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_第1页
《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_第2页
《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_第3页
《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_第4页
《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文化史教学大纲 The History of Chinese Culture Syllabus 课程编号:0400320 开课系(部):人文传媒学院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 先修要求:对本课程有浓厚兴趣、对中国古代历史文化有一定的知识准备。 总学时数:54 学分数:3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本课程为中文系学生必修的基础课程,希望通过中国文化史课程的讲授,使 同学们对于中国文化史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国 文化史内在的发展脉络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从而开阔眼界、提高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 主要讲授中国文化史三个方面的内容:中国文化史知识、中国古代文化史的 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中国文化史内在的发展脉络。 绪论 文化、文化史界说及中国文化史的历史分期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文化概念的界定、文化史的研究内容、中国文化史的历 史分期 重点难点:中国文化史的历史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 一一一 “文化 ”界说与“文化”的含义 文化含义阐释。文化结构及定义。文化与文明的区 别。 一一一 文化史的定义、研究对象和研究发展历程 文化史定义。文化史的研究对象、内容。文化史研究 发展历程。 一一一 中国文化史的历史分期及不同时期的文化特点 中国古代文化史的历史分期。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特点简介。 第一章 中华文明的肇基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地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多元发生的地理 环境、中国境内的史前文化及传说中的古史社会 重点难点:理环境对历史文化的作用、中华文化多元发生的地理环境、古史辨 派 2 一一一 地理环境对于历史文化的作用 地理环境界说。地理环境对文化的影响的机制。关于文化差异的两种错误观点。 地理环境对于历史文化的重要作用。 一一一 中华文化多元发生的地理环境 幅员辽阔。气候类型完备。地形地貌、河流流域繁复。 一一一 中国地域内史前文化的多元发生 中华大地上古人类的起源。石器时期的文化。原始 农业、畜牧 业、手工业。原始 社会组织的发展。 一一一 传说中的中国古史社会 传说的史料来源。经儒家改造的史前社会体系及其影响。古史辨派对古史帝王 谱系的解构。对传说中中国古史社会的再认识。 第二章 夏商周三代文化从神本到人本 9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殷商、西周文化的主要内容 重点难点:甲骨文、六书、西周礼乐文化、青 铜文化、 周易 一一一 殷商文化神巫世界 宗天。尚鬼。嗜酒。巫史。 一一一 文字创制、甲骨、六书 文字的创制。甲骨文。六书。 一一一 西周文化 礼乐文化。宗法建构。 一一一 殷周青铜文化 青铜器的分类。青铜文化分期的依据。殷周青铜文化简述。 一一一 周易 周易的名义。 周易的内容。 周易的作者。 周易 的性质。八卦与六十四卦。 如何起卦、占筮、判断吉凶。 周易的影响。 第三章 春秋战国轴心时代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春秋战国时期先秦诸子概况 重点难点:史记太史公自序论六家要旨、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一一一 礼崩乐坏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子失官、学在四夷。 一一一 区域文化格局的形成 3 区域文化成因。春秋战国时期七大文化圈。 一一一 百家争鸣先秦诸子简介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先秦诸子简介汉书艺文志诸子略、 史 记太史公自序 论六家要旨。诸子渊源简述。 第四章 秦汉帝国的构建与文化的整合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秦汉帝国构建与文化的整合概况 重点难点:焚书坑儒、尊儒、两汉经学、谶纬 一一一 天下一统 秦的统一措施。汉的统一措施。 一一一 两汉文化 汉的文化政策。汉的文化表现经学、 谶纬、 “疾虚妄”的理性之风、史学、文 学。 一一一 秦汉时期的对外交流 东亚。东南亚。西域。 第五章 魏晋六朝文化 9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魏晋时期士族文化概况 重点难点:魏晋风度、玄学、清谈、文艺自觉 一一一 魏晋门阀社会 世家大族的形成。门阀制度的表现。 门阀释名。 一一一 魏晋士族文化 士族释名。士族文化成因。士族文化表现。文艺自觉 。 一一一 魏晋玄学与清谈 玄学、清谈名义。玄学成因。玄学 发展三阶段。清 谈、玄言诗。玄学的实质。魏 晋玄学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影响。 第六章 佛学东渐 6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佛学理论体系、佛教在中国传播及本土化概况 重点难点:佛学理论体系、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一一一佛学知识概述 古印度学术的分类。佛教创始人及其思想理论资源。佛学理论体系缘起法 则、十二因缘、四圣谛、四法印。三藏。佛教派别。 一一一佛经的译传与佛教的本土化 4 关于佛教传入中国的最早史料。佛经的翻译与西行求法。中国社会接受僧团社 会组织的过程。佛教的本土化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 一一一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佛学对儒学的影响。佛学对玄学的影响。佛学 对道教的影响。佛学对文学的影 响。佛教对其他艺术的影响绘画、 书法、音乐、雕塑、建筑。佛教对民俗的 影响。 第七章 道教的兴起与发展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道教渊源、形成、发展概况 重点难点:道教渊源、魏晋南北朝士大夫对道教的改造 一一一道教的渊源 思想渊源。行为、活动渊源。 一一一道教的形成 周易参同契。 太平经。五斗米道。太平道。 一一一道教的发展 魏晋“神仙道教 ”形成。南北朝有意识改造道教。隋唐转变为官方 认可的正统宗教。宋元明时期道教的发展。 第八章 中国古代学校与科举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古代学校、科举概况 重点难点:古代书院、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原因、唐宋明清的科举制度、八股文 一一一中国古代学校 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书院。私学。 一一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度 隋唐实行科举制度的原因。唐代科举制度。宋代科 举制度。元代科 举制度。明 清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历史作用与弊病。 第九章 宋明理学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宋明理学形成、发展概况 重点难点:儒道释三教合流、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理学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 的影响 一一一儒道释三教合流 佛道二教攀附儒家。儒家主动吸收佛道二教思想成果。 一一一宋明理学概述 5 理学产生的原因。理学名义。理学的概念范畴。理学的 发展线索及代表人物。 理学的性质。 一一一理学对中国社会、中国文化的影响 礼治秩序重建。 “内圣”经世路线高扬。理想人格的建树。 第十章 清代考据学与今文经学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清代考据学与今文经学概况 重点难点:清代考据学兴起的原因、乾嘉学派吴派、皖派(段、王)、今文经 学兴起的原因、清今文经学两 阶段纯学术阶段、学术与政治结合阶段 一一一清代考据学 清代考据学兴起的原因。清代考据学概况。 一一一清代今文经学 清代今文经学兴起的原因。清代今文经学概况。 第十一章 近古专制政体下的文化政策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近古专制政体下的文化政策概况 重点难点:盛世修典、文字狱 一一一盛世修典 盛世修典的目的、作用。近古以前的修典情况。近古的修典情况。 一一一文字狱 文字狱名义。近古以前文字狱简况。近古文字 狱简况。 第十二章 书籍与印刷术 3 学时 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古代书籍与印刷术发展概况 重点难点:简帛、写卷、雕版印刷官刻、家刻、坊刻、活字印刷、书籍的装帧 一一一前印刷术时代传抄 简牍。帛书。写卷。 一一一印刷术时代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 唐五代时期。宋元时期。明代。清代。 三、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同时适当采用课堂讨论等方法。 四、成绩考核方法 开卷考试或撰写小论文、读书报告。 6 五、教材与主要参考书目 (一)教材: 吴小如主编中国文化史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年版。 (二)主要参考书: 一级参考书目: 冯天瑜、何晓明、周积明著中华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年版。 阴法鲁、许树安主编, 中国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89 年版。 二级参考书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