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阻力仪2011课件_第1页
鼻阻力仪2011课件_第2页
鼻阻力仪2011课件_第3页
鼻阻力仪2011课件_第4页
鼻阻力仪2011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TMOS Rhinomanometer 300 鼻阻力仪原理 2011 2 1902 Coutarde 公布前端测量法 1925 Zwaardemarker 介绍固有流量测量法 1958 Semerak 发现现代鼻腔测压法(首次同步测量) 在接下来的时期中,由于先进的电气电子工程技术,机电一体 化传感器、放大器,两通道和X/Y坐标的记录。 以及模拟数字转换器和微处理器对临床参数进行计算,包括打 印机的使用。 最终出现了小型便携式鼻腔测压计-Rhinomanometer 300 Rhinomanometer 300 简史 3 目的 临床意义 原理 设备仪器 操作方法 结果分析 临床应用 Rhinomanometer 300 4 目的 目前现状如何? 没有鼻阻力仪的耳鼻喉科医生是如何工作的? 目前医生诊断方法的优弊? 5 目的 鼻阻力的评价是十分困难的,也是目前临床上不常用到的 评价指标。 受到部分或整个气道受阻程度的影响,同时也可以通过口 式呼吸来藉以代偿; 造成鼻阻力有众多影响因素; 病人自身的描述缺乏病理生理的知识,容易造成误导; 由于复杂的流体力学原理,内窥镜的检查只有在最极端的 状况下才得以确诊。 6 临床意义 对于鼻阻塞的程度有了量化的标准,可以通 过仪器来对鼻道呼吸的阻塞程度进行测量,更好的 辅助医生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确定。 7 临床意义 耳鼻咽喉科医师 变态反应学家 呼吸内科医生 职业病医生 运动医学医生 医学技术人员 适用人群 8 临床意义 区别多种影响因素: 医生凭经验的错误推断 病人主观错误推断 由于口式呼吸造成患者对鼻道通畅情况的误解 客观确定手术适应症 /禁忌症: 腔相对峡部过宽,偏差或脊骨有偏转 过软鼻翼,移动息肉 确认目前的鼻过敏状况 辅助鼻高敏性诊断: 通过鼻阻力大小判断过敏原对鼻道阻塞程度的影响 客观确定造成口式呼吸的非鼻因素 进行鼻道通畅程度量化测定 9 原理 函数曲线图 通过呼吸对阻力造成的改变,描绘出典 型的曲线图。 具有临床意义的变量 V150和V% 10 原理 函数曲线图 测量原理: 测量2个变量因素: 鼻开端和鼻后孔的压差P(Pa), 鼻道呼吸流量(鼻流量)Flow V(cm/s)* 通过两个变量绘制出P-V曲线图 X轴为P,Y轴为V,通过呼吸不同的气流方向 测定绘制出方向相反的曲线。 * 11 原理 具有临床意义的变量 从图中可以看出,层流(直线所示)的流量与压差成线性关系, 而湍流与层流的混合则使曲线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发生了变化(曲线 所示部分)。 由于150-300Pa处,理想的气体流动属于层流,因此鼻腔解剖结 构缺陷会导致百分比的下降。同时曲线也越接近X轴。 可由此图得出结论:150Pa压强下,管腔内气流与气压的变化最 接近理想状态下的气流/气压比。 因此,将150Pa压强下的流量作为鼻阻力测量中流量的有效值。 12 原理 函数曲线图 通过本图中鼻阻力曲线可发现的物理学问题: 一个纯层流的短暂初始阶段(约0 30cm/ s 的流量)不具有临床意义。 大型层湍流混合阶段,由于越来越多的动荡。 这是最重要的生理区。 结束阶段,有个体差异,各种因素均可以导致 其曲线有线性增长的趋势。 因此主要的有效测定区域,主要集中在V150处 。 13 原理 具有临床意义的变量 V150 (从0-150Pa流量的增加) V% (在150至300Pa之间流量增长的百分率) 14 设备仪器(ATMOS Rhinomanometers 300) (一)操作部分: 半面罩 用于测流量,可以连接到流量 测量管 管鼻适配器 用于测定压强差p (泡沫封闭毛孔) 测量管 带环状隔膜 15 设备仪器(ATMOS Rhinomanometers 300) (二) 主机部分: Rhinomanometer 300 操作按钮; 内置机电压力传感器 、放大器、模拟数字传感器; 独有的耳鼻喉科医生和过敏症专治医师计算程序; 显示基本监测程序和测试结果。 16 设备仪器(ATMOS Rhinomanometers 300) (三) 输出部分: 液晶显示屏 X/Y 或Y/t,320 x 240 像素 集成的热敏打印机 打印宽度112mm 与电脑连接 通过软件进行存档分析 17 设备仪器(ATMOS Rhinomanometers 300) (四)Rhinomanometers 300功能: 同步测量的压差和流量通过敏感压力 ,传感器转换成电压力,并放大和数字化。 有了这些数据,计算的微处理器在消 除离群的同时得到理想的临床参数。 测量的过程通过一个显示的曲线图标 来进行在线监测。 图表获得并计算出相关参数进行存储 以备打印需要。 18 操作方法 准备仪器 面罩与适配器的配戴 开始测量 19 操作方法 准备仪器 在急性炎症或鼻手术之后,只有在大约6-8周之后,情况 稳定的情况下才可以操作 由于鼻子的调整功能,在加热期,患者必须适应至少10min 的房间的大气压。在此之前也不要进行体力消耗(例如爬楼梯) 。 询问过去使用或应用鼻腔代理药品。 测量之前,患者必须询问现在的状况明显(非常好,好, 差,很差),应当予以记录,否则主观虚假估计不能被认定。 然后切换的rhinomanometer模式 ,选择测定程序,并在鼻 腔适配器插入鼻腔和配戴面具之前,选择程序并调零,否则不能 正确测量。 首先应练习配戴面具和压力适配器,错误的结果很多 是由于错误的的佩带方法造成的。 20 操作方法 面罩与适配器的配戴 面罩: 将面罩的下缘抵在唇下颌沟处。 按图中的虚线将面罩放到脸上。 确保贴合紧密,但避免过度的压力,否则鼻孔解剖结构歪 曲。 (可用泡沫封闭毛孔) 21 操作方法 面罩与适配器的配戴 适配器(鼻塞)的配戴: 左上图可见前庭轴与鼻腔口形成一定的角度,也形成了鼻道 的峡部,同时60%的鼻道阻碍都是发生在此狭部。 在配戴适配器的时候,要注意斜前庭轴的角度,并使适配器 与斜前庭轴成平行状态插入鼻孔,一直达到斜前庭轴底部(即斜 前庭轴与鼻腔交接处)。 确保压力适配器与鼻孔紧密贴合,而暂时开放的鼻孔也应该 保持关闭并嘱病人平稳呼吸。(如果适配器紧密贴合,那么可以 看到鼻孔节律性内外移动) 右侧鼻腔前面观 22 操作方法 面罩与适配器的配戴 面罩与鼻腔压力传感器配戴须注意: 若脸上的面具内部有空气泄露,会使结果显示阻力过高! 口相对频繁张开!鼻阻力显示过低! 鼻塞如不完全密闭地贴合鼻孔,会使结果显示鼻腔通畅性过好! 23 操作方法 开始测量 启动Rhinomanometers程序,同时平稳呼吸,并记录和保 存数据,以备打印进行数据分析。 鼻阻力测量 注意规则 - 测量时患者采用坐姿 - 如有必要,患者需先擤鼻子 - 跟患者讲解过程后,选择适合的鼻孔 塞子或口腔探针测量压差 - 患者需在闭住口腔的情况下吸气和呼气 - 观察显示屏是否有正常的S型曲线显示 - 准确的测量需等到有至少6个呼吸曲线出现 - 此过程需在另一侧重复 - 24 操作方法 开始测量 曲线1:过分偏离原点 曲线2:过度分散 曲线3:呼吸环(口腔呼吸、旁路气流或未带面罩或鼻塞就开始测量) 曲线4:300帕压差未达到,请患者用力稍呼吸 测量中可能遇到的错误曲线: 只有正确呼吸得到的曲线才会被系统采纳作为计算数据! 25 结果分析 结果如图(例) V= Fl.V (鼻道流量) bilateral = Fl.R+L(双侧鼻道流量) V% = Fl Inc(150-300Pa之间流速增加的百分比) Ratio between sides SQ = Fl.L/R(双侧对称系数:越接近“1”则差异越小) Resistance = P / V= Res (鼻道阻塞系数) Patency P = V/P(鼻道通畅度) 病人信息区 测量数据区 依数据所绘曲线 26 结果分析 压强 左鼻道流量 V 右鼻道流量 V 双侧鼻道流量 V 双侧鼻道对称系数 150-300Pa之间流速 增加的百分比(L左侧,R右侧) 鼻道阻塞系数 (L左侧,R右侧,L+R双侧) 27 结果分析 左侧呼气 右侧呼气 右侧吸气 左侧吸气 28 结果分析 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结果 变量V%的意义 估计水平与测量水平结论的比较 确定平均通畅程度(Average Patency) 其他 29 结果分析 具有诊断意义的病理结果 病理性狭窄: 单侧V150 1.5(如果L R) 鼻甲因素: 最大下沉肿胀之前和之后的V150120 cm / s 主观错误估计: 目前的双侧V150值估计水平和测量水平并不一致。 (非鼻因素,干燥性,鼻高敏性等) 30 结果分析 变量V%的意义 V%在100-80%之间,说明鼻腔和峡部界面并无较大差异; V%在80-41%之间, 由于解剖结构的缺陷(如鼻腔过宽,中膈偏移等), 形成的层湍流; V%为41%, 纯湍流,曲线形成一条抛物线; V%在41-25%, 附加涡流,或者有明显的解剖结构缺陷或者轻微的鼻腔 吸入性萎缩; V%少于25%, 由过软鼻翼或者浮动息肉等造成的明显的鼻腔吸入性萎缩 。 31 结果分析 估计水平与测量水平结论的比较 测量结果良好(双侧V150 700 ) ,估计水平良好:目前正常鼻呼吸 测量结果差( V1501.5或者120cm/ s,可单一或多处鼻甲校正。 测量结果差( V15070)可以解释好的估计水平。 或应找到可能主观错误估计的原因(如类固醇,平喘药物,减少疼痛知觉等) 。 测量结果良好( V150 700 ),但估计的水平很差。 小心操作!病人通常不满意之后。可能的例外:非常差的一边的差异或鼻瓣狭窄。 不对称(左/右1.5)或涡流增加/层流减少的解剖缺陷(V35,25 ), 可以解释的主观 错误估计的原因。 或考虑造成虚假的可能的主观估计,应寻求(鼻干燥,间歇性狭窄等)其他原因。 32 结果分析 确定平均通畅程度(Average Patency) 在永久狭窄中Average P 必须在逻辑上等于瞬间 通畅程度。如果一个不同的P值被报道 ,则有可能可能 是主观错误估计。 间歇狭窄中,考验沉降肿胀是至关重要的。它可 以将解剖结构上的性永久阻力区别于可变鼻甲阻力,从 而可以客观评估手术适应证。 33 结果分析 其他 在正常的散射范围内,确诊后的通畅性改变(通过刺激) ,治疗(保守或手术)或实验措施通常只有在比较V150的情况下 ,随着生理性单侧节律性的情况下单方面测量,才得以准确衡量 。 对于胸科医生来说,比较肺阻力并不是至关重要的,反而 从五官科方面判断其是否有病理性鼻道呼吸,并分析产生原因更 重要。 34 临床应用(鼻高敏性) V150的量的减少在临床中的应用 以确定过敏原对鼻阻塞的程度的大小。 35 临床应用(鼻高敏性) 有效刺激 如果第一次测量V150的缩减值大于15%,并且第二次测定V150缩减值大于40% 以上,就说明进行了有效刺激。 需要进行二次刺激 如果第1次测试V150缩减值是在20-40之间,说明这一点评分低于下表中3 点。刺激较小。 无效刺激 如果第1次测试V150缩减值低于15 或进行第二次测试之后仍低于40,则 无效。 如果评分大于此表症状评分, 只要是有效刺激也应予以记录。 36 临床应用(鼻高敏性) 右侧对照组在150Pa的V= 428CM/s 刺激后的第一次测量V= 328cm/s,即*V=24 , 需要进行第二次试验。 第二测量V= 164CM/秒,即*V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