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_第1页
关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_第2页
关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_第3页
关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_第4页
关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幼儿分享意识的培养 王银苹 指导老师 张桂 教师教育学院 学前 11 摘 要:我们通过对幼儿分享现状以及现象的分析,发现现在的幼儿存在对分享一时有着薄弱认识 的问题。认为缺少分享意识会影响幼儿的合作行为、同伴关系,以及心理健康,人格的健全等等。分享行 为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美德,也是一种责任。对幼儿实施分享教育十分重要。所以我 们需要通过做好分享榜样、创造分享机会、强化分享意识,建立分享规则等方法进行幼儿园分享教育,使 孩子在幼儿园中学会分享、乐于分享、萌生分享的社会情感,让他们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感受到 分享带来的快乐。 关键词幼儿园;分享意识;自主;分享教育 案例 :在自主区域游戏活动中,芳芳和明明还有乐乐每人分到一筐属于自己的游戏模 具,但是在游戏过程中,明明的游戏玩具用完了,就直接从乐乐的面前拿走要去用,被乐 乐用身体挡住了。”从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幼儿还不具备与人分享的这种意识及行为, 而分享行为是幼儿社会性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美德。因此,对幼儿实施分享性教育, 让他们从充满童趣的分享活动中真切感受到分享带来的快乐,这对他们正确理解分享以及 他们将来健全人格的形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普遍现象表明,学龄前儿童是 缺乏分享行为的。幼儿的独占行为是一种十分普遍的现象,就比如争抢玩具。而这些表现 出强烈独占倾向的幼儿大多性格孤僻,不善于与同伴相处,处处总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这 一问题必须给予解决。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 们可以通过有目的的教育活动和日常生活内容来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 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 一、什么是分享行为 对于分享行为,不同心理学家给出了不同的概念界定,Webster 于 1969 年将分享行 为定义为:“分享行为是指一个人愿意把自己拥有的东西让另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受或 送给他 , 即把自己拥有的东西与别人相互使用、相互享受或者相互拥有。”耿希峰 (2005)则认为:“分享行为是指个体拥有某些东西 , 愿意给另外一个人部分地使用、享 受或者使其拥有一个东西。是个体发展较早的一种亲社会行为。” “分享”是幼儿之间团 结友爱,相互关爱的高层次质量表现。分享是亲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 是指个体与他人共 同享用某种资源。 1 所谓分享,就是和他们在物质和精神上享有共享的资格,是一种亲社 会行为在目的上具有利他性。现在的家庭利多数为独生子女,所以他们常常以自我为中心。 可是,上了幼儿园之后,被众星捧月的孩子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出现了矛盾,他们的心理落 差会出现极大的反差,他们只知道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与别人分享自己的东西。而这 种“独霸”意识让他们认为自己喜欢的东西便是自己的,别人都不能碰。研究表明 ,在分 享方面表现良好的儿童,往往在其他社会行为上也表现地很好这种行为不利于幼儿的身心 健康发展,而且不利于健全人格的发展。分享意识和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 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分享意识与分享行为的发展,是幼儿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形成健康 个性的基础。所以我们应当意识到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重要性。 二、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 新纲要把让孩子学习分享明确列入社会领域的教育内容中。从幼儿身心发展的长 期目标来看, 一个能够在物质上和精神上都愿意和别人分享的人, 才是一个心理健康、人 格健全、能够被社会所需要,能够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培养幼儿的分 享意识和分享能力呢? 首先要找出影响分享行为的因素。据观察研究表明解, 影响分享行 为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主要是指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包括家庭、同伴和社会文化传统及大众传媒等 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2。家庭的教养方式中, 有研究表明父母的惩罚与儿童的亲社会 行为存在相关。 3随着社会化发展的趋势,以及家庭格局的变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 儿童生活环境的优化, 但没有与兄弟姐妹共同生活的经验及互爱互让的生活经验和相关方 方面的训练。孩子成了家庭的中心,就像是在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一样,再加上父母的迁就 与忍让及不良的教养态度, 都对分享行为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2.内部因素 内部因素也就是孩子自身的心理因素。处于幼儿期的孩子, 道德认识水平和道德认知 感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是非对错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以满足和愉悦自己为目的, 所以容易 与同伴发生冲突。他们的自我意识早已形成和发展, 年龄越小, 自我中心意识越强。因此, 分享的成效以及水平受到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制约, 这是客观存在的普遍现象。当然, 也 有部分幼儿从小被父母过分溺爱, 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性格中自然而然形成了小气的一面, 或者自身存在不良的行为习惯。 3.物质原因 有部分原因也是由于玩具本身,比如:幼儿互换着分享玩具时,由于对方的玩具不够吸 引人,所以拒绝交换分享,或者是幼儿太喜欢珍惜自己的玩具, 怕别人不够爱惜, 因此拒绝。 4.策略问题 有很多孩子在玩同一玩具及交换时发生争吵, 往往是因为不知道该如何分配以及交换 玩具、沟通及分享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想玩, 也知道别的孩子也想玩, 但问题的关键在于 怎样选择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来满足孩子们的共同需要。同时, 作为幼儿教师, 不仅仅要 意识到分享的重要意义, 还要对分享的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 ,这样才能对幼儿有着正确的指 导。由此可见, 在上述这四种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往往会引起幼儿之间争执的发生, 而他 们又缺乏分享意识和能力, 不会协商, 不会交流, 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却不知道如何沟 通或向同伴寻求帮助, 同伴遇到困难的时候也缺乏去协商解决的意识。 三、分享教育的实施策略 1.做好分享榜样 儿童的心理发展是由“自我中心”向“去自我中心”的转变,由此引起儿童的社会行 为自然而然地从从“独占”到“分享”的发展过程。随着分享行为的出现,个体的心中不 再仅仅有自我,而能够意识到他人的存在;不再只想到满足自己的需要,也能考虑到满足 他人的需要。幼儿在一般情况下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而教师往往是幼儿模仿学习 的重要对象。因此,教师有关分享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需要时常 提醒自己要有意识地在幼儿面前表现出良好的分享行为,如与其他教师分享教学课件、报 纸图书等。除此之外,师生之间也存在着榜样示范的作用,比如,教师对幼儿说:“我可 以和你换个玩具玩吗?“”你可以和我一起搭积木吗?”“你能不能把玩具借我玩一下? ”通过与幼儿一系列的互动从而引导幼儿体验到分享的乐趣。 2、创造分享机会,培养幼儿良好的分享意识 分享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是儿童社会性成长逐渐成熟的重要标志。如果我们把 “独占”看作是“爱自己”,把“分享”看作是“爱人”,那么,人类个体从“独占”到 “分享”的转变,则很好的证明了个体心智正日趋成熟、内心正不断强大、人格正日益完 善。在幼儿园中,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将每周的星期一作为快乐分享日。在一周的第一天,幼 儿来幼儿园的时候,可以自己带一些平时非常喜欢的玩具,和其他的小朋友一起分享交换玩 具来玩耍;或者是将自己周末玩过的地方、吃过的食物、看过的动画片等讲给其他小朋友听。 当然,父母也是孩子最好的导师。父母应有意识的培养孩子做家中的小主人。在平时,父母 应该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当家中来客人时,让幼儿帮忙一起招呼客人,给 客人端茶送吃的等等。在有意识的创造分享机会的过程中,让幼儿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换位 思考,体验他人的情绪情感,理解他人的需求和需要,形成良好的分享意识和分享能力,从 而健全人格的发展。 4 3、强化分享行为 正如弗洛姆所说,“真正的爱是生产性的表现,它包含着关心、尊重、责任和认识。 他并不是一种为他人所影响之意义上的感情,而是一种努力使被爱者得以成长和幸福 的行动,这种行动来源于他自身的爱的能力。爱是一个人有力量去爱的表现,爱某个人是 人的这种力量的实现和集中”。 5幼儿良好的学习行为和活动都需要强化。斯金纳认为, 离 开了强化, 学习就难以进行 , 强化在塑造行为和保持行为强度中是不可缺少的关键因素。 幼儿的分享行为和其他行为一样, 是可以通过强化而提高功效的。当幼儿由于分享而受到 老师、家长的表扬和鼓励之后, 他们会逐渐产生一种内在自我奖励倾向,如: “给小朋友分 享我带来的糖果,我的朋友就会学。”当他们在和人分享的时候, 自己会认为这样做是好的, 这会使他们持久地表现出类似的行为。 4、制定分享规划 为使幼儿的分享行为能够持续不断地进行下去,建立一定的分享规则是十分必要的。 我们所建立的分享规则主要有以下几条:一是平等分享。要做到这一点不太容易,因为这 一时期的幼儿交友更多地由利益来决定,所以在分享时常会出现一些不平等的分享行为。 二是共同分享。是指在相同的时间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体自愿地结合在一起,通过相 互间的配合和协调融洽地进行分享,最终使彼此的情感都获得满足。在刚实施此规则时, 我们要先教给幼儿协商的技巧。在分享过程中,老师要协调关系,引导幼儿去与他人使用, 在分享后老师要强化幼儿共同分享的行为以及在共同分享基础上达到的全作行为,这样, 共同分享的制度才能更好地建立起来。共同分享制度的建立,为幼儿今后更好地与他人合 作奠定了基础。三是轮流分享。是指在不同的时间内,大家将分享物轮换使用。刚开始实 施此规则时,由于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差,会发生一些争执。轮流分享制度的建立,可以 帮助幼儿解决一些分享中出现的问题,使幼儿在玩具数量少的情况下也能顺利实现分享, 同时为幼儿将来成为守秩序的公民打下了基础。 6 四、结语 通过对幼儿分享意识现状的分析和研究,我们意识到现在幼儿分享意识的薄弱,以及 培养幼儿分享意识的重要性。对于学前专业的我们,即将走上工作的岗位。我们也即将面 临如何解决孩子们不懂分享的这种意识和行为,首先从理论上,我们应该正确深刻的掌握 分享的意义和重要性,在行为上,我们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以及为幼儿榜样示范 的能力。通过研究和分析,我相信,我们这批学前教育教师的队伍会越来越强大,而对于 学前教育,我们也将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奉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我们会在学前教育的道路 上越走越远, 也会创造出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参考文献: 1王海梅,陈会昌,张光珍,46 岁儿童对” 偶的物品” 和” 拥有物品”的分享行为.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5.(3):37-43 2贾蕾.浅析影响儿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