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华东师大培训总结.doc_第1页
赴华东师大培训总结.doc_第2页
赴华东师大培训总结.doc_第3页
赴华东师大培训总结.doc_第4页
赴华东师大培训总结.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论联系实际,增强教师教学水平 赴华东师大培训总结2月10日至2月21日,我有幸参加了由海西州教育局组织的“青海省海西州第二期小学数学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学习,培训时间历时13天,在培训学习期间我们通过专家的讲座、观摩课堂和现场考察的方式,进行了一系列的学习,使我在教学一线的教学理念和专业知识或多或少的有了进一步的提高,现就培训作如下总结。第一堂课是胡东芳博士的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的实用策略,这堂课使我在教学的科研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胡博士从我们一线教师的角度出发,针对教科研提出了以下四个问题:1、为什么我们总找不到有价值的研究课题?2、怎样理解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的新特点?3、为什么我写的论文老是被专家认为是经验总结报告?怎样才能写出所谓的论文来?4、学校教科研有什么捷径可走?发表文章有无秘笈可言? 围绕这四个问题,胡博士逐一进行了阐述,让我更深入地了解了如何开展“教科研”。我知道我们最缺乏的就是创新意识,从今以后我们做研究必须要研究多数人不知道的新的发现,把偶然的现象上升为必然的规律。要大胆的去假设并小心求证,要从我们的学生出发。我们还要学会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将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将复杂的问题系统化。胡教授又介绍了“论文发表”的十大秘诀,并将其分为两类:巧练内功五秘诀;苦练外功五秘诀。内功五秘诀分别是:学会“骄傲”;学会“抄”;学会为我所用;学会“小题大做”;学会创新。外功五秘诀分别是:刺激编辑的眼神经标题要语不惊人死不休;读透编辑的心投稿一定要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减少编辑的麻烦写作要从编辑的角度进行;投编辑所好关心时代热点;坦诚文章的研究层次。这样逐条解析,每一个秘诀都是我们一线老师所想知道也是能做到的。所以,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必须是教科研者。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智慧,在遵循教育规律基础上大胆“标新立异”,敢于突破教材的限制,对教材不断拓展、补充与创新,认真研究教学过程中出现的新生事物,深入研究新的教学模式,不断总结每一时期的教学经验。胡东芳教授的新课程背景下学校教科研实用策略无疑使“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我们“柳暗花明又一村”,而这一过程也是教师有教书匠角色逐渐转化为教科研者角色的过程。2月11日和12日,我们又分别学习了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吴亚萍教授的课堂教学中的互动生成与案例分析、小学数学新课程改革反思与发展动态、新课程背景下数学有效教学设计与教学策略等讲座。吴教授是一个理论与实践并进的实战型教育专家。她经常深入各地的教育一线,走进课堂现场。她根据自己对教学的长期观察和研究,用翔实的课堂案例,生动分析了我国当前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问题,并介绍了新基础教育中课堂教学教育的转型研究内容及策略。她提出了“基于教学要素关系把握的资源开发,基于教学养成关系把握的系统策划,基于教学互动关系把握的开放设计”观点。我非常认同她有关上好一节课的说法:“利用资源,备好一类类的课,才能上好一节节有关联的课”。吴教授“三放三收”的教学过程设计,以及“基于一堂课的研讨五问”,让我重新认识了观课的意义与评课的实质。听了吴教授的讲座,我认为我们在上课中应该去利用好资源,特别是学生。学生是我们老师在课堂上发现问题和解决课堂上学生出现难懂、易错等一系列问题的最好资源。因此,吴教授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备好每一节课。同时,在备课过程中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经常会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备课的原则,吴教授也谈的非常详细,具体有以下几点:1、备好一堂课的困难与障碍(1)知识编排点状的束缚现行的教材的编排上,出现了两种现象,一是割裂现象,即割裂了知识整体之间内在的联系,割裂知识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二是演绎现象,即教师不会用教材或不能用教材,而是演绎教材,演绎教案,演绎情境,演绎活动。有例子说,老师上课时经常是情境一,情境二,活动一,活动二等等,但是各环节之间没有联系。情境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也是对学生思维的舒束缚。(2)思维方式定势的束缚主要表现在:教与学关系的对立,活动时间与练习时间的对立,思维的习惯有:打断学生,重复学生答案,一问一答的程式化对答案现像等。程式化的弊端是课堂上平均的使用时间,造成课堂上时间不够用。例如做练习,不要让学生每个习题都去做,练习量不要太大,但练习要有层次,跨度不要太大。教师对学生学习的困难要有足够的预知,要把练习融在知识的形成的过程中。例如概念课教学教师首先要关注学生形成知识的过程是什么,从而训练学生科学的思维方式。而不是直接将这个概念给学生。(3)忽视知识的整体关联 吴教授提到了过去与现在教师备课的不同之处。她指出,过去教师备课主要关注知识的教学,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知识是否理解、公式是否把握、运用解题能力是否提高,成绩是否上升可以说,过去是备一节课,上一节课,再评一节课,学生收获的是知识的累积,其他收获的就很少。而现在教师不仅关注知识的教授,更追求学生养成的教学,也就是培养一名创新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备好一类课,同时在学生主动发展意愿、学生结构迁移能力、学生研究方法把握、学生思维品质提升、学生思想文化感悟和学生思维方式形成等方面努力下功夫。总的来说,备课不仅仅要看到一课时的内容,更多的是联系此课时的纵向联系和横向联系,以及读懂学生的学情,去认真地备好一类课,应该是我们一线教师备课的新方向。2、备课的原则一要读教材,研究教材的育人价值,研究教材的发展脉络。二要读学生,了解学生目前的状态,潜在的状态和发展的可能。(学生的已有经验是什么,学生学习的困难是什么,个体的差异是什么;教育的最好的境界和最好的状态是让学生从进教室和出教室要有发展变化)三要定具体目标,这里是指教学的三层目标,即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和具体目标。四是要开放,要有弹性,即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和个体的差异做出开放式的设计。紧接着,王斌华教授关于学生评价与创新能力培养的讲座,让我感触颇深。王教授从我国评价学生的现状出发,阐述了由于我们狭隘的片面的学生观,造成了三种严重的后果: 一是缺乏创新能力(例如中国孩子计算能力世界第一,但创造能力倒数第五;我国半数青少年创造性思维有障碍,而造成创造性思维的4种主要障碍分别是过于严谨、思维定势、从众心理、信息饱和);二是缺乏实践能力(例如,据有关数据表明,家务时间世界平均30分钟/天,而我们中国的孩子平均7分钟/天);三是荒废了杰出人才。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们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建立符合受教育者全面发展规律、激发受教育者创造性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然后具体讲到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形式、评价记分。最后讲到评价方向: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听完,自己的思想又有一次撞击,这是我每次听讲座时热血沸腾的特点。新课程以来,我们不仅在做课堂教学改革,评价学生方面也做了很大的努力。不能再以“分数论”来决定学生的命运,否则,我们还在扼杀更多的爱迪生和爱恩斯坦。“高度决定视野”,在教育教学中,我们更加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容许学生对问题“胡说八道,但求自圆其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每件事情都有一百多种做法”我们应该注意的是在评价学生时,既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见解,又要关注部分学生认识不到位或解决问题方法的不简便等情况。合作交流学习时,学生在求异探索、同思共想、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更多地获得了展示自己的机会,通过相互交流,能够互相影响,互相激励。俗话说“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但通过合作交流把“臭皮匠”也转变成“诸葛亮”正是新课程中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一大体现。对学生的评价,我们要根据他们的实际来决定,而采取合适的方法。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愿望,而影响他们成功体验最大因数应是他们的自信心和努力程度。丑小鸭的故事告诉我们,其实它是一只天鹅,正因为它自己不认同自我,才确认自己是丑小鸭。所以作为教师要给这批丑小鸭提供一个成功的舞台(如分层教学、作业分层布置等等),让他们一步一步认同自我,不断在成功体验中发展自我。这批小鸭的基础扎实了,再求更远更高的发展目标,对他们而言,未尝不是好事。评价方法中,传统的考试方法比较容易操作,但是分层考试、建立学生档案袋可能操作起来比较麻烦,必须跟学校的评价机制联系起来。但是我们在课堂上可以注重除书面考试外其他测试手段,注重不易量化的评价目标如数理化题目、语文词汇、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在注重死记硬背的基础上也不忽视能力培养(忽视信息、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发现解决问题),注重形成性评价;注重学生分数的同时分数名次的同时,也要关注到学生的起点与进步,与原有起点、基础的比较,看进步幅度,多鼓励与表扬困难难学生。课堂上还要关注学生表达式创造能力、 技能式创造能力、革新式创造能力、 发明式创造能力、突变式创造能力的培养。总言而之,正确评价学生,才能焕发他们创新的欲望。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身为一个教育工作着,我们最主要的工作是,帮孩子树立自信心,让孩子有求知的欲望,求知的快乐,求生的技能。在这基础上还要有创新的能力,这样才能让我们的民族立于不败之林。课堂观察与分析 这节课由上海华东师大戴立益教授主讲。他主要讲述了“怎样让教师的课堂找到回家的路”。他让我们明确了课堂观察的概念、特点、目的、理念等,所以,我们每个教师在观摩别人的课堂时要有明确的目的:1、观摩别人课堂的教学经验;2、拓展自己的课堂教学经验;3、反观自己课堂观察的不足;4、探究课堂教学的内在机理。戴教授指出只有走进教师群体,将自己的课堂教学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之中,通过对他人课堂教学的学习观察,我们才可能真是地反省自我,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在成功的地方继续成功,在失败的地方避免失败,从而找到超越课堂的方法与策略。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教师,在听别人上课时,不要总是找失败的地方,而是学习别人的成功之处,学习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得以提升。全球视野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是王建军教授的讲座,通过王教授的讲座我越来越感觉到随着教育本身的发展,当今及未来的教育工作变得越来越复杂,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社会各界对教育的期望也越来越高,这些期望直接或间接地转嫁于教师,专业发展成为应对社会压力的主要手段。教育研究的进展使教育界认识到,教师对于学生发展的实际影响力比材料、设备和方法都要巨大而深刻,提升教师素养成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还有世界性的少子化趋势,使学校和教师面临越来越紧迫的竞争压力,专业发展成为学校和教师求存的需要。日趋频繁且渐深刻的教育改革不断诠释着“好教学(好教师)”的标准,对教师的专业素养要求也越来越高。教育界对教师的职业价值逐渐有了新的认识,对教师队伍的专业发展,要求越来越高。最后,徐校长结合自己多年的管理经验,为我们做了教学特色形成途径与规律的讲座,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例向我们展示了他的教学特色,以及在他的教学特色下,不千篇一律要求教师,让其个性张扬的、活跃的都有自己的发展空间。一个有特色的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个人的不懈努力,也离不开宽松、开放的人文环境。个人的不懈努力是成功的最重要的因素。作为一个教师,我们必须有着与众不同的个性,从学校、学生实际出发,在教学实践中表现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教学风格,才能在教育教学中给学生最深的印象,提高教学效率。这次培训内容丰富,学术水平高,充溢着对新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不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就会立竿见影,但却也有许多顿悟。身为老师,要把握新课改的动态、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厚实自己的底蕴,以适应社会发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