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之黄包车_第1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黄包车_第2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黄包车_第3页
中国传统文化之黄包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 黄包车的盛行和衰落 098304138 09 播音 袁铨 有时候我会想,如果没有交通工具,那城市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中国没有交通工具,那么中国将会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中国。就 像 20 世纪早期风靡各大城市的黄包车,它的意义,不仅在于影响城 市的交通和风貌,它在当时更是很多老百姓赖以生存的行业。 老舍曾经在骆驼祥子里描述过老北京黄包车夫的生活。在 20 世纪早期的中国,中产阶级出行的首选就是黄包车。 最早发明黄包车的是一个英国牧师培利先生,但培利先生的 “天才”发明在欧洲却毫无用处,高傲的欧洲人自然不会乐意去做 都市的人马。可是在人力资源过剩的东方,黄包车却是得其所哉。 黄包车结构简单、容易制造、成本较低,与当时的轿子和马车 相比较,具有轻便、迅速、价廉等特点,投入营运后,深受商旅和 居民欢迎。民国初年。黄包车已风靡很多城市,资料显示,1931 年 的申报有一个统计,上海有黄包车 24300 辆。到抗战前,上海 的黄包车夫发展到 8 万人,而全国的“骆驼祥子”估计在 100 万人 以上。 黄包车,又名人力车,是一种用人力拖拉的双轮客运工具。在 上海,人力车最初叫“ 东 洋车”,这说明了它的 日本来源。到了 1913 年, 为了区别于私人包车, 上海工部局公开了一项规 则:所有公共人力车须 漆成黄色。此后, “黄包车 ”就成了这种车辆最为人熟知的名称。初时 为双人同坐,男女可同坐,而在 1879 年,清政府因认为男女同坐有 伤风俗,同时车夫拉双人车也颇为困难,因而禁止双人同坐。 作为交通工具,人力车与 19 世纪上海主要的交通工具独轮 车相比,舒适得多,尤其经过数十年的技术改进,包括改用打气轮 胎、增加靠背和弹簧坐垫、车灯等等,人力车更适合乘坐了。它最 大的好处在于用不着生硬地挤撞,便可以轻松地在弯曲而狭窄的小 巷中穿梭,并可以随时随地应乘客要求停车。一个西方人曾写道: “台风季节来临时,车夫会将你从门前背到黄包车上,或从车上背到 门前,以免你弄湿了鞋子。 ” 人力车的车费是当时城市一般平民能够承受的,在 20 世纪 20 年代末 30 年代初,一公里左右的路程收费不到 20 分。那个时代, 拥有一辆私人汽车并雇用一个司机就意味着是最富有的,能够包一 辆黄包车还配上一名车夫,就是许多中上阶层家庭奢侈的享受了。 一般家庭雇用公共人力车夫通常是为一些特定的目的,诸如接送孩 子上学、购物等一些有固定时间的短程出车。 经营人力车是一项盈利丰厚的生意。据一则报告称,19 世纪末, 一辆日本制造的人力车售价为 15 元,租一辆人力车每天 400 至 600 文钱,其中约 1/3 用于车辆保养。这就意味着,将人力车出租 1 个 月,老板就能收回成本,这之后,利润就滚滚而来。如此之快的盈 利,不久就引起许多人对此行业的兴趣。 1898 年,中国人开始经营这项生意,在老城厢出租人力车。 1910 年,闸北这一当时上海新开发的华人区域也开始设立人力车公 司。以后,沪西、浦东等地也陆续设立了人力车公司。然而直到 20 世纪早期,外国公司仍占支配地位,如上海人熟知的南和、飞星等 公司,都是外商创办的车行。这些公司直接将车租给中国承包商, 然后由他们转租给车夫。有时,中间商层层转包,因此就有了“二包” “三包”等行话。20 年代末,中国人已买下上海的绝大多数人力车公 司。1927 年至 1937 年是上海人力车业的巅峰时期,从老板、层层 中间商到车夫,都是中国人。 因为法律不允许转让人力车牌照,许多执照者保留官方登记的 业主名而出售或出租他们的牌照。据 1933 至 1934 年上海工部局人 力车委员会的调查,仅有 34%的牌照业主实际经营着车行。因此, 在公共租界做人力车生意,上至工部局,下至满街跑的车夫,中间 的多层次的执照持有人、业主、承包人、转承人,都不同程度地从 牌照的买、卖、租的非法交易中获利。 当然,这个等级体系的最底层是成千上万的车夫。据统计,20 世纪 30 年代早期,上海市内有公共人力车夫 34 万人,或者说这一 行业使上海市内人口的 10%得以维持生计。 1919 年“五四”运动后,一些青年人曾号召不坐人力车,作为 他们所提倡的“新生活”的内容之一,其中有人曾在到上海的第一 天就发誓不坐黄包车,代为步行。 1945 年,国民党政府指示交通部拟具废除人力车的规划,1946 年全国开始禁用黄包车, 。此令在上海准备实施时,引起市民和黄包 车夫的强烈反对。 1949 年新中国成立以后,随着三轮车的兴起,人力车逐渐被淘 汰。1955 年,上海的最后一辆黄包车被送进了博物馆。 近年来,作为一种旅游特色服务项目,新型的黄包车又小批量 的在国内一些城市的景区内出 现。 尽管我们没有生在那个年 代,黄包车给我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