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1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2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3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4页
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试题 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讲忠诚、严纪律、立政德”三者相互贯通、相互联系。忠诚是共产党人的底色,纪律是不能触碰的底线,政德是必须修炼的素养。永葆底色、不碰底线第三单元 内忧外患与中华民族的奋起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鸦片战争的影响1清政府对地方控制权的维护2有识之士对甲午中日战争的态度3义和团运动的爆发4立宪派反对“铁路国有”5太平天国运动到辛亥革命资政新篇6革命党人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的局限7对辛亥革命的反思8新民主主义革命五四运动的时代主题9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10中国抗战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关系11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的重点进攻12综合13、1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新题速递】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文本一直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以致“历来办理夷务诸臣,但知有万年和约之名,而未见其文”。相反,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民间转无不周知”。清政府的行为成为国际外交史上的一个大笑话。由此可见,鸦片战争()A.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B.并没有对中国产生巨大灾难C.清政府依然坚持闭关锁国政策D.有利于英国的思想在中国传播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南京条约签订后中英两国对文本的不同态度。国家之间条约的签订具有法律效力,清政府不以为然,而英国人却将其刊刻成书,四处出售,这有利于中国人接受近代法治观念,A项正确;鸦片战争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B项错误;鸦片战争打破中国长期闭关锁国的状态,C项错误;英国刊印的只是条约文本,不是英国思想,D项错误。2.(2016河北邯郸一模)咸同年间,以湘淮系为主的地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清廷利用湘淮督抚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制约,安排非湘淮人员牵制湘淮督抚,自如地调动包括湘淮督抚在内的各地督抚。据此推知()A.重农抑商思想的改变B.湘淮督抚与朝廷分庭抗礼C.清廷以传统政策控驭各省D.清政府维持了对地方的控制权解析:DA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本题易错选B项,原因在于题干中确实有“以湘淮系为主的地方军政大员的权势明显增强”的信息,但这只是清政府采取措施的原因,而不是材料的核心内容,B项错误,排除。重用汉人表明清政府已经改变了传统政策,C项说法错误,排除。清廷利用湘淮督抚内部的矛盾进行分化制约,并能自如地调动各地督抚,说明清廷仍能实现对地方的有效控制,D项正确。3.(2017海南海口调研)两江总督刘坤一等就某一重大事件电奏清政府:“(若)辽、台并失,(则)南北皆危,并恐各国从此生心,后患不堪设想现在各军械略齐,兵勇锐气可用,似不可听其恫吓之言,为此迁就之计。”这表明()A.马关条约给中国带来重大危害B.有识之士反对中国与日本屈辱议和C.中日战争爆发在当时已不可避免D.清政府在和或战问题上仍举棋不定解析:B从材料信息中可知,刘坤一等主张不能与日本妥协,这说明当时马关条约还没有签订,故A项错误;刘坤一等表示要继续斗争,反对清政府以放弃辽、台为条件与日本屈辱议和,故B项正确;由材料可知,此事发生在甲午中日战争后,故C项错误;D项信息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错误。4.【易错题】 日本某份外交文件中强调:“这应是将来掌握东洋霸权的必要开端”,“日本之兵力以及陆海军在各国之行动中均应保持至少与其中最强国平等之地位。”与此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太平天国运动B.甲午中日战争C.义和团运动D.九一八事变解析:C太平天国运动时期,日本还没有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A项错误;甲午中日战争是日本单独对华发动军事侵略的,与材料中“在各国之行动中”意思不符,B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反抗帝国主义侵华,遭到包括日本在内的八国联军的镇压,符合材料主旨,C项正确;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对华单独发动的侵略战争,与材料主旨不符,D项错误。5.(2017河南洛阳调研)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这反映了立宪派()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解析:C立宪派此举与湖北新军革命没有直接关系,故A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立宪派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故B项错误;立宪派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具有反帝反封建的进步性,故C项正确;材料没有反映立宪派与革命派政治主张的关系,故D项错误。6.(2017北京西城期中)太平天国后期,在洪仁玕呈送给洪秀全的资政新篇稿本中,洪秀全共写下31条批语,除4条有所保留外,其余都写上“是”或“此策是也”。由此可以推断()A.洪秀全的施政纲领发生根本改变B.资政新篇反映了农民阶级的要求C.太平天国的命运将因此由衰转盛D.洪秀全希望通过新政策挽救统治危机解析:D1853年定都天京后,洪秀全的思想日益封建化,他接受资政新篇并不是主张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其施政纲领并未发生根本改变,A项错误;资政新篇是由洪仁玕提出的,只能说明农民阶级中有个别接受西方思想的人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是农民阶级要求的体现,B项错误;资政新篇颁布于1859年,太平天国早已由盛转衰,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洪秀全对资政新篇给予肯定的态度,说明洪秀全希望通过资政新篇作为施政纲领挽救统治危机,D项正确。【新知生成】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虽罗列了西方国家实行过的许多资本主义经济措施,但他并没有奏请洪秀全在中国实行资本主义,而是以极其明确的辞令再三声明,他作资政新篇,是为了顶起“天父天兄纲常,太平一统江山万万年也”。尤其应该引起我们注意的是,当时的太平天国是洪秀全皇权主义下的天国,自然是指封建专制政体的国家,而决非资本主义的国家制度或政体。洪仁玕要求权归于一,是为了加强洪秀全个人的君主专制权势,建立起洪氏家天下。这说明资政新篇并非立国施政的纲领,不过是以资洪秀全“圣治”的参考而已。7.【新题速递】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限制行政权的措施,较之英法更为“变本加厉”,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这说明资产阶级革命党人()A.废除专制制度的迫切愿望B.违背了三权分立的原则C.对西方民主政治认识肤浅D.有关法律意识比较淡薄解析:C从材料“但对于行政权如何反过来制约立法,却没有一条具体的规定”,可知废除专制制度的愿望不是对材料的全面表述,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出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没有分立,故B项错误;材料中对行政权、立法权的规定,体现出革命党人没有真正领悟西方民主政治的分权本质,是以分权制衡的方式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的机构存在,故C项正确;材料中体现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没有规定行政权对立法权的限制,不是法律意识比较淡薄的表现,故D项错误。8.【易错题】 民国初年,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是“易数千年之帝制以共和,其造端之宏大,非一姓之兴亡所能拟也。”1921年梁启超表示“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材料表明梁启超()A.对辛亥革命从颂扬到完全否定B.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C.从注重政治变革到只看重文化变革D.对辛亥革命的批判和深刻反思解析:D本题易错选A项,材料中体现的是梁启超对辛亥革命的反思而不是否定,A项错误;意气用事和思想的摇摆不定表述片面,B项错误;1921年的反思主要是从思想角度,C项错误;民国初年是对辛亥革命的肯定,1921年是对辛亥革命的反思,即革命不应只是政治变革,还应从思想、国民素质等方面入手完善社会变革,D项正确。9.(2017广西来宾开学考试)五四运动发生,北大教授梁漱溟反对以“国民公意”或事物本身的正义性为借口,走上背离法治、任意采用非法手段的道路。他的让痛打“卖国贼”的学生接受法庭的审判的观点,在当时被人们视之为冒天下之大不韪的迂腐之见。这主要是因为()A.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B.五四运动有广泛群众基础C.国内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D.中国人亟须接受启蒙思想解析:A梁漱溟要求背离法治、采用非法手段的学生接受审判的观点体现了法治的思想,但在当时被视为“冒天下之大不韪”,主要是因为五四运动爆发时中华民族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依然是中国的主要矛盾,救亡图存仍是时代的主流,A项正确;B项中的“群众基础”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故C项错误;五四运动最大的作用就是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错误。10.1926年12月,湖南省农民协会议决减租、减押、禁止高利贷、反对苛捐杂税,1927年1月,农民协会的会员增至二百万人。农民已将土豪劣绅不法地主特权彻底打倒,农民协会成为唯一的权力机关。这说明()A.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B.土地革命取得了初步成果C.中国共产党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D.国民革命以农民运动为核心解析:A1926年属于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材料反映的是农民运动的发展,体现当时国民革命运动迅速发展,A项正确;开展土地革命和开创农村革命根据地都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晚于题干时间,B、C两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是以北伐战争为高潮,工农运动配合了北伐战争,D项错误。11.【易错题】 1943年2月11日新华日报发表新华社社论认为,“收复缅甸,不仅可以恢复中印英美的海上交通,而且可以拿它作为太平洋上的反攻基地收复缅甸,是真正准备大陆反攻的重要步骤。”中国共产党旨在()A.宣传国共合作抗战的伟大功绩B.强调中国抗战全面反攻时机的成熟C.给予盟国联合作战的舆论支持D.表明中国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解析:C本题容易错选A项,原因在于抗日战争时期国共两党确实是在合作,但材料体现的是与美国等国的合作而不是国共合作,A项错误;1945年抗战进入全面反攻时期,B项错误;1943年世界反法西斯战场取得重大突破,中国战场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一个重要战场,收复缅甸的社论表现了中国共产党支持盟国作战的意图,C项正确;中国的确是抗击日本法西斯的主力,但材料体现的是与同盟国的合作,D项错误。12. (2016湖南岳阳二模)国民党编写的战史对于某阶段战略失误做出如下检讨:“当时的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此为战略构想上的最大之失误”。这次战略“失误”后,国民党()A.邀请毛泽东赴重庆谈判B.撕毁政协协议挑起内战C.对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D.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解析:D由“战略观念系以扩大占领地域为目的,故平均使用兵力,同时向多方面发展”结合选项可知是国共内战期间,国民党检讨全面进攻的战略后,开始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实行重点进攻,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其中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河南郑州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明治维新后,便有了对外殖民扩张的计划和愿望。1904年自喻为“盆中之竹”的日本通过日俄战争占领中国东北多地后,竭力倡导向富饶辽阔的中国东北移民。1910年,日本提出20年向东北移民百万的计划,企图以此将中国东北变成日本强大的后盾,防范列强在中国东北的插足,解决日本不断膨胀的人口和粮食危机,转移国内日益激化的矛盾。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武装占领东北全境。1932年2月,日本制定向中国东北移民的计划案。1936年8月,日本帝国主义制定国策二十年百万移民计划。随着太平洋战争的爆发,日本于1942年为完成战时开拓政策,又制定了开拓实践训和康德十年度开拓政策实行方案,以期为太平洋战争提供稳定的后方基地。材料二日本在东北实行的移民政策,先后经历了试点移民、武装移民和国策移民三个阶段。20世纪30年代日本“开拓团”分布地区主要是抗日力量存在的游击区,特别是以军用铁路沿线为重点。日本通过开拓团的组织形式,在中国东北村庄的基础上建立了“混成村”,不断地将东北由其占领的领土变为其“国土”。“开拓团”还强占或以极低廉的价格强迫收购中国人的土地,然后再租给中国农民耕种从而使500万中国农民失去土地,四处流离。期间,中国东北大量农民组成抗日游击队,不时袭击日本移民者。同时,从日本内地来到东北的日本移民,最初大多对气候、水土都不适应,许多人忍受不了生活现状而纷纷退团。后期,由于开拓团的经营、管理不善,在移民地内部的骚乱、暴行、纠纷、逃跑、罢工等事件不断发生,移民者的生活混乱不堪。特别是青少年移民还要接受3年严格的军事训练,更使他们难以忍受,绝望与动摇情绪日浓,自杀、逃跑事件司空见惯。随着战事的发展,至1944年,日本不得不放弃大量输送移民的政策,“开拓团”处于崩溃的边缘。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日本向我国东北的移民步伐才被彻底阻断,日本的移民政策也随之破灭。姜廷玉、李戈瑞揭秘:历史上的日本“开拓团”等(1)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竭力向中国东北移民的历史背景。(11分)(2)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本对华移民的特点,并说明其移民政策最终失败的原因。(14分)解析:第(1)问,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内容概括归纳。第(2)问,“特点”依据材料及所学可以从目的、进程、手段等角度归纳,表述注意概括性;“原因”依据材料及所学从中日两国的角度分别分析。答案:(1)历史背景:明治维新后,对外殖民扩张是日本既定方针;岛国日本发展遭遇瓶颈,国内矛盾日益激化;日本逐渐占领中国东北,借助该地区优越的资源条件以战养战;镇压中国抗日力量,同化当地居民,实现永久占领和独霸中国东北。(11分)(2)特点:蓄谋已久;计划、组织周密;伴随侵华战争日益推进;殖民统治、军事占领与经济掠夺相结合。原因:中国人民对日本移民侵略的坚决抗击和抵制;在华日本移民生活的日益不适与管理失控;日本侵华战争逐渐走向失败,使日本移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保障。(14分)14.(2016山西名校联考)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试从上图关键词中,任选三个,提炼一个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12分。要求:写出关键词、明确主题,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解析:首先,分析题目中的导语“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中华民族的抗战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可知,回答本题的角度可以有两个,一个是中华民族抗日战争的角度,另一个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角度;然后,从图中选择相关的关键词,提炼主题;最后,结合所学知识,对选出的三个关键词进行论述即可,在论述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答案:示例一关键词:淞沪会战、滇缅会战、豫湘桂战役。(2分)主题:国民党坚持抗战,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2分)论述:在抗战防御阶段,国民政府组织了一系列大规模的会战,如淞沪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粉碎了日本“速战速决”的企图,极大地消耗了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