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锡盟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1页
中共锡盟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2页
中共锡盟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3页
中共锡盟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4页
中共锡盟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共锡盟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我盟加快推进富民强盟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也是扩大经济总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跨越发展的重要阶段。认真贯彻中央和 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科学制定、有效 实施锡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于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 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努力开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 (1)“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十一五”以来,全盟上下坚 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 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良性发 展的快车道,跟上了自治区快速发展的步伐,也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 的基础。一是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 2010 年地区生产总值由 2005 年的 169 亿 元增加到 600 亿元左右,年均增速保持 20%左右,今年总量有望上升至全区第八位。三 次产业结构由 2005 年的 204832 演进为 96625,工业增加值比重连续三年超过 50%,国民经济实现了由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历史性转变。工业增加值和地方财政 总收入由 2005 年的全区第 9 位分别上升至第 6 位和第 7 位;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年高 于地区生产总值,投资总额预计达到 2200 亿元。二是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取得积极成 效。实践中形成的“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用 1%的土地集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增 强反哺三农三牧和吸纳农牧民转移的能力,保护 99%草原”的工作思路,得到自治 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两转双赢”深入实施,“减畜、增绿、转人、增收”措 施有效落实。牲畜头数由 2005 年的 1583 万头只压减到 1215 万头只,良改畜和奶牛的 比重分别提高 124 和 36 个百分点,畜牧业正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累计转移农牧民 145 万人,非农非牧收入占比由 349% 提高到 41%。“两项制度” 深入实施,草原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总体遏制、局部明显好转”。三是基础设施建设 显著加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642 亿元。“三横六纵十支线”铁路网架初步 2 成型,公路等级和通达能力显著提高,一批重点输变电工程和水利工程相继建成并投 入运行。四是城镇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累计完成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986 亿元, 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水平明显提升,综合承载和辐射带动能力增强。新增城镇人口 133 万,城镇化率由 45%提高到 56%。五是社会建设不断加强。财政用于社会事业和 民生领域的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年均达到 40%以上。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社会 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各项社会事业长足发展。党的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 设继续加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边疆安宁的局面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2)“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盟的发展 仍将处于机遇和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优势和困难并存、优势大于困难的关键阶 段,是一个能够加快发展、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一是我国仍处于加快推进工 业化和城镇化的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态势长期向好,国内能源、原材料需求依 然旺盛,为我盟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提供了市场保障。二是我国与俄蒙的双 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加强,二连和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基础设施条件明显改善,沿边对外 开放进一步扩大,将有利于我盟利用好“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三是国家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战略深入实施,以及支持内蒙古 发展政策措施即将出台,将为我盟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 善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国家建立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对推动“两转双赢” 战略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自治区着力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鼓励东部盟市 与东北地区和盟市间开展合作,为我盟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提供了现实机遇和广阔空间。五是在建的一批重大项目将陆续投产,公路、铁路、电 网、水利等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十一五”时期的投资效应将在“十二五”集中释放。 煤电一体化等一批重大项目即将启动,为推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产业 支撑。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盟欠发达的基本盟情没有改变,产业发展不足,经济 总量小,经济社会总体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 为:工业化仍处于起步阶段,优势特色产业规模小、层次低、链条短,中小企业和服 务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生态环境依然脆弱,草场沙化退化的压力较大,牧 3 民稳定转移难度较大,转变农牧业发展方式将经历一个较长的过程;基础设施仍然滞 后,主要出盟通道通行能力较差,电网结构仍待优化,水资源保障能力有待提高;城 镇化发展水平还比较低,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城镇辐射带动能力和综合承载能力不强, 人口集中和产业集聚的任务较重;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滞后于经济增长,增收难度大, 基本公共服务和生活水平亟待提高;财政实力不强,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总量小, 可用财力不足,收支矛盾仍然突出;口岸对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不够明显,对外开放 水平有待提高。必须全面认清和把握我盟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科学判断发展形势,抢 抓机遇而不能丧失机遇,改革创新而不可因循守旧,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好前进中的突 出矛盾和问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再上新台阶。 (3)制定“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十二五”时期的主要目标。高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 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按照 “保护生态、 加快转型、跨越发展、富民强盟”的要求,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 代化,着力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开创 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新局面,把锡林郭勒盟建设成为祖国北疆重要的生态屏障、国家 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金属矿采选冶炼基地、绿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草原特色旅游 胜地、向北开放前沿阵地。 “ 十二五”的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原则: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立足于欠发达的基本盟情,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 务,强化“能快就不要慢”的思想,始终把发展作为解决我盟所有问题的关键,作为富 民强盟的根本途径,作为改善草原生态环境的必由之路,坚持扩大总量与优化结构并 重,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进一步做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加速 提升地区综合经济实力,努力实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坚持富民与强盟并重。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出发点和 落脚点,强化富民的工作导向,把增加城乡居民收入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围绕 富民谋划和推进发展,大力扶持发展就业富民产业,创造条件使城乡各族群众融入新 型工业化和城镇化,使优势特色产业成为就业富民产业,使更多的城乡居民共享改革 4 发展的成果,实现富民与强盟的统一。 坚持统筹协调发展。在全力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同时,坚持统筹与集中 并重,更加注重统筹城乡发展,更加注重后发地区加快发展和优势地区率先发展,更 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提高发展的全面性和协调性。 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草原生态保护与基础设施建设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 大任务,坚持抓当前与谋长远并重,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 用发展的办法保护生态,努力构筑祖国北疆重要生态屏障。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 友好型社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着力点,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加强重大基础 设施建设,提高基础设施承载产业、保障发展的能力,为长远发展打基础。 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各领域改革,解放和发展生 产力,积极探索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拓 展新的开放领域和空间,提高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增强经济发 展活力,在互利共赢中构筑发展新优势。 综合考虑当前发展基础和未来发展趋势,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进一步提 高,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总量占全区比重稳步提高,地区生产总值、 工业增加值、地方财政总收入等总量在全区位次前移,成为自治区新的经济增长极。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相协调,城镇居民收入 达到全区平均水平,农村牧区贫困人口大幅减少,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在全区位次前移, 人民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高。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农牧业长足发展,以优势特色产业为主的产业体 系初步成型,主导产业基本形成,服务业总量持续稳步扩大,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快 速发展。 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好转。森林和草原植被盖度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得到有效遏制,治理区全面好转,草原的生态功能得到强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 显著提高,节能减排措施有效落实,主要环境约束性指标达到自治区要求。 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善。区域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形成,大宗工业品运输 5 通道初步建成,电力外送能力明显提高,盟内电网结构进一步优化,水资源保障能力显 著增强。农牧业生产和农村牧区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 改革开放取得实效。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积极推进,政府职能加快转变, 政府执行力、公信度、依法行政水平和行政效率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不断提升, 口岸功能日益完善,与周边区域和其他盟市合作取得实效,互利合作、和谐共赢的开 放格局进一步形成。 社会建设逐步加强。覆盖城乡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全民受教育程 度稳步提升,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各族群众的思 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进一步提高。民主法制更加健全,社会管理制 度趋于完善,社会更加和谐稳定。 经过全盟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一个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地区特色鲜明、社会 和谐稳定、充满生机活力的锡林郭勒崛起在祖国北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 牢固。 二、坚定不移推进新型工业化,在扩大总量中促进结构优化 立足于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和市场需求,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工业化,提升服务 业发展水平,努力构建“煤电油为基础,多元发展、多极支撑”的产业体系,迅速做 大经济总量,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国民经济跨越式发展。 (4)壮大优势特色产业。坚持引进大企业、实施大项目、打造大基地,继续发展 壮大能源、化工、矿产冶金、农畜产品加工、建材等优势特色产业。以建设亿吨级煤 田和推动煤电一体化为重点,加快大型坑口电厂建设,推进千万千瓦风电和百万千瓦 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努力建设以火电为支撑,以风电、光伏 发电、石油为补充的国家大型能源基地。加快煤制烯烃、煤制燃气、煤制燃油、煤制 乙二醇等煤化工项目建设,积极引进现代煤化工技术,加快建设国家新型化工基地和 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以建设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采选冶炼基地为目标,加大重点 金属矿产成矿带和矿产富集区地质勘查力度,加快有色金属企业重组整合,推进冶电 联营,促进产业延伸,建设一批重点有色金属冶炼加工园区,提高有色金属综合加工 利用水平。突出草原绿色农畜产品品牌,加快建设特色农畜产品基地,推进产业化经 6 营,提高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率和综合利用水平。推动水泥、石材、木材等建材产业规 模化生产,提高精细加工水平和附加值,利用矿山、冶金废料积极开发新型建材及下 游产品。 (5)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围绕能源、化工、材料、节能环保等 重点领域,加快技术引进、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褐煤 综合利用研究,努力开辟褐煤转化利用的新途径。加快锗、硅材料延伸加工,积极发 展光伏产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提供配套服务,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围绕特色农畜 产品和天然中草药的精深加工,积极发展以生物制药、新型药物制剂等为重点的医药 产业。加强高新技术引进和自主创新,以新能源、新型化工、新材料为重点,积极培 育高新技术产业。 (6)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推动资源由初级开采、初级加工向综合利 用、精深加工转变。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提高工业企业 运行效益的主攻方向,重点在火电、化工、冶金、建材及褐煤转化等行业提高综合利 用水平,实现高碳能源低碳运行。推进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工业废物回收利用、余热 余压发电和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进一步拉长产业链条,争取成为国家循环经济试点 地区。加强工业园区建设,引进项目注重产业配套延伸,不断提高园区建设水平。 (7)加强工业化进程中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 社会的理念和行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逐步建立起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 少排放、可持续的绿色经济体系。新上项目坚持“两个一流”的要求,在工业“三废” 的资源化、减量化、再利用上寻求新突破,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效益的落后 产能。高度重视工业环境保护,建立健全工业污染防控体系,大幅度减少工业污染物 的产生和排放。强化对矿山企业周边环境治理,加强城镇垃圾和污水处理,努力实现 工业化、城镇化与环境保护互动共赢。 (8)加快发展服务业和中小企业。把推动服务业发展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 化产业结构的战略重点,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 升生活性服务业水平,推动服务业发展提速、比重提高、竞争力提升,为城乡居民充 分就业和普遍增收创造条件。 7 突出抓好物流业发展。围绕节点城市、重点矿区、工业园区、农畜产品加工基地 和口岸,依托铁路、公路、民航等基础设施,加快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物 流园区、物流基地,推动区域性物流中心建设,形成辐射能力较强的物流企业集群, 提升物流业的组织化、规模化水平。 提高旅游业发展水平。以打造“中国马都”和“天堂草原锡林郭勒”旅游品牌 为重点,深入挖掘蒙元文化、草原文化和马文化内涵,构建以生态旅游、蒙古族文化 与民俗旅游、休闲度假旅游为主题的旅游网络体系,打造跨地区精品旅游线路,全面 提升旅游业竞争力和整体发展水平。推动旅游业与文化产业相结合,丰富旅游的文化 内涵。 加快发展房地产、金融保险、商贸餐饮、中介服务以及家政、社区服务等服务业。 顺应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趋势,加强物业管理,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市场化、专业化。 落实国家扩大内需政策,释放城乡居民消费潜力,提高消费能力和水平,建立扩大消 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为推动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 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落实投资、土地、融资、税收等优 惠政策,鼓励和引导中小企业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提高 中小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大对本土建筑企业的培育扶持力度,扩大企业规模,提高 建筑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三、扎实推进“两转双赢”,开创农村牧区工作新局面 坚定不移推进“两转双赢”,进一步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牧 业,稳步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千方百计促进农牧民增收。 (9)加强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用 1%的土地集中推 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实现保护 99%草原”的目标,扎实推进“两转双赢”战略,落实好 “减畜、增绿、转人、增收”四项重点措施。坚持保护优先和自然恢复为主,充分利 用好国家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机制,继续加大农村牧区人口转移和减畜力度,推行 限量养殖、均衡发展,提高草原的自我修复能力。强化草原的生态功能,认真落实基 本草原保护制度,推进草场利用方式转变,严格执行草畜平衡制度和草场禁牧、轮牧、 休牧制度,确保牲畜头数控制在较为合理的范围内,使草原生态保护步入良性轨道。 8 继续组织实施好京津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等生态建设工程,大力发展林、草、沙等 生态后续产业,加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实施湿地、天然草原和沙地综合治理工程, 建设全国最大的草原保护与治理示范区,推动草原生态环境持续全面好转。增加草原、 森林碳汇,建立草原、森林固碳标准体系,探索开展草原、森林碳汇交易。 (10)大力发展现代农牧业。以发展草原特色现代畜牧业为主攻方向,继续调整优 化畜牧业结构,加强基地建设,大力推行现代家庭牧场和联户经营模式,加快建设生 态示范牧场,提高畜牧业专业化、规模化、组织化、产业化水平。积极发展设施农业, 扩大蔬菜、马铃薯等特色优质农作物种植面积,打造京北蔬菜种植基地。加强以水利 为重点的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升农牧业机械化装备水平,提高农牧业防灾减 灾能力和综合生产能力。大力培育和引进农畜产品深加工和流通型、服务型龙头企业, 提高农畜产品加工转化能力,推动产业化经营。保护地方优良品种,充分发挥好绿色 有机无污染农畜产品优势,加强优质农畜产品市场开拓和品牌建设,开拓高端消费市 场,努力实现优质优价。继续完善依法流转土地和草牧场承包经营权机制,发展多种 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和经纪人队伍,加强农牧业服务体 系建设,为农牧民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 (11)推进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 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建设。认真贯彻落实好国家、 自治区惠农惠牧政策措施,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不断增加“三 农三牧”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向农村牧区。统筹城乡建设规划,加强农村牧区 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实施国家水、电、路、气、房、讯等项目和优美环境“六进农(牧)家” 工程,解决好农村牧区安全饮水、通电、通路和信息网络等问题,实施好牧民定居和 农村牧区危房改造、风光互补洁净能源等重点工程,多方筹措资金,新建一批农牧民 新居,让广大农牧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为重点,着力解 决农村牧区公共服务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12)千万百计增加农牧民收入。在挖掘农牧业内部增收潜力的同时,把转移农 牧民作为富裕农牧民的主要途径,突出就业技能培训,通过综合施策让更多的农村牧 区人口进入城镇和二三产业,让工业化、城镇化的成果惠及更多农牧民,不断提高非 9 农非牧收入水平。落实惠农惠牧政策,完善征地补偿和土地草牧场承包经营制度,探 索农村牧区集体和农牧户在当地资源开发中入股模式,增加资源开发补偿和草原生态 保护补助奖励,多渠道增加农牧民收入。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发展保障能力 以融入东北、华北、呼包银三大经济圈,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接受重要经济 圈辐射带动以及发展优势特色产业为重点,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着力提高发展的 保障能力。 (13)加快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按照“三横五纵十支线”铁路网布局规划,以 货运通道和客运通道建设为重点,尽快形成通往东北地区、华北地区的对外运输通道 和通往主要港口的运煤通道以及联疆达海通道,开通通往首都和首府的客运专线,所 有旗县市区全部通铁路,建成比较完善的铁路运输网络。按照“八横七纵六出口一环 线”公路网架规划,以提高路网等级和通达能力为重点,加大高等级公路建设力度, 延伸国道干线辐射范围,形成以锡林浩特为中心,与口岸、首府和周边盟市贯通的国 省道干线网,基本实现与周边盟市之间通高速,盟府所在地与其他旗县市区和重点工 业园区通一级公路。加快农村牧区和边防公路建设。加快现有机场改扩建,进一步开 辟国内、国际航线,加快支线机场和通勤机场建设,提升航空运输通行能力。加强综 合交通枢纽建设,提高通达能力和效率,实现城镇、工矿区与机场、公路、铁路干线 及重要活动场所的有效连接和贯通。加快工业品管道运输工程建设。 (14)加强电网建设。推动特高压和超高压输电线路建设,形成面向华北和华中电 力市场的“北通道”特高压输电走廊和面向东北电力市场的超高压输电走廊。确保 “十二五”期间每个旗县市区和重点工业园区至少建成 1 座 220 千伏变电站,并实现 环网运行,基本构建起以 500 千伏为网架、220 千伏为支撑、110 千伏为骨干的区域电 网体系。探索智能电网建设,增强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加快城网农网建设改造步 伐,进一步提高电网输变电保障能力。落实国家、自治区电力体制改革措施,逐步取 消趸售电价,实现区域同网同价。 (15)提高水资源保障能力。积极推动实施锡林郭勒供水工程,解决东部地区工程 性缺水问题。推进城市水源工程和煤田疏干水、城市中水综合利用以及重点水库建设 10 工程,提高水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坚持水资源开发与节约并举,统筹农牧业、工 业、城镇生活和生态用水,建立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积极推行节水应用技术,建设 节水型社会。加强水源地保护。 (16)完善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广播电视、电信 和计算机互联网络三网融合。加强政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整合盟旗两级政务骨干网, 完善政府网站。推动网上审批、并联审批和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推进重点行业信息 化改造,加快农牧业综合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五、加快城镇化步伐,推动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以加快城镇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为重点,优化生产力布局,发挥城镇和二三 产业带动作用,推动人口向城镇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17)构建符合地区特点的城镇体系。按照区域中心城市和重点镇两级体系布局, 形成以区域中心城市为核心,以重点市镇为基础,发展布局科学合理、功能定位优势 互补、资源要素有效集聚、基础设施比较完善的城镇体系。在南部打造区域性中心城 市,扩大人口规模,强化产业支撑,增强辐射带动能力。根据人口规模、产业聚集、 交通及水资源支撑条件,按城市标准规划建设旗县所在地。充分挖掘民族文化内涵, 突出民族风情的城镇建筑风格,提高城镇建设品位。加强城镇供水、供暖、供气、污 水和垃圾处理等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强城镇防护林和生态园区建设, 完善城镇功能,有效改善城镇生活环境。继续实施好“平改楼”工程,改善人民群众 居住条件。 (18)推进城镇化进程。把农牧民向城镇转移作为推进城镇化的重要任务,完善 有利于农牧民转移的土地、草牧场管理办法,解决农牧民的后顾之忧。调整和完善现 行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制度和政策,减少农牧民转移的体制性、政策性障碍。 完善农牧民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提高财政预算用于进城农牧民培训的比例,探 索建立农牧民进城务工援助制度。扩大保障性住房覆盖面,逐步将转移农牧民纳入住 房保障范围。在产业基础和发展条件较好的城镇,有计划地组织跨行政区域的农牧民 实现转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步伐,推动城乡在规划建设、 产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等方面协调发展。 11 (19)提高区域协调发展水平。按照集中和集约发展、工业化和城镇化互动、口 岸和腹地联动及服务大经济圈的原则,加快盟内区域经济一体化步伐。打破行政界限, 统筹区域内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建设,使资源、资金、技术、人口等生产要素在区域 内达到最优配置,促进中、东、西、南四个经济协作区协调发展,推动优势地区率先 发展,带动后发地区加快发展。中部区域打造现代工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绿 色农畜产品加工基地;东部区域打造大型煤炭循环利用基地、金属冶炼加工基地、绿 色畜产品加工基地;西部区域打造进出口商品加工集散地、畜牧业产业化基地;南部 区域打造能源化工基地和化工产品延伸加工制造基地。 把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与落实国家主体功能区战略相结合,进一步优化生产力布 局。按照国家、自治区对重点开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不同要求,明确不同区域 的主体功能定位,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开发格局。积极争取上级转移支付资金, 提高盟本级财政统筹的能力。对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在规划指导、项目安排、基本公 共服务、生态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给予倾斜,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六、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和谐社会建设 坚持增收富民,着力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努力建立与社会发展程度相适应、 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公共服务体系,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20)认真做好就业创业工作。把扩大就业作为增收富民的重要措施,实施更加积 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服务业和劳动密集型产 业,加大对本土企业和中小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多渠道开发就业岗位,提高吸纳就 业能力。把扩大就业纳入政府绩效考核目标,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重大项目和产业规 划促进就业机制。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实训基地等就业服务设施建设,突出做好 农村牧区劳动力转移培训。 增加投入,加快完善城乡一体化公共就业服务体系。解决好高校毕业生、进城农牧民、 城镇下岗职工和零就业家庭、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努力营造有利于创业的政策 环境,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类人员创业,通过创业带动就业。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维 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12 (21)多渠道促进增收富民。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逐步建立完善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 分配中的比重。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工资、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 保障标准、扶贫标准增长与财政收入增长的联动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 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提高公务员津 补贴水平,加快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拓宽居民投资理财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 积极探索开拓多种扶贫开发渠道,完善以开发式扶贫为主的综合扶贫开发体系,推进 产业化扶贫,抓好荒漠化草原牧民的转移工作,增强扶贫开发实效。 (22)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 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保障标准和统筹层次。重点将进城农牧民、 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等纳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范围,扩 大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新型农村牧区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逐步提高企业退休人员 养老保障水平和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补贴水平。完善养老保险统筹办法,解决养老保险 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健全以城乡低保为重点、逐步向边缘困难群体延伸的社会救助体 系。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加快危旧房改造,有效改善城乡低收入和困难群体住房条 件。 (23)大力发展社会事业。把社会事业作为地区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投入更多的 资金支持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教育方面。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深 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加大教育投入,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加快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教育内容、教学手段和方法现代化。合理配置 公共教育资源,完善助学体系,促进手段和方法现代化。优先重点发展民族教育,提 高民族教育发展水平。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建设高水平、高质量的义务教育,高中阶 段教育纳入免费教育,加快发展远程教育、继续教育,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争取把锡林郭勒职业学院建成本科院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 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大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 校管理水平,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维护校 13 园安全稳定。 人才方面。按照“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 开发”的人才工作方针,适应新型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要求,实施人才强盟战略,抓紧 制定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以草原英才引进工程、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党政 领导人才培养工程和少数民族专业技术人才特培计划为依托,培养引进一批实用型人 才、高技术人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建设优秀人才队伍。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工资待 遇水平,努力构筑产业和人才集聚的洼地,不断增强地区核心竞争力。 科技方面。提高全民科技素质,加强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社 会参与、政府扶持的科技创新体系,加大政府对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扶持力度,支持企 业建立研发中心和技术中心,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科技含量和市场竞 争力。完善农牧业科技服务体系,大力推广实用技术,提升农牧业技术水平。 卫生和人口方面。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牧区为重点、中(蒙)西医并重的方针, 建设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和药品供应体系, 促进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推进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公立医院改革,全面实行 基本药物制度。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完善计划生育服务体系,稳定低生育水平, 推进优生优育,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切实保障妇女合法权益。加强未成年人保护和青 少年维权工作。支持残疾人事业发展,健全残疾人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居家、 社区机构等为主体的抚养和养老服务体系,提高对老龄人口的服务水平。 (24)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动社会管理由防范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转变, 全面提升服务管理水平。加快建立政府管理力量与社会调节力量互联互动的社会管理 新模式。加强和改进基层组织工作,发挥群众组织和社会组织作用,提高城乡社区自 治和服务功能,形成社会管理和服务合力。加强计算机互联网、手机等媒体的舆论引 导,提高对网情、社情、舆情的管理水平。加强城乡社区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社区服 务功能,提高社区工作水平。拓宽社情民意表达渠道,推动形成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 诉求表达、矛盾调处和权益保障机制,把不稳定因素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加大公 共安全投入,加强安全生产,健全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食品安全、社 会安全事件的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做好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加强特殊人群帮教 管理工作,加大社会管理薄弱环节整治力度。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社会治安 综合治理,继续完善和推广草原 110 治安防范模式,创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七、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快文化发展,推动民族文化大盟建设 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进一步弘扬中华文化,建 设和谐文化,突出我盟地域特点和民族特色,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深化文 化体制改革,鼓励文化创新,推动民族文化大盟建设。 14 (25)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精神文明建设 的全过程,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进一步巩固各族人民 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大力提升公民的文明素质,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良 好行为习惯。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引导人们知荣辱、讲正气、尽义务,倡导良好社会 风气。深入开展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以及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群众性精神 文明创建活动。 (26)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原则,以农村 牧区为重点,基本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文化事业发展 投入保障机制,逐步提高财政性文化事业经费支出比重。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 进文化惠民工程,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延伸。发挥民族文化团体的作用,鼓励文 艺精品创作。抓好乌兰牧骑建设,发挥好乌兰牧骑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的作用。积 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对传统优秀民族文化资源的挖掘、整理和民族历史 文化遗产保护,积极申报“锡林郭勒蒙古族游牧文化生态保护区”,争取元上都遗址 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着力提升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竞技水平,承办好 2013 年全 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和宣传,不断增强锡林郭勒文化的影 响力。继续推进文化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提高综合覆盖率。做好第二轮地方志 和行业志的编修工作。 (27)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产业与文化资源相融合,不断增强文化产业 的整体实力。做优做强文化节庆活动品牌,推进文化产业延伸,壮大文化产业总体实 力。培育引进骨干文化企业和战略投资者,鼓励文化企业兼并重组,建设一批特色鲜 明、竞争力强的文化企业和集团。加强对民间文化团体的扶持和引导,加强文化产业 项目建设,打造知名文化品牌。建立文化多元投入机制,促进文化多元发展。加快文 化产业园区和示范基地建设。发挥好“中国马都”品牌效应,加快推动“中国马都” 核心区建设,发挥马产业在文化产业中的带动作用。 八、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和活力 按照中央、自治区的部署,结合锡盟实际,稳步推进各项改革,加快建立与科学 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加快对外开放步伐,提升开放层次,努力构筑合作共赢的开 放格局。 (28)加快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步伐。完善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的 体制机制,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鼓励引导支持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推进 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改进行政管理方 式,健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机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进非税收 入管理体制和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国库集中收付、政府采购和收支两条线管理制 度改革,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长效投融资平台资本 金补充和偿债保障机制。深化农村牧区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城乡布局、产业发展、基 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劳动就业和社会管理的一体化改革。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和 资源配置方式改革,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矿业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 制度,推动全盟矿业权交易平台规范运行。引导盟外企业以独立法人形式从事矿产资 源开发,支持鼓励本土企业以同等条件获得探矿权、采矿权。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增强事业单位工作活力。 (29)加快融入周边经济区。以加快公路、铁路等通道建设为着力点,积极融入 环渤海经济圈、东北地区、呼包银经济区的发展,依托我盟丰富的煤炭资源和矿产资 源,促进我盟在发展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方面取得进展, 拓宽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认真落实自治区促进东部盟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规划和 15 政策,通过发展“飞地经济”、共建产业园区以及煤地、煤水互换等合作渠道,实现 利益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主动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探索建设承接产业转 移示范区,合作共建工业园区,提高承接产业转移的水平。 (30)深入实施向北开放战略。做足口岸文章,加强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口 岸基础设施建设,着重完善口岸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加快二连浩特国家重点开 发开放试验区建设,打造沿边开放的桥头堡。加快二连浩特市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 合作区及边民互市贸易区建设。珠恩嘎达布其口岸尽快实现铁路贯通和公路高等级联 通,完善通关设施条件。着力构建以铁路、公路沿线为重点的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