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论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化语文课堂流程.doc_第1页
初中论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化语文课堂流程.doc_第2页
初中论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化语文课堂流程.doc_第3页
初中论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化语文课堂流程.doc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美化语文课堂流程摘要:对教师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首先是他们生命活力和生命价值的体现;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播过程的实质是知识的生成与生长过程,在这过程中,教师的重要责任之一就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知识和播种活的知识,美化语文课堂流程,学生是在自己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探索活动中生成知识;在上述理念之下,今天的课堂教学应建立“激发兴趣,共同参与,互相合作,美化流程”的师生关系,为此,教师和每个学生都要发挥自身作用,提高语文学习效率。关键词: 情感美 结构美 语言美 流动美著名艺术大师罗丹说过:“动是一切景物的生命。”任何一门艺术,都要昭示一种生命的流动,一种动态的旋律,它才是真正的美的艺术。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可以说,教学是一门高雅的人类艺术劳动,而课堂教学,则是这种艺术活动的最集中、最直观、最本质的反映。语文课堂教学,是语文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流程”。任何一种模式的活动,它都是一个动态的流程,是一个由“始”到“终”的系统。反思改革开放后二十多年语文教改探索,我以为仅仅停留在“探索阶段”,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美化语文课堂流程呢?柏拉图认为协调就是美,反之就是不美。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学习语文的美。其具体渠道有四条:一、 师生关系的情感美-平等一切可以称之为美的作品、美的话语、美德行为等等,都无不体现了对人的尊重。如果师生不是平等的朋友式的,心理的距离必然会增大,心灵上达不到沟通,这将极大地阻碍学生的学习发展、人格建立。李镇西先生说“教育是心灵的艺术。这个心灵既是指教师的心灵,也是指学生的心灵。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是师生心灵和谐共振,互相感染,互相影响,互相欣赏的精神创作过程。”由此可知,语文的学习是学生与作者、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感情互相交流的过程。我们要认清自己的角色,尊重每一个学生,师生关系应亦师亦友。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对一篇文章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思考,师生可以一起谈观点,论认识,说感情,对课文的注释有所置疑。同时,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在课堂流程这个系统中充分调动学生的情绪,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也具有优美的情感。情感镁贯穿师生活动的全过程。例如,笔者在执教寡人之于国也一文时,让学生记住“谨庠序之教”这个重要的注释。其中“庠”和“序”,都是学校的别名。商代叫序,周代叫庠。这时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这个注释是错误的。”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是怎样知道的?”他说:“我好像看到过这方面的资料。”我不动声色,趁机说:“这名同学勇气可嘉,敢于挑战权威,现在,让我们大家做裁判,看看究竟谁是正确的,好吗?”一句话,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意识,他们纷纷查古籍资料进行验证。经过多方面的证实,终于确定课本的注释是错误的。词海的注释是这样的:庠,古代学校名。汉书:“乡里有教,夏曰校,商曰庠,周曰序。”孟子:“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曰校,商曰庠,周曰序,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最后,我微笑着赞美这名同学:“你提出的疑问给了我们一个学习的机会,使我们对古代的学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敢于质疑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话未说完,教室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马斯洛健康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健康人心里都有一些需要,当满足了基本要求,一个更高的需要才得以出现。当学生满足了师生间的平等、互尊、合作的需要,学生才会因此发展了自尊、自重。当学生的情感需要得到满足,在和谐的学习环境里,感到自身的价值、人格得到尊重、承认,才会轻松地、愉快地投入学习。因此,现代课堂教学应确立师生平等的教学观念,构建平等对话的教学平台,将师生关系“理解为愉快的合作,而不是意志间的冲突”。应“以自然的坦率代替了做作的尊严”,让师生在率真、坦诚、互尊的环境里一起学习,以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总之,师生关系必须平等,师生关系的情感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根”。二、 教学过程的结构美-和谐传统的评课方式,都是片面、静止地去看教师对教材的讲授,或片面地去看学生回答问题的程度,而没有把教师、教材、学生看成是课堂上有密切联系的子系统,从而根本忽略了整个课堂流程这个系统的作用,可以说是一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行而上学的方式,导致了“好课不好,差课不差”的评价效果。对中学语文课的评价更是如此。 因此,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比较多、跳跃性比较大的时候,处理不好,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块状的感觉。我们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应精心编排问题的顺序,并在问题的过渡上花心思。李卫东先生说:“语文课上到理想状态,就是一种忘我的情感交流,智慧对话,没有再比置身于这种和谐共振的互为欣赏和启发更幸福的了。”所以,完美的教学过程应该是行云流水的,其间没有任何的阻隔,没有任何的块状感,它给人的感觉是高山流水,一泻千里,洋洋洒洒,一气呵成。 例如,笔者在执教药一文时,学生提出:鲁迅在夏瑜的坟上加了一个花环,如何理解?有何积极意义?以华家为代表的民众与以夏瑜为代表的革命者本该是何关系?小说中他们的关系如何?小说以“药”为题,有何作用? 小说的明、暗线索结构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小说的主题是怎样的?学生提出的问题杂乱,跳跃性较大。如果按照这样的顺序教学,必定会产生块状的感觉,教学过程的和谐性就大打折扣。我在处理这些问题时,是这样编排顺序的:以华家为代表的民众与以夏瑜为代表的革命者本该是何关系?小说中他们关系如何?小说的主题是怎样的主题是怎样的?小说的明、暗线索结构对表现主题有何作用?小说以“药”为题,有何作用?鲁迅在夏瑜的坟上加了一个花环,如何理解?有何积极意义?这样的编排,就把文章的矛盾冲突、主题思想、双线结构、题目意义、作者态度紧紧联系起来,问题显得有联系,有梯度,有前因有后果,充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学习兴趣,前一个问题的解决,为后一个问题作铺垫,最后水到渠成,问题得到和谐解决。肖家芸老师说:“语文教学的活力在活动之中,活了有动力,动力添活力,动不起来,活不下去。活动常变常新,语文魅力永存。”教师处在课堂指挥的位置,他犹如一支交响乐队的指挥家,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而学生则是乐队演奏家,在有声和无声的指挥下,准确调试好每根弦,演奏好课堂的每个节拍,使“课堂进行曲”音韵和谐,旋律流畅,直至达到终极目标,完成“习得过程”。 总之,教学过程必须和谐,教学过程的结构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茎”。三、 感情表达的语言美-丰富语文教学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它们都是以文本为载体的艺术品,离不开声音的表达。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所运用的教学语言是生动、美丽的。教学的语言美是语文教学课堂成功的要素之一。而这种美贯穿于整个课堂活动,也是丰富的。学生的眼睛是摄像机,耳朵是录音机,他们对教师的丰富语言要充分感受。程翔老师说:“在教师的许多特性中,声调占据着一个重要地位。从根本上来讲,教师技能不包括声调,但是一种不好听的声调很可能阻碍教学的成功。”在语文课堂上,适当地运用语言表达要讲解的内容,必须注意适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美化课堂动态流程,要使语言在这个流程中流动,形成美的旋律、生动的直观形象、张弛有致的节奏和丰富多彩的模式。那样,课堂的进行将如顺水行舟,瓜熟蒂落。例如,笔者在执教项脊轩志一文时,用生动的语言低缓地讲解“祖母探问”情景并且自己在讲台上品读、演示,使学生热泪盈眶;我在讲授失街亭一文时,用分角色朗读的办法把握人物心理特征,进而很容易剖析出人物性格,当学生的兴趣被充分调动起来之时,我趁机出了一道讨论题:“街亭之失,孰之过?”答案真可谓丰富多彩,且言之有理,言之有据,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我讲授守财奴一文时,在课文收束阶段,用生动的语言指导学生品味葛朗台临死的情景,使学生的心灵受到很大的震撼,笔者因势利导,出了一道作文题当我们直面金钱的时候,学生兴趣盎然,迫不及待,奋笔疾书,不仅很好把握了文章的思想,而且受到了一次思想的洗礼。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在谈读经下邳圯桥怀张子房时写到:“常常高声朗读.。朗读时的心情是振奋的,仿佛满腔热血都沸腾起来了,特别是读到唯见碧水流四句,调子就震颤起来,胸襟也开阔起来,仿佛自己心中也有无限的豪情盛慨,大有低回往复、依依不舍之意。”这就是鉴赏艺术作品时的审美高潮体验。教师在教学中,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离不开导读、范读,当你用标准的普通话声情并茂地诵读课文时,你动听的声音会如仙乐般地传入学生耳畔,你传达的文情、才情如丝丝春雨,滋润学生心田,使他们沐浴在艺术美的春光之中,情感在潜移默化,兴趣在潜滋暗长。总之,情感表达必须丰富,感情表达的语言美,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花”。四、 双边活动的流畅美-流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动脑、动口、动手,有时还要动步,一切都在动态之中,学生也要动脑、动手、动步,更要动口。现在比较流行把死板的讲课、听课变为活动课,有人让学生自己走向讲台,有人设计一场具体活动,如买、卖商品,来完成课本内容,这都是注重了课堂这个动态流程。语文教师可以把课文作为脚本,让学生改编成课本剧表演,来完成教学内容, 可以把学习议论文变成辩论会,把学习说明文搞成观摩、考察活动,把讲散文变成野外观察、写生活动,形成“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动”起来,语文课就“活”了。国外的教育家罗扎诺夫、普鲁西、布鲁纳等都主张把活动引入课堂,让学生自己去学习,自己去发现,就是因为“动”才能学活、学好。例如:笔者在执教烛之武退秦师一文时,让学生充分地研读课文,老师作个别难词上的点拨后,重点在体会文中对双方人物的生动描写。这时,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自找搭档,分别扮演烛之武、郑伯、秦伯的情态。学生的扮演情况如何,这跟他们对课文的理解程度密切相关,老师也不急于去纠正或评价。让学生仔细观察,创造条件激发他们发言,指出表演学生的优缺点。再请其他学生表演,在观察与比较中提升对课文的理解。又如:我在教学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时,让学生根据诗中的描述作一幅画,表现边塞生活、边塞风光或送友归京时的情景。对于这一创新的教学模式,学生兴趣空前高涨。他们的选材和表现角度是多样的,有一些还富于哲理超乎老师的想象。其中在一副题名为雪上空留马行处的画面上,只见远景是皑皑白雪覆盖着的群山,近景是一些让雪压弯的枯草败枝和乱石,画面的大部分是空白并无人马,占据大量空白区域的是那由近及远、由大变小、由清晰而朦胧、曲曲弯弯,左绕右拐直至消失在群山之间的一串马蹄印。鼓励表演、以诗作画给学生们提供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