术、歌舞等形式,表演规模宏大, 妙趣横生,常有歌手、鼓、钟、磬、箫、瑟、筑等之为伴奏。 清商乐: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汉魏相和诸曲与南方的民间音乐相结合而成的俗乐总称。清商 乐包括中原旧曲,即相和诸曲,南方是吴歌和西曲。乐器在相和歌基础上有所增加,有羯 鼓、箜篌、琵琶、琴、瑟、筝、筑、笙、箫、埙、钟、磬等。 吴歌是东晋、南朝时流传于建康一代的民歌。如子夜歌 、 上声歌等 西曲:南朝时流传于江陵一代的民歌,其表演形式有舞曲倚歌。如莫愁乐等。 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歌舞 什么是歌舞戏?代表剧目有哪些? 歌舞戏是南北朝后期兴起的一种有故事情节、角色化妆、歌舞兼具,并有伴唱和管弦伴奏 的戏曲雏形。它的形成与汉代的百戏有直接的渊源。 巴渝舞:是中国古代汉魏时期的民间歌舞,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夷人的一种集体舞。 大面:又称代面 ,又叫兰陵王八阵曲是中国古代汉魏时期的民间歌舞,内容表 现北齐兰陵王英勇善战的故事,兰陵王戴面具以遮自己俊美面容,威慑敌人,所带面具乃 是后世戏曲脸谱的雏形。 钵头:拨头是中国古代汉魏时期的民间歌舞,到唐代继续流行,西北少数民族的 作品,西域一胡人,因其父被猛兽所吞,故上山寻兽为父报仇的故事。 踏摇娘又叫苏中郎 ,是中国古代汉魏时期的民间歌舞,北齐时丈夫醉酒后假意殴妻 的故事,具有讽刺意义。 三、古琴音乐 广陵散中国古代琴曲,又名广陵止息 ,是汉魏时期楚调但曲之一,即用于合奏有用 于独奏,其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编辑的神奇秘谱中,魏末琴家嵇康以弹此曲著称。表 现出愤怒,怨恨悲壮甚至杀伐之声,全曲慷慨激昂。 胡笳十八拍:中国古代琴歌琴曲,相传作者是东汉时期蔡文姬,作者是根据自己的同 名诗谱写而写,现有曲谱及演奏形式有两种,1.明代琴适当中,与歌词配合的琴歌 2 清代 初期, 澄鉴堂琴谱所载的独奏曲,18 拍就是 18 段,运用宫徵羽调式,表现了蔡文姬远 嫁匈奴后又惜别幼子的痛苦心情,音乐哀婉凄切,深刻感人。 胡笳:中国古代吹奏乐器,汉代流行于塞北和西域一代,是汉魏鼓吹乐中最主要乐器,其 形似筚篥而无空。 但曲:汉魏相和大曲中,没有歌唱的纯器乐曲。 酒狂中国古代琴曲,相传作者是魏末时期的阮籍,其曲谱最早见于明代朱权神奇秘 谱 ,乐曲采用三拍子体系,在汉族中极少见,素材简练,频繁使用大跳音程,表现阮籍酒 后佯狂,不愿与司马氏合作的心情。 梅花三弄中国古代琴曲,原为晋桓伊所作一首笛曲,后唐人颜师古将其移植为琴曲。 突出梅花不畏严寒的高尚品质。三弄指主题重复三次,全曲共十段,两大部分。其曲谱最 早见于明代朱权神奇秘谱 。 碣石调。幽兰又名倚兰中国古代琴曲。由南朝梁丘明传授,是我国最早的手抄文 谱,全曲 4 段,分两组,运用加花变奏等手段,做多次反复,乐曲表现幽兰与世无争的品 质。 四、音乐机构;秦汉时期,音乐宫廷机构分太乐署和乐府二署,分别掌管雅乐和俗乐 (一) 太乐署:西汉时期按秦制掌管雅乐的机构。 (二) 乐府 : 产生 : 始建于秦,是秦汉时期建立的音乐机构,在汉武帝时期最为昌盛 职能:汉代掌管俗乐的乐府机构。大规模和范围的大量采集民歌,乐工除对 民歌进行改编、加工、创作和填词外,还研究理论、演唱、演奏。乐 府中还拥有优秀的音乐家,如汉代的协律都尉李延年、司马相如、桓 谭等人。 意义:乐府的产生起到了保存民间音乐的作用,促成了汉代民间音乐的繁荣, 对其后音乐文化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李延年:西汉宫廷音乐家,汉武帝时任乐府协律都尉,善于歌唱和创作,受汉武 帝赏识,他根据西域音乐创作出“新声二十八解” ,这是汲取西域音乐 的精华进行创作的最早记录。为郊祀歌十九章配曲。并在民族音乐 文化交流方面做出贡献。 新声二十八解: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带回中原的摩柯兜勒一曲,后由李 延年参照此曲特点另写成 28 首新的器乐曲,并将其充作军乐。 乐府机构中所唱的歌曲,以及按照这种歌曲的样式创作的诗歌 并且入乐,也叫乐府。乐府中民歌有 30、40 首之多, 大多收录在宋代人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中,其根据音乐 的不同分类,主要有 4 种 郊庙歌辞主要是贵族文人、为祭祀所用的乐歌。 鼓吹曲辞又叫短箫铙歌:又称“铙歌” ,以排箫、铙为主奏,有歌词 可以歌唱。当时用于军乐,汉代初期北方民族传入北狄乐。 相和歌辞音乐多为各地俗乐,歌词多为“衔” “陌” “谣” “讴” 。 杂曲歌辞 五、秦汉魏晋时期的乐器:七弦琴、排箫、羌笛、笳、角、箜篌等,有了新的形式, 卧箜篌:中国式箜篌。竖箜篌:胡乐也。凤首箜篌:公元前 346 年随天竺乐传入 我国,是外来弹拨乐器。 琵琶: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的传统弹拨乐器,在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使用琵和琶 两种演奏手法的弹拨乐器的总称,其中 1 弦鼗(秦琵琶或汉琵琶)为中原传统乐器 2 阮咸:乐器名字根据魏晋时期琴家阮咸擅长的直柄琵琶,而得名。3 曲项(波斯)4 五 弦琵琶(随天竺乐传入)为西域传入的胡乐器。 胡笳:胡人的吹管乐器。跟随龟兹乐传入中原。 六、秦汉魏晋时期的乐律 京房六十律:汉代律学家京房提出,按照三分损益法,六十律从来没有被音乐所采用。 提出了竹声不可以镀调的理论,对管口校正问题有一定启发意义,制作了京房准,也 就是现代的校音器。改革羌笛,使 4 孔变为 5 孔。 管口校正:是中国古代使正律器律管得到准确的一种方法,所谓管口校正就算在 管内气柱长度之外,补充以各种溢出管口外的气柱长度以校正误差,晋代荀勗将这种 方法应用到笛律制作当中。 荀勗的笛律:荀勗近代乐律学家,于公元 274 年制成笛律 12 支,荀勗的笛律暗含管口 校正原理。荀勗笛律是中国古代管律的一种,是在不设钟磬情况下用特制的笛子为弦 乐器和歌唱者确定音高,这种笛形同现用的箫,全套 12 支,应 12 律,分别以 12 律命 名,每只笛又可吹奏三宫二十一变(3 种调式 21 音) 。荀勗笛律经太乐郎刘秀以及笛 工共同制作,其计算精密,并得出了管口校正的数据。 何承天的新律:中国古代南朝宋时期无神论思想家、天文学家、律学家,其博通经史, 精于律算,兼善弹筝,通晓音律,反对京房 60 律,提出了十分接近 12 平均律的律制 新律。 360 律:中国古代南朝宋钱乐之、沈重引申京房 60 律而提出的一种律制,无实践价值。 七、记谱法 声曲折汉代歌诗演唱时对曲调的一种记录方法。是用曲曲折折的符号记录演唱曲调的 记谱方式。 汉书。艺文志载有“河南周歌诗”7 篇之后,有“河南周歌声曲折”7 篇, “周谣歌诗”75 篇之后,有“周谣歌诗声曲折”75 篇。 八、音乐思想: 乐记:作为先秦儒学的美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丰富的美学思想,对两多千年来古典 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并在世界音乐思想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书。艺文志 河间献王以其地方力量搜集古书古乐,与毛生等“共采周官及诸子言乐事者“,辑成 乐记。另一种说法此书为战国时期孔子的再传弟子公孙尼子所作;乐记体大精深, 以儒 家 思想为主,包容其它各派思想,谈到音乐的本源、音乐的特点、音乐与政治的关系、 音乐与社会价值、音乐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等问题。乐礼的基本内容,关于乐的起源与 本质 。 乐 记 中 的 “乐 “兼 指 诗 、 歌 、 舞 三 者 , 但 主 要 以 论 述 音 乐 为 主 。 乐 记 认 为 , 音 乐 是 通 过 声 音 来 表 现 情 的 , 情 来 自 人 对 现 实 生 活 的 反 映 , 这 打 破 了 以 往 认 为 乐 是 上 天 赐 予 或 神 圣 创 造 的 说 法 , 乐 记 认 为 , 外 界 事 物 的 变 化 使 人 的 感 情 产 生 各 种 变 化 , 音 乐 则 是 这 种 感 情 变 化 的 表 露 。 这 种 感 于 外 物 而 发 的 声 音 , 并 不 就 是 “乐 “。 乐 的 最 大 特 点 是 “和 “。 关 于 乐 对 人 心 理 的 影 响 1 乐 能 影 响 人 的 情 感 。 乐 记 认 为 , 音 乐 可 以 表 达 情 感 。 2 乐 对 人 的 性 格 、 意 志 的 影 响 。 由 于 音 乐 是 感 情 的 体 现 , 而 感 情 是 有 个 性 特 征 的 , 所 以 音 乐 对 人 的 性 格 能 发 生 巨 大 影 响 。 乐 记 这 种 认 为 音 乐 能 培 养 和 影 响 人 的 性 格 的 观 点 是 有 价 值 的 。 乐 记 还 认 为 , 音 乐 表 演 应 适 合 自 己 的 个 性 特 点 。 “这 种 观 点 , 把 音 乐 对 人 的 情 感 、 性 格 、 意 志 等 心 理 的 影 响 , 论 述 得 更 加 深 入 和 全 面 。 关 子 乐 的 政 治 教 育 与 教 化 功 能 1 乐 教 能 促 使 政 治 清 明 , 社 会 秩 序 稳 定 。 用 乐 记 从 礼 乐 配 合 、 礼 乐 并 重 的 角 度 , 论 述 了 乐 对 辅 助 政 治 、 维 护 社 会 稳 定 所 起 的 特 殊 作 用 。 乐 记 认 为 , 礼 与 乐 二 者 是 相 辅 相 成 、 互 相 补 充 的 。 乐 记 认 为 , 乐 对 人 的 感 情 、 性 格 , 意 志 等 有 巨 大 的 影 响 , 这 种 影 响 必 将 扩 展 到 人 的 心 理 的 各 个 方 面 , 从 而 对 人 的 道 德 品 质 发 生 作 用 。 2 乐 教 的 内 容 与 方 法 。 乐 记 强 调 对 音 乐 内 容 的 控 制 和 挑 选 , 才 能 进 行 有 成 效 的 乐 教 。 它 认 为 , 不 是 所 有 的 音 乐 都 能 对 人 民 起 到 好 的 教 育 作 用 的 。 应 当 选 用 先 王 所 制 的 “礼 乐 “、 “德 音 “来 教 化 人 民 。 乐 教 任 务 三 个 方 面 第 一 , 道 德 教 育 。 第 二 , 音 乐 知 识 教 育 。 第 三 , 情 感 教 育 。 乐 记 认 为 , 乐 教 一 定 要 与 礼 教 相 结 合 , 因 为 礼 乐 是 相 辅 相 成 的 , 互 为 补 充 的 , 所 以 应 用 平 和 的 、 发 自 内 心 的 、 近 乎 仁 的 乐 来 关 怀 引 导 人 民 百 姓 , 同 时 又 以 区 别 差 异 的 、 发 乎 于 外 的 、 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