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自我调节_第1页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自我调节_第2页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自我调节_第3页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自我调节_第4页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自我调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及自我调节 一、中学生常见的异常情绪 (一)抑郁 所谓抑郁就是人们常说的忧郁。它是一种以情感低落为主要表现的心理状态。正常人也有 抑郁的时候。应该说,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然而,如果抑郁毫无原因,或虽有原因, 但却没有必要也不应该耿耿于怀,甚至不能自控地显得心事重重、愁眉苦脸的样子,则属 于心理问题了。作为心理问题的抑郁,其核心表现是一段时间内的郁郁寡欢。当然,具体 表现形式可因人而异。在通常情况下,总是显得内心愁苦,缺乏愉快感,思维迟钝,主意 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动作缓慢,疲乏无力,常感到不顺心,对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 缺乏信心,有时还伴有失眠或昏睡、体重下降、饮食过多或过少等生理变化。 青少年的抑郁多半是由于学习或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烦恼造成的。一个人在工作、学习和生 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挫折,一旦暂时不能克服这些困难,摆脱挫折的影响, 烦恼便会随之而来。如有的人总是觉得“生不逢时” ,有一种 q 怀才不遇”的感觉,于是 抱怨生活对自己不公平,对一切都不顺心,不满意;有的人将个人的利害关系、荣辱得失 看得过重,为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整日患得患失,忧心忡忡,以至造成心理疲劳,影响 正常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有的人甚至“庸人自扰” 、 “杞人忧天” ,担心这个,害怕那个, 自寻烦恼。 二)焦虑 所谓焦虑是指当一个人预测将会有某种不良后果产生,或模糊的威胁出现时的一种不 愉快情绪,表现为紧张不安、忧虑、烦恼、害怕。焦虑是应激状态下的人的一种最常见的 情绪反应。任何对人身心构威胁的情境都可以引起焦虑。如,疾病的威胁;对个人自尊心 的挫伤;超过个人能力限度的学习与工作上的压力;人际交往中的矛盾冲突;生活中的挫 折等等,都可以引起人的焦虑。 人若长期处于焦虑状态,就会形成心理问题,对身心健康都是极为不利的。它会使人 常处于持续紧张状态,终日惶恐、忧心忡忡、担心吊胆、坐卧不安,过分敏感、容易激动、 注意力不集中,对外界事物缺乏兴趣。有时还伴有失眠多梦、胃肠不适。严重的会导致胃 溃疡、心脏病、高血压等多种影响身体健康的慢性疾病。 我们生活在充满竞争的社会里,在学习、工作、生活上存在着种种压力,谁都可能面 临各种挫折。因此,焦虑也在所难免。对于青少年朋友来说,除了其他原因引起的熊虑以 外,最明显、最常见的则是考试前的过度的焦虑。 由于考试是现代社会甄别优劣、造就人才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千军万马、各路豪 杰一齐上阵,竞争十分激烈。 “考场如战场”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成功伴随喜悦; 而失败则不仅脸上无光,无颜见“江东父老” ,而且可能会失去某种关系一生前途的机会。 所以,担心考不好所引起的紧张情绪常会给很多青少年朋友带来考前的焦虑。而这种焦虑 如果不 能摆脱,不仅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思维迟缓、回忆困难等心理反应,而且会出现 心跳过速、呼吸急促、两手出汗、恶心呕吐等生理反应,严重的还会导致某种“非特异性 过敏性”疾病。如,有位高考考生,第一次高考因过度紧张。结果仅差 2 分而落榜。第二 年准备再考时,却在高考前因腹泻、便血而住院,当年高考结束后病才好。到了第三年, 又是在高考前因旧病 复发而住院,结果再一次错过机会。医院诊断“非特异性过敏性结 肠炎“。也就是说这种肠炎既无肠内器质性病变,也无细菌和病毒感染。其根源是因紧张、 焦虑而产生的一种自我保护。实际上就是以生病为“借口“不愿再参加高考。但奇怪的是 这种“借口”并不是他主观上所要求的,而完全是生理对心理上免受挫折的一种自我保护。 当然,这种现象是极个别的。 (三)强迫 这里所说的强迫,并非指强迫症,而主要是指出自内心,虽无意义却反复出现,但有时也 能克制和摆脱的某些观念和行为。它属于一种意志上的心理问题。有这种心理问题的青少 年,经常莫名其妙地出现某些不必要的观念和行为,所以常常被紧张不安和内心冲突所困 扰。造成自我强迫多是由于性格过于内向和拘谨,自我封闭,使心中的想法不能宣泄于外, 或 是过分注意细节,责任感过强,追求十全十美所致。 自我强迫虽然也主要表现为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但其严重程度和频率远不如强迫症。强 迫观念主要只是表现为对已做妥的事情感到不放心,如出门后又回到门前,检查一下门是 否锁好了;对当前事物常常联想到一些可怕或不祥的情景,如看到安全行驶的汽车,有时 会联想到严重的车祸;脑子里经常浮现过去的某段经历;明知没有必要深究,却反复思考, 如“世界上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强迫行为则是屈从于强迫观念的具体动作,如过度洗 手,认为手总是越洗越干净,于是一遍一遍反复洗手。 由于自我强迫不是外力所强加,而是自己脑子里产生的,所以矫治起来可能困难一些,但 还是可以通过意志努力等予以改善和克服的。 (四)恐惧 恐惧作为一种心理问题,是指对某种特定对象或境遇产生了强烈、非理性的害怕。而实际 上这类引起害怕的对象或境遇,一般并不导致危险或威胁。这种情况多发生于儿童和青少 年时期,如怕黑、怕孤独、怕一些小动物等等。随着年龄的增长,恐惧感会逐渐减弱或消 失。但是,因个人的认知能力和神经系统的耐受性以及个人生活经验、意志品质等方面的 偏差和缺陷,加上某种令人恐怖的刺激情况的强烈且长期作用,也会使一些年龄稍大的青 少年仍然存在着不合情理的恐惧心理。当人处于这种恐惧状态时,不仅会出现明显的紧张、 焦虑,甚至愤怒等情绪反应,有时还常伴有心悸、出汗、头痛、头晕等强烈的生理反应。 恐惧心理有各种各样表现。对某一特定事物或现象的特殊害怕,是青少年最为普遍的 恐惧心理。如一位高中学生,有一次偶然看到一场葬礼,这时他突然想到总有一天自己也 要死,于是,这种对死的恐惧时时笼罩着他。开始只是晚上无人时害怕,后来一天到晚被 这种恐惧所困扰,整天都感到心里像压了块巨石。严重时大脑昏昏沉沉,并伴有头痛,脖 子僵硬等现象。虽然他也曾努力控制自己,但这种恐惧却总摆脱不掉,使其身心健康受到 很大影响。 人际交往中出现的恐惧心理也是青少年较为普遍的。青少年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还不稳 定,对心理压力的承受力较弱,再加上为人处世的经验不足,社交技能欠佳,因此,在人 际交往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受到种种挫折。如有的青少年因与自己的好朋友 发生了矛盾,便觉得人与人之间存在着太多的虚伪;有的青少年因曾在众人面前受过伤害, 觉得丢了脸面,于是在这种心理压力驱使下,回避众人,逃避交往,甚至不出门,将自己 孤立起来,不仅拒绝朋友、熟人,甚至泛化到陌生人。但是,他们在逃避交往的同时,内 心又十分渴望与人交往。正是这种矛盾心情,使他们备感苦恼和焦虑,陷于忧郁和痛苦之 中。有社交恐惧心理的青少年大多性格内向,并且不同程度地带有神经质、自卑或自尊心、 虚荣心过强。 当然,青少年的恐惧心理作为一般的心理问题,通常并不严重,也不会持续过久。怛 如果不以为然,不加重视,就有可能累积、演变成恐怖症,而这将成为另一种性质的也更 难矫治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所以对此千万不能掉以轻心。 (五)易怒 所谓易怒就是指容易冲动、急躁,爱发脾气。从心理学上讲,这是因为兴奋过强或紧 张过度而出现的心理异常,表现为情绪反应过敏,情绪的自我控制能力减退,激惹性增高, 即使是轻微的刺激,也容易引起强烈而短暂的情绪反应。 现实生活中,有些青少年朋友常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本来只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 事,在别人看来不以为然,而他却犯颜动怒,火冒三丈。为此,经常损害朋友之间或同学 之间的感情,把一些本来能办好的事情搞糟,甚至对个人的身心健康、事业成败都有影响。 客观上讲愤怒对人是没有任何好处的。从生理角度说,愤怒易导致高血压、心脏病、 溃疡、失眠等疾病;从心理角度而言,愤怒会破坏人际关系,阻碍情感交流,使人内疚、 情绪低沉。很多青少年朋友虽然懂得这个道理,但在实际生活中却难以自控。一遇事就急 躁易怒,容易冲动。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由两方面因素造成的。 第一,一个人好冲动,易暴躁,爱发脾气,与自身的气质类型有一定关系。一般说来,属 于胆汁质的人,比其他气质类型的人更容易急躁,更爱发脾气。因为属于胆汁质气质的人, 从神经活动上看,主要表现为兴奋与抑制的不平衡,其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属于一种不可 遏制型,也就是说兴奋强于抑制,因此,一遇到不满意或不顺心的事情,即使很微小,也 常常会表现出不能克制自己。但是,在生活中并不是所有属于胆汁质气质的人都会成为性 隋暴躁的人。这是因为,性情暴躁,爱发脾气并不单纯受气质类型的影响,还与一个人所 处的生活环境及所受的教育有关,它是一个人个性心理中不良性格特征的表现。 第二,有些人爱发脾气与缺乏涵养,虚荣心过强有密切联系。年轻人由于涉世不深,生活 的知识、经验不足,看不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这一浅显的道理,只知 爱惜自己的“脸面” ,有时明知是自已不对,为了维护“脸面” ,满足虚荣心,仍不惜伤害 朋友和同学之间的感情,故意宣泄不满,起劲指责对方,表现出一副唯我独尊的样子,而 事 后又常为得罪和失去朋友和同学的友情而后悔。 (六)冷漠 所谓冷漠,从心理学上讲是指情感冲动强度较弱、情感表现灰冷、漠然的心态。这是一种 情感上的必理问题。表现为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对亲友冷淡,对周围事物失 去兴趣,面部表情呆板,内心体验贫乏,严重时对一切都漠不关心,与周围环境失去情感 上的联系。 造成情感冷漠的主要原因是外界刺激、打击或遭受挫折。有些青少年朋友,由于在现实生 活中碰了几次钉子,受到些挫折和打击,就变得心灰意冷了,原来生活的热情消失了,对 一切事物的兴趣也没有了,对周围一切都漠然处之、麻木不仁了,他们看不到生活的本质 和人生的真谛,看不到希望和曙光,不能寻觅到挚友和知音,也激发不起生活的热情和兴 趣, 终日伴随自己的只是内心深处的孤寂、凄凉和空虚。这种对人和事都采取漠视和冷淡态度 的人,不仅会丧失青春活力,而且容易步入歧途,这无疑是一种可悲的自我摧残和自我埋 葬。 二、中学生不良情绪的自我调节 要使青少年克服脆弱的心理,能够自我调节不良情绪。就需要加强心理素质教育,正确引 导学生掌握控制和调节心理情绪的方法,使他们形成喜怒有常,哀乐有度的良好心理素质。 (一)注意力转移法 首先要有意识地转移注意焦点。当你遇到挫折感到苦闷、烦恼、情绪处于低潮时,就暂时 抛开眼前的麻烦不要再去想引起苦闷、烦恼的事,而将注意力转移到较感兴趣的活动和话 题中去。多回忆自己感到最幸福、最愉快的事,以此来冲淡或忘却烦恼,从而把消极情绪 转化为积极情绪。其次可以自觉地改换环境。如外出散步、旅游参观,调换居住地点等。 这样 通过新的环境,冲淡、缓解消极的心理情绪。 (二)合理发泄情绪 所谓合理发泄情绪,是指在适当的场合,采取适当的方法,排解心中的不良情绪。这有以 下几种方式。 哭泣。当你遭到突如其来的灾祸,精神受到打击心里不能承受时,可以在适当的场合放声 大哭。这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排遣紧张、烦恼、郁闷、痛苦情绪的方法。 倾诉。当你心中积满苦闷、烦恼、抑郁等不良情绪无法疏散时,可以向父母、老师、 同学、知心朋友尽情倾诉,发发牢骚,吐吐委屈。这样使消极情绪发泄出来后,精神就会 放松,心中的不平之事也会渐渐消除。 活动。当你的消极心理使情绪极度低落时,越不愿参加活动,情绪就越低落。而情绪 越低落,又越不愿意参加活动。这样就形成了恶性循环使不良情绪加重。如果参如一些适 当有益的活动,或跑跑步、打打球、干干体力活,或唱唱歌、跳跳舞,就可以使郁积的怒 气和不良情绪得到发泄,这样,原本十分低落的情绪就可以改变。 (三)自我控制情绪法 人不仅要有感情,还要有理智。如果失去理智,感情也就成了脱缰的野马。在陷入消 极情绪而难以自拔时,应有意识地用理智去控制,这又有以下几种方式。 自我暗示。采取这种方法,可以抑制不良情绪的产生。当你参加一些紧张的活动如重 要的考试或竞赛前,要在心里暗暗提醒自己,沉住气,别紧张,胜利一定是属于自己的。 这样就能增强自信心,情绪就会冷静,就能遏制冲动,避免不良情绪造成不良后果。 自我激励。这是用理智控制不良情绪的又一良好方法。恰当运用自我激励,可以给人 精神动力。当一个人在困难面前或身处逆境时,自我激励能使你从困难和逆境造成的不良 情绪中振作起来。 “失败是成功之母”是大家都熟知的一句名言,但是在失败后一味消沉, 不采取自我激励的方法振作精神,那么失败只能永远是失败,而不会成为成功之母。 心理换位。这也是消除不良情绪的有效方法。所谓心理换位,就是与他人互换位置角色, 即俗话所说的将心比心,站在对方的角度思考、分析问题。通过心理换位,来体会别人的 情绪和思想。这样就有利于消除和防止不良情绪。如当受到家长和老师的批评时,自己心 里有气,这时要设身处地想一想,假如我是老师、家长,遇到此类情况会怎样呢?这样, 往往 就能理解家长、老师对自己的态度,从而使心情平静下来。 升华转化。就是要发掘调动思想中的积极情绪,抵制和克服消极情绪。将痛苦、烦恼和忧 愁等消极情绪升华转化为积极有益的行动。 青春期是人生的重要转折点,随着生理上的日趋成熟,青少年的心理发育也从幼稚逐步走 向成熟,其中经历了许多变化、矛盾与困惑,其主要的心理特征有: 一、矛盾的心理特征 青少年朋友会一改儿童时期的依赖和胆怯的天性,变得喜欢自作主张,愿意独立处理 事情,希望别人把他(她)当成大人看待,成人感、自尊心和独立意识明显增强。然而此 时的青少年还处于孩子与成人之间的过渡期,心理发育虽已开始摆脱了童年的幼稚与天真, 但还不具备成年人的成熟与老练。因而,他们常常处于我长大了但又不成熟的自相矛盾的 心理状态,如青少年常常感到自己已经很大,极想摆脱约束和照顾,想以成人方式独立行 事,但又会发觉自己缺乏独立所必须的条件、能力和经验;又如,随着内心活动的增多, 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愿向师长坦露内心想法,但又极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信 任,希望被周围的人认同和接纳。这样的矛盾心理状态容易使之产生独立与依附、主观与 客观的矛盾,使不少青少年陷入焦虑不安,彷惶和压抑、叛逆的情绪。 二、青春期的孤独感 儿童时期,人慢慢认识到别人与自己的区别。但到了青春期,对于自我意识的感觉更 为强烈,这时候,青少年常常体验到孤独感。儿童时期虽然也有害怕、担心、寂寞等,但 因为自我认识相对不是很强,所以,只要有人作伴就能消除以上感觉。但青少年自我意识 不断在增强中,思维上也得到迅速发展,他们常常充满各种幻想和憧憬,又由于自我实现 的能力远远不够,所以,萌生很多伤感,为保护自己又容易自我封闭,这样有时即便是在 众人之中也会有孤独、寂寞感。 另外,步入青春期的青少年不再满足于父母的关心爱护,更多的产生了与人交往的需 要,希望有志向情趣相投的朋友,若不然,就会使心中的快乐无法与人分享,压力和苦闷 无处诉说,这样常常带来莫名的惆怅感,时日久远的孤独还会使青少年产生挫折感,变得 更会自我封闭、自我中心化,这就影响他们人格的健全发展。 三、青春期的自卑感 进入青春期后,青少年开始越来越关心自我,越来越密切地注视自己,很自然的就常 常拿自己与周围人比较,很想肯定自己,处处能赶超别人,使别人能对自己刮目相看。正 是在这样人与人的比较中,个人很容易判断出自己与别人的上下高低,这虽然有着促人奋 进的积极一面,但由于青少年常常情绪化,看事物很容易以偏概全,一旦在比较中感到自 己与别人距离过大,或是比较之后通过自己努力还是达不到自己愿望的时候就会产生挫折 感,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变得心灰意冷,产生自卑心理。 有自卑心理的青少年又会显得更为敏感,他们自尊心、自信心,因自己一事做不成就 怀疑自己,很容易受到伤害,特别是学习上,成绩和智力上比不过同伴时就常常无法坦然 接受现实去踏实学习,而是显得急躁、压力重重。对体貌上的自觉不够理想也常常让他们 滋生烦恼,有时因为自己身体的急速成长常常使他们不知所措,如觉得自己太胖,太高、 太矮,眼睛太小等等。 所以说,自卑感更确切地说其实是一种信心不足。 四、青春期的嫉妒心理 就如上面提到的,青少年常常喜欢与他人作比较,但当发现自己在才能、体貌或家庭 条件等方面不如别人时,就会产生一种羡慕、崇拜,奋力追赶的心情,这是上进心的表现。 但有时也会产生羞愧、消沉、怨恨等不愉快的情绪,这后者就是人的嫉妒心理。这样一些 青少年当开始顾虑到自己的专长,注意起同学的成绩以及别人对自己的评价时,嫉妒就会 特别敏感地表现出来。这主要是因为青少年心理发展尚未成熟,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还认识 不足,遇上比自己能力强的人时就会感到不安所致。另外,青少年若是过于以自我为中心, 常常更多关心着的是自己,待人中缺少纯朴的善意,处处想表现自己的优越,特别是当自 己帮助的人超过自己时就会强烈希望别人在某一方面不如自己。 黑格尔曾经说过:有嫉妒心理的人,自己不能完成伟大的事业,乃尽量低估他人的强 大,通过贬低他人而使自己与之相齐。 由此可以看出,嫉妒是一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对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同样是极为不利的。 青少年的心理自我调节: 既以上述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为使自己能够健康发展,青少年必须注意心理上的自我 调节。 心理学家艾里克逊特别强调指出,青少年心理自我调节的重要的任务就是了解自己, 建立起正确的自我认同和坚强独立的自我意识。这就要求: 一方面:认真而积极地自我反省。作为成长中的青少年,慢慢会有自己独立的一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