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必备的文化常识_第1页
公务员考试中必备的文化常识_第2页
公务员考试中必备的文化常识_第3页
公务员考试中必备的文化常识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公务员考试中必备的文化常识 一、考试制度 1. 科举:隋代朝廷用公开考试的方法甄别选用大小官吏,这是国家选拔人 才制度的历史性转变。隋朝开创的科举制,经过历代不断完善,成为封建王朝 选拔官吏的制度。从隋代至清代,科举制实行了 1300 多年。到了 20 世纪初, 科举制走入死胡同,于清末废除,取而代之的是新式学校和教育制度。 2. 乡试:乡试是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乡试之名源 于西周的乡举。因为考试在秋八月举行,所以又称秋闱。乡试中举叫乙榜,又 叫乙科。所取的叫举人,第一名叫解元。 3. 会试:会试即乡试后第二年春天在京城礼部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 举行,故又称礼闱、春闱,会试第一名叫会元。 4. 殿试:殿试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在会试后的同年举行,应试者为 贡士。殿试由皇帝或皇帝委派的重臣在殿上亲自主持,对会试录取者亲自策问, 以定甲第。殿试第一名称状元,也称殿元;第二名目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5. 金榜: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用黄纸书写,故称金榜。 二、思想文化 1. 儒家:儒家注重伦理道德的修养,以立身行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 己任,提倡忠恕、中庸,宣扬德治、仁政,崇尚礼乐、仁义。孔子被奉为儒家 创始人,并被封建统治者加以神圣化。汉武帝以后,儒家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 会的文化主流。在另一方面,儒家思想为维护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发 展做出了贡献。 2. 释家:释家是佛教在中国的别称。从广义的角度来说,释家是信仰佛教 的僧侣居士的统称,他们的生活世界是受佛教信仰所主导的。佛教是最早的世 界性宗教,距今三千多年,由古印度的乔达摩悉达多抟创。佛入灭后一千年, 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国,到隋唐时期达到鼎盛。 3. 道家:道家是中国先秦时期诞生的一个思想派别,以老子、庄子、杨朱、 慎到等为主要代表。主张“惟道是从,道法自然,无为自化,道生法”,以 “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 为而治、以雌守雄、以柔克刚等政治、军事策略,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 生了巨大的影响。 4. 阴阳:古代思想家认为,一切事物都有正反两方面。他们用阴阳来解释 自然界两种对立和相互测长的势力或物质,把阴阳交替看做宇宙的根本,同时 将阴阳赋予道德属性,用阴阳来比附社会现象。 5. 五行:古人把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看做构成万物的基本元素, 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为多样性的统一。后人将阴阳说与五行说合流,提出阴 阳五行理论,由此推测天体运行、万物生长和历史演变,有唯心主义色彩。 6. 八卦:八卦是周易中的八种基本图形,即乾、坤、震、巽、坎、离、 艮、兑,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每卦又与多种事物相联系。 其六十四卦就是由八卦两两相重叠组成。 7. 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古代的一种哲学思想。古人强调天道和人道、自 然和人为的高度统一,表达了一种追求人与自然的协调一致、和谐共存共生的 思想境界。 【真题精选】 例 1:下列诗句背景与科举制实行无关的是( )。 A. 慈恩寺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 B.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 头 C.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D.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 花 -【2015 年上半年联考】 【解析】C 本题考查文学常识。ABD 都与科举制度有关。“黑发不知勤学 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意思是:如果年轻时不知道要好好地勤奋学习和读书, 恐怕到年老白头的时候才知道要勤奋读书那就太迟了,后悔也来不及了。该诗 句是劝学的句子,与科举制实行无关。故选 C。 例 2:下列哪组词语都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有关?( ) A. 蟾宫折桂、桂冠、连中三元 B. 问鼎中原、独占鳌头、蟾宫折桂 C. 连中三元、五子登科、名落孙山 D. 金榜题名、桂冠、独占鳌头 -【2013 年上半年联考】 【解析】C 本题考查人文常识。(1)蟾宫折桂:蟾宫指月宫,折桂指折断桂 花,科举时代比喻应考得中。出自晋书郤诜传,引申为获得很大的成就或 很高的荣誉,多指金榜题名;还指体育比赛中运动员获得冠军,社会生活中人们 参加各种考试取得较好的名次,此成语与科举考试有关。(2)桂冠:在英语中指 的是获得某项学会认可的文学成就或是军事上的胜利,同时它也是给于诺贝尔 奖优胜者的头衔。罗马帝国时代,以桂冠做为帝王冠冕。原先人们把月桂树的 枝条做成花圈的形状或把花圈戴在头上作为一种胜利或杰出的象征,后来通常 以桂冠作为光荣的称号,也比喻冠军或杰出的人物。此语与科举考试无关。(3) 连中三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指乡试、会试、殿试皆得第一的考生。 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第一名称为“状元” 或“殿元”,合称“三元”。连续考中乡试、会试、殿试第一名者称为“连中 三元”。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4)问鼎中原:比喻企图夺取天下。此成语与 科举制度无关。(5)独占鳌头:鳌头指宫殿门前台阶上的鳌鱼浮雕,科举进士发 榜时状元站此迎榜,皇帝在殿前召见新考中的状元、榜眼等人。原指科举时代 考试中了状元,现泛指占首位或第一名。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6)五子登科: 出自宋史窦仪传,书中记载:宋代窦禹钧的五个儿子仪、俨、侃、偁、僖 相继及第,故称“五子登科”,现用作结婚的祝福词或吉祥语。此成语与科举 制度有关。(7)名落孙山:出自宋范公偁过庭录,泛指考试或选拔没有被 录取。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8)金榜题名:指科举时代殿试取得名次,高中 红榜。此成语与科举制度有关。综上所述,A 项的桂冠跟科举制度无关,B 项的 问鼎中原与科举制度无关,D 项的桂冠与科举制度无关,只有 C 项的词语全部 与科举制度有关。故选 C。 例 3:古人信奉“五德终始说”,认为朝代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相 对应,朝代更替源于五行相克。周朝尚红色、属火,那么秦朝尚黑色、属( )。 A. 金 B. 木 C. 水 D. 土 -【2014 年青海省考】 【解析】C 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文化。五行相克的次序是:金克木、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周属火,秦克周,根据五行相克次序,故秦承水德, 以此类推,汉承土德,魏承木德,晋承金德,隋承水德,唐承土德,明承火德, 清承水德。故选 C。 例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中国古代的五行学说认为,五行之间,相生相克,五行相克次序是:金 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木,木克金 B. 佛家的六根是指色、身、香、味、触、法 C. 唐玄宗时期,中国社会出现了繁荣景象,被史学家称为“贞观之治” D. 易经中的八卦是指乾卦、坤卦、离卦、坎卦、兑卦、震卦、艮卦、 巽卦 -【2013 年陕西省考】 【解析】D 本题考查历史人文常识。五行相生的规律是:木生火,火生土, 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相克的规律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金克木。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