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概论学习报告_第1页
建筑概论学习报告_第2页
建筑概论学习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筑概论学习报告 姓名:陈翰文 学号:01A11426 一建筑概论课总结 课名:建筑教育及其昨天 授课老师:单踊 这是我来到东南大学上的第一节建筑概论课,由单踊先生授课。单先生围绕建筑的教育 及其昨天,向我们讲述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以下,我将一一总结。 1) 西方学院派(Beaux-Arts architecture) 西方学院派教育是西方现代意义上建筑教育的开端,而巴黎美术学院成为这一学派的大 本营 。在学院派唯美主义的熏陶下,巴黎美术学院建筑系偏重艺术,以古希腊与古罗马的 建筑风格和体系为永恒经典,因此其过于古典缺乏创新的建筑风格为现代人所诟病,成为 墨守成规与形式主义的代表。但是它还是有效地促成了建筑学说的规范化整合,完成了早期 正规建筑教育成型和发展。 在实际运作上,,“巴黎美术学院“的教学是个三方联动的系统-“皇家建筑研究会(后来 变为国家美术研究会)“代表官方做总体控制,“学院“实施理论教学和日常管理,私人性 质的画室负责建筑设计这一专业主课的教学,而三方协同的焦点则是为众多学生所瞩目的 罗马大奖赛。 罗马大奖赛流程:学生找老师(院士,建筑师)组画室参赛交草图根据草图设计画 正图交图院士评图“罗马奖”出炉 巴黎美术学院的学院派建筑思想和方法开始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向全球辐射,并直接影 响美国的现代建筑教育。 2) 美国现代建筑教育 1856 年,美国第一个留学“巴黎美术学院”的建筑学生 Richard Marris Hunt 学成回国, 创办了一间法国式建筑画室,5 年后,其弟子 William Robert Ware 也办起了建筑事务所, 将学院派的思想传承下去。 1865,麻省理工学院成立建筑系,聘请 William Robert Ware 出任系主任。之后又有宾夕 法尼亚大学,康乃尔大学,伊利诺大学,锡拉丘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成立了建筑学院, 在总体上一致保持了“巴黎美术学院”色彩。 其中,1890 年 Lairds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组建建筑系,其学术背景“美国式的鲍扎体系” , 是对巴黎美院学院派经典学术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因此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建筑系成为“学 院派”体系在美国建筑教育界的盟主,古典主义学术的大本营。在这一思潮的影响下,学 院派建筑理念被应用在美国各大城市建筑中,而美国的古典风格摩天楼就是古典复兴思想 和经济飞速发展直接冲突的产物。 值得一提的是从 1905 年到 1935 年宾夕法尼亚大学艺术学院建筑系共招收了 25 位中国 留学生,其中不乏梁思成,杨廷宝,童儁,林徽因等中国现代建筑先驱者中的杰出代表。 他们回国后也推动了中国现代建筑教育的诞生与发展。 3) 中国建筑教育 中国古代建筑变化不大,这方面的“手艺”也只是由工匠一脉相传,并没有真正意义上 的系统的建筑教育。 从上世纪初到三十年代,一大批中国学生留学法国、日本、美国,学成回国后,将学院 派建筑教学理念融入办学中去。最早的创立建筑系的八大院校,建筑系主任无一例外,都 是留学生。 其中,东南大学建筑系建于 1927 年,为全国最早。中国现代建筑四大师,东大就占了三 名,他们分别是杨廷宝先生、刘敦桢先生和童儁先生。之后东大建院又培养了一大批优秀 建筑师,像吴良镛(后协助梁思成创办清华大学建筑系) 。当时东南大学建筑系拥有一大批 优秀教职人员,像刘福泰、李祖鸿、卢树森、鲍鼎、谭垣、虞炳烈等等。在他们的努力下, 东南大学建筑系领跑全国,也成为中国现代建筑教育开创者与领跑者。 二听课感想与心得 听了这节课,我对现代建筑教育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主要以下三点。 1) 建筑教育要继承优秀传统 施教者角度:不管是早期美国现代建筑教育继承学院派教学体系,还是中国建筑教育继承 这一体系的同时,又继承中国传统建筑体系,可以说施育者应该向后看,继 承优秀传统。 (这里说继承可能有些不恰当,但考虑到美国和中国本身没有 现代建筑教育体系,早期几乎是照搬巴黎美院的学院派体系,而这一体系又 是现代建筑教育的开山之作,所以成了当时建筑教育界的传统) “存在即是合理” ,应该说,一个体系,或是一条规范,存在几十几百年, 不能说它一定对(因为对与错本来就没有明显的界限,这个我将在下面具体 阐述) ,但肯定有它的道理。所以我们加以继承与利用,它可以节省很多资 源(那些经典的方法进过几十代人实践,效果可以说还是不错的。你若从头 再来,进行研究,花费了很多时间金钱等资源,最后得出的还不一定出色与 前人的方法) ,也是对学生的负责(一种全新的自创的体系让学生去试验, 未必太残忍。 ) ,更是为下一步融合与创新打下基础。 受教者角度:其他国家的学生我不敢说,但对于我们中国的建筑学生,继承传统当仁不 让。 像木构,榫铆的技术,圆林移步换景等风格,以及那浑厚深远的古代建筑 历史,他既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宝贵资源,也是我国所特有的。这种区别于 其他国家建筑的特性,我们得义不容辞继承。它将成为其他国家建筑师无 法或者说很难模拟的建筑特性,从而成为我们的先天优势。就像我们可以 模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建筑,但始终很难超过他们自己国家的建筑师,这 其间又与文化熏陶等有关。所以说我们不能抛弃我们的传统。 中国现代建筑大师杨廷宝先生就一贯秉承古为今用的思想,中山陵音乐台 的设计堪称是他这一思想的体现。音乐台舞台照壁的底部时中国古建筑的 须弥座,顶部雕有云纹花饰、龙头、灯槽,极显古色古香。 另外,像日本当代建筑大师妹岛和世设计的假日别墅,大块的榻榻米设计, 极显日本建筑传统。 2) 建筑教育要不断融合与创新 施教者角度:也许,从现代建筑教育发展来看, “融合”与“创新”这两个字眼显得格外 重要。巴黎美院建筑系的没落就是一个再好不过的反面教材,它过分地强调 “传承”古典主义(墨守成规,缺少创新) ,导致固步自封。曾经的天之骄 子,成为时代的弃子。相反,同样师从学院派,美国的建筑教育更注重创新 以及各种风格的融合,宾夕法尼亚大学,康乃尔大学,伊利诺大学,锡拉丘 斯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建筑系各有各的特色,百家争鸣。 难道说巴黎美院的教育体系就是错的么?只能说是它不适应时代发展,那么, 它就必须被时代淘汰。所以要想建筑教育永葆青春活力,就必须一直推进融 合创新。 受教者角度:作为优秀建筑师,一生都在学习融合各方面建筑特性,都在创新出属于自 己的建筑特性。还是举杨廷宝先生的例子,他在设计中山陵音乐台时,不 少地方用了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设计,又能可贵的,他在台下开辟的月牙 形水池,又很有西方古建筑风味。整个音乐台古朴、开阔,堪称中西合璧 的杰作。 3) 东大建院的浑厚 单踊先生向我们较为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各大高校建筑系的变迁,唯独我们东大建筑一 脉相承,愈发地让我感到一份厚重感。面对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东大更应该处理好传承 与融合创新的关系,吸取巴黎美院的教训,在秉承优秀传统(像注重学生的手绘技术)的 同时,引进国际先进的教学体系,注重与世界其他高校以及设计所的交流等等。 当然,身为东大建院的学子,我们也要把眼光放开,东大给了我们这么好的平台,让 我们近距离接触到 ETH , 香港中文大学,东京工业大学等建筑高校,以及安藤忠雄等优秀 建筑师,我们更应该珍惜。 与其他高校相比,我们地处六朝古都、素有“山、水、城、林”之称的南京,拥有大 量古建筑如明十三陵、栖霞寺石塔等,以及优秀近现代建筑(如中山陵) ,而且靠近苏州 (方便考察园林) 。并且也有许多优秀的现代建筑(如紫峰大厦) 。在南京,即使是普通的 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