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2018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第十单元 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与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单元检测选题细目表考查知识点基础中档稍难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1、2、63、54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7、8、10、11129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1(2016济南模拟)据统计,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表明()A经济危机并没对世界工业造成很大破坏B贸易保护主义阻碍了世界贸易的发展C凯恩斯主义的盛行推动了世界工业的发展D国际关系持续恶化影响了世界贸易发展解析:在经济危机中,各国为度过危机实行贸易保护政策(提高关税、货币贬值),阻碍世界贸易的发展,故B项正确。答案:B2(2016湖南十三校模拟)在美国胡佛政府后期,人民群众特别是失业工人斗争十分激烈。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有些人以羡慕眼光看着莫斯科,有些人看着柏林和罗马。人们的“希望”“羡慕”所折射出的共同信息是指()A借鉴苏联管理经济模式B建立国民经济军事化体制C渴望扩大政府职能D改变资本主义代议制度解析:根据题目中“唯一的希望在于代议制度似乎无力提供的、具有力量和意志的政府领导”可得出,处于经济危机中的美国人民希望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以克服经济危机,对胡佛政府继续推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不满,并未上升到改变国家政体的层次,根据前面的分析,故C项正确。答案:C3(2017惠州调研)罗斯福总统的幕僚塞缪尔罗森曼多年后回忆,当时国会满是总统的政敌,企图阻挠其振兴经济方案通过,但每当利用“炉边谈话”通过收音机向民众进行广播后,这些国会议员都收到潮水一般的选民信件,催促他们支持总统的方案,这成了总统的秘密武器。这说明()A总统魅力决定新政成败B舆论导向有较大盲目性C国会决议受到传媒左右D政府公关借力大众传媒解析:新政的成败并不是总统魅力决定的,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媒体的作用,并不是消极影响,故B项错误;国会决议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传媒影响,不能说是左右,故C项错误;从材料可知,罗斯福借助传媒的作用让民众知道他的方案,故D项正确。答案:D4(2017河南八市质检)罗斯福本人就很清楚地说过,他坚信“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新政”把这个制度“从深渊中拉出来”。材料主要表明“新政”()A并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根本B是罗斯福总统坚信凯恩斯主义的产物C避免了美国走上法西斯道路D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解析:材料“坚信私人企业、私有财产和私人利润制度”说明新政未触动资本主义私有制的根本,故A项正确;材料未提及新政采取政府干预经济的措施,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新政拯救了危机中的美国经济而非避免走上法西斯道路,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先河,故D项错误。答案:A5(2016河北名校模拟)有学者说,罗斯福新政“在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走了一条中间道路有管制的资本主义”。该学者强调的是罗斯福新政()A放弃了资本主义自由体制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C调整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D是学习苏联计划经济的结果解析:依据信息“自由主义社会主义中间道路有管制”说明罗斯福在保留自由主义的同时,加强了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故A项错误,C项正确;B项开创了国家干预的表述不符史实,D项扩大了材料信息的外延。答案:C6(2016温州模拟)下表是美国某时期的经济指标表(单位:10亿美元) 。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表中括号处的指标应是() 时间 国民总收入消费品价格() 19571959100 % 1933年 55.6 45.1 24.9 1935年 72.2 47.8 20.1 1937年 90.4 50.0 14.3 1939年 90.5 48.4 17.2 1941年 124.5 51.3 9.9 A.经济增长率B关税税率C黄金出口数 D失业率解析:根据时间信息“19331941”可知此时期是罗斯福新政时期,罗斯福新政通过大力兴建公共工程,缓解了就业压力,由此失业率应该下降而不是上升,故D项正确;其余三项与史实不符。答案:D7(2016洛阳期中)1931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约占世界市场上机器设备销量的1/3,1932年这一比例上升到50%。以上史实表明()A苏联经济完全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新经济政策大大促进了苏联工业化建设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苏联的敌视政策D苏联工业化曾一定程度上实行对外开放解析:1931年和1932年是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苏联大量进口机器,可知苏联工业化时曾与世界接轨,故D项正确。答案:D8(2016黄冈二模)尤布尔金在三个列宁中认为,十月革命的列宁在思想和行动上完全以阶级观点为依据后来的列宁越来越不像马克思主义者,而是渐进的“改良主义者”。列宁的“改良”是()A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在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C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D取消实物配给制实行自由贸易解析:在一定程度恢复资本主义,是列宁采用的退一步进两步的策略,采用向社会主义缓进而非激进的措施,这与马克思主义强调的无产阶级夺权后消灭资本主义不符,故B项正确。答案:B9(2016益阳模拟)苏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简表时间 大事1921年 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 1925年 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 1927年 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 1928年 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1929年 苏联宣布停止新经济政策据上表,导致新经济政策停止的主要原因是()A资本主义国家的侵略与制裁B经济所有制性质发生冲突C个人崇拜盛行D新经济政策收效甚微解析:题干表格中“联共(布)确定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方针”“苏联开始实行农业集体化方针”说明这一时期的苏联开始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而新经济政策是允许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所以出现了经济所有制性质的冲突,故B项正确。答案:B10(2016河南六师模拟)苏联在实施斯大林模式时,实行了居民证制度。只给城镇居民发放居民证,农民没有居民证。没有居民证和其他有关证明文件,苏联公民是不能异地流动的。这一制度实施的主要目的是()A服务于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B强化城市政权便于镇压反革命C实行劳动力的计划管理D杜绝城乡人口的流动解析:“斯大林模式”在工业方面实行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依据材料“农民没有居民证不能异地流动”说明苏联希望把农民固定在土地上发展农业生产以支援工业特别是重工业生产,故A项正确。答案:A11(2016潍坊模拟)1932年在苏联重工业部门工作的各种外国专家约有6 800人,其中约有1 700名是美国工程师。同年,苏联向英美购买的机器设备占美国机器设备出口总量的50%,占英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量的90%。这表明()A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B苏联社会制度吸引了大批西方人才C经济危机为苏联工业化创造了机遇D苏联成为西方国家的产品倾销市场解析:“苏联工业化离不开西方国家的援助”说法绝对化明显错误,故A项错误;1931年正是苏联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而同一时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在经历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为苏联的工业化提供了人才、技术设备和资金,故C项正确;依据材料可知苏联重工业从西方引进的不仅包括设备,还有人才,故B、D项错误。答案:C12(2016淄博二模)1956年3月,苏共中央和部长会议通过决议,决定普遍实行按月预支现金和年终结算的劳动报酬制度,不少集体农庄还试行有保障的货币工资制度。这些做法()A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B改变了片面发展重工业的局面C突破了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D使赫鲁晓夫改革取得一定成效解析:促进了苏联农业的迅速发展与史实不符,故A项错误;1956年赫鲁晓夫改革并未改变片面发展重工业的现状,故B项错误;赫鲁晓夫改革只是对原有体制的一些小修小补,故C项错误;通过现金、劳动报酬和放权给集体农庄的方式,有利于调动生产者积极性,从而有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故D项正确。答案: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016洛阳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对美国资本主义的展望是:如果它不能在最近恢复昔日繁荣,它不是受一番巨大的修改(如计划经济等),就是要根本坍台,把地盘让位给一个新兴社会!东方杂志(1933年)不首先改革现存的经济制度,不消去这些的冲突与矛盾的根源而要期待健全的复兴,那只能是痴人说梦。东方杂志(1934年)材料二1945年4月,罗斯福总统逝世,重庆各界举行各种悼念活动。中国共产党机关报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民主巨星的陨落悼罗斯福总统之丧的社论,指出“他(罗斯福)用大无畏的精神推行新政度过了危机,安定了国民生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1982年,罗斯福新政首次作为一个约定俗成的历史概念被写入高中历史教科书。此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的学习主题之一。摘编自杨梅“时空”坐标中的罗斯福新政(1)20世纪3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多持怀疑或否定的态度。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简述其产生的社会背景。(8分)(2)有学者认为,20世纪40年代中国政论界对罗斯福新政的认识更为客观、全面。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3)阅读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罗斯福新政从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消失的原因是什么?1982年以后罗斯福新政成为中学历史教科书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有哪些?(10分)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国际背景可以从经济危机的影响、新政初期的效果、苏联建设成就的对比等角度归纳;国内背景可以从民族危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传播等角度归纳。第(2)问依据材料二可知,一方面国民党政府对罗斯福十分重视,另一方面,中共认可罗斯福新政对解决危机和安定人民的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缓解危机、缓和社会矛盾、遏制法西斯、国共二次合作、美苏盟友、中美同盟等角度进行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美国的全球战略、冷战政策、美国对中国的敌视、中苏关系、中国的外交原则等角度概括;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转折、学术研究方面的“双百”方针、对外开放拓宽视野、中美建交等角度归纳。答案:(1)国际:法西斯势力抬头,世界处于动荡不安中;20世纪30年代前期罗斯福新政效果不明显;苏联计划经济体制取得巨大成就;罗斯福新政期间,采取转嫁危机方式给中国带来冲击。国内: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较快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2)罗斯福新政使美国逐渐摆脱危机;维护了美国的民主制度;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大贡献;国共合作抗日;二战期间美苏成为反法西斯盟友;美国对中国抗日的支持。(3)消失的原因:二战后美国对社会主义国家采取冷战政策;美国对新中国实行封锁和包围政策;中国奉行“一边倒”政策。成为重要学习主题的原因: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增多;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新时期中国史学界研究水平的提高。14(2016潍坊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苏联)国家通过农业税(后改所得税)、义务交售、实物支付等方式,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这种方式实际上带有近乎无偿占有或半无偿占有的性质使社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包雅玮评析我国高级社与前苏联集体农庄之差异材料二人民公社时期中国粮食收购量及其所占产量的比重表(单位:万吨)时间产量收购量收购量占产量1958年20 0005 876.029.4%1959年17 0006 740.539.7%1960年14 3505 105.035.6%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计划司中国农业经济统计大全(19491986)材料三到福利制度黄金时期的20世纪70年代,英国福利开支增长了2.7倍,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4%上升到29.4%,1983年,增至占政府财政总支出的38.2%。王振华重塑英国:布莱尔与“第三条道路”(1)材料一、二的分配方式存在什么共同问题?列举后来两国为改变这种状况所采取的措施。(8分)(2)概括材料三中西方国家在分配领域的举措,并予以简要评价。(10分)(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分配制度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由材料一中“拿走了集体农庄很大一部分产品”“使社员很大程度上失掉了对自己生产成果的物质兴趣”及材料二中人民公社时期收购比例,归纳出分配方式中存在的问题;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中国解决问题的措施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苏联采取的措施是实行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可知分配措施是建立福利国家;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从积极和局限两个角度回答。第(3)问依据三则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及举措组织答案,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问题:国家从农民、农业领域拿走太多;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粮食产量下降。措施:中国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个人的);苏联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2)举措:建立健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