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1页
东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2页
东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3页
东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4页
东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东峰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我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承上启 下的关键时期。研究编制好“十二五”规划,对于我镇积极适应形势发展新变化、妥善应 对经济社会发展新挑战、全面落实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加快打造东峰先行镇、推进绿色 生态经济强镇建设具有重大意义。如何正确把握形势,客观地认识东峰经济社会发展的基 础条件,审时度势,科学地提出“十二五”发展规划,是一项十分重要紧迫的工作。镇党 委、政府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召开两委班子会专题研究部署规划编制工作,在广泛征求意 见的基础上制定“十二五”规划。 一、 “十一五”规划执行情况回顾 “十一五”期间,我镇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全镇上下以经济建设为 中心,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深化改革和科技进步为动力,继续 实施“工业兴镇”战略,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农业结构不断优化,项目开发卓有成效,基 础设施日趋完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国民经济和社会取得又好又快发展。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大大增强。2010 年底,预计全镇工农业生产总值实现 10.37 亿元,比 2006 年底的 5.08 亿元增长 104.1%,年均递增 15.4%,其中农林牧渔业预计实 现 2.87 亿元,工业预计实现 7.5 亿元,分别比 2006 年年均递增 4.3 %和 22.2 %。 “十一 五” 以前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已得到明显转变。2010 年底预计实现财政总收入 1312 万 元,比 2006 年底的 936 万元增长 40.2%,年均递增率为 7%,不断增强的财政实力为政府 履行经济调节、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农业基础地位逐步巩固。 “十一五”期间,我镇全面落实粮食最低收购价保护、 种粮补贴、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惠农政策,完善农业服务体系,进行 中低产田改造及标准化农田建设,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基本实现 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继续推进农业产业化结构战略性调整,蔬菜、柑桔、茶叶等主导农 产品发展加快,全镇现有蔬菜种植面积 32266 亩,柑桔面积 19784 亩,茶叶面积 12806 亩。 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竹木加工和茶叶加工两大产业集群持续发展,两个产业中的规 模工业预计分别实现产值 6.79 亿元和 0.9 亿元。华宇竹业有限公司于 2009 年被评为福建 省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产品绿色生态、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和质量安全建设扎实推进, 品牌创建工作扎实开展, “北苑贡茶” 、 “矮脚乌龙茶” 、 “富先”竹地板、 “居多丽”实木门、 “建州”白酒、 “坤一品”蔬菜等品牌知名度不提升。按照自愿有偿原则推动土地承包经 营权流转,不断巩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健全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完善森林保险、 股份合作经营等配套改革措施。 工业总量日益壮大。 “十一五”期间,我镇大力实施“突出工业,突破工业”和 “一园三区”产业发展战略,按照“依托资源,做强优势,瞄准市场,注重科技,紧扣政 策,主动承接”的原则,加快项目和资金的引进,实现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全面提高。 “十一五”期间,我镇预计新增规模工业企业 14 家,实现工业总产值 7.5 亿元,规模以 上工业总产值 7 亿元。 “一园三区”万亩工业平台与“北苑茶都”进行统筹规划、统筹建 设,并做好同集镇总体规划、高速互通口规划相衔接。充分发挥以商招商、以企招商模式, 努力引导招商项目向园区聚集,逐步形成竹木、绿色食品、茶叶、环保建筑装修材料等优 势产业。现莲花坪竹木加工集群区、坑头开发区、北苑工业平台分别有规模企业 10 家、 3 家、4 家,华宇竹业有限公司于 2009 年实现年产值突破 2 亿元大关,达到 2.02 亿元。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十一五”期间,全镇大力搞好基础设施建设,为实现经济 又好又快发展提供良好的硬环境。全面完成农村公路硬化工程建设,使全镇行政村公路硬 化率达 100%。投资 96 万元对九座桥梁进行维修,投资 70 万元完成集镇五级客运站建设, 投资 10 万元建设省道 204 线瓯政路沿线候车亭 8 个,公路交通更加便捷。新增变电站容 量 7000 千伏安,总容量达 15000 千伏安,电力保障能力进一步加增强。投资 40 万元完成 2 集镇自来水厂改造,投资 273 万元完成自然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和集镇人饮供水系统改造, 投资 50 万元兴建江集防洪、娱乐休闲为一体的江滨公园,投资 20 万元建设集镇农民体育 活动中心,投资 36 万元建设集镇垃圾处理厂,投资 280 完成中小学校的危房改造,投资 110 万元完成建筑面积为 1200 平方米中学食堂及校园配套设施建设,投资 100 万元建设 建筑面积 780 平方米的东峰镇敬老院,投资 85 万元完成东峰卫生院的提升改造。先后投 资 5000 多万元开发建设“一园三区” ,目前园区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管 网齐全,作为项目建设、工业发展的平台作用日益显现。 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十一五”期间,全镇人民生活状况得到了较大变化, 就业和收入渠道明显增多,农民收入由原来的农、牧、副业向农、工、建、服、商等多元 产业发展,尤其农村劳动力的有序培训和输出转移,有力拉动农民人均收入增长。预计到 2010 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 7018 元,比 2006 年的 5293 元增长 32.6%,平均递增 5.8 %。电视普及率达 98.5%,闭路电视联网率达 100%,电话普及率达 90%,人均动物食 品消费量达 47 公斤,摩托车、汽车、电脑等现代消费品不断进入百姓家庭。全面解决镇 干部职工的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福利待遇问题。人民生活环境明显改善,新型农村合 作医疗广泛覆盖,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日益强化,人口素质、生 活质量明显提高。 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 “十一五”期间,我镇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职 权,进一步落实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执法,切实维护公民、法人和其 它组织的合法权益。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严格执行人大决议,认真办理人 大议案和代表建议。积极发挥政协的参政议政作用,自觉接受各界群众的社会监督。加强 镇机关效能建设,正式实行指纹系统考勤制度,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加强农村民主 法制建设,深入开展“五五”普法工作,规范政务、村务公开工作,政府执政行为监督机 制进一步完善。 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一五”期间,我镇的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在农 村开展以创建文明单位、文明村、文明户等主题活动,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深 入开展。 “双高普九”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办学条件得到改善,尊师重教氛围浓厚,九 年义务教育率达 99.85% ,东峰中学中考成绩连续几年名列建瓯市前茅。东峰中心小学危 房改造全面完成,新教学综合楼和宿舍楼投入使用,学生课桌椅得到更新。东峰中学 1200 平方米食堂及校园配套设施全面投入使用,镇里每年补贴 3 万元为中、小学生免费 提供“爱心菜汤” 。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突出,不断完善村级计生服务网络,重点推 进计生协会建设,抓好计生服务月活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连续五年将人 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7以内。医疗卫生条件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水平不断提高,21 个村 卫生所 100%达到合格。预防保健、强化免疫和农村初级卫生有新发展,全镇已有 20 个村 (场)共 35251 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合率达 98.6%。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步伐 加快,镇、村预防保健网络进一步健全,爱国卫生运动深入开展,严防严控动物疫病等突 发传染病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高。积极实施全民健康计划,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 的健康水平,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活跃农村体育。环境保护工作有效开展,加强环境 综合整治,严厉整治不法排污企业,严格进行项目环评工作,组织开展全民植树活动,保 证总体环 境质量。加大国土资源管理力度,积极推进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 土地资源市场进一步盘活,项目用地报批和耕地开发整理取得新成效。积极开展落实企业 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安全生产年”活动,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显著,无重特大安全事故发 生,连续多年被评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征兵和民兵集训工作取得实效,超额完成上级下 达的年度征兵任务,认真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积极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加省、市举办 的军事训练和技能训练。此外,民族宗教、防灾救灾、妇女儿童、统计、档案、老龄、民 政等事业都有新的发展。 “十一五”时期,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虽然取得较大成就,基本完成原定规划的 目标任务,但也应该清醒地发现成绩的背后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必须在今后发展中努 3 力加以解决: 1、经济总量仍偏小,企业实力不强,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还不够理想,产业结构 比较单一,产业发展水平不高。 。 2、现代农业发展意识不强、进程偏慢,农业集中规模经营格局尚未形成,产品市场 竞争力不强,影响农民持续增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农业防灾 减灾能力仍然较弱,影响民生保障能力; 3、镇村干部招商选资意识不强,项目开发和招商选资难度仍比较大,特别是能形成 产业链和具有品牌优势的龙头项目更加缺乏,经济回升的基础还不牢固;企业规模偏小, 产业结构单一,集团化模式尚未形成,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有的仍处于停产和半停产 状态,影响经济持续增长; 4、个体私营经济仍处于原始积累阶段,第三产业档次不高,缺乏资金扶持、政策引 导和规范。 5、财政收入结构比较单一,财政持续增收的基础不牢、后劲不足,近期财政收入增 幅明显下滑,随着法定支出和民生支出的刚性增长,财政统筹保障形势仍较严峻; 6、构建和谐社会任务艰巨。劳动力素质不高,文化素质和科技素质低下,缺乏致富 手段和就业空间,劳动就业压力大,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保障任务艰巨。公共服务体系建 设相对滞后,统筹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增大。 7、机关作风和机关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抓责任落实的机制还不够到位。 二、 “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 “十二五”规划期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 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 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建设海西绿色腹地的重大决 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紧紧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以诚信、和谐为基础,以实现 又快又好发展为主题,以调整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效益为主线,以科技进步为 支撑,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为动力,以推进农业产业化、城镇化、基础设施投资为重点, 以“三村四化”新农村建设为突破口,以加强党的建设为保证,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团 结奋进,努力开创全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局面。 到 2015 年,我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奋斗目标是:全镇工农业总产值达 22.32 亿 元,年均递增 16.57%,其中农业产值达到 3.66 亿元,年均递增 5%;工业产值达 18.66 亿 元,年均递增 20%。财政收入达 2113 万元,年均递增 1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 10 亿 元,年均增长 1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 14115 元,年均递增 6%。全镇人口控制在 4.18 万 人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 6以内。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从实际出发, 科学规划,确立“多级联动共建,培植产业带动,中心辐射周边”的新农村建设思路,充 分发挥井岐、桂林等中心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作用,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 (一)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步伐。继续落实扶持粮食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有效降低种 粮成本,保护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实施粮食“丰产技术推广工程” ,努力提高水稻良种覆 盖率,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强基本农田保护,保护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力争 2015 年每亩产粮 497 公斤。以市场为导向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按照无公害、绿色食 品的标准,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着力培植茶果、竹木、蔬菜三大农 业主导产业,形成“一村一品” 、 “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格局,到 2015 年蔬菜、茶叶、 水果种植面积依次达 32500 亩、13400 亩、23500 亩,同时在坤口规划 300 亩打造东河片 蔬菜农贸市场和深加工集中区。建立新型农村专业化合作组织,通过市场牵龙头、龙头带 基地、基地连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重点培育竹木加工、茶叶生产两大主导产业, 按产业化的标准和要求,实行专业化生产、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实现农工贸一体化, 产加销一条龙。 4 (二)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以治水改土为中心, 进行中低产田改造和标准化农田建设,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切实改善农业生产环境, 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2011 年计划投资 360 万元在坪林、裴桥、长源村实施市发改委、 农业局的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面积合计 6000 亩;2012 年计划投资 575 万元在东溪口、东 山下实施市农办土地平整项目,面积 2500 亩;2013 年计划投资 260 万元在南源、东峰村 实施市农业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面积 4000 亩;2014 年计划投资 460 万元在坪林、铜场 实施市农办土地平整项目 3500 亩;2015 年计划投资 260 万元在铜场、裴桥实施中低产田 改造项目 3500 亩;争取 180 万元开发资金以抓好 120 亩旧宅基地土地复垦项目;每年新 建 1 至 2 个 50100 吨竹山蓄水池;努力向市财政局争取 2 个财政扶持农业项目。二是发 展农村小型公益设施建设,引导农户开展改路、改水、改厨、改厕,因地制宜地推广以沼 气为纽带的“猪沼果”生态家园模式,解决农户家庭养殖业污染问题,实现有机废弃 物的多层次利用,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减少对森林植被的破坏。到 2015 年规模化 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大于 90%。三是加大扶贫开发力度,改善贫困山区基本生产生 活条件,开辟增收途径,对于缺乏基本生存条件或存在安全隐患的极端贫困山村,实施移 民搬迁、异地开发。四是继续推进移民后期扶持项目,先安排农村人饮、道路交通、环境 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多方筹集资金完成长溪村林墩人饮工程;完成东溪口村至东焙 村、长溪村长井与林墩村内、大际水库村内、桂林村与霞镇村内的道路改建硬化工程;完 成长溪、东溪口、桂林、霞镇、东山下、莲花坪、裴桥、大际水库等八个库区公厕建设; 完成东山下、莲花坪村太阳能路灯的安装。 (三)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巩固和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 入,优化教育布局,不断改善农村中小学的教学条件和生活条件,逐步实施对农村学生免 收杂费,对农村贫困学生实行“两免一补” 。改善医疗卫生条件,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 看病贵问题,加强村级公共卫生员队伍建设,大力宣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 99.5%。继续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完善村级计生管理员队伍建设, 加快实施“少生快富”扶贫工程。重视、支持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切实提高农民身 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强乡村建设规划,合理规划井歧、坤口、桂林、长源、霞镇等村新 农村建设用地各约 20 亩,着力解决乡村集镇建设中杂、乱、散等突出问题,推进建溪河 水环境污染整治工作,抓好井歧村创建国家级生态村和大际村创建生态村工作。 (四)继续深化农村改革。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现有土地承包关系长 期稳定,依法落实和维护农民承包土地的各项权利。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积极推进 农村土地规模经营,推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深化集体林权制 度改革,持续推进商品林采伐管理改革制度,进一步完善造林绿化机制,建设林业经济合 作组织,依法调处山林权属争议。继续开展农村小额信用贷款,积极引导更多资金投向 “三农”领域。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镇三农服务中心及村级“八大员”队伍工作职能,扶持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规范建设,健全农村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 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总量 到 2015 年,全镇新发展规模工业企业 10 家,期末总数达 35 家,其中上亿元企业 4 家,华宇竹业年产值 5 亿元以上,中福木业年产值 3 亿元以上,万峰木业及金田木业上 1 亿元以上。规模工业年产值 17.4 亿元,年均递增 20%,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 93%。新上项目 30 个,项目开发投资 5.4 亿元。 (一)构筑工业发展平台。 “一园三区”万亩工业平台是我镇打造闽北工业集聚地、 建设建瓯东郊工业走廊的基础,也是我镇在市工业发展战略中准确定位、发挥优势、体现 作为的平台,要紧紧抓住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的契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 高层次地规划好、建设好“一园三区”工业平台,并要与“北苑茶都”建设统筹考虑,做 好同集镇总体规划、高速互通口规划相衔接,把握开发时序,分期开发,有序推进。到 2015 年,规划面积 5000 亩的莲花坪竹木加工区完成开发面积 2000 亩,规划面积 5000 亩 的坑头绿色食品加工区完成开发面积 3000 亩,规划面积 2000 亩的北苑工业平台环保建筑 5 装修材料加工区完成开发面积 2000 亩。工业平台的跨跃式发展要创新招商方式和开发建 设模式,积极争取各方面的政策和资金支持,改进融资方式,增加金融市场和民间资本在 工业平台开发建设中的投资份额和比重,确保按时序要求完成新调整土地的征迁和规划建 设工作,切实盘活存量土地,留好留足工业用地。坚持“工贸结合、市场运作、自求平衡、 滚动发展” ,推进工业平台开发建设,把“一园三区”工业平台作为我镇经济发展的重要 载体,作为工业集聚、产业提升的重要平台和人口集聚、集镇扩张的前沿阵地。 (二)加大招商选资力度,引办新企业。创新招商方式,落实奖励政策,充分调动镇 村干部招商积极性,促进投产一批、续建一批、开工一批、前期储备一批的项目滚动实施, 持续工业发展后劲。根据国家产业发展政策导向,对接省市重点产业,围绕资源优势和特 色产业,集中策划推介一批具有区域比较优势、有利资源加工转化、投资规模大、辐射带 动强、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的工业生产性项目,做深、做细前期工作,提高项目的可 操作性和含金量。要注重发挥企业自身优势,以商招商、以企招商,促成新项目落地和做 大做强企业,并根据“一园三区”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引导招商项目向园区集聚,提高空 间集中度、产业聚集度和行业关联度,促进专业园区建设。注重选资评商,坚守“三不底 线” ,着力引进节地型、节能型、环保型项目,不断提高引进项目的质量和效益。 “十二五” 期间力争新上固定资产投资 1000 万元以上的项目 20 个,其中 3000 万元项目 8 个,5000 万元以上项目 2 个,新上项目开发总投资 5.4 亿元。 (三)优化发展环境,服务落户企业。坚持“企有所呼、我有所应” ,切实帮助企业 解决有碍发展的“瓶颈”问题,深化镇领导、服务部门联系挂点骨干企业帮扶制度,切实 抓好企业跟踪服务,继续在用地、融资、服务等方面给予倾斜,促成有限资源和要素向骨 干企业汇聚。坚持抓大扶小,在现有规模企业中,筛选基础好、有增长和扩张潜力的企业, 想方设法做大做强茶叶加工业中的中铭茶厂、成龙茶厂、凯捷生态、德全茶厂和竹木加工 业中的华宇竹业、万峰木业、中福木业、金田木业等企业。认真落实好扶持重点工业企业 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积极为龙头企业争取市级创业投资基金。依托市、镇劳务部门,加 快建立完善劳动力市场,加强企业劳工信息、培训、推介、维权等服务,推行开展“订单 式”培训,着力解决“用工难”和“就业难”的“两难”问题,发展和谐劳动关系,营造 良好用工环境。联合企业、项目、村建、土地等职能部门成立企业证照代办中心,实行 “一条龙”和“保姆式”服务。 (四)加快品牌建设,提升品牌知名度。坚持实施品牌带动战略,把培育名牌产品与 发展规模经济相结合、与强化质量管理相结合、与提升市场占有率相结合,做大做优现有 品牌,扶持具有潜力的产品争创名牌,扩大规模,提高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以企业为 主体,加强政府与企业的互动和协作,设立争创名牌产品专项奖励资金,对获得国家驰名 商标、福建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中国免检产品、福建省名牌产品的企业实施奖励, 争取在“十二五”期间新增国家级品牌 2 个,省级品牌 5 个,闽北品牌 10 个。同时鼓励 企业建立品牌培育、运营、管理、保护的长效机制,坚决支持和协调有关部门打击侵犯企 业品牌的违法行为。 五、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一)水利水电建设 在加大镇、村集体对水利水电投资力度的同时,利用各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补助政策, 积极向上争取资金支持,发挥银行融资渠道,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投资水利水电项目,不 断简化审批程序,降低投资门槛,加强建设规范,确保质量到位,努力形成水利发展新格 局。 “十二五”期间力争完成大际、石板桥 2 座小(一)型和南坑仔 1 座小(二)型病险 水库的除险加固工作。计划通过国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完成 17 个行政村 72 个自然村的农 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受益人口 36132 人,其中规划内不安全人口 26053 人。加大水毁工 程修复集中整治力度,2011 年重建岚下村、东山下村引水坝工程;2012 年重建坪林村、 杨梅村、桂林引水坝工程;2013 年重建南源村、东山下村、大房村引水坝工程;2014 年 重建南源村、东山下村、大房村引水坝工程;2015 年重建长源村、东溪口村、大际村引 6 水坝工程。计划投资 636.3 万元东河中型灌区和小赤院水库右总干渠 8 千米渠道的续建配 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并重建记源、坤口、井歧村三处引水坝工程。2 011 年 计划修复东溪 口村龟山下引水工程拦河坝一座、小型灌区渠系节水改造 2.4,总投资 66.0 万元,其 中中央投资 52.8 万元,工程效益 1220 亩;岚下村拦河坝修复工程计划重建拦河坝一座、 修复拦河坝二座,总投资 23.6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18.9 万元,工程效益 920 亩。2 012 年 桂林村水利工程计划重建拦水坝一座、小山塘水库改造二座、小型灌区渠系节水改造 1.5,总投资 36.9 万元,其中中央投资 29.5 万元,工程效益 1260 亩;杨梅村引水工程 计划重建拦河坝一座、修复拦河坝二座、小型灌区渠系节水改造 2,总投资 52.0 万元, 其中中央投资 41.6 万元,工程效益 1260 亩。计划投资 981 万元继续加大东峰集镇共计 2280 米的防洪堤工程建设力度,充分发挥防洪、环境、休闲、美化效益。争取投资 671 万元的“建瓯市东峰镇长溪小流域水保综合治理”项目早日批复实施,同时争取已完成前 期调查规划并申报进入“中央新增投资”和“重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储备库的投资 406 万元的“建瓯市东峰镇溪村果园坡改梯水土保持”项目早日批复实施。重建桂林村大 呈、大房村港仔头、铜场村园墩等三座电灌站。以松溪流域东峰段水能开发为主,尽快动 工建成松溪河的东溪口、井歧、长溪村的罗山、霞镇村的甘畲 4 座水力发电站。 (二)道路交通建设 结合松建高速公路东峰设立互通口的有利机遇,加快城乡路网的建设,优化路网的结 构布局,提高公共运输水平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交通运需求。积极探索农村公路管养机制, 克服重建轻养现象,确保农村公路高效率地发挥作用。 “十二五”期间计划投资 500 万元 每年对 5 公里的乡村道路进行优化改造,增设安保设施,做好标线、警示标志,以确保行 车和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积极各上争取项目和资金,做好“上衔下延”项目建设,2011 年计划投资 195 万元完成南源至石门“村通村”公路 6.5 公里,2012 年计划投资 115 万 元完成坤口至龙井头村通自然村项目 1.9 公里和记源至奄前村通自然村项目 1.8 公里, 2013 年计划投资 90 万元完成记源至大地入口处乡通乡公路 2.1 公里,2014 年计划投资 60 万元完成东溪口至东焙公路 1.3 公里,2015 年计划投资 80 万元完成长源泉至哈历乡通 村公路 2 公里。 六、完善财政的开源、节流机制 到 2015 年,财政总收入实现 2113 万元,年均递增 10%。一是扩大收入渠道,创新收 入方式。要突出对优势产业、优势企业、优势项目的扶持力度,壮大骨干财源,通过招商 引资培植新财源。二是搞好镇区的开发经营,做活以城兴业,以业生财的文章。通过硬化、 亮化、美化镇区,使城区的土地增值,财政增收。三是坚持依法治税,全面加强财税征管。 采取硬性措施,依率计征,应收尽收。四是加强资金管理,规范运行,统一调控,加强财 务支出管理,严控支出。五是全力抓好农村债务的清理化解工作。 七、加强城镇规划建设与管理 重点做好集镇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扩大集镇规划面积至 2.7 平方公里。通过高速互通 大桥、 “北苑茶都”和井歧北斗坪工业小区的建设,延展“南北两翼” ,形成集镇、井歧村、 桂林村“一镇两村”三大组团发展的基本格局,统筹规划“北苑茶都” 、大庙片区开发和 旧镇改造,拉大集镇框架,完善集镇功能,提高集镇品位,增强其要素集聚和辐射吸引能 力,创建宜居宜商宜业的良好集镇环境。努力抓好集镇南桥街管道、人行道及道路建设, 并对集镇小区的道路进行全面硬化及绿化。高标准高质量完成三角亭市场建设,积极推进 集镇南向大庙片商住贸易区、停车场、江滨大道的开发建设。引入社会资金 125 万元在旧 电影院原址上兴建总面积为 2500 平方米商贸文化综合楼及相关文化配套设施。 大力加强对居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努力提高居民的个体素质,培养现代城镇意识。加 强城管队伍建设,加大教育、培训力度,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做到依法治镇,文明执法。 学习并摸索形成一套较为先进、适合现代化城镇管理需要的管理办法,实现城镇管理的经 常化、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部分管理项目推向市场,提高管理效能。加大集镇改造 提升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力度,大力实施绿化、亮化、净化、美化工程,积极探索集镇城 7 管新机制和模式,切实解决脏、乱、差问题,加强集镇路灯管护,做到通宵照明,加大对 集镇违章搭盖、占道经营、车辆乱停滥放的整治力度,规范集镇秩序,优化人居环境,大 力推进创建省级优美乡镇工作。 八、倾全力推进“中国北苑茶都”的建设 认真进行调查研究,对茶都的定位和方向进行策划,对茶都建设整体工作进行科学规 划,确定具体推进步骤。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建设启动资金,制定茶都建设的客商投资的相 关鼓励政策,提高茶都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重点推进高速互通口连接线桥两边 1000 多亩 地块的加工、展示、科研、商贸区域开发,努力促进茶叶加工与流通企业的聚集,尽早形 成规模与品牌效益。迈开北苑御茶的旅游文化开发的步子,前期主要做好北苑历史和文化 资源的搜集和整合工作,并通过每年八月初八祭祀北苑茶祖张廷晖的活动进行广泛宣传, 并在北苑御焙遗址焙前村高速公路旁和凤凰山省道公路旁树立“北苑御焙”和“御茶园遗 址”标志,抓好北苑茶事摩崖石刻断裂保护及护坡工程的落实,为茶都开发提供文化支撑。 远期计划于焙前村口建设集文物保护、研究、展示和开发利用的综合楼,同时尽可能以复 古形式恢复生态光观茶园或仿建官焙作坊、龙凤池、红云岛景观和御泉井保护亭等建筑。 九、发展社会服务事业,统筹经济社会发展 (一)提高就业与社会保障水平。努力增加就业,预计“十二五”期间转移农村剩余 劳动力 14633 人次。广开就业渠道,以竹木加工、茶叶加工产业规模扩张和结构调整为依 托,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个体私营经济、旅游及社区服务等第三产业,努力增加就业 岗位;规范就业服务中介机构工作,促进劳务输出,组织具备专业特长的人员到市外和省 外寻找就业机会;每年举办 2 到 4 期农村劳动力针对性、实用性的职业技能培训,并提 供相应的职业技能鉴定服务;鼓励以创业带动就业,继续实行鼓励自谋职业的优惠政策, 实行阶段性就业和非正规就业,促进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形式再就业。 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以政府公共财政为主导,建立多渠道社会保障资金投入 机制,按照上级部署建立新型的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让农民 老有所养、贫有所济;建立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构建起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基 础,以就业帮助、医疗救助、教育救助等为补充的多元化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做到农村低 保水平与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步增长。积极发展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 等社会保障事业。切实保障妇女、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的合法权益。到“十二五” 末,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力争达到 100%,社会保险费征缴达到 90%以上,基本养老金、失 业救济金社会化发放面达到 100%。 (二)加快发展教育事业。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地位,进一步加大农村教育的投 入力度,大力建设从幼儿园到高中的高水平完备的教育体系,力争在 2015 年将建瓯七中 建设成为省级绿色学校与文明学校,巩固夯实东峰中学年年中考成绩处于全市前茅的成果, 完成镇中心小学地级市“文明校”的验收。一是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中心小学计划完 成霞镇和坤口中心村完小宿舍生宿舍、中心校塑胶跑道、中心校综合楼的建设;中学计划 投资兴建一座综合楼及完成学校大门外建筑的改造;东峰七中计划完成校区 400 米标准环 形塑胶跑道、标准篮球场、排球场、羽毛球的建设,开拓渠道对教学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逐步完成宿舍楼的改造与维修,不断校园学习、生活环境。二是全面推进两支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团结勤奋的、求真务实的、能吃苦、有干劲、有创造性工作业绩,并能够让广大 老师心甘情愿、心悦诚服地愿意跟着积极实施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以及管理干部队伍。建 设一支思想过硬、师德高尚、观念新、业务精、乐教善教、精心育人、创造性地实施素质 教育的教师队伍,大力培育骨干老师和学科带头人。三是与时俱进地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的原则,积极推进素质教育,通过以激励教育为 主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四是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与外校特别 是名校和大中专院校的交流与合作,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扩大学校的影响和知 名度。 (三)完善文化事业。切实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的精 8 神文化需求,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城乡文明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