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评——一个文明的回忆_第1页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评——一个文明的回忆_第2页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评——一个文明的回忆_第3页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评——一个文明的回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个文明的回忆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书评 因为秘密花园手绘本的原因,笔者近期关注了后浪出版公司,作为出 版界的新秀,后浪的确出版了一批优秀作品,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我个人很 喜欢传统文化,便在网上购买了这本书,又在推荐列表中发现了中国古代物 质文化一书,便一并入手,到现在已经翻阅数次,感慨良多。 每每翻阅此书,我都不禁想起高中的往事,因为个人对传统文化颇感兴趣, 所以有的时候便会“恃才放旷” 。高中班主任是语文老师,是我们学校难得的好 老师,我也很是敬重她。记得高二学习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其 中有这样一句: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问英雄泪。 大多数老师都会中规中矩的告诉学生,这句中的“倩”字读音应为 qng, 而非原本的 qin,而我的老师并没有而是直接让我们读 qin,当时年少轻狂, 因为此事还和老师吵得急赤白脸的,后来老师语重心长的告诉我,她是为了让 我们默写的时候方便,怕因为字音的问题影响学习效果。对此我也不便多说什 么,只得作罢。但从本心来讲,我仍是不同意老师的。中华文化传承数千年之 久,传至今日,已经脱离了社会生活,我们的社会和从前的社会联系越来越少。 除却汉字,难以想出还有什么可以沟通此两者。 在论坛上看到这样一句话, “一个文明死去不过百年光景,在后人印象中已 经如此模糊了。 ”我相信看到这句话的华夏儿女大多会有惭愧之感,我们都自称 是炎黄子孙,华夏儿女,却大多不了解我们自己的文化。有多少人曾经面对星 宿分野怪异的名字惊异不已,又有多少人附庸风雅的握着繁体竖版书卷,却并 不认得几个字,只能做做样子。 因为我们的邻邦韩国的原因,近年来我们开始被动的重视起我们的非物质 文化遗产,却渐渐忽视了物质文化遗产。殊不知任何种文化如何发祥、兴盛、 衰败,多取决如所处的社会环境,而可直观得见的社会构成元素多属于物质文 化范围。我们对物质文化的了解少的可怜。也正因此,才会出现诸多闹剧。比 如前段时间热播的武媚娘传奇中惊现“开元通宝”,封神榜中奇迹般的 出现了西瓜。之所以出现这些闹剧,是因为当代的大多数人对传统文化不够了 解,对学习文化不够用心。但是面对如今的快节奏生活,我们又难以静下心来 去学习,甚或是没有时间。我们急需一本可以让我们迅速了解传统文化、学习 古代物质文化的书籍。而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则正是时代所需。 中国古代物质文化一书是孙机先生的最新作品,可以称得上是呕心沥 血制作。孙机先生曾师从沈从文、宿白先生,在古代物质文化深有研究。这本 书于 2014 年 7 月出版,负责编辑称孙机先生交书稿时,除却正文书稿外,还有 厚厚一沓手绘稿,凡是书中所提之物,几乎都有对应的手绘画像。可见其治学 严谨之至。 一、包罗万象,内容丰富 作为历史领域的重点和难点的物质文化史,历来以研究文物古迹为主。由 于时代久远,其研究难度远远超过其他精神文化史的研究。它对研究者的史学 功底、科学素养和缜密的洞察力都有极高的要求。而孙机先生的这部中国古 代物质文化这可谓是中国物质文化史著作的翘楚。 全书分为农业与膳食,酒、茶、糖、烟,纺织与服装,建筑与家具,交通 工具,冶金,玉器、漆器、瓷器,文具、印刷、乐器,武备,科学技术等十大 部分。涵盖了社会中各阶层人民的衣食住行和娱乐生活,同时也关照到时代背 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军械武备的进步。可谓是照见古人生活的一部百科全书。 作者虽然只简单的将全书分为十个层面,但所谈及的内容却远远超过这十 个层面。诸如宗教,艺术、礼仪、风俗等在物质方面的表现,虽然没有单独划 分出一个大部分进行精密的阐述,却仍可在书中所言的十个部分中学习到。 作者在让书包罗万象的基础上,也在内容详略方面进行了精妙的处理。在 十个部分中,建筑与家具这一部分是作者着墨最多的。作者在这一部分不仅仅 介绍了那些流芳千古,令人叹为观止的著名建筑,也涉及了人民百姓所居住的 民房民楼。体现了其著史的客观精神和民族自豪感。在家具方面,作者重点讲 述了,古代人民的坐具和卧具,对其流行时间、用途、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 详细的阐述。 而着墨最少的则是农业膳食这方面,笔者认为,作者之所以如此处理,是 因为农业和膳食这方面的沿革是极为清晰、从不间断的,民以食为天,任何朝 何代的人都离不看饮食,而现代人所食用的大多数食品或使用的食品原料也多 是从古代延续至今的。所以大多数人民对食物的了解应该多于对其他方面的了 解。所以没有必要去对我们知道的东西大谈特谈。而作者在这一章中也成功的 做到了这一点。 二、旁征博引,突出重点 3 研究史学讲究的是有史可查,有物可证,在有可供研究的事物出土之后, 考验的则是研究者的史学研究经验。 ,而如何筛选史料,发现并验证史料的真伪 则是重中之重。作者在这方面做的极为出色,他根据其多年的史学研究经验, 和深厚的史学功底,在浩如烟海,卷帙浩繁的古代经典中甄选出详实的内容用 以证明其说法的真实性,在史料选择的方面,作者不仅在正史中进行细致的研 究,并甄选出可以使用的语段。同时也将选择范围扩展到诸子百家、历朝历代 的小说笔记和志异、雕刻在出土文物上的金石文字、诗词歌赋、地方志和杂史 等涉及研究对象或可能涉及研究对象的史料。作者力求找到更多证据而不辞辛 苦,如在书中第二部分介绍酒器“爵”的时候,作者同时引用了说文解字 (东汉许慎) 、 礼记 (西汉戴圣 戴德) 、 论语 (春秋孔子及其弟子) 、 尚书 (编订:孔丘) 、 左传 (春秋左丘明) 、 诗经 (编订:孔丘) 、 周 礼 (西周周公旦) 、 仪礼 (编订:孔丘)等书中可证实其观点的引文资料。 作者敢于挑战学术权威。如“司南”磁盘问题。作者在书中进行详细的论 证,得出司南是伪作的观点。打破了学术僵局。同时作者也言辞犀利的批评了 这一现象。 “添油加水、移花接木,拼凑一出假象,虚张一番声势,只能制造一 场混乱;在科学上并无正面建树可言。 ” 同时,作者在引征史料的同时,也注重了其自我观点的充实性。他虽然多 有引征,但并没有将引文处理成书中重点,在书的正文部分将引文罗列其实质 便是将本应属于注释的内容挪到了正文中,注释有的时候的确会有许多副作用, 有些时候,我们读书遇到不明白的问题时需要看注释,但视线的挪移却容易打 断我们的思路,作者的这种处理实为精妙至极。 三、图文并茂,文辞平易 前面提到,作者在交书稿的同时,附加了自己精心绘制的画稿,出版社也 很尊重作者,将其手绘画稿全部插入到书中,还附加了许多精美的照片。在排 版方面也是做得极为精致。是近年来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中的优秀之作。 同时书中所运用的语言也是很生动形象的,书中多用口语,而很少使用晦 涩难懂的官话。在观点阐述方面,作者也是一针见血,不会拐弯抹角,使得阅 读者更容易理解所讲述的内容。在版式设计的方面,书中在页面的内侧留出了 较大的空间给读者,可以用来随手做笔记,同时也考虑到读者的阅读感觉。可 谓良心之作。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